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7124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7124A
CN1917124A CNA2006101110606A CN200610111060A CN1917124A CN 1917124 A CN1917124 A CN 1917124A CN A2006101110606 A CNA2006101110606 A CN A2006101110606A CN 200610111060 A CN200610111060 A CN 200610111060A CN 1917124 A CN1917124 A CN 1917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a display
terminal part
sparking electrode
discharge portion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10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景斗
李源周
安浩荣
李东映
朴洙昊
禹锡均
权宰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7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71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46Connecting or feeding means, e.g. leading-in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止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存在缺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一对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的基板;插置在所述对基板之间且包括与所述对基板一起隔开放电室的障肋部分和被布置在所述板片边缘的介电部分的板片;包括被布置在障肋部分内且适于进行放电的放电部分、与介电部分相接触且厚度为0.5-2微米且彼此分开的端子部分、以及将放电部分连接至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的放电电极;包括接触端子部分且彼此分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元件;被布置在放电室内的荧光体层;和被包含在放电室内的放电气体。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在此引用并结合,同时要求较早于2005年8月1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并且按时转让的序号为No.10-2005-0076367的题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申请在35 U.S.C.ξ119下所产生的全部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中产生缺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已取代了常规阴极射线管(CRTs)并且利用可见光射线显示出所需图像,所述可见光射线是通过密封放电气体并且在两块其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的基板之间施加放电电压从而产生激发真空紫外射线以预定图案所照射到的荧光体的真空紫外射线而产生的。
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彼此面对的前基板和后基板、插置在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电极和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工作的电路基板。
放电电极包括多个产生寻址放电的寻址电极和多个维持放电的维持电极。每个放电电极经由信号传输元件被电连接至电路基板。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放电电极中的寻址电极形成在后基板上且包括放电部分、连接部分和端子部分。端子部分被电连接至构成信号传输元件的多条导线中的每一条导线。
如果电路基板产生电信号,那么电信号就经由信号传输元件、端子部分和连接部分被传送至放电部分并且与用作维持电极中的扫描电极的放电电极一起产生寻址放电。
由于端子部分被连接至构成信号传输元件的每一条导线,因此位于端子部分之间的间隙比位于放电部分之间的间隙更窄。
然而,在这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放电部分、连接部分和端子部分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并且端子部分的厚度几乎等于放电部分和连接部分的厚度。
由于在端子部分之间存在电极迁移和杂质迁移以及其它物质,因此这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端子部分通常会发生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在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中产生缺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一对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的基板;插置在所述对基板之间且包括与所述对基板一起隔开放电室的障肋部分和被布置在所述板片边缘的介电部分的板片;包括被布置在障肋部分内且适于进行放电的放电部分、与介电部分相接触且厚度为0.5-2微米且彼此分开的端子部分、以及将放电部分连接至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的放电电极;包括接触端子部分且彼此分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元件;被布置在放电室内的荧光体层;和被包含在放电室内的放电气体。
所述放电部分优选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室。所述放电部分优选是条带形的。
所述端子部分中优选包含与放电部分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所述端子部分中优选包含与连接部分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所述端子部分中优选包含从包括Cr/Cu/Cr、Ag、Cu和Al的材料组中选取的一种材料。所述端子部分的宽度优选小于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的宽度。
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优选包括柔性印刷电缆(FPC)。另一种可选方式是,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优选包括带载封装(TCP)。
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和端子部分优选通过各向异性的传导膜进行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一对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的基板;插置在所述对基板之间且与所述对基板一起隔开放电室的障肋部分;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对基板内且适于进行放电的放电部分、厚度为0.5-2微米且彼此分开的端子部分和将放电部分连接至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的放电电极;包括接触端子部分且彼此分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元件;被布置在放电室内的荧光体层;和被包含在放电室内的放电气体。
所述放电部分优选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室。所述放电部分优选是条带形的。
所述端子部分中优选包含与放电部分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所述端子部分中优选包含与连接部分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所述端子部分中优选包含从包括Cr/Cu/Cr、Ag、Cu和Al的材料组中选取的一种材料。所述端子部分的宽度优选小于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的宽度。
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优选包括柔性印刷电缆(FPC)。另一种可选方式是,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优选包括带载封装(TCP)。
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和端子部分优选通过各向异性的传导膜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进行考虑使得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且易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及其多个附加优点,在所述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放电电极中的寻址电极的端子部分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图3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图3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图6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和
图8是沿图7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图6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放电电极中的寻址电极110的端子部分113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部分A的放大视图。
参见图1和图2,寻址电极110在后基板120上形成并且包括放电部分111、连接部分112和端子部分113。端子部分113被电连接至构成信号传输元件130的多条导线131中的每一条导线。
如果电路基板产生电信号,那么电信号就经由信号传输元件130、端子部分113和连接部分112被传送至放电部分111并且与用作维持电极中的扫描电极的放电电极一起产生寻址放电。
由于端子部分113被连接至构成信号传输元件130的每一条导线131,因此位于端子部分113之间的间隙比位于放电部分111之间的间隙更窄。
然而,在如图1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放电部分111、连接部分112和端子部分113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并且端子部分113的厚度几乎等于放电部分111和连接部分112的厚度。
由于在端子部分113之间存在电极迁移和杂质迁移以及其它物质,因此如图1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端子部分113通常会发生短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地描述,在所述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3-5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200进行描述。
参见图3和图4,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包括一对基板210、一对板片220、一对放电电极230、信号传输元件240和荧光体层250。
所述对基板210是彼此分开预定间隙且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12。透明的第一基板211由可见光能够从其中传输通过的玻璃制成。
在当前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基板211是透明的,因此通过放电所产生的可见光传输通过第一基板211。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第一基板211可由不透明材料制成,而第二基板212可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12均可由透明材料制成。同样,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12均可由半透明材料制成作为滤色片。
所述对板片220被插置在所述对基板210之间并且包括障肋部分221和介电部分222。
障肋部分221与基板210一起隔开产生放电的放电室260,从而隔开显示图像的显示区。
介电部分222与障肋部分221相连且被布置在板片220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障肋部分221隔开内部涂覆有荧光体层250的放电室260并且隔开显示图像的显示区。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障肋部分221可隔开不显示图像的虚设放电室。虚设放电室中不包括放电电极或荧光体层并且不进行放电。在该实例中,虚设放电室可沿介电部分222的内部形成并且形成在放电室260之间。
在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中,放电室260具有圆形横截面。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且放电室260可具有其它形状的横截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八边形等或者椭圆形的横截面。
形成障肋部分221的电介质防止放电电极230在发生维持放电时在其间发出电流,并且由此防止由于带电粒子与放电电极230之间产生碰撞而受损,由此通过感应出带电粒子而积聚壁电荷。所述电介质可以是PbO、B2O3、SiO2等。
所述介电部分222和障肋部分221由同一种电介质制成。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所述介电部分222和障肋部分221可由不同的电介质制成。在本实例中,由于不在介电部分222中产生放电,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调节介电特性而选择电介质。
由氧化镁(MgO)形成的保护层221a覆盖在障肋部分221的侧部上并且防止障肋部分221和放电电极230由于受到等离子体粒子的溅射而受损、放出二次电子且降低放电电压。
放电电极230包括第一放电电极231和与第一放电电极231分开的第二放电电极232。
第一放电电极231包括放电部分231a、端子部分231b和连接部分231c。
放电部分231a被布置在障肋部分221内,直接进行放电,厚度为约5-10微米且由铜(Cu)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放电部分231a由铜(Cu)制成。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可由透明材料如氧化铟锡(ITO)制成。特别是,鉴于放电部分231a被埋置在板片220中这一事实,放电部分231a可由如Ag、Al等导电耐蚀金属制成,从而使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能够快速对放电作出响应,不会使信号失真并且降低了进行维持放电所需的功率消耗。
端子部分231b在介电部分222上形成并且被暴露与信号传输元件240相连。
位于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比位于放电部分231a之间的间隙L1更窄,以便端子部分与信号传输元件240相连。
端子部分231b的厚度t1为0.5-2微米。所述厚度t1是基于适于在放电部分231a中进行放电的在前电阻值(previous resistancevalue)和形成薄膜的速度而确定的,并且被用以防止在端子部分231b之间产生电极迁移。
也就是说,如果端子部分231b的厚度t1小于0.5微米,那么端子部分231b的在前电阻值超过100Ω/m,且电流快速减小,从而使得难以利用输入放电电压进行放电。
同样,如果端子部分231b的厚度t1大于2微米,那么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形成薄膜。更具体而言,使用比采用糊状印刷工艺沉积出的材料更薄的薄膜成型工艺如喷墨印刷或沉积工艺形成端子部分231b,由此形成端子部分231b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
同样,如果端子部分231b的厚度t1大于2微米,那么被布置在介电部分222中的端子部分231b的尺寸增大得与增大的厚度差不多,从而导致在电极之间产生电极迁移。
为了形成厚度t1为0.5-2微米的端子部分231b,端子部分231b必须由适于形成薄膜和精细图案的材料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231b由Cr/Cu/Cr结构形成,其中在端子部分231b的底表面和顶表面上形成铬(Cr)层并且在两个铬(Cr)层之间形成一层铜(Cu)层。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231b由Cr/Cu/Cr形成。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端子部分231b可由分别包含纳米颗粒的Cu、Al和Ag制成。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231b由与放电部分231a和连接部分231c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放电部分231a和连接部分231c由Cu制成。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且端子部分231b可由与放电部分231a和连接部分231c相同的材料制成。
由于端子部分231b由适于形成薄膜和精细图案的材料形成,因此易于形成具有较窄宽度b1的端子部分231b。因此,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231b的宽度b1小于信号传输元件240中导线241的宽度b2。在本实例中,端子部分231b之间的间隙A1增大,这样就防止由于在介电部分222上形成的端子部分113之间存在电极迁移和杂质迁移以及其它物质而使端子部分231b短路,由此降低了端子部分231b的故障率。
电连接放电部分231a和端子部分231b的连接部分231c被埋置在板片220中,具有与放电部分231a一样的厚度且由Cu制成。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连接部分231c被埋置在板片220中。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连接部分231c可在板片220上形成且对其形成部位无限制。
第二放电电极232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相交叉,并且关于第一放电电极231结构对称。与第一放电电极231一样,第二放电电极232包括放电部分(未示出)、端子部分(未示出)和连接部分(未示出),并且其具体结构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的具体结构相同。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第一放电电极231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延伸,且第二放电电极232与第一放电电极231相交叉,从而执行寻址功能。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执行寻址功能从而形成三电极结构的电极。
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围绕放电室260,使得在垂直方向上在放电部分隔开放电室260的每个周边位置处进行维持放电。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32是条带形的并且可被埋置在障肋部分211中。在本实例中,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32具有对向放电而不是表面放电的放电路径。
参见图5,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具有圆环形状。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可具有椭圆形或多边形形状,例如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形状。
由于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被埋置在板片220中,因此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不是由透明材料制成,而是由导电金属如Ag、Al或Cu等制成,从而使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能够快速对放电作出响应,不会使信号失真并且降低了进行维持放电所需的功率消耗。
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被埋置在板片220中。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32可在第一基板211或第二基板212上形成。在本实例中,介电部分222可在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上形成。
信号传输元件240被电连接至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进行工作的工作电路基板(未示出),并且由柔性印刷电缆(FPC)或带载封装(TCP)形成。
信号传输元件240由传送电信号的导线241形成。导线241被电连接至端子部分231b且以预定间隙D1进行布置。
信号传输元件240中的导线241经由各向异性的传导膜与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相连。
沟槽211a上根据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室260涂覆有荧光体层250并且沟槽211a在第一基板211上形成。采用喷砂、蚀刻等方法在形成放电室260的第一基板211上形成沟槽211a。
荧光体层250具有响应于紫外射线产生可见光的成分。即,在红色发光放电室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包括荧光粉如Y(V,P)O4:Eu、在绿色发光放电室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包括荧光粉如Zn2Si04:Mn,YBO3:Tb、且在蓝色发光放电室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包括荧光粉如BAM:Eu。
通过将荧光体层涂覆在第一基板211上形成的沟槽211a上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荧光体层250。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荧光体层250可在放电室260的任何部分中形成,例如形成在障肋部分221的侧部,以便响应于通过等离子体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而发射出可见光。
介电部分222上涂覆有玻璃料270。玻璃料270通过塑性成形工艺被附在基板210与介电部分222之间并且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进行密封。
在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进行密封之后,放电气体例如Ne、Xe或其混合物被注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中。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制造工序和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制造工序可包括:形成板片220、对基板210进行蚀刻、形成荧光体层250、组装、密封以及注入放电气体。
作业人员埋置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连接部分231c以及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和连接部分,顺序地沉积电介质,形成板片220,在板片220中布置有放电室250的部位形成圆孔以及形成障肋部分221。
在形成板片220之后,将端子部分231b与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连接部分231c的端部相连。
采用喷墨印刷或沉积工艺形成端子部分231b,使其厚度为0.5-2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231b由Cr/Cu/Cr结构制成,其中在端子部分231b的底表面和顶表面上形成铬(Cr)层并且在两个铬层之间形成一层铜层。采用喷墨印刷工艺,使用液体材料形成端子部分231b的图案。采用沉积工艺,通过进行材料沉积形成端子部分231b的沉积图案。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231b的宽度b1小于信号传输元件240中导线241的宽度b2
同样,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端子部分与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端子部分231b对称。
由MgO制成的保护层221a采用真空沉积工艺形成在障肋部分221的侧部上。
通过对第一基板211上采用例如喷砂、蚀刻等玻璃切割方法布置了放电室260的部分进行蚀刻,在第一基板211上形成沟槽211a。通过用荧光体物质涂覆沟槽211a而形成荧光体层250。
板片220被插到第一基板211与第二基板212之间。在该组装作业过程中,玻璃料270进行适当地涂覆从而被布置在基板210与板片220的介电部分222之间。
在已完成密封之后,进行真空排气操作,并且注入放电气体。
在放电气体已被完全注入后,将端子部分231b经由各向异性的传导膜与信号传输元件240中的导线241相连。
在已完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制造和放电气体的注入之后,从外部电源将预定的寻址电压施加到第一放电电极231与第二放电电极232之间,并且产生寻址放电,使得从放电室260中选出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室。
如果放电维持电压被施加在选定的放电室260与第一放电电极231与第二放电电极232之间,那么积聚在障肋部分221的侧部上的壁电荷由于存在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而产生移动,由此产生维持放电。受到维持放电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降低,由此发出紫外射线。
紫外射线激发荧光体层250。受到激发的荧光体层250的能级降低,由此发出可见光。发射出的可见光传输通过第一基板211并且形成可被使用者识别出的图像。
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231b由能够形成精细图案且厚度t1为0.5-2微米的Cr/Cu/Cr结构形成。因此,端子部分231b尺寸较小并且牢固地形成在介电部分222上,由此防止在端子部分231b之间产生电极迁移并且降低了端子部分231b的故障率。
同样,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231b的宽度b1小于信号传输元件240中导线241的宽度b2,由此就防止由于在端子部分113之间存在电极迁移和杂质迁移而使端子部分231b发生短路,由此降低了端子部分231b的故障率。
第一放电电极231中的放电部分231a和第二放电电极232中的放电部分围绕放电室260,使得在垂直方向上在放电室260的每个周边位置处进行维持放电。因此,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具有相对较宽的放电区域,由此增大了光发射亮度和发光效率。
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包括板片220,因此将障肋部分沉积到基板上以便形成放电室260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放电室260是通过在产生放电的空间中形成板片220和方形孔而形成的,由此简化了制造工艺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图6-8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进行描述。
参见图6-8,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包括一对基板310、障肋部分321、介电部分322、放电电极330、信号传输元件340和荧光体层350。
所述对基板310是彼此分开预定间隙且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311和第二基板312。第一基板311由可见光能够从其中传输通过的玻璃制成。
障肋部分321被叠置在第二基板312上并且与一对基板310一起隔开产生放电的放电室360。
被障肋部分321隔开的放电室360具有矩形横截面。
介电部分322被布置在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边缘上的障肋部分321的外部。
介电部分322被叠置在第二基板312上并且与障肋部分321相连。
障肋部分321由电介质形成。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第三放电电极333的放电部分被埋置在电介质中。
形成障肋部分321的电介质通过感应出电荷而积聚壁电荷,同时防止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第三放电电极333在其间发出电流且由于带电粒子与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第三放电电极333产生碰撞而受损。所述电介质可以是PbO、B2O3、SiO2等。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障肋部分321和介电部分322彼此连接并且由同一种材料形成。然而,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此。更具体而言,所述障肋部分321和介电部分322彼此可不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障肋部分321和介电部分322由具有不同介电特性的电介质制成。
由氧化镁(MgO)形成的保护层321a覆盖在接触放电室360的障肋部分321的侧部上。
放电电极330包括第一放电电极331、与第一放电电极331分开的第二放电电极332和与第二放电电极332分开的第三放电电极333。
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在同样的方向上进行延伸,第二放电电极332与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相交叉,从而使得第二放电电极332用作执行寻址功能的寻址电极。
本发明不一定受限于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第三放电电极333的上述结构。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同样的方向上进行延伸,而其它放电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相交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用作扫描电极和共用电极,而第三放电电极用作寻址电极。
每一个放电电极330包括放电部分、端子部分和连接部分。第二放电电极332如下面所述。参见图5-7,图中示出S将放电部分332a和端子部分332b分开。
第二放电电极332中的放电部分332a被布置在障肋部分321内侧,直接进行放电,厚度为5-10微米且由Ag形成。
端子部分332b接触介电部分322并且被暴露在外部与信号传输元件340相连。
位于端子部分332b之间的间隙A2比位于放电部分332a之间的间隙L2更窄,以便端子部分与信号传输元件340相连。
端子部分332b的厚度t2为0.5-2微米。所述厚度t2是基于适于在放电部分332a中进行放电的在前电阻值和形成薄膜的速度而确定的,并且被用以防止在端子部分332b之间产生电极迁移。
也就是说,如果端子部分332b的厚度t2小于0.5微米,那么端子部分332b的在前电阻值超过100Ω/m,且电流快速减小,从而使得难以利用输入放电电压进行放电。
同样,如果端子部分332b的厚度t2大于2微米,那么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形成薄膜。更具体而言,使用比采用糊状印刷工艺沉积出的材料更薄的薄膜成型工艺如喷墨印刷或沉积工艺形成端子部分332b,由此形成端子部分332b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
同样,如果端子部分332b的厚度t2大于2微米,那么被布置在介电层中的端子部分332b的尺寸增大得与增大的厚度差不多,从而导致在电极之间产生电极迁移。
为了形成厚度t2为0.5-2微米的端子部分332b,端子部分332b必须由适于形成薄膜和精细图案的材料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332b由Cu制成,而放电部分332a和连接部分332c由Ag形成。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332b的宽度b3与信号传输元件340中导线341的宽度b4相同。
连接部分332c电连接放电部分332a和端子部分332b,并且具有与放电部分332a相同的厚度。
连接部分332c的一部分被埋置在介电部分322中且连接部分332c的其它部分被暴露在介电部分322上。连接部分332c由Ag形成。
与第二放电电极332相交叉的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彼此对称。与第二放电电极332一样,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包括放电部分(未示出)、端子部分(未示出)和连接部分(未示出),并且其具体结构与第二放电电极332的具体结构相同。
第一放电电极331中的放电部分、第二放电电极332中的放电部分332a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的放电部分围绕放电室360,并且如图8所示呈阶梯形状。
信号传输元件340被电连接至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进行工作的工作电路基板(未示出),并且由柔性印刷电缆(FPC)或带载封装(TCP)形成。
信号传输元件340由传送电信号的导线341形成。导线341被电连接至端子部分332b且以预定间隙D2彼此分开。
信号传输元件340中的导线341经由各向异性的传导膜与放电电极330中的放电部分相连。
沟槽311a上根据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室360涂覆有荧光体层350并且沟槽311a在第一基板311上形成。采用喷砂、蚀刻等方法在形成放电室360的第一基板311上形成沟槽311a。由于介电层350与荧光体层250相同,因此略去对电介质的详细描述。
在介电部分322与第一基板311之间涂覆有玻璃料370。玻璃料370通过塑性成形工艺对基板310进行密封。
在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进行密封之后,放电气体例如Ne、Xe或其混合物被注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中。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制造工序和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制造工序可包括:在第二基板312上形成障肋部分321和介电部分322、在第一基板311上形成荧光体层350、组装、密封以及注入放电气体。
通过将电介质叠置在第二基板312上而形成障肋部分321,其中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的放电部分、第二放电电极332中的放电部分332a和第一放电电极331中的放电部分采用喷砂、丝网印刷等方法顺序地进行埋置。
通过将电介质叠置在第二基板312上而形成介电部分322,其中第三放电电极333、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一放电电极331采用喷砂、丝网印刷等方法顺序地埋置在介电部分322中。
在形成障肋部分321和介电部分322之后,将端子部分332b与第二放电电极332中的连接部分332c的端部相连。
采用喷墨印刷或沉积工艺形成端子部分332b,使其厚度为0.5-2微米。采用喷墨印刷工艺,使用包含Cu的液体材料形成端子部分332b的图案。采用沉积工艺,通过沉积Cu形成端子部分332b的沉积图案。
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端子部分332b的宽度b3等于信号传输元件340中导线341的宽度b4
同样,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的端子部分与第二放电电极332中的端子部分332b对称。
由MgO制成的保护层321a采用真空沉积工艺形成在障肋部分321的侧部上。
通过对第一基板311上采用例如喷砂、蚀刻等玻璃切割方法布置了放电室360的部分进行蚀刻,在第一基板311上形成沟槽311a。通过用荧光体物质涂覆沟槽311a而形成荧光体层350。
为了将第一基板311和第二基板312组装在一起,玻璃料370进行适当地涂覆从而被布置在第一基板310与介电层322之间。
在已完成密封之后,进行真空排气操作,并且注入放电气体。
在放电气体已被完全注入后,将端子部分322b经由各向异性的传导膜与信号传输元件340中的导线341相连。
在已完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制造和放电气体的注入之后,从外部电源将预定的寻址电压施加到第二放电电极332与作为扫描电极的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的一个之间,并且产生寻址放电,使得从放电室360中选出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室。
如果放电维持电压被施加在选定的放电室360中的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之间,那么积聚在障肋部分321的侧部上的壁电荷由于存在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三放电电极333而产生移动,由此产生维持放电。受到维持放电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降低,由此发出紫外射线。
紫外射线激发涂覆在放电室360中的荧光体层350。受到激发的荧光体层350的能级降低,由此发出可见光。发射出的可见光传输通过第一基板311并且形成可被使用者识别出的图像。
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分332b由Cu制成,能够形成精细图案且厚度t2为0.5-2微米。因此,端子部分332b尺寸较小并且牢固地形成在介电层上,由此防止在端子部分332b之间产生电极迁移并且降低了端子部分332b的故障率。
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二放电电极332和第三放电电极333中的放电部分围绕放电室360,使得在放电室360的每个周边位置处进行维持放电。因此,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具有相对较宽的放电区域,由此增大了光发射亮度和发光效率。
如上面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形成厚度为0.5-2微米的端子部分,由此就防止由于在端子部分之间存在电极迁移和杂质迁移以及其它物质而使端子部分发生短路,由此提高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质量,降低了端子部分的故障率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显现完全高精度(FHD)图像时能够容易地实现端子部件的高密度高精度结构。
由于放电电极的放电部分被埋置在板片或障肋部分中从而围绕放电室,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较宽的放电区域,由此增大了光发射亮度和发光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板片,由此简化了制造工艺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尽管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具体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偏离下列技术方案限定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多种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一对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的基板;
插置在所述对基板之间且包括与所述对基板一起隔开放电室的障肋部分和被布置在所述板片边缘的介电部分的板片;
包括被布置在障肋部分内且适于进行放电的放电部分、与介电部分相接触且厚度为0.5-2微米且彼此分开的端子部分、以及将放电部分连接至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的放电电极;
包括接触端子部分且彼此分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元件;
被布置在放电室内的荧光体层;和
被包含在放电室内的放电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部分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部分是条带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中包含与放电部分的材料不同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中包含与连接部分的材料不同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中包含从包括Cr/Cu/Cr、Ag、Cu和Al的材料组中选取的一种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的宽度小于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元件包括柔性印刷电缆(FP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元件包括带载封装(TCP)。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和端子部分通过各向异性的传导膜进行连接。
1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一对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的基板;
插置在所述对基板之间且与所述对基板一起隔开放电室的障肋部分;
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对基板内且适于进行放电的放电部分、厚度为0.5-2微米且彼此分开的端子部分和将放电部分连接至端子部分的连接部分的放电电极;
包括接触端子部分且彼此分开的导线的信号传输元件;
被布置在放电室内的荧光体层;和
被包含在放电室内的放电气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部分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部分是条带形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中包含与放电部分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中包含与连接部分的材料不同的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中包含从包括Cr/Cu/Cr、Ag、Cu和Al的材料组中选取的一种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端子部分的宽度小于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元件包括柔性印刷电缆(FPC)。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元件包括带载封装(TCP)。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元件中的导线和端子部分通过各向异性的传导膜进行连接。
CNA2006101110606A 2005-08-19 2006-08-18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ending CN19171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76367A KR100637233B1 (ko) 2005-08-19 2005-08-19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0050076367 2005-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7124A true CN1917124A (zh) 2007-02-21

Family

ID=3762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10606A Pending CN1917124A (zh) 2005-08-19 2006-08-18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40507A1 (zh)
JP (1) JP2007053079A (zh)
KR (1) KR100637233B1 (zh)
CN (1) CN191712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7613B1 (ko) * 2005-08-17 2009-1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642720B2 (en) * 2006-01-23 2010-01-05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ddressable microplasma devices and arrays with buried electrodes in ceramic
KR100804528B1 (ko) * 2006-08-29 2008-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7357A (en) * 1990-11-28 2000-08-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3259253B2 (ja) * 1990-11-28 2002-0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型表示装置の階調駆動方法及び階調駆動装置
DE69232961T2 (de) * 1991-12-20 2003-09-04 Fujitsu Lt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r Anzeigetafel
US5428263A (en) * 1992-01-07 1995-06-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charge cathode device with stress relieving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0554172B1 (en) * 1992-01-28 1998-04-29 Fujitsu Limited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3025598B2 (ja) * 1993-04-30 2000-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2891280B2 (ja) * 1993-12-10 1999-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3163563B2 (ja) * 1995-08-25 2001-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24587B2 (ja) * 1998-06-18 2003-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3025257B1 (ja) * 1999-02-25 2000-03-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JP3525918B2 (ja) * 2000-10-31 2004-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検査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404200B1 (ko) * 2001-07-12 2003-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03324B1 (ko) * 2003-11-29 2006-07-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812534B2 (en) * 2004-04-08 2010-10-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Gas discharge display panel
KR20050107050A (ko) * 2004-05-07 2005-11-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53079A (ja) 2007-03-01
US20070040507A1 (en) 2007-02-22
KR100637233B1 (ko) 200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5840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263068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286137C (zh) 气体放电面板和气体放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0757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及制造其的方法
CN1304157A (zh) 交流电驱动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501429A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53913C (zh) 电子发射性薄膜和用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674201A (zh) 具有电磁波屏蔽层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334590A (zh) 场致发射型显示器用的前板
CN1658403A (zh) 具有发光体的基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881515A (zh) 电极端子部分连接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201365C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1712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75975A (zh)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92509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320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1712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285094C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691259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15673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00393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28813A (zh) 自发光型平面显示装置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41623A (zh) 电极端子部分连接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502114A (zh) 在位于一对行电极上的多个单元内进行放电的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