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4696A - 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4696A
CN1924696A CNA2006101289052A CN200610128905A CN1924696A CN 1924696 A CN1924696 A CN 1924696A CN A2006101289052 A CNA2006101289052 A CN A2006101289052A CN 200610128905 A CN200610128905 A CN 200610128905A CN 1924696 A CN1924696 A CN 1924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optical filter
optical
ligh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89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4696B (zh
Inventor
中野清高
藤牧治
兵藤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24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4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24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4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9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crossed beamsplitting surfaces, e.g. cross-dichroic cubes or X-cub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05Dividing and/or superposing multiple light bea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5Lenses
    • G02B27/0961Lens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02B27/10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 G02B27/104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for use with transmissiv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2Coating structures, e.g. thin films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2Colour adjustment, e.g. white balance, shading or gamu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机,其具备:光源装置;色分离光学系统,用来将从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分离成多种色光;多个光调制装置,用来按这些所分离出的每种色光按照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色合成光学装置,用来合成由各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学像;和投影光学装置,用来放大投影该合成后的光学像。而且,在从光源装置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配设光学滤光器(91),用来反射光束的预定光谱分量,透射其他的光谱分量。光学滤光器(91)配设为,射出光束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

Description

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展示或家庭影院等的领域中,投影机已被广泛利用。作为这种投影机,例如有下述投影机,该投影机以画面质量的提高等为目的,具备:光源装置;色分离光学系统,用来将从该光源所射出的光束分离成多种色光;液晶面板等的三片光调制装置,用来按这些所分离出的每种色光按照图像信息进行调制;棱镜等的合成光学系统,用来合成由这些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色光;和投影透镜等的投影光学装置,用来放大投影该合成后的光学像。
对于上面的那种投影机来说,当作为商业用途的数据投影机加以利用时,以对投影图像给予足够的亮度为目的,在光源中,一般利用绿色的波段(500nm~570nm左右)或蓝色的波段(420nm~460nm左右)的相对光谱强度较高的高压放电灯等。
可是,假设将具备上面那种光源的投影机转用于家庭用途,则存在下述问题,即因为绿色的波段表现得较强,所以在投影图像上,作为白色的部分变成偏绿色的白色,并且在想要使用光调制装置对其进行修正时明亮度和对比度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该问题,将用来去除预定光谱分量的光学滤光器配设于投影透镜光路后级侧的结构,已为众所周知(例如,参见文献:特开2004-45482号公报)。
该文献所述的光学滤光器是一种反射型光学滤光器,具有基板以及叠层于该基板的光束入射面且折射率不同的光学转换膜。而且,因为将光学滤光器配设于投影透镜的光路后级侧,所以从投影透镜所射出的光学像通过光学滤光器,能防止投影图像对比度的下降。
但是,上述文献所述的光学滤光器具有根据光束入射角度的不同而反射特性不同的性质。另外,投影透镜的构造为,为了将投影图像形成得较大,而使光束以相对光路中心按预定角度扩展的方式将其射出。因此,形成投影图像端部的光束其对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入射侧端面的入射角变大,易于在投影图像的端部和中央部产生色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投影图像对比度的下降并且可以减低色不均匀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光源装置;色分离光学系统,用来将从上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分离成多种色光;多个光调制装置,用来按这些所分离出的每种色光按照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色合成光学装置,用来合成由各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学像;以及投影光学装置,用来放大投影该合成后的光学像;其特征为,在从上述光源装置到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配设光学滤光器,用来反射上述光束的预定光谱分量,并透射其他光谱分量;上述光学滤光器配设为,射出上述光束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上述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
这里,作为光源装置,例如可以采用高压放电灯。
另外,作为光学滤光器,例如可以采用具有玻璃基板和光学转换膜的光学滤光器,该玻璃基板由蓝片玻璃或白片玻璃等构成,该光学转换膜在该玻璃基板的表面叠层折射率不同的薄膜。
根据本发明,因为将光学滤光器配设于从光源装置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所以可以通过光学滤光器将从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的预定光谱分量去除。例如,通过由光学滤光器将绿色波段的光谱分量按预定比例去除,不出现作为白色的部分变成偏绿色的白色的状况,还可以防止投影图像对比度的下降。
另外,因为将光学滤光器配设于从光源装置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所以例如与把光学滤光器配设于投影光学装置光路后级侧的结构做比较,可以减小形成光学像端部的光束和形成中心部的光束相对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入射侧端面的入射角之差,能够减低色不均匀。
可是,在使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与光束的光轴正交地将光学滤光器配设于从光源装置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时,例如容易产生下面的问题。
例如,众所周知,当从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照射到光调制装置(液晶面板)时,在光调制装置的结构方面,由光调制装置的外缘部分反射光束而在投影机内部成为杂散光。
而且,由光调制装置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顺着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的光束轨迹,朝向光源装置折返回来。此时,在其配设为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情况下,杂散光由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反射,并且杂散光再次照射于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等。在这种状态下,因为在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进入无用的光,所以因该无用的光而产生投影图像色不均匀的增加等,不能良好维持投影图像。
对此,根据本发明,光学滤光器配设为,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借此,如果事先设定光学滤光器的倾斜角度,以便由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所反射的杂散光避开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则可以防止在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进入无用的光,能够良好维持投影图像。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光学滤光器配置在上述色分离光学系统的光路前级侧。
根据本发明,光学滤光器配置在色分离光学系统的光路前级侧,也就是比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分离成多种色光的分离位置靠光路前级侧。因此,可以利用光学滤光器,分别校正从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如红、绿、蓝等各色波段的光谱分量,可以将各色的强度平衡设定为预期的强度平衡,能够用预期的配色来显示投影图像。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设置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其结构包括上述光源装置,用来将从上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使各部分光束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上重叠;上述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的结构,包括:第1透镜阵列,具有将从上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的多个透镜单元;第2透镜阵列,具有与上述第1透镜阵列的上述多个透镜单元相对应的多个透镜单元;以及重叠透镜,用来使从上述第2透镜阵列所射出的上述多个部分光束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叠;上述光学滤光器配设在上述第2透镜阵列及上述重叠透镜间的光路中。
可是,在从光源装置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在离开重叠透镜和下述透镜等光学系统的前侧合成焦平面的位置(下面,记述为非焦平面位置)如重叠透镜的光路后级侧等、配设了光学滤光器时,由光调制装置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通过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作为发散光进行反射,上述透镜配设于从重叠透镜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用来与该重叠透镜一起使从重叠透镜所射出的光束在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成像。
例如,在使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与光束的光轴正交地配设于上述非焦平面位置时,由光调制装置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顺着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的光束轨迹朝向光源装置折返回来,通过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作为发散光被反射,照射光调制装置,平面地覆盖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也就是说,杂散光对光调制装置的照射面积比较大。因而,当设定光学滤光器的倾斜角度以便由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所反射的杂散光避开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时,因为杂散光对光调制装置的照射面积比较大,所以使对光调制装置照射的杂散光进行移动所需的移动量增大,也就是说,需要将上述倾斜角度设定得较大,按光学滤光器的倾斜角度的量、光学滤光器的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需要过多。另外,在使光学滤光器多于需要地倾斜时,在光学滤光器的特性方面,容易在投影图像上产生色不均匀或色边纹。
在本发明中,在从光源装置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在重叠透镜和下述透镜等光学系统的前侧合成焦平面邻近位置(下面,记述为焦平面位置)也就是第2透镜阵列及重叠透镜间,配设光学滤光器,上述透镜配设于从重叠透镜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用来与该重叠透镜一起使从重叠透镜所射出的光束在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成像。因此,可以使由光调制装置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通过该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作为会聚光进行反射。
例如,在使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与光束的光轴正交地配设到上述焦平面位置时,由光调制装置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顺着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的光束轨迹朝向光源装置折返回来,通过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作为会聚光进行反射,并再次在光调制装置的外缘部分成像。也就是说,杂散光对光调制装置的照射面积较小。因而,当设定光学滤光器的倾斜角度以便由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所反射的杂散光避开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时,因为杂散光对光调制装置的照射面积较小,所以使对光调制装置照射的杂散光进行移动所需的移动量减小,也就是说,可以将上述倾斜角度设为比较小的角度,不用增大光学滤光器的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另外,由于能将光学滤光器的倾斜角度设定得较小,因而可以避免因使光学滤光器多于需要倾斜而在投影图像产生色不均匀或色边纹。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具备:光学部件用框体,用来收置上述光束的光路上配置的光学部件;和移动机构,用来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在上述光学部件用框体内部使上述光学滤光器,在上述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上述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上述光束的光路内外移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光学滤光器由移动机构来支持使之可以移动,因而利用移动机构,在商业用途时事先使光学滤光器从光路上移开,在家庭用途时使光学滤光器移动到光路上,借此可以按照使用目的来获得适当的投影图像。
可是,例如在作为移动机构采用使光学滤光器按其面外方向转动的结构时,需要将光学滤光器的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设定得比较大,以便在光学滤光器的转动时不和其他光学部件产生机械干涉。
根据本发明,移动机构使光学滤光器,在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光束的光路内外移动(滑动移动)。借此,例如和利用移动机构使光学滤光器按其面外方向转动的结构做比较,可以将光学滤光器的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设定得较小,能够提高光学滤光器的设计自如度。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移动机构的结构包括:固定部件,固定于上述光学部件用框体;移动部件,用来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相对上述固定部件可以移动地安装;以及驱动机构,用来使上述移动部件移动,以使上述光学滤光器位于上述光束的光路内外;上述移动部件由平面视大致コ状的板体构成,利用コ状内侧部分来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在上述移动部件的コ状内侧部分的对向的各端缘,分别形成可以夹持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对向的各端部侧的一对第1支持部及一对第2支持部,上述一对第1支持部及上述一对第2支持部分别形成于在上述光束的光轴方向偏移预定尺寸的位置,在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上述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的状态下,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在上述一对第1支持部之中的、和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倾斜方向相反侧的一方第1支持部与上述光学滤光器的部件间,以及上述一对第2支持部之中的、和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倾斜方向相反侧的一方第2支持部与上述光学滤光器的部件间之中的至少任一方部件间,配设将上述光学滤光器向上述倾斜方向加载的加载部件。
根据本发明,在构成移动机构的移动部件,形成一对第1支持部及一对第2支持部,并且一对第1支持部及一对第2支持部分别形成于在光束的光轴方向偏移预定尺寸的位置。借此,因为利用一对第1支持部及一对第2支持部来支持光学滤光器的对向的各端部侧,所以可以容易设定成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的状态。
另外,由于利用加载部件将光学滤光器向倾斜方向加载,而将光学滤光器对移动部件进行安装,因而当因光学滤光器的某种不佳状况进行更换时,通过取下加载部件,就可以解除对光学滤光器的加载状态,容易进行光学滤光器的更换。
再者,由于移动部件具有平面视大致コ状,因而只要配设为,该コ状前端部分位于与光束的光轴接近的一侧,当使光学滤光器在光路内外移动时,就不会因移动部件来遮蔽光束,可以良好维持投影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内部结构的附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内部结构的附图。
图5是模式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组件的光学系统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源灯的光谱特性一例的附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装置概略结构的附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装置概略结构的附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装置概略结构的附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装置概略结构的附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装置概略结构的附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装置概略结构的附图。
图13A及图13B是用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效果的附图。
图14A及图14B是用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效果的附图。
图15A及图15B是用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效果的附图。
图16A及图16B是用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效果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式。
1.外观结构
图1及图2是表示投影机1外观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是从前面上方一侧看到投影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上方一侧看到投影机1的立体图。
投影机1用来按照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并形成光学像,将所形成的光学像放大投影于屏幕(未图示)上。该投影机1如图1或图2所示,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装框体2及从该外装框体2外露、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3。
投影透镜3作为在筒状的镜筒内收置了多个透镜的组合透镜来构成,对通过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按照图像信息调制后的图像光进行放大投影。
外装框体2是一种合成树脂制的框体,用来收置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该外装框体2如图1或图2所示,具备:上壳体21,用来覆盖装置主体的上部部分;下壳体22,用来覆盖装置主体的下部部分;以及前壳体23(图1),用来覆盖装置主体的前面部分。
上壳体21如图1或图2所示,其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外装框体2顶面、侧面一部分、背面一部分及前面一部分的顶面部21A、侧面部21B(图2)、21C(图1)、背面部21D(图2)和前面部21E(图1)。
顶面部21A如图1或图2所示,具有平面视大致矩形状,并且从平面视大致中央部分一直到前面侧、侧面侧及背面侧平滑弯曲,具有凸曲面状。
在该顶面部21A,在前方一侧且从前方看上去的右侧部分如图1或图2所示,形成2个开口部21A1。而且,2个开口部21A1使各种转动旋钮3A的一部分外露,该各种转动旋钮能够操作投影透镜3,实施屏幕(未图示)上所投影的投影图像的投影位置调整。
另外,在该顶面部21A,在开口部21A1的后方一侧如图1或图2所示,设置用来实施投影机1的启动、调整操作的操作面板24,使之向左右方向延伸。若适当按下了操作面板24的操作按钮241,则可以和配置于操作按钮241内部的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所安装的触觉开关(tact switch)进行接触,进行预期的操作。另外,在上述电路基板,安装有未图示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以便按照预定的操作进行发光。
还有,上述操作面板24的电路基板和控制基板(未图示)进行电连接,伴随操作按钮241按下的操作信号被输出给上述控制基板。
侧面部21B、21C、背面部21D及前面部21E如图1或图2所示,是从顶面部21A的平面视矩形状的各端缘大致下垂的部分。
在它们之中的背面部21D,在从背面侧看上去的左侧部分如图2所示,从下端缘朝向上方一侧形成平面视コ状的缺口21D1。
另外,在前面部21E如图1所示,从下端缘朝向上方一侧形成平面视コ状的缺口21E1。
下壳体22如图1或图2所示,其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外装框体2底面、侧面一部分、背面一部分及前面一部分的底面部22A、侧面部22B(图2)、22C(图1)、背面部22D(图2)和前面部22E(图1)。
底面部22A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由大致矩形状的平坦面来构成。而且,在该底面部22A形成与桌子等接地面进行接地的多个支脚部和用来向投影机1内部导入外部冷却空气的进气口。
侧面部22B、22C、背面部22D及前面部22E如图1或图2所示,是从底面部22A的平面视矩形状的各端缘向上方竖立设置的部分。
在它们之中的背面部22D,在从背面侧看上去的左侧部分如图2所示,从上端缘朝向下方一侧形成平面视コ状的缺口22D1。而且,在将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组合起来的状态下,缺口21D1、22D1进行连接来形成开口部25。在该开口部25如图2所示,嵌合固定连接端子设置部26,该连接端子设置部26具有与该开口部25的形状对应的外形形状。
该连接端子设置部26如图2所示,具有与背面部21D、22D的端面相比向内侧凹陷的剖面大致コ状,并且在基底部分形成多个孔261。而且,如图2所示,通过这些多个孔261,用来输入来自外部电子设备的图像信号、声音信号等的多个连接端子27外露。另外,在该连接端子设置部26的内侧,配置用来对从连接端子27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接口基板(未图示)。
还有,上述接口基板和控制基板(未图示)进行电连接,由接口基板处理后的信号被输出给控制基板。
另外,在背面部22D,在缺口22D1的下方一侧如图2所示,形成2个开口部22D2、22D3。而且,如图2所示,通过从背面侧看上去位于左侧的开口部22D2,内部的插入式连接件28外露,可以将外部的电力供应给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从背面侧看上去位于右侧的开口部22D3,电源开关29外露,通过切换该电源开关29,能够实现投影机1主电源的ON/OFF。
还有,该电源开关29和控制基板(未图示)进行电连接,伴随电源开关29切换的操作信号被输出给上述控制基板。
另外,在前面部22E如图1所示,从上端缘朝向下方一侧形成平面视コ状的缺口22E1。而且,在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组合起来的状态下,利用前面部21E的缺口21E1的コ状内侧部分及前面部22E的缺口22E1的コ状内侧部分来支持并固定前壳体23。
前壳体23如图1所示,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椭圆状,通过与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进行连接,而将由缺口21E1、22E1形成的开口部分封闭。
在该前壳体23,在从前方看上去的右侧部分如图1所示,向外装框体2的内侧凹陷,在基底部分形成大致圆状的开口231。而且,该开口231使投影透镜3的前端部分外露。
另外,在该前壳体23,在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如图1所示,形成遥控受光窗232。而且,在该遥控受光窗232的内侧,配置用来接收来自遥控器(未图示)的操作信号的遥控受光模件(未图示)。
还有,在遥控器,设置有和上述操作面板24所设置的启动开关、调整开关等相同的按键,若操作了遥控器,则与该操作相应的红外线信号从遥控器输出,并且红外线信号通过遥控受光窗232,由遥控受光模件进行受光,通过控制基板(未图示)进行处理。
再者,在该前壳体23,在从前方看上去的左侧部分如图1所示,形成用来将在投影机1内部升温的空气向外部排放的平面视矩形状排气233。
另外,该排气口233的周缘部分如图1所示,其形成为具有朝向内部突出的筒状。更为具体而言,排气口233周缘部分形成为,具有朝向与投影透镜3接近的方向、相对出自投影透镜3的投影方向倾斜地突出的筒状。而且,在排气口233的筒状内侧部分如图1所示,形成多个叶片板233A,该多个叶片板按上下方向架设,并且向排气口233周缘部分的突出方向延伸。
2.内部结构
图3及图4是表示投影机1内部结构的附图。具体而言,图3是从前面上方一侧看到将上壳体21及控制基板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背面上方一侧看到将上壳体21及控制基板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外装框体2的内部如图3或图4所示,收置投影机1的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的结构包括作为光学装置的光学组件4、电源组件5和冷却组件6等。
还有,装置主体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除了光学组件4、电源组件5及冷却组件6之外,还具备配置于光学组件4的上方一侧并用来控制投影机1整体的控制基板等。
3.光学组件的详细结构
图5是模式表示光学组件4的光学系统的平面图。
光学组件4在由上述控制基板进行的控制之下,按照图像信息来形成图像光。该光学组件4如图3或图4所示,在外装框体2内具有沿背面部21D、22D向左右方向延伸且沿侧面部21B、22B向前方延伸的平面视L状。
该光学组件4如图5所示,具备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电光装置44、光学滤光装置9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光学部件用框体45,该光学部件用框体将这些光学部件41~44及光学滤光装置9收置于内部,并且在预定位置支持并固定投影透镜3。
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是一种光学系统,用来对构成电光装置44的下述各液晶面板的图像形成区域大致均匀地进行照明。该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如图5所示,具备光源装置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转换元件414及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备:作为放射光源的光源灯411A,射出放射状的光线;反射器411B,反射从该光源灯411A所射出的放射光;以及灯罩411C(图3至图5)。作为光源灯411A,可以采用高压放电灯,例如卤素灯、金属卤化物灯,或者高压水银灯等。作为反射器411B,使用了抛物面镜。还有,除了抛物面镜之外,还可以与平行化凹透镜一并,使用椭圆面镜。
灯罩411C用来将光源灯411A及反射器411B收置于内部,安装在下壳体22的底面部分,并且和光学部件用框体45进行连接。
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下述小透镜(透镜单元)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该小透镜从光轴方向看上去具有大致矩形状的轮廓。各小透镜将从光源灯411A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
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和第1透镜阵列412大致相同的结构,具有小透镜(透镜单元)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该第2透镜阵列413同重叠透镜415一起,具有使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在下述的液晶面板上成像的功能。
偏振转换元件414配置于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路后级侧。这种偏振转换元件414用来将来自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转换成大致1种的偏振光,借此提高了电光装置44中光的利用效率。
具体而言,由偏振转换元件414转换成大致1种偏振光后的各部分光,通过重叠透镜415最后几乎都重叠于电光装置44的下述的各液晶面板上。对于使用转换偏振光之类型的液晶面板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来说,因为只能利用1种偏振光,所以来自发出其他种类任意偏振光的光源灯411A的光束大致一半不能被利用。因此,通过使用偏振转换元件414,将从光源灯411A所射出的光束大致全部转换成1种偏振光,使电光装置44中光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色分离光学系统42具备2片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通过分色镜421、422将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所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绿、蓝3色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系统43具备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以及反射镜432、434,具有将由色分离光学系统42所分离出的色光引导到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能。
此时,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透射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所射出的光束的蓝色光分量和绿色光分量,并且红色光分量进行反射。由分色镜421所反射的红色光通过反射镜423进行反射,并经过场透镜417到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该场透镜417将从第2透镜阵列413所射出的各部分光束转换成对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其他绿色光及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光入射侧所设置的场透镜417也相同。
在透射分色镜421后的蓝色光和绿色光之中,绿色光通过分色镜422进行反射,并经过场透镜417到达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另一方面,蓝色光透射分色镜422,经过中继光学系统43,再经过场透镜417到达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还有,为蓝色光使用中继光学系统43的原因是,因为蓝色光的光路长度比其他色光的光路长度长,所以要防止因光的散射等而引起的光利用效率下降。也就是说,是为了将入射到入射侧透镜431的部分光束,按原状传递给场透镜417。还有,虽然对中继光学系统43,设为通过3种色光之中的蓝色光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红色光。
电光装置44具备作为3片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41(将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设为441R,将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设为441G,将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设为441B)、偏振板442、视角校正板444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43。
液晶面板441例如使用多晶硅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来作为开关元件,由色分离光学系统42所分离出的各色光利用它们3片液晶面板441和处于它们光束入射侧及射出侧的偏振板442,按照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
偏振板442具备入射侧偏振板442A和射出侧偏振板442B,分别配置于液晶面板441的光路前级侧及光路后级侧。
入射侧偏振板442A用来只使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2所分离出的各色光之中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并吸收其他的光束,是一种在由水晶或蓝宝石等构成的基板粘贴了偏振膜的偏振板。而且,该入射侧偏振板442A借助于构成光学部件用框体45的下述位置调整机构,相对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内所设定的预定照明光轴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地进行配置。
射出侧偏振板442B的结构也和入射侧偏振板442A大致相同,用来只使从液晶面板441所射出的光束之中预定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并吸收其他的光束。另外,既可以不使用基板而将偏振膜粘贴于十字分色棱镜443,又可以将基板粘贴于十字分色棱镜443。
这些入射侧偏振板442A、射出侧偏振板442B设定为,双方偏振轴的方向正交。
视角校正板444是一种在基板上形成有下述光学转换膜的校正板,该光学转换膜具有对由液晶面板441所形成的光学像的视角进行校正的功能。通过配置这种视角校正板444,来减低黑色画面时的光漏泄,使投影图像的对比度得到大幅提高。而且,该视角校正板444和入射侧偏振板442A大致相同,借助于构成光学部件用框体45的下述位置调整机构,相对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内所设定的预定照明光轴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地进行配置。
十字分色棱镜443用来合成从3片液晶面板441所射出的按每种色光调制后的图像,形成彩色图像。还有,在该十字分色棱镜443,反射红色光的多层电介质薄膜和反射蓝色光的多层电介质薄膜沿着4个直角棱镜的边界形成为大致X状,利用这些多层电介质薄膜来合成3种色光。
光学滤光装置9配设于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光路前级侧且第2透镜阵列413及偏振转换元件414之间,用来反射从光源灯411A射出的光束之中的预定光谱分量,调整投影图像的配色。
还有,有关光学滤光装置9的详细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透镜415和下述场透镜417等光学系统的前侧合成焦平面位于第2透镜阵列413及重叠透镜415间,该场透镜417配设于从重叠透镜415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与重叠透镜415一起使从重叠透镜415所射出的光束在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成像。也就是说,构成光学滤光装置9的下述光学滤光器位于上述前侧合成焦平面旁边。
上面所说明的各光学系统41~44及光学滤光装置9收置在光学部件用框体45内。
光学部件用框体45如图3至图5所示,其结构具备:容器状的部件收置构件451(图3、图5),在内部设定从光源装置411所射出的光束的照明光轴A(图5),并且分别设置了将上述各光学部件412~415、417、421~423、431~434、442A、444及光学滤光装置9从上方以滑动方式嵌入的槽部(未图示);盖形的盖形构件452,用来封闭部件收置构件451上部的开口;以及位置调整机构445(图3、图4),包括盖形构件452的一部分,用来实施入射侧偏振板442A及视角校正板444双方的位置调整。
另外,在平面视大致L状的光学部件用框体45一端侧,在相对照明光轴A(图5)的预定位置配设光源装置411,在另一端侧,在相对照明光轴A的预定位置固定投影透镜3。另外,在投影透镜3的光路前级侧,固定电光装置44。
4.电源组件的结构
电源组件5用来将通过插入式连接件28(图2)从外部所供给的电力供给各结构部件。该电源组件5如图3或图4所示,沿着光学组件4的光源装置411侧方且外装框体2的侧面部21C、22C来配设。该电源组件5如图3或图4所示,具备电源块51和灯驱动块52。
电源块51配设于光源装置411的侧方,将通过插入式连接件28从外部所供给的电力供给灯驱动块52及上述控制基板等。该电源块51具备:电路基板(未图示),在单面安装了变压器和转换电路等,该变压器将输入的交流转换成预定的电压,该转换电路将来自该变压器的输出转换成预定电压的直流;和箱状部构件511,用来覆盖该电路基板。
箱状构件511如图3或图4所示,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和光源装置411之间具有大致L状。而且,在该箱状构件511,在背面侧形成用来将来自冷却组件6的空气向内部导入的第1导入口511A(图4),并且在和光源装置411之间形成的大致L状内侧端面形成用来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放的排气口511B(图3)。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该箱状构件511,在离开光源装置411的一侧端面形成用来将从灯驱动块52所排放的空气导入的第2导入口。
灯驱动块52沿着电源块51的侧方且侧面部21C、22C来配设,并且具备电路基板(未图示),该电路基板在单面安装了用来给光源装置411以稳定的电压供给电力的转换电路等;从电源块51所输入的工业用交流电流由该灯驱动块52进行整流并转换,变为直流电流或交流矩形波电流供给光源装置411。另外,灯驱动块52的上述电路基板和电源块51相同,收置于箱状构件521内部。
箱状构件521如图3或图4所示,具有和箱状构件511平行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而且,在该箱状构件521,在背面侧形成用来将来自冷却组件6的空气向内部导入的导入口521A(图4),并且在和箱状构件511对向侧的端面,与箱状构件511的上述第2导入口对应,形成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放的排气口(未图示)。
5.冷却组件的结构
冷却组件6用来对投影机1内部的构成部件进行冷却。该冷却组件6如图3或图4所示,其结构包括:电源组件冷却部61,主要对电源组件5进行冷却;和光源装置冷却部62,用来将投影机1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放;等。
还有,虽然省略了具体图示,但是冷却组件6还具备液晶面板冷却部等,用来对各液晶面板441和偏振转换元件414进行冷却,由冷却风扇和管道构成。
电源组件冷却部61如图3或图4所示,配设于光源装置411及电源组件5和外装框体2的背面部21D、22D之间的空间。该电源组件冷却部61如图3或图4所示,具备进气侧管道611、多叶片风扇612和第1排气侧管道613。而且,电源组件冷却部61借助于多叶片风扇612的驱动,将投影机1外部的冷却空气,顺着形成于下壳体22的进气口(未图示)~进气侧管道611~多叶片风扇612~排气侧管道613的空气通路并通过构成电源组件5的各箱状构件511、521的各导入口511A、521A导入各箱状构件511、521内部。电源组件5之中的箱状构件521内部所导入的空气通过箱状构件521的排气口(未图示)及箱状构件511的第2导入口(未图示),导入箱状构件511内部。在箱状构件521内部,当从导入口521A向排气口不断流通空气时,灯驱动块52的电路基板得到冷却。另外,电源组件5之中的箱状构件511内部所导入的空气通过排气511B,向由箱状构件511及光源装置411形成的大致L状内侧部分排放。在箱状构件511内部,当从第1导入口511A及第2导入口向排气口511B不断流通空气时,电源块51的电路基板得到冷却。
光源装置冷却部62如图3或图4所示,配设于由光源装置411及箱状构件511形成的大致L状内侧部分。该光源装置冷却部62如图3或图4所示,具备轴流风扇621和第2排气侧管道622。而且,光源装置冷却部62借助于轴流风扇621的驱动,将由光源装置411及箱状构件511形成的大致L状内侧部分的空气(通过电源组件5所排放的空气等)和其他空间的空气,顺着轴流风扇621~第2排气侧管道622的空气通路并通过前壳体23的排气233沿离开投影透镜3的投影方向的方向不断向投影机1外部排放。更为具体而言,在构成光源装置411的灯罩411C如图3或图4所示,在按前后方向对向的各端面形成可以使空气向内外流通的多个孔411C1,并且通过驱动轴流风扇621,而经由多个孔411C1,使灯罩411C内部的空气被轴流风扇621吸入。在灯罩411C内部,当通过多个孔411C1流通空气时,光源灯411A和反射器411B得到冷却。
6.光源灯的光谱特性
图6是表示光源灯411A光谱特性一例的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灯411A,采用了高压水银灯。在该光源灯411A,在波长440nm附近(420nm~460nm左右)出现表示蓝色光的光谱峰值,在波长550nm附近(500nm~570nm左右)出现表示绿色光的光谱峰值,红色光在600nm~680nm,没有蓝色光和绿色光的那种峰值。红色光的强度相对于绿色光的强度是约60%左右。蓝色光的强度相对于绿色光的强度是约90%左右。
7.光学滤光装置的结构
图7至图12是表示光学滤光装置9概略结构的附图。具体而言,图7是从光束入射侧的上方看到的光学滤光装置9的立体图。图8是从光束射出侧的上方看到的光学滤光装置9的立体图。图9是从光束射出侧看到的光学滤光装置9的平面图。图10是从光束入射侧的下方看到的光学滤光装置9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从光束射出侧的上方看到的光学滤光装置9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从侧方看到的光学滤光装置9的剖面图。还有,在下面,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入射光束的光轴设为Z轴,将与Z轴正交的2个轴设为X轴(水平轴)、Y轴(垂直轴)。
光学滤光装置9如图7至图12所示,具备光学滤光器91和移动机构92。
7-1.光学滤光器的结构
光学滤光器91由移动机构92移动自如地来支持,当位于光路中时,反射入射光束的预定光谱分量,并透射其他光谱分量。该光学滤光器91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其结构包括:玻璃基板,由蓝片玻璃或白片玻璃等构成;和光学转换膜,对该玻璃基板的表面,通过蒸镀等交替叠层作为折射率不同的薄膜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作为上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五氧化钽(Ta2O5)。另外,作为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二氧化硅(SiO2)。
而且,上述的光学滤光器91是按照要采用的光源灯411A的光谱特性来制造的。例如,光学滤光器91具有下面所示的透射率特性。
光学滤光器91如图6所示,其构成为,反射第1波段Ar1(460nm~535nm左右)的入射光束以及第2波段Ar2(560nm~595nm左右)的入射光束。也就是说,因为光学滤光器91不使红、绿、蓝各色光的光谱之间的入射光束透射,所以在通过光学滤光器91后的光束中,提高了红、绿、蓝各色的纯度。
另外,光学滤光器91提高入射光束的红、绿、蓝各色的纯度,并且设定了每种色光的透射率,以便调整红、绿、蓝各色的强度平衡。例如,其构成为,设定光学滤光器91的透射率,以使强度高的绿色光、蓝色光的透射率比红色光的透射率低,将红、绿、蓝各色的强度设为相同程度。还有,作为光学滤光器91,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红、绿、蓝各色的强度平衡设为其他的比例。
7-2.移动机构的结构
移动机构92用来支持光学滤光器91,按图5的箭头R方向,也就是在顺着光学部件用框体45内所设定的照明光轴A的光束的光路内外使光学滤光器91移动。该移动机构92如图7至图12所示,具备第1固定部件921、第2固定部件922、驱动机构923、移动部件924和加载部件925(图10、图11)。
第1固定部件921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的上方一侧(上面)(图3或图4),使之可以移动地支持移动部件924的图7至图12中+Y轴方向端缘。该第1固定部件921如图7至图12所示,具备板体9211、导轨部9212和固定部9213、9214,并且这些各部件9211~9214已被一体化。
板体9211如图7至图12所示,是沿着XZ平面延展的平面视矩形状板体,并且长度方向朝着X轴方向地通过固定部9213、9214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
导轨部9212如图7至图12所示,从板体9211的+Z轴方向端缘大致下垂,和移动部件924下述的接合部接合。
固定部9213如图7、图8、图10或图11所示,是设置于板体9211的+X轴方向一侧的圆孔。
固定部9214如图7至图12所示,设置于导轨部9212-X轴方向一侧的+Y轴方向端缘,形成为从该+Y轴方向端缘朝向+Z轴方向突出的板状,并且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圆孔9214A。
而且,通过将未图示的固定螺纹件插通于固定部9213及固定部9214的圆孔9214A,把上述各固定螺纹件螺纹接合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来固定第1固定部件921。
第2固定部件922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的下方一侧(底面),支持驱动机构923使之可以进行驱动。该第2固定部件922如图7至图12所示,具备载置固定部9221和支持固定部9222。
载置固定部9221载置并固定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电动机及减速齿轮箱,并且通过和支持固定部9222进行组合来夹持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1齿轮及第2齿轮,使之可以转动。该载置固定部9221如图10或图11所示,具备板体9221A、第1安装部9221B及第2安装部9221C,并且这些各部件9221A~9221C已被一体化。
板体9221A如图10或图11所示,是沿着XZ平面延展的平面视矩形状板体,并且其配置为,长度方向朝着X轴方向。
在该板体9221A如图10或图11所示,形成有多个定位孔9221A1及一对固定用孔9221A2,该多个定位孔用来相对于载置固定部9221,定位驱动机构923下述的减速齿轮箱,该固定用孔用来固定上述减速齿轮箱。
另外,在该板体9221A如图10或图11所示,形成可以插通上述减速齿轮箱轴部的缺口9221A3。
第1安装部9221B是用来组合载置固定部9221及支持固定部9222的部位。该第1安装部9221B如图10或图11所示,具有从板体9221A的-X轴方向端缘朝向-Y轴方向突出并且突出方向前端部分与XZ平面大致平行、向-X轴方向延展的形状。而且,在第1安装部9221B的延展部分如图10所示,形成用来相对于支持固定部9222定位载置固定部9221的定位突起9221B1及用来进行固定的固定用孔9221B2。
第2安装部9221C是用来组合载置固定部9221及支持固定部9222的部位,并且对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2齿轮轴部一方进行轴支承。该第2安装部9221C如图10或图11所示,具有从板体9221A的+X轴方向端缘朝向-Y轴方向突出并且突出方向前端部分与XZ平面大致平行、向+X轴方向延展的形状。
而且,在第2安装部9221C延展部分的+Z轴方向一侧如图10或图11所示,形成用来相对于支持固定部9222定位载置固定部9221的定位突起9221C1及用来进行固定的固定用孔9221C2。
另外,在第2安装部9221C延展部分的-Z轴方向一侧如图10或图11所示,形成用来对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2齿轮轴部一方侧进行轴支承的圆孔9221C3。
而且,上述第1安装部9221B的突出尺寸设定得比第2安装部9221C的突出尺寸大。也就是说,第1安装部9221B的延展部分与第2安装部9221C的延展部分相比位于-Y轴方向。
支持固定部9222通过和载置固定部9221进行组合,来夹持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1齿轮及第2齿轮,使之可以转动,并且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的下方一侧。该支持固定部9222如图10或图11所示,具备板体9222A、第1安装部9222B、第2安装部9222C、第1固定部9222D和第2固定部9222E,并且这些各部件9222A~9222E已被一体化。
板体9222A如图10或图11所示,是沿着XZ平面延展的平面视矩形状板体,并且长度方向沿着X轴方向地通过第1固定部9222D及第2固定部9222E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
在该板体9222A如图10或图11所示,形成:圆孔9222A1,与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板体9221A的缺口9221A3对应,用来对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1齿轮轴部另一方侧进行轴支承;和圆孔9222A2,与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第2安装部9221C的圆孔9221C3对应,用来对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2齿轮轴部另一方侧进行轴支承。
第1安装部9222B是用来组合载置固定部9221及支持固定部9222的部位。该第1安装部9222B如图10或图11所示,从板体9222A的-X轴方向端缘向-X轴方向延展,与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第1安装部9221B的定位突起9221B1及固定用孔9221B2对应,具有定位用孔9222B1及固定用孔9222B2。
第2安装部9222C是用来组合载置固定部9221及支持固定部9222的部位。该第2安装部9222C如图10或图11所示,具有从板体9222A的+Z轴方向端缘朝向+Y轴方向突出并且突出方向前端部分与XZ平面大致平行、向+Z轴方向延展的形状。
而且,在第2安装部9222C的延展部分如图10或图11所示,与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第2安装部9221C的定位突起9221C1及固定用孔9221C2对应,具有定位用孔9222C1及固定用孔9222C2。
而且,第2安装部9222C的突出尺寸设定为,当通过第1安装部9221B及第2安装部9221C和第1安装部9222B及第2安装部9222C将载置固定部9221及支持固定部9222组合起来时如图9所示,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板体9221A与XZ平面大致平行,并且可以在板体9222A和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第2安装部9221C延展部分之间,配置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2齿轮。
另外,上述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第1安装部9221B的突出尺寸设定为,当通过第1安装部9221B及第2安装部9221C和第1安装部9222B及第2安装部9222C将载置固定部9221及支持固定部9222组合起来时如图9所示,可以在构成载置固定部9221的板体9221A和构成支持固定部9222的板体9222A之间,配置驱动机构923下述的第1齿轮。
第1固定部9222D及第2固定部9222E如图10或图11所示,设置于板体9221A的+Z轴方向端缘及-Z轴方向端缘,是用来将第2固定部件922及驱动机构923安装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下方一侧的部位。而且,在第1固定部9222D及第2固定部9222E如图10或图11所示,形成相对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5用来定位、固定第2固定部件922的孔9222D1、9222E1。
驱动机构923是通过第2固定部件922支持,并且通过进行驱动使移动部件924按X轴方向(图5中的箭头R方向)移动的部件。该驱动机构923如图9至图11所示,具备电动机9231、减速齿轮箱9232、第1齿轮9233和第2齿轮9234。
电动机9231是普通的电动机,按照由上述控制基板等进行的控制进行驱动。而且,该电动机9231配设为,其电动机轴(未图示)朝着-Y轴方向,并且上述电动机轴和构成减速齿轮箱9232的齿轮轴部(未图示)进行连接。
减速齿轮箱9232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使多个齿轮(未图示)啮合,对传递来的转动速度进行减速。而且,该减速齿轮箱9232如图10或图11所示,上述齿轮的轴部(未图示)和电动机9231的电动机轴及第1齿轮9233的轴部9233A一方侧进行连接,对由电动机9231的驱动得到的电动机轴转动速度进行减速,并传递给第1齿轮9233。
在该减速齿轮箱9232的-Y轴方向端面如图10或图11所示,与构成第2固定部件922的板体9221A的定位孔9221A1及一对固定用孔9221A2相对应,形成有定位突起9232A及一对固定用孔9232B。而且,电动机9231及减速齿轮箱9232通过将定位突起9232A嵌入定位孔9221A1,来对第2固定部件922进行定位,并且通过一对固定用孔9232B插通未图示的固定螺纹件,螺纹接合到一对固定用孔9221A2,由此来固定于第2固定部件922。
第1齿轮9233其轴部9233A分别插通于第2固定部件922的缺口9221A3及圆孔9222A1,可以转动地被进行轴支承。而且,第1齿轮9233其轴部9233A的一方侧和减速齿轮箱9232的齿轮轴部进行连接,并且啮合部9233B和第2齿轮9234进行啮合,将上述齿轮的转动传递给第2齿轮9234。
第2齿轮9234其轴部9234A分别插通于第2固定部件922的圆孔9221C3及圆孔9222A2,可以转动地被进行轴支承。而且,第2齿轮9234其啮合部9234B和第1齿轮9233的啮合部9233B以及移动部件924下述的齿条进行啮合,将第1齿轮9233的转动传递给移动部件924。
移动部件924用来支持光学滤光器91,并且通过驱动机构923的驱动,沿着第1固定部件921的导轨部9212及光学部件用框体45的底面所形成的槽部(未图示),按X轴方向(图5中的箭头R方向)移动。该移动部件924如图7至图11所示,是具有平面视コ状的板体,并且其配置为,コ状前端部分朝着+X轴方向(接近照明光轴A的方向),利用コ状内侧部分来支持并固定光学滤光器91。
在该移动部件924,在+Y轴方向端部如图8至图12所示,具有朝向+Y轴方向突出而剖视大致コ状,在コ状内侧部分形成和第1固定部件921的导轨部9212接合的一对接合部9241。
另外,在该移动部件924,在+Z轴方向端面的-Y轴方向端部侧如图8至图11所示,其形成为,和驱动机构923的第2齿轮9234进行啮合的齿条9242按X轴方向延伸。而且,移动部件924通过驱动机构923的驱动,将第2齿轮9234的转动传递给齿条9242,由此按X轴方向(图5中的箭头R方向)移动,使光学滤光器91位于:因配设于光束的光路内而使光学滤光器91调整投影图像配色的调整位置P1(图5)、因配设于光束的光路外而使入射光束按原状向光路后级侧行进的非调整位置P2(图5)。
再者,在该移动部件924,在コ状内侧部分的+Y轴方向端缘如图8至图12所示,朝向-Y轴方向突出地形成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该一对第1支持部在将光学滤光器91设置于移动部件924的状态下,与光学滤光器91的+Y轴方向端部侧的Z轴方向两个端面分别对向。
在这些第1支持部9243A、9243B之中的-Z轴方向一侧的第1支持部9243B如图11所示,形成凹部9243B1,该凹部在+X轴方向一侧的+Z轴方向端面朝向-Z轴方向凹陷,用来设置加载部件925。而且,在该凹部9243B1的基底部分一部分如图7或图10所示,形成向-Z轴方向端面贯通、和加载部件925接合的接合孔9243B2。
这些第1支持部9243A、9243B的间隔尺寸形成得比光学滤光器91的厚度尺寸大。
再者还有,在该移动部件924,在コ状内侧部分的-Y轴方向端缘如图7、图11或图12所示,朝向+Y轴方向突出地形成一对第2支持部9244A、9244B,该一对第2支持部在将光学滤光器91设置于移动部件924的状态下,与光学滤光器91的-Y轴方向端部侧的Z轴方向两个端面分别对向。
这些第2支持部9244A、9244B的间隔尺寸和上述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相同,形成得比光学滤光器91的厚度尺寸大。
而且,上述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和一对第2支持部9244A、9244B如图12所示,形成于按Z轴方向偏移的位置。更为具体而言,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相对于一对第2支持部9244A、9244B,形成在向+Z轴方向一侧偏移了预定尺寸的位置。
在将光学滤光器91设置于移动部件924时,在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间以及一对第2支持部9244A、9244B间,分别插入光学滤光器91的Y轴方向两个端部侧。在这种状态下,因为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和一对第2支持部9244A、9244B形成于按Z轴方向偏移的位置,所以光学滤光器91如图12所示,其配设为,光束射出侧端面911相对XY平面(与作为入射光束光轴的Z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更为具体而言,光学滤光器91如图12所示,其配设为,光束射出侧端面911沿朝着-Y轴方向的方向、相对XY平面倾斜预定角度。
加载部件925如图10或图11所示,由从基体9251折弯了弹簧部9252的板簧构成。该加载部件925在将光学滤光器91设置于移动部件924的状态下,插通在光学滤光器91及第1支持部9243B间,设置于第1支持部9243B的凹部9243B1。而且,在设置了加载部件925的状态下,利用弹簧部9252的加载力,基体9251将光学滤光器91从第1支持部9243B朝向第1支持部9243A(向光学滤光器91的倾斜方向)进行加载。另外,在设置了加载部件925的状态下,弹簧部9252的前端部分接合于第1支持部9243B的接合孔9243B2,防止因外力的影响而使加载部件925脱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从光源装置411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因而可以利用光学滤光器91将从光源装置411所射出的光束的预定光谱分量去除。例如,通过利用光学滤光器91将绿色波段的光谱分量按预定比例去除,不出现作为白色的部分变成偏绿色的白色的状况,可以防止投影图像对比度的下降。
另外,通过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从光源装置411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所以例如和把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投影透镜光路后级侧的结构做比较,可以减小形成光学像端部的光束和形成中心部的光束对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入射侧端面的入射角之差,能够减低色不均匀。
可是,在使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与光束的光轴正交地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从光源装置411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时,例如容易发生下面的问题。
例如,众所周知,当从光源装置411所射出的光束照射到液晶面板441时,在液晶面板441的结构方面,由液晶面板441的外缘部分反射光束而在投影机1内部成为杂散光。
然后,由液晶面板441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顺着光源装置411~液晶面板441的光束轨迹,朝向光源装置411折返回来。此时,在配设为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情况下,杂散光由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进行反射,并且杂散光再次对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等进行照射。在这种状态下,因为在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进入无用的光,所以因该无用的光而产生投影图像色不均匀的增加等,不能良好维持投影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滤光器91配设为,光束射出侧端面911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借此,如果预先设定光学滤光器91的倾斜角度,以便由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所反射的杂散光避开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则可以防止在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进入无用的光,能够良好维持投影图像。
这里,光学滤光器91配置于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光路前级侧,也就是与通过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成红、绿、蓝各色光的分离位置相比位于光路前级侧。因此,可以利用光学滤光器91,分别校正从光源装置411所射出的光束的红、绿、蓝各色波段的光谱分量,可以将各色的强度平衡设定为预期的强度平衡,能够以预期的配色来显示投影图像。
图13A至图16B是用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效果的附图。具体而言,图13A、图13B及图14A、图14B是模式表示从光源装置411射出、对作为液晶面板441外缘部分的上方一侧端缘及下方一侧端缘照射且由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轨迹的附图。而且,图13A及图13B是模式表示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重叠透镜415的光路后级侧时的附图,图14A及图14B是模式表示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重叠透镜415及第2透镜阵列413间(偏振转换元件414及第2透镜阵列413间)时(本实施方式)的附图。另外,图15A、图15B及图16A、图16B与图13A、图13B及图14A、图14B相对应,是模式表示由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反射且对液晶面板441照射的杂散光状态的附图。
还有,在图13A、图13B及图14A、图14B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只图示出光学滤光器91、重叠透镜415及液晶面板441,省略了其他的光学部件、移动机构92等的图示。
可是,在从光源装置411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在离开重叠透镜415和下述场透镜417等光学系统的前侧合成焦平面的位置(下面,记述为非焦平面位置)、如重叠透镜415的光路后级侧等配设了光学滤光器91时,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由液晶面板441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通过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作为发散光进行反射,上述场透镜配设于从重叠透镜415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与重叠透镜415一起使从重叠透镜415射出的光束在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成像。
例如如图13A所示,在使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与光束的光轴正交地将其配设于上述非焦平面位置时,由液晶面板441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顺着光源装置411~液晶面板441的光束轨迹,朝向光源装置411折返回来,通过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作为发散光进行反射,并且如图15A所示,对液晶面板441进行照射,而平面地覆盖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也就是说,杂散光对液晶面板441的照射面积较大。因而,在如图13B所示设定光学滤光器91的倾斜角度θ1以便由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所反射的杂散光避开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时,由于如图15B所示,杂散光对液晶面板441的照射面积比较大,因而使对液晶面板441照射的杂散光进行移动所需的移动量L1增大,也就是说,需要将倾斜角度θ1设定得比较大,按光学滤光器91的倾斜角度θ1的量、过多需要光学滤光器91的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另外,在多于需要使光学滤光器91产生了倾斜时,在光学滤光器91的特性方面,容易在投影图像发生色不均匀或色边纹。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在从光源装置411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在重叠透镜415和下述场透镜417等光学系统的前侧合成焦平面邻近位置(下面,记述为焦平面位置),也就是第2透镜阵列413及偏振转换元件414间配设光学滤光器91,上述场透镜配设于从重叠透镜415到液晶面板441的光路中,与重叠透镜415一起使从重叠透镜415射出的光束在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成像。因此,可以使由液晶面板441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通过该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作为会聚光进行反射。
例如,在如图14A所示使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与光束的光轴正交地配设于上述焦平面位置时,由液晶面板441的外缘部分所反射的杂散光顺着光源装置411~液晶面板441的光束轨迹,朝向光源装置411折返回来,通过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作为会聚光进行反射,并再次在液晶面板441的外缘部分成像。也就是说,杂散光对液晶面板441的照射面积如图16A所示较小。因而,在如图14B所示设定光学滤光器91的倾斜角度θ2以使由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所反射的杂散光避开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时,由于如图16B所示,杂散光对液晶面板441的照射面积较小,因而使对液晶面板441照射的杂散光进行移动所需的移动量L2减小,可以将倾斜角度θ2设为比较小的角度,不用增大光学滤光器91在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另外,由于可以将光学滤光器91的倾斜角度θ2设定得较小,因而可以避免因多于需要使光学滤光器91产生倾斜而在投影图像发生色不均匀或色边纹的情况。
还有,上述的倾斜角度θ2是考虑液晶面板441的尺寸、使杂散光移动的方向以及配设于光学滤光器91及液晶面板441间的透镜等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通过计算而计算出的。
这里,液晶面板441的纵横比一般情况下,与纵向相比横向设定得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滤光器91配设为,光束射出侧端面911向朝着-Y轴方向(下方向)的方向相对XY平面倾斜预定角度。也就是说,使光学滤光器91倾斜,以便由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所反射的杂散光向液晶面板441的下方一侧避开。在考虑到上述液晶面板441的纵横比时,与使由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所反射的杂散光向液晶面板441的横向避开所需的移动量相比,使之向纵向避开所需的移动量小。因而,可以将使杂散光移动的移动量设为更小的移动量,也就是说,可以将光学滤光器91的倾斜角度θ2设为更小的角度,能够将光学滤光器91在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设为更小的空间。
另外,由于光学滤光器91由移动机构92使之可以移动地来支持,因而可以利用移动机构92,在商业用途时使光学滤光器91位于调整位置P1,在家庭用途时使光学滤光器91位于非调整位置P2,以此可以按照使用目的来获得适当的投影图像。
可是,例如在作为移动机构采用使光学滤光器91按其面外方向转动的结构时,需要将光学滤光器91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设定得比较大,以便在光学滤光器91的转动时不和其他光学部件产生机械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92使光学滤光器91在光束射出侧端面911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调整位置P1及非调整位置P2进行滑动移动。借此,例如和通过移动机构使光学滤光器91按其面外方向转动的结构做比较,可以将光学滤光器91光轴方向的设置空间设定得较小,还可以容易配设于第2透镜阵列413及偏振转换元件414间的那种狭小空间。
再者,在构成移动机构92的移动部件924形成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及一对第2支持部9244A、9244B,并且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和一对第2支持部9244A、9244B分别形成于按光轴方向偏移预定尺寸的位置。借此,通过由一对第1支持部9243A、9243B及一对第1支持部9244A、9244B来支持光学滤光器91的对向的各端部侧,而可以容易设定成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θ2的状态。
另外,通过由加载部件925将光学滤光器91向倾斜方向加载,由此相对移动部件924安装光学滤光器91,因而在因光学滤光器91的某种不佳状况进行更换时,通过取下加载部件925,就可以解除对光学滤光器91的加载状态,容易进行光学滤光器91的更换。
再者,由于移动部件924具有平面视大致コ状,并且其配设为,该コ状前端部分位于与光束的光轴接近的一侧,因而当使光学滤光器91在调整位置P1及非调整位置P2移动时,不会因移动部件924而遮蔽光束,而可以良好维持投影图像。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括于本发明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学滤光器91形成为光束入射侧端面及光束射出侧端面平行的大致板状。而且,其设定为,通过使光学滤光器91整体倾斜,使光学滤光器9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911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θ2。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设定为,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θ2,就可以,例如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即其形成为使光学滤光器具有光束入射侧端面及光束射出侧端面不平行的剖视大致楔状,并且其配设为,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θ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光学滤光器91为了使杂散光向液晶面板441的下方一侧避开,也就是说使光束射出侧端面911向朝着-Y轴方向的方向相对XY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θ2,但是不限于此,只要相对XY平面仅仅倾斜预定角度θ2,就可以,例如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即使光束射出侧端面911向朝着+Y轴方向的方向相对XY平面倾斜预定角度θ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光学滤光器91如图14B所示配设在焦平面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即便采用如图13B所示配设于非焦平面位置的结构,也可以充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光学滤光器91配设在第2透镜阵列413及偏振转换元件414之间,但是不限于此,优选的是,配设于焦平面位置,例如也可以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偏振转换元件414及重叠透镜415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重叠透镜415及场透镜417的前侧合成焦平面位于第2透镜阵列413及重叠透镜415之间,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前侧合成焦平面位于其他位置的结构。在按上述方法来构成时,优选的是,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前侧合成焦平面位置旁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其结构包括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及重叠透镜415,但是不限于此,而采用具备下述棒状积分器和中继透镜的结构也可以,该棒状积分器使用柱状的玻璃棒或中空的玻璃棒等。即使在按上述方法来构成时,优选的是,将光学滤光器91配设于下述透镜系统的前侧合成焦平面位置旁边,该透镜系统用于使从光源装置411所射出的光束在液晶面板441成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加载部件925配设在光学滤光器91及第1支持部9243B间,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下述两种结构,一是配设于光学滤光器91及第2支持部9244B间的结构,二是配设于光学滤光器91和第1支持部9243B间以及光学滤光器91和第2支持部9244B间的双方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使用3个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使用2个液晶面板的投影机或者使用4个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另外,虽然液晶面板441采用了透射型,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或者也可以采用数字微镜器件(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商标)。在采用数字微镜器件时,不需要入射侧偏振板442A及射出侧偏振板442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光学组件4具有平面视大致L状的形状,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设为平面视大致U状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只说明了从观看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式投影机的例子,但是对于本发明来说,也可以使用于从和观看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式投影机。
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等虽然在上面的记述中进行了公开,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主要对于特定的实施方式特别进行了图示及说明,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目的范围的状况下,可以对上面所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质、数量及其他详细结构方面,由从业人员加以各种各样的变形。
因而,限定了上面所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述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所示例记述的,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因此这些形状、材质等限定一部分或全部限定之外的部件名称的记述,均包括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因为可以防止投影图像对比度的下降并且可以减低色不均匀,所以能够作为在家庭影院等中使用的投影机,加以利用。

Claims (5)

1.一种投影机,其具备:光源装置;色分离光学系统,其将从上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分离成多种色光;多个光调制装置,其对这些所分离的每种色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色合成光学装置,其合成由各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学像;以及投影光学装置,其放大投影该合成后的光学像;其特征为:
在从上述光源装置到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光路中配设有光学滤光器,该光学滤光器反射上述光束的预定光谱分量,透射其他光谱分量;
上述光学滤光器配设为,射出上述光束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上述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预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
上述光学滤光器配设在上述色分离光学系统的光路前级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
设置有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其结构包括上述光源装置,将从上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使各部分光束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上重叠;
上述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的结构,包括:第1透镜阵列,其具有将从上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的多个透镜单元;第2透镜阵列,其具有与上述第1透镜阵列的上述多个透镜单元相对应的多个透镜单元;以及重叠透镜,其使从上述第2透镜阵列所射出的上述多个部分光束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叠;
上述光学滤光器配设于上述第2透镜阵列及上述重叠透镜间的光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
具备:
光学部件用框体,其收置上述光束的光路上配置的光学部件;和移动机构,其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在上述光学部件用框体内部使上述光学滤光器,在上述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上述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上述光束的光路内外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为:
上述移动机构的结构包括:固定部件,其固定于上述光学部件用框体;移动部件,其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能移动地进行安装;以及驱动机构,其使上述移动部件移动,以使上述光学滤光器位于上述光束的光路内外;
上述移动部件由平面视大致コ状的板体构成,利用コ状内侧部分来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
在上述移动部件的コ状内侧部分的对向的各端缘,分别形成有能夹持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对向的各端部侧的一对第1支持部及一对第2支持部,
上述一对第1支持部及上述一对第2支持部分别形成于在上述光束的光轴方向偏移预定尺寸的位置,在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于与上述光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为预定角度的状态下,支持上述光学滤光器,
在上述一对第1支持部之中的与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倾斜方向相反侧的一方的第1支持部和上述光学滤光器的部件间,以及上述一对第2支持部之中的与上述光学滤光器的倾斜方向相反侧的一方的第2支持部和上述光学滤光器的部件间之中的至少任一方部件间,配设有将上述光学滤光器向上述倾斜方向加载的加载部件。
CN2006101289052A 2005-09-01 2006-09-01 投影机 Active CN1924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3904A JP4645371B2 (ja) 2005-09-01 2005-09-01 プロジェクタ
JP253904/2005 2005-09-0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71338A Division CN102033400B (zh) 2005-09-01 2006-09-01 投影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4696A true CN1924696A (zh) 2007-03-07
CN1924696B CN1924696B (zh) 2010-12-15

Family

ID=3780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71338A Active CN102033400B (zh) 2005-09-01 2006-09-01 投影机
CN2006101289052A Active CN1924696B (zh) 2005-09-01 2006-09-01 投影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71338A Active CN102033400B (zh) 2005-09-01 2006-09-01 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08305B2 (zh)
JP (1) JP4645371B2 (zh)
CN (2) CN1020334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924A (zh) * 2016-02-04 2018-12-21 巴可伟视(北京)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静态绿原色减少滤光片的显示系统
CN111458966A (zh) * 2019-01-21 2020-07-28 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21301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束校准设备、投影设备及光束校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8980A (ja) 2007-01-15 2008-08-28 Seiko Epson Corp レーザ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モニタ装置
JP2008209888A (ja) * 2007-01-31 2008-09-11 Sony Corp 光学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8286915A (ja) * 2007-05-16 2008-11-27 Canon Inc 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JP5789964B2 (ja) * 2010-11-30 2015-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8641206B2 (en) 2010-06-22 2014-02-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having a movable tilted aperture and cut filter
JP5593872B2 (ja) * 2010-06-22 2014-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206618942U (zh) * 2017-04-20 2017-11-07 奚俊 一种全彩菲林投射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0318A (en) * 1976-03-22 1977-11-29 Decca Limited Projection apparatus
DE2657697C2 (de) * 1976-12-20 1985-07-25 Ernst Leitz Wetzlar Gmbh, 6330 Wetzlar Diaprojektor mit einer Diawechselvorrichtung
FR2379831A1 (fr) * 1977-02-04 1978-09-01 Grenier Georges Projecteur pour diapositives a plusieurs ensembles-optiques
JP3093372B2 (ja) * 1991-08-01 2000-10-03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波長選択装置および画像合成投影装置の色調補正機構
JPH09160142A (ja) * 1995-12-13 1997-06-20 Tochigi Nikon:Kk 投射型表示装置用シャッター
JP3690006B2 (ja) 1996-10-31 2005-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投射装置
US6231190B1 (en) * 1998-06-22 2001-05-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lor correction filter for displays
JP4136217B2 (ja) * 1998-08-27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1092419A (ja) * 1999-09-22 2001-04-06 Canon Inc 表示装置
US6611381B2 (en) * 1999-12-28 2003-08-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element,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jec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display element and polarizing plate
JP3453545B2 (ja) * 2000-04-04 2003-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101484B2 (ja) * 2001-07-24 2008-06-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学ユニット、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JP2003107579A (ja) * 2001-09-28 2003-04-09 Sony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3992268B2 (ja) * 2001-09-28 2007-10-17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US6860607B2 (en) 2002-03-15 2005-03-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tegrator type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same
JP4052044B2 (ja) 2002-07-09 2008-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7029127B2 (en) * 2003-03-06 2006-04-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JP4549041B2 (ja) * 2003-08-26 2010-09-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141938B2 (ja) * 2003-11-10 2008-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US7344255B2 (en) * 2004-04-01 2008-03-18 Nisca Corporation Light amount adjusting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924A (zh) * 2016-02-04 2018-12-21 巴可伟视(北京)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静态绿原色减少滤光片的显示系统
CN109073924B (zh) * 2016-02-04 2022-04-29 巴可伟视(北京)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静态绿原色减少滤光片的显示系统
CN111458966A (zh) * 2019-01-21 2020-07-28 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21301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束校准设备、投影设备及光束校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400B (zh) 2012-06-27
US20070047052A1 (en) 2007-03-01
CN102033400A (zh) 2011-04-27
CN1924696B (zh) 2010-12-15
JP2007065496A (ja) 2007-03-15
US8308305B2 (en) 2012-11-13
JP4645371B2 (ja)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4696A (zh) 投影机
CN1308768C (zh) 照明设备和投影型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251018C (zh) 投影仪
CN101063520A (zh) 照明装置及投影机
CN164147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743943A (zh) 投影机
CN1661464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310086C (zh) 光学部件用壳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914557A (zh) 投影型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1074968A (zh) 风速测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063795A (zh) 光学装置及具备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N1811584A (zh) 背面投影机
CN1692309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00351660C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692308A (zh) 光调制装置保持体、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249485C (zh) 色分解光学系统、图象显示光学系统和投影式图象显示装置
CN1701270A (zh) 照明装置及投影机
CN1536429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244835C (zh) 偏振光变换装置、照明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754123A (zh) 光学部件用壳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920658A (zh) 投影机
CN1378098A (zh) 光学部件的安装结构及投影仪
CN1959521A (zh) 投影机
CN1573516A (zh) 固定板、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877439A (zh) 投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