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0872A - 数据配发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配发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0872A
CN1920872A CNA2006101106371A CN200610110637A CN1920872A CN 1920872 A CN1920872 A CN 1920872A CN A2006101106371 A CNA2006101106371 A CN A2006101106371A CN 200610110637 A CN200610110637 A CN 200610110637A CN 1920872 A CN1920872 A CN 1920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shop
control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06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端智一
喜名贞幸
三轮臣弘
大本周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0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0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04N7/17309Transmission or handling of upstream communications
    • H04N7/17318Direct or substantially direct transmission and handling of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08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 H04N21/25841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involving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cl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66Management of end-user data
    • H04N21/25891Management of end-user data being end-user pre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2End-user interface for program selection
    • H04N21/4828End-user interface for program selection for searching program descrip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5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client and server
    • H04N21/658Transmission by the client directed to the server
    • H04N21/6581Reference data, e.g. a movie identifier for ordering a movie or a product identifier in a home shopping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2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advertisement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2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additional data, e.g. news, sports, stocks, weather foreca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4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descriptive data, e.g. content descriptors
    • H04N21/8405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descriptive data, e.g. content descriptors represented by keywo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现有技术中没有考虑对动态环境下的用户实时地、有效地选择用户来进行广告配发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其连接用户拥有的终端、收发数据的多台计算机、和对在所述计算机以及所述终端之间被收发的数据执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终端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以及包含有在所述控制装置中事先登记的属性信息的第二数据,从所述多台计算机中选择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计算机,所述控制装置对于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的第三数据,所述计算机,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后,对所述终端发送用于对所述用户进行召唤的第四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配发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具有便携终端的用户配发广告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对于以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量广告的大众·市场营销,公知根据用户个人的嗜好或行为特性这样的用户属性信息,对于每一个人进行更适当的市场营销活动的一对一市场营销(参照Cliff Allen,Deborah Kania,BethYaeckel著“Internet World Guide to One-To-One Web Marketing”John Wiley &Sons Inc出版1998年3月)。
另一方面,作为使用便携电话的服务,公知在实际世界中销售商品的店铺对应用户的存在位置配发广告的广告配发服务(参照特开2002-183007号公报)。该服务,与使用因特网等的广告配发服务比较,因为消费者存在于实际商品的附近,所以具有直接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动。
发明内容
“Internet World Guide to One-To-One Web Marketing”,是根据用户个人的属性信息有效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行为,可对使用因特网的用户等静态环境下的用户来进行,但是不能对动态环境下的用户来进行。这里,所谓动态环境,表示由于用户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移动而导致的状况变化的环境。
另一方面,特开2002-183007号公报,对于动态环境下的用户,对应用户的存在位置配发广告,但是仅以广播方式配发广告,不能有效进行广告配发。
即,因为是对于动态环境下的用户不考虑以实时方式有效地选择用户来配发广告的方法,所以存在对于配发广告的一侧效率差、对于接收广告的一侧接收不需要的广告而产生厌烦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系统,其从动态环境下的用户中有效选择用户、对所选择的用户配发广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方式如下。
一种系统,其连接用户拥有的终端、收发数据的多台计算机、和对在所述计算机以及所述终端之间被收发的数据执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终端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以及包含有在所述控制装置中事先登记的属性信息的第二数据,从所述多台计算机中选择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计算机,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的第三数据,所述计算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时,对所述终端发送用于对所述用户进行召唤的第四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数据配发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中,(a)表示节目表DB的、(b)表示内容DB的、(c)表示用户DB的、(d)表示广告DB的各数据构造例;
图3是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1的流程图;
图4是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2的流程图;
图5是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3的流程图;
图6是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4的流程图;
图7表示节目表的构成图像;
图8表示内容的滚动控制的图像;
图9是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5的流程图;
图10表示画面转移例1;
图11表示画面转移例2;
图12表示画面转移例3;
图13表示画面转移例4;
图14表示画面转移例5;
图15是实际配发时刻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登记请求属性关键字(keyword)的处理流程图;
图17是用户和店铺进行直接消息交换的处理流程图;
图18是推定用户实际使用的店铺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表示登记请求属性关键字的画面转移例;
图20表示表示选择显示店铺的画面转移例;
图21表示便携终端的显示器的样子;
图22表示店铺终端的显示器的样子;
图23表示便携终端中的民意调查实施的样子;
图24表示便携终端或者店铺终端中的地图数据的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数据配发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本系统由控制在便携终端2与店铺终端3之间所收发的数据的数据配发控制装置(以下简称控制装置)1、用户拥有的便携终端2、向便携终端2配发广告的店铺拥有的店铺终端3、存储内容的内容服务器4、进行用户登录的登录服务器5、以及连接这些构成要素的网络6构成。
控制装置1由CPU11、存储器12、键盘或按钮类或显示器等输入输出接口(以下简称I/F)13、在与存储装置16之间进行数据的缓冲等各种中介处理的I/O部14、通过网络6进行与便携终端2等之间的数据的收发的通信部15、以及存储程序或数据的存储装置16构成。
CPU11从存储装置16把程序读入存储器12,在计算机上实现各种功能。
存储装置16存储各种程序101~116、各种数据库(以下简称DB)117~120。也可以通过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管理各种DB。
此外,也可以把具有101~116的装置作为应用服务器、把具有各种DB117~120的装置作为DB服务器,分别构成管理各种程序的装置和管理DB的装置。另外,存储装置16一般是磁盘,但是也可以使用光盘等其他存储介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装置1具有内容服务器4以及登录服务器5的功能。进而,也可以构成为把多个店铺终端3中的一个作为代表具有控制装置1的功能。
下面,作为控制装置1向便携终端2配发的数据,举例说明电视等的“节目表”,但是作为配发数据的适用例,不只限于节目表,只要是显示由日期时间和希望在该日期时间配发的内容的组合,均可以采用。另外,在控制装置1制作节目表的时刻,对便携终端2发送在节目表的信息中包含的希望配发时刻信息(与表示用户希望何时配发内容的时刻有关的信息)。即把便携终端2作为具有希望配发时刻信息的设备。
配发数据存储部101是用于对每一便携终端2向节目表DB117存储用户指定的节目表的程序。
配发处理部102是在从便携终端2接收内容的配发请求(以下简称配发请求)时用于向便携终端2配发在节目表中所列举的希望配发内容的程序。
用户ID接收部103是用于从便携终端2接收在基于希望配发时刻信息的时刻发送的用户ID作为配发请求的程序。这里,所谓用户ID,是用于唯一识别用户的信息,但是也可以是用于识别便携终端2的信息(例如便携电话机的固有ID或电话号码等)。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控制装置1分配用户ID。在本实施例中,把用户和便携终端作为一一对应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另外,在控制装置1和便携终端2之间,通过管理时刻和节目表,具有降低控制装置—便携终端之间的收发数据量、减轻便携终端的负荷、使控制装置的维护容易这样的效果。
配发内容确定部104是用于根据用户ID、从节目表DB117中检索与该用户对应关联的节目表、来确定在该节目表的希望配发时刻设定的内容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发处理部102从内容DB118抽出被确定的内容,并被发送到相应便携终端2。
希望时刻接收部105是用于从便携终端2接收希望配发时刻信息作为配发请求的程序。
实际配发时刻计算部106是用于计算实际配发时刻的程序。关于实际配发时刻将在后面阐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发处理部111从内容DB118中抽出基于配发请求的内容,在该实际配发时刻向相应便携终端2发送该内容。
对应位置内容配发部107是用于从便携终端2取得该便携终端2的当前位置信息、根据该当前位置信息在内容DB118中确定与位置信息捆绑的内容、将其向该便携终端2发送的程序。通过该程序107,能够从用户DB119抽出预先从便携终端2接收的用户的登记住所或者临时所在地,根据该登记住所或者临时所在地确定内容DB118中的内容,将其向该便携终端2配发。另外,还能够从存储每一店铺的广告信息的广告DB120中抽出在内容中包含的地图数据表示的地域内存在的各种设施(设施包含店铺。在本实施例中以下称店铺)的广告信息,如在地图数据上显示该广告信息那样向便携终端2进行配发。另外,还能够把对应关联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的图标如在地图数据中的相应店铺的所在地上显示那样向便携终端2进行配发。另外,也能够把关于在规定范围的所在地集中存在的店铺群对应关联各店铺的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的一个代表图标像在地图数据中的相应店铺的上述所在地上显示那样向便携终端2进行配发。另外,也可以作为广告信息,包含通过店铺终端3预先接收的相应店铺内的空位信息或者商品、服务的折扣销售信息的至少任何一种向便携终端2配发。进而,还可以从用户DB119中抽出预先从便携终端2接收的用户的属性,把该属性信息作为关键字,使用为了在该地图数据表示的地域内存在的各种店铺发现特定的用户而预先在用户DB119中登记的属性信息,选择特定的店铺。
选择广告配发部108是用于向店铺终端3提示在广告DB120中存储的登记审查完毕的广告信息列表、由店铺终端3接收来自广告信息列表中的希望配发的广告信息的选择事项、从广告DB120中抽出相应广告信息、将其向便携终端2配发的程序。另外,也能够从便携终端2接收在便携终端2的显示器(以下只要不特别指出,所谓显示器指便携终端2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光标的向一定方向以一定时间的移动指示,通过对应位置内容配发部107向便携终端2配发具有使向一定方向在一定时间连续移动到在地图数据上多个配置的各图标的选择显示的程序的地图数据。另外,在内容DB118中存储的内容,也可以具有使内容的一端从显示器的一端到另一端以大于等于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的速度滚动的程序、和在内容的一端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后、在使内容的另一端在规定时间以上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的速度以内滚动的程序。
插入广告配发部109是用于在存储每一店铺的广告信息的广告DB120中检索具有与希望配发内容的属性捆绑的属性的广告信息、把在这里检索到的广告信息作为向希望配发内容间的插入广告进行配发的程序。
日志保存管理部110是用于关于各便携终端2的内容或者广告信息的阅览履历将其在用户DB119中积累的程序。这里积累的阅览履历,例如可以在控制装置1根据过去的内容或者广告信息的阅览倾向或者用户的属性等在用户侧进行内容的利用建议、或者对在内容间插入的广告信息进行的选定时利用。
日志报告部111是用于在适当的表格中填入阅览履历的信息、生成日志报告、将其向相应便携终端2或者作为广告主的各种店铺的店铺终端3发送的程序。
临时用户ID生成/配发部112是用于在通过对应位置内容配发部107选择特定的用户时、生成为了与该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或者规定区域内进行通信所需要的临时ID、与该ID一起向店铺终端3通知发现在店铺终端3中在用户DB119中登记的属性信息适合的便携终端2的程序。这里,在用户和店铺中进行直接消息的交换时,像在店铺侧公开用户的地址等那样,生成用户临时而且被限定使用的地址,把该地址向需要的店铺终端3配发。
消息检查部113是用于在用户和店铺中进行直接消息的交换时、进行关于从店铺侧对于用户配发的消息的内容中是否没有不适当的记载的检查的程序。
属性关键字匹配部114是用于在用户使用本系统时、检查和用户的位置信息一起发送来的关键字或者用户DB119的属性关键字的记录中记录的属性关键字、与广告DB120的请求属性关键字的记录中记录的关键字是否一致,在一致时通知与便携终端2一致的店铺、对店铺终端3通知用户的出现的程序。
属性关键字输入I/F提供部115是用于输入店铺为吸引顾客所需要的用户的属性关键字的程序。
自动应答部116是用于自动进行店铺吸引顾客的程序。
节目表DB117是控制装置1根据从便携终端2接收的、关于希望配发内容和希望配发时刻的指定的信息(以下称希望配发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对于每一便携终端2生成节目表并将其存储的DB。例如是把用户ID作为键(key)、关联节目表ID、节目表的内容(配发时间带,配发的内容的ID)这样的信息的记录集合体(参照图2(a))。
内容DB118是存储向便携终端2配发的数据的DB。例如把内容ID作为键,关联内容种类、对应赋予的位置信息、使用费用的区分这样的信息的记录集合体(参照图2(b))。此外,也可以按每种内容种类来区分构成。
用户DB119是存储用户的属性信息的DB。例如,把用户ID作为键,关联性别、年龄、内容等的阅览履历、住所(当前位置)、旅行目的地或出差目的地这样的临时住所、表示用户的嗜好等用户个别的属性关键字等的信息的记录集合体(参照图2(c))。
广告DB120是存储在内容间插入广告的广告信息或者在作为内容的地图数据上插入的广告信息等的DB。例如,把广告ID作为键,关联了广告源的店铺、广告内容(例如图中有下横线的短语可根据从店铺终端3来的指示选择变更为其他的句子)、对应赋予的位置信息、对应赋予的内容的属性这样的信息的记录集合体。另外,也包含记录表示该店铺希望吸引具有什么样的属性的用户的关键字的、在请求属性关键字与相应关键字匹配时记载的自动应答的消息的内容的记录(参照图2(d))。
如以上那样的控制装置1中的结构,除存储装置16内的数据不同以外,关于后述的便携终端2、店铺终端3、内容服务器4、以及登录服务器5都相同。另外,关于内容服务器4以及登录服务器5,省略了CPU等硬件的图示。下面关于各装置说明与控制装置1不同的部分。
在便携终端2的存储装置26中,存储各种程序(201~206)。
希望配发发送部201是用于向控制装置1发送希望配发信息的程序。
接收处理部202是用于接收控制装置1遵照节目表发送来的希望配发内容、在显示器上显示的程序。
选择移动处理部203是如下程序:用于在由控制装置1配发的内容是在相应店铺的存在地上显示与各种店铺的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捆绑的图标的地图数据时,通过I/F23接收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光标向一定方向以一定时间进行移动的指示,使在地图数据上配置的多个向各光标的选择显示向一定方向以一定时间连续移动。此外,I/F23指按钮类或者显示器等输入输出接口,但是如上所述,关于显示器,记为“显示器”,关于其他的接口,记为“I/F23”。
滚动速度控制部204是用于把由控制装置1配发的内容,以大于等于使内容的一端在规定时间内从显示器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速度滚动、和在内容的一端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后,以内容的另一端在规定时间以上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的速度以内滚动的程序。
位置信息取得部205是用于从GPS装置28等的当前位置信息取得装置取得当前位置信息并将其向控制装置1发送的程序。
Web浏览器206是在控制装置1是Web服务器并假定进行基于http请求/响应的、数据通信时用于访问控制装置1的程序。由此,能够承担内容等向显示器的输出。另外,Web浏览器206具有如下的实时消息收发功能:从店铺终端3通过网络6直接地、或者经由控制装置1通过I/F23接收消息,对店铺终端3直接交换实时消息。另外,Web浏览器206具有即使用户正在使用本服务,也接收从店铺来的消息的到达、根据需要闪烁光标、与该光标联动显示到达的消息的、店铺对应事件侦听功能。进而,Web浏览器206具有控制装置1的、用于通过属性关键字输入I/F提供部115输入该店铺为吸引顾客所需要的用户的属性关键字并在广告DB119的请求属性关键字的记录中存储该属性关键字的、属性关键字登记用接口的功能。
IC卡27,在卡的内部具有天线,使用外部终端发送的弱电波收发数据。该功能能够宣布公司职员证等的特定个人信息、进行电子票据或者小额电子决算。
在对用户进行招引的店铺终端3的存储装置36中存储各种程序(301~303)。
空位信息发送部301是用于通过I/F33接收关于该店铺中的空位状况的信息输入、将其向控制装置1发送的程序。由此,例如能够在向便携终端2提供的该店铺的广告信息上附加现在的空位状况。
Web浏览器302和上述的206相同。由此可以承担作为插入广告的对象的广告信息的选择、或者伴随广告信息的登记审查请求等的各种数据输出。另外,具有实时消息收发功能、或者在发现新的用户时或接收来自用户侧的消息的到达时的用户对应事件侦听功能这点也相同。
自动应答部303是用于自动进行店铺吸引顾客的程序。
内容服务器4是广播经营者、电影公司、出版社等这样的各种内容提供商使用的终端,在该终端的存储装置中存储配发应用程序41。配发应用程序41是用于执行向控制装置1的内容配发处理的程序。此外,为了从上述提供商得到控制装置1存储的各种内容,控制装置1通过网络6与内容服务器4连接。
登录服务器5是用于控制装置1进行向便携终端2的内容配发、而在其之前进行会员登录处理的终端,通过在该终端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登录处理应用程序51执行该处理。
此外,也可以将控制装置1、便携终端2、店铺终端3、内容服务器4、以及登录服务器5中的程序的各功能作为硬件实现。另外,以上说明的程序,可以由各装置固定装备,也可以由各装置通过网络6等从其他装置获得并使用。
另外,网络6可以采用因特网、LAN、ATM线路或专用线路、WAM(WideArea Network)、电灯线网络、无线网络、公众线路网、便携电话网、串行接口通信线、自组织网络等各种网络。另外,如果使用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等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则在采用因特网时可以确立提高安全性的通信。此外,串行接口指用于在使用单一信号线每次一位顺序发送数据的串行传输中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作为通信方式可以假定为RS-232C、RS-242、IrDA、USB、IEEE1394、光纤通道等。
下面说明数据配发方法的步骤。此外,在这里,控制装置1具有Web服务器功能,并经过http请求/响应的处理与便携终端2或店铺终端3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在这一情况下,便携终端2向控制装置1执行Web浏览器206并进行访问。
图3是表示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1的流程图。首先,叙述数据配发方法的主流程。此外,假定用户进行用户会员登记(参照图10),已经成为控制装置1提供的服务的会员。控制装置1通过该登记处理,取得用户属性信息(性别,年龄,出生日,职业,所在地域等),在用户DB119中存储,在对把该属性信息向便携终端2配发的内容或广告信息进行选择或向用户侧进行推荐处理时,作为与内容等进行属性匹配处理的基础。
便携终端2,因为在内容配发前需要对于控制装置1进行节目表的生成,所以例如在控制装置1提供的节目表的制作现场等中输入希望配发信息(参照图11)。这里,作为内容的种类,提示政治、经济、运动、艺术、社会等各种新闻或者照片(画面1101),或者在该时刻用户所在场所等的地图(画面1103)成为可以使用下拉菜单等来分别设定配发时间(画面1104)。
另外,关于画面1104的地图数据的提示,除在该时刻用户所在场所的地图外,还可以赋予预先指定的标记(地面标记)或上次的地图的选择、实现该地图内容的方法的选择、以及在该地图中希望检索的信息的指定(例如预先用关键字指定)等附带条件。
在进行以上那样的设定后,便携终端2向控制装置1发送这些希望配发信息(S300)。在控制装置1中,接收该信息(S301),在规定期间内为每一用户生成节目表,在节目表DB117中存储,计算实际配发时刻,在节目表的数据中,关于实际配发时刻向便携终端2发送(S302)。另一方面,便携终端2接收该实际配发时刻,在存储器22中存储(S303)。
这里,所谓实际配发时刻,表示根据希望配发时刻信息算出来的、实际进行数据配发的时刻。例如,在大于等于规定数目的用户希望在12:00配发时,网络的通信量在该时间带集中,通信(配发)变得困难。因此,使用随机数在规定时刻范围内(例如希望时刻的前后10分钟,包含希望时刻的前10分钟)分散通信量,或者根据接收配发请求的顺序,计算实际配发时刻。此外,该计算处理,通过实际配发时刻计算部106执行。
此时,控制装置1也可以在用户DB119中存储用户允许配发时刻从希望时刻偏离的意思的信息、实际配发时刻以及希望配发时刻信息等。另外,也可以在用户规定的时刻范围内接收赋予优先顺序的多个希望时刻,并据此来决定实际配发时刻。再有,在S302中也可以不计算实际配发时刻,与上述同样地计算执行作为请求配发的S304的时刻。通过在便携终端2中具有这样算出来的配发时刻,可以降低控制装置1的处理负荷。
接着,便携终端2在根据希望配发时刻信息的时刻,向控制装置1发送配发请求(包含用户ID)(S304)。另一方面,在控制装置1中,接收配发请求(S305),根据其中的用户ID,从节目表DB117中检索与该用户对应关联的节目表(S306)。
接着,控制装置1在检索到的节目表中确定在希望配发时刻设定的内容,将其从内容DB118中抽出(S307)。控制装置1把抽出的内容向该便携终端2发送(S308),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便携终端2接收从控制装置1发送的内容,在显示器上显示(S309)。
图15是实际配发时刻的计算处理(图3的S302)的流程图。图15的处理,在图3的S301的处理后执行,但是也可以把便携终端2的实际配发时刻的信息请求例如作为反馈请求向控制装置1侧发送作为契机开始(S1500)。该控制装置1接收该请求,取得在其中包含的用户ID、对控制装置1进行访问所需要的口令、以及希望配发时刻信息(S1501)。
控制装置1,使用基于反馈请求的信息,在节目表DB117中,检索、确定希望与希望配发时刻信息同时间带配发其他的配发请求(S1502)。这里确定的配发请求在同时间带中重复。因此,进行这些配发请求数是否大于规定数的判定(S1503)。
在重复的配发请求比规定数多时(例如对于在10分钟内6个配发(即间隔两分钟)是规定数,已经有7个或7个以上的配发的配发请求、或者已经到达来自便携终端2的配发请求成为第七个配发的状态时),进行能否维持规定配发间隔的判定(S1504)。
在可维持时,控制装置1进行变更实际配发时刻的处理(S1505),其后,把处理返回到S1504,再次判定能否维持配发间隔。S1504以及S1505的处理,在判定为能够维持配发间隔前重复。然后,如果成为能够维持配发间隔时,则转移到S1506。在S1503重复的配发请求小于等于规定数时也转移到S1506。此外,所谓变更实际配发时刻的处理,例如是,某用户希望在14时配发,在配发请求比规定数多时,把配发时刻向前后偏移(例如13时30分~14时30分中的任意时刻)的处理。
这里,控制装置1例如对应来自各便携终端2的配发请求的接收顺序,在规定配发间隔内决定配置对应各配发请求的实际配发时刻的配发日程。或者,为每一配发请求产生随机数,对应该随机数的规定位等的大小,在规定配发间隔内决定配置对应各配发请求的实际配发时刻的配发日程。或者,通过把随机数的规定位等视为时刻的数值,决定各配发请求的实际配发时刻。无论何种,控制装置1,只要是保持规定配发间隔进行内容配发那样决定实际配发时刻的步骤,则可以采用任何一种。
控制装置1,向该便携终端2发送决定的实际配发时刻(S1507),结束处理。此外,控制装置1,把该实际配发时刻在节目表DB117中作为配发时刻设定。另一方面,便携终端2通过控制装置1接收实际配发时刻,将其在存储器22中存储(S1508)。
这样决定的实际配发时刻通过便携终端2对于控制装置1作为配发请求发送。其后,控制装置1,通过配发处理部102,根据包含实际配发时刻的配发请求,从内容DB118中抽出相应内容,在实际配发时刻向该便携终端2发送。
此外,作为可识别节目表的图像例,可以假定报纸或杂志等用图画公布的电视或者无线电等的节目栏。其样式为在一栏中列举发送时刻,同时记载在该时刻的配发内容的名称等。另外,作为实际的运用例,有如图7所示的例子,对于用户“上班”、“外出”、“回家”、“就寝前”这样的每一时间带,设定配发内容,该内容在图像上由最多4幅构成1个节目。在这种情况下,在各节目的最后插入广告作为运动广告配置。另外,在免费节目时,在上述4幅图像中1幅是运动广告的图像。但是,这样的运用例是一例,内容或广告信息的大小、对应网络6或者控制装置1的规格或运行状况这样的各种条件,在控制装置1侧任意变更。此外,图示的运动广告,可以与设定节目数无关按规定数配置,也可以作为依赖设定节目数的数。另外,图7的例子表示在12:00前后配发的节目的例子。这里,从左端到右端作为一串节目配发,作为滚动在下次配发前重复。
此外,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操作进行图标选择的转移。此外,下述表示的上(↑)等遵照图14的例子。
·上(↑):向在画面上在上方显示的一个图标转移。此外,在最上方显示的图标时,向最下方显示的图标转移。
·下(↓):向在画面上在下方显示的一个图标转移。此外,在最下方显示的图标时,向最上方显示的图标转移。
下面,关于便携终端2接收内容的配发如何输出,沿用图12的画面转移例进行说明。便携终端2在主画面1201中进行内容的配发开始指示。此时,便携终端2和控制装置1进行数据通信。向控制装置1发送自身的用户ID和配发时刻的信息(画面1202)。在控制装置1侧抽出对应的内容,向便携终端2配发(画面1203)。或者,在画面1201中,在进行地图数据的配发指示时,在显示器上显示画面1203所示那样的地图数据。在内容DB118中存储该地图数据,并根据来自便携终端2的位置信息或者规定店铺等的输入,抽出显示。在该画面1203中,例如在按下“内容”的配发开始指示按钮时,控制装置1也执行向画面1202的转移。
另外,在显示器上显示内容时,控制装置1,通过按下“PAUSE”或“详细”这样的指示按钮,执行内容的详细信息(画面1205)或滚动等的临时停止处理。此外,在详细信息的记载内容中包含联络目的地的URL、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等时,控制装置1显示“Mail to”或“Web to”、“Phone to”这样的命令,可接收处理的执行指示。
图4是表示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2的流程图。说明吻合便携终端2的位置信息等高效而且确实地执行内容的配发以及地图数据或广告信息的配发的处理。首先,便携终端2从GPS装置28等取得当前位置信息。或者通过I/F23接收关于旅行目的地或者出差目的地等临时所在地的用户的输入,来取得位置信息。便携终端2,向控制装置1发送这样的位置信息(S400)。此外,如图13所示,代替GPS信息等,通过在I/F23上接收登记有所在地的标记(车站,机关,高层建筑物等)的指定,可以将其作为当前位置信息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接收从便携终端2发送来的位置信息(S401),通过与在用户DB119中的登记住所等进行比较来判断它是表示当前位置的当前位置信息还是表示临时所在地的临时位置信息,根据该判定来确定内容(S402)。在当前位置信息时,在内容DB118中确定与位置信息捆绑的内容。在临时位置信息时,从用户DB119中抽出用户的登记住所或者临时所在地,根据抽出的信息,确定内容DB118中的内容。
接着,控制装置1判定所确定的内容是否是地图数据(S403),在不是地图数据时,把确定的内容向相应便携终端2配发(S409),结束处理。此外,也可以没有S403。即,关于地图数据也可以控制使即使没有用户的指示也显示。
另一方面,在确定的内容是地图数据时,控制装置1从广告DB120中抽出在地图数据表示的地域内所在的各种店铺的广告信息(S404)。该处理,通过在广告DB120中检索与在内容的“位置信息”栏的数据匹配的位置信息捆绑的广告信息执行。
接着,控制装置1,把由店铺终端3预先接收的信息(空位信息、商品或服务的折扣信息等),与使用抽出的广告信息进行招引顾客的店铺对应,附加在广告信息上(S405)。
接着,控制装置1对于抽出的广告信息,判定是否有对应的图标(S406)。该图标是对应赋予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的图像数据,例如在广告DB120中,可以假定给每一广告信息对应赋予后存储的状况。因此,控制装置1如果在广告DB120中验证与广告信息捆绑的图标的有无,则可以执行S406的处理。
在S406中,在没有对应图标时,执行把广告信息原样不变在地图数据上显示的处理(S407),向便携终端2配发,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对应图标时,执行在地图数据中的相应店铺的所在地上显示对应赋予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的图标(S410),向便携终端2配发数据(S409),结束处理。此外,在S410中也包含以下的处理。
(1)在画面的规定位置显示与以代表图标代表的多个图标的每一个(至少其一部分)对应的信息。
(2)分别显示以代表图标代表的多个图标的每一个(至少其一部分)。此时,也可以变更地图的比例尺,或者变更图标自身的大小使图标的重叠减小那样显示。
此外,作为图标的其他的例子,可以假定对于在规定范围的所在地集中存在的店铺群对应赋予各店铺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的一个代表图标。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1也进行在地图数据中的所在地上显示该代表图标的处理,向便携终端2配发。
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2中,接收从控制装置1配发来的地图数据或图标或代表图标成为一体的数据,将其在显示器上显示(S410)。作为此时的画面图像,例如成为图13的画面1306中实现的图像。
此外,也可以在图2(c)的用户DB119中的阅览履历的信息中包含地图数据的阅览履历。在这样时,也可以由控制装置1识别在阅览履历中包含的地图数据的属性(例如:地图数据表示的相应地域、地图数据被连续阅览时的移动路径等),从内容DB118或者广告DB120等中抽出与该属性对应的内容、地图数据、以及广告信息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执行将其向便携终端2配发的处理。
图5是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3的流程图。这里,对在内容上附加的广告信息的替换或者修正的处理进行说明。首先,从店铺终端3向控制装置1发送关于本店的广告的替换或者一部分修正的请求(S500)。控制装置1接收该请求(S501),生成在广告DB120中存储的登记审查完毕的广告信息列表,将其向店铺终端3发送(S502)。
该广告信息列表,例如是参照广告的伦理规定、在运营者侧判断作为广告即使在大众视线中广泛传播也没有问题的广告信息的一览。因此,店铺等的广告主并非能够配发任何广告信息。另一方面,因为实时地迅速审查庞大数目的广告信息十分困难,所以,对于每一店铺终端3,预先审查多个广告信息,把审查合格的作为列表,由控制装置1保存。
例如如图2(d)所示,在广告DB120的广告内容栏中,对于划有下横线的短语,例如链接相应店铺的商品一览或者折扣率一览的下拉菜单,能够在店铺终端3侧自由地选择构成广告信息的短语的商品名或折扣率(登记审查合格)。通过由控制装置1执行这样的处理,能够吻合广告效果的实际业绩或者天气等直接接受店铺侧考虑的广告战略。
店铺终端3接收由控制装置1发送的广告信息(S503),通过店铺终端3的使用者等,向控制装置1发送从该列表中选择的数据(S504)。
控制装置1通过店铺终端3接收该选择的数据(S505),从广告DB120中抽出相应的广告信息(S506)。然后,控制装置1选择属性和这里抽出的广告信息匹配的内容,进行确认两者的配发时刻等的配发准备(S507)。在配发准备齐备时,控制装置1向便携终端2配发广告信息(S508),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便携终端2接收广告信息,并在显示器上显示(S509)。
图6是表示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5的流程图。说明便携终端2中关于提高显示的内容的操作性的技术。首先,假定从控制装置1向便携终端2配发的内容是与各种店铺的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捆绑的图标在相应店铺的所在地上显示的地图数据时。此时,在便携终端2中通过I/F23接受向一定方向以一定时间移动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光标的指示(S700)。
接着,便携终端2使向在地图数据上多个配置的各图标、代表图标的选择显示向一定方向以一定时间连续移动(S701)。在移动指示结束前重复该处理。移动指示结束后,结束处理。
具体说,例如如图14所示,便携终端2的光标键(箭头键或者规定的数字键)与一定方向(前后左右)对应,吻合这些中任何一个光标键的按下时间(一定时间)连续移动显示器上的图表、代表图标的选择。连续的移动,例如在“向下”的光标键被按下期间,从在显示器上部显示的图标,朝向位于最短距离(不管左右位置)的图标,转移图标选择。另外,也可以判别正在显示图标的坐标,从接近规定位置的图标顺序转移图标选择。例如,也可以在通常的显示中从画面左上角向右下角转移那样地进行转移。
此外,地图数据自身也可以具有通过便携终端2接收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光标的向一定方向以一定时间的移动指示、使向在地图数据上多个配置的各图标、代表图表的选择显示向一定方向以一定时间连续移动的程序。
图8是表示内容的滚动控制的图像的图。说明提高在显示器上自动显示的内容的可识别性的技术。作为一例,在从控制装置1向便携终端2配发后,在显示器中以一定方向滚动显示内容。此时要考虑,如滚动速度过快,则用户难以阅览,反之,如滚动速度过慢,则用户因难耐处理的缓慢而停止内容的阅览。
因此,便携终端2以大于等于内容的一端在规定时间内从显示器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速度将由控制装置1配发的内容进行滚动(画面800,801)。另外,在内容的一端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后,以在内容的另一端在大于等于规定时间内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的速度以内进行滚动(画面802,803)。
此外,内容自身也可以包含以自身的内容的一端在规定时间内从显示器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速度滚动的程序、和在内容的一端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后、以在内容另一端在大于等于规定时间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的速度内滚动的程序。
图9是表示数据配发方法的实施步骤例5的流程图。此外,以下将广告信息中的文字部分称为字幕(telop)。
便携终端2,首先以通常的滚动速度为基础开始滚动显示图像和字幕的处理(S900~S902)。然后,判断图像的左端的X坐标(对应图像的点数)是否为“0”(S902)。在该判断中在图像的左端的X坐标不是显示器中的画面上坐标中的“0”时,把处理返回S901。另一方面,在图像的左端的X坐标是显示器中的画面上坐标中的“0”时(图像的左端到达显示器的另一端时),便携终端2执行使图像的滚动速度成为低速的处理(以下把该处理称为慢滚动)(S903)。
该慢滚动在图像的右端的X坐标成为“0”之前继续,如果成为“0”,则停止滚动(S905)。另一方面,字幕的滚动,如果字幕的右端的X坐标成为“0”,即如果字幕滚动出去的话,则图像也滚动出去(S906),结束处理。这样图像和字幕滚动出去后,便携终端2滚动下一图像和字幕。
此外,作为滚动速度的具体例,可以假定图像的通常滚动:20dot/30ms(直到画面滚动到左端),图像的慢滚动:1dot/30ms(画面滚动到左端后),字幕的滚动速度:3dot/30ms。在这一情况下,便携终端2,在30ms单位内,执行内容类的绘画处理。
图16是表示用于在店铺侧登记希望吸引顾客的用户的属性的、登记请求属性关键字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9图示作为店铺终端3的一种使用便携电话时的显示器的显示,但是店铺终端3也可以是PC等。
首先,店铺终端3对控制装置1进行属性关键字等的登记请求(S1600)。控制装置1从店铺终端3接收该请求(S1600)后,通过属性关键字输入I/F提供部115向店铺终端3发送菜单画面(S1602)。店铺终端3显示该菜单的首页(S1603),由店铺终端3的使用者输入数据后,向控制装置1发送输入信息(S1604)。此外,作为输入方法,有关键字输入以及文章(混有关键字的消息)输入(参照图19的画面1902)。另外,关于关键字输入时的选择在画面1904中表示,关于文章输入时的选择在画面1903中表示。控制装置1,在有关键字输入时,在用户DB119的请求属性关键字(参照图2(d))的记录中登记关键字,在有文章输入时,在属性关键字输入I/F提供部115中,把文章切分为单词,进行和上述同样的处理(S1605)。
此外,作为把文章切分为单词的处理、以及通过单词的检索技术,作为著名的软件公知全文检索系统Namazu(http://www.namazu.org/index/html.en)。
这里,对现实世界中作为高效的吸引顾客方法的“以召唤作为契机的交互式实时(interactive real time)消息交换”进行说明。
(1)所谓“以召唤作为契机的交互式实时消息交换”,是店铺的店员和作为在该店铺附近存在的自然人的潜在顾客(用户)之间产生的通信的一种形态,“召唤”的内容,例如是使其了解自己店铺具有的商品的吸引力、或者商品便宜。
(2)“召唤”,由店铺的店员对应用户的属性选择进行。例如,化妆品的购买对于女性进行,若是玩具则对孩子进行。
(3)“召唤”,在限定的场所临时实施,通过该用户购入物品、或者通过用户从该店铺附近脱离而结束,结束后店员和用户恢复完全他人的关系。因此,不公开该用户的个人信息。
(4)对于“召唤”,用户也可以进行选择性应答。用户瞬时理解在“召唤”中包含的广告的内容,判断是否应答。如果对该内容用户产生兴趣,则如上述,对于在限定的场所临时实施的通信采取协作的态度。例如,进行关于该内容的询问等,从店铺的店员获得该商品等的具体的信息,或者实施关于该商品的价格的谈判等。
在一般使用因特网等的客户机服务器型的虚拟店铺中,用户通过在Web浏览器上输入店铺侧的URL等、或者经由链接的信息来访问店铺侧服务器,能够访问店铺,但是,其相反则不成立。
特别地,有使用预先取得的大量的邮件地址,一齐催促对店铺侧服务器访问的方法(例如兜售信息邮件(spam mail)),但是,作为对于店铺侧具有比较简单地进行广告的优点的消极面,对于用户侧有必须接收不需要的广告、阅读、删除这样的麻烦,从招致用户对店铺极其反感、以及高效率吸引顾客的效果这样的观点出发是不希望看到的。
另外,兜售信息邮件方式,因为在店铺侧定时发送、在用户侧定时阅读,所以不能进行如在限定的场所临时实施那样的“召唤”型的吸引顾客。
再有,“召唤”在现行的因特网中,店铺侧不能进行用户的选择。即使假定这是可能的,用户对于该“召唤”也不能进行是否进行应答的选择。
此外,在现行的因特网的虚拟店铺中,能够保持匿名性访问该虚拟店铺,但是在店铺侧和用户实际进行通信时,以维持匿名性的状态来进行是十分困难的。其原因在于,在因特网中,通过公开确定用户信息的邮件地址等的ID,通信才成立。
如果一旦公开了ID,则即使在“以召唤作为契机的交互式实时消息交换”结束后,也存在使用该ID、妨碍复原店铺侧和用户完全的他人关系的可能性。
例如,关于因特网的虚拟店铺,在用电子邮件等询问商品信息等时,为接收对于询问的回答,必须公开电子邮件地址等自己的ID。但是一旦公开那样的ID后,有时该ID被交付第三者,使用于商品信息等询问以外的目的(例如发送不需要的广告邮件)。对于这样的问题,公开了保持两者的匿名状态不变、提供使能够进行邮件收发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的方法(特开2004-342127号公报)。在该发明中,具有隐匿指定发送时的发送源地址的手段,在电子邮件服务器中,判定被隐匿指定的发送源地址,把发送源地址变换为匿名地址,进而关于以该匿名地址返回来的应答邮件,把该匿名地址复原为隐匿指定的发送源地址。但是,虽然能够进行不确定用户的消息交换,但是通过反复使用隐匿地址自身,存在发挥确定个人的功能的可能性。
为了在完全隐蔽个人信息的状态下进行信息的送达而使用匿名邮件,但是通过连续使用该匿名ID,存在可推定匿名邮件的使用者的属性的可能性。例如,即使不了解该本人的姓名或者年龄,如果推定出其嗜好,则不能否定向该匿名邮件的本人发送兜售信息邮件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如果站在店铺侧的立场,对于希望向各个用户配发个别的广告邮件的服务提供者或店铺来说,不管有无匿名性不能确定个人时则不能有效地发送广告邮件。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不公开个人信息,业可以进行店铺侧与涉足实际世界的动态环境下的用户之间的通信。
图17是便携终端2和店铺终端3之间进行以“召唤”作为契机用户和店铺进行直接消息交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以及图21图示使用便携终端2时的显示器的显示、图22图示作为店铺终端3使用便携终端时的显示器的显示。
便携终端2,如图20的画面2001~2003所示,向控制装置1发送便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用户的属性关键字(也可以没有用户的属性关键字)(S1700)后,控制装置1接收这些信息(S1701),从用户DB119中抽出该关键字(S1702),抽出处于地图数据及其周围地域内(图21(a))的一个店铺,通过属性关键字匹配部114,从广告DB120中比较与该店铺捆绑的请求属性关键字(S1703),在关键字一致时,在临时用户ID生成/配发部112中生成用户的假名地址,向该店铺一起发送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抽出的属性关键字(S1704),店铺终端3接收这些信息(S1705)。对于全部店铺终端3执行这些处理(S1706)。在关键字不一致时,不经过S1704、S1705,转移到S1706。其后,控制装置1进入等待该店铺终端3对该用户发送地址制作发送的邮件的状态。此外,所谓“其周围”对于表示上、下、左、右、左斜上、右斜上、左斜下、右斜下8个方向说明,但是不仅限定在8个方向。
另外,代替店铺终端3生成并发送到该用户送达地址(S1706),也可以对应该店铺的请求,自动应答在图2(d)的广告DB120中记录的自动应答消息。例如,在用户的属性关键字是“剧辣”时,返回“当前正在进行咖喱展销”。通过预先登记好这样的自动应答消息,能够节省店铺侧从店铺终端对于每个用户制作应答消息的人工和时间。另外,也可以由店铺终端3的自动应答部303实施S1705、S1706的处理。
再有,也可以在店铺侧并行该自动应答和手动应答。例如,在后述的关键字完全一致时,通过对匹配的评价系数值高的用户进行手动应答,其以外的用户进行自动应答,优先吸引来可能性高的顾客,而且能同时而且迅速地实施对多数顾客的召唤。
此外,关于该关键字匹配,从根据关键字相同与否的匹配方法,关于概念检索、类似检索、模糊检索等,在(1)ingwersen,Peter:Information retrievalInteraction London,Taylor,Graham Publishing(1993),(2)Salton,Gerald:Automatic Text Processing,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88),(3)Luhn,H.P.: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Mechanized Encoding andSearching of Literary Information,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Vol.1,No.4,pp.309-317(1957)等中记载。
图20的画面2004,表示选择关键字显示店铺,在画面2005中,通过输入“add‘约会’”,进一步追加关键字,进行再检索。
图22(a)的画面2202,表示店铺终端3从控制装置1接收S1705的信息时的显示,在店铺终端3侧也可以显示在以店铺的位置为中心的地图数据及其周围地域内发现的、吸引顾客效果高的用户位置。画面2202的箭头图标和其中记载的数字,表示在以店铺的位置为中心的地图上有一个顾客,在店铺终端3的画面上未显示的右斜上、左或下分别发现一个顾客。店铺终端3的使用者,通过使用店铺终端3的I/F33跳到该箭头图标上,在该图标上按下规定的键,能够跳到图22(b)的画面2203所示的周围的地图上。此外,这些地图,也可以对应用户指定的地图的比例尺自由变更。另外,也可以在用户图标的附近,把发现该用户的属性关键字与假名ID一起显示。再有,合并显示用户位置的方式,或者代替该方式,也可以使用对话型的接口(画面2202),与假名ID一起显示在店铺周围正使用服务的用户的人数、或发现该用户的属性关键字。
再有,也可以根据关键字的每次匹配来改变用户图标、店铺图标的显示方法。例如,在关键字完全一致时,通过用红色或者闪烁强调图标,在概念检索、类似检索、以及模糊检索等匹配时,根据其匹配的评价函数值来改变颜色或显示方法。
店铺终端3,根据在S1705接收的数据来制作对用户的消息,并向控制装置1发送(S1707)。
控制装置1,从店铺终端3接收消息后,在地图数据的该店铺所在地上显示与广告信息的取得请求命令捆绑的图标、代表图标,并向便携终端2发送(S1708),便携终端2接收并显示该配发信息(S1709)。此外,在从店铺终端3消息再度到达时,控制装置1向便携终端2再次发送该消息,便携终端2接收该配发信息,并进行再次显示。
在图22的画面2201中,显示店铺终端3向用户发送的消息“你好,%E100%先生,10分钟内烤制好月牙黄油小面包”。通过店铺终端3使用控制装置1预先发送向店铺终端3发送的“E100”的ID,能够制作消息。该ID由控制装置1的临时用户ID生成/配发部112生成,并通过在一定时间后、或者用户从存在的地域脱离而废弃。
图21的画面2101表示显示来自店铺终端3的消息的样子。通过选择用户选择的一个图标,能够阅读该消息。这里,显示消息“你好,江端先生,10分钟内烤制好月牙黄油小面包”。控制装置1的消息匹配部113,把“E100”的ID变换为实际的用户名“江端”。
此外,在图17中,记载了把一个店铺终端3的消息向便携终端2转发,但是控制装置1在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前继续接收来自多个店铺终端3向用户发送的消息,继续向便携终端2转发。
用户能够对于该消息进行应答。便携终端2能够和店铺终端3实时收发消息,控制装置1负责该消息的转发(S1710到S1712)。这里,控制装置1在消息检查部113中进行消息内容的检查,使店铺终端3不对便携终端2发送不适当的内容,或者使用户的便携终端2不对店铺公开用户的个人信息。
这里,所谓不适当的消息包含违反良风美俗的内容、对于用户显著失礼的内容。这样的消息,在消息检查部113中,通过使用预先登记的单词等在使用日语全文检索系统等中进行实时检查,来考虑停止该消息的配发,赋予存在问题的意思的消息,向店铺终端3返回等的处理。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员阅读直接消息等的处理。
另一方面,作为从便携终端2对店铺终端3的消息,记载个人的电话号码的消息等与此相当,但是,在用户会员登记时进行了用户不需要这种检查这样的意思显示时,也可以不进行这样的处理。
此外,从正在交换的消息,在属性关键字输入I/F提供部115中,把该消息的文章切换为单词,在用户DB119中登记关键字(S1713)。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可以重新取得用户的属性。
用户使自己店铺的显示图标变为活动的,可以阅读店铺侧的消息,并与店铺进行消息的交换,但是,为明示店铺向用户进行“召唤”,采用如图21的画面2101所示那样的结构。即,在从店铺侧有消息到达时,使该店铺的图标闪烁,在该店铺的图标不在便携终端2的显示器上显示时,通过使用于进行向地图数据及其周围移动的箭头图标进行闪烁,让用户知道正在进行“召唤”的店铺,通过操作该箭头图标,能够立即移动。
另外,与此相反,在店铺终端3从便携终端2接收消息时,如图22(a)的画面2202所示,通过闪烁用户的图标,或者闪烁箭头图标,能够立即向用户图标移动,立即向正在应答店铺的用户返送信息。
作为进行便携终端2和店铺终端3的消息的交换的接口的一种形态,有使用在图21(b)的画面2103、图22(b)的画面2203中显示的、联动地图上的图标的基于文本的消息接口的方法,但是没有限定于本接口的理由。也可以在店铺图标的附近,连同店铺ID一起显示发现该店铺的属性关键字。同时使用上述显示用户的位置的方式或者取而代之,也可以使用如画面2102所示那样的对话型的接口、连同店铺ID一起显示在用户周围正进行服务的店铺数、或者发现该店铺的属性关键字。
用户从便携终端2进行结束本服务的操作后,便携终端2向控制装置1发送结束的意思的消息(S1714),控制装置1在结束对有关该便携终端2的用户的DB的访问、消息等待接收处理等的同时,向店铺终端3转发该消息(S1715)。店铺终端3接收该消息后(S1716),从店铺终端3的画面去掉该便携终端2的用户的用户图标。
图18是在控制装置1中推定接收“召唤”的用户实际使用的店铺的流程图。
便携终端2,在和图17的服务开始的同时,开始以一定时间间隔在存储器22中记录自己的场所(S1800)。例如,也可以使用GPS装置28记录一分单位的纬度、经度信息。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例如在从图17的服务开始经过一小时左右的时刻,向控制装置1转发以时间系列记录的位置信息(S1801)。或者,也可以接着在开始图17的服务的时刻转发。
接收该时间系列的位置信息的控制装置1,解析该时间系列方向的位置信息,通过便携终端2的用户使用本服务,推定滞留(靠近)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店铺(S1802)。例如,也可以在某一定时间以上未从同一经度、纬度移动,而且在该未移动的经度、纬度处存在某店铺时,推定用户使用该店铺的概率高。
接着,控制装置1把该用户访问的概率(probability)高的事实连同使用的假名ID一起向该店铺进行通知,发送该店铺的民意调查用的Web网址的URL(S1805)。这里,店铺终端3预先在控制装置1中登记好多个民意调查用的Web网址页,通过控制装置1或者其管理员受理该网页的审查。此外,该网页也可以不是在控制装置1而是在店铺终端3侧所有。
控制装置1使该民意调查成为可阅览状态,发送请求该用户回答民意调查的意思的消息(S1806),便携终端2接收该消息,任意从Web浏览器进行民意调查的回答(S1707)。此外,该民意调查根据用户的意思来进行,用户可以忽略该消息。
控制装置1在有由便携终端2对民意调查的回答时,发送该店铺指定的赠券(S1808),便携终端2接收该赠券(S1809)。进而,控制装置1删除迄今店铺和用户使用的假名ID(S1810)。
其后,控制装置1向店铺终端3转发民意调查结果(S1811),店铺终端3接收该结果(S1812)。此外,该民意调查结果可以在取得用户的民意调查的时候来转发,也可以在一定期间后汇总转发。
图23是便携终端2中从S1806到S1809的动作的一个形态。在显示由店铺对于用户进行民意调查的画面(画面2301、2302)后,显示民意调查画面,用户从I/F23回答该民意调查(画面2303)。回答结束后,用户能够进行赠券的下载(画面2304)。
此外,上述的事例是为推定接收“召唤”的用户实际使用的店铺而使用位置信息的方法,但是在实际上也可以不使用这样的方法、采用使用到店铺来的用户的便携终端2上具备的IC卡27直接向控制装置1通知来店的方法。
图24(a)是表示用户用便携终端2、或者店铺管理员用店铺终端3使地图滚动的图像。这里,便携终端2的用户在选择右上的箭头图标后,滚动显示位于箭头图标朝向的方向上的地图。关于该移动方法,基于在图8或图9中说明的方法。作为该操作前后的图像,如图21或者图22所示。此外,在移动地图时,使不错过自己的当前位置(在店铺中店铺的位置)那样来显示显示自己位置的地图数据的位置。例如,在图21(b)中,朝左下的箭头图标的轮廓用粗线显示,在图22(b)中,朝上的箭头图标的轮廓用粗线显示,使用户或者店铺管理员能够立即确认自己的现在地。
图24(b)是用户从便携终端2从用户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显示地图数据的图。用户通过从图23(a)所示的接口上进行“高度,上”这样的输入,显示从用户的当前位置,俯瞰在显示器中上方向的视图。图中的星型图标表示建筑物中收容的店铺的位置,该图标起和上述说明的图标同样的作用。此外,图23(b),也可以在店铺终端3的画面上实施。
本实施例实现从具有动态环境下的便携电话的用户中有效选择用户,在店铺和该选择的用户之间,通过不公开个人信息而确立与店铺或用户的当前位置对应的临时的而且限定的通信、从而进行高效且高可靠性的广告配发,同时也回收关于用户的嗜好的信息。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在不脱离其要义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根据本说明书,可以实现从动态环境下的用户中有效选择用户、对于选择的用户配发广告的系统。

Claims (11)

1.一种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连接用户拥有的终端、收发数据的多台计算机、和对在所述计算机以及所述终端之间被收发的数据执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终端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以及包含有在所述控制装置中事先登记的属性信息的第二数据,从所述多台计算机中选择与所述终端关联的计算机,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的第三数据,
所述计算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时,对所述终端发送用于对所述用户进行召唤的第四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数据还包含唯一表示所述终端的用户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生成所述用户I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计算机发送了所述第四数据后废弃所述用户I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终端接收唯一表示所述终端的用户ID,把所述用户ID变换为所述终端不能确定的数据后,把所述不能确定的数据包含在所述第三数据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终端从所述多台计算机接收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数据时醒目地显示所述终端上的画面的图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从多个终端接收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终端或者所述计算机中,在进行不包含自身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显示时,向包含自身位置的位置信息提供复原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终端或者所述计算机中,在变更地图的显示时,使地图数据滑动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配发控制系统,其中,
在所述终端或者所述计算机中,在变更地图的显示时,在高度方向上显示地图数据。
CNA2006101106371A 2005-08-25 2006-08-04 数据配发控制系统 Pending CN19208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43554 2005-08-25
JP2005243554A JP2007058610A (ja) 2005-08-25 2005-08-25 データ配信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0872A true CN1920872A (zh) 2007-02-28

Family

ID=3777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06371A Pending CN1920872A (zh) 2005-08-25 2006-08-04 数据配发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50812A1 (zh)
JP (1) JP2007058610A (zh)
KR (1) KR100821800B1 (zh)
CN (1) CN192087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84965A1 (en) * 2007-01-08 200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rocessing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receiver
JP2008226014A (ja) * 2007-03-14 2008-09-25 Fujitsu Ltd 情報配信方法、情報配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配信装置
US7971136B2 (en) * 2007-03-21 2011-06-28 Endless Spac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message placement
JP4934523B2 (ja) * 2007-06-25 2012-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コンテンツ露出制御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露出制御方法、配信装置、ユーザ端末、およびコンテンツ露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043164A (ja) * 2007-08-10 2009-02-26 Equos Research Co Ltd パーソナルナビゲーション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JP4466733B2 (ja) * 2007-12-14 2010-05-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8135392B2 (en) * 2008-06-06 2012-03-13 Apple Inc. Managing notification service connections and displaying icon badges
US9516116B2 (en) 2008-06-06 2016-12-06 Apple Inc. Managing notification service connections
JP4561895B2 (ja) * 2008-07-17 2010-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US20120030582A1 (en) * 2009-03-30 2012-02-02 Ne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delivery system, information delivery server, informaton presentation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delivery method and program
KR101796174B1 (ko) 2011-05-19 2017-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리아미드 블록 코폴리머,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및 상기 성형품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959562B2 (en) * 2013-02-26 2015-02-17 Roku,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second screen engagement
JP6987678B2 (ja) * 2014-09-19 2022-01-05 ヤフー株式会社 広告配信装置、広告配信方法および広告配信プログラム
JP6742683B2 (ja) * 2014-09-19 2020-08-19 ヤフー株式会社 広告配信装置、広告配信方法および広告配信プログラム
JP6399986B2 (ja) * 2015-09-09 2018-10-03 株式会社スタートトゥデイ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US10567312B2 (en) 2016-04-11 2020-02-18 Facebook, Inc. Techniques for messaging bot controls based on machine-learning user intent detection
US10581771B2 (en) 2016-04-11 2020-03-03 Facebook, Inc. Techniques for a messaging agent platform
US11233760B2 (en) 2016-09-21 2022-01-25 Facebook, Inc. Module ranking for a modular inbox
US10356029B2 (en) 2016-09-21 2019-07-16 Facebook,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esenting modules in an inbox interface
WO2021065550A1 (ja) * 2019-09-30 2021-04-08 株式会社グッドクリエイト プログラム、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JP6994132B1 (ja) * 2021-05-31 2022-01-14 Kddi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8681B2 (ja) * 1996-10-07 2003-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文書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US5875291A (en) * 1997-04-11 1999-02-23 Tandem Computer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ecking transactions in a computer system
US20030131356A1 (en) * 1998-12-21 2003-07-10 Andrew M. Proeh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ication on a broadcast device
KR20020033488A (ko) * 2000-10-30 2002-05-07 임종현 퍼미션 위치 정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방법
US20020091568A1 (en) * 2001-01-10 2002-07-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sonalized profile based advertis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location using GPS
KR20020069767A (ko) * 2001-02-27 2002-09-05 안성균 개인 정보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판매촉진 및 광고 제공시스템
KR20020081800A (ko) * 2001-04-19 2002-10-30 주식회사 비에스텍 고객 맞춤형 특판정보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위한 특판정보서비스 제공장치
JP2003329462A (ja) * 2002-05-08 2003-11-19 Hitachi Ltd 映像配信装置および映像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KR20040001217A (ko) * 2002-06-27 2004-01-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차세대 망에서의 가입자 특성과 현재 위치를 고려한실시간 광고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21800B1 (ko) 2008-04-11
JP2007058610A (ja) 2007-03-08
US20070050812A1 (en) 2007-03-01
KR20070024352A (ko) 200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0872A (zh) 数据配发控制系统
CN1254101C (zh) 使用用户简要表信息的增强视频节目系统及方法
US8732605B1 (en) Variou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nhancing public opinion gathering and dissemination
US9134875B2 (en) Enhancing public opinion gathering and dissemination
CN101493909B (zh) 电子邮件显示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6448979B1 (en) Printed medium activated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including advertising
CN1877632A (zh) 数字内容分配系统
US8073743B2 (en) Self-distribution methods, coded self-distribu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US9280776B2 (en) Delivering content based on physical object characteristics
US20080195456A1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ordinating Personnel Based on Profiles
JP5231084B2 (ja) 電子広告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372664A (zh) 电子网络中的连续交互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745392A (zh) 内容创建、分发、交互和监视系统
JP2002207764A (ja) 商品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US20080092161A1 (en) Interactive television service system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advertising message
CN1434405A (zh) 电子商务服务系统、终端、电子商务服务服务器以及程序
JPH1185846A (ja) 商品提案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JP2009276377A (ja) 広告提供方法、広告提供装置及び広告提供プログラム
JP6120637B2 (ja) 通信販売処理装置、通信販売処理方法および通信販売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0097368A (ja) 広告自動配信システム
JP2010092372A (ja) 広告分析装置及び広告分析方法、広告情報生成装置及び広告情報生成方法並びに広告分析用プログラム及び広告情報生成用プログラム
KR100473104B1 (ko) 전자 카탈로그 운영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3073457A (ja) コメント配信装置、コメント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メント配信プログラム
JP3306419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の広告システム
JP2007122113A (ja) 広告配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