CN1930995A -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0995A
CN1930995A CN 200610048720 CN200610048720A CN1930995A CN 1930995 A CN1930995 A CN 1930995A CN 200610048720 CN200610048720 CN 200610048720 CN 200610048720 A CN200610048720 A CN 200610048720A CN 1930995 A CN1930995 A CN 1930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puer tea
processing
application
pu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487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红杰
龚加顺
秘鸣
赵龙飞
安文杰
Original Assignee
秘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秘鸣 filed Critical 秘鸣
Priority to CN 2006100487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30995A/zh
Publication of CN1930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0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应用于普洱茶生产中的具体方法为: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有益单一菌种:米曲霉、黑曲霉或酿酒酵母分别按重量比0.01-0.05%的量加入到普洱茶的大生产加工工艺中;或将米曲霉、黑曲霉、酿酒酵母按1∶1∶1或1∶2∶1的比例混合后,再按重量比0.01-0.05%的量加入到普洱茶的大生产加工工艺中。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及茶褐素含量以及茶多糖等功能性物质的含量可人为地控制,从而缩短了普洱茶的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普洱茶的品质。

Description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是指在没有自由水的存在下,微生物在底物上生长的过程,固态发酵过程需要水的存在,但这种水主要以复合或吸附的形式存在基质的内部,基质的水分不能低于12%。当晒青绿毛茶经潮水至必要的含水量(大于15%)后,接种优势菌种即可进行固态发酵。在这种发酵环境中,茶叶作为发酵基质,晒青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了生物转化、降解与合成,从而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在普洱茶研究领域,缺乏从“微生物固态发酵”的专业角度来开展普洱茶的研究。且尚未见有在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采用与本发明加工(工艺)方法相同的公开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应用于普洱茶加工中,提高普洱茶的品质。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加工过程中接种有益菌种,通过控制有益菌种在普洱茶固态发酵生产工艺中的比例,以提升云南普洱茶品质。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为: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有益单一菌种: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分别按重量比0.01-0.05%的比例加入到普洱茶的大生产加工工艺中;或将米曲霉、黑曲霉、酿酒酵母按1∶1∶1或1∶2∶1的比例混合后,再按重量比0.01-0.05%量加入到普洱茶的大生产加工工艺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普洱茶“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中发酵茶叶的茶多酚及茶褐素等多种内含物质以及茶多糖等功能性物质,可通过改变优势有益微生物的配比而实现人为控制普洱茶品质形成,从而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普洱茶品质,增加了企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接种单一有益菌种)
将毛茶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均匀潮水翻动堆放,与此同时在毛茶原料中接种重量比分别为0.01%、0.03%、0.05%的米曲霉、黑曲霉或酿酒酵使其发酵,当茶堆含水量大于15%,堆温升高到35±2℃时,开始正常进行生长代谢与繁衍生殖,并且随着堆温的进一步升高,分泌出大量的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酶系。茶叶中的内含成分在堆温37℃条件下经过30-40天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茶叶在这些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水解、合成等生化反应,使得茶叶中的还原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果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发酵茶叶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到出堆时比传统普洱茶大生产和模拟大生产所加工的普洱茶中都高。同时茶多酚通过微生物代谢酶的作用呈减少趋势。
经接种黑曲霉后生产的普洱茶,其品质有明显的提高,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含量为15-17%、茶褐素含量为10-12%,茶多糖含量为3%,加工成的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滋味甘滑醇厚,香气独特陈香。
实施例2:(接种混合有益菌种)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加入毛茶原料中的菌种为混合有益菌种,混合有益菌种由黑曲霉、米曲霉和酿酒酵母分别按1∶1∶1或1∶2∶1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有益菌种分别按重量比为0.01%、0.03%、0.05%的量加入到普洱茶的大生产加工工艺中。
经接种混合有益菌种后生产的普洱茶,其品质有明显的提高,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含量为12-15%、茶褐素含量为10%-12%,茶多糖含量为3%,加工成的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滋味甘滑醇厚,香气独特陈香。

Claims (1)

1、一种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有益单一菌种:米曲霉、黑曲霉或酿酒酵母分别按重量比0.01-0.05%的量加入到普洱茶的大生产加工工艺中;或将米曲霉、黑曲霉、酿酒酵母按1∶1∶1或1∶2∶1的比例混合后,再按重量比0.01-0.05%的量加入到普洱茶的大生产加工工艺中。
CN 200610048720 2006-10-12 2006-10-12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Pending CN19309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48720 CN1930995A (zh) 2006-10-12 2006-10-12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48720 CN1930995A (zh) 2006-10-12 2006-10-12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0995A true CN1930995A (zh) 2007-03-21

Family

ID=3787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48720 Pending CN1930995A (zh) 2006-10-12 2006-10-12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30995A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953B (zh) * 2007-10-29 2010-07-1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接种真菌微生物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CN101138368B (zh) * 2007-08-30 2011-09-2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普洱熟茶的渥堆后发酵生产方法
CN101427717B (zh) * 2008-12-10 2011-10-1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普洱茶发酵种曲的制备方法
CN101485369B (zh) * 2009-02-12 2012-02-1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普洱熟茶的生产方法
CN103371239A (zh) * 2012-04-12 2013-10-30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普洱茶中优势微生物进行普洱茶强化发酵的工艺方法
CN103815069A (zh) * 2014-03-21 2014-05-28 郭景龙 一种国酒香茶叶
CN103918813A (zh) * 2014-05-08 2014-07-16 郭景龙 一种国酒香金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4531A (zh) * 2014-11-08 2015-01-28 云南滇泊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酵母发酵技术
CN105053304A (zh) * 2015-08-18 2015-11-18 李镇阔 一种茶叶的焦糖色的制备方法
CN105602854A (zh) * 2014-11-24 2016-05-25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淡紫拟青霉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CN105602853A (zh) * 2014-11-24 2016-05-25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埃默森罗萨氏菌株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JP2018052889A (ja) * 2016-09-29 2018-04-05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黒麹菌の培養物とポリフェノール類化合物と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CN107969507A (zh) * 2016-10-25 2018-05-01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咖啡碱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29800A (zh) * 2018-01-23 2018-05-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普洱茶及其发酵生产方法
CN108576296A (zh) * 2018-02-28 2018-09-28 普安县江西坡镇白水冲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快速发酵方法
CN109007111A (zh) * 2018-07-13 2018-12-18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存储仓及仓储方法
CN109007110A (zh) * 2017-06-08 2018-12-18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加普洱茶风味的发酵方法
CN109699766A (zh) * 2017-10-25 2019-05-03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发酵茶的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发酵茶及其应用
CN112790383A (zh) * 2021-01-08 2021-05-14 贵州大学 一种高效生产茶褐素的液态发酵工艺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368B (zh) * 2007-08-30 2011-09-2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普洱熟茶的渥堆后发酵生产方法
CN101142953B (zh) * 2007-10-29 2010-07-1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接种真菌微生物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CN101427717B (zh) * 2008-12-10 2011-10-1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普洱茶发酵种曲的制备方法
CN101485369B (zh) * 2009-02-12 2012-02-1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普洱熟茶的生产方法
CN103371239A (zh) * 2012-04-12 2013-10-30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普洱茶中优势微生物进行普洱茶强化发酵的工艺方法
CN103815069B (zh) * 2014-03-21 2015-12-02 郭景龙 一种国酒香茶叶
CN103815069A (zh) * 2014-03-21 2014-05-28 郭景龙 一种国酒香茶叶
CN103918813A (zh) * 2014-05-08 2014-07-16 郭景龙 一种国酒香金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4531A (zh) * 2014-11-08 2015-01-28 云南滇泊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酵母发酵技术
CN105602854A (zh) * 2014-11-24 2016-05-25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淡紫拟青霉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CN105602853A (zh) * 2014-11-24 2016-05-25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埃默森罗萨氏菌株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CN105053304A (zh) * 2015-08-18 2015-11-18 李镇阔 一种茶叶的焦糖色的制备方法
JP2018052889A (ja) * 2016-09-29 2018-04-05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黒麹菌の培養物とポリフェノール類化合物と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CN107969507A (zh) * 2016-10-25 2018-05-01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咖啡碱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69507B (zh) * 2016-10-25 2021-08-31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咖啡碱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07110A (zh) * 2017-06-08 2018-12-18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加普洱茶风味的发酵方法
CN109699766A (zh) * 2017-10-25 2019-05-03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发酵茶的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发酵茶及其应用
CN108029800A (zh) * 2018-01-23 2018-05-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普洱茶及其发酵生产方法
CN108576296A (zh) * 2018-02-28 2018-09-28 普安县江西坡镇白水冲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快速发酵方法
CN109007111A (zh) * 2018-07-13 2018-12-18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存储仓及仓储方法
CN109007111B (zh) * 2018-07-13 2021-08-31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存储仓及仓储方法
CN112790383A (zh) * 2021-01-08 2021-05-14 贵州大学 一种高效生产茶褐素的液态发酵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0995A (zh)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CN103907897B (zh) 一种多菌种制曲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CN112725114B (zh) 一种提高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含量的方法
Yang et al. Research o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on rice chaff with a microbial consortium
CN101215506A (zh) 一种紫甘薯酒及其生产工艺
CN102229874A (zh) 一种浓香型白酒的生产方法
CN113186121B (zh) 一种可利用多种底物的己酸菌及其应用
CN102187994A (zh) 一种以米渣为原料多菌种制曲生产酱油的工艺
CN101843328B (zh) 玉米淀粉糖渣米曲和红曲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
CN112458031A (zh) 一株源自白酒酿造窖泥的产乳酸型己酸菌及其应用
CN102286322B (zh) 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6066A (zh) 抑菌活性提高的混合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aniguchi et al. Clarification of interactions among microorganisms and development of co-culture system for production of useful substances
CN102586381A (zh) 一种提高2-酮基-l-古龙酸发酵强度的生产工艺
CN103937691A (zh) 一株产β-果糖苷酶的米曲霉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14196576A (zh) 一种基于环境复刻的优质大曲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55085B (zh) 一种浓缩己酸菌液的制备方法
Joshi et 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CN104498318A (zh) 一种果醋发酵营养盐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61141B (zh) 一种醋酸发酵营养盐及其使用方法
CN115568535A (zh) 一种提高木薯粉品质的发酵方法
CN101173256A (zh) 红薯生淀粉水解发酵的复合水解酶制备方法
CN1326810C (zh) 腐熟促进剂及其在农业废物堆肥化中的应用
CN113322251B (zh) 厨余垃圾处理用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14369509A (zh) 一种陶融型白酒人工优质窖泥的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