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8736B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8736B
CN1898736B CN200480038234XA CN200480038234A CN1898736B CN 1898736 B CN1898736 B CN 1898736B CN 200480038234X A CN200480038234X A CN 200480038234XA CN 200480038234 A CN200480038234 A CN 200480038234A CN 1898736 B CN1898736 B CN 1898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
storage area
recording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382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8736A (zh
Inventor
佐佐木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8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98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7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7921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more than one processing mo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29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the buffer having a specific structure
    • G11B2020/10666Ring buffers, e.g. buffers wherein an iteratively progressing read or write pointer moves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buffer when reaching the last storage cel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 G11B2020/1072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wherein the size of the buffer is variable, e.g. by adding additional memory cells for coping with input streams that have high bit 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Abstract

控制器(10)进行如下控制,即在对可记录数据的光盘(11)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时,根据对于光盘(11)的数据记录形态,将临时存储该数据的高速缓冲存储器(8)分割为多个存储区域,即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和用于存储检验数据的存储区域,从而来存储数据。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的信息记录装置,特别涉及根据数据记录的形态来分割数据存储存储器从而实现有效率的数据存储的信息记录装置、进行以记录块以下的单位的数据记录或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或时移(time shift)再现等复杂的数据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对于CD-RW盘或DVD+RW盘等记录型盘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的信息记录装置中,多为在装置内部具有临时存储数据的高速缓冲存储器而实现处理的高速化的装置。
例如,在来自用户的连续的记录请求下反复进行以下处理,即将数据临时存储在装置内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存储了某一程度的数据的时刻开始对盘的记录,高速缓冲存储器内没有数据时则中断记录处理,并等待高速缓冲存储器内再次存储一定量的数据。
此外,在数据记录中也监视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空闲情况,如果有空闲则接收来自用户的数据,尽量不发生记录处理的中断。
另外,随着这样的信息记录装置的普及,实现该处理的高性能化,数据记录处理也复杂化。例如,如以下的(1)~(4)所示的情况下,仅具有单一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话,难以实现高速的记录处理,为了进行有效率的数据记录,有时需要多个存储器。
(1)以不满记录块的单位进行数据记录的情况
(2)进行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的情况
(3)以小于等于记录块的单位进行交换的情况
(4)进行时移再现的情况
例如,在进行如上述的记录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具有多个高速缓冲存储器而可以进行有效率的记录处理,但随着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增加制造成本也增加。
另一方面,通过将当前具备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分割使用,也可以虚拟地具有多个高速缓冲存储器。
以往,采用将存储器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来存储数据的装置,有作为存储器的种类,以区段缓冲方式(segment cache)的存储器作为对象,根据所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size)或区段管理存储器的容量等,预先设定要分割的区段数或各个分割存储器容量,进而将用于管理各个分割存储器的数据存储状态的管理信息存储在区段管理存储器中的信息记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635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由于各个分割存储器以区段方式被使用,因此对于各个分割存储器需要复杂的存储器管理,例如,存在对于以记录块为单位连续地进行记录的数据记录不适当的问题.
此外,最好伴随如上述的复杂的记录动作,不必对数据记录分割高速缓冲存储器,将其全部区域用作记录数据存储,尽量避免由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记录数据没有了而引起的记录中断。
本发明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有效地灵活运用临时存储要对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数据的存储器,从而尽量减少数据记录的中断。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如下的信息记录装置。
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具有:记录部件,用于在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的记录数据;检验部件,用于从该记录部件记录数据后的记录区域中再现数据而检测缺陷的检验处理;临时存储部件,用于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时,以可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的环形缓冲方式临时存储所述数据;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将该临时存储部件的存储区域至少分割为存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数据的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和记录由所述检验部件所再现的数据的检验存储区域,在所述用于记录数据存储的区域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将记录的数据存储到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在所述检验存储区域中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由所述检验部件所再现的记录数据,在所述控制部件中设置部件,该部件用于在数据记录开始时设定所述记录数据存储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数据的记录,在完成了数据记录的情况下,设定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检验处理。
此外,也提供以下的信息记录方法。
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包括:包括:记录步骤,用于在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检验步骤,用于在从该记录步骤记录数据后的记录区域中再现数据而检测缺陷的检验处理;临时存储步骤,用于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时,以可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的环形缓冲方式临时存储所述数据;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将该临时存储步骤中临时存储所述数据的存储区域至少分割为存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数据的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和记录由所述检验步骤所再现的数据的检验存储区域,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的区域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将记录的数据存储到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在所述检验存储区域中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由所述检验步骤所再现的记录数据,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设置以下步骤,该步骤用于在数据记录开始时设定所述记录数据存储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数据的记录,在完成了数据记录的情况下,设定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检验处理。
进而,也提供以下的记录介质。
一种记录介质,记录了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临时存储步骤,用于在对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时,临时存储所述数据;以及控制步骤,根据对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的形态,将所述临时存储步骤的存储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来存储数据。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以及程序可以有效地灵活运用临时存储要对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数据的存储器,从而尽量减少数据记录的中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器分割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以上述方式分割的存储区域的布局的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进行不满记录块单位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同样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进行不满记录块单位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也同样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进行不满记录块单位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对DVD+RW盘的数据记录工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接下来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进行伴随检验处理以及交换处理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进行伴随检验处理以及交换处理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对CD-MRW盘的数据记录工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接下来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现有装置的DVD+RW盘中进行时移再现时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在现有装置的DVD+RW盘中进行时移再现时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的时移再现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接下来的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电机
2     光拾取器
3     粗调电机
4     旋转控制系统部分
5     粗调电机控制系统部分
6     光拾取器控制系统部分
7     信号处理系统部分
8     高速缓冲存储器
9     外部接口
10    控制器
11    光盘
12    主计算机
20    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
21    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
22    检验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的存储器)
23    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
30    CPU
31    ROM
32    RA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具体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该信息记录装置例如是对CD-R盘、CD-RW盘、CD-MRW盘,DVD+R盘、DVD+MRW盘等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进行数据(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的DVD驱动器等光盘装置。
该信息记录装置连接有接受数据记录以及再现的命令的主计算机12,基于该命令,进行对于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11的数据的记录和再现。
电机(主轴电机)1在光盘11的放置时、数据的记录以及再现时,旋转光盘11。
光拾取器2可以进行微小动作,对光盘11照射由激光二极管等光源发生的激光L,从而进行记录在记录面上的数据的读取和数据的记录。粗调电机3是使光拾取器2在光盘11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电机。旋转控制系统部分4进行电机1的旋转控制。粗调电机控制系统部分5进行粗调电机3的旋转。
光拾取器控制系统部分6进行光拾取器2的激光发光等控制。
信号处理系统部分7进行来自光拾取器2的信号的处理,或用于对光盘11进行数据记录的数据以及从光盘11再现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高速缓冲存储器8是临时存储/保存从光盘11再现的数据以及要对光盘11记录的数据的区域(存储区域)。即,起到上述临时存储部件的功能。
外部接口9主管与主计算机12的数据通信。
控制器10由CPU30、ROM31以及RAM32等构成的微计算机实现,进行该信息记录装置整体的控制,根据数据记录的形态来分割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区域(存储区域),进行数据记录、检验、再现等处理。即,在ROM或RAM32等记录介质上存储与本发明有关的上述各程序并容纳,CPU31执行该程序并实施与本发明有关的上述信息记录方法,起到包含与本发明有关的上述控制部件的各部件的功能。
具体来说,控制部件中包含:记录部件、检验部件、再现部件、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部件、保持到检验处理完成为止的部件、保持记录在未完成检验处理的记录区域中的数据的部件、将检验存储区域的容量设定为小于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的部件、在记录部件处于待机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通过再现部件的数据再现的部件、在记录部件处于记录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等待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中至少可连续地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完成之后进行通过再现部件的数据再现的部件、在记录部件处于记录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等待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中至少可连续地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完成之后进行通过再现部件的数据再现的部件.
该信息记录装置在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区域分割使用的情况下,对被分割的各个存储区域以最佳的缓冲方式存储数据。
例如,多个分割存储区域中,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区域)或再现数据存储区域(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区域),或者用于检验等的分割存储区域,最好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
此外,通常多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或再现数据的高速缓冲存储器8。环形缓冲方式的优点在于,在对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区域内的结束地址存储了数据之后,接着从存储区域的开始地址存储数据。
例如,在进行数据记录的情况下,通过参照在接收到来自主计算机12的数据时被更新的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指针(pointer)、将存储数据记录到光盘11时被更新的记录指针等,可以容易地计算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数据占有率。
从而,最好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多个分割存储区域中至少用于存储记录数据或存储再现数据、或者检验的分割存储区域。
进而,在该信息记录装置中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情况下,设定作为环形缓冲器使用的存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在由这些指针指定的存储区域内形成环形缓冲器。
从而,例如在下一个(A)和(B)的情况下,需要在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设定多个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
(A)分割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至少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一个分割存储器的情况
(B)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被分割的存储区域中多个分割存储区域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可以在多处同时设定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即可,但在未考虑根据记录形态来分割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现有装置中,不能在多处设定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的情况较多。
此外,如上述(A)的情况这样,在设定为一个环形缓冲器包含其它的环形缓冲器的情况下,单纯地在多处同时设定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的话,产生不方便。
这是由于作为环形缓冲器使用的存储区域的范围内存在不能预期的环开始指针或环结束指针,存在在错误的位置上存储数据的可能性。
接着,详细说明伴随上述背景技术中叙述的(2)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的情况。
作为对CD-RW盘或DVD+RW盘等可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光盘)附加了缺陷管理功能的格式,提出雷尼尔山(Mt.Rainier)标准。
该雷尼尔山标准下,在数据记录之前进行的格式化处理中,在以规定的数据模式(data pattern)在光盘全面上进行了记录之后对记录数据进行检验,从而检测出光盘上的缺陷。
此外,在雷尼尔山标准下采用了后台格式(background format),通过格式的哑数据记录以及记录区域的检验在没有来自主计算机的访问的时间以后台方式进行。
通过该后台格式,主计算机在进行数据记录之前所需的格式化时间被大幅地改善,但由于检验处理也在后台进行,因此存在用户数据在进行检验之前被记录的可能性,无法保证能否正常地读出记录在光盘中的数据.
从而,在雷尼尔山标准下,附加了在对未进行检验的区域进行用户数据记录的情况下,在数据记录后进行该记录区域的检验,并进行是否正常地记录了的判定的义务。
这样,在雷尼尔山标准下,发生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
在检验处理中在记录区域中检测出缺陷的情况下,对缺陷区域记录的数据再次记录(交换,switch)到规定的交换区域。从而,在进行伴随检验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需要将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至少保持到检验结束为止。
换言之,需要至少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以内,临时中断数据记录并进行检验,并在检验完成后接着进行数据记录,记录数据的可靠性被保证,反过来也一并带来了数据记录性能降低的缺点。
另外,在雷尼尔山标准下,检验处理中的缺陷检测方法或用于判定为缺陷的判定基准等不被决定,各制造商通过独自的检测方法、判定基准进行检验。
最一般的缺陷检测方法是试图实际地再现对光盘记录数据的区域,将该再现数据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来进行错误检测和订正处理。
这里,如上所述,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的记录数据需要被保持到检验处理结束为止,需要防止记录数据被通过检验产生的再现数据盖写。
即,在伴随检验的数据记录中,需要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器和用于存储检验的再现数据的存储器。
因此,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在进行伴随数据再现(检验、时移再现)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使用容量少的环形缓冲器来存储再现数据。
此外,在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在数据记录后需要保持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数据直到对所有该记录区域完成了检验为止,有用不必一定等待所有记录区域的检验完成,所以从记录区域中、被确认为通过检验而正常地记录了的数据起,依次开放该存储区域,从而接收下一个数据并存储。
进而,在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在不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中,在记录中也在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空闲区域中接收来自主计算机12的数据,尽可能不发生数据记录的中断,从而维持记录处理的性能,但在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在每次发生检验时,发生数据记录的中断。
此外,由于需要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记录数据保持到检验完成为止,因此必需至少在存储器容量以下中断数据记录。
换言之,在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中,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器容量越小,则数据记录的性能越差。
另外,检验处理中的数据再现用于识别数据是否被正常地记录,不需要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8中的数据本身。从而,即使在检验中存储的数据被接着进行的检验中再现的数据盖写也没有问题。
以上,在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和检验存储区域的情况下,最好检验存储区域停留在必要最小限度的容量,并极力增大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容量。
接着,详细说明上述背景技术中叙述的进行(4)时移再现的情况。
作为使用了DVD+RW盘的应用例,例如由实时录制电视节目等的用途。在实时的数据记录中,要求以比较低的传输率进行连续地址的数据记录,因此频繁地重复以下处理,即在对光盘的记录速度大于数据传输率的情况下,高速缓冲存储器内没有数据时,记录被中断,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存储了某一程度的数据的时刻开始记录。
这里,在开始数据记录的情况下,进行向目的地址移动光拾取器的搜索处理,但发生搜索错误等引起的记录重试,从而记录所需的时间变长时,产生在实时的数据记录中,要记录的数据消失的不利情况。从而,最好增大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器容量,从而尽可能不发生记录处理的中断。
另外,在进行这样的实时的数据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中,设计再现数据记录完成了的部分的任意的图像的所谓时移再现的装置。
在进行时移再现的情况下,从用户交替地发生数据记录再现的请求。
在数据记录中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一般在现有装置中全部记录存储器内的数据之后进行再现处理,因此在来自用户的记录、再现请求每次被切换时,记录处理中断而发生搜索。
换言之,在时移再现中,与存储器容量无关而频繁地发生记录的中断,容易发生搜索错误等引起的重试处理消耗时间的不利情况。
该信息记录装置中,为了避免以上的问题,在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器不同的区域存储再现数据,即使在收到再现请求的时刻,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存在记录数据的情况下,只要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数据占有量未超过了规定的阈值,则进行如下处理,即不开始记录而进行被请求的数据再现,等待直到一定量的记录数据被存储为止。
此外,在收到数据再现请求的时刻正在对光盘11记录数据的情况下,不必中断记录处理而进行再现,关于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记录数据中、至少在当前的写入动作内可连续地记录的数据,等待记录完成后进行再现处理。
进而,该信息记录装置中,有时不对光盘11记录从主计算机12收到再现请求以前被请求的数据而进行再现处理。
换言之,在对与对光盘11进行记录前的数据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不是再现光盘11上的数据,而是主计算机12报告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存在的记录前的数据。
此外,如上所述,为了削减数据记录中的搜索次数而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最好尽量增大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器分割处理的流程图。
该存储器分割处理,例如在收到来自主计算机12的最初的数据记录请求的时刻进行,在从主计算机12收到数据记录完成的请求的时刻,将被分割的存储区域复原,从而可以使用与数据记录的形态对应的高速缓冲存储器8。
控制器10在开始存储器分割处理时,在步骤(图中用‘S’表示)101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读改写(read modify write)。
例如,在对CD-MRW盘、DVD+RW盘、DVD+MRW盘的记录中,主计算机12可以进行以扇区为单位的随机的数据记录,但对光盘11的写入需要以数据组(packet)为单位或以ECC块为单位进行,可能发生读改写.
从而,控制器10在步骤101判断为需要进行读改写时,在步骤102中分割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区域,并确保临时存储不满记录块的数据的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小数部分数据存储区域)。
另一方面,由于在对CD-MRW盘、DVD+RW盘、DVD+MRW盘以外的记录中不发生读改写,因此控制器10在步骤101中判断需要进行读改写时,跳过步骤102的处理并进至步骤103。
接着,在步骤103中,控制器10判断是否进行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
例如,由于有时在CD-MRW盘、DVD+MRW盘中,在数据记录后进行该区域的检验,因此在步骤103中判断为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时,控制器10在步骤104中分割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区域(存储区域)并确保检验存储区域(检验存储区域)。
接着,在检验处理中检测出缺陷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105中判断是否以扇区为单位进行交换。
例如,CD-MRW盘中的检验以扇区为单位进行缺陷检测,仅交换数据组内的缺陷扇区。
从而,控制器10在步骤105中判断为以扇区为单位进行交换后,在步骤106中分割高速缓冲存储器并确保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的存储区域(交换目的地存储区域)。
另一方面,在DVD+MRW中以ECC块为单位进行缺陷检测,在是缺陷的情况下以ECC块为单位进行交换,因此控制器10在步骤105中判断为不以扇区为单位进行交换后,跳过步骤106的处理并进至步骤107。
此外,由于例如在对CD-MRW盘、DVD+RW盘以外的记录中不发生伴随检验的数据记录,因此控制器10在步骤103中判断为不是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时,跳过步骤104~106的处理并进至步骤107。
接着,控制器10在步骤107中判断是否进行时移再现,在进行时移再现的情况下,在步骤108中分割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区域并确保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再现数据存储区域),并结束该处理。
此外,在步骤107的判断中不进行时移再现的情况下,控制器10跳过步骤108并结束该处理。
另外,上述分割存储区域中不同时使用的多个分割存储区域不必被分割为多个,也可以将某一分割区域用于多个目的。
例如,在CD-MRW盘中,检验处理和交换数据组的读出不会被同时进行。
进而,不必在交换目的地数据组的读出中保持检验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反之存储在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的据存储器中的数据在检验中不必保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一个分割存储区域用于检验和存储交换目的地。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以上述方式分割的存储区域的布局的图。
该图(a)是对CD-MRW盘、DVD+RW盘、DVD+MRW盘进行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区域的布局。
由于对这些光盘的记录不需要读改写或检验等复杂的处理,因此可以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区域整体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记录数据记录区域)20。
即,控制器10对环开始指针(RS)设定存储区域的开始地址M0,对环结束指针(RE)设定存储区域的结束地址M1。
该图(b)是对DVD+RW盘进行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区域的分割例子。
DVD+RW盘可以由用户以扇区为单位随机记录,因为需要进行读改写,因此控制器10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和用于存储小数部分的存储区域(用于传送小数部分数据传的储器区域)21。即,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地址M0到M2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将地址M2到M1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
此外,控制器10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这些分割存储区域中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对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分别设定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开始地址M0以及结束地址M2。
该图(c)是对CD-MRW盘以及DVD+MRW盘进行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区域的分割例子。
这些光盘与DVD+RW盘同样可以从主计算机12以扇区为单位随机记录,由于需要进行读改写,因此控制器10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和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
进而,由于这些光盘进行伴随检验处理的数据记录,控制器10进一步分割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并确保检验存储区域(检验存储区域)22。
另外,由于在CD-MRW盘中,在交换处理中也发生读改写,因此需要用于存储交换数据的存储区域,但通过将交换目的地数据组的数据存储到检验存储区域22中,不必重新确保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的存储区域。
如上,在对CD-MRW盘以及DVD+MRW盘的数据记录中,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地址M0到M3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将地址M3到M2用于检验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的存储区域)22,将地址M2到M1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这些分割存储区域中、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和检验存储区域22通过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各自的存储器管理变得容易。
即,控制器10在进行记录处理的情况下,分别对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设定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开始地址M0以及结束地址M3,在进行检验处理的情况下,分别对环开始指针(RS1)以及环结束指针(RE1)设定检验存储区域22的开始地址M3以及结束地址M2。
该图(d)是在对DVD+RW盘的记录中进行时移再现的情况下的存储区域的分割例子。
通常,在电视节目的录像等中要求时移再现的情况下,一般要求连续的数据记录,但在DVD+RW盘中,主计算机12可以随机记录数据,因此例如在要记录录像了的数据的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存在要求随机的记录的可能性。
从而,控制器10分割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并确保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
接着,由于在数据记录中对于来自主计算机12的再现请求存储再现数据,所以控制器10进一步分割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并确保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再现数据记录区域)23.
以上,控制器10在由DVD+RW盘进行时移再现的情况下,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的地址M0到M4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将地址M4到M2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23,将地址M2到M1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这些分割存储区域中、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和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23通过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各自的存储器管理变得容易。
即,控制器10在进行记录处理的情况下,分别对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设定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开始地址M0以及结束地址M4,在进行数据处理处理的情况下,分别对环开始指针(RS1)以及环结束指针(RE1)设定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23的开始地址M4以及结束地址M2。
图4至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进行不满记录块单位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如图3(b)所示,控制器10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全部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0到M1)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0到M2)20和用于存储小数部分的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2至M1)21。以下,以对DVD+RW盘的记录为例进行说明。
图4(a)~(d)是主计算机12以扇区为单位请求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使用例子的说明图。
控制器10在从主计算机12收到了对不是ECC块的边界的地址的记录请求的情况下,将请求数据临时存储在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中(参照图4(a))。此时,控制器10对于主计算机12报告对于记录请求的完成通知。
接着,控制器10从光盘11中读出包含被请求的记录地址的ECC块,并存储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中(参照图4(b))。
接着,控制器10将临时存储在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中的小数部分数据复制到上述读出的ECC块数据的规定位置(参照图4(c)),并以ECC块为单位写回到光盘11(参照图4(d))。
这样,通过确保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可以在从光盘11中读出规定的ECC块数据之前接收请求记录数据。
此外,通过在存储请求数据后对主计算机12报告记录完成通知,可以提高数据记录的性能。
图5(a)~(c)和图6(a)~(e)是主计算机12连续地进行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使用例子。
在本例中,假设开始写的地址以及写完的地址不是ECC块的边界。
例如在主计算机12跨越ECC块的边界地进行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最初将从记录开始地址到下一个ECC块的边界的数据临时存储在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中,将剩余的数据存储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中。
此时,控制器10从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的开始位置(存储器地址M2)起存储请求数据的前半部分,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开始位置(存储器地址M0)空出1ECC块的位置起存储后半部分(参照图5(a))。
控制器10在存储了以上的数据之后对主计算机12报告对于记录请求的完成通知.
接着,控制器10从光盘11中读出包含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中临时存储的数据的ECC块,并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开始位置(存储器地址M0)存储。
在控制器10在此期间从主计算机12收到连续的记录请求的情况下,不管该地址是否为ECC块的边界,都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连续地存储(参照图5(b))。
接着,控制器10在ECC块的读出完成了的情况下,将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中临时存储的请求记录数据复制到读出的ECC块的规定位置(参照图5(c))。
这里,在请求记录数据的结束地址不是ECC块的边界的时刻从主机12收到了记录结束的请求的情况下(参照图6(a)),控制器10将成为ECC块的小数部分的请求数据临时转存到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参照图6(b)),从光盘11中读出包含该小数部分数据的规定的ECC块,并存储到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规定位置(参照图6(c))。
接着,控制器10将临时转存到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的数据再次复制到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规定位置(参照图6(d)),以ECC块为单位写回到光盘11(参照图6(e))。
另外,在从主机12接收记录结束请求之前,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0开始记录。
此外,在记录开始后从用户收到了记录完成通知的情况下,在成为ECC块的边界的地址临时中断记录后,读出包含写完的小数部分数据的规定的ECC块并进行该ECC块的记录。
图7以及图8是表示控制器10对DVD+RW盘的数据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控制器10在开始数据记录处理时,在图7的步骤(图中用‘S’表示)1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器分割处理。
该存储器分割处理中,在基于图2所示的处理中,控制器10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器分割,其结果,如图3(b)所示,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区域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和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
在步骤2中,控制器10判定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请求,这里,由于请求了记录,因此判断为有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请求,在步骤3中判断是否为ECC边界(是否为请求记录地址ECC块的边界)。在步骤3的判断中,ECC边界的情况下(请求记录地址为ECC块的边界的情况下)进至步骤9,接收请求数据并传送到记录存储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后存储(容纳)。这里,假设请求记录地址不是ECC块的边界。在该情况下,在步骤3的判断中不是ECC边界的情况下(请求记录地址不是ECC块的边界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4中判断是否为连续地址(是否为从前一个请求记录地址连续的记录请求)。
在步骤4的判断中,在连续地址的情况下(是从前一个请求记录地址连续的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进至步骤9,接收数据并传送到记录存储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的规定位置后存储(容纳).在数据记录开始时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前一个记录请求,因此在步骤4的判断中,在不是连续地址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5中提取请求记录数据中、ECC块的边界为止的小数部分数据,在步骤6中将小数部分数据传送到小数部分存储器(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后存储(容纳)(参照图4(a)).在对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器存储数据之后,开始在步骤7的ECC读出开始时从光盘上读出包含该小数部分数据的ECC块的盘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8中,控制器10判断主计算机请求的记录数据中是否存在未进行数据接收的未传送数据,在不存在未传送数据的情况下,进至步骤10,判断ECC读出是否完成。这里,假设存在未传送数据,在步骤8中,在存在未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9中,控制器10对记录存储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传送数据并存储(容纳)。
在该情况下,向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器的开始地址后方1ECC块存储数据(参照图5(a))。这是由于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前端起存储从光盘11读出的数据。
接着,在步骤10中,控制器10判断ECC块读出是否完成。这里,由于是刚开始ECC块读出之后,因此在步骤10的判断中不是ECC读出完成的情况下,控制器10跳过步骤11的处理并进至步骤12。
接着,在步骤12中,控制器10判断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是否超过了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
在记录开始的情况下,由于数据占有量未超过记录开始阈值,因此在步骤12的判断中未超过记录开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0跳过步骤13的处理并进至步骤14。
接着,控制器10在步骤14中对主计算机通知对于数据记录请求的完成,返回步骤2并再次等待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
以上是对于记录开始时的数据记录请求的处理。
这样,在该信息记录装置中,通过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和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区域,从而可以在包含小数部分数据的ECC块的读出完成之前接收请求记录数据,并可以提高对于记录请求的性能。
进而,控制器10接着等待来自主计算机12的记录请求。
此时,在从主计算机12收到连续的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不管该记录地址是否为ECC块,即,即使在步骤3中判断为不是ECC边界的情况下,控制器10也在步骤4中判断为连续地址,并在步骤9中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传送数据并存储(容纳)(参照图5(b))。
在步骤10的判断中,在数据接收中ECC块读出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11中,将在步骤6中在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中接收到的小数部分数据复制到读出的ECC块的规定位置(参照图5的(c))。
此外,在步骤12中,在数据接收中,记录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13中开始数据记录。
另一方面,在步骤2的判断中,在没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进至图8的步骤15,并判断是否从主计算机收到数据记录结束请求,在未收到数据记录结束请求的情况下,返回图7的步骤2,再次判断是否收到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并等待数据记录请求。
在有了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结束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16中判断数据记录结束地址是否为ECC块的边界、即在数据的写完时是否存在小数部分数据.在步骤16中,控制器10判断为无小数部分数据后,在步骤28中判断是否为数据记录中,如果是数据记录中则进至步骤25,如果不是数据记录中则进至步骤24.
这里,假设在数据的写完时存在小数部分数据(参照图6(a))。
在该情况下,在步骤16中,控制器10判断是否存在小数部分数据,在步骤17中,将该小数部分数据转存到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参照图6(b))。
接着,在步骤18中,控制器10判断是否是对光盘的记录中,在数据记录中的情况下,在步骤19中除去所述小数部分数据,并设定中断指针,以便在成为ECC块的边界的地址处中断数据记录,在步骤20中判断数据记录是否完成,并等待数据记录完成。
另一方面,在步骤18的判断中,在不是数据记录中的情况下,控制器10跳过步骤19和20的处理,并进至步骤21。
接着,在步骤21中开始包含该小数部分数据的ECC块的读出,在步骤22中判断ECC读出是否完成,并等待ECC读出完成(参照图6(c))。
在步骤22的判断中,在ECC块的读出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23中,将在步骤17中转存到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小数部分数据复制到读出的ECC块的规定位置(参照图6的(d)),在步骤24中以ECC块为单位开始对光盘的记录(参照图6(e)),在步骤25中判断数据记录是否完成,并等待数据记录完成。
在步骤25的判断中,如果数据记录处理完成,则控制部10在步骤26中通知对于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结束请求的完成,并在步骤27中将在步骤1中分割了的存储区域恢复(返回到原来状态),结束该处理。
图9以及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器10进行伴随检验处理以及交换处理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这里,以对CD-MRW盘的记录为例,说明以扇区为单位进行交换的情况。
另外,在CD-MRW盘中,由于可以从用户以扇区为单位进行记录,因此虽然确保了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但为了简化说明,这里以数据组为单位连续地进行记录。
图9(a)~(e)是表示检验的数据记录中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格式的图。
控制器10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全部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0至M1)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0至M3)20、检验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3至M2)、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2至M1)21。
此外,在从主计算机12以数据组为单位连续地收到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存储(容纳)数据(参照图9(a))。进而,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内的数据占有量大于等于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在本例中设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容量)的情况下,控制器10对光盘记录该记录数据(参照图9(b))。
另外,控制器10在从数据接收到数据记录为止,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即存储器地址M0到M3,将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分别设定为存储器地址M0以及M3。在存储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中的数据的记录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进行该记录区域的检验。
这里,检验处理与再现处理同样,控制器10将再现了的数据存储在检验存储区域22内并进行错误检验、错误纠正等,进行是否正常地记录了的判定(缺陷检测).
此时,控制器10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检验存储区域22、即存储器地址M3到M2的区域,将环开始指针(RS1)以及环结束指针(RE2)分别设定为存储器地址M3以及M2。存储检验存储区域22中的数据只要未被检测出缺陷,则由下一个区域的检验数据盖写(参照图9(c))。
在记录了的所有数据的检验完成、并确认了被正常地记录了的情况下,由于保持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中的数据成为不需要,因此控制器10将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开放,接着从主计算机12接收下一个记录数据并存储数据(参照图9(d))。
另外,关于在检验处理中被确认为被正常地记录了的数据,不必被保持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中,从检验结束数据依次开放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并存储来自主计算机12的记录数据(参照图9(e))。
图10(a)~(e)是表示交换处理中的存储器使用例子的格式的图。
为了在CD-MRW盘中以扇区为单位进行交换,需要在交换处理中进行读改写。
但是,由于不必在交换处理中也保持在检验中存储了的数据,或者在检验中也保持交换处理中存储了的数据,因此用于存储交换数据的存储器也可以由检验存储区域22代替。
即,控制器10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器地址M3到M2作为用于存储交换数据的存储区域22使用。
这里,在检验处理中,在判定为记录区域中的一个扇区为缺陷的情况下(参照图10(a)),对该缺陷区域记录的数据需要再次对规定的交换区域记录。
控制器10首先读出规定的交换目的地数据组的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交换数据的存储区域22(参照图10(b))。
接着,将对缺陷区域记录的数据复制到交换目的地数据组的规定位置(参照图10(c)),以数据组为单位对交换目的地数据组记录(参照图10(d))。
然后,在交换处理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再开始剩余的记录数据的检验(参照图10(e))。
另外,由于在DVD+MRW盘中,以ECC块为单位进行交换,所以不必读出成为交换目的地的ECC块的数据。
从而,也可以将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内的数据直接记录到交换目的地ECC块。
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控制器10对CD-MRW盘的数据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另外,在CD-MRW盘中,可以从主计算机12以扇区为单位随机地进行记录,但为了简化说明,这里假设以数据组为单位连续地进行记录。
如图11所示,控制器10在开始数据记录处理时,在步骤(图中用‘S’表示)31中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器分割处理。
该存储器分割处理中,控制器10通过基于图2所示的处理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器分割,其结果,如图3(c)所示,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区域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和检验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组的存储区域)22和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
在本实施例中,接着,为了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控制器10通过步骤32的记录环设定处理对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分别设定存储器地址M0以及M3,在步骤33中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
这里由于请求了记录,因此控制器10在步骤33中判断有数据记录请求,在步骤34中接收请求数据并传送到记录存储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后存储(容纳)(参照图9(a))。
接着,在步骤35中判断是否满足了是否开始记录的条件。
作为该条件,考虑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数据占有量是否超过了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或者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完成请求等。
在步骤35的判断中未满足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返回步骤33并再次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等待数据记录请求。
另一方面,在步骤35的判断中满足了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36中开始对光盘记录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器记录了的数据,在步骤37中判断记录是否完成,并等待记录的完成(参照图9(b))。
在步骤37的判断中记录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转移到检验处理。
这里,控制器10首先在步骤38中为了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检验存储区域,在检验环设定处理中,对环开始指针(RS1)以及环结束指针(RE1)分别设定存储器地址M3以及M2。
接着,在步骤39中,控制器10开始该记录区域的检验,在步骤40中判断是否检验错误,如果发现检验错误,则进至图12的步骤44,如果不是检验错误,则在步骤41中判断检验是否完成,如果检验没完成,则返回步骤40,如果检验完成则进至步骤42。
即,在步骤40和41中,控制器10一边进行记录区域内的缺陷检验,一边等待检验处理的完成。
另外,存储检验存储区域22中的数据只要未被检测出缺陷,则控制器由下一个区域的检验数据盖写(参照图9(c))。
在步骤41的判断中检验处理完成并确认了数据被正常地记录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42中判断是否从主计算机中收到了记录结束请求,如果未收到记录结束请求,则返回步骤32并再次设定数据记录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并接收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参照图4(d))。
另一方面,在步骤42的判断中收到了记录结束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43中,恢复在步骤31中分割了的存储区域(返回到原来状态),并结束该处理。
另外,在步骤40的判断中在记录区域内检测出缺陷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转移到交换处理。这里,首先在图12的步骤44中提取被判定为缺陷的扇区(参照图10(a))。
接着,控制器10在步骤45中取得规定的交换区域中可交换的区域的交换目的地地址,在步骤46中读出包含该交换目的地区域的交换目的地数据组的数据,对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容纳)(参照图10(b))。
在步骤47中,控制器10判断读出是否完成,反复进行读出和对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存储,直到读出完成为止。
在步骤47的判断中交换目的地数据组的读出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48中将对缺陷区域记录了的交换数据复制到用于存储交换目的地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规定位置(参照图10(c)),在步骤49中以数据组为单位对交换目的地数据字开始数据记录,在步骤50中判断数据记录是否完成,如果没完成则等待完成(参照图10(d))。
完成以上的交换处理,在步骤50中判断为数据记录完成了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51中再开始数据记录区域的检验,返回图11的步骤41并继续缺陷检测处理。
另外,在确认对交换目的地数据组记录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地记录了的情况下,使用检验存储区域进行检验也可以。
图13以及图14是表示在DVD+RW盘中进行时移再现的情况下的存储器分割和数据存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a)~(d)是表示不具有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器的现有装置中的时移再现中的数据存储的格式的图。
首先,在从主计算机收到了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数据,并对主计算机通知处理完成(参照图13(a))。在该阶段,由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未超过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因此控制器10不开始对光盘的记录。
接着,在从主计算机收到了数据再现请求的情况下,为了完成记录处理,控制器10在对光盘记录了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存储(容纳)的数据之后(参照图13(b)),再现被请求的数据,并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容纳)(参照图13(c))。
在时移再现中从主计算机交换地请求记录和再现,再次从主计算机收到记录请求时,控制器10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数据,并对主计算机通知处理完成(参照图13(d))。
这样,在现有装置中的时移再现中,在每次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再现请求被切换时,记录处理中断并发生搜索。
换言之,在时移再现中,与存储器容量无关而频繁地发生记录的中断,容易发生搜索错误等引起的重试处理消耗时间的不利情况。
另一方面,图14(a)~(d)是表示控制器10的时移再现中的数据存储的格式的图。
这里,如图3(d)所示,控制器10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全部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0到M1)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0到M4)20和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存储器地址M4到M1)23。
另外,在DVD+RW盘中,由于可以从主计算机12以扇区为单位随机地进行记录,因此虽然确保了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但为了简化说明,这里假设以ECC块为单位连续地进行记录。
控制器10在从主计算机12收到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存储数据,并对主计算机12通知处理完成(参照图14(a))。在该阶段,由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内的数据占有量未超过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因此控制器10未开始对光盘的记录。
另外,控制器10在从数据接收到数据记录为止,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即存储器地址M0到M4,将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分别设定为存储器地址M0以及M4。
接着,控制器10在从主计算机12收到数据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在数据记录之前从光盘中读出被请求了的数据并存储在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23中(参照图14(b))。
此时,控制器10为了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23,对环开始指针(RS1)以及环结束指针(RE1)分别设定存储器地址M4以及M2。
接着,控制器10在从主计算机12收到与先前的记录数据连续的记录请求的情况下,再次设定用于数据记录的环指针,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内接着存储数据(参照图14(c))。
这样,在被从主计算机12交换地请求了连续的记录和再现请求分情况下,控制器10反复进行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数据存储和从光盘的数据再现。
此外,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内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0开始记录(参照图14(d))。
如上所述,通过将记录数据和再现数据分别存储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和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中,从而不必在每次再现请求时记录存在于存储器内的数据。
从而,控制器10在时移再现中,可以在存储了一定量的记录数据后开始数据记录,并可以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
图15以及图16是表示控制器10的时移再现动作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以DVD+RW盘为对象。在DVD+RW盘中,可以从主计算机12以扇区为单位随机地进行记录,但为了简化说明,这里,假设以ECC块为单位连续地进行记录,在记录中途进行再现动作。
如图15所示,控制器10开始数据记录处理时,在步骤(图中用‘S’表示)61中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储器分割处理。
在该存储器分割处理中,控制器10在基于图2所示的处理中,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器分割,其结果,如图3(b)所示,将高速缓冲存储器8的存储区域分割为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23和用于存储小数部分数据的存储区域21。
在本实施例中,接着,为了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控制器10通过步骤62的记录环设定处理对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分别设定存储器地址M0以及M4,在步骤63中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
这里由于请求了记录,因此控制器10在步骤63中判断有数据记录请求,在步骤64中接收请求数据并传送到记录存储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后存储(容纳)(参照图14(a))。
接着,控制器10在步骤65中判断当前是否是对光盘的记录中,在数据记录中的情况下,返回步骤63,再次进行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的判断。这里,由于是记录开始前,控制器10在步骤65中判断为不是数据记录中,在步骤66中接着进行是否满足了记录开始条件的判断。
作为该条件,考虑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数据占有量是否超过了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或者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完成请求等。
在步骤66的判断中未满足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返回步骤63并再次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请求。
另一方面,在步骤65的判断中,在没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进至步骤74,判断是否有再现请求,在有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在步骤75中判断当前是否是对光盘的记录中,在记录中的情况下,在步骤76中判断数据记录是否完成,等待数据记录完成,在步骤76中判断为数据记录完成后,转移到再现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75的判断中不是数据记录中的(是对光盘的记录前的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存在写入前的数据的情况下,控制器10也在该数据的记录之前转移到再现处理。
这里,控制器10首先在步骤77中判断请求再现地址的数据是否存在于记录存储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在不存在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情况下,为了在步骤78的再现环设定处理中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对环开始指针(RS1)以及环结束指针(RE1)分别设定存储器地址M4以及M2,在步骤79中开始指定地址的再现(参照图14(b))。
接着,控制器10在步骤80中判断被请求的数据是否被高速缓冲(cached),等待被请求的数据被存储(容纳)在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中,如果被容纳,则在步骤81中传送主计算机请求的数据并存储(容纳)。
另外,在传送了主计算机请求的数据之后,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再现数据成为不需要,因此控制器10用通过先读取而被读出的数据进行盖写。
接着,控制器10在步骤82中接着判断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再现请求是否结束,如果数据再现请求未结束,则返回步骤80,并等待直到判断为被高速缓冲了为止(等待请求数据通过先读取而被读出到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中),在步骤81中传送该数据并存储(容纳)。
另一方面,控制器10在步骤82中判断为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再现请求结束后,返回图15的步骤62并再次进行记录环设定,在步骤63的判断中等待数据记录请求。
另外,在该信息记录装置中,有时不对光盘记录在从主计算机12接到再现请求以前被请求的数据而进行再现处理。
换言之,在对进行对光盘的记录前的数据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不再现光盘上的数据,而需要对主计算机12报告高速缓冲存储器8内存在的记录前的数据。
即,控制器10在步骤77中判断为主计算机请求的数据存在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情况下,在步骤83中将该存储器内的数据传送到主计算机,在步骤84中接着判断再现请求是否结束,如果有数据再现请求,则返回步骤77并再次判断主计算机请求的数据是否存在于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
在步骤84的判断中,如果再现请求未结束,则控制器10返回步骤77,如果再现请求结束,则返回图15的步骤62。
在步骤82的判断中,如果数据再现请求结束,则控制器10返回图15的步骤62并再次进行记录环设定,在步骤63的判断中等待记录请求。
接着,说明在进行了主计算机12请求的再现处理后再次收到记录请求的情况。
如图15所示,控制器10为了在数据再现处理完成后,在步骤62中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对环开始指针(RS0)以及环结束指针(RE0)分别设定存储器地址M0以及M4,在步骤63中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请求。
在步骤63中,在有来自主计算机的与前一个记录请求地址连续的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64中接着传送数据并存储(容纳)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参照图14(c)),在步骤65中,判断是否为数据记录中,在步骤66中判断是否满足了记录开始条件。
在步骤66的判断中未满足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返回步骤63并再次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请求。
这样,在主计算机12交替地请求连续的记录和再现的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反复进行对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20的数据存储和从光盘的数据再现。
即,控制器10通过将记录数据和再现数据分别存储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和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中,从而不必在每次再现请求时记录存储器内存在的数据。
从而,控制器10在时移再现中,可以在存储了一定量的记录数据后开始数据记录,并可以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
另一方面,在步骤66的判断中满足了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在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的数据占有量超过规定的记录开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在步骤67中开始对光盘的记录。
接着,控制器10在步骤68中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完成请求(记录结束请求),如果没有完成请求,则返回步骤63并再次判断是否有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请求。
另一方面,在步骤68的判断中有来自主计算机的完成请求(数据记录结束请求)的情况下,转移到数据记录结束处理。
这里,控制器首先在步骤69中判断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内是否残留有未记录(未写入)的数据,在残留有未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70中判断为记录开始前的待机状态,如果是待机状态,则在步骤71中开始数据记录,在步骤72中判断数据记录是否完成,并等待数据记录完成。
在步骤72的判断中,如果就数据完成,则控制器在步骤73中恢复在步骤61中分割了的存储区域(返回原来状态),结束该处理。
此外,在步骤63的判断中没有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进而在步骤74的判断中没有数据记录请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68中判断是否有完成请求(数据记录结束请求),在有完成请求的情况下,转移到上述记录结束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流程图中,图2、图7、图8、图11、图12、图15、图16所示的处理对应于控制步骤。图7的步骤1、步骤31、步骤61对应于在各区域中分别以规定的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步骤。
步骤9、21、34、39、64、79对应于在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分别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步骤。步骤39至41、步骤51对应于检验步骤。
步骤40、41对应于保持存储在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的数据直到通过检验步骤的检验处理完成为止的步骤,以及保持存储在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的数据中、至少未供给检验步骤完成检验处理的记录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步骤。
步骤38对应于将检验存储区域的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的步骤。步骤62至73对应于记录步骤。步骤79对应于再现步骤。步骤83对应于在记录步骤中在待机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通过再现步骤的数据再现的步骤。
步骤75、76对应于在记录步骤中在记录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等待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中、至少可连续地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完成后,进行通过再现步骤的数据再现的步骤。步骤83对应于在记录步骤中在待机状态时收到对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应记录数据的记录区域的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对再现请求源传送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相应数据的步骤。步骤78对应于将再现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设定为小于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
根据该信息记录装置,通过根据数据记录形态而将高速缓冲存储器分割使用,可以根据各个记录而虚拟地生成必要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即使在请求了复杂的记录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率地进行数据记录。
此外,在不需要多个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记录处理中,可以将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全部区域用于存储记录数据,尽量避免由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记录数据没有了而引起的记录中断。
进而,对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多个分割存储区域分别可以选择最佳的缓冲方式,可以有效率地使用分割存储区域。
此外,可以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多个分割存储区域中、至少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或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或者检验存储区域中使用的分割存储区域,可以进行有效率的缓冲。
进而,关于以环形缓冲方式使用的存储区域,通过在使用该存储区域时分别设定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即使是不能在多处同时设定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的以往装置,也可以将高速缓冲存储器分割为多个区域,并将各个分割区域用作环形缓冲器。
此外,即使在设定为一个环形缓冲器包含其它的环形缓冲器的情况下,也在使用各个环形缓冲器时设定环开始指针、环结束指针,因此可以避免在某一存储区域内存在未预期的环开始指针或环结束指针,从而在错误的位置存储数据的不利情况。
进而,通过将记录数据和检验中的再现数据分别存储(容纳)在存储数据存储区域(用于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区域)和检验存储区域(检验存储区域)中,即使在检验处理中也可以保持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记录数据。从而,在检验处理中检测出缺陷的情况下,可以将记录在该缺陷区域中的数据再次记录到规定的交换区域。
此外,从通过检验处理被确认被正常地记录了的数据起,在该数据被存储的存储区域中依次接收下一个数据并存储,因此可以有效率地存储该数据。此外,由于保持了至少对未完成检验处理的区域记录的数据,因此在检验处理中检测出缺陷的情况下,可以将记录在该缺陷区域中的数据再次记录到规定的交换区域。
进而,通过将检验存储区域设为必要最小限度的容量,并确保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可以尽量减少检验处理引起的记录中断,并可以维持数据记录的性能.此外,由于检验处理中的再现数据本身不是特别重要,因此检验存储区域作为环形缓冲器使用,通过依次盖写再现数据,可以容易地实现检验处理.
此外,通过将记录数据和再现数据分别存储在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和再现数据存储区域(用于存储再现数据的存储区域)中,从而不必在每次再现请求时记录存储器内存在的数据。从而,在时移再现中可以在存储了一定量的记录数据之后开始数据记录,可以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
进而,在数据再现请求的时刻正在对光盘记录中的情况下,关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记录数据中、至少在当前的写入动作内可连续地记录的数据,等待记录完成后进行再现处理,因此可以减少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占有量而不增加记录中断次数,并对然后的记录数据存储进行准备。
此外,在对于进行对光盘的记录前的数据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对主计算机报告高速缓冲存储器内存在的记录前的数据,因此对于来自主计算机的再现请求可以正确地响应。
进而,通过将再现数据存储区域设为必要最小限度的容量,并确保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可以减少记录处理的搜索次数并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及程序可以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等个人计算机中应用。

Claims (26)

1.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部件,用于在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检验部件,用于从该记录部件记录数据后的记录区域中再现数据而检测缺陷的检验处理;临时存储部件,用于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时,以可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的环形缓冲方式临时存储所述数据;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将该临时存储部件的存储区域至少分割为存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数据的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和记录由所述检验部件所再现的数据的检验存储区域,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将记录的数据存储到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在所述检验存储区域中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由所述检验部件所再现的记录数据,
在所述控制部件中设置部件,该部件用于在数据记录开始时设定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数据的记录,在完成了数据记录的情况下,设定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检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具有在所述存储区域的各个分割区域中分别以规定的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具有使所述存储区域的各个分割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存储部件是以可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的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具有在所述临时存储部件的各存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存储区域中分别设定所述环开始指针和所述环结束指针并以所述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具有将存储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的数据保持到所述检验部件的检验处理完成为止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具有用于保持被存储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的数据中、至少记录在未通过所述检验部件完成检验处理的记录区域中的数据的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具有将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的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的记录部件;以及对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的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部件,
所述控制部件是如下的部件,即将所述临时存储部件的存储区域至少分割为存储要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以及存储由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了的数据的检验存储区域,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要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在由所述记录部件进行数据记录中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检验存储区域中存储由所述再现部件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了的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是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顺序地记录数据的部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是如下部件,即维持用于等待数据记录的开始的待机状态,直到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为止,在所述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转移到开始数据记录的记录状态,并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进行数据记录,
设置如下部件,即在所述记录部件在所述待机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通过所述再现部件的数据再现。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是如下部件,即维持用于等待数据记录的开始的待机状态,直到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为止,在所述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转移到开始数据记录的记录状态,并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进行数据记录,
设置如下部件,即在所述记录部件在所述记录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等待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中至少可连续地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完成之后,进行通过所述再现部件的数据再现。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是如下部件,即维持用于等待数据记录的开始的待机状态,直到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为止,在所述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转移到开始数据记录的记录状态,并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进行数据记录,
设置如下部件,即在所述记录部件在待机状态时收到对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应记录数据的记录区域的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该数据传送到再现请求源。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具有将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的部件。
14.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记录步骤,用于在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检验步骤,用于在从该记录步骤记录数据后的记录区域中再现数据而检测缺陷的检验处理;临时存储步骤,用于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时,以可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的环形缓冲方式临时存储所述数据;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将该临时存储步骤中临时存储所述数据的存储区域至少分割为存储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数据的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和记录由所述检验步骤所再现的数据的检验存储区域,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将记录的数据存储到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在所述检验存储区域中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从而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由所述检验步骤所再现的记录数据,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设置以下步骤,该步骤用于在数据记录开始时设定所述记录数据存储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数据的记录,在完成了数据记录的情况下,设定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而开始检验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在所述存储区域的各个分割区域分别以规定的缓冲方式记录数据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在所述存储区域的各个分割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在所述存储区域的各个分割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分别设定环开始指针和环结束指针并以环形缓冲方式存储数据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将存储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的数据保持到所述检验步骤的检验处理完成为止的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用于保持存储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的数据中、至少记录在通过所述检验步骤未完成检验处理的记录区域中的数据的步骤。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将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的步骤。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的记录步骤;以及对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的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步骤,
所述控制步骤是如下的步骤,即将所述临时存储步骤的存储区域至少分割为存储要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的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以及存储由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再现的数据的检验存储区域,在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要对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记录的数据,在由所述记录步骤进行数据记录中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检验存储区域中存储由所述再现步骤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了的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是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连续地记录数据的步骤。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是如下步骤,即维持用于等待数据记录的开始的待机状态,直到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为止,在所述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转移到开始数据记录的记录状态,并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进行数据记录,
设置如下步骤,即在所述记录步骤在所述待机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立即进行所述再现步骤的数据再现。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是如下步骤,即维持用于等待数据记录的开始的待机状态,直到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为止,在所述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转移到开始数据记录的记录状态,并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进行数据记录,
设置如下步骤,即在所述记录步骤在所述记录状态时收到再现请求的情况下,等待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中至少可连续地记录的数据的记录完成之后,进行所述再现步骤的数据再现。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是如下步骤,即维持用于等待数据记录的开始的待机状态,直到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为止,在所述数据占有量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转移到开始数据记录的记录状态,并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中进行数据记录,
设置如下步骤,即在所述记录步骤在待机状态时收到对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应记录数据的记录区域的再现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内的该数据传送到再现请求源。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将所述检验存储区域的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记录数据存储区域的容量的步骤。
CN200480038234XA 2003-11-11 2004-07-30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98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1644A JP3637346B1 (ja) 2003-11-11 2003-11-11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381644/2003 2003-11-11
PCT/JP2004/010948 WO2005045827A1 (ja) 2003-11-11 2004-07-30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736A CN1898736A (zh) 2007-01-17
CN1898736B true CN1898736B (zh) 2010-05-12

Family

ID=34463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823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98736B (zh) 2003-11-11 2004-07-30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13867B2 (zh)
EP (1) EP1684288B1 (zh)
JP (1) JP3637346B1 (zh)
CN (1) CN1898736B (zh)
WO (1) WO2005045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2919A1 (en) * 2005-10-27 2010-12-02 Mediatek Inc.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9008045A1 (ja) * 2007-07-06 2009-01-15 Fujitsu Limited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データ制御装置、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TW200915313A (en) * 2007-09-21 2009-04-01 Quanta Storage Inc Reading/writing method for an optical method
JP2010211888A (ja) * 2009-03-12 2010-09-24 Toshiba Storage Device Corp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
US20100250651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Inventec Corporation Data access method for making asynchronous request to block device
US9258391B2 (en) * 2009-05-29 2016-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390053B2 (en) * 2012-04-20 2016-07-12 Sk Telecom Co., Ltd. Cache device, cach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handover
US9727239B2 (en) 2014-11-13 2017-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partition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7150A (en) * 1994-10-24 1997-11-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5548A (ja) 1991-11-14 1993-06-01 Casio Comput Co Ltd デジタルレコーダ
JPH0793912A (ja) 1993-09-24 1995-04-07 Nikon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06722A (ja) 1994-10-06 1996-04-23 Nikon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898782B2 (ja) * 1996-08-23 2007-03-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11110915A (ja) 1997-09-30 1999-04-23 Sony Corp 信号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H11120690A (ja) 1997-10-14 1999-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バッファ管理方法
JP3922491B2 (ja) 1998-02-28 2007-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2000067518A (ja) 1998-08-20 2000-03-03 Sony Corp 信号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2001236730A (ja) 2000-02-18 2001-08-31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と情報記録再生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1298704A (ja) 2000-04-12 2001-10-2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2051288A (ja) 2000-07-31 2002-02-15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WO2003041074A1 (fr) * 2001-11-07 2003-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ocede de reglage d'un defaut de disque optique,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 de disque optique, et dispositif de lecture de disque optique
JP4042411B2 (ja) 2002-01-11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再生装置、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3906911B2 (ja) * 2002-04-18 2007-04-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05129168A (ja) * 2003-10-24 2005-05-19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7150A (en) * 1994-10-24 1997-11-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36730A 2001.08.31
JP特开平11-250577A 1999.09.17
JP特开平8-106722A 1996.04.23
全文.
说明书第7栏第12行至第13栏第32行和图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84288B1 (en) 2016-02-24
WO2005045827A1 (ja) 2005-05-19
EP1684288A4 (en) 2011-08-10
JP2005149551A (ja) 2005-06-09
US20070143538A1 (en) 2007-06-21
US7613867B2 (en) 2009-11-03
JP3637346B1 (ja) 2005-04-13
CN1898736A (zh) 2007-01-17
EP1684288A1 (en) 2006-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3247C (zh) 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92519C (zh) 用于记录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S5877034A (ja) 記録方法
KR100672885B1 (ko)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스토리지 장치, 및 스토리지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KR20040076885A (ko) 중복 데이터 탐색 시스템 및 방법
EP1114420B1 (en) Recording medium with write protected defect list
CN1898736B (zh)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US6671751B1 (en) Rai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passage between a host computer and a hard disk by a data hub selectively passing only data to be accessed
US6169710B1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30077454A1 (en) Data library apparatus, data archive system and server
US20130212428A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library array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ogram
US20010046191A1 (en)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US7623429B2 (en)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a damaged table of contents in an optical disc
US8824251B2 (en) Library apparatus
US8730771B2 (e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US6574696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bi-directional control between data storage drives and automation controllers
US9324359B2 (en) System and server for efficient data recording on and reproduction from storage media having multiple surfaces
JP3794322B2 (ja) データコピーシステム
JPS62293570A (ja) 追記型光デイスク装置
JP3870024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CN101051502B (zh) 复原光盘中已毁损的光盘内容表的方法
JPH03192565A (ja) オートチェンジャ
JP3412442B2 (ja) 可搬メディアを用いた記憶装置
JPH01273262A (ja) 記憶媒体交換装置
JP2009238337A (ja) 情報記録再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