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6429A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6429A
CN1536429A CNA2004100088574A CN200410008857A CN1536429A CN 1536429 A CN1536429 A CN 1536429A CN A2004100088574 A CNA2004100088574 A CN A2004100088574A CN 200410008857 A CN200410008857 A CN 200410008857A CN 1536429 A CN1536429 A CN 1536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ealed portion
luminotron
reverberator
illumin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88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9405C (zh
Inventor
ʿ
竹泽武士
目黑弘行
桥爪俊明
����һ
北村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6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6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94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94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52Cooling arrangements; Heating arrangements; Means for circulating gas or vapour within the discharge space
    • H01J61/523Heating or cooling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la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6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 F21V29/6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21V29/76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 F21V29/76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the planes containing the fins or blades hav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light emitting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26Gas discharge type light sources, e.g. ar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光源装置10A具有发射光源的发光管11,反射器12A。在发光管11的封接部114中,在反射器12A的颈状部121A侧的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表面上,安装圆筒状的热传导性构件14A。该热传导性构件14A沿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表面安装,它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发光部113的附近。此外,在热传导性的构件14A的另一个端部上,安装散热片15A。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该发光部两侧的封接部的发光管的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把从光源装置的发光管射出的光束根据图像信息调制形成光学像,将该光学像放大投射的投影机。近年来,在投影机中,为了鲜明地显示投射的光学像,要求光源灯(发光管)高亮度化。
由于伴随着这种高亮度化,从发光管的发光部会发生大量的热,所以,利用冷却风扇等喷射冷却空气,借以控制发光管的温度(例如,参照特开2002-107823号公报(图1))。
但是,在这种只利用冷却空气冷却发光管的方法中,由于随着风量和风向的变化,会造成温度的变化,所以,很难将发光管的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
此外,在特开2002-107823号公报中,虽然公开了在发光管的温度高时,冷却发光管控制发光管的温度,但并未完全考虑到在发光管的温度低时,例如,在刚刚接通点灯的开关之后等情况下将发光管加热,将发光管控制在预定温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发光管控制在预定温度的光源装置及配备有该光源装置的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在配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该发光部两侧的封接部的发光管的光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至少在其中的一个上,沿前述封接部的外表面安装其端部一直延伸到发光部附近的热传导性构件。
这里,作为热传导性构件,只要热传导率比发光管的热传导率高即可,例如,可以列举出蓝宝石,水晶,萤石,氧化铝,氮化铝等构件。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发光管的封接部上安装热传导性构件,所以,在该热传导性构件和发光管的封接部之间引起热传导。这样,由于通过热传导控制发光管的温度,所以,与利用冷却风扇等的冷却空气进行冷却时相比,可以正确地调整温度。
例如,在发光管的温度高时,发光管的热可以经过该热传导性构件散出。此外,在发光管的温度低时,可以将热经由热传导性构件传递到封接部上,进一步传递给发光部。例如,在点灯时,通过经由热传导性构件将热传递到封接部进一步传递到发光部,将发光管加热,可以缩短到达出射正常时的光束的时间。此外,在用低于规定瓦特数的低瓦特数使之放电时,通过将热经由热传导性构件传递到发光管的封接部,进而传递到发光部,可以在一对电极之间引起放电。
此外,热传导性构件,向发光部附近延伸,从接近于发光部处起,通过热传导使热移动,所以,可以高效率地对发光管进行冷却或加热。
在本发明中,前述热传导性构件优选地是筒状的。
通过将热传导构件制成筒状的,在将热传导性构件安装到发光管的封接部上时,只要将发光管的封接部插入到热传导性构件中即可,很容易进行热传导性构件的安装。
进而,优选地,在本发明中,具有将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侧的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经由安装在该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前述发光部附近,另一个端部伸出到前述反射器的外侧,在该另一个端部上,安装散热片。
通过在热传导性构件的另一个端部上安装散热片,可以效率更高地将传递到热传导性构件上的热从散热片上散热。
此外,由于该散热片安装到延伸到反射器的外侧的热传导性构件的另一个端部上,所以,可以将热传导性构件的热传递到反射器的外部,发光管的热不会滞留在反射器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出射侧,配置成为照明对象的光学系统,具有反射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出来的光束的反射器,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侧的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经由安装在该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固定到前述反射器上,当安装在前述第一封接部上的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为d1,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的直径为D1,前述第一封接部的直径为T1,在从前述发光部发射出来的光束中,由前述反射器反射的在前述光学系统中使用的光束与将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小角度为θ1时,优选地,下面的关系式成立。
[ ( D 1 2 ) 2 - ( T 1 2 ) 2 ] × 2 × tan θ 1 ≤ d 1 ≤ 10 × 2 × tan θ 1 · · · ( 1 )
该式(1),按以下方式求出。当令从发光部的中心到热传导性构件的发光部侧的端部的距离为L1时,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d1变成下面的形式。
d1=2×L1×tanθ1…(2)
这里,L1,规定于下面的范围内。
[ ( D 1 2 ) 2 - ( T 1 2 ) 2 ] ≤ L 1 ≤ 10 · · · ( 3 )
由上面的(2)式及(3)式,可以获得(1)式。
这里,所谓由前述反射器发射的在前述光学系统中使用的光束与将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小角θ1,是由于反射器侧的第一封接部的影响将光遮断的范围的交界的光,与照明光轴的延长线构成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安装在发光管的第一封接部上的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规定在上述范围内,从发光部向反射器侧发射的光束不会被热传导性构件遮挡。从而,可以确保和不设置热传导性构件时同等的光量。
进而,在本发明中,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与前述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副反射镜,在该副反射镜的外表面上,安装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这里,作为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蓝宝石等。
通过在第二封接部上安装热传导性的副反射镜,进而,在该副反射镜上安装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可以确保大的第二封接部侧的散热面积,所以,在发光管的温度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发散从从发光部来的热。借此,可以将发光管控制在预定温度。此外,在发光管的温度低时,通过加热透明构件,将该热经由副反射镜传递给第二封接部,可以将发光管控制在预定温度。
进而,通过将副反射镜安装在第二封接部上,在从发光管发射出来的光中,可以将成为杂散光的光反射到第一反射器上,从而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此外,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在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出射侧,配置作为照明对象的光学系统,具有将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一个封接部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在安装在该第二封接部上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为d2,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的直径为D1,前述第二封接部的直径为T2,从前述发光部发射的光束中,前述光学系统利用的光束与将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大角度为θ2时,优选地,下面的关系式成立。
[ ( D 1 2 ) 2 - ( T 2 2 ) 2 ] × 2 × ( - tan θ 2 ) ≤ d 2 ≤ 10 × 2 × ( - tan 2 ) · · · ( 4 )
该式(4)按下述方式导出。在从发光部的中心到热传导性构件的发光部侧的端部的距离为L2时,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d2,如下所示。
d2=2×L2×(-tanθ2)…(5)
这里,L2规定在以下的范围内。
[ ( D 1 2 ) 2 - ( T 2 2 ) 2 ] ≤ L 2 ≤ 10 · · · ( 6 )
利用以上式(5)和式(6),可以获得式(4)。
这里,在从发光部发射的光束中,光学系统使用的光束与将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大角度θ2,是从发光部向第二封接部侧发射的光束,被第二封接部遮挡的光的范围的交界的光与照明光轴的延长线构成的角度。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通过令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处于上述范围内,从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出来的光束,不会被安装于发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热传导性构件遮挡。从而,可以确保和不设置热传导性构件时同等的光量。
这时,优选地,本发明在安装到前述发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筒状的热传导性构件的外表面上,安装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这里,作为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例如,可以列举出蓝宝石等构件。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安装于第二封接部上的热传导性构件上安装热传导性透明构件,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可以将发光管的温度设定在预定温度。此外,在发光管的温度低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透明构件,可以将发光管的温度设定在预定温度。
此外,由于将透明构件安装到热传导性构件上,所以,不会遮挡从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的光。
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在配备具有在电极间放电进行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该发光部的两侧的封接部的发光管,以及将从该发光管发射出来的光束反射的第一反射器的光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第一反射器上,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与前述第一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的副反射镜,在该副反射镜外表面上,安装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二封接部上安装热传导性副反射镜及透明构件,所以,可以使热在该副反射镜和透明构件与第二封接部之间传递。在冷却时,可以将发光管的热从第二封接部向副反射镜及透明构件上散热。由于在副反射镜上设置透明构件,所以,可以确保增大散热面积,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在加热时,通过向透明构件上加热,可以将热传递给发光管,借此,也可以控制发光管的温度。这样,由于能够通过热传导调整发光管的温度,所以,和利用冷却风扇等冷却时相比,可以正确地控制温度。
本发明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光源装置,以及配置在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出射侧的光学系统;前述光学系统,包括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调制从前述光源装置出射的光束、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以及,将从该光调制装置来的各种颜色的光合成的色合成光学装置。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备有前述的任何一种光源装置,所以,可以控制发光管的温度于预定的温度。
进而,优选地,前述光源装置,包括冷却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及透明构件的冷却机构,以及,具有加热前述热传导性构件或透明构件的加热机构,检测前述光源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以及驱动控制机构,在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驱动前述加热机构,在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驱动前述冷却机构。
这里,作为冷却机构,可以列举出强制冷却热传导性构件及透明构件的冷却风扇,热电变换元件等。
此外,作为加热机构,可以列举出备有电热线的加热器等。
根据本发明,由于配备有根据利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发光管的温度,驱动加热机构、冷却机构的驱动控制机构,所以,可以正确地控制发光管的温度,可以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驱动发光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光源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前述光源装置的发光管及热传导性构件的大小的关系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安装在光源装置的发光管上的散热片的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5、是图4的V-V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模示图。
图7、是表示投影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发光管的温度调整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前述第三种实施形式的光源装置的发光管及热传导性构件的大小的关系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形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
[光源装置的结构]
图1及图2中,表示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光源装置10A。
光源装置10A,具有作为发射光源的发光管11,和反射器12A,用反射器12A反射从发光管11发射的光束,并出射。
反射器12A,在本实施形式中,是椭圆反射器,是配备有发光管11插入固定的颈状部121A以及从该颈状部12A扩展的椭圆曲面状的反射部122A的玻璃制的整体成形品。
在颈状部121A上,,在中央,形成孔123A,将发光管11插入该孔123A的中心。
发光管11是超高压水银灯,由中央部隆起成球状的石英玻璃管构成,中央部分构成发光部113,在该发光部113的两侧延伸的部分成为封接部114。
发光部11的石英玻璃管,例如,热传导率为1W/(m·K)左右,在发光部113内,封入图中未示出的一对电极,此外,还封入作为发光物质的水银,作为点灯启动气体的氩,氙等稀有气体以及少量的卤素。当在一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在发光管11的发光部113内引起电弧放电,蒸发的水银被激发,发光。借此,点亮发光管11。
封接部114为圆筒状,内部密封钼等的金属箔,借此,将发光部113封接。封接部114内的金属箔的一端,连接到电极上,另一端从封接部114延伸到外部,连接到引线115上。
此外,在封接部114的外表面上,安装温度检测机构21(参照图7),例如由热电偶211等构成的温度传感器。
在这种发光管11的封接部114中,反射器12A的颈状部121A侧的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表面上,安装圆筒状的热传导性构件14A,经由该热传导性构件14A,第一封接部114A插入并固定到反射器12A的颈状部121A的孔123A内。图中没有示出,在热传导性构件14A上,沿其长度方向切出狭缝,借助该狭缝,可以允许由于第一封接部114A的热引起的膨胀。
此外,在将发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固定到反射器12A上时,发光管11的发光部113的发光中心,大致和反射器12A的发射部122A的椭圆曲面的第一焦点一致。
这里,作为热传导性构件14A,只要用具有比发光管11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率的构件构成,是任意的,但,优选地,是热传导率在5W/(m·K)以上的构件,例如,优选地,由蓝宝石,水晶,萤石,氧化铝,氮化铝等构件构成。
此外,在引线115中,从第二封接部114B向外部延伸的引线115,在第一封接部114A侧弯折,与第一封接部114A一起插入到反射器12A的颈状部121A的孔123A内。
热传导性构件14A,沿第一封接部114A的外面安装,它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发光部113的附近。该热传导性构件14A与第一封接部114A经由热传导性高的无机系粘结剂(图中省略),例如,氧化硅·氧化铝系或氮化铝系粘结剂粘结。
如图3所示,当这种热传导性构件14A的直径为d1,发光管11的发光部113的直径为D1,第一封接部114A的直径为T1,从发光部113的中心到热传导性构件14A的发光部113的端部的距离为L1,从发光部113发射的光束中、被反射器12A反射、被设置在光源装置10A的光束出射侧的光学系统(后面描述)使用的光束与将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发光管11侧延长的延长线a构成的最小角度为θ1时,L1被规定在下面的(7)式的范围内。此外,d1由(8)式表示。
[ ( D 1 2 ) 2 - ( T 1 2 ) 2 ] ≤ L 1 ≤ 10 · · · ( 7 )
 d1=2×L1×tanθ1…(8)
从而,d1被规定在由(9)式表示的范围内。
[ ( D 1 2 ) 2 - ( T 1 2 ) 2 ] × 2 × tan θ 1 ≤ d 1 ≤ 10 × 2 × tan θ 1 · · · ( 9 )
此外,这里,所谓由前述反射器12A发射的在光学系统中使用的光束与将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发光管11侧延长的延长线a构成的最小角θ1,是由于第一封接部114A的影响将从发光部113来的光遮蔽的范围的交界的光H1,与照明光轴的延长线a构成的角度。
此外,如图2所示,热传导性构件14A的另一个端部,从反射器12A的颈状部121A延伸到反射器12A的外部,从反射器12A露出,在另一个端部的外表面上,卷绕有构成第一加热机构22A(参照图7)的镍铬丝等电热线221A。
此外,在该另一个端部上,成一整体地形成散热片15A。
该散热片15A,如图1及图2所示,为配备有对向配置的平面矩形形状的侧部151和连接该侧部151的一端之间的平面矩形形状的底部152的大致为平面コ形,以形成在与底部152对向的面上的开口指向与反射器12A相反侧的方式配置。在侧部151之间,大致与侧部151平行地配置从底部152向开口延伸的3个片153。
该散热片15A,由作为冷却机构23(参照图7)的冷却风扇进行冷却。该冷却风扇,配置在后面描述的投影机1的内部,利用冷却风扇导入投影机1内部的冷却空气,在冷却其它光学部件,例如,在冷却后面所述的光学装置44之后,冷却光源装置10A。
此外,散热片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散热片15A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图4及图5所示的散热片15B。
该散热片15B,包括大致为平面圆形的底部154,和从该底部154的周缘竖立设置的圆筒状的侧面155,与底部154对向的开口指向反射器12A侧配置。
另一方面,在发光管11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卷绕有开始点灯时的触发器线116。在触发器线116,在开始点灯时引发一对电极之间的放电。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利用超高压水银制成发光管1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高压水银灯,金属卤素灯,卤素灯等。
[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结构]
上述光源装置10A,适用于投影机1。在图6中,表示投影机1的光学系统的模式图。
该投影机1,包括: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光学装置44,以及作为投射光学系统的投射透镜46。
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是一种基本上均匀地照明构成光学装置44的3个液晶面板441(对于红、绿、蓝每一种颜色的光,分别制成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成像区域用的光学系统,包括前述光源装置10A,配置在该光源装置10A的后级的形成平行化用的透镜13,第一透镜阵列412,第二透镜阵列413,偏振变换元件414,以及重叠透镜415。
平行化透镜13,将从光源装置10A出射的光束变成平行光束,在本实施形式中,是凹透镜。
第一透镜阵列412,从光轴方向观察,具有将轮廓大致为矩形的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各小透镜将从发光管11出射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各小透镜的轮廓形状,设定成与液晶面板441的成像区域的形状大致为相似形。
第二透镜阵列413,具有和第一透镜阵列412大致相同的结构,具有将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该第二透镜阵列413,与重叠透镜415一起,具有将第一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成在液晶面板441上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14,配置在第二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之间。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4,将从第二透镜阵列413来的光,变换成一种类偏振光,借此,提高光学装置44中的光利用效率。
具体地说,利用偏振变换元件414变换成一种类偏振光的各部分的光,由重叠透镜415最终基本上重叠在光学装置44的液晶面板441上。在利用调制偏振光型的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1中,由于只能利用一种类偏振光,所以,从发出其它种类的无规的偏振光的发光管11来的光束的大致一半未被利用。因此,通过利用偏振变换元件414,将从发光管11出射的光束全部变换成一种偏振光,提高光学装置44的光的利用效率。此外,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4,例如,在特开平8-304739号公报中进行过介绍。
色分离光学系统42,包括两个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利用分色镜421、422将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出射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光的功能。
分色镜421、422,是一种在基板上形成反射规定的波长区域的光束、透射其它波长的光束的波长选择膜的光学元件,配置在光路前级的分色镜421,是透射红色光,发射其它颜色的光的镜。配置在光路后级的分色镜422,是一种反射绿光,透射蓝色光的镜。
中继光学系统43,包括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反射镜432、434,具有将透过构成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2的蓝色光引导到光学装置44的功能。此外,在蓝色光光路上设置这种继光学系统43,是因为蓝色光的光路比其它颜色的光的光路长,防止由于光发散造成的光的利用率的降低。在本例中,由于蓝色光的光路长,所以制成这种结构,但也可以考虑采用将红色光的光路加长的结构。
利用前述分色镜421分离的红色光,被反射镜423弯折后,经由场透镜418提供给光学装置44。此外,利用分色镜422分离的绿色光,原封不动地经由场透镜418提供给光学装置44。进而,蓝色光由构成中继光学系统43的透镜431、433及反射镜432、434聚光,弯折,经由场透镜418,提供给光学装置44。此外,设置在光学装置44的各种颜色的光的光路前级的场透镜418,是为了将从第二透镜阵列413出射的各部分光束相对于照明光轴变换成并行的光束而设置的。
光学装置44,根据图像信息将入射的光束进行调制,形成彩色图像,包括:用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种颜色的光入射的3个入射侧偏振片442,配置在各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后级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41(441R、441G、441B),配置在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后级的出射侧偏振片(图中省略),作为色合成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444。
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例如,采用多晶硅TFT作为开关元件。
在光学装置44中,用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种颜色的光,根据图像信息,利用所述3个液晶面板441R、441G、441B,入射侧偏振片442,以及出射侧偏振片进行调制,形成光学像。
入射侧偏振片442,在用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种颜色的光中,只有一定方向的偏振光才能透过,吸收其它的光束,在蓝宝石玻璃等基板上粘贴偏振膜构成。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将偏振膜粘贴在场透镜418上。
出射侧偏振片与入射侧偏振片442大致相同地构成,在从液晶面板441出射的光束中,只使规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吸收其它的光束。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将偏振膜粘贴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上。
这些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出射侧偏振片,将偏光轴设定成相互垂直。
十字分色棱镜444,将从出射侧偏振片出射、对各种颜色的光的每一个进行调制的光学像合成,形成彩色图像。
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上,沿4个直角棱镜的界面大致呈X形地设置发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利用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合成3个颜色的光。
同时,从十字分色棱镜444出射的彩色图像,利用投射光学系统46放大投射,在图示省略的屏幕上形成大画面的图像。
[投影机1的详细结构]
备有上述光学系统的投影机1,如图7所示,包括:安装在发光管11的封接部114上的温度检测机构21,根据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21检测出来的温度,驱动控制加热机构22A或冷却机构23的驱动控制机构24。
温度检测机构21,是由热电偶211等(参照图2)构成的温度传感器。
第一加热机构22A,包括卷绕在热传导性构件14A上的电热丝221A,以及向该电热丝221A上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图中省略)。
驱动控制机构24,将投影机1整体形成在驱动控制主板上,包括驱动控制第一加热机构22A的加热控制部241,驱动控制冷却机构23的冷却控制部242。
此外,投影机1,配备有存储为了发光管11的驱动所必须的温度范围(t1~t2,例如,t1=600℃,t=700℃)及发光管11的极限温度t3(例如,950℃)的ROM等存储机构25。
在这种投影机1中,以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方式工作。
(1)当按下投影机1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时,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以低转速旋转。此外,第一加热机构22A被驱动(S1)。
这时,当利用第一加热机构22A的电压施加装置向电热丝221A上施加电压时,由电热丝221A产生热,该热传递给热传导性构件14A。进而,传递到该热传导性构件14A上的热,被传递到封接部114A上。
同时,热从封接部114A向发光部113传递,发光部113内部的水银蒸发。
(2)其次,利用温度检测机构21检测发光管11的温度(S2),判断检测出来的发光管11的温度是否在t1以下(S3)。当发光管11的温度在t1以下时,继续驱动第一加热机构22A。
(3)在发光管1的温度超过t1时,利用温度检测机构22A再次检测发光管11的温度(S4),判断温度是否在t2以上(S5)。当判断发光管11的温度在t2以上时,停止第一加热机构22A的驱动(S6)。
此外,当判断发光管11的温度不足t2时,利用第一加热机构22A继续加热。
(4)停止第一加热机构22A的驱动之后,利用温度检测机构21检测发光管11的温度(S7),判断发光管11的温度是否在t3以上(S8)。当判断为t3以上时,上升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的转速(S9)。
此外,在不足t3时,继续用温度检测机构21进行温度检测。
(5)在提高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的转速之后,再次用温度检测机构21检测发光管11的温度(S10),判断发光管11的温度是否不足t3(S11)。当判断为不足t3时,降低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的转速(S12)。
此外,当发光管11的温度在t3以上时,继续以高转速驱动冷却机构21。
(6)在冷却风扇的转速降低后,利用温度检测机构21检测发光管11的温度(S7),判断发光管11的温度是否在t3以上(S8)。当判断为t3以上时,提高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的转速(S9),进而进行S10~S12的处理。
(7)最后,使用者通过切断电源结束处理。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形式,可以产生以下的效果。
(1-1)由于将热传导性构件14A安装到发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上,所以,在该热传导性构件14A和发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之间引起热传导。这样,由于利用热传导控制发光管11的温度,所以,与只用风扇等的强制冷却相比,可以正确地调整温度。
例如,在发光管11的温度高时,可以经由该热传导性构件14A将发光管11的热散出。此外,在发光管11的温度低时,可以将电热丝221A的热经由热传导性构件14A传递给发光管11。例如,如本实施形式所示,在点灯时,通过加热发光管11,可以缩短到达产生稳定光束的时间。此外,在利用比规定的瓦数低的瓦数使发光管11放电时,在点灯时,通过经由热传导性构件14A将热传递给发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进而传递给发光部113,可以在一对电极之间引起放电。
此外,热传导性构件14A,向发光部113附近延伸,借助热传导使热从接近发光部113的部位移动,所以,可以高效率地冷却或加热发光管11。
(1-2)由于将热传导性构件14A制成圆筒状,所以,在将热传导性构件14A安装到发光管11的封接部114A上时,只要将封接部114A插入热传导性构件14A内即可,容易安装。
(1-3)进而,由于将热传导性构件14A的直径d1规定在用(9)式表示的范围,所以,从发光部113向反射器12A侧发射的光束,不会被热传导性构件14A遮挡。从而,可以确保与不设置热传导性构件14A时同等的光量。
(1-4)由于在安装在发光管11上的热传导性构件14A的端部上设置散热片15A,所以,可以确保增大散热面积,可以提高散热效率。此外,在投影机1中,由于配备由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所以,可以效率更好地进行冷却,借此,可以将发光管11的温度设定在预定温度。
此外,由于散热片15A安装在露出到反射器12A的外部的热传导性构件14A的端部上,所以,热不会滞留在反射器12A侧。
(1-5)进而,在本实施形式中,由于发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和热传导性构件14A经由热传导性粘结剂粘结,所以,第一封接部114A和热传导性构件14A之间的热传导不会受到粘结剂的妨碍。
(1-6)此外,由于冷却机构23、第一加热机构22A由驱动控制机构24控制,所以,可以更正确地设定发光管11的温度。借此,可以使发光管11在最佳温度范围发光。
[第二种实施形式]
其次,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和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形式的光源装置10B,包括第一封接部114A固定的第一反射器12B,固定到第二封接部114B上的副反射镜12C,和前述实施形式一样,用作投影机的光源。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在第二封接部114B的外表面上,不安装触发器线116。
第一反射器12B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反射器12A大致相同,配备有颈状部121A及反射部122B。该反射部122B,其直径小于反射器12A的反射部122A的直径。
副反射镜12C,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例如,优选地,用蓝宝石,透光性氧化铝,水晶,萤石,钇铝石榴石(YAG)等材料构成。
副反射镜12C向第二封接部114B上的安装,通过将第二封接部114B插入形成在副反射镜12C的底面上的孔123C内进行。这时,孔123C与第二封接部114B,经由热传导性粘结剂S1,例如,氧化硅·氧化铝系或氮化铝系的粘结剂进行粘结。
该副反射镜12C,与第一反射器12B对向配置,进而,该辅助反射器12C,其反射面包围发光部113的第二封接部114B侧的大致一半,并且,从发光部113的中心出射、入射到该副反射镜12C上的入射光与辅助反射器12C的法线大致一致地配置。
通过令副反射镜12C包围发光部113的第二封接部114B侧的大致一半,可以将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22B加大到包围发光部113的第一封接部114A侧的大致一半。借此,与前述实施形式的反射器12A相比,可以将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22B的直径缩小。
进而,副反射镜12C的外形P1,优选地,小于对应于光源装置10B的光束出射侧的光学系统能够利用的临界光H2的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12B的反射面的直径P2。这样,在从发光部113出射的光中,对于处于光源装置10B的光束出射侧的光学系统能够利用的范围内的光,被第一反射器12B反射后,不会被副反射镜12C遮挡。这里,所谓临界光H2,是与从发光部113发出的光束被封接部114A遮挡的范围交界的光。
在上述副反射镜12C的外表面上,经由前述热传导性粘结剂,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16。
该透明构件16,例如,是蓝宝石制的板状构件,以覆盖第一反射器12B的反射部122B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该透明构件16上,沿其周缘卷绕构成第二加热机构(图中省略)的镍铬丝等的电热丝221C。该第二加热机构配备有电热丝221C和向该电热丝221C上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图中省略)。加热时,电热丝221C的热,从透明构件16的周缘向副反射镜12C加热。
同时,在本实施形式中,利用驱动控制机构24,和前述实施形式大致相同地控制冷却机构23、第一加热机构22A及第二加热机构。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透明构件16与副反射镜12C的外表面接触地安装,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副反射镜12C和第二封接部114B两者接触的方式安装。借此,可以直接进行透明构件16与第二封接部114B之间的热传导。
根据这种第二种实施形式,除可以获得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1-1)~(1-6)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2-1)在本实施形式中,由于在第二封接部114B上设置热传导性的副反射镜12C以及透明构件16,所以,可以从第二封接部114B侧传导热。例如,在冷却发光管11时,可以使第二封接部114B的热传递到副反射镜12C及透明构件16上。此外,在加热发光管11时,可以使热从透明构件16的周缘向副反射镜12C上传递,进而向第二封接部114B传递。从而,与只从第一封接部114A侧进行热传导时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冷却及加热发光管11,可以更正确地控制发光管11的温度。
(2-2)由于透明构件16是板状构件,表面面积大,所以,在冷却时可以高效率地散热,可以将发光管11设定在预定温度。
(2-3)此外,由于安装在副反射镜12C上的是透明构件16,所以,不会遮挡从发光管11的发光部113出射的光束。
(2-4)进而,通过将副反射镜12C安装到第二封接部114B上,从发光管11发射出来的光中,成为杂散光的光可以反射到第一反射器12B上,从而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5)由于安装在副反射镜12C上的透明构件16,以覆盖第一反射器12B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所以,还可以起到防爆玻璃的作用。在图9中,在第一反射器12B的开口部与透明构件16之间形成间隙,但通过将该间隙结合,可以防止发光部113破裂时的碎片飞散到光源装置10B的外部。
(2-6)在辅助反射器12C和透明构件16之间涂布热传导性的粘结剂,并且,在副反射镜12C与第二封接部114B之间涂布热传导性的粘结剂S1,所以,不存在粘结剂妨碍第二封接部114B与副反射镜12C之间,以及副反射镜12C与透明构件16之间的热传导的问题。
其次,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
在图10中,表示本实施形式的光源装置10C。
在第一、第二实施形式中,热传导性构件14A只安装在光源装置10A的发光管11的第一封接部114A上,但在本实施形式中,也在发光管11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沿该第二封接部114B的外表面安装热传导性构件114B。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和第二种实施形式一样,在第二封接部114B的外表面上不安装触发器线116。
热传导性构件14B,形成与热传导性构件14A同样的圆筒状,一个端部延伸到发光部113附近。作为这种热传导性构件14B,优选地为热传导率为5W/(m·K)以上的构件,例如,优选地为,蓝宝石,水晶,萤石,氧化铝,氮化铝等构件。此外,与热传导性构件14A一样,沿其长度方向切开狭缝,借助该狭缝,可以允许第二封接部114B的热膨胀。
进而,如图11所示,当前述热传导性构件14B的直径为d2,发光管11的发光部113的直径为D1,第二封接部114B的直径为T2,从发光部113的中心到热传导性构件14B的发光部113侧的距离为L2,从发光部113发射的光束中,配置在光源装置10C的光束出射侧的光学系统利用的光束与将该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11侧延长的延长线a构成的最大角度为θ2时,L2用下述(10)式表示,此外,d2用下面的式(11)表示。
[ ( D 1 2 ) 2 - ( T 2 2 ) 2 ] ≤ L 2 ≤ 10 · · · ( 10 )
d2=2×L2×(-tanθ2)…(11)
从而,d2变成(12)式。
[ ( D 1 2 ) 2 - ( T 2 2 ) 2 ] × 2 × ( - tan θ 2 ) ≤ d 2 ≤ 10 × 2 × ( - tan θ 2 ) · · · ( 12 )
这里,在从发光部113发射的光束中,光学系统使用的光束与将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11侧延长的延长线a构成的最大角度θ2,是从发光部113向第二封接部114B侧发射的光束,被第二封接部114B遮挡的光的范围的交界的光H3与照明光轴的延长线a构成的角度。
如上所述的热传导性构件14B,与热传导性构件14A同样,经由热传导性高的无机系粘结剂,例如,氧化硅·氧化铝或氮化硅系的粘结剂粘结。
进而,如图10所示,在该热传导性构件14B的外表面上,和第二种实施形式一样,经由热传导性粘结剂安装有热传导性透明构件16,在该透明构件16上,沿其周缘,卷绕构成第二加热机构(图中省略)的镍铬丝等的电热丝221C。即,本实施形式的第二加热机构,和第二种实施形式一样,配备有电热丝221C,向该电热丝221C上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加热时,电热丝221C的热从透明构件16的周缘向热传导性构件14B加热。同时,在本实施形式中,与第二种实施形式一样,利用驱动控制机构24控制冷却机构23、第一加热机构22A及第二加热机构。
根据这样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在能够获得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1-1)~(1-6)、第二种实施形式的(2-2)、(2-3)、(2-5)大致相同的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产生以下的效果。
(3-1)在本实施形式中,通过在发光管11的两个封接部114A、114B上安装热传导性构件14A、14B,可以从发光部113的两侧附近进行加热及冷却。从而,与在第一封接部114A上只安装一个热传导性构件14A的情况相比,可以效率更高地冷却及加热发光管11,可以将发光管11控制在预定温度。
即,在冷却发光管11时,可以从热传导性构件14B、进而从安装在该热传导性构件14B上的透镜构件16上散热。
此外,在加热发光管11时,和第二种实施形式一样,可以利用第二加热机构从透明构件16的周缘向热传导性构件14B进行热传导。
(3-2)此外,安装在第二封接部114上的热传导性构件14B的直径d2,设定在用(12)式表示的范围内,所以,不会遮挡从发光部113发射的光束,可以确保与不设置热传导性构件14B时同样的光量。
(3-3)进而,由于热传导性构件14B,形成圆筒状,所以,在将热传导性构件14B安装到发光管11的封接部114B上时,将封接部114B插入热传导性构件14B中即可,容易安装。
(3-4)由于在热传导性构件14B与透明构件16之间涂布热传导性粘结剂,此外,在热传导性构件14B与第二封接部114B之间涂布热传导性粘结剂,所以,不会由粘结剂妨碍第二封接部114B与热传导性构件14B之间,以及热传导性构件14B与透明构件16之间的热传导。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形式,在可以到达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和改良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利用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导入投影机内部的冷却空气,在冷却其它的光学部件后,冷却光源装置10A~10C,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利用由冷却风扇导入的冷却空气直接冷却光源装置10A~10C。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当发光管11的温度变成预定温度以上(温度t3以上)时,使冷却风扇旋转。
在前述实施形式中,作为冷却机构23采用冷却风扇,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配备有利用珀耳帖效应的热电变换元件的冷却装置。
进而,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利用散热片15A将传递给热传导性构件14A的热进行散热,进而,利用作为冷却机构23的冷却风扇强制冷却,但也可以只用一种风扇对传递到热传导性构件14A上的热进行散热。
此外,在前述实施形式中,投影机1配备有加热机构及冷却机构,但也可以只有其中之一,此外,也可以没有这两个机构。借此,可以简化投影机1的结构。
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将热传导性构件14A、14B制成圆筒状,但只要是沿着第一封接部114A或第二封接部114B,其端部延伸到发光部113附近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将热传导性构件造成板状构件。但是,如前面实施形式所述,由于通过将热传导性构件14A、14B制成圆筒状,可以成一整体地覆盖封接部114A、114B,从而,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进而,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安装在第一封接部114A上的热传导性构件14A的直径d1规定在(9)式表示的范内,但也可以在该范围之外。同样地,安装在第三种实施形式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的热传导性构件14B的的直径d2也可以在(12)式表示的范围之外。
进而,在第二、三种实施形式中,热传导性构件14A安装到第一封接部114A上,但也可以不安装该热传导性构件14A。即使在采用的第二封接部114B上只安装副反射镜12C、透明构件16、热传导性构件14B,只从第二封接部114B侧进行散热·加热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发光管11控制在预定温度。此外,这样,通过在第一封接部114A上不安装热传导性构件14A的结构,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
此外,在第二、三种实施形式中,在热传导性构件14B的外表面上安装透明构件16,但也可以没有透明构件16。这样的话,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
进而,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使用反射部122B的直径比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反射器12A的反射部122A的直径小的第一反射器12B,但也可以和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也可以使用配备有直径大的反射部122A的反射器12A。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反射器12A的反射部122A的直径大,可以使发光管11的发光部113的位置移动到反射器12A的开口部侧。这样,通过将发光管11配置在反射器12A的开口部侧,可以将由反射器12A的反射产生的聚焦点缩小。
进而,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在配备有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中采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A~10C,但并不局限于此,对于具备利用微型镜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也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A~10C。
此外,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光源装置10A~10C装配到投影机1中,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装配到其它光学设备中。

Claims (20)

1、一种光源装置,是配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该发光部两侧的封接部的发光管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至少在其中的一个上,沿前述封接部的外表面安装有端部一直延伸到前述发光部附近的热传导性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热传导性构件是筒状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
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侧的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经由安装在该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
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前述发光部附近,另一个端部伸出到前述反射器的外侧,在该另一个端部上,安装有散热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与前述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副反射镜,
在该副反射镜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出射侧,配置有成为照明对象的光学系统,
具有反射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出来的光束的反射器,
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侧的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经由安装在该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固定到前述反射器上,
当取安装在前述第一封接部上的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为d1,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的直径为D1,前述第一封接部的直径为T1,在从前述发光部发射出来的光束中,由前述反射器反射的在前述光学系统中所利用的光束与使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小角度为θ1时,则:
[ ( D 1 2 ) 2 - ( T 1 2 ) 2 ] × 2 × tan θ 1 ≤ d 1 ≤ 10 × 2 × tan θ 1 .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与前述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副反射镜,
在该副反射镜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出射侧,配置有作为照明对象的光学系统,
具有将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
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
在取安装在该第二封接部上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为d2,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的直径为D1,前述第二封接部的直径为T2,从前述发光部发射的光束中,在前述光学系统中所利用的光束与使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大角度为θ2时,则:
[ ( D 1 2 ) 2 - ( T 2 2 ) 2 ] × 2 × ( - tan θ 2 ) ≤ d 2 ≤ 10 × 2 × ( - tan θ 2 ) .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在前述发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筒状的热传导性构件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冷却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冷却机构,以及,加热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加热机构,
包括检测前述光源装置的发光管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以及当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下温度时,驱动前述加热机构,当利用前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上温度时,驱动前述冷却机构的驱动控制机构。
10、一种光源装置,是配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该发光部的两侧的封接部的发光管,以及将从该发光管发射出来的光束反射的第一反射器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第一反射器上,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与前述第一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的副反射镜,
在该副反射镜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具有冷却前述透明构件的冷却机构,以及,加热前述透明构件的加热机构,
包括检测前述光源装置的发光管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以及当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下温度时,驱动前述加热机构,当利用前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上温度时,驱动前述冷却机构的驱动控制机构。
11、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其特征为配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该发光部的两侧的封接部的发光管,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至少在其中之一上,沿前述封接部的外表面安装有端部延伸到发光部附近的热传导性构件的光源装置;以及配置在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出射侧的光学系统;
前述光学系统包括: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调制从前述光源装置出射的光束,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以及将从该光调制装置来的各种颜色的光合成的色合成光学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前述热传导性构件是筒状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
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侧的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经由安装在该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
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前述发光部附近,另一个端部伸出到前述反射器的外侧,在该另一个端部上,安装有散热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与前述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副反射镜,
在该副反射镜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反射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出来的光束的反射器,
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配置在前述反射器侧的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经由安装在该第一封接部上的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固定到前述反射器上,
当取安装在前述第一封接部上的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为d1,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的直径为D1,前述第一封接部的直径为T1,在从前述发光部发射出来的光束中,由前述反射器反射的在前述光学系统中所利用的光束与使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小角度为θ1时,则:
[ ( D 1 2 ) 2 - ( T 1 2 ) 2 ] × 2 × tan θ 1 ≤ d 1 ≤ 10 × 2 × tan θ 1 .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与前述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副反射镜,
在该副反射镜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从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发射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器,
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反射器上,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筒状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
在取安装在该第二封接部上的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直径为d2,前述发光管的发光部的直径为D1,前述第二封接部的直径为T2,从前述发光部发射的光束中,在前述光学系统中所利用的光束与使前述光学系统的照明光轴向前述发光管侧延长的延长线构成的最大角度为θ2时,则:
[ ( D 1 2 ) 2 - ( T 2 2 ) 2 ] × 2 × ( - tan θ 2 ) ≤ d 2 ≤ 10 × 2 × ( - tan θ 2 ) .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在前述发光管的第二封接部上的筒状的热传导性构件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冷却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冷却机构,以及,加热前述热传导性构件的加热机构,
包括检测前述光源装置的发光管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以及当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下温度时,驱动前述加热机构,当利用前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上温度时,驱动前述冷却机构的驱动控制机构。
20、一种投影机,是配备有具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该发光部的两侧的封接部的发光管,以及将从该发光管发射出来的光束反射的第一反射器的光源装置和配置在该光源装置的光束射出侧的光学系统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发光管的封接部中,作为一个封接部的第一封接部固定在前述第一反射器上,在作为另一个封接部的第二封接部上安装有与前述第一反射器对向配置的热传导性的副反射镜,
在该副反射镜外表面上,安装有热传导性的透明构件,
具有冷却前述透明构件的冷却机构,以及,加热前述透明构件的加热机构,
包括检测前述光源装置的发光管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以及当利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下温度时,驱动前述加热机构,当利用前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在预定或预定以上温度时,驱动前述冷却机构的驱动控制机构。
CNB2004100088574A 2003-03-28 2004-03-24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4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92441A JP3855955B2 (ja) 2003-03-28 2003-03-28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092441/2003 200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6429A true CN1536429A (zh) 2004-10-13
CN100359405C CN100359405C (zh) 2008-01-02

Family

ID=33405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885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405C (zh) 2003-03-28 2004-03-24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40733B2 (zh)
JP (1) JP3855955B2 (zh)
CN (1) CN10035940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1125A2 (en) * 2004-04-21 2007-01-10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Lighting unit
JP3856812B2 (ja) * 2004-11-29 2006-1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型画像表示装置
GB0511692D0 (en) * 2005-06-08 2005-07-13 Digital Projection Ltd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DE102005029671A1 (de) * 2005-06-22 2006-12-28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Kühlsystem für einen Scheinwerfer
JP2008175577A (ja) * 2007-01-16 2008-07-31 Jfe Steel Kk 電縫溶接管溶接部監視方法及び監視装置並びに電縫溶接管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45079A1 (de) * 2007-09-21 2009-04-02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Hochdruckentladungslampe
US7588351B2 (en) * 2007-09-27 2009-09-15 Osram Sylvania Inc. LED lamp with heat sink optic
AT506273B1 (de) * 2007-12-20 2012-03-1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chaltwandlers
JP5243837B2 (ja) * 2008-04-14 2013-07-24 三菱電機照明株式会社 反射鏡付放電ランプ
US20090279304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Osram Sylvania Inc. Heat sink for integral HID reflector lamp
JP2010170740A (ja) * 2009-01-20 2010-08-05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照明器具
TW201127264A (en) * 2010-01-18 2011-08-01 Qisda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494114B2 (ja) * 2010-03-29 2014-05-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8613528B2 (en) * 2010-05-07 2013-12-24 Abl Ip Holding Llc Light fixtures comprising an enclosure and a heat sink
JP5903860B2 (ja) * 2011-12-08 2016-04-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086159A (ja) * 2012-10-19 2014-05-12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器具
JP2014157710A (ja) * 2013-02-15 2014-08-28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照明装置
TWI503616B (zh) 2013-09-18 2015-10-11 Qisda Corp 投影機
CN110249267B (zh) * 2017-02-02 2021-09-03 株式会社V技术 高压放电灯
KR20210015407A (ko) * 2019-08-02 2021-0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회전 광원이 있는 자동차 램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5390Y2 (zh) 1986-10-27 1993-09-08
JPH05325605A (ja) 1992-05-22 1993-1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金属蒸気放電灯
JP3207022B2 (ja) 1992-11-24 2001-09-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表示装置用光源、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184404B2 (ja) * 1994-07-13 2001-07-09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反射鏡付きメタルハライドランプ
JPH09120067A (ja) 1995-10-25 1997-05-06 A G Technol Kk 光源装置及びその応用装置
JP2000131763A (ja) 1998-10-26 2000-05-12 Minolta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
JP3269494B2 (ja) * 1998-12-21 2002-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1067902A (ja) 1999-08-30 2001-03-16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3330134B2 (ja) 1999-12-02 2002-09-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放電ランプおよびランプ装置
US6784601B2 (en) * 1999-12-02 2004-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harge lamp including heat releasing device and lamp device
JP2002075014A (ja) 2000-06-16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ランプ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
JP3664065B2 (ja) 2000-09-29 2005-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151005A (ja) 2000-11-14 2002-05-24 Ushio Inc 放電ランプ
JP3633490B2 (ja) 2001-02-05 2005-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373523A (ja) 2001-06-15 2002-12-26 Minolta Co Ltd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40733B2 (en) 2006-11-28
CN100359405C (zh) 2008-01-02
JP2004301945A (ja) 2004-10-28
JP3855955B2 (ja) 2006-12-13
US20040240207A1 (en) 200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6429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303472C (zh) 光学装置和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US9989838B2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CN1661464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251018C (zh) 投影仪
CN1573512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TW201245845A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261813C (zh) 投影机
CN101063520A (zh) 照明装置及投影机
TW200527725A (en) Light source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01063795A (zh) 光学装置及具备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N1924696A (zh) 投影机
CN1673855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677224A (zh)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942700A (zh) 光源装置、照明光学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873521A (zh) 光调制元件单元,投射光学单元以及图像投射装置
CN1914557A (zh) 投影型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310086C (zh) 光学部件用壳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JPWO2016167110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影型表示装置
CN101029948A (zh)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534375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920658A (zh) 投影机
CN1244835C (zh) 偏振光变换装置、照明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959521A (zh) 投影机
CN1791835A (zh) 光源装置、照明光学装置、投影机及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