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1185A - 高频处置工具 - Google Patents

高频处置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1185A
CN1911185A CNA2006101109859A CN200610110985A CN1911185A CN 1911185 A CN1911185 A CN 1911185A CN A2006101109859 A CNA2006101109859 A CN A2006101109859A CN 200610110985 A CN200610110985 A CN 200610110985A CN 1911185 A CN1911185 A CN 1911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hard cylindrical
treatment tool
cutter
high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09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8095C (zh
Inventor
町屋守
大谷津昌行
秋庭治男
井山胜藏
金木敦
赤羽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11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1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80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809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75Electrodes retractable in or deployable from a hou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2Irrig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频处置工具,其由:能够插通到内窥镜的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内的挠性鞘套;和设置于该挠性鞘套的内部、在挠性软线的前端设置了被施加高频电流的高频刀的处置工具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其被构成为:在所述挠性鞘套内插入固定有硬质筒体,所述硬质筒体具有电绝缘性且其前端面形成与该挠性鞘套的前端面大致同一平面,在所述高频刀的轴线方向的规定位置放射状地设有多个具有止动部的翼部,在使所述高频刀从所述硬质筒体突出时,通过所述翼部的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硬质筒体的后端部接触,所述高频刀被止动,在相邻接的翼部之间形成连通所述挠性鞘套的内外的连通路。

Description

高频处置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通于内窥镜的处置工具插通通道(channel)内,为了进行病变粘膜部的切开等处置而使用的高频处置工具。
背景技术
在通过内窥镜检查在食道、胃、十二指肠、大肠等体腔内壁的粘膜部分发现肿瘤等病变部位时,使用高频处置工具进行切除该病变粘膜的部位的处置。此时,为了确保处置的安全性,在通过内窥镜的观察下来进行处置,而为此使用的高频处置工具插通到内窥镜的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内并引导至需要处置的部位。在此,在体腔内壁,粘膜层的下部存在粘膜下层,肌肉层被该粘膜下层包覆。并且,使用高频处置工具切开并除去病变粘膜层的处置必须做到不残留于病变部位,还必须做到不给肌肉层带来任何损伤。
使用于粘膜层的切开的高频处置工具,是通过将由具有杆状部的电极部件构成的高频刀安装到挠性鞘套(flexible sheath)内而构成的,挠性鞘套的基端部连结有操作机构,且构成为通过该操作机构的远距离操作能够控制高频刀从挠性鞘套的前端出没。通过对从挠性鞘套突出的高频刀通电,能够烧灼并切开粘膜。
作为构成高频刀的电极部件的构造,具有:使杆状的电极部件笔直地延伸的针状刀、和在杆状的电极部件的前端连接设置大径电极部或通过将前端弯曲成大致L字状而形成钩部的钩刀(hook knife)。通过操作针状刀扎刺粘膜,使电极部件水平移动或摆动动作,由此能够切开粘膜等。另一方面,钩刀通过前端的钩部勾住粘膜等组织,并通过引入到内窥镜的插入部侧那样使钩刀动作,来进行切开。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高频刀的通电时,该高频刀必须可靠地保持相对于肌肉层的非接触状态。在使用针状刀时,该针状刀位于挠性鞘套的前方,而且刺入粘膜,所以在进行处置时,存在针状刀的前端无法被内窥镜的观察视野捕捉的情况。因此,只要不能正确地控制针状刀从挠性鞘套突出的突出长度及其方向,就无法确保处置的安全性。
与此相对,在内窥镜的观察下将钩刀勾住粘膜等,然后一边在该钩刀中流过高频电流一边使钩刀动作而将其引入到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内,由此切开粘膜。因此,在操作钩刀期间,由于能够使该钩刀的前端部始终在内窥镜的观察下进行操作,所以在通电状态时能够不与肌肉层接触地进行操作。
但是,在使用钩刀时,为了顺利地进行勾挂粘膜等组织的操作,必须得到钩刀的前端部分的稳定性。因此,在日本特开2004-313537号公报中提出了结构为:具有实现动作时的钩刀的稳定的机构。该日本特开2004-313537号公报的高频处置工具,在挠性鞘套的前端安装电绝缘部件,在该电绝缘部件设置透孔,使构成钩刀的电极部件的杆状的部位插通该透孔,前端的钩部可与电绝缘部件的前端外面接触分离。通电时使电极部件从挠性鞘套突出规定长度,使透孔的孔径和电极部件的外径之间的直径差达到最小限,并且限制电极部件的突出长度,由此,形成稳定地保持电极部件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使用所述的电极部件切开病变部位的处置期间,存在产生出血的情况,因此有可能无法确认病变部位。因此,在电绝缘部件形成与插通电极部件的透孔不同的开口,或使透孔形成为十字形状乃至三角形状,由此电极部件的杆状部无法进入,换而言之形成有不会被电极部件闭塞的液体流出部。在挠性鞘套的基端部连接注射器,向该注射器中充填生理盐水,操作该注射器,由此,能够从液体流出部朝向出血部喷出生理盐水来洗净。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313537号公报的方式中,利用构成电极部件的钩刀勾挂粘膜或粘膜下层,并朝向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内引入,来进行操作,然后通过向钩刀通电,由此烧灼并切断组织,再次重复进行从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导出钩刀的操作,因此该操作变得复杂且繁琐,无法获得操作的效率性。因此,除去病变粘膜的处置需要很长时间,该期间有可能增加被检查者的痛苦及施手术者的负担。另外,还存在下述问题点:钩部形成为始终露出于外部的状态,例如在进行插入到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内的操作期间,若错误地向电极部件通电,则损伤通道内壁等。
另外,为了在设置于挠性鞘套的前端的电绝缘部件上形成电极部件无法进入的流体流出部,形成有多个透孔或形成有复杂的形状的透孔。在此,电绝缘部件需要由耐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为此希望由陶瓷形成,但还有在该陶瓷上难以形成所述的形状的透孔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方面而提出,目的在于通过使用了针状刀的简单的结构的高频处置工具就能够进行安全且有效的处置。
为了达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高频处置工具由:能够插通到内窥镜的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内的挠性鞘套;和设置于该挠性鞘套的内部、在挠性软线的前端设置了被施加高频电流的高频刀的处置工具主体构成,该高频处置工具的特征在于,其被构成为:在所述挠性鞘套内插入固定有硬质筒体,所述硬质筒体具有电绝缘性且其前端面形成与该挠性鞘套的前端面大致同一平面,在所述高频刀的轴线方向的规定位置放射状地设有多个具有止动部的翼部,在使所述高频刀从所述硬质筒体突出时,通过所述翼部的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硬质筒体的后端部接触,所述高频刀被止动,在相邻接的翼部之间形成连通所述挠性鞘套的内外的连通路。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硬质筒体具有大于所述高频刀的外径的孔径,所述硬质筒体的后端部形成从外周侧朝向内周缘而向内倾斜的锥面形状,所述翼部的前端面形成作为所述止动部的、对应于所述硬质筒体的锥面的倾斜部,在使所述高频刀从所述硬质筒体突出时,所述翼部的倾斜部与所述硬质筒体的锥面接触,所述高频刀被止动。
固定地设置于挠性鞘套的硬质筒体是内部设有具有使高频刀插通的孔径的贯通孔的圆筒形状的部件,是其后端部形成为锥面、形状极其简单的部件。在此,构成硬质筒体的后端面的锥面起到作为用于将高频刀引进到贯通孔内的引进锥面的作用。因此,即可以从硬质筒体的外周缘形成锥面,还可以从中途形成锥面。但是,从外周缘到锥面的距离需要小于高频刀的前端部的半径,另外,到内周缘需要为锥面。
在高频刀上,在从其前端只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形成有作为翼部的挡块突起。该挡块突起至少设置有两处,优选以120°的间隔设在三处,或以90°的间隔设在四处。该挡块突起与硬质筒体的锥面接合分离,若使高频刀从挠性鞘套突出,则挡块突起与锥面面接触,起到限制从挠性鞘套的前端面突出的突出长度的滑块的作用,另外,朝向挠性鞘套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可靠地引导高频刀,发挥用于在该中心轴线上稳定地保持的作用。此外,即使在挡块突起与硬质筒体的基端部接触了的最突出状态下,在硬质筒体的内径部,在相邻接的挡块突起之间的部位,也形成用于朝向实施处置的部位输送液体或吸引的连通路。此外,希望挡块突起的前端面的倾斜角与硬质筒体的锥角基本一致,但只要不有损于所述的功能,角度也可存在稍许的差异。
如上所述,硬质筒体由电绝缘部件形成,但还需要耐热性。因此,也可由合成树脂形成该硬质筒体,但由于是简单的圆筒形状的部件,所以不必将加工性作为原材料的要件。因此,即使是加工困难的陶瓷也可容易地形成硬质筒体。另一方面,挡块突起是硬质部件,但未必需要由电绝缘部件形成。因此,例如可由容易加工的金属材料形成。
通过将挠性鞘套的前端面和硬质筒体的前端面设为同一平面,形成成为与体腔内壁接触的接触面的圆环状端壁。在使处置工具主体与体腔内壁接触时,为了尽量减小其面压力,该圆环状端壁需要确保较大的面积。从这一点来说,希望尽量缩小硬质筒体的孔径。在硬质筒体的内表面与高频刀的外表面之间,即在相邻接的挡块突起间的部位形成连通路,但希望增大该连通路的通路面积。为此,增大硬质筒体的内径较为有利。为了满足以上相反的要求,在构成挠性鞘套的外径的圆中,圆环状端壁占有整体面积的65~90%,更优选为80%左右。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高频刀具有:能够活动嵌合状地插通到所述硬质筒体内的杆状电极、和设置于该杆状电极的基端侧的所述多个翼部,所述多个翼部各自具有其外表面与所述硬质筒体的内周面基本接触的大小,并且在其基端部具有比所述硬质筒体的孔径更向外周侧突出的挡块面,在使所述高频刀从所述硬质筒体突出时,所述挡块面与所述硬质筒体的端面接触,所述高频刀被止动。
如以上所述,硬质筒体由圆筒形状的极其简单的形状的部件构成,该硬质筒体例如可由陶瓷材料容易地形成。此外,该硬质筒体不一定必须由陶瓷材料形成,也可由耐热性良好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另一方面,高频刀由导电部件构成,由容易加工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杆状电极和翼部及挡块面。
通过在挠性鞘套内推拉操作挠性软线,能够使高频刀在收纳于挠性鞘套的内部的状态、和从该挠性鞘套的前端突出的状态之间变位。若高频刀突出规定量,则挡块面与硬质筒体的基端面接触,所以该位置成为高频刀的最突出位置,在该状态下执行切开等处置。因此,根据处置部位最佳地设定在该最突出位置的高频刀的杆状电极的突出长度。例如在实施粘膜剥离的处置时,该杆状电极的突出长度大于粘膜的厚度尺寸,小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合计的厚度尺寸。由此,在进行处置时可确保安全性且消除病变粘膜的残留。
高频刀在其杆状电极的基端侧设有多个翼部,由于这些各个翼部的外表面实际上与硬质筒体的内表面接触,所以高频刀相对于挠性鞘套被调芯而不会产生振动等,被稳定地保持。因此,从这一点希望增加翼部的数目,尽量增大宽度尺寸。但是,相邻接的翼部间的间隔成为使挠性鞘套内部与其外部连通的连通路,从该连通路向体内供给生理盐水等液体,或从体内吸引。为了增大该连通路的通路面积,相反地,必须减少翼部的数目,且缩小其宽度。翼部最低限为设置在两处,但优选以120°间隔设在三处或以90°间隔设在四处。另外,翼部的宽度尺寸,基于在进行切开等处置时作用于高频刀的外力,不损害其稳定性,而设为最小限的宽度。另外,从高频刀的稳定性出发,希望各翼部的外表面与硬质筒体的贯通孔的内壁滑动接触。但是,为了使高频刀能够容易地插脱于硬质筒体,也可在其之间产生稍许间隙。
在高频刀被引入到挠性鞘套内时,存在其位于比硬质筒体更靠基端侧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顺利且可靠地将杆状电极的前端导入到硬质筒体的贯通孔,只要在硬质筒体的基端侧的位置安装引进部件即可。该引进部件是环状的部件,其基端侧端面形成朝向前端侧倾斜的锥面。并且,该引进部件具有能够插通高频刀的内径。此外,由于该引进部件不露出于外部,所以不一定必须由电绝缘部件形成,可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等容易地形成。
挠性鞘套的前端面和硬质筒体的前端面形成为基本同一平面,由此形成成为向体腔内壁接触的接触面的圆环状的端壁。并且,在使处置工具主体与体腔内壁接触时,为了尽量缩小其面压力,该端壁需要确保较大的面积,从这一点出发,希望尽量缩小硬质筒体的孔径。另一方面,在硬质筒体的贯通孔内,在相邻接的翼部间的部位形成有连通路,希望该连通路的通路面积较大。因此,考虑到这些情况,适当设定硬质筒体的内径。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通过将简单结构的硬质筒体安装于挠性鞘套,由此可限制由杆状的电极构成的高频刀的突出量,且在进行切开等处置时,可确保高频刀的稳定性,进行安全且迅速的处置,而且在进行处置期间,起到进行流体的给排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是处置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使电极部件成为突出的状态而表示的与图3相同的剖面图;
图5是挡块壁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X-X剖面图;
图7是图4的主视图;
图8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9是高频处置工具的前端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0是高频处置工具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由引进部件将高频刀引入到基端侧的状态的与图9相同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高频刀的杆状电极被引进部件引导的状态的与图9相同的剖面图;
图13是高频刀的俯视图;
图14是高频刀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使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从内窥镜的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导出了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16是表示在病变粘膜区域实施了标记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对病变粘膜区域进行局部注射的状态的组织的剖面图;
图18是有关于圆环状端壁的占有面积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使用高频处置工具进行切开的状态的组织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利用高频处置工具的切开结束了的状态的含有病变粘膜区域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进行粘膜剥离的状态的组织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图1表示高频处置工具的整体结构,图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另外,图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
首先,在图1、图2及图8中,1是高频处置工具,该高频处置工具1具有长尺寸的挠性鞘套2,在该挠性鞘套2的基端部连结有连接管3,进而在该连接管3的另一端连结有操作机构4。操作机构4由:与连接管3连结的主体轴4a、和与该主体轴4a嵌合并被设置成可以在主体轴4a的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滑块(silder)4b构成。在滑块4b上连结设置有构成处置工具主体10的挠性软线(cord)11的基端部。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及图4分别表示不同动作状态下的高频处置工具的前端部分的剖面。从图3可明确地看出,挠性软线11例如由使导电线部11a的外周部插通到绝缘被覆11b内的结构构成,至少在弯曲方向上具有挠性。该挠性软线11的导电线部11a的基端部从与滑块4b连结的连结部突出规定长度,形成接点部12。并且,该接点部12可拆装地连接于未图示的高频电源装置。
构成处置工具主体10的挠性软线11从向滑块4b安装的安装部经过连接管3的内部而延伸在挠性鞘套2内。并且,设置有能够从挠性鞘套2的前端部出没的针状刀13。针状刀13优选由前端形成为球形并具有规定长度的硬质的针状乃至杆状的导电部件构成,换而言之是不具有钩部的部件,与挠性软线11的导线部11a电连接,其规定长度部分露出于外部,通电时该部分作用于体内组织,烧灼该组织并进行切开等处置。
20是硬质筒体,该硬质筒体20由插入·固定于挠性鞘套2的前端部的硬质部件构成,由具有电绝缘性及耐热性的部件、优选由陶瓷构成。硬质筒体20的外表面形成有虽然很小但分别具有直径差的三段阶梯差面,前端侧为最小直径,后端部形成为最大直径。并且,在该硬质筒体20的外表面与挠性鞘套2的内表面之间涂敷粘接剂,通过该粘接与外表面的阶梯差的作用,硬质筒体20朝向挠性鞘套2的前端侧被固定而不会脱落。
在硬质筒体20上形成有贯通孔21,其前端面20a形成为与其轴线垂直的面,该前端面20a形成与挠性鞘套2的前端面2a基本同一平面,通过这些端面2a、20a形成有圆环状端壁P。硬质筒体20的贯通孔21的孔径大于针状刀13的外径,因此,针状刀13以活动嵌合状态插通该贯通孔21。
针状刀13可在下述状态变位:如图3所示,被硬质筒体20引入到基端侧的状态;如图4所示,从圆环状端壁P突出了规定长度的状态。并且,为了针状刀13的前端部能够可靠地引入到硬质筒体20的内部,硬质筒体20的后端面20b形成为锥面。该后端面20b的锥面从外周侧朝向内周缘向内倾斜规定角度,外周缘部的规定宽度的部分形成为带有圆角的形状。并且,该具有圆角的部位的宽度小于等于针状刀的半径。因此,若从挠性鞘套2的前端推出针状刀13来进行操作,则该针状刀13的前端部顺着构成硬质筒体20的后端面20b的锥面被引导,从而与该硬质筒体20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
在针状刀13,在从其前端仅偏向基端侧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有挡块突起(翼部)22。挡块突起22如图5及图6所示,相互间具有120°的相位且放射状地突出设置于针状刀13的外周部的三个位置,其突出高度低于挠性鞘套2的内周面,至少高于在硬质筒体20形成的贯通孔21的内周缘。并且,各挡块突起22具有规定的厚度,其前端面22a形成为朝向高频处置工具1的前端侧突出的倾斜面。该挡块突起22的前端面22a的倾斜角基本对应于硬质筒体20的后端面20b的倾斜角。在此,挡块突起22与嵌合于针状刀13的筒体23一体地设置、由不锈钢等金属部件构成,筒体23由焊接等方法固定安装于针状刀13而被设置。
因此,从图4可明确地看出,若使针状刀13从挠性鞘套2的前端,换而言之从圆环状端壁P突出规定长度,则挡块突起22的前端面22a实际上与硬质筒体20的后端面20b面接触,该位置成为针状刀13的最突出位置。在此,在针状刀13的最突出位置,从圆环状端壁P到针状刀13的前端的间隔被设定为,大于体腔内壁的粘膜的厚度,小于粘膜与粘膜下层的合计的厚度。
并且,在针状刀13达到最突出位置时,如图7所示,基于针状刀13的外周与硬质筒体20的贯通孔21的孔径的直径差,在相邻接的挡块突起22、22之间的部位形成三处连通路24。设置于高频处置工具1的基端侧的部位的连接管3具有连接口3a,在该连接口3a连接供给生理盐水等液体的注射器或吸引配管等。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挠性软线11具有由外周部被绝缘被覆了的挠性部件构成的导电线部11a,该导电线部11a的基端部被设置成从向滑块4b连结的连结部突出规定长度,在其基端部设有接点部12,该接点部12可拆装地连接于未图示的高频电源装置。如图9所示,在导电线部11a的前端连结有中空金属丝11b。该中空金属丝11b由在弯曲方向上具有挠性的导电部件构成,其外周面由绝缘部件被覆。因此,导电线部11a与中空金属丝11b电导通,且其外表面被绝缘。
由导电线部11a和中空金属丝11b构成的挠性软线11从向滑块4b安装的安装部经过连接管3的内部,在挠性鞘套2内延伸。另外,在挠性鞘套2的前端部可出没地设置有高频刀113。高频刀113优选由前端形成为球形并具有规定长度的硬质的针状乃至杆状的导电部件构成,换而言之由不具有钩部的杆状电极14、和设置于该杆状电极14的外周部的翼部15构成。并且,杆状电极14的基端部被插入到挠性软线11的中空金属丝11b,由此高频刀113经由中空金属丝11b及导电线部11a与接点部12电连接。该高频刀113从挠性鞘套2向外部露出规定的长度,通电时该部分作用于体内组织,烧灼该组织并进行切开等处置。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挠性鞘套2的前端部插入·固定有硬质筒体120。该硬质筒体120由电绝缘性及耐热性良好的部件、优选陶瓷材料构成。在硬质筒体120的外表面设有螺旋状的突条120a,因此,该硬质筒体120螺旋插入到挠性鞘套2中。而且,在硬质筒体120的外表面与挠性鞘套2的内表面之间涂敷粘接剂,通过该粘接与外表面的突条120a的作用,硬质筒体120朝向挠性鞘套2的前端侧被固定而不会脱落。
在硬质筒体120,在轴线方向上贯通地贯穿设置有用于使高频刀113出没的贯通孔121。另外,硬质筒体120的两端面形成为与其轴线垂直的面。该硬质筒体120被插入到其前端面与挠性鞘套2的前端面基本成为同一平面的位置,因此,通过这些挠性鞘套2和硬质筒体120的前端面,挠性鞘套2的前端面形成具有圆环状端壁P的结构。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的孔径大于高频刀113的外径,因此,高频刀113的杆状电极14以活动嵌合状态插通该贯通孔121。
在硬质筒体120的基端部安装有引进部件122,其用于通过贯通孔121可靠地将高频刀113从基端侧的位置引进到贯通孔121内。该引进部件122是由不锈钢等构成的环状的部件,其基端面对应于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形成为朝向前端侧倾斜的锥面122a,由此,高频刀113被引进到贯通孔121内。换而言之,如图11所示,高频刀113始终通过硬质筒体120被引入到基端侧,从该状态如图12所示,沿锥面122a被引导向贯通孔121的方向,杆状电极14的前端被导入该贯通孔121内。并且,成为锥面122a的最小径的部位形成为使高频刀113通过的大小。另外,在引进部件122的最小径部的前端侧形成有落入部122b,由该落入部122b形成的成为大径的圆环状的端面与硬质筒体120的基端面接触。因此,使硬质筒体120的端面的内侧的部位露出。其结果是,形成于高频刀113的翼部15的挡块面15c可靠地与该硬质筒体120的基端面接触。
高频刀113的杆状电极14能够经由挠性软线11的导电线部11a及中空金属丝11b,利用来自接点部12的电源供给而流过高频电流。如图13及图14所示,杆状电极14由具有规定长度的直杆状的导电部件构成,其前端形成为球面形状。另外,在杆状电极14的基端侧的位置,以相互为90°的角度位置而设置有四个翼部15,这些翼部15朝向外方放射状地突出。翼部15的前端面15a形成为用于将该翼部15导入到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内的倾斜面,另外,翼部15的外表面15b在圆周方向上形成为与贯通孔121的曲率基本一致的圆弧形状,并具有规定长度。因此,若将高频刀113插入到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内,则设于四处位置的翼部15的外表面15b实际上与贯通孔12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其结果是,即使高频刀113被相对于硬质筒体120的轴线调芯,且对该杆状电极14的前端部分作用外力,也能够避免胡乱振动地稳定地保持。
此外,翼部15的基端侧的部位形成有高度高的阶梯差,该阶梯差壁形成为挡块面15c。该挡块面15c在将高频113插入了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时,该挡块面15c可进入到与硬质筒体120的基端面接触的位置,不能再继续突出。换而言之,挡块面15c规定了高频刀113的杆状电极14从挠性鞘套2突出的最长突出长度。并且,高频处置工具1是在用于剥离体腔内壁的病变粘膜部位的处置中使用的,高频刀113的杆状电极14从构成挠性鞘套2的前端的圆环状端壁P突出的最长突出长度被设定为,大于体腔内壁的粘膜的厚度尺寸,小于粘膜与粘膜下层的合计的厚度。
从图10可明确看出,在高频刀113达到最突出位置时,基于高频刀113的轴的部分的外径、和外周与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的孔径的直径差,在相邻接的翼部15、15之间的部位形成四处大致扇形的连通路123。并且,设置于高频处置工具1的基端侧的部位的连接管3具有连接口3a,在该连接口3a连接供给生理盐水等液体的注射器或吸引配管等。因此,若预先在连接口3a连接充填了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在高频刀113从硬质筒体120最突出的状态下,操作该注射器,则经由连通路123从杆状电极14的周围喷射生理盐水。另外,若连接吸引配管,则可从连通路123吸引。另外,即使在将高频刀113配置在比硬质筒体20更靠基端侧的状态下,也可进行液体的供给及吸引。
如图15所示,具有以上结构的高频处置工具1,经由在具有观察部W的内窥镜插入部S设置的处置工具插通通道C而被插入到体腔内,例如在食道、胃、十二指肠、大肠等体腔内壁存在病变粘膜时,被用于实施剥离并除去该病变粘膜部的处置。因此,对切除该病变粘膜的处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处置是在例如内窥镜检查的结果确认了粘膜存在病变部位时而进行的。
因此,首先如图16所示,对存在应切除的病变部D的粘膜进行标记以包围该病变粘膜区域D。该标记了的区域是能够完全除去病变部、且尽量不对健康的粘膜部分带来损伤的范围。并且,标记可以通过例如在病变粘膜区域D的周围的需要位置实施烧灼点B来进行,为了形成该烧灼点B,可使用高频处置工具1。即,使内窥镜插入部S的前端相对于病变粘膜区域D的外缘部隔开规定的距离而相面对,在该状态下,将高频处置工具1插入处置工具插通通道C,使其前端面与粘膜表面接触。此时,如图3及图11所示,针状刀(高频刀)13形成为通过硬质筒体20被引入至基端侧的位置的状态。从构成该高频处置工具1的前端的圆环状端壁P没有突出任何部件,该圆环状端壁P与粘膜表面面接触。
在该状态下,操作高频处置工具1的操作机构4使针状刀13(113)突出,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高频刀113的杆状电极14的前端部由引进部件122的锥面122a引导,经过图6的状态,可靠地被导入到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内。在该状态下,若对高频刀113施加高频电流,则高频刀113接触的粘膜的部位被烧灼,从而被施加标记。在此,在施加该标记时,针状刀13(113)没有必要贯通粘膜层,只要使粘膜表面烧灼直至能够根据从内窥镜插入部S的观察部W获得的图像进行确认的程度即可。换而言之,只要针状刀13(113)与粘膜表面接触就形成标记。当然,即便使操作机构4达到全行程,针状刀13(113)到达从挠性鞘套2最突出的位置,该针状刀13(113)也不会与肌肉层接触。此外,标记可以使用其他的处置工具来施加,另外,只要粘膜的需要切除的区域能够通过观察部W确认,也可以不采用如所述那样的烧灼的方法。
然后,如图17所示,对病变粘膜区域D的内部进行生理盐水的局部注射。为此,如果从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引出高频处置工具1,取而代之将在挠性软管的前端设有注射针N的局部注射机构插通到处置工具插通通道C内。在此,肌肉层LB和粘膜层LU之间存在粘膜下层LM,注射针N贯通粘膜层LU刺入到粘膜下层LM来注入生理盐水。其结果是,粘膜下层LM膨胀·隆起。如此,使粘膜下层LM膨胀隆起是为了使粘膜层LU从肌肉层LB分离,从而顺利且安全地进行处置。
在使粘膜下层LM充分膨胀隆起之后,从处置工具插通通道C拔出局部注射机构,再次插通高频处置工具1。然后,使由高频处置工具1的挠性鞘套2及硬质筒体20的前端面2a、20a形成的圆环状端壁P、与病变粘膜区域D的外缘部的任一个接触。在此,使圆环状端壁P与粘膜层LU正对,且该圆环状端壁P轻触粘膜表面,尽量不作用按压力。
在此,在使高频处置工具1的前端碰触粘膜表面时,为了粘膜层LU不被按压变形,需要增大圆环状端壁P的面积。但是,针状刀13(113)从其强度的方面等考虑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粗细,为了顺利地使该针状刀13(113)插通硬质筒体20(120)的贯通孔21(121),即使将该贯通孔21(121)的孔径设为最小限度,如图18(a)中斜线所示,圆环状端壁P的限度是最大具有构成高频处置工具1的前端外径的圆O的90%的面积。另外,尤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圆环状端壁P的内侧形成有连通路24,在充分确保了该连通路24的通路面积之后,为了稳定地确保挡块壁22与硬质筒体20的后端面20b的接触面积,如图18(b)中斜线所示,圆环状端壁P的面积必须至少在65%以上。具体地说,圆环状端壁P的面积比如图18(c)中斜线所示,优选80%左右(第二实施方式)、85%左右(第一实施方式)。由此,在将高频处置工具1碰触粘膜层LU时,该粘膜表面只被按压最小限度,从而能够充分确保到肌肉层LB的距离。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操作机构4进行操作,使针状刀13从挡块部件14的前端突出,且在该期间在针状刀13中流过高频电流。若针状刀13达到最突出状态,则如图19所示,针状刀13贯通粘膜层LU,被引导至粘膜下层LM,从而开始病变粘膜区域D的切开。并且,在利用观察部W的观察下,通过使内窥镜插入部S动作、或弯曲操作其角部(angleportion)的操作,沿烧灼点B进行切开。
在此,由于针状刀13只突出到挡块突起22与硬质筒体20的后端面20b接触的位置,所以从挠性鞘套2突出的最突出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粘膜层LU的厚度尺寸,小于粘膜层LU及粘膜下层LM的合计的厚度尺寸。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然后对操作机构4进行操作,使高频刀113从设于挠性鞘套2的内部的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突出。在此,硬质筒体120的基端面形成为与其轴线垂直的面,由于在该硬质筒体120的基端部配置有引进部件122,所以高频刀113的杆状电极14的前端部被可靠地导入到该贯通孔121内。并且,在此期间高频刀113中流过高频电流。若高频刀113达到最突出状态,则如图19所示,高频刀113贯通粘膜层LU,被引导至粘膜下层LM,从而开始病变粘膜区域D的切开。在该状态下,在利用观察部W的观察下,通过使内窥镜插入部S动作、或弯曲操作其角部的操作,沿烧灼点B进行切开。在此,高频刀113只突出到高频刀113的翼部15的挡块面15c与硬质筒体120的基端面接触的位置,从而从挠性鞘套2突出的最突出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粘膜层LU的厚度尺寸,小于粘膜层LU及粘膜下层LM的合计的厚度尺寸。
另外,由于通过局部注射使粘膜下层LM膨胀隆起,所以只要圆环状端壁P不使粘膜表面极端地按压变形,即能够可靠地切开粘膜层LU,而且不会对肌肉层LB带来任何损伤,进行粘膜层LU的切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的锥面的接合,针状刀13从挠性鞘套2的前端突出的突出部分被定中心,使其与该挠性鞘套2的中心轴线一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高频刀113设有四处翼部15,由于该翼部15的外表面15b与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的内周壁大致滑动接触,所以高频刀113从挠性鞘套2的前端突出的突出部分被稳定地保持,从而不会产生因切开时由粘膜层LU作用的反作用力等引起的高频刀113振动、或摇晃等动作,可被稳定地保持为与挠性鞘套2的中心轴线基本一致的状态。
因此,即使不利用内窥镜插入部S的观察部W确认针状刀13(113)的前端的位置,也能够安全地进行处置。其结果是,如图20所示,在病变粘膜区域D的外周切开粘膜层LU,形成粘膜下层LM露出了的状态。此外,在图20中,一次切开病变粘膜区域D的整个区域,但在病变粘膜区域D较大时,希望切开一部分,进行后述的剥离,并多次重复该操作。
即使切开病变粘膜区域D的全周,也不能够仅以此除去粘膜层LU。即,由于粘膜层LU与肌肉层LB之间由纤维性的粘膜下层LM连接,所以需要通过切断该纤维从肌肉层LB剥离。该粘膜剥离也可使用高频处置工具1来进行。即,如图21所示,使高频处置工具1的从挠性鞘套2突出的针状刀13(113)进入到通过切开产生的粘膜下层LM的露出部分,通过使该针状刀13(113)水平移动、或摆动动作,进行切断粘膜下层LM的动作。通过使内窥镜插入部S的前端部分弯曲等操作、可以容易地进行该动作。其结果是,迅速且有效地进行粘膜剥离。
在进行所述的粘膜剥离期间,或在进行所述的切开期间,该处置位置等存在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利用高压从连接管3的连接口3a向挠性鞘套2内供给生理盐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硬质筒体20的前端面,在挡块突起22、22之间,在硬质筒体20的贯通孔21的内侧,开口有与连接口3a连通的连通路2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硬质筒体120的前端,在高频刀113的相邻接的翼部15、15之间,在硬质筒体120的贯通孔121的内侧,开口有与连接口3a连通的连通路123。因此,通过从该连通路24(123)朝向出血位置喷射生理盐水,可迅速地冲洗出血部分。该洗净操作在继续粘膜剥离的处置期间,换而言之在使针状刀13(113)从挠性鞘套2的前端突出了的状态下进行。
在进行粘膜剥离时,需要补给生理盐水。虽然已经局部注射,利用生理盐水使病变粘膜区域D膨胀隆起,但在进行切开期间存在供给的生理盐水流出,或被体内吸收,膨胀隆起部收缩的情况。因此,为了将粘膜下层LM维持在膨胀隆起状态,一边补给生理盐水一边进行粘膜剥离。该生理盐水的补给也可由连通路24(123)进行。此时,若通过硬质筒体20(120)将针状刀13(113)引入到基端侧,形成使圆环状端壁P与粘膜下层LM接触了的状态,从连接管3的连接口3a向挠性鞘套2内注入生理盐水,则能够更加有效地供给生理盐水,并能够朝向粘膜下层LM直接注入。其结果是,可将要剥离的粘膜下层LM维持在膨胀隆起状态。
如此,生理盐水的追加补给不必进行取出插通于处置工具插通通道C的高频处置工具1,更换插通注射器的烦杂的操作,粘膜剥离处置不会被中断。因此,从这一点也可实现处置的效率化、迅速化。而且,由于从圆环状端壁P没有突出任何部件,所以可使槽21(121)的前端与粘膜下层LM接触,能够朝向必要的位置可靠地供给生理盐水。由此,将粘膜下层LM可靠地维持在膨胀隆起状态,能够安全且迅速地进行利用了针状刀13(113)的粘膜剥离。
另外,也可根据需要对粘膜层LU作用负压吸引力。吸引可在执行粘膜剥离的处置的期间、或在该处置之前、或在处置之后进行。无论哪种情况,可预先在连接口3a连接吸引配管,通过脚踏开关(foot switch)等进行吸引控制。因此,在需要吸引时,只要操作脚踏开关,在吸引配管中产生负压地进行动作,即可经由连通路24(123)进行来自体内的吸引。

Claims (7)

1.一种高频处置工具,其由:能够插通到内窥镜的处置工具插通通道内的挠性鞘套;和设置于该挠性鞘套的内部、在挠性软线的前端设置了被施加高频电流的高频刀的处置工具主体构成,该高频处置工具的其特征在于,
其被构成为:
在所述挠性鞘套内插入固定有硬质筒体,所述硬质筒体具有电绝缘性且其前端面形成与该挠性鞘套的前端面大致同一平面,
在所述高频刀的轴线方向的规定位置,放射状地设有多个具有止动部的翼部,
在使所述高频刀从所述硬质筒体突出时,通过所述翼部的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硬质筒体的后端部接触,所述高频刀被止动,在相邻接的翼部之间形成连通所述挠性鞘套的内外的连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筒体具有大于所述高频刀的外径的孔径,所述硬质筒体的后端部形成从外周侧朝向内周缘而向内倾斜的锥面形状,
所述翼部的前端面形成作为所述止动部的、对应于所述硬质筒体的锥面的倾斜部,
在使所述高频刀从所述硬质筒体突出时,所述翼部的倾斜部与所述硬质筒体的锥面接触,所述高频刀被止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筒体由陶瓷形成,所述翼部由金属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挠性鞘套的前端面和所述硬质筒体的前端面形成圆环状端壁,该圆环状端壁占有由前端外径形成的圆的65~90%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频刀具有:能够活动嵌合状地插通到所述硬质筒体内的杆状电极、和设置于该杆状电极的基端侧的所述多个翼部,
所述多个翼部各自具有其外表面与所述硬质筒体的内周面基本接触的大小,并且在其基端部具有比所述硬质筒体的孔径更向外周侧突出的挡块面来作为所述止动部,
在使所述高频刀从所述硬质筒体突出时,所述挡块面与所述硬质筒体的端面接触,所述高频刀被止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筒体由陶瓷材料构成,另外所述高频刀由金属材料形成,
所述翼部形成为如下结构,相对于所述杆状电极以120°间隔设置在三处、或以90°间隔设置在四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形成如下结构:所述硬质筒体的前后的两端面具有与其轴线垂直的面,在所述挠性鞘套内,在该硬质筒体的基端侧的位置安装引进部件,所述引进部件形成有用于将所述高频刀的前端导入到所述硬质筒体的贯通孔的锥面。
CNB2006101109859A 2005-08-12 2006-08-11 高频处置工具 Active CN1005280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4068A JP4692141B2 (ja) 2005-08-12 2005-08-12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5234068 2005-08-12
JP2005255869 2005-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1185A true CN1911185A (zh) 2007-02-14
CN100528095C CN100528095C (zh) 2009-08-19

Family

ID=3772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09859A Active CN100528095C (zh) 2005-08-12 2006-08-11 高频处置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92141B2 (zh)
CN (1) CN100528095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3375A (zh) * 2008-08-20 2010-02-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高频手术器械
CN106999239A (zh) * 2014-11-18 2017-08-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WO2018040061A1 (zh) * 2016-09-02 2018-03-08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镜用组织切开装置
CN108601617A (zh) * 2016-02-02 2018-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置器具
CN110536652A (zh) * 2017-07-19 2019-12-03 株式会社钟化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
CN113648049A (zh) * 2015-06-18 2021-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高频处置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0003A (ja) * 2007-10-11 2009-04-30 Fujinon Corp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JP2009112788A (ja) * 2007-10-17 2009-05-28 Takashi Toyonaga 高周波処置具
JP4965416B2 (ja) * 2007-12-03 2012-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9233269A (ja) * 2008-03-28 2009-10-15 Fujinon Corp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WO2010074153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処置具
KR101356607B1 (ko) 2012-06-26 2014-02-03 신경민 고주파 처치 장치
KR101585019B1 (ko) * 2015-06-30 2016-01-14 순천향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조직 제거장치
JP6655398B2 (ja) * 2016-01-13 2020-02-26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JP6737816B2 (ja) * 2016-01-13 2020-08-12 株式会社カネカ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CN108601602B (zh) 2016-02-02 2021-04-1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置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0787U (zh) * 1977-01-18 1978-08-15
JPH0234885Y2 (zh) * 1985-09-17 1990-09-20
US4708137A (en) * 1985-05-20 1987-11-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High-frequency incision device
JP3310222B2 (ja) * 1998-05-29 2002-08-05 哲郎 東川 注射器と注射器用摺動弁及び注射器用シリンダの成形方法
US8048070B2 (en) * 2000-03-06 2011-11-01 Salient Surgical Technologies, Inc. Fluid-assisted medical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2301088A (ja) * 2001-04-05 2002-10-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治療装置
JP4315725B2 (ja) * 2003-04-17 2009-08-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高周波ナイ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3375A (zh) * 2008-08-20 2010-02-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高频手术器械
CN106999239A (zh) * 2014-11-18 2017-08-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13648049A (zh) * 2015-06-18 2021-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高频处置器具
CN113648049B (zh) * 2015-06-18 2024-02-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高频处置器具
CN108601617A (zh) * 2016-02-02 2018-09-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置器具
CN113813017A (zh) * 2016-02-02 2021-12-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处置器具
WO2018040061A1 (zh) * 2016-09-02 2018-03-08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镜用组织切开装置
CN110536652A (zh) * 2017-07-19 2019-12-03 株式会社钟化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
CN110536652B (zh) * 2017-07-19 2022-09-06 株式会社钟化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44393A (ja) 2007-02-22
JP4692141B2 (ja) 2011-06-01
CN100528095C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1185A (zh) 高频处置工具
CN1868417A (zh) 高频处置器械及使用高频处置器械的粘膜剥离方法
JP4870710B2 (ja) 高周波ナイフおよび高周波ナイフシステム
CN101061964A (zh) 用于执行内窥镜粘膜切除术的设备和方法
KR100595803B1 (ko) 고주파 나이프 및 내시경 장치
CN101116636B (zh) 高频处理器
EP1752108B1 (en)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tool
CN1956684B (zh) 手术器械
US20080058586A1 (en) Hood member for use with an endoscope
CN1771888A (zh) 组织切除装置
CN101061967A (zh) 用于内窥镜粘膜切除过程中展开切割元件的器械和方法
KR101764386B1 (ko) 내시경 점막하 절개박리를 위한 고주파 나이프
EP2322109B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JP6013625B2 (ja) 内視鏡用粘膜挙上具及び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CN1351480A (zh) 设有采集装置的罗网
CN102395324A (zh) 外科手术器械
CN1868416A (zh) 高频处置器械
CN106456146A (zh) 内窥镜用粘膜提起器具及内窥镜处置系统
JP4692166B2 (ja) 高周波処置具
JP4794214B2 (ja)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8073378A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切開具
JP2007275625A (ja)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6325812A (ja)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9254651A (ja)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7313345A (ja) 高周波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