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1496A -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1496A
CN1911496A CN 200610019907 CN200610019907A CN1911496A CN 1911496 A CN1911496 A CN 1911496A CN 200610019907 CN200610019907 CN 200610019907 CN 200610019907 A CN200610019907 A CN 200610019907A CN 1911496 A CN1911496 A CN 1911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emulsion
type
silane coupler
organic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199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8620C (zh
Inventor
王重辉
翁睿
李俊
王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B2006100199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18620C/zh
Publication of CN1911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1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86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862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硅烷偶联剂与重量百分比为1~30的O/W型乳化物混合分散后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25-100的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然后在120~150℃的温度范围内实施干燥,得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该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具有优异的疏水化效果,可作为缓释性医药、缓释性农药及高效纳米催化剂的载体,作为充填剂及材料表面改性剂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领域。

Description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该微粒子可作为缓释性医药、缓释性农药及高效纳米催化剂的载体,作为充填剂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没有经过表面处理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及沉淀法生成的二氧化硅是亲水性的,一般是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用高级脂肪酸的酰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等),聚乙烯或聚丙烯合成石腊,高级脂肪醇,高级脂肪酸及高级脂肪酸酯等室温下为固态的有机物质,进行表面疏水化处理。此外,还可以从室温下呈液态的矿物油类、植物油类以及有机硅油中至少选择1种以上的物质对亲水性二氧化硅进行表面疏水化处理。如,特開平7-166091公報所述的使用聚乙烯合成石腊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的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的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高分子材料的不同用途,同时使用上述的固态和液态的有机物质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的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
但是,以上所述的亲水性二氧化硅表面的疏水化处理方法都依赖于界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功能,使疏水性有机物质吸附在二氧化硅表面上。由于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使用过程中的某些原因,这些吸附在二氧化硅表面上的疏水性有机物质很容易从二氧化硅表面脱落,疏水性二氧化硅又呈现亲水性,导致二氧化硅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不相溶或不易分散,致使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差。
在特開平5-97423专利公报中,记述了氨基类硅烷偶联剂和有机硅油的并用,在高温下制造疏水性二氧化硅的方法。但在这种场合下,大部分的有机硅油只是吸附在含有氨基类硅烷偶联剂的二氧化硅表面,由此产成疏水效果。而在二氧化硅的表面,硅烷偶联剂的氨基与有机硅油很少发生化学反应,不易产生化学键的结合。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这些疏水性二氧化硅与有机硅油容易产生分离现象,导致疏水性能变差。
在特開昭62-171913专利中,记载了使用六甲基二硅醚硅氧烷(简略HMDS)处理亲水性二氧化硅表面的疏水化方法。在特開平8-259216公報中,要求在疏水化处理前使用表面OH基较少的二氧化硅,记载了HMDS和亲水性二氧化硅在高温接触时,必须使用氨气或有机胺等碱性气体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的制造方法。但是,HDMS不易和亲水性二氧化硅表面的OH基完全反应,所以生成的疏水性效果不好。
在美国专利第6,420,456号中,记述了先是用含有胺基与硅烷基的化合物处理二氧化硅,接着再使用含有疏水基的硅烷处理的方法。但是,使用该方法生成的疏水性二氧化硅不容易与通用高分子材料混合,且因有机成份的含量很低,生成粉末容易飞扬而使作业环境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疏水化率高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硅烷偶联剂与重量百分比为1~30的O/W型乳化物混合分散后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25-100的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然后在120~150℃的温度范围内实施干燥,得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
所述的表面处理为喷雾表面处理或者浸润处理。
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与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混合,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的硅烷偶联剂相互混合时,其配比为任意比。本发明使用含有不同种类的硅烷偶联剂之间的配比组合,能得到各种性能的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
本发明所使用硅烷偶联剂为亲水性二氧化硅重量的2~20%。所得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中有机成份重量百分比为5~30(确定了一定浓度下的乳化物的使用量)。
所述的O/W型乳化物为高级脂肪酸乳化物、高级脂肪醇乳化物、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乳化物、有机氟乳化物、有机硅乳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一种以上混合时,其配比为任意比。其中,高级脂肪酸乳化物、高级脂肪醇乳化物的碳原子数为6~24;烷基烯酮二聚体乳化物中其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18,有机氟乳化物中其氟碳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20。有机硅乳化物中其有机硅油或胺基类改性有机硅油的粘度范围在1~100万mm2/s。
亲水性二氧化硅粉体为粒径在10nm~20um范围的气相法二氧化硅或沉淀法二氧化硅。
O/W型乳化物的用量根据对亲水性二氧化硅表面的处理方法不同而变化,当表面处理使用喷雾法处理时,O/W型乳化物∶亲水性二氧化硅=0.5~5∶1(重量比);当表面处理使用浸润法处理时,O/W型乳化物∶亲水性二氧化硅=8~40∶1(重量比)。
以下是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既可以使用气相法亲水性二氧化硅,也可以使用沉淀法二氧化硅。如使用含有硅烷偶联剂的O/W乳化物对气相法二氧化硅表面实施疏水化处理时,根据选择不同的O/W型乳化物及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与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混合)的合适组合,可获得精制纳米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能作为缓释性医药的载体,化妆品的添加剂及纳米高效催化剂等纳米材料使用。当使用本发明的含有硅烷偶联剂的O/W型乳化物对沉淀法二氧化硅实施表面处理时,根据不同的硅烷偶联剂之间的组合与选择不同的O/W型乳化物,能得到与聚合物相容性良好的疏水性复合微粒子。
本发明对所使用的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的化学结构、纯度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其分子结构中的一端应含有环氧基,另一端含有能加水分解的硅氧烷基,一般其化学结构通式如式1所示。
CH2OCHCH2O-(CH2)a-Si(OR)b
其中,R=CH3,C2H5;a=2~12;b=2、3。
本发明使用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及含有(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的硅烷偶联剂与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配合使用,使生成的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有可能作为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性添加剂,与聚烯烃、聚酯及聚酰胺、聚氨酯及环氧树脂橡胶弹性体等多种高分子材料形成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对所使用含有胺基、乙烯基及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硅烷偶联剂的化学结构、纯度等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一般使用的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为: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氧基硅烷)、N-β(-胺乙基)-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使用的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一般为了不使硅烷偶联剂在水中产生沉淀反应,一般把硅烷偶联剂配制成0.5~2wt%的稀薄水溶液使用。但本发明中可把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或从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及含有(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的硅烷偶联剂中选择1种或1种以上的偶联剂与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一起添加到O/W型乳化物中。因为添加后的硅烷偶联剂能够直接吸附在乳化物微粒子的表面,因此,O/W型乳化物体系中即使硅烷偶联剂的含量远远大于2wt%,硅烷偶联剂也不会在水相产生沉淀反应。
本发明为了使硅烷偶联剂充分加水分解,可在乳化物中加入催化剂用量的无机酸或有机酸,如磷酸,醋酸等。
本发明在使用喷雾法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粉末实施表面处理时,为了使粉末之间不形成粘结,O/W型乳化物(含有硅烷偶联剂)∶亲水性二氧化硅一般在0.5~5∶1(重量比)的范围。喷雾法是先将亲水性二氧化硅粉体投入分散器或混合机中,一边搅拌一边使用喷雾器向二氧化硅粉末喷洒含有硅烷偶联剂的O/W型乳化物。
本发明所使用的含有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的O/W型乳化物,O/W型乳乳化物的粒径分布在0.1~10μm范围,因调制粒径分布在0.1μm以下的乳化物需使用过量的乳化剂,使用这种O/W型乳化物对亲水性二氧化硅表面处理时生成的产物其疏水化效果会降低,且乳化物的调制时需特殊乳化设备,导致制造成本升高。而使用粒径大于10μm以上的乳化物时因其不容易均匀地分散在二氧化硅粉末中,也会影响复合微粒子的疏水化效果。所以本发明一般使用的乳化物其粒径分布在0.1~10μm的分布范围,能使复合微粒子获得到满意的疏水化效果。当使用粒径分布在1~5μm狭范围内的乳化物处理粉末表面时,得到的复合微粒子具有最佳的疏水化效果。
本发明中,一般可把硅烷偶联剂直接加入到低浓度的O/W型乳化物中均匀搅拌分散1h后注入喷雾器,然后在室温下对高速搅拌下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粉末实施喷雾1~2h,喷雾完毕后再维持粉末搅拌1~2h,最后在120~150℃下干燥6~10h。
本发明中,因为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分别能与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烷基烯酮二聚体(AKD)有机氟乳化物、胺基类改性有机硅油等有机疏水性化合物反应,在二氧化硅表面生成长炭链的疏水性包覆层,所以,在达到同样的疏水性效果时可大大降低硅烷偶联剂的使用量。本发明所使用的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的碳原子数为6~24,烷基烯酮二聚体中,其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18,有机氟化合物中其氟碳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20,有机硅油或胺基类改性有机硅油的粘度范围在1~100万mm2/s。
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在造纸工业中作为上胶剂使用,工业级AKD蜡一般含有酸酐化合物及少量的羧酸,是一种AKD的混合物。本发明使用的AKD蜡,其AKD含量为90wt%以上,酸酐化合物的含量在10wt%(重量百分比)以下,融点为50℃以上。
本发明中,硅烷偶联剂的实际用量是根据生成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用途而变化的,通常的用量是亲水性二氧化硅的2~20wt%,最佳用量为4~10wt%。当硅烷偶联剂总量在亲水性二氧化硅的2wt%以下时,与二氧化硅的反应率变差,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二氧化硅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率也很低。当类硅烷偶联剂总量在亲水性二氧化硅的20wt%以上时,所得到的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原料成本会很高,再则所生成的复合微粒子容易凝集,给干燥分散带来困难。
本发明中,硅烷偶联剂与亲水性二氧化硅的反应除了喷雾法外还可以使用O/W乳化物浸润法(浸润处理),即在含有硅烷偶联剂的稀薄O/W型乳化物中加入亲水性二氧化硅后形成浆液,再通过离心分离或减压过滤除去多量水分,最后在120~15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干燥获得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
在本发明中,硅烷偶联剂(含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与O/W型乳化物中的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醇等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时,常用的当量比为1∶1。体系中当环氧基过量时生成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疏水性不好,而有机化合物过量时复合微粒子粒径变大不易分散。
粉体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微米级以下的超微粒子,这些微米粒子和超微米粒子从生产出来到使用的这一段时间不易保管,粉体容易凝集。因此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在制造时添加了O/W型有机氟乳化物或者O/W型有机硅乳化物,得到的是分散性优良的复合微粒子。
本发明所使用的O/W型有机氟乳化物其氟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一端含有氟碳链另一端含有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一般以RfX结构表示,Rf的碳原子数为6~20的范围内,X是碱金属类(Li,Na,K)的磺酸盐基团或羧酸盐基团。当碳原子数在6个以下时,含氟化合物由于其表面张力低而容易挥发,这类含氟化合物不适合做疏水化试剂。另外还可以使用RfSO3F与非含氟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界面活性剂:
[C8F17SO2NHC3H6N+(CH3)3]I-
C8F17SO2NH(C2H5)C2H4OPO(OH)2
C8F17SO2N(C2H5)(C2H4O)14H
O/W型有机氟乳化物的添加量最好是二氧化硅重量百分比的0.1~2的范围,在此范围以外的添加量其防止凝集效果不明显,或者使制造成本增加。一般在制备中使用O/W型有机氟乳化物可以使生成的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表面能大幅度降低,即使在极低浓度下也可显示出极好的添加效果。
本发明对使用的有机硅乳化物的种类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最好选用直链状硅氧烷结构的有机硅油,例如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烷基类改性硅油、胺基类改性硅油、聚醚类改性硅油以及脂肪酸改性硅油中的1种以上的混合物。有机硅油的动粘度一般在1~10万mm2/s范围内,而添加量的最佳范围在二氧化硅重量百分比的0.5~5。当低于重量百分比0.5时,防止凝集效果差,当高于重量百分比5时,防止凝集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而增加了原料成本。
本发明使用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其疏水化度的测定方法,采用透过率法测定。如特開平5-97423公報中所述,即:将1g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和100ml水倒入烧瓶中充分震动,搅拌5分钟,静置1分钟后,从烧瓶底部抽取少量液体待用。然后使用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仪在550nm处对抽出液体进行透过率测试,将纯水的透过率定为100,测得抽出液体的透过率与纯水比较后定义为二氧化硅的疏水化率。
本发明的使用含有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的O/W型乳化物对亲水性二氧化硅表面进行处理,使疏水性有机成分与二氧化硅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由此产生化学键合,致使疏水性有机成分在二氧化硅表面不脱落,提供了具有优异疏水性能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疏水化率高,达到93%以上;该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可作为缓释性医药、缓释性农药及高效纳米催化剂的载体,作为充填剂及材料表面改性剂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原料:
1.γ-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美国联碳公司 产;
2.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美国联碳公司 产;
3.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美国联碳公司 产;
4.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美国联碳公司 产;
5.沉淀法亲水性二氧化硅ZEOSIL 200,       J.M.Huber Corporation产;
6.气相法亲水性二氧化硅AEROSIL 200,      日本アエロジル(株)产;
7.O/W型高级脂肪酸乳化物(30wt%),        日本伯東(株)产;
8.0/W型高级脂肪醇乳化物(30wt%),        日本伯東(株)产;
9.O/W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乳化物(20wt%), 日本伯東(株)产;
10.O/W型有机氟乳化物(20wt%),           日本伯東(株)产;
11.O/W型有机硅乳化物(20wt%),           日本伯東(株)产。
实施例1:
将150ml去离子水倒入500ml的不锈钢容器中,然后加入30g O/W高级脂肪酸乳化物与0.4g O/W型有机氟乳化物搅拌分散,在搅拌中加入10g的γ-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2ml冰醋酸,室温下搅拌1h后注入300ml的喷雾器中。在2000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80g亲水性二氧化硅ZEOSIL 200后,在1000rpm搅拌下将上述配好的O/W型混合乳化物在1h内喷雾到反应釜中后在室温下再维持1h的搅拌。然后在缓慢搅拌下将反应釜的温度加热至130℃并通过冷凝器回收蒸发液,在130℃下加热8h后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得实施例1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1。
实施例2:
将30g O/W型高级脂肪醇取代实施例1中的O/W型高级脂肪酸乳化物并加入8g O/W型有机氟乳化物,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实施例2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2。
实施例3:
将40g O/W型AKD乳化物取代实施例1中的O/W型高级脂肪酸乳化物并加入2g O/W型有机硅乳化物,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实施例3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3。
实施例4:
将200ml去离子水倒入500ml的不锈钢容器中,然后加入30g O/W高级脂肪醇乳化物与20g O/W型有机硅乳化物搅拌分散,在搅拌中加入5gγ-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5g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室温下搅拌1h后注入300ml的喷雾器中。在2000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80g亲水性二氧化硅AEROSIL 200 80g后,在1000rpm搅拌下将上述配好的O/W型混合乳化物在1h内喷雾到反应釜中后在室温下再维持1h的搅拌。然后在缓慢搅拌下将反应釜的温度加热至130℃并通过冷凝器回收蒸发液,在130℃下加热8h后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得实施例4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4。
实施例5:
将2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取代实施例4中的5g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加入3ml冰醋酸,采用实施例4的的方法,得实施例5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5。
实施例6:
将3g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取代实施例4中的5g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加入3ml冰醋酸,采用实施例1的的方法,得实施例6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6。
实施例7:
将200ml去离子水倒入500ml的不锈钢容器中,然后加入15g O/W高级脂肪酸乳化物、10g O/W型AKD乳化物与14g O/W型有机硅乳化物搅拌分散,在搅拌中加入8gγ-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4g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室温下搅拌1h后注入300ml的喷雾器中。在2000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80g亲水性二氧化硅AEROSIL20080g后,在1000rpm搅拌下将上述配好的O/W型混合乳化物在1h内喷雾到反应釜中后在室温下再维持1h的搅拌。然后在缓慢搅拌下将反应釜的温度加热至130℃并通过冷凝器回收蒸发液,在130℃下加热8h后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得实施例7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7。
实施例8:
将6g O/W型有机氟乳化物取代实施例7中的有机硅乳化物,采用实施例1的的方法,得实施例8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8。
实施例9:
将200ml去离子水倒入500ml的不锈钢容器中,然后加入14g O/W高级脂肪酸乳化物、4g O/W型有机硅乳化物搅拌分散,在搅拌中加入4gγ-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2ml冰醋酸,室温下搅拌1h后注入300ml的喷雾器中。在2000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80g亲水性二氧化硅AEROSIL200 80g后,在1000rpm搅拌下将上述配好的O/W型混合乳化物在1h内喷雾到反应釜中后在室温下再维持1h的搅拌。然后在缓慢搅拌下将反应釜的温度加热至130℃并通过冷凝器回收蒸发液,在130℃下加热8h后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得实施例9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9。
比较例1:
采用特開平5-97423公報所述的方法,使用亲水性二氧化硅ZEOSIL200,得到比较例1的疏水性二氧化硅1。
比较例2:
采用特開平7-71411公報所述的方法,使用亲水性二氧化硅ZEOSIL200,得到比较例2的疏水性二氧化硅2。
比较例3:
采用特開平7-71411公報所述的方法,使用亲水性二氧化硅AEROSIL200,得到比较例3的疏水性二氧化硅3。
采用透过率法测定实施例1~12及比较例1~3,得到的各种微粒子的疏水化度%(透过率)如下表所示。
  例     No.     疏水化率%(透过率)
实施例     1         98
    2         99
    3         98
    4         97
    5         96
    6         99
    7         98
    8         98
    9         93
比较例     1         68
    2         73
    3         71

Claims (10)

1.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硅烷偶联剂与重量百分比为1~30的O/W型乳化物混合分散后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25-100的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然后在120~150℃的温度范围内实施干燥,得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处理为喷雾表面处理或者浸润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与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混合,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含有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的硅烷偶联剂相互混合时,其配比为任意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中的一端应含有环氧基,另一端含有能加水分解的硅氧烷基,一般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CH2OCHCH2O-(CH2)a-Si(OR)b
其中,R=CH3,C2H5;a=2~12;b=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偶联剂用量为亲水性二氧化硅重量百分比的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中有机成份重量百分比为5~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W型乳化物为高级脂肪酸乳化物、高级脂肪醇乳化物、烷基烯酮二聚体乳化物、有机氟乳化物、有机硅乳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一种以上混合时,其配比为任意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W型乳乳化物的粒径分布为0.1~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粉体为粒径在10nm~20um范围的气相法二氧化硅或沉淀法二氧化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表面处理使用喷雾法处理时,O/W型乳化物∶亲水性二氧化硅重量比=0.5~5∶1;当表面处理使用浸润法处理时,O/W型乳化物∶亲水性二氧化硅重量比=8~40∶1。
CNB2006100199078A 2006-08-03 2006-08-03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62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99078A CN100418620C (zh) 2006-08-03 2006-08-03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99078A CN100418620C (zh) 2006-08-03 2006-08-03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1496A true CN1911496A (zh) 2007-02-14
CN100418620C CN100418620C (zh) 2008-09-17

Family

ID=37720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990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620C (zh) 2006-08-03 2006-08-03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8620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6220A (zh) * 2011-06-29 2011-12-21 南京四新科技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沉淀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09401058A (zh) * 2018-11-01 2019-03-01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4822A (zh) * 2021-08-13 2021-11-26 江南大学 一类无表面活性剂成分的高效复合乳化剂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05789A1 (en) * 1997-05-22 1998-11-22 Bayer Inc. Process for hydrophobicizing particles, and their use as fillers in polymer masterbatches
CN1269861C (zh) * 2004-03-23 2006-08-16 中山大学 纳米无机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化学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6220A (zh) * 2011-06-29 2011-12-21 南京四新科技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沉淀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02286220B (zh) * 2011-06-29 2013-09-25 南京四新科技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沉淀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09401058A (zh) * 2018-11-01 2019-03-01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4822A (zh) * 2021-08-13 2021-11-26 江南大学 一类无表面活性剂成分的高效复合乳化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18620C (zh) 2008-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94611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white carbon black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TWI352710B (en) Silicone fine particles,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CN105524300B (zh) 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
CN1247628C (zh) 复合纳米材料改性的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5275562B2 (ja) 粉末状のシリカコンポジット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シリカコンポジット粒子分散液、並びに樹脂組成物
CN100347201C (zh) 蒙脱土原位有机化制备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JP2007519793A (ja) 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用の補強充填剤としての予備処理された沈降シリカの使用、および常温混合によって得られた硬化性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WO2019054414A1 (ja) 原油回収用薬液
JP2014534046A (ja) シリコーン泡制御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25249B (zh) 一种亲油性纳米SiO2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1475179B (zh)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670106A (zh) 一种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JP5621950B2 (ja) 有機無機複合シリカナノ粒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分散液、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0418620C (zh) 使用o/w型乳化物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方法
CN113354049A (zh) 一种油田水处理用超支化磁性破乳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13698839B (zh) 一种无voc排放的环保型有机超疏水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6693A (zh) 一种含异氰酸基的改性剂和制备及其应用
CN110669471A (zh) 一种环保型高强度有机硅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6684B (zh) 一种粒径可控微米级高交联度有机硅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786092A (zh) 水性环氧纳米复合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308401C (zh) 疏水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CN1253492C (zh) 一种羧基硅油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3865010A (zh) 聚硫密封剂用功能型无机/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9111976A (zh)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润滑添加剂多步提纯分散方法
KR101884188B1 (ko) 표면개질된 할로이사이트 나노튜브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고분자 복합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