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6785A -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6785A
CN1926785A CNA2005800062878A CN200580006287A CN1926785A CN 1926785 A CN1926785 A CN 1926785A CN A2005800062878 A CNA2005800062878 A CN A2005800062878A CN 200580006287 A CN200580006287 A CN 200580006287A CN 1926785 A CN1926785 A CN 1926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ntenna
base station
mobile radio
receive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62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尾昭彦
三好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6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6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移动站装置,在进行上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时能使通信系统容量增大。移动站具有多根天线,天线(1)和天线(2)。在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接收的信号中,移动站对以天线(1)接收的信号r21的接收功率和以天线(2)接收的信号r22的接收功率进行比较。在“r21的接收功率<r22的接收功率”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在“r21的接收功率≥r22的接收功率”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2)。从选择的天线向基站(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从而减少对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干扰。

Description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TDD方式中,各帧区分为上行帧(移动站的发送帧、基站的接收帧)和下行帧(移动站的接收帧、基站的发送帧)。并且,在TDD方式中,由于在相同频带上进行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的通信,所以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的传播路径相同。已提倡如下技术,即,利用该TDD方式的性质,执行天线选择发送分集的这种技术,其中在具有2根天线的基站从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较大一方的天线(即,传播路径状态更良好的天线)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果使移动站具有多根天线,则和基站一样,在移动站也可进行这样的天线选择型发送分集。
此处,作为下一代的移动通信方式,正在进行对为在蜂窝环境下实现更高速分组传输的各种各样的技术的研讨。现在积极讨论着的主要是有关下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但是为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不仅是下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上行链路的高速化和大容量化也是必要的。在这样的上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中,从位于小区边界附近的移动站发送的高速分组成为对毗连小区造成干扰的原因。特别是,在上行链路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下,从移动站发送的高速分组的发送功率变大,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也变得非常大,从而通信系统全体的容量降低。因此,当在蜂窝系统实现上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时,为了增大系统容量,必须降低位于小区边界附近的移动站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0-3539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将以往的天线选择型发送分集照原样应用于移动站中的话,由于基于移动站具有的多根天线和该移动站所在的小区的基站(也即,处于和该移动站通信中的基站)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而进行发送天线的选择,因此在所选择的天线和毗连小区的基站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也良好时,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就会变大。这样,在实现上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时,无法期望系统容量的增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在进行上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等时,能够使通信系统容量增大。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采用了一种给其提供有如下部件的结构,包括:多根天线,接收从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以及从毗连于上述第一基站小区的毗连小区的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双方;选择单元,选择在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中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以及发送单元,从已选择的天线对上述第一基站发送信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上行链路的高速分组传输等时,能够降低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从而使通信系统容量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干扰功率对累积分布函数的模拟结果;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MCS电平和接收功率之间对应关系的表;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以及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移动站其他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移动站、基站1和基站2,并且通过TDD方式进行移动站和各基站之间的通信。移动站1具有2根天线,基站1和基站2各有一根天线。现在,移动站以天线1及天线2的双方接收下行链路信号,且从天线1或天线2的一方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另外,移动站现在容纳在基站1的小区,移动站目前正在进行通信并且从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就是基站1。并且,基站2是毗连于基站1小区的小区的基站。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站在天线1及天线2之中,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对基站2的小区(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从选择的天线对基站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此处向基站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例如是高速分组数据。再者,在图1中,r11表示从基站1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r12表示从基站1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r21表示从基站2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r22表示从基站2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在基站1的小区周边存在着多个毗连小区,此处的毗连小区是在基站1的小区以外的小区中提供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小区,该毗连小区通过小区检索检测出来。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天线1及天线2各自接收从基站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从基站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双方。对应于天线1而设置有:发送接收切换单元101、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02、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103、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导频提取单元105、信道估计单元106以及解调单元107。另一方面,对应于天线2而设置有:发送接收切换单元201、无线接收处理单元202、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203、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导频提取单元205、信道估计单元206以及解调单元207。
发送接收切换单元101进行天线1的发送和接收的切换,在接收帧,将由天线1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输入到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02,在发送帧,将由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1向基站1发送。无线接收处理单元102对接收信号r11及r21施加下变频等预定的无线处理,并输入到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103、导频提取单元105以及解调单元107。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103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21的导频信号p21(即,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发送、由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导频信号),然后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21输入到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在CDMA方式时,通过以分配于导频信号p21的扩频码对r21进行解扩,来进行该提取处理;在OFDM方式时,通过提取分配于导频信号p21的副载波,来进行该提取处理。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测量导频信号p21的接收功率|p21|,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导频提取单元105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11的导频信号p11(即,从基站1发送,由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11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106。信道估计单元106使用导频信号p11求得天线1和基站1之间的信道估计值,并输入到解调单元107。解调单元107基于输入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相位旋转的补偿等,并对接收信号r11进行解调。当在CDMA方式时,在解调单元107对接收信号r11进行解扩,然后以QPSK等进行解调,从而生成接收码元;而在OFDM方式时,接收信号r11通过FFT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生成每个副载波的接收码元。生成的接收码元被输入到合成单元301。
另一方面,发送接收切换单元201进行天线2的发送和接收的切换,在接收帧,将由天线2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输入到无线接收处理单元202,在发送帧,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2向基站1发送。无线接收处理单元202对接收信号r12及r22施加下变频等预定的无线处理,输入到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203、导频提取单元205以及解调单元207。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203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22的导频信号p22(即,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发送、由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22输入到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在CDMA方式时,通过以分配于导频信号p22的扩频码对r22进行解扩,来进行该提取处理;在OFDM方式时,通过提取分配于导频信号p22的副载波,来进行该提取处理。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测量导频信号p22的接收功率|p22|,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导频提取单元205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12的导频信号p12(即,从基站1发送、由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12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206。信道估计单元206使用导频信号p12求得天线2和基站1之间的信道估计值,输入到解调单元207。解调单元207基于输入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相位旋转的补偿等,并对接收信号r12进行解调。当在CDMA方式时,在解调单元207对接收信号r12进行解扩,然后以QPSK等进行解调,从而生成接收码元;而在OFDM方式时,接收信号r12通过FFT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生成每个副载波的接收码元。生成的接收码元被输入到合成单元301。
在合成单元301,对从解调单元107输入的接收码元和从解调单元207输入的接收码元进行合成,合成后的码元在解码单元302受到解码。藉此,获得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发送数据在编码单元401受到编码、在调制单元402受到调制、并且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上变频等预定的无线处理后,作为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用于向基站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或天线2的一方。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p21|<|p22|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101。因此,在|p21|<|p22|的情况下,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1向基站1发送。相反地,在|p21|≥|p22|时,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2,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201。因此,在|p21|≥|p22|的情况下,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2向基站1发送。
也即,在该选择处理中,作为向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从基站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较小的天线。换言之,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TDD方式进行通信,所以,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选择对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传播路径状态较坏的天线。因此,通过这样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成为更难以到达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信号,即成为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更小的信号。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天线1及天线2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将移动站具有的天线的数量设为两根,但也可以大于或等于三根。该情况下,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和上述同样,作为向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移动站具有的多根天线中从基站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为最小的天线。即,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多根天线中对于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为最小的天线。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在移动站具有的多根天线中,与毗连小、区的基站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最坏的天线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所以能够减少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结果可以实现通信系统容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移动站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加以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1中,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了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为最小的天线。根据这样的选择处理,虽然确实可以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为最小的天线。但是,由于在天线的选择中没有考虑与基站1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所以根据其传播路径状态,也有可能无法满足上行链路信号在基站1的所需接收质量。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使其满足上行链路信号在基站1的所需接收质量,并且考虑各天线和基站1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选择发送天线。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但是,对和实施方式1(图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在图3中,对应于天线1而设置了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以及功率比算出单元109。对于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输入在导频提取单元105提取的导频信号p11。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测量导频信号p11的接收功率|p11|,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功率比算出单元109、以及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并且,对于功率比算出单元109,输入在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测量的接收功率|p21|。然后,功率比算出单元109计算出接收功率|p21|对接收功率|p11|的比(|p21|/|p11|),将计算出的结果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另一方面,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以及功率比算出单元209,是对应于天线2而设置的。对于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输入在导频提取单元205提取的导频信号p12。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测量导频信号p12的接收功率|p12|,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功率比算出单元209及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并且,对于功率比算出单元209,输入在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测量的接收功率|p22|。然后,功率比算出单元209计算出接收功率|p22|对接收功率|p12|的比(|p22|/|p12|),将计算出的结果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用于向基站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或天线2的一方。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p21|/|p11|<|p22|/|p12|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101。因此,在|p21|/|p11|<|p22|/|p12|的情况下,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1向基站1发送。相反地,在|p21|/|p11|≥|p22|/|p12|时,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2,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201。因此,在|p21|/|p11|≥|p22|/|p12|的情况下,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2向基站1发送。也即,在该选择处理中,作为向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从基站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对从基站1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比值为较小的天线。选择结果输入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另外,这样选择的理由将在下面叙述。
还有,在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选择天线1的情况下,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为满足上行链路信号在基站1的所需接收质量,按照以下的算式(1)决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Pt1
Pt1=α11×targetSIR×IBTS      …(1)
此处,α11为天线1和基站1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IBTS为基站1受到的干扰量,targetSIR是在基站1的目标SIR。另外,IBTS以及targetSIR作为控制信息,从基站1通知给移动站。还有,由于导频信号p11在基站的发送功率值也作为控制信息从基站1通知给移动站,所以,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可通过将通知的发送功率值除以接收功率|p11|求得α11
另一方面,在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选择天线2的情况下,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为了满足上行链路信号在基站1的所需接收质量,按照以下的算式(2)决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Pt2
Pt2=α12×targetSIR×IBTS      …(2)
此处,α12为天线2和基站1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由于导频信号p12在基站的发送功率值也作为控制信息从基站1通知给移动站,所以,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可通过将通知的发送功率值除以接收功率|p12|求得α12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将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施加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为以上述算式(1)或(2)求得的发送功率值。这样的发送功率控制一般称为开环型的发送功率控制。
接着,就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如上进行天线选择的理由加以说明。
首先,从移动站的天线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的所需发送功率Pt1为如上述算式(1)那样;从移动站的天线2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的所需发送功率Pt2为如上述算式(2)那样。
另外,从天线1以上述算式(1)的发送功率Pt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对毗连小区的基站2造成的干扰It1为如算式(3)那样。此处,α21表示天线1和基站2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
It1=Pt121            …(3)
根据上述算式(1),上述算式(3)变为算式(4)。
It1=(α1121)×targetSIR×IBTS          …(4)
另一方面,从天线2以上述算式(2)的发送功率Pt2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对毗连小区的基站2造成的干扰It2为如算式(5)那样。此处,α22表示天线2和基站2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
It2=Pt222          …(5)
根据上述算式(2),上述算式(5)变为算式(6)。
It2=(α1222)×targetSIR×IBTS           …(6)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天线1及天线2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即,It1<It2时,选择天线1作为发送天线;相反地,It1≥It2时,选择天线2作为发送天线。换句话说,(α1121)<(α1222)时,选择天线1作为发送天线;相反地,(α1121)≥(α1222)时,选择天线2作为发送天线。
另外,由于传播路径衰减量和接收功率是反比例关系,所以,毕竟,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p21|/|p11|<|p22|/|p12|时选择天线1作为发送天线;相反地,在|p21|/|p11|≥|p22|/|p12|时选择天线2作为发送天线,则和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天线1及天线2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所需发送功率Pt1或Pt2将上行链路信号从移动站发送到基站1以便在基站1以targetSIR接收该信号时,选择对毗连小区的基站2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
此处表示本实施方式为性能评估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在图4中表示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干扰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CDF)。横轴的平均干扰功率则以最大值进行正规化。根据该模拟结果,可知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天线的选择方法中,较之以往的选择方法(即,|p11|≥|p12|时选择天线1,|p11|<|p12|时选择天线2的方法),可将干扰功率降低1dB。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移动站具有的天线的数量设为两根,但也可以大于或等于三根。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和上述同样,作为向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移动站具有的多根天线中从基站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对从基站1发送了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比值为最小的天线。即,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多根天线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为最小的天线。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基于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比而选择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所以能够满足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基站的所需接收质量,并能够减少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结果,在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通信系统容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基站1及基站2具有多根天线的情况加以说明。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有以下几点和实施方式1不同。即,基站1及基站2各自具有两根天线,基站1及基站2从天线1及天线2的双方向移动站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在图5中,rijk表示从基站i的天线j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k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例如,r121表示从基站1的天线2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
在基站这样具有多根天线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基站进行天线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最大比合成。也即,将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接收功率|p21|及|p22|分别替换为√(|p211|2+|p221|2)及√(|p212|2+|p222|2)。在这里,pijk为包含于接收信号rijk的导频信号,|pijk|则为导频信号pijk的接收功率。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这里,对和实施方式1(图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在图6中,组合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103、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导频提取单元105、信道估计单元106及解调单元107而形成的结构10,设置有和基站具有的天线数目相同的N个结构10。相同地,组合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203、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导频提取单元205、信道估计单元206及解调单元207而形成的结构20,也设置有和基站具有的天线数目相同的N个结构20。现在,由于如图5所示基站1及基站2具有两根天线,所以移动站的N为2个。
N=1的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103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211的导频信号p211(即,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天线1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211输入到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测量导频信号p211的接收功率|p211|,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110。另外,N=2的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103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221的导频信号p221(即,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天线2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221输入到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测量导频信号p221的接收功率|p221|,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110。合成单元110求得有关移动站的天线1的合成接收功率√(|p211|2+|p221|2),并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另一方面,N=1的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203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212的导频信号p212(即,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天线1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212输入到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测量导频信号p212的接收功率|p212|,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210。另外,N=2的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203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222的导频信号p222(即,从毗连小区的基站2的天线2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222输入到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测量导频信号p222的接收功率|p222|,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210。合成单元210求得有关移动站的天线2的合成接收功率√(|p212|2+|p222|2),并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用于向基站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或天线2的一方。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p211|2+|p221|2)<√(|p212|2+|p222|2)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101。因此,在√(|p211|2+|p221|2)<√(|p212|2+|p222|2)的情况下,将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1向基站1发送。相反地,在√(|p211|2+|p221|2)≥√(|p212|2+|p222|2)时,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2,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201。因此,在√(|p211|2+|p221|2)≥√(|p212|2+|p222|2)的情况下,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2向基站1发送。
即,在该选择处理中,作为向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从基站2的多根天线发送的导频信号的合成接收功率为较小的天线。从这样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和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天线1及天线2中对于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
再者,为简化在移动站的计算,也可以将√(|p211|2+|p221|2)近似地作为|p211|+|p221|、并且将√(|p212|2+|p222|2)近似地作为|p212|+|p222|来进行计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移动站具有的天线的数量设为两根,但也可以大于或等于三根。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和上述同样,作为向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移动站具有的多根天线中从基站2的多根天线发送的导频信号的合成接收功率为最小的天线。即,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多根天线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为最小的天线。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于在移动站的各天线的合成接收功率而选择发送天线,所以,在基站具有多根天线并进行天线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最大比合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结果,可以实现通信系统容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和实施方式3同样基站1及基站2具有多根天线,而且如实施方式2那样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加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上述图5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也需要考虑基站进行天线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最大比合成。即,将上述实施方式2的接收功率|p21|、|p22|、|p11|及|p12|分别替换为√(|p211|2+|p221|2)、√(|p212|2+|p222|2)、√(|p111|2+|p121|2)及√(|p112|2+|p122|2)。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其中,在和实施方式2(图3)或实施方式3(图6)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图7中,组合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103、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4、导频提取单元105、信道估计单元106、解调单元107及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而形成的结构30,设置有和基站具有的天线数目相同数量的N个结构30。相同地,组合毗连小区导频提取单元203、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4、导频提取单元205、信道估计单元206、解调单元207及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而形成的结构40,也设置有和基站具有的天线数目相同数量的N个结构40。现在,由于如图5所示基站1及基站2各具有2根天线,所以移动站的N为2个。
N=1的导频提取单元105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111的导频信号p111(即,从基站1的天线1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111输入到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测量导频信号p111的接收功率|p111|,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111及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另外,N=2的导频提取单元105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121的导频信号p121(即,从基站1的天线2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1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121输入到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测量导频信号p121的接收功率|p121|,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111及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合成单元111求得有关移动站的天线1的合成接收功率√(|p111|2+|p121|2),并输入到功率比算出单元109。另外,在合成单元110求得的√(|p211|2+|p221|2)也输入到功率比算出单元109。功率比算出单元109算出合成接收功率√(|p211|2+|p221|2)对合成接收功率√(|p111|2+|p121|2)的比(√(|p211|2+|p221|2)/√(|p111|2+|p121|2)),将计算出的结果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另一方面,N=1的导频提取单元205,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112的导频信号p112(即,从基站1的天线1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112输入到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N=1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测量导频信号p112的接收功率|p112|,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211及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另外,N=2的导频提取单元205提取包含于接收信号r122的导频信号p122(即,从基站1的天线2发送、以移动站的天线2接收的导频信号),将提取的导频信号p122输入到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N=2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测量导频信号p122的接收功率|p122|,将测量结果输入到合成单元211及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合成单元211求得有关移动站的天线2的合成接收功率√(|p112|2+|p122|2),并输入到功率比算出单元209。另外,在合成单元210求得的√(|p212|2+|p222|2)也输入到功率比算出单元209。功率比算出单元209算出合成接收功率√(|p212|2+|p222|2)对合成接收功率√(|p112|2+|p122|2)的比(√(|p212|2+|p222|2)/√(|p112|2+|p122|2)),将计算出的结果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
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用于向基站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或天线2的一方。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p211|2+|p221|2)/√(|p111|2+|p121|2)<√(|p212|2+|p222|2)/√(|p112|2+|p122|2)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101。因此,在√(|p211|2+|p221|2)/√(|p111|2+|p121|2)<√(|p212|2+|p222|2)/√(|p112|2+|p122|2)的情况下,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1向基站1发送。相反地,在√(|p211|2+|p221|2)/√(|p111|2+|p121|2)≥√(|p212|2+|p222|2)/√(|p112|2+|p122|2)时,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2,将从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发送接收切换单元201。因此,在√(|p211|2+|p221|2)/√(|p111|2+|p121|2)≥√(|p212|2+|p222|2)/√(|p112|2+|p122|2)的情况下,在无线发送处理单元403受到无线处理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2向基站1发送。选择结果输入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
在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选择天线1的情况下,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为满足上行链路信号在基站1的所需接收质量,按照以下的算式(7)而决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Pt1。此处,考虑在基站1进行2根天线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合成。
Pt1=1/{(1/α111)+(1/α121)}×targetSIR ×IBTS
                                            …(7)
此处,α111是移动站的天线1和基站1的天线1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α121是移动站的天线1和基站1的天线2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IBTS是基站1受到的干扰量,targetSIR是在基站1的目标SIR。再者,IBTS及targetSIR作为控制信息从基站1通知给移动站。另外,由于导频信号p111及p121在基站的发送功率值也作为控制信息从基站1通知给移动站,所以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可通过将通知的发送功率值除以接收功率|p111|或|p121|,而求得α111及α121
另一方面,在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选择天线2的情况下,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为满足上行链路信号在基站1的所需接收质量,按照以下的算式(8)而决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Pt2。此处,考虑在基站1进行两根天线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合成。
Pt2=1/{(1/α112)+(1/α122)}×targetSIR×IBTS
                                        …(8)
此处,α112是移动站的天线2和基站1的天线1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α122是移动站的天线2和基站1的天线2之间的传播路径衰减量。由于导频信号p112及p122在基站的发送功率值也作为控制信息从基站1通知给移动站,所以发送功率控制单元405可以通过将通知的发送功率值除以接收功率|p112|或|p122|,而求得α112及α122
再者,为简化在移动站的计算,也可以将√(|p211|2+|p221|2)近似地作为|p211|+|p221|、将√(|p212|2+|p222|2)近似地作为|p212|+|p222|、将√(|p111|2+|p121|2)近似地作为|p111|+|p121|、并且将√(|p112|2+|p122|2)近似地作为|p112|+|p122|来进行计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将移动站具有的天线数设为两根,但也可以大于或等于三根。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和上述同样,作为向基站1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移动站具有的多根天线中导频信号的合成接收功率的比为最小的天线。即,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多根天线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为最小的天线。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下,基于在移动站各天线的合成接收功率的比而选择发送天线,所以,在基站具有多根天线,并在基站进行天线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最大比合成的情况下,满足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基站的所需接收质量,并且能够减少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结果,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通信系统容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移动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情况加以说明。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其中,对和实施方式1(图2)或实施方式2(图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由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测量的接收功率|p11|,输入到MCS判定单元112。并且,由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测量的接收功率|p12|,输入到MCS判定单元212。
MCS判定单元112基于接收功率|p11|,判定在从天线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可以使用的MCS(Modulation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电平。另外,MCS判定单元212基于接收功率|p12|,判定在从天线2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可以使用的MCS电平。MCS电平的判定如下面那样进行。
图9是表示MCS电平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在这个表中,与接收功率相对应地事先准备有以多个MCS电平表示的多个调制编码方式。另外,在这个表中,MCS电平越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速率越高。MCS判定单元112及212参照该表,对每根天线判定可以使用的MCS电平。一般的情况下,使用在基站的SNR电平进行在移动站的MCS的判定。但是,在TDD方式,由于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的传播路径相同,传播路径特性基本相同,所以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在移动站的接收功率|p11|及|p12|来进行判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TDD方式中在基站的接收SNR电平和在移动站的接收功率电平为正比例关系。具体而言,MCS判定单元112在接收功率|p11|不足-100dBm的情况下,作为可以使用的MCS电平判定MCS电平=1(调制方式:QPSK,编码率R=1/3);在接收功率|p11|大于或等于-100dBm且不足-96dBm的情况下,作为可以使用的MCS电平判定MCS电平=2(调制方式:QPSK,编码率R=1/2);接收功率|p11|大于或等于-96dBm且不足-90dBm的情况下,作为可以使用的MCS电平判定MCS电平=3(调制方式:16QAM,编码率R=1/2);在接收功率|p11|大于或等于-90dBm且不足-84dBm的情况下,作为可以使用的MCS电平判定MCS电平=4(调制方式:16QAM,编码率R=3/4)。在MCS判定单元212的判定也和MCS判定单元112相同地、基于接收功率|p12|进行。在MCS判定单元112的判定结果及在MCS判定单元212的判定结果,都输入到MCS比较单元406。
MCS比较单元406,在MCS判定单元112判定的MCS电平(在天线1可以使用的MCS电平)、和在MCS判定单元212判定了的MCS电平(在天线2可以使用的MCS电平)之间进行比较。也即,在天线之间比较MCS电平。
然后,当在天线1可以使用的MCS电平和在天线2可以使用的MCS电平不同时,为了获得最大的吞吐量,MCS比较单元406选择更高的MCS电平,并对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指示选择MCS电平较高的天线。例如,MCS比较单元406在指示选择天线1时将“1”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指示选择天线2时将“2”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按照该指示,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及天线2中MCS电平较高的天线。另外,MCS比较单元406将选择的MCS电平送到编码单元401及调制单元402。编码单元401及调制单元402,以对应于来自MCS比较单元406的MCS电平的编码率及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及调制。
另一方面,在天线1可以使用的MCS电平和在天线2可以使用的MCS电平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从任一个天线发送上行链路信号都能获得相同的吞吐量,所以MCS比较单元406对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指示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例如,MCS比较单元406在MCS电平相同时将“0”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按照该指示,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在天线1及天线2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发送天线的选择方法采用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方法。另外,MCS比较单元406将MCS电平发送到编码单元401及调制单元402。编码单元401及调制单元402,以对应于来自MCS比较单元406的MCS电平的编码率及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及调制。
下面使用流程图说明上述动作。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0中,首先,在ST(步骤)10测量接收功率|p11|及|p12|。接着,在ST20按照接收功率|p11|判定MCS电平L1,按照接收功率|p12|判定MCS电平L2;在ST30,比较MCS电平L1和MCS电平L2。然后,在L1≠L2的情况下(ST30:“否”的情况下),在ST40作为发送天线选择MCS电平较高的天线。另一方面,在L1=L2的情况下(ST30:“是”的情况下),在ST50测量接收功率|p21|及|p22|,在ST60比较接收功率|p21|和接收功率|p22|。然后,在|p21|<|p22|的情况下(ST60:“是”的情况下),在ST70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在|p21|≥|p22|的情况下(ST60:“否”的情况下),在ST80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天线2。
这样,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根天线可以使用的MCS电平(调制编码方式)为不同的情况下,作为发送天线选择MCS电平最高的天线,而在多根天线可以使用的MCS电平为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对毗连的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所以在能够不降低吞吐量的情况下,减少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结果,能够实现通信系统容量的增大。
(实施方式6)
在移动站位于基站1的附近(基站1的小区的中心附近)时,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本来就小。相反地,在移动站位于小区边界附近时,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就大。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站位于基站1附近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与基站1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最好的天线;在移动站位于小区边界附近时,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移动站结构的方框图。其中,对和实施方式1(图2)或实施方式2(图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在接收功率测量单元108测定的接收功率|p11|以及在接收功率测量单元208测定的接收功率|p12|,输入到平均化单元407及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平均化单元407求得接收功率|p11|和接收功率|p12|的平均值,进而求得该平均值在长区间的平均值。即,求得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的长区间平均。求得的长区间平均被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由于p11及p12都是从基站1发送的导频信号,所以可以从该接收功率估计基站1和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即,由于距离越大则传播路径衰减越大,所以接收功率越小。
于是,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比较接收功率的长区间平均和阈值。然后,在接收功率的长区间平均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即,在基站1和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移动站位于基站1的小区的中心附近、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及天线2中与基站1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较良好的天线。具体而言,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p11|≥|p12|时选择天线1;在|p11|<|p12|时选择天线2。
另一方面,在接收功率的长区间平均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即,在基站1与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判断移动站位于小区边界附近、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大,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及天线2中对毗连小区的基站2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具体的选择方法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方法相同。
此处,在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使用的阈值,作为从基站1接收数据的一部分得以通知,输入到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基站1在决定该阈值时,考虑例如对毗连小区的允许干扰量或容纳于毗连小区的移动站的数量等。具体而言,基站对毗连小区的允许干扰量越小,使接收功率的阈值越大,另外,容纳于毗连小区的移动站的数量越多,使接收功率的阈值越大。
另外,在移动站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时,成为以下的结构。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移动站其他结构的方框图。其中,对和实施方式1(图2)或实施方式2(图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而且,在图12的平均化单元407的动作和图11的相同。
在图12的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接收功率的长区间平均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即,在基站1和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不足阈值的情况下),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及天线2中和基站1之间的传播路径状态较良好的天线。具体而言,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在|p11|≥|p12|时选择天线1;在|p11|<|p12|时选择天线2。
另一方面,在接收功率的长区间平均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即,在基站1和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天线选择单元404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天线,选择天线1及天线2中对毗连小区的基站2造成的干扰较小的天线。具体的选择方法如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方法相同。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与移动站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对应而改变天线的选择方法,所以判断为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大的移动站,作为发送天线可以选择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为最小的天线;判断为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较小的移动站,作为发送天线,可以选择传播路径状态为最好的天线,从而作为整个通信系统全体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天线选择分集。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包含基站1及基站2的两个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包含三个及以上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同样应用本发明。在包含三个及以上基站的情况下,作为降低干扰对象的基站选择其他小区的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并将该选择的基站看作如同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2,进行和上述同样的处理即可。作为基站的选择方法,可以考虑,例如(1)选择移动站造成最大干扰的基站,即在TDD方式中移动站的接收功率为最大的基站的方法;(2)选择造成的干扰为最大的基站的方法;(3)选择容纳率(容纳用户数/可以容纳的最大用户数)为最大的基站的方法等。此时,当前通信中的基站(基站1)从毗连基站接收干扰状况或容纳率信息的报告,基于该信息而选择降低干扰对象的基站。并且,当前通信中的基站将选择的降低干扰对象的基站通知给移动站。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的是作为集成电路LSI而实现的。这些既可以单独做成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部分或全部而做成一个芯片。
此处,虽设为LSI,但电路也有时根据集成度的不同称为IC、系统LSl、大规模(super)LSI、超大规模(ultra)LSI等。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LSI制造后,也可以利用可编程序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再构成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新配置处理器。
进而,如果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出现替代LSI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作为可能性,或许会有适宜的生物技术等。
本说明书是根据2004年2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04-051587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无线通信移动站装置等。

Claims (8)

1.一种移动站装置,包括:
多根天线,接收从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及从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双方,该第二基站位于毗连上述第一基站小区的小区的毗连小区;
选择单元,选择在上述多根天线中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以及
发送单元,从选择的天线对上述第一基站发送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上述选择单元在该移动站和上述第一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阈值时,选择在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中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测量从上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
判定单元,按照测定的接收功率,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从事先准备的多个调制编码方式中判定可以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其由
上述选择单元,当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可以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相同时,选择在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中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测量从上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其中
上述选择单元,作为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选择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中在上述测量单元测定的接收功率为最小的天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及上述第二基站具有的多根天线的每一根,测量从上述第二基站具有的多根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
合成单元,通过将测量的接收功率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进行合成,获得合成接收功率;其中
上述选择单元,作为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选择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中上述合成接收功率为最小的天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量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测量从上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
第二测量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测量从上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
算出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计算出在上述第二测量单元测量的接收功率对在上述第一测量单元测量的接收功率的比;其中
上述选择单元,作为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选择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中在上述算出单元计算出的比为最小的天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量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及上述第一基站具有的多根天线的每一根,测量从上述第一基站具有的多根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
第二测量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及上述第二基站具有的多根天线的每一根,测量从上述第二基站具有的多根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
合成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及每一个基站,合成在上述第一测量单元及上述第二测量单元测量的接收功率,获得合成接收功率;以及
算出单元,对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的每一根,计算出有关上述第二基站的上述合成接收功率对有关上述第一基站的上述合成接收功率的比;其中
上述选择单元,作为对上述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最小的天线,选择该移动站具有的上述多根天线中在上述算出单元计算出的比为最小的天线。
8.一种在具有多根天线的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其中
作为发送天线,选择在上述多根天线中对毗连小区造成的干扰为最小的天线,该毗连小区毗连于上述移动站装置给其发送信号的基站的小区。
CNA2005800062878A 2004-02-26 2005-02-22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Pending CN19267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51587 2004-02-26
JP051587/2004 2004-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6785A true CN1926785A (zh) 2007-03-07

Family

ID=3490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62878A Pending CN1926785A (zh) 2004-02-26 2005-02-22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73208A1 (zh)
EP (1) EP1715600A1 (zh)
JP (1) JPWO2005083907A1 (zh)
KR (1) KR20060132918A (zh)
CN (1) CN1926785A (zh)
BR (1) BRPI0508234A (zh)
RU (1) RU2006130751A (zh)
WO (1) WO200508390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788A (zh) * 2010-07-26 2012-02-0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传输天线选择方法与通讯装置
CN102684760A (zh) * 2011-03-15 2012-09-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WO2012129852A1 (zh) * 2011-03-25 2012-10-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方法和终端
US8451955B2 (en) 2008-03-31 2013-05-28 Fujitsu Limited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3688482A (zh) * 2013-09-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396155A (zh) * 2012-05-21 2015-03-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选择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5577252A (zh) * 2015-10-29 2016-05-1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选择方法
CN105934980A (zh) * 2014-01-13 2016-09-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传输
US9819080B2 (en) 2012-05-21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uplink metric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1519B2 (en) 2003-02-24 2017-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reporting of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44860B2 (en) 2003-02-24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s for use in multi-sector cells
US7218948B2 (en) 2003-02-24 2007-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in a multi-sector cell, including null pilot tone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US8811348B2 (en) 2003-02-24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self-noise
US8503938B2 (en) * 2004-10-14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including loading factors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purposes
AU2005295580A1 (en) * 2004-10-14 2006-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purposes
US7474611B2 (en) * 2005-04-21 2009-0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ed complexity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s
US8989084B2 (en) 2005-10-14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ing loading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US9191840B2 (en) 2005-10-1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US9137072B2 (en) 2005-12-22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9125092B2 (en) 2005-12-22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nd/or u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9338767B2 (en) 2005-12-22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US9125093B2 (en) 2005-12-22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custom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US8437251B2 (en) 2005-12-22 2013-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ransmission backlog information
US8514771B2 (en) 2005-12-22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formation
US9148795B2 (en) 2005-12-22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report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S9572179B2 (en) 2005-12-22 2017-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ransmission backlog information
US20070253449A1 (en) 2005-12-22 2007-11-01 Arnab Das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delay information
US20070149132A1 (en) 2005-12-22 2007-06-28 Junyl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US20070243882A1 (en) 2006-04-12 2007-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ssociated with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O2007127450A2 (en) * 2006-04-26 2007-11-08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A method of train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306087A (ja) * 2006-05-09 2007-11-22 Yokogawa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0915226B1 (ko) * 2007-02-05 2009-09-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랜덤액세스 프리앰블 송신 방법
JP5223507B2 (ja) * 2008-07-08 2013-06-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局および基地局
US8571560B1 (en) * 2008-09-23 2013-10-2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electing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based on status information
KR101005539B1 (ko) * 2009-01-28 2011-01-04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 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안테나 선택 방법 및 그 무선 송수신 장치
KR101647377B1 (ko) * 2009-05-22 2016-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전송 전력에 따른 적응적인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417282B2 (en) 2009-06-25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10110288B2 (en) 2009-11-04 2018-10-23 Atc Technologies, Llc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return link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using forward link side information
JP5134635B2 (ja) * 2010-01-18 2013-0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2008723A2 (en) * 2010-07-12 2012-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ounding antenna switching schem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20967B2 (en) 2010-12-14 2012-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location based switching between diversity and multiplexing
US20150271787A1 (en) * 2012-03-19 2015-09-2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xpert antenna control system
US9313010B2 (en) * 2012-06-29 2016-04-12 Broadcom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TX antenna selection
GB2508671B (en) * 2012-12-10 2015-03-11 Broadcom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US20140362744A1 (en) * 2013-06-11 2014-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by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devices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20150341833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voiding unnecessary cell reselec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3780711A1 (en) 2015-03-16 2021-02-17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80080884A (ko) * 2017-01-05 2018-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EP3625895B1 (en) 2017-05-18 2021-10-0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dar-assisted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5040A (en) * 1872-03-26 Improvement in stove-grates for admitting air to sides and body of the fuel
US14497A (en) * 1856-03-25 Paddle-wheel
US186912A (en) * 1877-01-30 Improvement in wash-boards
US1607160A (en) * 1925-03-18 1926-11-16 Joy Leonard Holder for razor blades
JPH08274687A (ja) * 1995-03-31 1996-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dma無線伝送装置およびcdma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JP3390784B2 (ja) * 1998-08-31 2003-03-31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イナミックチャネル選択方法およびその選択方法を用いた基地局の無線送受信装置
US6404386B1 (en) * 1998-09-21 2002-06-11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Adaptive antenna for use in same frequency networks
JP3362699B2 (ja) * 1999-06-10 2003-01-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空間送受信ダイバーシチ通信システム
JP3594527B2 (ja) * 2000-03-16 2004-12-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品質測定装置、無線通信品質測定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JP2001285913A (ja) * 2000-03-30 2001-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010782B2 (ja) * 2001-07-19 2007-11-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受信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3283411A (ja) * 2002-03-22 2003-10-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無線装置、送受信指向性制御方法および送受信指向性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51955B2 (en) 2008-03-31 2013-05-28 Fujitsu Limited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8462896B2 (en) 2008-03-31 2013-06-11 Fujitsu Limited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978630B (zh) * 2008-03-31 2013-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CN102347788A (zh) * 2010-07-26 2012-02-0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传输天线选择方法与通讯装置
CN102347788B (zh) * 2010-07-26 2016-06-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传输天线选择方法与通讯装置
CN102684760A (zh) * 2011-03-15 2012-09-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2684760B (zh) * 2011-03-15 2015-03-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WO2012129852A1 (zh) * 2011-03-25 2012-10-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方法和终端
CN104396155A (zh) * 2012-05-21 2015-03-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选择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4396155B (zh) * 2012-05-21 2017-10-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选择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US9819080B2 (en) 2012-05-21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uplink metrics
CN103688482A (zh) * 2013-09-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934980A (zh) * 2014-01-13 2016-09-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传输
CN105934980B (zh) * 2014-01-13 2019-1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传输
US10536905B2 (en) 2014-01-13 2020-0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0728858B2 (en) 2014-01-13 2020-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1044674B2 (en) 2014-01-13 2021-06-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05577252A (zh) * 2015-10-29 2016-05-1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15600A1 (en) 2006-10-25
BRPI0508234A (pt) 2007-07-17
RU2006130751A (ru) 2008-02-27
KR20060132918A (ko) 2006-12-22
JPWO2005083907A1 (ja) 2007-11-29
US20070173208A1 (en) 2007-07-26
WO2005083907A1 (ja) 200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6785A (zh)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N1669262A (zh) 通信装置和数据的重发控制方法
JP4567010B2 (ja) 周波数分割多元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資源割当用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0944C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CN100338889C (zh) 用多单元天线发送分集方案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31127A (zh) 上行fdma蜂窝系统的减小用户间同信道干扰的方法
CN1245623A (zh) 多时隙、多载波通信系统的自适应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75595C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047944A (zh) 子频带通知方法和终端装置
CN1694547A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1650547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装置
CN1493118A (zh) 无线接入电信网中下行共用信道的功率控制
CN1442972A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285178C (zh) 无线装置
CN101064899A (zh) 一种测量邻小区的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882154A (zh) 按需协调上行链路干扰的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和网络
CN183338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副载波分配方法
CN1913389A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CN183016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902967A (zh) 用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平衡的信道分配期间的传送功率电平设置
CN1758577A (zh) 传送用于高速分组数据传送的控制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80939A (zh) 无线线路控制站、基站、移动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882187A (zh) 单频网中上行链路干扰协调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网络
CN1960232A (zh) 提高信道质量指示准确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