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7125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7125A
CN1917125A CNA2006101150355A CN200610115035A CN1917125A CN 1917125 A CN1917125 A CN 1917125A CN A2006101150355 A CNA2006101150355 A CN A2006101150355A CN 200610115035 A CN200610115035 A CN 200610115035A CN 1917125 A CN1917125 A CN 1917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a display
sparking electrode
panel
display according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50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景斗
李源周
安浩荣
李东映
朴洙昊
禹锡均
权宰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7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7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2Fluor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46Connecting or feeding means, e.g. leading-in condu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结构中产生缺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预定间隙并且彼此相对的面板对;板片,所述板片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且包括与所述面板对一同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和设置在所述板片边缘处的介电部分;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包括在所述障肋内部产生放电的放电部分、被形成与所述介电部分接触且彼此隔开的端子部分和将所述放电部分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包括被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且彼此隔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构件,所述导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端子部分之间的间隙;设置在所述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层;和充注在所述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还提供一种制造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8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序号为No.10-2005-0075244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利,所述专利申请的整体披露内容在此作为参考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中产生缺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已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放电气体被封闭在两块面板之间,每块所述面板具有多个电极。放电电压被施加到电极上以产生紫外射线。紫外射线激发形成预定图案的荧光体物质以显示出所需图像。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之间的多个放电电极和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板。
多个放电电极包括产生寻址放电的寻址电极和维持放电的维持电极。放电电极通过信号传输构件被电连接至电路板。
图1是示出这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寻址电极的端子部分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后面板120上形成寻址电极110。寻址电极110包括放电部分111、连接部分112和端子部分113。端子部分113被分别电连接至信号传输构件130的导线131。
当由电路板产生用于产生寻址放电的电信号时,电信号通过信号传输构件130、端子部分113和连接部分112被传输至放电部分111。用作维持电极中的扫描电极的放电电极产生寻址放电。
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相邻端子部分113之间的间隙d1小于相邻导线131之间的间隙d2。由于相邻端子部分113之间存在电极迁移、杂质迁移和异物,通常在端子部分113之间会产生短路。
在以上部分中进行的讨论是为了提供有关技术的背景信息且不构成对现有技术的许可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中产生缺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预定间隙并且彼此相对的面板对;板片,所述板片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且包括与所述面板对一同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和设置在所述板片边缘处的介电部分;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包括在所述障肋内部产生放电的放电部分、被形成与所述介电部分接触且彼此隔开的端子部分和将所述放电部分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包括被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且彼此隔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构件,所述导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端子部分之间的间隙;设置在所述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层;和充注在所述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
可利用保护层覆盖所述障肋的侧壁。玻璃料可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与所述介电部分之间。所述放电部分可被设置以围绕至少部分所述放电室。所述放电部分可被设置成条带形状。可在所述面板对的至少一块面板上形成沟槽且所述沟槽上可涂覆有所述荧光体层。所述信号传输构件可以是柔性印刷电缆。所述信号传输构件可以是带载封装。所述信号传输构件的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部分可通过各向异性传导膜彼此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预定间隙并且彼此相对的面板对;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且与所述面板对一同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且包括在所述放电电极端部处彼此隔开的端子部分的放电电极;包括被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且彼此隔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构件,所述导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端子部分之间的间隙;设置在所述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层;和充注在所述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
可利用保护层覆盖所述障肋的侧壁。玻璃料可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至少一部分所述放电电极可被设置以围绕至少部分所述放电室。至少一部分所述放电电极可被设置成条带形状。可在所述面板对的至少一块面板上形成沟槽且所述沟槽上可涂覆有所述荧光体层。所述信号传输构件可以是柔性印刷电缆。所述信号传输构件可以是带载封装。所述信号传输构件的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部分可通过各向异性传导膜彼此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将更易于理解本实施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示出常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电极中的寻址电极的端子部分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和
图8是沿图7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且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包括面板对210、板片220、放电电极230、信号传输构件240和荧光体层250。
面板对210包括彼此隔开预定间隙并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211和第二面板212。第一面板211由透明玻璃制成且可透过可见射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面板211是透明的,因此由于放电产生的可见射线穿过第一面板211。然而,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即,第一面板可以是不透明的且第二面板可以是透明的。另一种可选方式是,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可以是透明的。此外,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可由半透明材料制成且可在表面上或内部设置滤色器。
板片220被设置在面板对210之间且包括障肋221和介电部分222。由于障肋221与面板对210一起限定出作为放电空间的放电室260,因此障肋221具有限定出显示区域的功能。
介电部分222被连接至障肋221且被设置在板片220的边缘处。在所示实施例中,障肋221限定出放电室260,所述放电室的内表面涂覆有荧光体层250。整个障肋221限定出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且障肋可限定出不显示图像的虚设放电室。这里,虚设放电室指的是其中不设置放电电极或荧光体层且其中不产生放电的空间。可沿介电部分222的内部形成虚设放电室或所述虚设放电室可位于放电室之间。
在所示实施例中,由障肋221限定出的放电室260的水平剖面具有圆形形状。然而,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该水平剖面可具有例如三角形、矩形、五边形或椭圆形形状。
障肋221的介电物质用以防止放电电极230在维持放电过程中彼此电连接。该构型防止带电粒子与放电电极230直接相撞且损伤放电电极230。该介电物质还导引且积聚带电粒子。介电物质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PbO、B2O3和SiO2
在本实施例中,介电部分222可包括与障肋221相同的介电物质,但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介电部分的介电物质可不同于障肋的介电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当选择介电物质以使其具有使得介电部分中不产生放电的介电常数。
通过保护层221a覆盖障肋221的侧壁。保护层221a可包括例如氧化镁(MgO)且用以防止由介电物质制成的障肋221和放电电极230由于等离子体粒子溅射受损且用以发射二次电子以降低放电电压。
放电电极230包括第一放电电极231和被设置与第一放电电极231隔开的第二放电电极232。每个第一放电电极231包括放电部分231a、端子部分231b和连接部分231c。
首先,将对第一放电电极231的结构进行描述。放电部分231a被设置在障肋221中且用以直接产生放电。端子部分231b与介电部分222接触且暴露在外以被连接至信号传输构件240。
参见图5,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小于放电部分231a之间的间隙L1,由此有利于将端子部分231b连接至信号传输构件240。
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大于信号传输构件240的导线241之间的间隙B1。这里,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和信号传输构件240的导线241之间的间隙B1不意味着其中心线之间的间距p1,而是其最外侧线之间的距离。即,相邻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大于相邻导线241之间的间隙B1。这意味着端子部分231b的宽度t1小于导线241的宽度t2
由于增大了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因此可防止由于电极迁移、杂质迁移和异物而导致在介电部分222上形成的端子部分231b之间产生短路,由此降低端子部分的故障率。
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31c与放电部分231a和端子部分231b电连接且被埋置在板片220中。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31c被埋置在板片220中,但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即,连接部分可从板片220中暴露出来且连接部分的位置不具体受限。
另一方面,第二放电电极232被形成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相交。第二放电电极232可具有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二放电电极232包括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相似的放电部分(未示出)、端子部分(未示出)和连接部分(未示出),且第二放电电极的详细结构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的详细结构相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231沿一个方向延伸且第二放电电极232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相交,由此执行寻址操作。然而,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包括仅执行寻址操作的附加电极,由此形成三电极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231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的放电部分(未示出)被设置以围绕相应的放电室260。因此,在放电室260的所有侧部中垂直产生维持放电。然而,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可以条带形状埋置在障肋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具有相对放电型而非表面放电型的放电路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231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的放电部分(未示出)的剖面具有圆环形状。然而,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放电部分的剖面可具有多种形状如椭圆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其它多边形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放电电极231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的放电部分被设置在板片220中,因此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不一定由透明材料形成且可包括具有优良的电导率和低电阻的金属,如Ag、Al或Cu。在该实施例中,放电的响应速度较高。此外,信号可不失真,且可降低维持放电的功率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231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的放电部分被设置在板片220中,但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可被设置在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中。在这种实施例中,可通过介电层覆盖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
信号传输构件240被电连接至驱动电路板(未示出)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柔性印刷电缆(FPC)或带载封装(TCP)可被用作信号传输构件240。
信号传输构件240包括用于传输电信号的导线241。如上所述,导线241被电连接至放电电极230的端子部分。导线24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B1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构件240的导线241可通过各向异性传导膜被连接至第一放电电极231的端子部分231b和第二放电电极232的端子部分。
在第一面板211中形成的沟槽211a中形成荧光体层250。该沟槽形成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室的部分。采用喷砂或蚀刻方法在第一面板211上对应于放电室260的部分中形成沟槽211a。
荧光体层250具有响应于紫外射线发射出可见射线的材料。发射红色可见射线的红色荧光体层包括荧光物质如Y(V,P)O4:Eu。发射绿色可见射线的绿色荧光体层包括荧光物质如Zn2SiO4:Mn。发射蓝色可见射线的蓝色荧光体层包括荧光物质如BAM:Eu(例如BaMgAl10O17:Eu2+)。
在所示实施例中,参见图4,通过在第一面板211中形成沟槽211a且随后用荧光物质涂覆沟槽211a形成荧光体层250,但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在放电室260的任何部分上形成荧光体层,只要荧光体层位于放电空间中且可响应于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射线发射出可见射线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玻璃料270被施加到介电部分222上。玻璃料270用以通过采用预定工艺使面板对210与介电部分222紧密接触。玻璃料270还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进行密封。
在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进行密封之后,放电气体如Ne、Xe或其混合物被注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内。
下面将对制造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工艺及其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制造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工艺可包括形成板片220;对面板对210进行蚀刻且形成荧光体层250;并且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进行组装和密封且将放电气体注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内。
首先,对形成板片220的步骤进行描述。在埋置第一放电电极231的放电部分231a和连接部分231c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32的放电部分(未示出)和连接部分(未示出)的同时,顺序叠置介电物质,由此形成板片220。其后,在板片220中形成放电室260的开口,由此形成障肋221。
在形成板片220后,在第一放电电极231的连接部分231c的端部处形成端子部分231b。此时,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大于信号传输构件240的导线241之间的间隙B1。第二放电电极232的端子部分(未示出)具有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的端子部分231b相似的结构。通过采用真空沉积方法在障肋221的侧壁上形成由氧化镁制成的保护层221a。
通过玻璃切割方法如喷砂方法或蚀刻方法对与放电室260对应的第一面板211的部分进行蚀刻以形成沟槽211a。随后,荧光物质被施加到沟槽211a上以形成荧光体层250。
接下来,板片220被插置且组装在面板对210之间。在组装过程中,玻璃料270被施加以使得玻璃料270被放置在面板对210与板片220的介电部分222之间。在进行组装后,执行真空排气工艺且随后注射放电气体。
在注射放电气体后,暴露的端子部分231b和信号传输构件240的导线241通过使用各向异性传导膜彼此连结。
现在将对采用上述工艺制造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组装好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且注射放电气体后,响应于在第一放电电极231与第二放电电极232之间施加的预定寻址电压而产生寻址放电。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用以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室260。
其后,当放电维持电压被施加在选定放电室260的第一放电电极231与第二放电电极232之间时,第一放电电极231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的放电部分使积聚在障肋221的侧壁上的壁电荷产生迁移,由此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的同时,受到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降低,由此发射出紫外射线。
随后,紫外射线激发荧光体层250的荧光物质。受到激发的荧光物质的能级降低,发射出可见射线。可见射线被发射通过第一面板211以显示可见图像。
在所示实施例中,相邻端子部分之间的间隙A1大于信号传输构件240的相邻导线241之间的间隙B1。该构型防止由于电极迁移、杂质迁移和异物而导致在端子部分之间产生短路,由此降低了端子部分的故障率。
此外,在根据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中,第一放电电极231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的放电部分围绕放电室260。结果是,沿放电室260的所有侧部产生维持放电,由此相对增大了放电面积且增大了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
根据该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包括板片220。结果是,不需要在面板上叠置障肋以形成放电室260的工艺。在实施例中,由于可通过在板片220中形成对应于放电室的四角形开口而形成放电室,因此可简化所述工艺,由此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8对另一实施例进行描述。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6至图8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包括面板对310、障肋321、介电壁322、放电电极330、信号传输构件340和荧光体层350。
面板对310包括彼此隔开预定间隙并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311和第二面板312。第一面板311可由透明玻璃制成且可透过可见射线。
在第二面板312上形成障肋321且所述障肋与面板对310一起限定出放电室360,所述放电室是产生放电的空间。由障肋321限定出的放电室360的水平剖面可例如是四角形的。介电壁322被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边缘上的障肋外部。还在第二面板312上形成介电壁322且所述介电壁被连接至障肋321。
障肋321由介电物质制成。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的放电部分被埋置在介电物质中。障肋321的介电物质用以防止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在维持放电过程中彼此电连接。介电物质防止带电粒子与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直接相撞从而损伤放电电极331、332和333。介电物质还导引且积聚带电粒子。介电物质的实例可包括例如,但不限于PbO、B2O3、SiO2和相似物。
在实施例中,介电壁332与障肋321一起形成本体。介电壁332可由与障肋321相同的介电物质形成,但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在其它实施例中,障肋和介电壁可单独形成且介电壁可具有不同于障肋介电常数的介电常数。
通过保护层321a覆盖面对放电室360的障肋321的侧壁。保护层321a可包括例如氧化镁(MgO)。
放电电极330包括第一放电电极331、与第一放电电极331隔开的第二放电电极332和与第二放电电极332隔开的第三放电电极333。
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可沿相同方向进行延伸。第二放电电极332可与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相交。因此,第二放电电极332用作执行寻址功能的寻址电极。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但本实施例不因此受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的两组放电电极可沿相同方向延伸,且另一组可与以相同方式延伸的两组放电电极相交。在这种情况下,沿相同方向延伸的任一组放电电极用作扫描电极且另一组用作共用电极。与沿相同方向延伸的两组放电电极相交的剩余一组用作寻址电极。
每个放电电极330包括放电部分、端子部分和连接部分。将对第二放电电极332进行描述。第二放电电极332的放电部分332a被设置在障肋321中且用以直接产生放电。在介电壁322上形成与介电壁322接触的端子部分332b且所述端子部分暴露在外以被连接至信号传输构件340。
端子部分332b之间的间隙A2小于放电部分332a之间的间隙L2,由此有利于将端子部分332b连接至信号传输构件340。端子部分332b之间的间隙A2大于信号传输构件340的导线341之间的间隙B2。这里,端子部分332b之间的间隙A2和信号传输构件340的导线341之间的间隙B2不意味着其中心线之间的间距p2,而是其最外侧线之间的距离。即,相邻端子部分332b之间的间隙A2大于相邻导线341之间的间隙B2。这意味着端子部分332b的宽度t3小于导线341的宽度t4
由于增大了端子部分332b之间的间隙A2,因此可防止由于电极迁移、杂质迁移和异物而导致在介电壁322上形成的端子部分332b之间产生短路,由此降低端子部分的故障率。
连接部分332c将放电部分332a电连接至端子部分332b。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32c的一部分被埋置在介电壁322中且其它部分从介电壁322中暴露出来。
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被形成与第二放电电极332相交,但可具有与第二放电电极332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包括与第二放电电极332相似的放电部分(未示出)、端子部分(未示出)和连接部分(未示出)。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的详细结构与第二放电电极332的详细结构相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电极331的放电部分(未示出)、第二放电电极332的放电部分332a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的放电部分(未示出)被设置以围绕相应的放电室360。如图8所示,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的放电部分可形成阶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放电电极331的放电部分、第二放电电极332的放电部分332a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的放电部分被设置在障肋321内部,因此它们可包括具有优良电导率、低电阻且不透明的金属,如Ag、Al和Cu。
信号传输构件340被电连接至驱动电路板(未示出)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柔性印刷电缆(FPC)或带载封装(TCP)可用作信号传输构件340。
信号传输构件340包括用于传输电信号的导线341。如上所述,导线341被电连接至放电电极330的端子部分。可通过各向异性传导膜实现信号传输构件340的导线341与放电电极330的端子部分的连接。
在第一面板311中形成的沟槽311a中形成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室的荧光体层350。采用喷砂或蚀刻方法在第一面板311对应于放电室360的部分中形成沟槽311a。施加到所述沟槽上的荧光物质与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的荧光物质相似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玻璃料370被施加在介电壁322与第一面板311之间。玻璃料370用以通过使用烘烤工艺对面板对310进行密封。
在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进行密封之后,放电气体如Ne、Xe或其混合物被注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内。
接下来,将对制造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工艺及其操作进行具体描述。
制造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工艺可包括:在第二面板312上形成障肋321和介电壁322;形成荧光体层350;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进行组装和密封;并且将放电气体注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内。
首先,将对在第二面板312上形成障肋321和介电壁322的工艺进行描述。通过在第二面板312上叠置介电物质形成障肋。在叠置过程中,第三放电电极333的放电部分、第二放电电极332的放电部分332a和第一放电电极331的放电部分被顺序埋置并叠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喷砂方法、丝网印刷方法或类似方法。
通过在第二面板312上叠置介电物质形成介电壁322。在叠置过程中,顺序叠置将要埋置在介电壁322中的第三放电电极333、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一放电电极331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喷砂方法、丝网印刷方法或类似方法。
在形成障肋321和介电壁322后,在第二放电电极332的连接部分332c的端部处形成端子部分332b。此时,端子部分332b之间的间隙A2大于信号传输构件340的导线341之间的间隙B2
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的端子部分(未示出)具有与第二放电电极332的端子部分332b相似的结构。
通过采用真空沉积方法在障肋321的侧壁上形成由氧化镁制成的保护层321a。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玻璃切割方法如喷砂方法和蚀刻方法对与放电室360对应的第一面板311的部分进行蚀刻以形成沟槽311a。随后,荧光物质被施加到沟槽311a上以形成荧光体层350。
接下来,对第一面板311和第二面板312进行组装。在面板的组装过程中,适当施加玻璃料370以使得玻璃料370被放置在第一面板311与介电部分322之间。
在组装好面板后,执行真空排气工艺且随后注射放电气体。
在注射放电气体后,暴露的端子部分331b和信号传输构件340的导线341通过使用各向异性传导膜彼此连结。
现在将对通过上述工艺制造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组装好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且注射放电气体后,响应于在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用作扫描电极的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332之间施加的预定寻址电压而产生寻址放电,且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用以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室360。
其后,当放电维持电压被施加在选定放电室360的第一放电电极331与第三放电电极333之间时,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使积聚在障肋321的侧壁上的壁电荷产生迁移,由此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的同时,受到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降低,由此发射出紫外射线。
随后,紫外射线激发在放电室360中形成的荧光体层350中的荧光物质。受到激发的荧光物质的能级降低,发射出可见射线。发射的可见射线通过第一面板311以形成人们可识别的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相邻端子部分之间的间隙A2大于信号传输构件340的相邻导线341之间的间隙B2,因此有可能防止由于电极迁移、杂质迁移和异物而导致在端子部分之间产生短路,由此降低端子部分的故障率。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中,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的放电部分围绕放电室360。结果是,沿放电室360的所有侧部产生维持放电,由此相对增大了放电面积且导致增大了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由于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之间的间隙大于信号传输构件的导线之间的间隙,因此有可能防止由于电极迁移、杂质迁移和异物而导致在端子部分之间产生短路。则还有可能改进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质量且降低端子部分的故障率,由此降低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由于放电电极的放电部分被埋置在板片或障肋中且围绕放电室,因此可相对增加放电面积且还可增加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包括板片。因此,可简化制造工艺,由此降低制造成本。
尽管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具体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偏离以下技术方案限定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多种变型。

Claims (18)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彼此隔开并且大体上彼此相对的面板对;
板片,所述板片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且包括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和设置在边缘的介电部分;
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包括被构造以在所述障肋内部产生放电的放电部分、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且被形成与所述介电部分接触的端子部分和将所述放电部分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
包括导线的信号传输构件,所述导线彼此隔开的预定距离小于所述端子部分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导线被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
设置在所述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层;和
充注在所述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通过保护层覆盖所述障肋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玻璃料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与所述介电部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部分被设置以围绕至少部分所述放电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部分被设置成条带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面板对的至少一块面板上形成的沟槽,其中所述沟槽上涂覆有所述荧光体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构件是柔性印刷电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构件是带载封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构件的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部分通过各向异性传导膜彼此连接。
1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彼此隔开且大体上彼此相对的面板对;
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且与所述面板对一起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
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的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包括在所述放电电极端部处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的端子部分;
包括导线的信号传输构件,所述导线彼此隔开的预定距离小于所述端子部分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导线被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
设置在所述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层;和
所述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通过保护层覆盖所述障肋的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玻璃料被设置在所述面板对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放电电极被设置以围绕至少部分所述放电室。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放电电极被设置成条带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面板对的至少一块面板上形成的沟槽,其中所述沟槽上涂覆有所述荧光体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构件是柔性印刷电缆。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构件是带载封装。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构件的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部分通过各向异性传导膜彼此连接。
CNA2006101150355A 2005-08-17 2006-08-17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ending CN19171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75244 2005-08-17
KR1020050075244A KR100927613B1 (ko) 2005-08-17 2005-08-17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7125A true CN1917125A (zh) 2007-02-21

Family

ID=3773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50355A Pending CN1917125A (zh) 2005-08-17 2006-08-17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40505A1 (zh)
JP (1) JP2007053075A (zh)
KR (1) KR100927613B1 (zh)
CN (1) CN191712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15317B1 (ko) * 2005-02-23 2006-08-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단자부 연결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29744B1 (ko) * 2006-08-11 2008-05-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795808B1 (ko) * 2006-08-28 2008-01-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04528B1 (ko) * 2006-08-29 2008-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145Y2 (zh) * 1987-09-09 1992-07-07
US5428263A (en) * 1992-01-07 1995-06-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charge cathode device with stress relieving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431003B2 (ja) * 1999-12-20 2003-07-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25918B2 (ja) * 2000-10-31 2004-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検査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404200B1 (ko) * 2001-07-12 2003-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42189B1 (ko) * 2003-09-04 2006-01-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개선된 어드레스전극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89361B1 (ko) * 2003-10-16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47588B1 (ko) * 2003-10-29 2006-11-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 표시 장치
KR100670309B1 (ko) * 2005-03-12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37233B1 (ko) * 2005-08-19 2006-10-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40505A1 (en) 2007-02-22
KR100927613B1 (ko) 2009-11-23
JP2007053075A (ja) 2007-03-01
KR20070020886A (ko) 200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5840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674201A (zh) 具有电磁波屏蔽层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303116A (zh) 交流驱动型等离子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91257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76913A (zh) 气体放电板
CN1881515A (zh) 电极端子部分连接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8421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124633C (zh) 显示装置
CN191712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41160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75975A (zh)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73798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320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2229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581408A (zh)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003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CN180144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290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2106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300045A (zh)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15673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691259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91712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6275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