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1905A - 制备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1905A
CN1911905A CNA2006100937166A CN200610093716A CN1911905A CN 1911905 A CN1911905 A CN 1911905A CN A2006100937166 A CNA2006100937166 A CN A2006100937166A CN 200610093716 A CN200610093716 A CN 200610093716A CN 1911905 A CN1911905 A CN 1911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anide
benzoyl
reaction
benzoyl cyanide
dichlo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937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约布
B·施卢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ltigo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altigo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ltigo GmbH filed Critical Saltigo GmbH
Publication of CN1911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1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3/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3/14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by reaction of cyanides with hal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with replacement of halogen atoms by cyano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制备通式(I)的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是氢、氯、溴、碘、氟、C1-C8-烷基、芳基、芳烷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巯基、-CN、-COOR6、-CONR2 7、-SO3R8或-SO2NR2 9;R6,R7,R8,R9各自独立地是C1-C8-烷基,通过a)将通式(II)的苯甲酰氯,其中R1,R2,R3,R4,R5各自如通式I的定义,与0.9-1.4摩尔当量的氰化铜在无其它溶剂的条件下,任选在高压下,在惰性气氛中,在150至165℃反应;b)在反应时间不超过5小时并冷至100℃以下后,将非质子有机溶剂加入反应混合物从而沉淀出形成的铜盐;c)在滤除所述铜盐后,将剩余的滤液冷却至-40至+20℃的温度从而结晶出粗产物;和d)将所述的粗产物从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分离并任选干燥。

Description

制备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制备取代的,优选卤素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在Angew.Chem.,Int.Ed.Engl.1982,21,36,Scheme 1中给出了苯甲酰氰制备方法的概述。其描述了两种开始于苯甲酰氯的一般路径。第一种,通过将相应的氯化物反应,例如,根据Synthesis 1979,204与三甲基甲硅烷氰化物反应来制得苯甲酰氰。另外被描述的则是苯甲酰氯与重金属氰化物的反应,但又指出其是不足的,这在于反应混合物必须被加热至120-160℃的温度数小时,这导致副组分形成的可能性增大。相反地,其中描述的一种更具优势的方法即可以将苯甲酰氯和氰化铜在加入乙腈的条件下反应,即使在80℃仍能达到至多75%的产率。然而,将作为反应物的氰化铜以及在反应中形成的氯化铜用简单的过滤方法除去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似乎是困难的,因为已知这些盐刚好(precisely)可以与反应所用的乙腈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根据上述文章,当使用一种相当稀有且工业上难获得的氰化物,氰化铊时,苯甲酰氰的产率即使在20℃仍能达到89%。
DE-A 3 035 021,DE-A 4 311 722和EP-A 1 316 613公开了苯甲酰氯与氰化铜在加入乙腈的条件下的反应和,其中在分离之后,通过过滤从铜盐中除去所得的粗产物以及接着任选地,经水洗后,蒸馏提纯。该过程对于工业规模的反应来说将是非常不经济的,加之仅适用于在工业条件下能够被蒸馏的物质。
DE-A 2 624 891,DE-A 2 708 182和US-A 4 209 462公开了使用超过化学计量的氰化钠以及超过化学计量的铜、氧化铜或氰化铜并任选地加入乙腈以及任选的其他溶剂从苯甲酰氯制备苯甲酰氰的方法。所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就是所得的粗产物必须在分离步骤中被蒸馏来提纯。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限制了可蒸馏的苯甲酰氰,而且在DE-A 2 624 891和DE-A 2 708 182中,还在于受限制的废液再利用性,因为它们是由实施例中提到的溶剂混合物组成的。
US-2003158435公开了一种在含水的双相体系中由苯甲酰氯制备苯甲酰氰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氰化钠、碘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被用作反应试剂。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只适用于制备水中稳定的化合物。
J.Fluorine Chem.1993,61,117描述了苯甲酰氯和1.5当量的氰化铜以及催化剂量的五氧化二磷在甲苯中的反应,该反应混合物在40小时内被加热至回流温度。该方法的缺点来自于额外的0.5当量氰化物反应试剂的使用、有反应活性的五氧化二磷的加入以及由于高热应力(thermal stress),因为在此条件下可推测会有众多的副反应。这由需要对所得的粗产物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即过滤,然后水洗,色谱提纯以及还有重结晶来进行提纯得以证实。所述实施例(5个实施例)的产率如预期地低至45-76%。
GB-A 2 395 483描述了这样一种制备2,3-二氯苯甲酰氰的方法,即将2,3-二氯苯甲酰氯和1.4当量的氰化铜在160-165℃下反应6小时。处理(workup)包括先用甲苯稀释,过滤以及,在甲苯被蒸馏除去后,重结晶粗产物。该制备方法的缺点是在反应和蒸馏所加甲苯的过程中的长期热应力(long thermal stress),这在工业规模上同样需要数小时。所述产品的纯度经气相色谱分析后被报告为97%,但在该反应中的典型副组分,如相应的酸酐或酸,一般不能用气相色谱的方法有效地检出。该反应的再现已经导致在所述产物中存在显著的副组分部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经济可行的制备纯度高的取代的,特别是卤素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现在发现一种制备通式I的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Figure A20061009371600051
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是氢、氯、溴、碘、氟、C1-C8-烷基、芳基、芳基烷基、C1-C8-烷氧基或C1-C8-烷基巯基或是-CN、-COOR6、-CONR2 7、-SO3R8或-SO2NR2 9,其中R6,R7,R8,R9各自独立地是C1-C8-烷基,通过将通式II的苯甲酰氯
Figure A20061009371600061
其中
R1,R2,R3,R4,R5各自与通式I中的定义相同,
与氰化铜反应,其中该反应直接(in substance)进行,即不存在有机溶剂和其它添加剂,通过使用最多一种惰性有机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任选通常的工业级品质的“馏分”)以及所述产品来处理,在过滤除去无机副产物后,通过从溶剂中结晶出来分离。
所得到的产物具有基于所有组分的至少96%的纯度。
本发明由此提供一种制备通式(I)的卤代苯甲酰氰的方法
Figure A20061009371600062
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是氢、氯、溴、碘、氟、C1-C8-烷基、芳基、芳基烷基、C1-C8-烷氧基或C1-C8-烷基巯基或是-CN、-COOR6、-CONR2 7、-SO3R8或-SO2NR2 9,其中R6,R7,R8,R9各自独立地是C1-C8-烷基,
通过
a)将通式(II)的苯甲酰氯
Figure A20061009371600063
其中
R1,R2,R3,R4,R5各自与通式I中的定义相同,
与0.9-1.4摩尔当量的氰化铜在没有其它溶剂的条件下,任选地在高压下,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在150至165℃的反应温度下反应,
b)在不超过5小时的反应时间并冷却至100℃以下的温度后,将非质子有机溶剂加入所述反应混合物中从而沉淀出形成的铜盐以及
c)在过滤除去沉淀出的铜盐后,将剩余的滤液冷却至-40至+20℃的温度从而结晶出粗产物以及
d)将结晶出的粗产物从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分离出以及任选干燥。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将取代的苯甲酰氯和氰化铜直接反应不超过5小时,优选不超过4小时,反应温度为150至165℃的范围,优选155-160℃。对比实验,尤其根据GB-A-2395483,已经显示副组分的形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大大增加,其对所得到的产物的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依照本发明,当维持反应时间,使用显著更低量的氰化反应试剂即大约1.1当量代替GB 2395483中所述的1.4当量或者J.Fluorine Chem.1993,61,117中所述的1.5当量,观察不到产物收率的降低,这是可能的。因为该反应试剂是剧毒物质,作为处理复杂性显著降低的结果,本创新性方法带来环境污染程度显著更低。
典型地,使用0.9至1.4摩尔当量(以苯甲酰氯计),优选1.0至1.3摩尔当量,更优选1.0-1.1摩尔当量的氰化铜。
由于反应物和产物是水敏性的,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操作。所用的惰性气体是氮气或稀有气体如氦气或氩气。
根据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取代的苯甲酰氯化物可以是那些其中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如式I中所述。优选的C1-C8-烷基是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优选的芳基是苯基或取代的苯基,以及优选的芳基烷基是苄基或取代的苄基。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合制备卤素取代的苯甲酰氰,即至少在R1,R2,R3,R4或R5基团中的一个是氯、溴、碘或氟。优选化合物是2,3-、2,4、2,5-或2,6-或3,4-二卤代苯甲酰氰,特别是2,3-二氯苯甲酰氰、2,4-二氯苯甲酰氰、2,5-二氯苯甲酰氰、2,6-二氯苯甲酰氰、3,4-二氯苯甲酰氰和4-溴-2-氯苯甲酰氰和4-溴-2-氟苯甲酰氰,2-、3-和4-单卤代苯甲酰氰,特别是4-溴苯甲酰氰和4-氟苯甲酰氰,2,3,4-、2,3,5-、2,4,6-、2,3,6-三卤代苯甲酰氰,特别是2,3,4-三氯苯甲酰氰和4-溴-2,6-二氯苯甲酰氰。
令人惊奇的是,可以通过直接用适合结晶的溶剂或混合溶剂稀释所述反应混合物以及,在从所述铜盐过滤后,通过从所述溶液结晶所述产物来除去所述无机铜盐。该过程的结果是,作为被延长的滞留时间或同时在粗产物上的额外热应力的结果的另外步骤,比如在GB-A-2395483中所述,在蒸馏所用的甲苯从而除去形成的铜盐的过程期间,或如在J.Fluorine Chem.1993,61,117中所述,其中除了蒸馏甲苯外还预先进行水洗,这些促进副组分的形成并且对产品质量产生显著不利影响的步骤得以省去。除了得到改进的产品质量外,还节约至少一种溶剂,典型地该溶剂的使用量远大于得到的产物本身的量。所述有关的原料的节约及其除去对于所述方法的增加的环境友好度,以及有关的至关重要的改善的经济可行性都有积极效果。
去除铜盐以及结晶过程中所用的惰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典型地属于非极性脂肪族C2-C8-烷烃类,比如正己烷及其异构体、正庚烷及其异构体、正辛烷及其异构体,以及环烷烃如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以及被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取代的环烷烃。同样可以使用如前所述的溶剂的混合物,尤其是工业可获得的馏分如工业级己烷、石油醚50-70、60-80、70-90、90-110,以及当在压力下进行操作时的二氧化碳。同样还可以使用非极性的氟化溶剂,比如氟化的C2-C8-烷烃或烯烃如四氟乙烯,或氟化芳香族化合物如六氟代苯和八氟代甲苯。4-氯代三氯甲苯也是可以的。优选为在步骤b)中使用(工业级)己烷作溶剂。
用作溶剂的疏质子溶剂典型地具有不超过0.5%重量的含水量,优选不超过0.2%重量,更优选不超过0.1%重量以及尤其是不超过0.05%重量。具有上述含水量的疏质子烃类溶剂可以在市场上购得,但也可以在反应前通过适当的初始蒸馏来干燥。
铜盐也能够在压力下被除去,在此情况下,由于升高的压力以及因此也升高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的沸点或沸腾范围,使得更高的分离温度成为可能,以及由此,如果合适,可获得在特定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的更高的粗产物浓度。
为了这个目的,同样地,除了上文提到的惰性有机溶剂之外,也可以使用烷烃如乙烷、丙烷、丁烷,以及在压力下的二氧化碳。在升高的压力下,可以使用这些被称为超临界状态下的溶剂来将产物从铜盐中分离出,通过压力降低并同时蒸发溶剂来得到该条件下产物。
对于结晶,所述粗产物在惰性有机溶剂中的溶液被从沸点冷却或只是将温度降低到-40至+20℃的温度,优选-20至+10℃,更优选-10至+5℃。(可以用夹套冷却或用减压蒸发冷却来进行所述冷却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基本特点在于使用其所得产物的极高纯度。本发明方法可提供具有>94%,优选>95%,更优选>96%的纯度的取代的苯甲酰氰,本反应的常规副产物,如相应的取代的苯甲酸和相应的取代的苯甲酸酐的含量<2%,优选<1%,更优选<0.6%,或者含量<6%,优选<4%,更优选<3%。
可通过从母液中蒸馏出所述溶剂并再次利用来进一步增加本方法的经济可行性。
同样地,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对过滤出的铜盐进行铜回收,因为它们是以相对纯净的形式获得的。
实施例
所有的反应都在氮气氛围中进行。除非另有说明,所得到的产物的分析由HPLC分析法来进行从而确保检测出所述常规副产物如相应的苯甲酸及其酸酐。
比较实施例1(按照GB-A-2395483)
在烧瓶中,在大约35-40℃下将106.9g(0.5mol)2,3-二氯苯甲酰氯熔化。在该温度下,在搅拌下加入62.8g(0.7mol)氰化铜。
将该混合物加热至165℃6小时,在此过程中,灰色悬浮液的颜色变成褐绿色。接着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大约80℃。在该温度下,加入50ml甲苯并且将所述悬浮液经由烧结玻璃吸滤器(G3孔)(sintered glass suction filter(3Gpore))趁热过滤。以每次20ml甲苯将所述反应烧瓶以及吸滤器里的剩余物分别洗涤三次。79.0g湿润固体留在吸滤器上。
在50℃温度和25hPa压力下将所收集的滤液浓缩从而得到105.3g的剩余物。将其悬浮于650ml在沸点(69℃)下的己烷中,不溶的部分被留下。通过在大约60℃下过滤将该悬浮液澄清从而剩余21.4g湿润疏松固体。对该剩余物的分析表明2,3-二氯苯甲酸酐的含量>60%。没有测定出2,3-二氯苯甲酸的含量。
然后将所述被加热到大约60℃的滤液冷却到15℃,在此过程中,所述产物以带有褐色油状部分的黄色晶体形式沉淀出来。可以观察到一部分产物(尤其是所述油状部分)黏附在烧瓶的玻璃壁上。
在用刮勺将黏附物除去后,过滤所述悬浮液并将因此所得的固体在40℃温度和20hPa压力下干燥。以带有油状部分的黄色晶体形式得到63.8g2,3-二氯苯甲酰氰。所述产物的纯度为89.4%。这对应于理论的57%的产率。
作为所述产物中的副组分,也发现6.9%的相应2,3-二氯苯甲酸酐。没有测定出2,3-二氯苯甲酸的含量。
比较实施例2(按照GB-A-2395483)
在烧瓶中,在大约35-40℃下将256.5g(1.2mol)2,3-二氯苯甲酰氯熔化。在该温度下,在搅拌下加入150.8g(1.7mol)氰化铜。
将该混合物加热至165℃6小时,在此过程中,灰色悬浮液的颜色变成褐绿色。接着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大约80℃。在该温度下,加入754ml甲苯并且将该混合物进一步冷却到65℃。在该温度下,将缓慢的氮气流通过所述溶液3小时。接着,将该悬浮液经由烧结玻璃吸滤器(G3孔)趁热过滤。以每次100ml甲苯将吸滤器里的过滤剩余物洗涤两次以及然后将其舍弃。
在50℃温度和25hPa压力下将收集的滤液浓缩从而得到259.4g的剩余物。将其悬浮于1670ml在沸点(69℃)下的己烷中,不溶的部分被留下。通过在大约60℃下过滤将该悬浮液澄清从而剩余16.7g湿润疏松固体。对剩余物的分析表明2,3-二氯苯甲酸酐的含量>60%。没有测定出2,3-二氯苯甲酸组分的含量。
然后将所述被加热到大约60℃的滤液冷却到15℃,在此过程中,所述产物以带有褐色油状部分的黄色晶体形式沉淀出来。可以观察到一部分的产物(尤其是油状部分)黏附在烧瓶的玻璃壁上。
在用刮勺将黏附物除去后,过滤所述悬浮液并将因此所得的固体在40℃温度和20hPa压力下干燥。以带有油状部分的黄色晶体形式得到185g2,3-二氯苯甲酰氰。所述产物的纯度为84%。这对应于理论的66%的产率。
作为所述产物中的副组分,也发现9.8%的相应2,3-二氯苯甲酸酐。没有测定出2,3-二氯苯甲酸的含量。
比较实施例3(基于DE-A-2708182/DE-A-2624891)
在烧瓶中,在大约35-40℃下将53.4g(0.25mol)2,3-二氯苯甲酰氯熔化。在该温度下,在搅拌下加入14.7g(0.3mol)氰化钠和2.2g(0.03mol)氰化铜。
将该混合物加热至165℃6小时。对该粗混合物的分析显示了如下结果:
51.8%的2,3-二氯苯甲酰氯、38.5%的2,3-二氯苯甲酰氰和9.0%的2,3-二氯苯甲酸酐。没有测定出2,3-二氯苯甲酸的含量。
随后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165℃下进一步搅拌4小时并冷却至大约80℃。在该温度下,加入157ml的甲苯并将该悬浮液经由烧结玻璃吸滤器(G3孔)趁热过滤。以每次20ml甲苯将吸滤器里的过滤剩余物洗涤两次并接着将其舍弃。
将收集的滤液在50℃温度和10hPa压力下浓缩得到54.2g的剩余物。对剩余深色油状物的分析显示了如下结果:
24.2%的2,3-二氯苯甲酰氯、54.6%的2,3-二氯苯甲酰氰和5.0%的2,3-二氯苯甲酸酐。没有测定出2,3-二氯苯甲酸的含量。
实施例1(本发明)
开始时将251.4g(2.8mol)氰化铜装入烧瓶中。在所述烧瓶已被加热至45℃后,在搅拌下加入427.5g(2.0mol)熔融2,3-二氯苯甲酰氯。
将该混合物加热至160℃4小时,在此过程中,灰色悬浮液的颜色变成灰绿色。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大约60℃。在该温度下,加入2765ml(工业级)己烷并将该悬浮液经由烧结玻璃吸滤器(G3孔)趁热过滤。以每次240ml(工业级)己烷将该反应烧瓶以及吸滤器里的剩余物洗涤两次。灰色固体剩余在所述吸滤器上:干重:267.9g,将其舍弃。
将收集的滤液在另一个烧瓶中加热至沸腾30分钟(大约69℃)并接着冷却至0℃。在此过程中,所述产物以带有极少量油状部分的黄色晶体形式结晶出来。和实施例1中观察到的相反,只有一层可以不计的薄膜出现在烧瓶的边缘上。
将该悬浮液过滤并将因此所得的固体在30℃温度和8mbar压力下干燥。以黄色晶体的形式得到345.8g2,3-二氯苯甲酰氰。所述产物的纯度为97.4%。这对应于理论的84%的产率。
实施例2(本发明)
在烧瓶中,在大约35-40℃下将106.9g(0.5mol)2,3-二氯苯甲酰氯熔化。在该温度下,在搅拌下加入49.3g(0.55mol)氰化铜。
将该混合物加热至165℃4小时,在此过程中,灰色悬浮液的颜色变成浅褐色。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大约60℃。在该温度下,加入691ml己烷并将悬浮液趁热过滤。不再洗涤过滤剩余物,81.6g的湿润固体,并将其舍弃。
然后将被加热至大约60℃的滤液冷却至15℃。在此过程中,所述产物以带有极少量油状部分的黄色晶体形式结晶出来。和实施例1中观察到的相反,只有一层可以不计的薄膜出现在烧瓶的边缘上。
将所述悬浮液经由反向烧结玻璃吸滤器(reverse sintered glass suction filter)过滤并以氮气吹干一小时。以黄色晶体的形式得到76.8g2,3-二氯苯甲酰氰。所述产物的纯度为97.5%。所述晶体呈现出<0.2%的干燥失重。这对应于理论的74%的产率。
作为所述产物中的副组分,也发现1.8%的相应2,3-二氯苯甲酸酐和0.5%的2,3-二氯苯甲酸(如果合适可除去)。
实施例3(本发明)
开始时将197.0g(2.2mol)氰化铜装入烧瓶中。在所述烧瓶已被加热至45℃后,在搅拌下加入427.5g(2.0mol)熔融2,3-二氯苯甲酰氯。
将该混合物加热至160℃4小时,在此过程中,灰色悬浮液的颜色变成灰绿色。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大约60℃。在该温度下,加入2765ml(工业级)己烷并将该悬浮液经由烧结玻璃吸滤器(G3孔)趁热过滤。以每次240ml(工业级)己烷将该反应烧瓶以及吸滤器里的剩余物洗涤两次。灰色固体剩余在所述吸滤器上:干重:212.3g,将其舍弃。
将收集的滤液在另一个烧瓶中加热至沸腾(大约69℃)30分钟并接着冷却至0℃。在此过程中,所述产物以带有极少量油状部分的黄色晶体形式结晶沉淀出来。和实施例1中观察到的相反,只有一层可以不计的薄膜出现在烧瓶的边缘上。
将该悬浮液过滤并将因此所得的固体在30℃温度和8mbar压力下干燥。以黄色晶体的形式得到344.6g2,3-二氯苯甲酰氰。所述产物的纯度为98.0%。这对应于理论的84%的产率。
实施例4(GC与HPLC的分析对比)
对2,3-二氯苯甲酰氰样品(由比较实施例1制得)的分析对比给出了以下结果(在每种情况下均进行两次测定):
  分析类型  2,3-二氯苯甲酰氯的含量 2,3-二氯苯甲酰氰的含量 2,3-二氯苯甲酸的含量 2,3-二氯苯甲酸酐的含量
  GC(第一次测定)  0.00 99.34 0.00 0.61
  GC(第二次测定)  0.00 99.32 0.00 0.62
  HPLC(第一次测定)  0.05 92.61 1.69 5.52
  HPLC(第二次测定)  0.06 92.82 1.58 5.37
由该表格清楚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反应副组分或在一些情况下过低的副组分含量都能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出来。通过HPLC分析法得到可信的结果。

Claims (14)

1、制备通式(I)的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是氢、氯、溴、碘、氟、C1-C8-烷基、芳基、芳基烷基、C1-C8-烷氧基或C1-C8-烷基巯基或是-CN、-COOR6、-CONR2 7、-SO3R8或-SO2NR2 9,其中R6,R7,R8,R9各自独立地是C1-C8-烷基,通过
a)将通式(II)的苯甲酰氯
Figure A2006100937160002C2
其中
R1,R2,R2,R4,R5各自如通式I中的定义,
与0.9-1.4摩尔当量的氰化铜在没有其它溶剂的条件下,任选地在高压下,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在150至165℃的反应温度下反应,
b)在不超过5小时的反应时间并冷却至100℃以下的温度后,将非质子有机溶剂加入反应混合物中从而沉淀出形成的铜盐以及
c)在过滤除去沉淀出的铜盐后,将剩余的滤液冷却至-40至+20℃的温度从而结晶出粗产物以及
d)将所述结晶出的粗产物从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分离并任选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质子有机溶剂是C2-C8-烷烃、任选取代的环烷烃或它们的混合物、氟代C2-C8-烷烃或烯烃、氟代芳烃或二氧化碳。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质子有机溶剂是己烷或工业级己烷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质子有机溶剂是工业级馏分如石油醚50-70、石油醚60-80、石油醚70-90或石油醚90-110。
5、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代的苯甲酰氰是其中R1,R2,R3,R4或R5基团中的至少一个是氯、氟、溴或碘的卤代苯甲酰氰。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代苯甲酰氰是2,3-二氯苯甲酰氰、2,4-二氯苯甲酰氰、2,5-二氯苯甲酰氰、2,6-二氯苯甲酰氰、3,4-二氯苯甲酰氰或2-氯苯甲酰氰或它们的异构体。
7、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I)的苯甲酰氯与1.0至1.3摩尔当量的氰化铜反应。
8、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的苯甲酰氯与1.0至1.1摩尔当量的氰化铜反应。
9、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是155至166℃。
10、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时间不超过4小时。
11、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大于94%的纯度,以及同时含有不超过2%的相应的酸副组分和不超过6%的相应酸酐组分来得到取代的苯甲酰氰。
12、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大于95%的纯度,以及同时含有不超过1%的相应的酸副组分和不超过4%的相应酸酐组分来得到取代的苯甲酰氰。
13、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大于96%的纯度,以及同时含有不超过0.6%的相应的酸副组分和不超过3%的相应酸酐类组分来得到取代的苯甲酰氰。
14、通过上述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能制得的取代的苯甲酰氰。
CNA2006100937166A 2005-06-11 2006-06-09 制备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Pending CN1911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27149.9 2005-06-11
DE102005027149A DE102005027149A1 (de) 2005-06-11 2005-06-11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ubstituierten Benzoylcyanid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1905A true CN1911905A (zh) 2007-02-14

Family

ID=37116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937166A Pending CN1911905A (zh) 2005-06-11 2006-06-09 制备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81948A1 (zh)
EP (1) EP1731503A3 (zh)
CN (1) CN1911905A (zh)
DE (1) DE1020050271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4891C2 (de) * 1976-06-03 1982-11-18 Degussa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enzoylcyanid
DE2708182C3 (de) * 1977-02-25 1979-08-30 Deutsche Gold- Und Silber-Scheideanstalt Vormals Roessler,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ylcyaniden
DE4311722C1 (de) * 1993-04-08 1994-04-07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alogenmethyl-benzoylcyaniden und neue Halogenmethyl-benzoylcyanide
JP2003199595A (ja) * 2001-10-24 2003-07-15 Daicel Chem Ind Ltd 光学活性マンデル酸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US6846946B2 (en) * 2002-02-15 2005-01-25 Value Recovery, Inc. Process for making organic produ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on-product streams using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GB2395483A (en) * 2003-07-03 2004-05-26 Jubilant Organosys Ltd Crystalline lamotrigine and its monohyd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31503A2 (de) 2006-12-13
US20060281948A1 (en) 2006-12-14
DE102005027149A1 (de) 2006-12-14
EP1731503A3 (de)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005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halogenated diamantane and derivative thereof
CN1789224A (zh) 一种2.3-二氟-5-溴苯酚的制备方法
CN112010733A (zh) 一种3,4,5-三氟溴苯的制备方法
JP2021004227A (ja) アニリン類の回収方法
CN1911905A (zh) 制备取代的苯甲酰氰的方法
CN1132817C (zh) 制备杂芳基甲酰胺和酯的方法
KR102627532B1 (ko) 수소 및 불소 및/또는 염소를 함유한 부타디엔 골격을 갖는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CN1182110C (zh) 制备二苯醚化合物的方法
CN1293036C (zh) 胺的制备方法
JPH0247990B2 (zh)
JPH072751A (ja) 2,3−ジフルオル−6− ニトロベンゾニトリル及び2−クロル−5,6− ジフルオルベンゾニトリル(2,3− ジフルオル−6− クロルベンゾニトリル) 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2,3,6−トリフルオル安息香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それらの使用方法
CN1312244A (zh) 制备3,3-二甲基-2-甲酰基环丙烷羧酸酯的方法
JP3438084B2 (ja) 3,4−ジクロロベンゾニトリルの製造法
JP2002531536A (ja) α−クロロ−α,α−ジフルオロ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800140A (zh) 制备对映体富集的2-氟羧酸酯的方法
CN1656056A (zh) 含氨甲基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15872889B (zh) 一种制备邻三氟甲基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4276223B (zh) 一种α-碘-α-三氟甲基芳基乙酮的合成方法
CN117658818A (zh) 一种4-氟-3-硝基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
EA014710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трицианометанидов щелочных или щелочно-земельных металлов
CN110183355A (zh) 一种高纯度邻氯扁桃腈的精制方法
JP4493805B2 (ja) 高純度安息香酸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04203929B (zh) 制备4‑甲基噁唑‑5‑羧酸酯的方法
JP2750761B2 (ja) 包接錯体を利用した置換芳香族異性体の分離方法
KR20150129689A (ko) 광학 활성 트랜스-1,2-디아미노시클로헥산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