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1259A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1259A
CN1691259A CNA2005100762059A CN200510076205A CN1691259A CN 1691259 A CN1691259 A CN 1691259A CN A2005100762059 A CNA2005100762059 A CN A2005100762059A CN 200510076205 A CN200510076205 A CN 200510076205A CN 1691259 A CN1691259 A CN 1691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rking electrode
barrier
lateral wall
pdp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62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禹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1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2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6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with respect to cell parameters, e.g. electrodes within the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具有放电单元结构,其中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被最优定位以最大化放电效率和大大增加光透射率。PDP包括:透明前基板;与前基板平行布置的后基板;前隔栅,其由介电材料制成并位于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以便与前基板和后基板一起限定放电单元;前放电电极,其位于前隔栅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并与前基板分离;后放电电极,其位于前隔栅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并与前放电电极分离;后隔栅,其位于前隔栅和后基板之间以便与前隔栅、前基板和后基板一起限定放电单元;荧光层,其位于由后隔栅和后基板所限定的空间中;和沉积在放电单元中的放电气体。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其中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被最优定位的PDP。
背景技术
本申请参考、同样在此结合并要求于2004年4月2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并且被适时赋予序列号10-2004-0029160的标题为“PALSMA DISPLAYPANEL(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申请根据35U.S.C.§119产生的所有权益。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包括前基板、布置在前基板的后表面上的由Y电极和X电极构成的多对维持电极、覆盖维持电极的前介电层、以及覆盖前介电层的保护层。
每个Y电极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而每个X电极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透明电极由铟锡氧化物(ITO)等制成。总线电极由高导电金属制成。
后面板包括后基板、布置在后基板的前表面上并与多对维持电极相交的寻址电极、覆盖寻址电极的后介电层、位于后介电层上将放电空间划分为放电单元的隔栅、以及位于隔栅的侧壁和后介电层上的荧光层。
在PDP中,除产生放电的多对维持电极之外,前介电层和保护层形成在前基板的后表面上,在放电单元中由荧光层产生的可见光透过该前基板。因此,可见光的透射率显著减小,并且PDP的亮度减小。
此外,由于在PDP中多对维持电极形成在前基板的后表面上,所以大多数维持电极必须由非常贵且高电阻性的ITO形成,以便允许所产生的可见光透过前基板。
因此,PDP的制造成本增加。此外,由于ITO电极的高电阻性引起压降,所以当PDP大时不能均匀地显示图像。
在PDP中,多对维持电极形成在前基板的后表面上,而且放电发生在保护层的后面并且在放电单元内扩散。换句话说,放电仅发生在每个放电单元的一个表面上。因此,发光效率减小。
当PDP使用较长时间时,由于电场的作用,带电的放电气体引发荧光层中的荧光材料发生离子溅射,导致持久的后像。
在单个放电单元中,一对维持电极覆盖有前介电层,而前介电层覆盖有保护层。当脉冲电势施加到维持电极时,前介电层中的粒子被充电,由此在保护层的后表面上产生壁电荷。
在这一点上,施加到维持电极的脉冲电势从维持电极的平表面产生垂直于保护层的后表面的电场分量,并且从维持电极的边缘产生与保护层的后表面成锐角的电场分量。因此,电荷在一段距离上被感应,该距离宽于保护层的后表面上每个维持电极的宽度。
在该情况下,自维持电极的边缘发出的电场与隔栅干涉,从而减小了保护层后表面上的壁电荷量。结果,在给定驱动电压时的放电水平降低,从而PDP的功率效率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其中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被最优定位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PDP,其包括:透明前基板;与前基板平行设置的后基板;前隔栅,其由介电材料制成并位于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以与前基板和后基板一起限定放电单元;前放电电极,其位于前隔栅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并与前基板分离;后放电电极,其位于前隔栅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并与前放电电极分离;后隔栅,其位于前隔栅和后基板之间以便与前隔栅、前基板和后基板一起限定放电单元;荧光层,其位于由后隔栅和后基板所限定的空间中;以及放电单元中的放电气体。
前放电电极可被定位成使第一前线和第二前线之间的角度θa为0-75°,其中第一前线为连接前隔栅的外侧壁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的外侧壁的前边缘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前线为连接前放电电极的外侧壁和前隔栅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优选地,前放电电极被定位成使角度θa为46-61°。
后放电电极可被定位成使第一后线和第二后线之间的角度θb为0-61°,其中第一后线为连接前隔栅的外侧壁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的外侧壁的后边缘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后线为连接后放电电极的外侧壁和前隔栅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优选地,后放电电极被定位成使角度θb为10-36°。
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可被定位成使得第一前线和第二前线之间的角度θa大于或等于第一后线和第二后线之间的角度θb,其中第一前线为连接前隔栅的外侧壁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的外侧壁的前边缘的最短的线,第二前线为连接前放电电极的外侧壁和前隔栅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第一后线为连接前隔栅的外侧壁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的外侧壁的后边缘的最短的线,以及第二后线为连接后放电电极的外侧壁和前隔栅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
PDP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荧光层的前表面上的后保护层。
前放电电极可以沿预定方向延伸,而后放电电极可以延伸以便在放电单元处与前放电电极交叉。
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可以沿预定方向延伸,而寻址电极可以延伸以便在放电单元处与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交叉。寻址电极可以插入在后基板和荧光层之间,而介电层可以插入在荧光层和寻址电极之间。
每个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可以具有阶梯形状,并且至少前隔栅的外侧壁可以涂敷有保护层。
当前隔栅的外侧壁涂敷有保护层时,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可被定位成使第一前线和第二前线之间的角度θa为0-75°,第一后线和第二后线之间的角度θb为0-61°,并且角度θa大于或等于角度θb,其中第一前线为连接前隔栅的外侧壁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的外侧壁的前边缘的最短的线,第二前线为连接前放电电极的外侧壁和前隔栅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第一后线为连接前隔栅的外侧壁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的外侧壁的后边缘的最短的线,以及第二后线为连接后放电电极的外侧壁和前隔栅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
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可被定位成使角度θa为46-61°,角度θb为10-36°,并且角度θa大于或等于角度θb
前隔栅和后隔栅可以形成为一整体。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本发明的更完整的评价及其许多伴随的优点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将显而易见,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理解,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为PDP的部分的局部剖面分解透视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PDP沿线II-II得到的截面图,示出了壁电荷的分布;
图3A和3B一起形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4说明了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的前放电电极、后放电电极、寻址电极和放电单元;
图5为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的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当θa减小且θb增加时壁电荷和电场的分布;
图6为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的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当θa增加且θb减小时壁电荷和电场的分布;
图7为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沿VII-VII线得到的截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第一修改例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9说明了图8中所示的PDP的前放电电极、后放电电极和放电单元;和
图10A和10B一起形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第二修改例的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
图1为PDP(特别是交流电、三极管型、表面放电的PDP)的部分的局部剖面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PDP 100包括前面板110和后面板120。前面板110包括前基板111、布置在前基板111的后表面111a上的由Y电极112和X电极113构成的多对维持电极114、覆盖维持电极114的前介电层115、以及覆盖前介电层115的保护层116。
每个Y电极112由透明电极112b和总线电极112a构成,而每个X电极113由透明电极113b和总线电极113a构成。透明电极112b和113b由铟锡氧化物(ITO)等制成。总线电极112a和113a由高导电金属制成。
后面板120包括后基板121、布置在后基板121的前表面上并与多对维持电极114相交的寻址电极122、覆盖寻址电极122的后介电层123、布置在后介电层123上并将放电空间划分为放电单元126的隔栅124、和布置在隔栅124的侧壁和后介电层123上的荧光层125。
在PDP 100中,除产生放电的多对维持电极114之外,前介电层115和保护层116形成在前基板111的后表面111a上,在放电单元126中由荧光层125产生的可见光透过前基板111。因此,可见光的透射率显著减小,并且PDP 100的亮度减小。
此外,由于在PDP 100中多对维持电极114形成在前基板111的后表面111a上,所以大多数维持电极114必须由非常昂贵且高电阻性的ITO形成,以便允许所产生的可见光透过前基板111。
因此,PDP 100的制造成本增加。此外,由于ITO电极的高电阻性引起压降,所以当PDP 100大时不能均匀地显示图像。
在PDP 100中,多对维持电极114形成在前基板111的后表面111a上,而放电发生在保护层116的后面并且在放电单元126内扩散。换句话说,放电仅发生在每个放电单元126的表面之一上。因此,发光效率减小。
当PDP 100长时间使用时,由于电场的作用,带电的放电气体引发荧光层125中的荧光材料发生离子溅射,导致持久的后像。
图2为图1中所示的PDP 100沿线II-II得到的截面图,示出了壁电荷的分布。
参考图2,在单个放电单元126中,一对维持电极114覆盖有前介电层115,而前介电层115覆盖有保护层116。当脉冲电势被施加到维持电极114上时,前介电层115中的粒子被充电,由此在保护层116的后表面116a上产生壁电荷。
在这一点上,施加到维持电极114上的脉冲电势从维持电极114的平表面产生垂直于保护层116的后表面116a的电场分量E,并且从维持电极114的边缘产生与保护层116的后表面116a成锐角的电场分量Ee。从而,电荷在一段距离上被感应,该距离宽于保护层116的后表面116a上的每个维持电极114的宽度w。
在该情况下,自维持电极114的边缘发出的电场Ee与隔栅124干涉,从而保护层116的后表面116a上的壁电荷量减小。结果,在给定驱动电压时的放电水平降低,从而PDP 100的功率效率减小。
图3A和3B一起形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3A,PDP 200包括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20。前面板210包括透明前基板211,而后面板220包括平行并面向前面板210的后基板221。
前隔栅215位于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上,以便与前基板211、后基板221和后隔栅224(下文描述)一起限定放电单元226。
前面板210包括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前放电电极213位于前隔栅215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226,并与前基板211分离。后放电电极212位于前隔栅215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226,并与前放电电极213分离。后放电电极212沿预定方向平行于前放电电极213延伸。前面板210可以进一步包括覆盖前隔栅215的外侧壁215g的保护层216。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在前隔栅215中的位置将在下文描述。
后面板220包括后基板221、位于后基板221的前表面221a上并延伸以便与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交叉的寻址电极222、覆盖寻址电极222的介电层223、位于介电层223上的后隔栅224、位于由后隔栅224和后基板221所限定的空间中的荧光层225、以及覆盖荧光层225的前表面225a的后保护层228。
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20利用诸如玻璃料(未示出)的结合部件彼此结合,并被密封。放电单元226充满放电气体、如Xe、Ne、He、Ar或其混合物。
前基板211和后基板221通常由玻璃制成。前基板211可以由具有高的光透射率的材料制成。PDP 200在前基板211的一部分后表面211b中不包括图1中所示的PDP 100的一些元件:诸如在前基板111的后表面111b上的维持电极114、覆盖维持电极114的前介电层115、和覆盖前介电层115的保护层116,该前基板211的一部分后表面211b限定了放电单元226。
因此,不同于PDP 100,由荧光层225产生的可见光仅透过透明前基板211,该前基板211具有高的光透射率,由此大大地增加了正向透射率。
为了增加PDP 200的亮度,反射层(未示出)可以位于后基板221的前表面221a上或位于介电层223的前表面223a上,或者光反射材料可被包含在介电层223中使得由荧光层225产生的可见光有效地向前反射。在交流电、三极管型、表面放电的PDP 100中,为了增加光透射率,放电电极由具有相对高电阻的ITO制成。然而,在图3中所示的PDP 200中,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可以由诸如Ag、Cu、Cr等的具有高电导率的廉价的材料制成,而不用考虑光透射率。
前隔栅215位于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上,以便与前基板211、后基板221和后隔栅224一起限定放电单元226。放电单元226通过图3B中的前隔栅215形成为矩阵形状,但是放电单元226不限于该形状,并可以为蜂窝状或三角形(delta)状。
放电单元226的截面在图3A中为矩形,但是不限于此,并可以为多边形(例如三角形、五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位于前隔栅215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226。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在前隔栅215中的定位将参考图3B的放大视图的例子进行解释。
参考图3B,第一前隔栅层215a形成在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上。然后,前放电电极213形成在第一前隔栅层215a上,并形成第二前隔栅层215b来覆盖前放电电极213。其次,后放电电极212形成在第二前隔栅层215b上,并形成第三前隔栅层215c以覆盖后放电电极212。第一前隔栅层215a、第二前隔栅层215b和第三前隔栅层215c可以由诸如包含如Pb、B、Si、Al和O的元素的玻璃的介电材料制成,并且如果必要,也可以包含如ZrO2、TiO2和Al2O3的填料和如Cr、Cu、Co、Fe、TiO2的颜料。当脉冲电势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时,这种介电材料感应带电粒子,从而感应参与放电的壁电荷并保护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
第一前隔栅层215a、第二前隔栅层215b和第三前隔栅层215c的厚度可以根据角度θa和角度θb确定,第一前隔栅层215a、第二前隔栅层215b和第三前隔栅层215c的制造可以重复或省略以获得必要的厚度。
在前隔栅215形成后,保护层216可以通过沉积作用等形成在前隔栅215的外侧壁215g上。保护层216保护前放电电极213、后放电电极212和前隔栅215,并在放电期间发射二次电子,由此允许放电容易地产生。
在保护层216的形成期间,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形成在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上和形成在前隔栅215的后表面215e上。从而形成的保护层对PDP 200的操作没有不利的影响。
后隔栅224可以形成在介电层223上。后隔栅224可以由诸如包含如Pb、B、Si、Al和O的元素的玻璃的介电材料制成,并且如果必要,也可以包含如ZrO2、TiO2和Al2O3的填料和如Cr、Cu、Co、Fe、TiO2的颜料,如与前隔栅215中使用的材料一样。
后隔栅224限定涂敷荧光层225的空间,并与前隔栅215一起,抵抗插入在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20之间的放电气体的真空力(例如0.5atm)。后隔栅224也限定针对放电单元226的空间,并防止放电单元226之间的互扰。
后隔栅224可以包含反射材料以将放电单元226中产生的可见光向前反射。发射红、绿或蓝光的荧光层225可以位于由后隔栅224限定的空间中。荧光层225通过后隔栅224分开。
荧光层225通过下述步骤形成:在后基板221的前表面221a和后隔栅224的外侧壁224a上涂敷包括发射红、绿或蓝光的荧光材料的荧光浆料、溶剂和粘合剂,并且干燥和烘烤由此得到的结构。发射红光的荧光材料可以为Y(V,P)O4:Eu等,发射绿光的荧光材料可以为ZnSiO4:Mn、YBO3:Tb等,以及发射蓝光的荧光材料可以为BAM:Eu等。
后保护层228例如由MgO制成,并且可以形成在荧光层225的前表面225a上。当放电在放电单元226中发生时,后保护层228可以防止荧光层225由于放电粒子的碰撞引起的损伤,并且发射二次电子,由此允许放电容易地产生。
图4说明了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的前放电电极、后放电电极、寻址电极和放电单元。
参考图4,每个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具有阶梯形状并平行于x轴方向延伸。寻址电极222沿y轴方向延伸,与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交叉。
由于后放电电极212接近于寻址电极222,所以用于选择放电单元226之一的寻址放电优选地发生在后放电电极212和寻址电极222之间,在放电单元226中将发生维持放电。后放电电极212可以为公共电极,而前放电电极213可以为扫描电极,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现在将通过例子简短解释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 200的操作。
当预定的寻址电势施加在寻址电极222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时,将发光的放电单元226之一被选择,并且壁电荷积聚在选定的放电单元226中的前隔栅215的侧壁上,后放电电极212定位在前隔栅215中。
然后,当高脉冲电势施加到前放电电极213,并且低脉冲电势施加到后放电电极212时,壁电荷由于电势差而移动,并且它们与放电气体原子碰撞,由此产生放电并形成等离子体。放电在前放电电极213接近于后放电电极212的地方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该处形成更强的电场。
与图1的交流电、三极管型、表面放电的PDP 100相比,在PDP 100中放电主要发生在前介电层115的后面(即在保护层116的后表面116a上),在图3中所示的PDP 200中,电场沿围绕放电单元226的侧壁产生,在该处前放电电极213接近于后放电电极212,从而,与图1的PDP 100的情况相比,放电更容易且在更大区域上发生。当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电势差保持预定时间时,在放电单元226的侧壁上产生的电场集中在放电单元226的中心部分。因此,放电区域比图1的PDP 100中的区域大得多,由此增加了通过放电产生的UV光量。此外,由于放电从放电单元226的壁向中心扩散,所以与荧光层225的离子碰撞被禁止,从而防止了离子溅射。
尽管一些离子在放电期间被导向荧光层225,但是后保护层228防止了离子直接与荧光层225碰撞,由此防止了荧光层225的损伤。因此,荧光层225的使用寿命延长。
当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电势差在放电之后低于点火电压时,放电不再产生,并且空间电荷和壁电荷积聚在放电单元226中。在这一点上,当相反极性的脉冲电势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时,电势差借助于壁电荷达到点火电压,放电再次产生。
当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脉冲电势的极性重复倒转时,放电被保持。通过放电产生的UV光透过后保护层228并射到荧光层225上,由此激发荧光层225中的荧光分子。当受激发的荧光分子的能级下降时,预定波长的可见光被产生,由此显示图像。
图5为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的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当θa减小且θb增加时壁电荷和电场的分布,同时图6为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的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当θa增加且θb减小时壁电荷和电场的分布。
参考图5和6,现在将描述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在前隔栅215中的位置。当预定的脉冲电势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时,除了前放电电极213的边缘213a和后放电电极212的边缘212a之外,电场E从前放电电极213的外侧壁213b和后放电电极212的外侧壁212b沿垂直于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方向产生。
然后,壁电荷通过电场积聚在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如上所述,当不同电势的脉冲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时,它们之间的电势差产生,并且壁电荷移动以与放电单元226中的放电气体原子碰撞。从而,放电气体被激发,并产生放电。
因此,由于壁电荷量增加,所以壁电荷与放电气体碰撞的概率增加,由此增加了放电的概率。结果,以给定驱动电压产生的壁电荷量增加,由此增加放电水平。由于所增加的放电,所以通过放电产生的UV光量增加,从而由荧光层产生的可见光量增加并且PDP 200的亮度增加。由于在保持所需亮度水平的同时可以减小PDP的驱动电压,所以PDP 200的电效率可以增加。
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应该被定位成通过控制由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电势产生的电场,使积聚在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的壁电荷量增加。
首先,将解释前放电电极213的位置和由施加到前放电电极213的脉冲电势引起的电场以及通过电场感应的壁电荷之间的关系。角度θa被定义为第一前线10和第二前线20之间的角度,其中第一前线10为连接涂敷在前隔栅215上的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213的外侧壁213b的前边缘213a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前线20为连接前放电电极213的外侧壁213b和涂敷在前隔栅215上的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最短的线。
当保护层216没有涂敷在前隔栅215上时,角度θa基于代替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前隔栅215的外侧壁215g测量。
当角度θa接近于0°时,当第二前线20的长度范围受到限制时,前放电电极213接近于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从前放电电极213的外侧壁213b中产生的电场E垂直于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并在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产生壁电荷。然而,从前放电电极213的前边缘213a中产生的电场Ee与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成一角度,从而它不能在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产生壁电荷。
电场Ee对前基板211具有影响,从而前基板211用作介电层,由此在放电单元226外侧的空气中产生电荷并在前基板211的前表面211a上积聚电荷。所积聚的电荷对放电单元226中的放电没有贡献,相反对PDP 200具有不利的影响,例如它可以产生静电。
参考图6,当角度θa增加使得前放电电极213更加远离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时,与前放电电极213的前边缘213a成一定角度的电场Ee有利地对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的壁电荷产生贡献。
当角度θa增加时,壁电荷比角度θa为0°时更多地被产生到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后面上。因此,在放电单元226的中心部分产生放电的概率高于角度θa为0°时的概率。
当放电在放电单元226的中心部分产生时,放电在放电单元226中均匀地径向扩散,从而在放电单元226中能够发生放电的空间扩大。因此,通过放电产生的UV光量增加。
结果,以给定驱动电压产生更多的放电,并且PDP 200的电效率增加。因此,基于上述原因,角度θa必须大于0°,即前放电电极213必须与前基板211分离。
然而,当角度θa太大时,与前放电电极213的边缘213a成一定角度的较少电场Ee到达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以对外侧壁216a上的壁电荷做出贡献。因此,它不能增加PDP 200的放电效率。考虑到这个问题,角度θa的范围受到限制,从而前放电电极213和前基板211之间的距离也受到限制。
如果角度θa为0°,则电场Ee仅对前基板211有影响,并且对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壁电荷的积聚没有帮助。因此,在该情况下,产生最小量的壁电荷。
当角度θa从0°增加到75°时,壁电荷量增加,从而在给定驱动电压增加的放电水平增加,并且PDP 200的电效率增加。
当角度θa超过75°时,前放电电极213和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之间的距离增加,但放电效率不增加。尽管角度θa增加,但如果第二前线20的长度减小,则前放电电极213和前基板211之间的距离不增加。然而,由于第二前线20的长度范围受到限制,所以前放电电极213和前基板211之间的距离增加。
即,当第二前线20变得更短时,前放电电极213和保护层216的内侧壁之间的介电材料的电容增加,从而所积聚的壁电荷量可以增加。如果第二前线20太短,则在前放电电极213和保护层216的内侧壁之间的介电材料中发生介质击穿,消耗积聚在保护层216的内侧壁上的壁电荷,从而放电不能发生。因此,第二前线20的长度范围受到限制。结果,合理的是当角度θa增加时,前放电电极213和前基板211之间的距离增加。
考虑到第二前线20的长度范围受到限制的事实,当角度θa超过75°时,前隔栅215的厚度增加但不增加放电效率。在该情况下,放电单元226的体积变得太大。
当角度θa从0°增加到46°时,通过与前放电电极213的前边缘213a成一定角度的电场Ee在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产生的壁电荷量增加,由此最大化放电效率。当角度θa超过61°时,可以得到小得多的电场效率增量。基于这些试验结果,前放电电极213可以定位成使角度θa为46-61°。
参考图6,现在将描述后放电电极212在前隔栅215中的位置。角度θb被定义为第一后线40和第二后线30之间的角度,其中第一后线40为连接涂敷在前隔栅215上的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212的外侧壁212b的后边缘212a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后线30为连接后放电电极212的外侧壁212b和涂敷在前隔栅215上的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最短的线。
当保护层216没有涂敷在前隔栅215上时,角度θb基于代替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前隔栅215的外侧壁215g测量。
当角度θb为0°时,后放电电极212与后隔栅224的前表面224a接触。由包含如Pb、B、Si、Al和O等的元素的玻璃制成的后隔栅224可以用作引发粒子放电的介电材料。因此,尽管后放电电极212接触前表面224a,但当由于施加到后放电电极212的脉冲电势引起的从后放电电极212的后边缘212a产生的电场Ee透过一部分后隔栅224时,该后隔栅224用作介电材料,粒子被充电,从而,壁电荷积聚在后保护层228的一部分前表面228a处,后保护层228涂敷在荧光层225的前表面225a上。
当角度θb为0°时,由于积聚在后保护层228的前表面228a上的壁电荷,放电效率不会减小,这不同于角度θa为0°时的情况。相反,当角度θb接近于0°时,通过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在放电单元226中引发的壁电荷在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上更靠近放电单元226的中心被产生的概率更高。因此,如上所述,PDP 200的电效率可以增加。
如上所述,前放电电极213和前基板211之间的距离范围受到限制。此外,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距离d1的范围受到限制。壁电荷通过由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电势产生的电场加速。当距离d1增加时,加速壁电荷的电场强度减小,已加速的壁电荷的工作能量不足以引发放电。在该情况下,为了实现放电,驱动电压必须增加。
当距离d1减小时,由于壁电荷的移动引起的放电在放电单元226中的窄侧面部分中产生,从而放电单元226的体积不能有效地利用,并且放电效率减小。
因此,距离d1的范围受到限制。第二后线30的长度范围受到限制,其原因与第二前线20的长度范围受到限制的原因相同。由于前放电电极213的位置、距离d1的范围、以及后放电电极212的外侧壁212b和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之间的距离范围如上所述受到限制,所以后放电电极212和后隔栅224之间的距离范围相应地受到限制,
因此,角度θb的范围受到限制。根据实验,当角度θb超过61°时,角度θa由于第二后线30的长度、距离d1和前隔栅215的厚度的设计限制而不合需要地接近于0°。
因此,角度θb可以为0-61°。为了最优化距离d1和角度θa的范围,角度θb可以为10-36°。
图7为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沿线VII-VII得到的截面图。
参考图7,现在将描述角度θa和θb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脉冲电势产生壁电荷。该过程在放电单元226中顺序且重复执行。此后,当脉冲电势施加在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时,壁电荷移动以碰撞并激发放电气体,由此产生放电。因此,放电在放电单元226中产生的位置可以根据壁电荷积聚的位置来确定。
壁电荷积聚的位置根据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的位置来确定。如果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定位在前基板211的后表面211b附近,则放电在前基板211附近发生的概率增加。在该情况下,放电向后扩散,从而放电在整个放电单元226中发生的概率减小。这隐含着放电在给定驱动电压时减小,从而电效率降低。
通过定位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以便增加放电在放电单元226的中心部分发生的概率,放电更可能充满整个放电单元226。因此,通过放电产生的UV光量增加,从而通过荧光层225产生的可见光量增加,由此增加PDP200的亮度。结果,由于在保持所需亮度的同时可以减小PDP 200的驱动电压,所以PDP 200的电效率可以增加。
如上所述,为了增加电效率,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被定位在放电单元226的中心部分附近。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前放电电极213和后放电电极212之间的距离d1的范围受到限制,并且插入在前隔栅215和后基板221之间的后隔栅224具有预定厚度,所以有利的是角度θa大于角度θb使得放电在放电单元226的中心部分发生。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第一修改例的部分的截面图,而图9说明了图8中所示的PDP的前放电电极、后放电电极和放电单元。
参考图8和9,将通过集中在与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 200的那些地方不同的地方来解释PDP 300。
参考图8,PDP 300不包括寻址电极222,其存在于图3A中所示的PDP 200中。在PDP 300中,前放电电极313和后放电电极312执行寻址电极222的功能。由于不形成寻址电极222,所以覆盖寻址电极222的介电层223在PDP 300中不是主要部件。
参考图9,每个前放电电极313具有阶梯形状并沿x轴方向延伸,每个后放电电极312具有阶梯形状并沿y轴方向延伸,与前放电电极313交叉。前放电电极313和后放电电极312位于前隔栅215中以便它们围绕放电单元326。
现在将通过集中在与图3中所示的PDP 200的那些地方不同的地方来解释不包括寻址电极222的PDP 300的操作。在PDP 300中,放电在其中发生的放电单元326之一由通过对在将被选择的放电单元326中交叉的前放电电极313和后放电电极312施加电势引起放电来选择。放电在放电单元326的侧壁上产生壁电荷,如上所述。此后,如上所述,通过在前放电电极313和后放电电极312之间顺序施加电势,维持放电借助于壁电荷发生。这样的程序对于PDP 300的放电单元326被选择且重复进行,从而实现一幅图像。
图10A和10B一起形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第二修改例的部分的截面图。
参考图10A,将集中在与图3A和3B中所示的PDP 200的那些地方不同的地方来解释PDP 400。
PDP 400与图3A中所示的PDP 200不同的地方在于PDP 400中所集成的隔栅424代替了PDP 200中的前隔栅215和后隔栅224。
将前隔栅215和后隔栅224集成为所集成的隔栅424意味着前隔栅215和后隔栅224连接并且只要没有破裂就不能被分离,但是它不意味着隔栅424在一个过程中制造。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10A和10B的例子来解释所集成的隔栅424的制造。
参考图10B的放大视图,隔栅424的后部分424b形成在后基板222的前表面221a上。然后,由后部分424b限定的空间充满包括荧光材料的浆料,并进行干燥和烘烤。
其次,第一隔栅层424c形成在所集成的隔栅424的后部分424b上,而后放电电极212形成在第一隔栅层424c上。当后放电电极212接触限定其中涂敷荧光层225的空间的后部分424b时,第一隔栅层424c不是必须被形成。然后,第二隔栅层424d被形成以覆盖后放电电极212,前放电电极213形成在第二隔栅层424d上。第三隔栅层424e形成以覆盖前放电电极213。第一隔栅层424c、第二隔栅层424d和第三隔栅层424e构成所集成的隔栅424的前部分424a。如果必要(例如,为了增加它们的厚度),后部分424b、第一隔栅层424c、第二隔栅层424d和第三隔栅层424e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于一层。
在形成所集成的隔栅424后,利用沉积作用使保护层216至少形成在所集成的隔栅424的前部分424a的侧壁424g上。在保护层216的沉积期间,后保护层228也形成在荧光层225的前表面225a上。后保护层228的功能如上所述。
在保护层216的沉积期间,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形成在集成的隔栅424的前表面424f上。形成在前表面424f上的保护层不会不利地影响PDP 400的操作。
在PDP 400中,角度θa对应于PDP 200中的角度θa,并被定义为第一前线510和第二前线520之间的角度,其中第一前线510为连接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213的外侧壁213b的前边缘213a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前线520为连接前放电电极213的外侧壁213b和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最短的线。此外,角度θb对应于PDP 200中的角度θb,并被定义为第一后线540和第二后线530之间的角度,其中第一后线540为连接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212的外侧壁212b的后边缘212a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后线530为连接后放电电极212的外侧壁212b和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最短的线。
当保护层216没有涂敷在所集成的隔栅424的侧壁424g上时,角度θa基于代替保护层216的外侧壁216a的所集成的隔栅424的侧壁424g来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PDP具有以下效果。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PDP具有的结构为放电电极位于围绕放电单元的隔栅中,这不同于多对维持电极位于前面板中的PDP。根据本发明的PDP的特征化结构避免了在前面板上设置介电层或保护层等的需要,可见光透过所述前面板。结果,根据本发明的PDP允许在放电单元中由荧光层产生的可见光直接透过前基板,由此大大地增加光透射率。
第二,在一些PDP中,产生放电的维持电极位于前基板的后表面上,并且为了允许在放电单元中通过荧光层产生的可见光透过前基板,大多数维持电极必须由非常贵且高电阻性的ITO形成。因此,驱动电压增加,这种PDP的制造成本高。此外,由于ITO电极的高电阻性引起压降,所以当PDP大时图像不能均匀地实现。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PDP中,放电电极位于隔栅中,从而放电电极可以由高导电材料形成。
第三,在一些PDP中,维持电极形成在前基板的后表面上,并且放电发生在放电单元中保护层的后面并在放电单元内扩散。因此,发光效率降低。当这种PDP使用较长时间时,带电的放电气体由于电场的作用引发荧光材料发生离子溅射,由此导致持久的后像。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PDP中,放电在围绕放电单元的整个侧壁上发生,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定位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附近使得放电集中在放电单元的中心。涂敷在荧光层的前表面上的后保护层可以保护荧光层避免一些离子的碰撞。
第四,在根据本发明的PDP中,前放电电极与前基板分离预定距离,与前放电电极的边缘成一定角度的电场在保护层的外侧壁上产生壁电荷,该保护层被涂敷在前隔栅的外侧壁上,由此增加放电水平和亮度。结果,在保持所需亮度的同时可以减小驱动电压,PDP的电效率增加。同时,可以使用低电压驱动集成电路,由此减少PDP的制造成本。
第五,根据本发明,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被最优定位使得放电可以有效地产生。因此,PDP的效率可以增加。
虽然本发明已经被特别地示出,并参考示意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中形式和细节的多种变化都是可能的,而不偏离如随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其包括:
透明前基板;
与前基板平行布置的后基板;
前隔栅,其由介电材料制成并位于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以与前基板和后基板一起限定放电单元;
前放电电极,其位于前隔栅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并与前基板分离;
后放电电极,其位于前隔栅中以便围绕放电单元,并与前放电电极分离;
后隔栅,其位于前隔栅和后基板之间以便与前隔栅、前基板和后基板一起限定放电单元;
荧光层,其位于由后隔栅和后基板所限定的空间中;和
沉积在放电单元中的放电气体。
2、权利要求1的PDP,其中前放电电极定位成使第一前线和第二前线之间的角度θa在0°到75°的范围内,其中第一前线为连接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的前边缘的最短的线,第二前线为连接所述前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和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
3、权利要求2的PDP,其中前放电电极定位成使角度θa在46°到61°的范围内。
4、权利要求1的PDP,其中后放电电极定位成使第一后线和第二后线之间的角度θb在0°到61°的范围内,其中第一后线为连接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的后边缘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后线为连接所述后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和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
5、权利要求4的PDP,其中后放电电极定位成使角度θb在1θ°到36°的范围内。
6、权利要求1的PDP,其中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定位成使第一前线和第二前线之间的角度θa不小于第一后线和第二后线之间的角度θb,其中第一前线为连接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的前边缘的最短的线,而第二前线为连接所述前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和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第一后线为连接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的后边缘的最短的线,以及第二后线为连接所述后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和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
7、权利要求1的PDP,进一步包括位于荧光层的前表面上的后保护层。
8、权利要求1的PDP,其中前放电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而后放电电极延伸以便在放电单元处与前放电电极交叉。
9、权利要求1的PDP,其中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而寻址电极延伸以便在放电单元处与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交叉。
10、权利要求1的PDP,进一步包括插入在后基板和荧光层之间的寻址电极,和插入在荧光层和寻址电极之间的介电层。
11、权利要求1的PDP,其中每个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具有阶梯形状,并且至少前隔栅的外侧壁涂敷有保护层。
12、权利要求11的PDP,其中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定位成使第一前线和第二前线之间的角度θa在0°到75°的范围内,第一后线和第二后线之间的角度θb在0°到61°的范围内,并且角度θa不小于角度θb,其中第一前线为连接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前边缘和前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的前边缘的最短的线,第二前线为连接所述前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和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第一后线为连接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后边缘和后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的后边缘的最短的线,和第二后线为连接所述后放电电极之一的外侧壁和所述前隔栅之一的外侧壁的最短的线。
13、权利要求12的PDP,其中前放电电极和后放电电极定位成使角度θa在46°到61°的范围内,角度θb在10°到36°的范围内,并且角度θa不小于角度θb
14、权利要求1的PDP,其中前隔栅和后隔栅形成为整体。
CNA2005100762059A 2004-04-27 2005-04-27 等离子体显示板 Pending CN1691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29160A KR20050104007A (ko) 2004-04-27 2004-04-27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9160/04 2004-04-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259A true CN1691259A (zh) 2005-11-02

Family

ID=3513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762059A Pending CN1691259A (zh) 2004-04-27 2005-04-27 等离子体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92100B2 (zh)
KR (1) KR20050104007A (zh)
CN (1) CN16912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514B (zh) * 2006-02-27 2010-09-29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电极埋置介电壁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3170B1 (ko) * 2004-12-18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08709B1 (ko) * 2005-08-06 2007-04-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46602B1 (ko) * 2007-03-05 2008-07-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7279B2 (ja) 1988-11-30 1999-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
US6097357A (en) * 1990-11-28 2000-08-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3259253B2 (ja) * 1990-11-28 2002-0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型表示装置の階調駆動方法及び階調駆動装置
JPH0770289B2 (ja) * 1991-11-29 1995-07-31 株式会社ティーティーティー 表示用放電管
EP0764931B1 (en) * 1991-12-20 1999-07-28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EP0554172B1 (en) * 1992-01-28 1998-04-29 Fujitsu Limited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3025598B2 (ja) * 1993-04-30 2000-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2891280B2 (ja) * 1993-12-10 1999-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KR0166018B1 (ko) * 1994-05-16 1998-12-15 엄길용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
CA2149289A1 (en) * 1994-07-07 1996-01-08 Yoshifumi Amano Discharge display apparatus
JP3352821B2 (ja) * 1994-07-08 2002-12-0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226166B1 (ko) * 1995-05-31 1999-10-15 김영남 교류형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JP3163563B2 (ja) * 1995-08-25 2001-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45183B2 (ja) 1995-10-20 1999-0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
KR100212728B1 (ko) * 1995-11-30 1999-08-02 김영남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KR100429484B1 (ko) * 1997-12-26 2004-06-30 현대 프라즈마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패널
JP3424587B2 (ja) * 1998-06-18 2003-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US6255777B1 (en) * 1998-07-01 2001-07-03 Plasmion Corporation Capillary electrode discharge 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4030685B2 (ja) 1999-07-30 2008-01-09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25888A (ja) 2000-03-09 2001-11-22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96285B1 (ko) * 2000-10-06 2005-06-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패널
JP2002287694A (ja) * 2001-03-26 2002-10-04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177969B2 (ja) 2001-04-09 2008-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581904B1 (ko) * 2004-03-19 2006-05-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4206077B2 (ja) 2004-03-24 2009-01-07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20050101904A (ko) * 2004-04-20 2005-10-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101905A (ko) * 2004-04-20 2005-10-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고효율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107050A (ko) * 2004-05-07 2005-11-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75061B1 (ko) * 2005-08-10 2007-01-29 제이에프이 스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강대 또는 표면 처리 강대의 제조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514B (zh) * 2006-02-27 2010-09-29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电极埋置介电壁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104007A (ko) 2005-11-02
US7492100B2 (en) 2009-02-17
US20050236990A1 (en) 200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5840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674201A (zh) 具有电磁波屏蔽层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4428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742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41627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757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及制造其的方法
CN1303116A (zh) 交流驱动型等离子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8421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81515A (zh) 电极端子部分连接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90596A (zh) 显示装置
CN1691259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574165A (zh) 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形成地址电极的方法
CN1975975A (zh)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92509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15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03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CN173798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581408A (zh)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320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1712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0393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15673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6275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8547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