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0115A - 车轮用轴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轮用轴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0115A
CN1890115A CN 200480035649 CN200480035649A CN1890115A CN 1890115 A CN1890115 A CN 1890115A CN 200480035649 CN200480035649 CN 200480035649 CN 200480035649 A CN200480035649 A CN 200480035649A CN 1890115 A CN1890115 A CN 1890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heel hub
bearing
bearing apparatus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356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5557C (zh
Inventor
河村浩志
重冈和寿
藤村启
西野晃司
大槻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0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0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55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555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实现轻量化和紧凑化,并且削减部件数量,可以防止雨水和灰尘等进入以及差速器油泄漏。在支撑在车体下面的车轴管H和贯穿该车轴管内侧的驱动轴D/S的开口部之间安装有车轮用轴承,该车轮用轴承具有:内侧部件(3),由轮毂(1)和被压入圆筒部(7)的内圈(10)构成,该轮毂(1)在一端部具有与其为一体的车轮安装法兰(6),并形成有圆筒部(7);插在该内侧部件外侧的外侧部件(4);多列滚动体(5),被收容在内侧部件与外侧部件之间自由转动。通过使圆筒部(7)的端部在径向外侧塑性变形形成的嵌紧部(13),防止内圈(10)向轴向松脱,并且将盖(9)压入车轮安装法兰(6)的内径部中,该盖(9)由断面大致呈“コ”字形的钢板制心轴(9a)和接合在该心轴(9a)的嵌合部上的弹性部件(9b)构成。

Description

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汽车等的车轮并使其相对悬架装置自由旋转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特别涉及利用多列滚动轴承支撑驱动轮的半浮式车轮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卡车等具有框架结构车体的汽车中,作为驱动轮的轮轴结构,以往多采用全浮式轮轴。近来,驱动轮的支撑结构以提高装配性、减轻重量、紧凑等为目标,多采用将多列滚动轴承单元化的结构。作为这种现有结构的一例,已经公知有如图9所示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在车轴管51中贯穿有与差速器(未图示)连接的驱动轴52,在车轴管51的外径面安装着多列圆锥滚动轴承53。由该多列圆锥滚动轴承53支撑着并自由旋转的轮毂54,通过轮毂螺栓55连接在驱动轴52的法兰56上。多列圆锥滚动轴承53的左右一对内圈57通过连接环58接合,并外嵌在车轴管51的端部上,并且利用固定螺母59紧固。另一方面,多列圆锥滚动轴承53的外圈60内嵌于轮毂54,其两端以由法兰56和制动转子61夹持的状态在轴向上固定着。在这些内外圈57、60之间的环状空间,通过保持器63收容着多列圆锥滚子62并使它们自由旋转,在上述环状空间的两端部安装着密封垫64,以密封轴承内部。
在内圈57的内侧端部形成有环状阶梯部65,并安装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圈66。在一对内圈57、57的对接部外周面形成有环状凹部67,在该环状凹部67安装着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圈68。利用这些密封圈66、68能防止泥水从外部进入车轴管51内,以及差速器油向外部泄漏,也防止差速器油进入轴承内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9172号公报
但是,这种以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构成为,在轮毂54和车轴管51之间安装着多列圆锥滚动轴承53,并且在车轴管51贯穿有驱动轴52,利用轮毂螺栓55连接该驱动轴52的法兰56和轮毂54,所以不仅在使装置轻量化、紧凑化的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部件数量多,装配烦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轻量化和紧凑化,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可以防止雨水和灰尘等进入以及差速器油泄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具有:支撑在车体下面的车轴管;贯穿在该车轴管内侧的空心的驱动轴;安装在该驱动轴和所述车轴管的开口部之间的车轮用轴承。该车轮用轴承由轮毂和多列滚动轴承组合构成,包括:内侧部件,由轮毂和内圈构成,该轮毂在一端部具有与其为一体的车轮安装法兰,在外周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部,该内圈被压入该轮毂的圆筒部,在外周形成有所述多列滚动轴承的至少一方的内侧滚道面(転走面);外侧部件,插在该内侧部件外侧,在内周形成有与所述内侧滚道面相对置的多列外侧滚道面;多列滚动体,被收容在该外侧部件和所述内侧部件的两个滚道面之间;保持该滚动体并使其自由转动的保持器;对所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环状空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垫。具有钢板制心轴的盖被压入所述轮毂的内径部。
这样,具有钢板制心轴的盖被压入构成车轮用轴承的轮毂的内径部,所以能够提供实现了轻量化和紧凑化的半浮式车轮用轴承装置,并且可以防止差速器油向外部流出,防止雨水和灰尘等从外部进入驱动轴内并混入差速器油中。
并且,本发明在所述轮毂的外周直接形成有所述多列滚动轴承中一方的内侧滚道面,因此可以进一步实现减轻重量和结构紧凑,并且能够增大轴承刚性,提高耐久性。
并且,本发明通过使所述圆筒部的端部在径向外侧塑性变形形成的嵌紧部,防止所述内圈相对于所述轮毂向轴向松脱,从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利用螺母等牢固地紧固内圈并管理预压量,所以能够使在车辆上的装配性变容易,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该预压量。另外,可以大幅削减部件数量,并且在提高装配性的同时,能够实现低成本和轻量化、紧凑化。
优选像本发明这样,通过高频淬火对从所述车轮安装法兰的车内侧基部到所述圆筒部进行硬化处理,使表面硬度在54~64HRC的范围内,如果所述嵌紧部形成为锻造后的坯料表面硬度为小于等于25HRC的未淬火部,则轮毂的耐久性提高,并且使嵌紧部塑性变形时的加工性提高,其质量可靠性提高。
并且,本发明将所述盖压入所述轮毂的车轮安装法兰的内径部,所以盖位于轮毂的刚性较大的部位,在车辆行驶时,即使轮毂反复受到力矩负载,盖几乎不受该轮毂的弹性变形的影响,可以利用盖的弹性变形防止在嵌合部产生径向间隙。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盖由断面大致形成为“コ”字形的钢板制心轴和至少在该心轴嵌合部的一部分鼓起的弹性部件构成,所以该弹性部件可以与嵌合面紧密接触,可以将内部密封为液密状态。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心轴被压入并使其嵌合部的端缘位于车外侧,所以能够容易进行盖的压入作业,并且刚性较小的端缘侧位于车外侧,即使心轴因轮毂的弹性变形而变形并向轴向移动,至少也不会向车外侧移动,能够可靠地防止盖从轮毂脱落。
并且,本发明在所述心轴的嵌合部的端缘形成有在径向外侧延伸的卷边(ビ一ド),所述轮毂的内径上形成有卡定该卷边的环状槽,所以能够彻底阻止盖的轴向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盖的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在所述盖的两侧形成有阶差,利用该阶差限制该盖的轴向移动,所以在车辆行驶时,即使轮毂反复受到力矩负载而使得轮毂弹性变形,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盖从轮毂脱落。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盖由断面大致形成为“コ”字形的钢板制心轴构成,在所述轮毂的内周形成有环状凹部,所述盖的嵌合部形成有卡合在该环状凹部上的凸部,所以能够容易安装盖,并且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盖的轴向移动。
优选像本发明这样,如果所述凸部在将所述盖压入所述轮毂后通过塑性变形而形成,则可以不晃动地与轮毂的环状凹部紧密接触,可以防止盖的轴向移动,并且利用嵌合部和该凸部,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差速器油向外部流出。
优选像本发明这样,如果所述盖以0.05~0.3mm的过盈量被压入,则由于盖的形状误差等在与轮毂的嵌合部产生径向间隙,差速器油不会从该微小间隙泄漏,并且容易进行盖的压入作业,可以防止因过盈量过大造成盖弯曲。
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支撑在车体下面的车轴管;贯穿在该车轴管内侧的空心的驱动轴;安装在该驱动轴和所述车轴管的开口部之间的车轮用轴承。该车轮用轴承由轮毂和多列滚动轴承组合构成,包括:内侧部件,由轮毂和内圈构成,该轮毂在一端部具有与其为一体的车轮安装法兰,在外周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部,该内圈被压入该轮毂的圆筒部,并且在外周形成有所述多列滚动轴承的至少一方的内侧滚道面;外侧部件,插在该内侧部件外侧,在内周形成有与所述内侧滚道面相对置的多列外侧滚道面;多列滚动体,被收容在该外侧部件和所述内侧部件的两个滚道面之间;保持该滚动体并使其自由转动的保持器;以及对所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环状空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垫。具有钢板制心轴的盖被压入所述轮毂的内径部,所以能够提供实现了减轻重量、结构紧凑的半浮式车轮用轴承装置,并且可以防止差速器油向外部流出,防止雨水和灰尘等进入驱动轴内并混入差速器油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该车轮用轴承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图4是该轴承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a)表示盖嵌紧前的状态,(b)表示嵌紧后的状态。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5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纵剖面图。
标号说明
1、14轮毂;2、15多列滚动轴承;3、16内侧部件;4外侧部件;4a外侧滚道面;4b车体安装法兰;5滚动体;6车轮安装法兰;7圆筒部;8细齿;9、17、21、26、27、27’、29盖;9a、18、21a、29a心轴;9b、19、21b、29b弹性部件;10内圈;10a、14a内侧滚道面;10b大凸缘;11保持器;12密封垫;13嵌紧部;14b凸缘部;14c阶梯部;18a圆筒部;18b卷边;20环状槽;22挡圈;23阶梯部;24凸筋;25环状凹部;26a凸部;26b嵌合部;28导向部;51车轴管;52驱动轴;53多列圆锥滚动轴承;54轮毂;55轮毂螺栓;56法兰;57内圈;58连接环;59固定螺母;60外圈;61制动转子;62圆锥滚子;63保持器;64密封垫;65环状阶梯部;66、68密封圈;67环状凹部;B制动转子;D/S驱动轴;H车轴管;W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支撑在车体下面的车轴管;贯穿在该车轴管内侧,端部形成有细齿的空心的驱动轴;安装在该驱动轴和所述车轴管的开口部之间的车轮用轴承,该车轮用轴承由轮毂和多列滚动轴承组合构成,包括:内侧部件,由轮毂和一对内圈构成,该轮毂在一端部具有与其为一体的车轮安装法兰,在外周形成有向轴向延伸的圆筒部,在内周形成有与所述驱动轴的细齿相啮合的细齿,该一对内圈在外周形成有内侧滚道面,并被压入该轮毂的圆筒部;外侧部件,插在该内侧部件外侧,在内周形成有与所述内侧滚道面相对置的多列外侧滚道面;多列滚动体,被收容在该外侧部件和所述内侧部件的两个滚道面之间;保持该滚动体并使其自由转动的保持器;以及密封所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环状空间的密封垫,利用使所述圆筒部的端部在径向外侧塑性变形形成的嵌紧部,防止所述内圈相对所述轮毂向轴向松脱,并且将盖压入所述轮毂的车轮安装法兰的内径部,所述盖由断面大致形成为“コ”字形的钢板制心轴、和至少接合在该心轴的嵌合部上的弹性部件构成。
实施例1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图2是表示该车轮用轴承的纵剖面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把靠近车辆外侧的一侧称为车外侧(图中左侧),把靠近中央的一侧称为车内侧(图中右侧)。
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由轮毂1和多列滚动轴承2组合构成并连接在驱动轴D/S上。多列滚动轴承2具有内侧部件3、外侧部件4、和收容在两个部件3、4之间自由转动的多列滚动体(圆锥滚子)5、5。其中,内侧部件3指轮毂1和被压入该轮毂1的一对内圈10、10。轮毂1具有与其为一体的车轮安装法兰6,车轮安装法兰6用于把车轮W和制动转子B安装在轮毂1的外周的车外侧端部上,轮毂1形成有从该车轮安装法兰6在轴向延伸的圆筒部7。并且,形成有细齿(或花键)8,以便在内周内嵌驱动轴D/S并使其可以传递扭矩。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多列滚动轴承2具有:外侧部件4,在内周形成有多列锥状外侧滚道面4a、4a,在外周形成有固定在图1所示的车轴管H上的车体安装法兰4b;一对内圈10、10,插在该外侧部件4的内侧,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多列外侧滚道面4a、4a相对的锥状内侧滚道面10a;收容在两个滚道面4a、10a之间的多列滚动体5、5;保持这些多列滚动体5、5使其自由转动的保持器11。在一对内圈10、10的大径侧端部形成有大凸缘10b,用于引导滚动体5。并且,一对内圈10、10的正面侧端面被设置成对接的状态,构成所谓背面对接式多列圆锥滚动轴承。在外侧部件4的两端部安装着密封垫12、12,以密封外侧部件4和内圈10的环状空间。利用该密封垫12、12防止被封入轴承内部的润滑脂向外部泄漏,防止雨水和灰尘等从外部进入轴承内部。另外,车内侧的密封垫12也防止差速器油通过轮毂1的细齿8进入轴承内部。
此处,一对内圈10、10被压入形成于轮毂1的外周上的圆筒部7,通过使圆筒部7的端部在径向外侧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嵌紧部13,防止内圈10、10相对于轮毂1向轴向松脱。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这种第二代的半浮式结构,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利用螺母等牢固地紧固内圈并控制预压量,所以能够使在车辆上的装配性变容易,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该预压量,并且可以大幅削减部件数量,并在提高装配性的同时,能够实现低成本和轻量化、紧凑化。
轮毂1利用S53C等含有0.40~0.80wt%的碳的中碳钢形成,通过高频淬火对车轮安装法兰6的车内侧基部到圆筒部7进行硬化处理,使表面硬度在54~64HRC的范围内(图中用网纹表示的部分)。另外,嵌紧部13为锻造后的坯料表面硬度为小于等于25HRC的未淬火部。由此,耐久性提高,并且使嵌紧部13塑性变形时的加工性提高,防止裂纹等,从而提高质量的可靠性。
并且,与轮毂1一样,外侧部件4利用S53C等含有0.40~0.80wt%的碳的中碳钢形成,通过高频淬火对多列外侧滚道面4a、4a和安装有密封垫12的端部内周面进行硬化处理,使表面硬度在54~64HRC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内圈10利用SUJ2等高碳铬轴承钢形成,通过整体淬火进行硬化处理一直到芯部,使硬度在54~64HRC的范围内。另外,此处例示出使滚动体5、5形成为圆锥滚子的多列圆锥滚动轴承,但不限于此,滚动体5也可以是使用了滚珠的多列止推球轴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9被压入轮毂1的车外侧端部的开口部中。该盖9由钢板制心轴9a和橡胶等弹性部件9b构成,心轴9a通过冲压加工奥氏体不锈钢板(JIS标准的SUS304系列等)、或经过防锈处理的冷轧钢板(JIS标准的SPCC系列等)而形成为大致“コ”字形断面,弹性部件9b通过硫化粘接等至少接合在该心轴9a的嵌合部上。并且,该弹性部件9b弹性变形并进入嵌合面,将内部密封成液密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差速器油向外部流出,彻底防止雨水和灰尘等从外部进入驱动轴内并混入差速器油中。
此处,盖9优选在0.05~0.3mm的过盈量范围内压入。因为,如果过盈量小于0.05mm,则过盈量小,由于盖9自身的形状误差等,在盖9和轮毂1之间的嵌合部产生微小的径向间隙,差速器油有可能从该微小间隙泄漏。而如果过盈量超过0.3mm,则不仅盖9的压入作业变得困难,而且心轴9a自身有可能弯曲。并且,优选该盖9被压入轮毂1的刚性较大的部位、即轮毂1的车轮安装法兰6的内径部。由此,即使在车辆行驶时轮毂1反复受到力矩负载并且轮毂1弹性变形,盖9几乎不受该轮毂1的弹性变形的影响。
实施例2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该实施方式中,只有轮毂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所以对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相同部位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该车轮用轴承由轮毂14和多列滚动轴承15组合构成。多列滚动轴承15具有内侧部件16、外侧部件4、和收容在两个部件16、4之间自由转动的多列滚动体5、5。其中,内侧部件16指轮毂14和被压入该轮毂14的内圈10。轮毂14具有与其成为一体的车轮安装法兰6,车轮安装法兰6用于把车轮(未图示)安装在外周的车外侧端部上,轮毂14形成有多列滚动轴承15的车外侧的内侧滚道面14a、和从该内侧滚道面14a在轴向延伸的圆筒部7。并且,在内周形成有细齿(或花键)8,以便在内周内嵌未图示的驱动轴,以便可以传递扭矩。
此处,在轮毂14的外周形成有相当于内圈10的大凸缘10b的凸缘部14b、和与内圈10的正面侧端面抵接的阶梯部14c,构成背面对接式多列圆锥滚动轴承。并且,内圈10被压入轮毂14的圆筒部7,利用使圆筒部7的端部在径向外侧塑性变形形成的嵌紧部13,防止内圈10相对于轮毂14向轴向松脱。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这种第三代的半浮式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不需要控制预压量,因此能够使在车辆上的装配性变容易,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该预压量。
并且,在轮毂14的外周直接形成有内侧滚道面14a,所以轮毂14的刚性增大,在车辆行驶时,即使轮毂14受到力矩负载时,也能够抑制轮毂14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实现装置的轻量化、紧凑化,而且能够提高轴承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盖17被压入轮毂14的车外侧端部的开口部、即车轮安装法兰6的内径部中。该盖17由心轴18和硫化粘接在该心轴18的外表面上的橡胶等弹性部件19构成,心轴18通过冲压加工奥氏体不锈钢板(JIS标准的SUS304系列等)、或防锈处理的冷轧钢板(JIS标准的SPCC系列等)形成为大致“コ”字形断面。并且,心轴18被压入并使嵌合在轮毂14上的圆筒部18a的端缘位于车外侧。由此,容易进行盖17的压入作业,并且刚性较小的端缘侧位于车外侧,因此即使心轴18因轮毂14的弹性变形而变形并向轴向移动,至少也不会向车外侧移动,能够可靠地防止盖17从轮毂14脱落。
另外,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在该端缘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卷边18b。通过把该卷边18b卡定在形成于轮毂14上的环状槽20中,从而可以彻底阻止盖17的轴向移动,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盖17的可靠性。
实施例3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对于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相同部位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21被压入轮毂1的车外侧端部的开口部中。该盖21由钢板制心轴21a和弹性部件21b构成,心轴21a通过冲压加工奥氏体不锈钢板(JIS标准的SUS304系列等)、或防锈处理的冷轧钢板(JIS标准的SPCC系列等)形成为大致“コ”字形断面,弹性部件21b的一部分从该心轴21a的内周面在嵌合部鼓起。该弹性部件21b由通过硫化粘接等接合的橡胶等构成,防止心轴21a生锈,并且鼓起的弹性部件21b与嵌合部紧密接触,将内部密封成液密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差速器油向外部流出,彻底防止雨水和灰尘等从外部进入驱动轴内并混入差速器油中。
此处,盖21在轴向的移动被安装在轮毂1的内周上的挡圈22和阶梯部23限制着。由此,即使在车辆行驶时,轮毂1反复受到力矩负载使得轮毂1弹性变形,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盖21从轮毂1脱落。另外,在心轴21a形成有同心状的凸筋24,增大了心轴21a的刚性,并且提高了耐弯曲性。
实施例4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对于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相同部位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毂1的内周形成有断面为圆缺形的环状凹部25,并安装着形成有与该环状凹部25相卡合的凸部26a的盖26。由此,容易安装盖26,并且利用简单的结构能够防止盖26的轴向移动。另外,该凸部26a不需要在盖26的外周全周上形成,只要至少有3处以上,即可充分阻止盖26的移动。
图7是表示该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另外,对与前述实施方式(图6)相同的部件的相同部位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盖27’的断面大致呈“コ”字形,被以规定的过盈量压入轮毂1的内周面。然后,在利用未图示的夹具推盖27’内周的状态下,使该夹具旋转,通过所谓旋转加工,使盖27’塑性变形并咬入到形成于轮毂1内周的环状凹部25中。这样形成的凸部26a可以更加不晃动地与轮毂1的环状凹部25紧密接触,可以防止盖27的轴向移动,并且利用嵌合部26b和该凸部26a,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差速器油向外部流出。
实施例5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的第5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的相同部位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等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29从轮毂1的车外侧端部的开口部压入到导向部28的内径面。该盖29由钢板制心轴29a和弹性部件29b构成,心轴29a通过冲压加工奥氏体不锈钢板(JIS标准的SUS304系列等)、或防锈处理的冷轧钢板(JIS标准的SPCC系列等)形成为帽状断面,弹性部件29b从该心轴29a的外周面接合在嵌合部和轮毂1的车外侧端部上。
该弹性部件29b由通过硫化粘接等接合的橡胶等构成,并将内部密封成液密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差速器油向外部流出,彻底防止雨水和灰尘等从外部进入驱动轴内并混入差速器油中,并且盖29堵塞轮毂1的整个开口部,而且被压入导向部28的内径面、即在车辆运行时,即使轮毂1反复受到力矩负载时变形也较小的部位,所以能够进一步防止盖29的弹性变形,可以可靠地防止盖29从轮毂1移动或脱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而且毕竟是示例,所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来进行描述,另外,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同等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本发明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可以适用于在驱动轴和车轴管的开口部安装了车轮用轴承的半浮式的驱动轮侧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Claims (12)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撑在车体下面的车轴管;
贯穿在该车轴管内侧的空心的驱动轴;
安装在该驱动轴和所述车轴管的开口部之间的车轮用轴承,该车轮用轴承由轮毂和多列滚动轴承组合构成,包括:
内侧部件,由轮毂和内圈构成,所述轮毂在一端部具有与其为一体的车轮安装法兰,在外周形成有在轴向延伸的圆筒部,所述内圈被压入该轮毂的圆筒部,并且在外周形成有所述多列滚动轴承的至少一方的内侧滚道面;外侧部件,插在该内侧部件外侧,在内周形成有与所述内侧滚道面相对置的多列外侧滚道面;多列滚动体,被收容在该外侧部件和所述内侧部件的两个滚道面之间;保持该滚动体并使其自由转动的保持器;对所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环状空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垫;
具有钢板制心轴的盖被压入所述轮毂的内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毂的外周直接形成有所述多列滚动轴承中的一方的内侧滚道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圆筒部的端部在径向外侧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嵌紧部,防止所述内圈相对于所述轮毂向轴向松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高频淬火对从所述车轮安装法兰的车内侧基部到所述圆筒部进行硬化处理,使表面硬度在54~64HRC的范围内,所述嵌紧部形成为锻造后的坯料表面硬度为小于等于25HRC的未淬火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被压入所述轮毂的车轮安装法兰的内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由断面大致形成为“コ”字形的钢板制心轴和至少在该心轴的嵌合部的一部分鼓起的弹性部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被压入并使其嵌合部的端缘位于车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心轴的嵌合部的端缘形成有在径向外侧延伸的卷边,在所述轮毂的内径上形成有卡定所述卷边的环状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的两侧形成有阶差,利用该阶差限制所述盖的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由断面大致形成为“コ”字形的钢板制心轴构成,在所述轮毂的内周形成有环状凹部,所述盖的嵌合部形成有卡合在该环状凹部上的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将所述盖压入所述轮毂后,通过塑性变形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以0.05~0.3mm的过盈量被压入。
CNB2004800356491A 2003-12-01 2004-10-14 车轮用轴承装置 Active CN1004755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1112 2003-12-01
JP401112/2003 2003-12-01
JP079683/2004 2004-03-19
JP269093/2004 2004-09-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0115A true CN1890115A (zh) 2007-01-03
CN100475557C CN100475557C (zh) 2009-04-08

Family

ID=37579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56491A Active CN100475557C (zh) 2003-12-01 2004-10-14 车轮用轴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5557C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0405A (zh) * 2010-12-30 2011-07-13 刘惠敏 车轴与轮毂的组合方法
CN102239337A (zh) * 2008-12-02 2011-11-09 Skf公司 轴承单元
CN101945773B (zh) * 2007-12-20 2013-01-30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3568725A (zh) * 2012-08-08 2014-02-12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桥壳及制造方法
CN10389964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回转装置及集成该回转装置的医用吊塔旋臂回转机构
WO2015154618A1 (zh) * 2014-04-12 2015-10-15 山东浩信机械有限公司 轮毂单元
CN106795918A (zh) * 2014-08-27 2017-05-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轴承装置和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061509A (zh) * 2015-09-30 2017-08-18 斯凯孚公司 轴承单元
CN108367650A (zh) * 2015-12-08 2018-08-03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通过将横向构件收缩配合在臂中来生产机动车辆后桥的方法
CN109723727A (zh) * 2017-10-30 2019-05-07 西门子公司 编码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773B (zh) * 2007-12-20 2013-01-30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02239337A (zh) * 2008-12-02 2011-11-09 Skf公司 轴承单元
CN102239337B (zh) * 2008-12-02 2014-02-19 Skf公司 轴承单元
CN102120405A (zh) * 2010-12-30 2011-07-13 刘惠敏 车轴与轮毂的组合方法
CN103568725A (zh) * 2012-08-08 2014-02-12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桥壳及制造方法
CN103899642B (zh) * 2012-12-27 2017-02-15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回转装置的医用吊塔旋臂回转机构
CN103899642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回转装置及集成该回转装置的医用吊塔旋臂回转机构
WO2015154618A1 (zh) * 2014-04-12 2015-10-15 山东浩信机械有限公司 轮毂单元
CN106795918A (zh) * 2014-08-27 2017-05-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轴承装置和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061509A (zh) * 2015-09-30 2017-08-18 斯凯孚公司 轴承单元
CN108367650A (zh) * 2015-12-08 2018-08-03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通过将横向构件收缩配合在臂中来生产机动车辆后桥的方法
CN108367650B (zh) * 2015-12-08 2021-09-14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通过将横向构件收缩配合在臂中来生产机动车辆后桥的方法
CN109723727A (zh) * 2017-10-30 2019-05-07 西门子公司 编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5557C (zh)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7103B (zh) 车轮轴承装置
CN102917889B (zh) 车轮轴承装置
WO2010079734A1 (ja) 車輪用軸受シ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2933864B (zh) 车轮轴承装置
WO2006080209A1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939208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9197884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7100826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12056411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1506536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6349059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890115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WO2005053970A1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7211792A (ja) 車輪用軸受
JP5771478B2 (ja) 車輪用軸受シール
JP2009250297A (ja) 車輪用軸受シ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輪用軸受装置
JP6309228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316803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4812112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7224941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ル圧入方法
CN100469600C (zh) 车轮用轴承和具有它的半浮式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7162828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クスルモジュール
JP2007211796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4936373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4467070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