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4760B -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4760B
CN102684760B CN201110061983.6A CN201110061983A CN102684760B CN 102684760 B CN102684760 B CN 102684760B CN 201110061983 A CN201110061983 A CN 201110061983A CN 102684760 B CN102684760 B CN 102684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quality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1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4760A (zh
Inventor
莫达飞
胡兆伟
崔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619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4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4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4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4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4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上固定设置有同一频段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方法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从而可以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如笔记本电脑等,可通过自身设置的天线与无线信号接入位置即无线信号接入点(AP:WirelessAccessPoint)进行通信连接,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功能。
现有移动终端中通常在其某个位置设置一天线,该天线接收无线信号的强度会受到移动终端摆放位置及方向的影响,尤其当该无线天线可以接收多个AP的无线信号时,会接收到各个方向过来的干扰讯号,从而使得无线天线灵敏度降低,降低了移动终端无线通讯系统的整体性能。另外,为了使得移动终端能接收到各个方向的信号(以避免盲区),天线的辐射场型是近似全向的,这限定了该天线在某一方向的性能,且很难作到各个方向的性能都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为同一频段的天线;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得到第一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二参数。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得到第一参数;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优选的,所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包括:
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二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优选的,所述方法在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之后还包括:
当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三预定策略时,重新启动获得天线信号质量参数以及确定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为同一频段的天线;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通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扫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得到第一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
优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连接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二参数。
优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扫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得到第一参数;
连接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相同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二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重启模块,用于当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三预定策略时,重新启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获取对应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以及重新启动所述通讯模块确定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天线,所述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和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一场型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二场型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天线的第一场型和第二场型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场型,所述天线以所述确定的场型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天线,所述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和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一场型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二场型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通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天线的第一场型和第二场型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场型,所述天线以所述确定的场型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相同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为同一频段的天线;所述方法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从而可以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实现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实现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实现流程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实现流程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实现流程图五;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实现流程图六;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所涉及的接收信号全方位覆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为同一频段的天线;
如附图1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1,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12,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13,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支持两支天线,每支天线具有各自的场型,当然不局限于两支天线,也优选的也可支持多支天线,每支天线具有各自的场型且相互互补。天线越多,相对于该移动终端而言,场型覆盖的空间就越广,从而移动终端的无线性能就越好。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的实现,可以显著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讯方法,具体可应用于一移动终端,例如笔记本电脑等,且该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上,可设置有同一频段的多支天线,例如2支、3支、4支等。这些天线具体可为定向无线天线等。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天线,每一支可具有一定向的场型,且移动终端不同位置上设置的多支天线的定向场型可以互补,即达到接收信号的全方位覆盖。例如,如果移动终端左右两侧边缘处各设置了一支天线,则其中一支天线的定向场型可指向为移动终端的左侧,另一支天线的定向场型可指向移动终端的右侧,那么左侧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为移动终端的左半球,而右侧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为移动终端的右半球,从而实现接收信号的全覆盖。如果移动终端设置了多支天线,则以此类推,只要保证设置的天线的定向场型互补,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接收信号全方位覆盖即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如附图11所示,此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的外壳处分别设置了三个天线,并分别负责接受移动终端B、C、D三个方向的信号,每个天线均有各自对应的接收角度(a),从而实现移动终端接受信号的全方位覆盖。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天线可灵活的设置于移动终端中的不同位置处,例如天线可设置于移动终端显示屏和移动终端外壳之间,还可设置与显示屏的周边,还可设置于移动终端主机部分的各外边沿等。为了更好的达到全方位覆盖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天线设置于移动终端显示屏和移动终端外壳之间,以及设置与显示屏的周边,从而达到移动终端接收无线信号的全方位的覆盖效果,设置左侧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为移动终端的左半球。以此类推,右侧天线、上侧天线、下侧天线、以及设置在移动终端显示屏和移动终端外壳之间的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为移动终端的正前方,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移动终端的覆盖范围由多支定向场型天线其各自的定向场型组合在一起构成,其覆盖的范围更广更大;同时由于每一支天线对应一定向场型,每一支天线的性能更强,所以提升了该移动终端的无线性能。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摆放方式比较灵活,也有助于天线的灵活设计,不受限于机身材料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大尺寸笔记本,可使用传统的天线设计形式,尺寸上不会有太大压力,对于小尺寸笔记本,可使用陶瓷天线阵列,不会有天线空间增加的压力。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的设置位置还可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一个:实现接收无线信号范围全覆盖、至少存在一个垂直极化和一个水平极化、设置于该位置的天线可获取较高的增益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其实质可以理解为基于天线与无线信号接入位置(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进行天线选择的过程,这里所指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是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质量参数,例如信号强度等,也可以是天线与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例如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误码率、丢包率、倾斜角度、信号传输损耗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也可以包括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质量参数和天线与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并且,当比较确定移动终端设置的某个天线对应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事先制定的、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相关的预定策略时,例如信号质量参数最好,或者要求信号质量参数为一阀值,或者要求信号质量参数为离一阀值最接近的数值或最远离的数值等等,移动终端可以确定采用该天线进行无线通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多支不同的定向场型天线对应的AP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另外,当多支不同的定向场型天线对于一个确定的AP时,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和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相同。但无论对应多少个AP,本发明实施例中都可以选择满足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通讯。
下面以移动终端设置两支天线为例(ANT1,ANT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在采用不同预定策略进行天线选择的过程分别进行描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假设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强度最大来选择对应天线进行通讯,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ANT1扫描AP,获取对应AP的信号强度。
此实施例中,假设ANT1可以扫描到AP1、AP2的信号强度(即针对AP1、AP2的辐射信号,ANT1所能够感应到的信号强度),且假设AP1的辐射信号为10,AP2的辐射信号也为10,ANT1扫描获得的AP1信号强度的实际数据为2,ANT1扫描获得的AP2信号强度的实际数据为4。
步骤2,通过ANT2扫描AP,获取对应AP的信号强度。
假设ANT2可以扫描到AP2、AP3的信号强度,且假设ANT2扫描获得的AP2信号强度的实际数据为3,ANT2扫描获得的AP3信号强度的实际数据为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2的执行顺序可以调整。移动终端可以同时获得ANT1获取的对应AP的信号强度和ANT2获取的对应AP的信号强度。当然也可以分时获得。
步骤3,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从ANT1和ANT2中确定满足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由于事先制定的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强度最大选择对应天线,那么通过上述具体数据来看,ANT2扫描获得AP3的信号强度最大,那么,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选择ANT2天线进行通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假设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某一信号质量参数最大来选择对应天线进行通讯,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ANT1与对应AP连接后的信号质量参数。
此步骤中,ANT1首先可以先进行信号扫描,以确定能够感应到AP,同样假设ANT1可以扫描到AP1、AP2的信号强度。然后,ANT1可以与AP1、AP2进行通讯连接,并获取连接后的信号质量参数。此实施例中,ANT1与AP1、AP2连接后可以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具体可以包括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误码率、丢包率、夹角、信号传输损耗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误码率、丢包率、夹角、信号传输损耗等参数是在天线与无线信号接入点连接上以后才能够获得的参数,是在天线扫描的过程中不能获得的。那么,此实施例中即可确定将上述信号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后续比较时ANT1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2,获取ANT2与对应AP连接后的信号质量参数。
同样假设ANT2可以扫描到AP2、AP3的信号,那么与此实施例中步骤1类似,同样可以获取并确定ANT2在与AP2、AP3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后续比较时ANT2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3,根据上述信号质量参数,从ANT1和ANT2中确定满足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由于事先制定的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某一信号质量参数最大来选择对应天线进行通讯,那么可以通过比较确定此实施例中步骤1、2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中某一个满足上述预定策略,则选择与该信号质量参数对应的天线进行通讯,例如ANT2。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假设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质量参数以及天线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至少一个信号质量参数的综合信息来选择对应天线进行通讯,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ANT1与对应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
此步骤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具体可以包括ANT1扫描AP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以及ANT1与扫描到的对应AP(例如AP1、AP2)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某些信号质量参数的组合,或者全部上述信号质量参数等。
步骤2,获取ANT2与对应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
此步骤与此实施例中的步骤1类似,也可以获取与ANT2对应的AP(同样假设AP2、AP3)之间的相关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3,根据上述信号质量参数,从ANT1和ANT2中确定满足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由于事先制定的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质量参数以及天线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至少一个信号质量参数的综合信息来选择对应天线进行通讯,那么可以通过比较确定此实施例中步骤1、2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中某一个满足上述预定策略,则选择与该信号质量参数对应的天线进行通讯,例如ANT2。在此实施例中,预定策略可以与AP信号强度和天线的信噪比组合相关,也可以是将获取的全部信号质量参数按一定顺序进行比较确定,例如AP信号强度>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误码率>丢包率等。
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天线选择时所涉及的预定策略可以与信号质量参数相关,或者与其他天线考量指标相关,并且制定灵活,完全可以基于当时的应用环境以及所要考量的天线指标来确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即在此步骤中,可以将移动终端设置的多支定向场型的天线,每一支定向场型天线在其场型所覆盖范围的内进行扫描,以确定能够感应到的AP,以及该AP的信号强度。针对同一AP,将所有天线扫描到的针对该AP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将信号强度最强值作为该AP的信号强度值进行显示。那么此时,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等处获取的多个AP信号强度等信息。
步骤22,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在获取多个AP信号强度等信息,用户可以基于某一触发信息即触发条件,例如用户掌握了多个AP中的某一AP的连接密码等,在多个AP中选择一AP作为通讯时的信号源,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该被选择的AP对应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前述三种不同情况,具有如下不同的实施方式:
方式一,如果针对多支天线进行选择的预定策略为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最强。
步骤1,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该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为多个。
该步骤中,该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为多个(AP1、AP2、AP3),第一天线ANT1在其定向场型内可以扫描到AP1、AP2,所以该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为两个(AP1、AP2),ANT1扫描获得的AP1信号强度值为2,ANT1扫描获得的AP2信号强度值为4
步骤2,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该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为多个。
该步骤中,该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为多个(AP1、AP2、AP3),第二天线ANT2在其定向场型内可以扫描到AP1、AP3,所以该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为两个(AP1、AP3),ANT2扫描获得的AP1信号强度值为3,ANT1扫描获得的AP3信号强度值为5
步骤3、针对所述多个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相同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每一个,将所述第一天线获得信号强度值与所述第二天线获得信号强度值进行比较,并且将获得信号强度值大的作为该相同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值。即,ANT1扫描获得的AP1信号强度值为2与ANT2扫描获得的AP1信号强度值为3进行比较,确定信号强度值3作为移动终端针对AP1的信号强度值
步骤4,将所述多个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相同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与所述多个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不同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值一起显示。即显示AP1的信号强度值为3,AP2的信号强度值为4,AP3的信号强度值为5。
步骤5,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AP1、AP2、AP3)中确定一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该步骤中,用户从三个AP(AP1、AP2、AP3)中,选择了AP1,产生一个触发信息,移动终端将AP1作为确定为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例如用户掌握了多个AP中的某一AP的连接密码等,在多个AP中选择一AP作为通讯时的信号源。当然了,也可以多个AP都是公共的,用户自己的意图进行的选择。
步骤6,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更进一步在步骤5之前,需要移动终端需要记录每一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最强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天线。例如,AP1的信号强度值3对应的天线为ANT2,AP2的信号强度值4对应的天线为ANT1,AP3的信号强度值为5对应的天线为ANT2。
方式二,如果针对多支天线进行选择的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某一信号质量参数(例如,传输速率)最大。
与方式一区别在从步骤6开始,方式二的步骤6为,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传输速率值,通过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传输速率值;
步骤7,比较第一传输速率值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值,产生一比较结果;
步骤8,当比较结果表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值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进行连接;当比较结果表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值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进行连接。
方式三,如果针对多支天线进行选择的预定策略为基于天线与对应AP连接前获得的对应AP的信号强度值以及连接后获得对应AP的信号质量参数进行汇总比较后确定的较优的。
与方式一、方式二区别在从步骤6开始,方式三的步骤6为,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多个信号质量参数值,通过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多个信号质量参数值;
步骤7,根据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前的信号强度值和第一天线与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后的多个信号质量参数值,以及根据第二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前的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天线与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后的多个信号质量参数值判断哪一支天线满足预定策略。例如,ANT1扫描获得的AP1信号强度值为2,ANT2扫描获得的AP1信号强度值为3,再通过夹角定位、信号传输损耗等算法,计算出AP1所在的位置以及相应的信噪比。并检测移动终端各个状态下所述移动终端的系统所接收到的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等信息,以及无线信号接入位置(AP1)所反馈回来的如发射功率、丢包率等信息。所述移动终端的系统对各信息进行汇总比较后,选择其中一支或多支天线建议与AP1的连接。(如果是场型可调的天线,控制对天线的场型与方向性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计算AP1相对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举例,当有两支以上的定向场型天线同时从同一个无线AP获取信号时,由于方位的不样,其获得同一个信号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通过几支天线获取信号时间差及几支天线的相对位置,可计算出无线AP所外的大概位置。另外,由于这几支天线的场型是有明显方向性的,所以,其接受到的无线AP发射出来的信号的能量强度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场型朝向无线AP方向的天线接收到的能量是最大的。这样,根据预置的天线场型图信息,可轻易地判定出无线AP所处的位置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
步骤8,当判断结果表示第一天线满足所述预定策略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进行连接;当判断结果表示第二天线满足所述预定策略时,确定通过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待连接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举例中仅以移动终端设置两支天线为例进行说明,但这不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仅可应用于设置两支天线的移动终端,而实际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可适用于移动终端设置多支天线如三支、四支、五支等等各种情况,这是因为,无论移动终端设置多少天线,只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即可通过不同天线之间的分别对比,确定选择符合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通讯,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终端即可在设置的多只天线中选择一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利用一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一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发射功率的操作过程。该过程如附图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31,实时检测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
此步骤中需要检测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是进行天线选择时所采用的预定策略中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也可以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所有信号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32,判断是否需要加大天线的发射功率。
此步骤中,可以基于一信号质量参数的实际数值,判断是否需要加大天线的发射功率,获取一判断结果。当天线的一信号质量参数维持在一个限定值之上时,即判断结果为否时,本发明实施例后续可执行步骤33。反之,如果天线的一信号质量参数已经低于一限定值时,本发明实施例后续可执行步骤37,加大天线的发射功率。
步骤33,判断降低发射功率是否影响通讯质量。
如果此步骤获取的判断结果为否,即降低发射功率不会影响通讯质量,则本发明实施例后续可以执行步骤34,否则执行步骤311,保持现有发射功率。
步骤34,降低发射功率。
此步骤中,可以按一标量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或者一参照标准降低发射功率。
步骤35,判断降低发射功率后通讯质量是否可以接受。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降低发射功率后通讯质量无法接受,则后续可执行步骤36,将天线的发射功率还原至上一个发射功率,否则,重新执行步骤34。
本发明实施例在执行步骤37加大发射功率后还可以包括步骤38,判断通讯质量是否提高,如果通讯质量没有提高,则后续可执行步骤311,保持现有发射功率,如果通讯质量得到提高,则后续可执行步骤39,判断通讯质量是否可以接受。如果通讯质量可以接受,则后续可执行步骤311,保持现有发射功率,否则,可执行步骤310,判断发射功率是否达到最大或限定值,如果天线的发射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或者限定值,则后续可执行步骤311,保持现有发射功率,如果天线的发射功率没有达到最大值或者限定值,则后续可执行步骤37,加大天线的发射功率。需要说明的时,在执行加大天线的发射功率时,也可以按一定标量或者一参照标准提高发射功率。
通过上述调整天线发射功率的操作,不仅可以使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新能保持一定的标准,还可以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省功率的目的。
如果进行通讯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已经降低至一限定值或者超过该限定值,例如信号质量参数已经恶化到一信号质量参数的预定标准,而且,即使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也无法提高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重新启动获取天线与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重新选择一天线进行通讯的操作,即重新启动如附图1所示的方法。从而实现保证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性能的要求。
下面,以移动终端设置两支天线(ANT1、ANT2)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的一个完整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该实施例如附图4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41,获取ANT1与对应AP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42,获取ANT2与对应AP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43,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以及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ANT1和ANT2中确定满足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所述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步骤44,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具体可按照如附图3所示的方法,调整天线的发射功率。
步骤45,判断是否需重新启动获取信号质量参数操作。
如果判断结果为需要,则重新启动执行步骤41。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上设置了多支天线,且各天线的定向场型互补;所述方法通过分别获取所述多支天线中每一支天线与对应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并基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在所述多支天线中选择一满足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的无线传输、信号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无线通讯性能指标,显著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能力,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为同一频段的天线;
如附图5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52,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通讯模块5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获取模块与第二获取模块可以是同一模块,通过分时的方式获取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具体可为笔记本等,且该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上,可设置有同一频段的多支天线,例如2支、3支、4支等。这些天线具体可为定向无线天线等。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天线,可具有定向的场型,且移动终端不同位置上设置的多支天线的定向场型可以互补,即达到接收信号的全方位覆盖。例如,如果移动终端左右两侧边缘处各设置了一支天线,则其中一支天线的定向场型可指向为移动终端的左侧,另一支天线的定向场型可指向移动终端的右侧,那么左侧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为移动终端的左半球,而右侧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为移动终端的右半球,从而实现接收信号的全覆盖。如果移动终端设置了多支天线,则以此类推,只要保证设置的天线的定向场型互补,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接收信号全方位覆盖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天线可灵活的设置于移动终端中的不同位置处,例如天线可设置于移动终端显示屏和移动终端外壳之间,还可设置与显示屏的周边,还可设置于移动终端主机部分的各外边沿等,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摆放方式比较灵活,也有助于天线的灵活设计,不受限于机身材料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大尺寸笔记本,可使用传统的天线设计形式,尺寸上不会有太大压力,对于小尺寸笔记本,可使用陶瓷天线阵列,不会有天线空间增加的压力。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的设置位置还可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一个:实现接收无线信号范围全覆盖、至少存在一个垂直极化和一个水平极化、设置于该位置的天线可获取较高的增益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基于设置的天线与无线信号接入位置(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选择满足预定策略的一天线进行无线通讯,这里所指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是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质量参数,例如信号强度等,也可以是天线与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例如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误码率、丢包率、倾斜角度、信号传输损耗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也可以包括天线扫描获取的AP信号质量参数和天线与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并且,当比较确定移动终端设置的某个天线对应的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事先制定的、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相关的预定策略时,例如信号质量参数最好,或者要求信号质量参数为一阀值,或者要求信号质量参数为离一阀值最接近的数值或最远离的数值等等,移动终端可以确定采用该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天线选择时所涉及的预定策略还可以与其他天线考量指标相关,并且制定灵活,完全可以基于当时的应用环境以及所要考量的天线指标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多支不同天线对应的AP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但无论对应多少个AP,本发明实施例中都可以选择满足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通讯。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51,基于选择天线的预定策略不同,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扫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得到第一参数;
连接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或者为第二参数、或者为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其中,扫描获取单元和连接获取单元可分别与确定单元存在于第一获取模块51中,也可共同与确定单元存在于第一获取模块51中。
另外,第二获取模块52也可以存在与第一获取模块51中类似的功能模块。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显示模块54,用于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确定模块55,用于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模块53还可以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二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调整单元53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如附图3所示的过程类似,因此再次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体还可以包括:
重启模块56,用于当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三预定策略时,重新启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51和第二获取模块52获取对应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以及重新启动所述通讯模块53确定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还可如附图6所示。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可在不同位置上设置多支天线,且各天线的定向场型互补;该移动终端通过分别获取所述多支天线中每一支天线与对应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并基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在所述多支天线中选择一满足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的无线传输、信号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无线通讯性能指标,显著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能力,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天线可为场型可调的天线,那么,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一支场型可调的天线,即可实现需设置多支天线能够实现的无线通讯性能。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天线,所述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和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
如附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71,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一场型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72,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二场型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步骤73,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天线的第一场型和第二场型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场型,所述天线以所述确定的场型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的实现,可以显著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如附图7所示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与附图1所示的方法的区别仅在于由一支天线的不同定向场型来实现设置于不同位置的多支天线的对应功能,因此,附图7所示的方法在所涉及的操作流程、参数信息、相关预定策略以及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上与附图1所示的方法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天线的不同定向场型互补,即可实现移动终端接收信号的全方位覆盖,且天线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任一处,如显示屏与移动终端外壳之间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中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为天线不同定向场型扫描获取的对应AP信号质量参数,例如信号强度等,也可以是天线不同定向场型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例如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误码率、丢包率、信号传输损耗,距离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也可以包括天线定向场型扫描获取的对应AP信号质量参数和天线不同定向场型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选择定向场型的预定策略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设置的天线的不同定向场型所能够扫描到的AP为同一AP,即当天线不同定向场型通过夹角定位、信号传输损耗等算法计算确定信号源位置相同时,如附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天线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天线第二定向场型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步骤82,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利用天线一定向场型进行无线通讯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一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对应定向场型的发射功率的操作过程。该过程与如附图3所示的过程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如果进行通讯的天线一定向场型的信号质量参数已经降低至一限定值或者超过该限定值,例如信号质量参数已经恶化到一信号质量参数的预定标准,而且,即使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也无法提高天线定向场型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重新启动获取天线不同定向场型与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重新选择天线一定向场型进行通讯的操作,即重新启动如附图7所示的方法。从而实现保证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性能的要求。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通过分别获取移动终端设置的一天线的不同定向场型与对应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并基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选择满足预定策略的天线一定向场型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的无线传输、信号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无线通讯性能指标,显著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能力,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天线,所述天线具有第一定向场型和第二定向场型,所述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第二定向场型互补。
如附图9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91,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一场型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92,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二场型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通讯模块93,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天线的第一场型和第二场型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场型,所述天线以所述确定的场型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的实现,可以显著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天线的不同定向场型互补,即可实现移动终端接收信号的全方位覆盖,且天线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任一处,如显示屏与移动终端外壳之间等。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为天线不同定向场型扫描获取的对应AP信号质量参数,例如信号强度等,也可以是天线不同定向场型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例如有效接收功率、信噪比、传输速率、误码率、丢包率、倾斜角度、信号传输损耗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信号质量参数也可以包括天线定向场型扫描获取的对应AP信号质量参数和天线不同定向场型与对应AP连接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选择定向场型的预定策略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有关。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设置的天线的不同定向场型所能够扫描到的AP为同一AP,即当天线不同定向场型通过夹角定位、信号传输损耗等算法计算确定信号源位置相同时,如附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显示模块94,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为所述天线第一定向场型和所述天线第二定向场型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确定模块95,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位置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利用天线一定向场型进行无线通讯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一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对应定向场型的发射功率的操作过程。该过程与如附图3所示的过程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重启模块96,用于当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一定向场型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三预定策略时,重新启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获取对应定向场型的信号质量参数,以及重新启动所述通讯模块确定天线一定向场型进行无线通讯。
具体的,如果进行通讯的天线一定向场型的信号质量参数已经降低至一限定值或者超过该限定值,例如信号质量参数已经恶化到一信号质量参数的预定标准,而且,即使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也无法提高天线定向场型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还可以包括重新启动获取天线不同定向场型与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重新选择天线一定向场型进行通讯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还可如附图10所示。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分别获取移动终端设置的一天线的不同定向场型与对应AP之间的信号质量参数,并基于获取的信号质量参数,选择满足预定策略的天线一定向场型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的无线传输、信号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无线通讯性能指标,显著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能力,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互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为同一频段的天线;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能够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位置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得到第一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二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得到第一参数;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包括:
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二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之后还包括:
当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三预定策略时,重新启动获得天线信号质量参数以及确定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操作。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具有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互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为同一频段的天线;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通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天线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能够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位置相同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扫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得到第一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连接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二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扫描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扫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得到第一参数;
连接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连接,得到第二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二预定策略,调整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发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重启模块,用于当进行无线通讯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符合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的第三预定策略时,重新启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二获取模块获取对应天线的信号质量参数,以及重新启动所述通讯模块确定天线进行无线通讯。
13.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天线,所述天线具有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和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互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一信号覆盖范围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二信号覆盖范围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天线的第一信号覆盖范围和第二信号覆盖范围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信号覆盖范围,所述天线以所述确定的信号覆盖范围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能够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位置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为所述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天线,所述天线具有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和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第一定向信号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二定向信号覆盖范围互补,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一信号覆盖范围与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天线以第二信号覆盖范围与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通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所述天线的第一信号覆盖范围和第二信号覆盖范围中确定满足第一预定策略的信号覆盖范围,所述天线以所述确定的信号覆盖范围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一预定策略与信号质量参数有关,能够提高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能力;
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位置相同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终端设备扫描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为所述天线分别针对所述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中最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触发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接入点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入点。
CN201110061983.6A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2684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1983.6A CN102684760B (zh)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1983.6A CN102684760B (zh)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4760A CN102684760A (zh) 2012-09-19
CN102684760B true CN102684760B (zh) 2015-03-04

Family

ID=4681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1983.6A Active CN102684760B (zh) 2011-03-15 2011-03-15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4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39736A (en) * 2015-06-25 2016-12-28 Airspan Networks Inc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ing path loss determination between nodes
GB2539727B (en) 2015-06-25 2021-05-12 Airspan Ip Holdco Llc A configurable antenna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configurable antenna
CN106019224B (zh) * 2016-07-11 2018-04-27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热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329119A (zh) * 2016-08-29 2017-01-11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565110B (zh) * 2016-12-05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跟踪装置、方法及天线系统
CN107040279B (zh) * 2017-03-03 2020-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228500B (zh) * 2018-01-03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471326B (zh) * 2018-03-0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32893A (zh) * 2019-08-05 2021-02-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天线的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CN111710958A (zh) * 2020-06-28 2020-09-2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13055056A (zh) * 2021-03-29 2021-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价签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终端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785A (zh) * 2004-02-26 2007-03-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N1972010A (zh) * 2005-11-23 2007-05-30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自动调整方法及其系统
CN1980071A (zh) * 2005-12-01 2007-06-13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态调整天线方向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28847A1 (en) * 2002-05-02 2003-11-17 Ipr Licensing, Inc. Adaptive pointing for directional antenna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785A (zh) * 2004-02-26 2007-03-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N1972010A (zh) * 2005-11-23 2007-05-30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自动调整方法及其系统
CN1980071A (zh) * 2005-12-01 2007-06-13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态调整天线方向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4760A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4760B (zh) 一种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TWI452763B (zh) 智慧型天線系統
KR20220108803A (ko) 고객 댁내 장비, 안테나 제어 방법 및 비일시적 저장 매체
US10020921B2 (en) Directional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1152259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321773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beams of antennae of high-low frequency co-station network
US72124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steering for WLAN
US927032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4072030A1 (en)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US20110143673A1 (en) Automatic positioning of diversity antenna array
CN1663133A (zh) 分时双工系统中天线适应
CN103038940A (zh) 使用可重配置寄生元件来控制波束成形天线
CN112042236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11277309B (zh) 客户前置设备
CN109041067B (zh)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15549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steering for wlan
CN101908936B (zh) 无线电波控制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9478906B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终端设备、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595432B (zh)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上、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EP1746735A1 (en) Antenna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US93067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20200137590A1 (en) Consider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that support beam steering mobile devices
CN104717668A (zh) 一种用于提高移动终端天线定向性的系统及方法
CN103997750A (zh)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FI130385B (en) Polarization adjus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