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9847B - 容器装饮料 - Google Patents

容器装饮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9847B
CN1889847B CN2004800358340A CN200480035834A CN1889847B CN 1889847 B CN1889847 B CN 1889847B CN 2004800358340 A CN2004800358340 A CN 2004800358340A CN 200480035834 A CN200480035834 A CN 200480035834A CN 1889847 B CN1889847 B CN 1889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tea extract
emathlite
weight
active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358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9847A (zh
Inventor
高嵨慎一郎
岩崎正规
桥爪浩二郎
细谷直树
山本真士
小仓义和
齐藤淳
高谷仁
清水雅美
佐竹纪彦
星野荣一
杉山征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245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819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167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717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4/0178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5053415A1/ja
Publication of CN1889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9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89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9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有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该容器装饮料配合有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该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是通过使绿茶提取物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的方法而得到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0.03~1.0重量%。

Description

容器装饮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有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容器装饮料以及该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报告表明,儿茶素类具有抑制胆甾醇升高和阻碍α-淀粉酶活性等作用(专利文献1~2)。为了实现儿茶素类的这种生理效果,成年人每天需饮用4~5杯茶,因此,为能更简便地大量摄取儿茶素类,人们对将儿茶素类高浓度地配合在饮料中的技术有所期待。该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产物(专利文献3)等,以溶解于饮料中的状态下添加儿茶素类的方法。
已知,以绿茶或半发酵茶、发酵茶的茶叶等为原料提取出具有稳定风味的儿茶素类的方法有:用低温水进行提取,升温之后进行第二次提取的两段提取法;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提取的方法(专利文献4~6)等。但这些方法仅限于从茶叶的儿茶素的提取,仅仅是以稳定精制物的风味、保持良好的风味为目的的方法。
另外,还已知儿茶素类通常难溶于有机溶剂,在弱碱性条件下可以促进提取过程。但是,当有机溶剂的比例增高时,却存在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显著降低等问题。(专利文献7)
另一方面,尽管茶叶中含有大约15重量%的儿茶素类,但通常也含有2~4重量%的咖啡因成分。由于咖啡因表现出使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因此,虽然用于遏制睡意,但另一方面,过量吸收也将引发神经过敏、恶心、失眠等不良作用。为此,人们一直以来都在研究从含有咖啡因的组合物中有选择地除去且仅除去咖啡因的方法。
例如,有人提出了通过使含有咖啡因的水溶液与活性白土或与酸性白土接触,而有选择地除去咖啡因的方法(专利文献8)。然而,尽管该方法能通过仅使用活性白土或酸性白土而选择性地除去咖啡因,但也存在着在某些情况下会恶化色相等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566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曰本特开平3-133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曰本特开昭59-2193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19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1980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225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147508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6-1424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装饮料,其配合有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该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是通过使绿茶提取物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的方法而得到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0.03~1.0重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使绿茶提取物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使得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按照提取物的干燥重量计,为25~90重量%。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其在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固态成分中含有40~90重量%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为25~20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从含有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中有选择地除去咖啡因的方法,该方法使绿茶提取物分散到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中,使绿茶提取物与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在儿茶素类的组成没有显著变化、且色相也未恶化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除去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的技术方案,以及按照该技术方案制成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配有该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容器装饮料,特别是容器装非茶系饮料。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儿茶素类的组成没有显著变化、且色相也未恶化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除去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的方法。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绿茶提取物与乙醇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乙醇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就能在儿茶素类组成没有显著变化、且色相也未变差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精制绿茶提取物之一的有选择地除去了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该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即使在配有高浓度儿茶素类的饮料中,也属于非茶系容器装饮料中风味好的饮料。
根据本发明,在儿茶素类组成没有显著变化、且色相也未变差的情况下,能有选择地除去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高效地提取出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另外,如果配合所得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就能得到咖啡因含量低、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类、且色相和风味良好的容器装饮料。
本发明所用的绿茶提取物含有一种以上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物质。在本发明中,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是综合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非表儿茶素类和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表儿茶素类的总称。没食子酸酯体则是指上述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总称。而没食子体则是上述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总称。没食子体比率则是没食子体在这些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重量比。
本发明所用的绿茶提取物可举出从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中得到的提取液.也可使用来自其它含咖啡因的植物,例如,可使用咖啡等的咖啡因与茶提取液的混合物等.作为这种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优选为以绿茶的茶叶为原料得到的提取液的干燥或浓缩产物.
本发明所用茶叶更具体地来说,可举出以取自山茶属(Camellia属)——例如C.sinensis、C.assamica及薮北种或它们的杂交种等得到的茶叶为原料经制茶工艺得到的茶叶。经制茶工艺得到的茶叶包括煎茶、番茶、玉露、点茶、釜炒茶等绿茶。
茶叶提取物可通过搅拌提取等方法得到。实施提取时,也可预先在水中添加抗坏血酸钠等的有机酸或有机酸盐。另外,也可同时采用在煮沸脱气或通入氮气等不活泼气体以除去溶解氧,即在非氧化环境下进行提取的方法。将如此得到的提取液干燥,即得到用于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的形态可举出液体、浆料、半固体、固体等状态。考虑到在乙醇中的分散性,优选状态为浆料、半固体、固体。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绿茶提取物,除了将从茶叶中提取出的提取液干燥后使用之外,可以将茶提取物的浓缩物在水中溶解或稀释后使用,还可以并用从茶叶中提取出的提取液和茶提取物的浓缩物。
在本发明中,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是指将用热水或水溶性有机溶剂从茶叶中提取出的提取物浓缩而得的浓缩产物,例如,用日本特开昭59-219384号公报、特开平4-20589号公报、特开平5-260907号公报、特开平5-306279号公报等中所述方法调制而得的浓缩物。
具体来说,可将市售品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POLYPHENONTM”、伊藤园公司制“TEAFURANTM”、太阳化学公司制“SUNPHENONTM”等儿茶素粗制剂用作绿茶提取物,也可用作固态儿茶素粗制剂。
作为绿茶提取物,也可使用对实施了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处理的属于山茶属(Camellia属)的茶叶进行提取而得到的提取物。临界提取时所用的茶叶只要是属于山茶属(Camellia属)的茶叶即可,既可以是鲜茶,也可以是经过了制茶工艺的茶叶。该经过了制茶工艺的茶叶特别优选为非发酵茶。例如,在蒸制的茶叶中,优选为普通煎茶、精蒸煎茶、玉露、被覆茶(shaded tea)、玉绿茶、番茶等。而釜炒茶中包括玉绿茶、中国绿茶等。经制茶工艺而得的茶叶中,蒸制茶叶或烫漂(浸渍)茶叶由于抑制了在加入釜中产生的来自茶叶的新香味的发生而优选。
在该方法中,从实施了超临界提取的茶叶残渣得到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物。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几种以茶叶为原料,利用超临界提取得到香味成分的技术(日本特开2001-293076号公报、特开平10-77496号公报、特开平6-133726号公报、特开平6-184591号公报)。但这些技术均是利用茶叶的超临界提取物的技术,而任一份文献中都未记载利用超临界提取的茶叶残渣的技术,也未说明该茶叶残渣中残留有何种成分。
从实施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处理的山茶属(Camellia属)的茶叶进行提取的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A)浸润绿茶茶叶的工序、(B)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处理的工序、(C)从茶叶中提取出绿茶提取物的工序。下面,对各工序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在工序(A)中,相对于1重量份的上述绿茶茶叶,添加0.2~0.4重量份的乙醇∶水=75∶25~99.5∶0.5的混合溶液将绿茶茶叶浸润。如果没有该利用乙醇∶水=75∶25~99.5∶0.5的混合溶液浸润绿茶茶叶的工序,就不能利用工序(B)充分除去绿茶的茶味。另外,考虑到除去绿茶茶味的效果和提取效率等方面,相对于1重量份的上述绿茶茶叶,优选添加0.2~0.4重量份的乙醇∶水=75∶25~99.5∶0.5的混合溶液。
另外,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比例优选为,乙醇∶水=75∶25~99.5∶0.5,更优选为80∶20~99.5∶0.5,进一步优选为80∶20~90∶10。另外,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的添加量优选为0.2~0.4重量份、更优选为0.3~0.4重量份。
添加了上述预定量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的绿茶茶叶,为了使其充分浸润,优选在0~100℃下静置0.5小时以上。
在工序(B)中,优选使添加了0.02~0.04重量份的乙醇∶水=75∶25~99.5∶0.5的混合溶液的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与湿润的绿茶茶叶接触。利用工序(B),由于能使绿茶茶叶中的含水量保持在一定量,所以,能够高效地除去绿茶茶叶中的绿茶味道。另一方面,此时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几乎完全残留在绿茶茶叶中,而不会因本操作流失。
所用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比例优选为,乙醇∶水=75∶25~99.5∶0.5、更优选为75∶25~95∶5、进一步优选为80∶20~90∶10。而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的添加量优选为,相对于1重量份二氧化碳,0.02~0.04重量份、更优选为0.03~0.04重量份。
尽管所用二氧化碳只要是处于超临界状态(压力为7MPa以上、温度31℃以上)的二氧化碳就能进行有效地去除绿茶味道成分的操作,但是,考虑到除去苦味成分和绿茶味道的效率,优选为压力20~50MPa、温度35~100℃,特别优选为30~40MPa、温度60~80℃的二氧化碳。另外,相对于1重量份茶叶,二氧化碳的用量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0~25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50~150重量份。
乙醇和/或水和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优选同时与绿茶茶叶接触。例如,既可以将乙醇水溶液和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同时与绿茶茶叶接触,也可以预先将乙醇水溶液和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混合之后再与绿茶茶叶接触。使乙醇和/或水和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与绿茶茶叶接触的操作,优选采用常用的超临界提取装置进行。上述接触处理的进行,虽然因装置的容量而有所不同,但是为了保持茶叶中的含水量,通常相对于1重量份绿茶茶叶,以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10~25重量份/小时的速度进行。
在工序(C)中,优选相对于1重量份绿茶茶叶使用10~150重量份的水从上述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后的绿茶茶叶中进行提取。为使以儿茶素为代表的水溶性组分的提取效率最大化,所用水量更优选为20~10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20~50重量份。
工序(C)的提取在通常的提取条件下实施。从绿茶茶叶中提取时的温度,可根据提取的茶叶种类酌情改变。例如,如果是煎茶、玉露茶,优选为60~90℃,玉露、被覆茶则优选为50~60℃的程度。而番茶则可使用90℃~沸水。从绿茶茶叶中进行提取的时间,优选为1~60分钟,更优选为1~4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30分钟。例如,在使用普通煎茶茶叶的提取液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可将茶叶投入到离子交换水中搅拌两分钟左右之后,静置同等的大约两分钟左右,然后,利用过滤器除去茶叶,再利用法兰绒滤布除去细小的茶叶而得到。
为了保留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之外的味道成分,本发明所用绿茶提取物优选为以干燥重量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25~90重量%、更优选为25~7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40~70重量%的绿茶提取物。
这样得到的绿茶提取物,通过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以及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乙醇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的方法进行精制,被制造成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
在制造本发明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时所用的有机溶剂可举出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其中,优选为甲醇、乙醇、丙酮等亲水性有机溶剂,尤其是考虑到要用于食品中,优选为乙醇。
在制造本发明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时所用的有机溶剂和水,优选将其重量比调节到91/9~97/3、更优选调节到92/8~96/4、进一步优选调节到92/8~95/5的范围内。考虑到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绿茶提取物的精制、长期可饮用性以及回收有机溶剂的精馏条件等方面,该范围为优选范围。
在本发明中,由于能高效地处理绿茶提取物,相对于100重量份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优选添加绿茶提取物(按照干燥重量换算)10~40重量份、更优选为10~3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5~30重量份进行处理。
本发明所用活性炭只要是一般工业水平下使用的活性炭,就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ZN-50(北越碳素公司制)、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 COALTM PK-D、Kuraray COALTM PW-D(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白鹫AW50、白鹫A、白鹫M、白鹫C(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制)等市售品。
活性炭的细孔容积优选为0.01~0.8mL/g、更优选为0.1~0.7mL/g。而比表面积范围优选为800~1300m2/g,更优选为900~1200m2/g。另外,这些物性值是基于氮吸附法的物性值。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5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3重量份,这是由于在这种添加量下,咖啡因的除去效率高、过滤工序中的滤饼阻力小。
本发明所用的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均是含有作为一般化学成分的SiO2、Al2O3、Fe2O3、CaO、MgO等的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优选为SiO2/Al2O3之比为3~12、特别优选为4~9的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此外,优选为含有2~5重量%的Fe2O3、0~1.5重量%的CaO、1~7重量%的MgO组分的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
活性白土是用硫酸等矿物酸处理天然产酸性白土(蒙脱石系粘土)进行处理所得的产物,是具备大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具有多孔质构造的化合物。已知,通过对酸性白土进行进一步的酸处理,能够改变比表面积、改善脱色性能和物性。
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的比表面积随着酸处理的程度等的不同而不同,优选为50~350m2/g,pH值(5重量%悬浮液)优选为2.5~8、特别优选为3.6~7。例如,酸性白土可使用MIZUKA-ACETM#600(日本水泽化学公司制)等市售品。
另外,活性炭与酸性白土、或活性炭与活性白土的比率,以重量比计,相对于1重量份活性炭,优选为1~10重量份,优选为活性炭∶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1∶1~1∶6。
作为本发明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为(1)将绿茶提取物溶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与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的方法;或(2)使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分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而形成的分散液,与绿茶提取物接触处理的方法。在此,原料绿茶提取物使用通过上述超临界提取而得到的提取物。
另外,绿茶提取物与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之间接触的顺序、或者绿茶提取物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之间的接触顺序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同时与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也可以首先使绿茶提取物与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接触,然后再与活性炭接触.
为了得到高效地提取出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精制绿茶提取物,优选将绿茶提取物与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接触时的pH值调节到4~6的范围内。在接触时,优选添加柠檬酸、乳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使有机酸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重量比(有机酸/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在0.02~0.20的范围内。
当将绿茶提取物分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实施与活性炭和酸性白土的接触、或者与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的接触处理来制造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时,对将绿茶提取物溶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在对含有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进行最终处理时,使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在91/9~97/3的范围内即可。例如,既可以通过将绿茶提取物溶解在水中之后添加有机溶剂,使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在91/9~97/3的范围内;也可以将绿茶提取物悬浮在有机溶剂中之后缓缓添加水,以达到同样的比率。考虑到提取效率,优选采用溶解到水中之后再添加有机溶剂的方法。
添加必要量的水或有机溶剂的时间为10~30分钟左右,优选在该时间内缓慢滴加。另外,为了提高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优选在搅拌状态下滴加。更优选为在结束水的滴加后设有10~120分钟左右的熟化时间。
上述处理可在10~60℃下实施,优选在10~50℃下实施,特别优选在10~40℃下实施。
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优选添加2.5~25重量份、更优选添加2.5~15重量份。当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的添加量过少时,咖啡因的除去效率变差,而过多时,过滤工序中的滤饼阻力增大,因此不优选。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当将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配成分散液,将绿茶提取物与该分散液接触混合时,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与绿茶提取物的混合重量比优选为,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比值为0.9~5.0、更优选1.5~3.0。当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的添加量过少时,咖啡因的除去效率变差,而过多时,过滤工序中的滤饼阻力增大,因此不优选。
考虑到促进绿茶提取物的溶解以及促进儿茶素类提取到分散液中的效率,绿茶提取物与上述分散液接触时的液体温度优选为,初始接触时为10~30℃,之后升温到40~60℃。
使绿茶提取物与上述分散液进一步接触后,再与活性炭接触。优选为,首先实施绿茶提取物与上述分散液的接触混合处理,然后过滤,再实施滤液部分与活性炭的接触处理。
绿茶提取物与活性炭和酸性白土的接触处理、或者与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的接触处理,可采用间歇式、利用柱子(column)的连续式处理等任意一种方法。另外,绿茶提取物与活性炭的接触方法,可采用利用活性炭柱的连续处理等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添加粉末状活性炭等,进行搅拌,选择性吸附咖啡因之后,利用过滤操作有选择地吸附咖啡因之后,通过过滤操作除去咖啡因而得到滤液的方法;或者,采用填充有颗粒状活性炭等的柱子,利用连续处理有选择地吸附咖啡因的方法等。
使绿茶提取物与活性炭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之后的绿茶提取物的混合溶液,为了从混合溶液中乙醇等有机溶剂,采用减压蒸馏等的方法来蒸馏去除.且处理后的绿茶提取物既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调制成固态时,可利用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等方法形成粉末.
根据本发明经过了脱咖啡因处理后的精制绿茶提取物(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优选为,所含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组成与处理之前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处理前后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收率优选为6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80重量%以上。
另外,考虑到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生理效果的有效性,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中的包括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没食子酸酯体在所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比率优选为45~100重量%、更优选为50~98重量%。
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浓度优选为,相对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25~200、更优选为30~150、进一步优选为30~100、特别优选为30~60。
在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固态成分中,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优选为25~90重量%、更优选为30~9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35~90重量%。
另外,在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固态成分中,优选含有合计量为0~5.0重量%的游离态氨基酸和蛋白质,而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游离态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计量的重量比——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游离态氨基酸+蛋白质)——优选为15~25。
所得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虽然咖啡因浓度低,但保持着高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且色相良好,另外,几乎没有绿茶的味道。因此,配合有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容器装饮料很有实用性,特别是作为运动饮料、ISOTONIC饮料等非茶系饮料有很高的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含有溶解于水中的状态下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0.03~1.0重量%、优选含有0.04~0.5重量%、更优选含有0.06~0.4重量%、进一步优选含有0.07~0.4重量%、特别优选含有0.08~0.3重量%、尤其优选含有0.09~0.3重量%、最优选含有0.1~0.3重量%。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从易于摄取大量非聚合型儿茶素类、饮料调制完毕之后的色相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该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可通过绿茶提取物的配合量来进行调节。
另外,为了能表现出促进体内积蓄脂肪的燃烧、促进饮食性脂肪的燃烧、以及促进肝脏β氧化遗传基因表达的效果,成年人每日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摄取量优选为300mg以上、更优选为450m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g以上。而具体而言,通过摄取每瓶含非聚合型儿茶素类483mg、555mg以及900mg的饮料的,抗肥胖效果、减少内脏中的脂肪的效果已经得到了确认(日本特开2002-326932号公报)。
因此,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也同样地,作为成年人每日的摄取量,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配合量优选为300mg以上、更优选为450m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g以上;而从确保每日的必要摄取量的意义考虑,优选在每瓶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为300mg以上、优选为450mg以上、更优选为500mg以上。
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与咖啡因的重量含量比优选为25~200、更优选为30~200、进一步优选为30~150、特别优选为30~100。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可含有钠离子和/或钾离子。含有这些离子的本发明的饮料,适宜用作运动饮料、ISOTONIC饮料等饮料形态。通常定义上的运动饮料,是在身体运动后能够迅速补充以汗的形式流失的水分、矿物质等的饮料。
主要的生理电解质包括钠、钾。这些离子成分可通过添加与其对应的水溶性成分以及添加无机盐而加入。这些物质也存在于果汁和茶提取物中。本发明饮料中的电解质或离子成分的量是最终可饮用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电解质浓度以离子浓度表示。钾离子组分可以氯化钾、碳酸钾、硫酸钾、乙酸钾、碳酸氢钾、柠檬酸钾、磷酸钾、磷酸氢钾、酒石酸钾、山梨酸钾等或其混合物等盐的形态配合到本发明饮料中,或者,也可以以加入果汁或茶的组分的形态配合到本发明饮料中。钾离子在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01~0.2重量%、更优选为0.002~0.1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3~0.12重量%。同样地,钠离子组分可以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磷酸钠、磷酸氢钠、酒石酸钠、苯甲酸钠等或其混合物等易于得到的钠盐的形态配合,或者,也可以以加入果汁或茶的组分的形态配合。为了易于利用渗透压吸收水分,钠离子浓度优选较低,但是,优选其达到水不会因渗透压从体内被吸收到肠内的程度。为此必要的钠浓度优选为,低于血浆中的钠浓度。钠离子在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01~0.5重量%、更优选为0.002~0.4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3~0.2重量%。除钾离子和钠离子之外,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还可含有0.001~0.5重量%、优选为0.002~0.4重量%、更优选为0.003~0.3重量%的氯化物离子。氯化物离子组分可以以氯化钠或氯化钾那样的盐的形态配合。也可以配合钙、镁、锌、铁等其它微量离子。这些离子也可以盐的形态配合。存在于饮料中的离子的合计量包括添加的离子量,还包括天然存在于饮料中的离子量。例如,在添加氯化钠的情况下,相应量的钠离子和相应量的氯化物离子分别相应地包括在各离子的合计量中。
在本发明中,如果钠离子、钾离子浓度过低,根据饮用情况会感到味道不足、不能有效补充矿物质,因此不优选。而当浓度过高时,则盐类本身的味道变得浓重,不适于长期饮用。
出于改善味道的目的,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还可使用甜味剂。甜味剂可采用人造甜味剂类、碳水化合物类、甘油类(例如丙三醇)。从兼顾到甜味与酸味及咸味的平衡、不太甜、卡住喉咙的感觉弱、利于吞咽等方面考虑,这些甜味剂在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001~20重量%、更优选为0.001~1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1~10重量%。
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甜味剂优选使用人造甜味剂。能够用于本发明的人造甜味剂的例子,可举出例如糖精、糖精钠、阿斯巴甜糖、乙酰磺胺酸钾、蔗糖素(三氯蔗糖、Sucralose)、纽甜(Neotame)等高甜度甜味剂,山梨糖醇、赤藻糖醇、木糖醇等糖醇。可使用的商品有含阿斯巴甜糖的苗条糖(slim up sugar)、含有赤藻糖醇的LAKANTO-S、含有赤藻糖醇和阿斯巴甜糖的PALSWEET等。
在目的制品容器装饮料兼具有补充能量作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碳水化合物类的甜味剂。
作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碳水化合物类甜味剂,可使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兼具甜味剂和能量源的作用。在选择用于本发明饮料的碳水化合物时,优选考虑胃排出和肠吸收速度。
碳水化合物既可以是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也可以是在消化道中水解或形成葡萄糖以及果糖的碳水化合物。在本说明书中,“碳水化合物”这一术语包括单糖、二糖、低聚糖、复合多糖及其混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中的单糖有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及己酮糖。六碳糖的实物例可举出作为葡萄糖而被知晓的葡萄糖(glucose)等己醛糖。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葡萄糖的量优选为0.0001~20重量%、更优选为0.001~1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1~10重量%。作为果糖被知晓的果糖(fructose)是己酮糖。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果糖量优选为0.0001~20重量%、更优选为0.001~15重量%、特别优选为0.001~10重量%。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优选单独的人造甜味剂系、人造甜味剂和葡萄糖系化合物的组合物、或人造甜味剂和果糖系化合物的组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的碳水化合物类甜味剂可采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中,作为低聚糖可举出在人体内生成这些两种单糖的碳水化合物(即蔗糖(sucrose)、糊精-麦芽糖复合剂(maltodextrin)、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这些糖中重要的一类是二糖。二糖的已知例有蔗糖、甜菜等蔗糖(sucrose)。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的蔗糖量优选为0.001~20重量%、更优选为0.001~15重量%、特别优选为0.001~10重量%。
考虑到儿茶素类的稳定性,本发明容器装饮料的pH值优选为2~6、更优选为2~5、进一步优选为3~4.5。当pH值过低时,饮料会有强烈的酸味、刺激性气味;而当pH值过高时,风味无法调和,降低了乐饮性,所以不优选。
若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配合苦涩味抑制剂,则以便于饮用,因此优选。对所用苦涩味抑制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环糊精。环糊精可使用α-、β-、γ-环糊精或支链α-、β-、γ-环糊精。环糊精在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05~0.5重量%、更优选为0.01~0.3重量%。在本发明容器装饮料中,还可单独或混合添加抗氧化剂、香料、各种酯类、有机酸类、有机酸盐类、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无机盐类、色素类、乳化剂、防腐剂、调味剂、甜味剂、酸味剂、树胶、乳化剂、油、维生素、氨基酸、果汁提取物类、蔬菜提取物类、花蜜提取物类、pH值调节剂、品质稳定剂等添加剂。
为了提高乐饮性,在本发明的饮料中优选配有香料、果汁。通常,果汁被称为水果汁(fruit juice),香料被称为香料(flavor).本发明既可使用天然的香料或果汁,也可使用合成的香料或果汁.它们可从水果汁、水果香料、植物香料或其混合物中选择.尤其是水果汁和茶香料——优选为绿茶香料或黑茶香料——的组合具有独特的味道.优选果汁为苹果汁、梨汁、柠檬汁、酸橙汁、中国柑桔汁、柚子汁、蔓越桔汁、橙汁、草莓汁、葡萄汁、猕猴桃汁、菠萝汁、西番莲果汁、芒果汁、番石榴汁、覆盆子汁、樱桃汁.最优选为柑橘类果汁——优选为柚子汁、橙汁、柠檬汁、酸橙汁、中国柑桔汁,和芒果汁、西番莲果汁、番石榴汁,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优选的天然香料有茉莉、春黄菊、蔷薇、胡椒薄荷、山楂、菊花、菱角、甘蔗、荔枝、竹笋等.果汁在本发明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01~20重量%、更优选为0.002~10重量%.水果香料、植物香料、茶香料及其混合物也可以作为果汁使用.特别优选的香料是包括橙香料、柠檬香料、酸橙香料及柚子香料的柑橘味香料.除柑橘味香料之外,也可使用苹果香料、葡萄香料、覆盆子香料、蔓越桔香料、樱桃香料、菠萝香料等各种其它水果香料.这些香料既可以衍生自水果汁和香料油等天然来源,也可人工合成.在香味剂中可包括各种香料的混合物,例如选自柠檬及酸橙香料、柑橘类香料的辛香料(spice)等.这些香味剂在本发明饮料中的配合量优选为0.0001~5重量%、更优选为0.001~3重量%.
另外,根据需要,本发明饮料还可含有酸味剂。酸味剂可举出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等食用酸。酸味剂可用于调节本发明饮料的pH值。本发明饮料的pH值优选为2~5。pH值调节剂可使用有机食用酸,也可使用无机食用酸。酸可以以其非电离态使用,也可以其各种盐的形态使用,例如磷酸氢钾或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二氢钠等盐类。优选的酸类为包括柠檬酸、苹果酸、富马酸、己二酸、磷酸、葡糖酸、酒石酸、抗坏血酸、乙酸、磷酸或其混合物的食用有机酸。最优选的酸类为柠檬酸和苹果酸。酸味剂还起到稳定饮料组分的抗氧化剂的作用。另外,作为常用的抗氧化剂的实例,可以配合抗坏血酸、EDTA(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它们的盐、植物提取物等。
在本发明饮料中还可含有维生素。优选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及维生素E。也可添加维生素D及维生素B等其它维生素。本发明饮料中还可使用矿物质,优选矿物质有钙、铬、铜、氟、碘、铁、镁、锰、磷、硒、硅、钼、锌。特别优选的矿物质为镁、磷、铁。
用于本发明容器装饮料的容器,与普通饮料一样,可以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成分的成型容器(也即PET瓶)、金属罐、与金属箔或塑料膜等复合的纸容器、瓶等常见的形态提供。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是指不经稀释即可饮用的饮料。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在例如填装到金属罐之类的容器中之后能够加热杀菌的情况下,则可以在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杀菌条件下进行制造;而对于PET瓶、纸容器等不能蒸馏杀菌的容器,则采用首先在与上所述相同的杀菌条件下——例如用板式热交换器等——进行短时间的高温杀菌,然后待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再填充到容器中的方法等。另外,也可在无菌条件下,在填充后容器中配合并填充其它成分。还可以进行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杀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pH值调回中性;或在中性条件下加热杀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pH值调回酸性等操作。
【实施例】
儿茶素类的测定
用蒸馏水将儿茶素类组合物稀释,用过滤器(0.8μm)过滤后,使用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的高速液相色谱仪(型号:SCL-10AVP),安装十八烷基导入液相色谱用充填柱L-Column TM ODS(4.6mmΦ×250mm:财团法人化学物质评价研究机构制),在柱温35℃下,采用使用A液和B液的梯度法进行测定。在移动相A液采用含有0.1mol/L乙酸的蒸馏水溶液、B液采用含有0.1mol/L乙酸的乙腈溶液、试样注入量为20μL、UV检测器波长为280nm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咖啡因的测定
(分析设备)
使用HPLC(日立制作所制)装置。
绘图仪:D-2500,检测器:L-4200
泵:L-7100,自动取样器:L-7200
柱:Inertsil ODS-2,内径2.1mm×长250mm
(分析条件)
样品注入量:10μl,流量:1.0mL/min
紫外线吸光光度计检测波长:280nm
洗提液A:0.1mol/L乙酸水溶液
洗提液B:0.1mol/L乙酸乙腈溶液
浓度梯度条件(体积%)
时间(分)    洗提液A       洗提液B
0           9             73
5           9             73
37          80            20
43          80            20
43.5        0             100
48.5        0             100
49          97            3
62          97            3
(咖啡因的保留时间)
咖啡因:27.2分钟
根据此处求出的面积%,由标准物质求出重量%。
色相评价
(分析仪器)
使用UV MINI124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装置。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450nm的吸光度下的测定值。在测定时,用离子交换水稀释精制绿茶提取物,使儿茶素类的浓度达100mg%,使用该样品测定吸光度,以其为色相指标。
目视评价稳定性
用离子交换水将精制绿茶提取物稀释到儿茶素类的浓度为100mg%,装到容积50mL的小瓶(vial)中的评价样品置于照明装置上,观察内容物的状态,进行目视判断。
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蛋白质+游离氨基酸)量的计算式:
(精制绿茶提取物中的全氮-咖啡因态的氮)×换算系数
全氮的定量法
采用按照营养表示标准(1996年5月日本厚生省第146号公告)中的营养成分等的分析方法等(营养表示标准附表1第3栏所揭示的方法)的氮定量换算方法(改良的凯达尔测定法)求得。
咖啡因态的氮
通过将按照上述咖啡因量的测定法求得的咖啡因量换算成咖啡因分子量(Mw=194)中的氮分子量(Mw=54)求得。
换算系数
采用按照营养表示标准(1996年5月日本厚生省第146号公告)中的营养成分等的分析方法等(营养表示标准附表1第3栏所揭示的方法)的换算系数(6.25)。
实施例1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A
在常温下,以250r/min的搅拌条件,将2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分散到800g的95%乙醇水溶液中,加入1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后,继续搅拌约10分钟。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再添加20g活性炭,再次用2号滤纸过滤。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200g离子交换水,在40℃、0.0272kg/cm2的条件下蒸馏除去乙醇,用离子交换水调节儿茶素类浓度,得到制品。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2重量%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33.0
处理后的没食子酸酯体含率为51重量%
实施例2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B
在常温下,以25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分散到100g的70%乙醇水溶液中,加入25g活性炭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Chemical公司制)和3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后,继续搅拌约10分钟。接着,经30分钟滴加800g的95%乙醇水溶液,之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200g离子交换水,在40℃、0.0272kg/cm2的条件下蒸馏除去乙醇,然后调节含水量,得到所需制品。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2重量%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59.5
处理后的没食子酸酯体含率为51.2重量%
比较例1
在常温下,以25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分散到900g的水中,加入1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后,继续搅拌约2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再用2号滤纸过滤,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用干燥机缓慢蒸发除去水分,直至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达到与实施例1同等的浓度,得到制品。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22重量%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23.6
处理后的没食子酸酯体含率为49.6重量%
比较例2
在常温下,以25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分散到900g的水中,加入20g活性炭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和1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后,继续搅拌约20分钟。之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用干燥机缓慢蒸发除去水分,直至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达到与实施例1同等的浓度,得到制品。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22重量%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42.6
处理后的没食子酸酯体含率为47.6重量%
如表1所示,通过使用有机溶剂的比例非常高的水溶液、且通过并用活性炭和酸性白土,在不改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含率的情况下,能够制造咖啡因含量低、色相良好、稳定性良好的精制绿茶提取物.
表1
(注)1)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
2)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
3)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
4)POLYPHENONTM HG制剂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组成
GC(没食子儿茶素)6.39重量%;EGC(表没食子儿茶素)29.42
重量%;C(儿茶素)2.16重量%;EC(表儿茶素)10.3重量%;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7.13重量%;
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93重量%;
E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1.89重量%;
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0.79重量%;
没食子酸酯体含率51.73重量%;没食子体比率74.88重量%。
实施例3容器装饮料
在配合了表1所示绿茶提取物,加入表2所述成分之后,加入离子交换水混合,调制成调合液。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杀菌处理,并进行热封装填充,得到容器装饮料。
另外,绿茶提取物C的组成如下所述。
绿茶提取物C
含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33.70重量%,咖啡因含量5.5重量%,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6.1;没食子体比率51重量%
由5名男性观察员一次饮用350mL饮料,根据下述标准采点评价饮用之后即刻的清爽程度。
5.清爽性非常好
4.清爽性好
3.清爽性一般
2.清爽性稍差
1.清爽性差
表2
由表2的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通过对绿茶提取物进行处理,通过使用维持儿茶素类的组成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除去了咖啡因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能够得到饮用之后即刻的清爽性好的容器装饮料。
实施例4
将表3所示组分混合,实施预定的后处理,按照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案制造了容器装饮料。
另外,绿茶提取物D按照下述方法制造。
绿茶提取物D
在常温下,以25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含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悬浮在490.9g的95%乙醇水溶液中,加入25g活性炭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Chemical公司制)和3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后,继续搅拌约10分钟。然后经10分钟滴加409.1g的40%乙醇水溶液,之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约30分钟。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活性炭和沉淀物,此后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200g离子交换水,在40℃、0.0272kg/cm2的条件下蒸馏除去乙醇,然后调节含水量,得到所需制品。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22重量%
处理后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20.0
处理后的没食子酸酯体含率为51重量%
对本发明饮料是否适于长期饮用做出了评价。由10名观察员每天饮用500mL,连续饮用21天,根据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A.适于饮用
B.基本适于饮用
C.有些难喝
D.不适于饮用
由5名男性观察员一次饮用350mL饮料,根据下述标准采点评价饮用之后即刻的清爽性。
A.清爽性良好
B.清爽性稍微好
C.清爽性稍差
D.清爽性差
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的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通过对绿茶提取物进行处理,通过使用维持儿茶素类的组成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除去了咖啡因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能够得到适于长期饮用,且饮用之后即刻的清爽性良好的容器装饮料。
实施例5精制绿茶提取物E
在常温下,以40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分散到800g的92.4重量%乙醇水溶液中,搅拌约10分钟,加入2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约3小时。
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再与20g活性炭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接触,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200g离子交换水,在40℃、0.0272kg/cm2的条件下蒸馏除去乙醇,然后调节含水量,得到制品。
酸性白土/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重量比             1.5
处理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蛋白质)  17
实施例6精制绿茶提取物F
在常温下,以40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6.0g的柠檬酸分散到800g的92.4重量%乙醇水溶液中,搅拌约10分钟,加入2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约3小时。
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再与20g活性炭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接触,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200g离子交换水,在40℃、0.0272kg/cm2的条件下蒸馏除去乙醇,然后调节含水量,得到制品。
柠檬酸/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重量比                0.08
处理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蛋白质)   18
实施例7精制绿茶提取物G
在常温下,以40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分散到800g的92.4重量%乙醇水溶液中,搅拌约10分钟,加入2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约3小时,然后升温到40℃下继续搅拌约3小时。
之后,在40℃下用2号滤纸过滤后,在室温下与20g活性炭Kuraray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接触,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200g离子交换水,在40℃、0.0272kg/cm2的条件下蒸馏除去乙醇,然后调节含水量,得到制品。
处理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蛋白质)     20
实施例8精制绿茶提取物H
在常温下,以400r/min的搅拌条件,将1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6.0g的柠檬酸分散到800g的92.4重量%乙醇水溶液中,搅拌约10分钟,加入2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约3小时,然后升温到40℃下继续搅拌约3小时。
然后,保持在40℃下用2号滤纸过滤,再于室温下与20g活性炭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接触,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200g离子交换水,在40℃、0.0272kg/cm2的条件下蒸馏除去乙醇,然后调节含水量,得到制品。
处理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蛋白质)    19
比较例3
在常温下,以250r/min的搅拌条件,将200g绿茶提取物(POLYPHENONTM HG、东京食品技术公司制)分散到900g的水中,加入40g活性炭Kuraray 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和20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后,继续搅拌约20分钟.之后,在室温下继续进行约30分钟的搅拌处理.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接着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用干燥机缓慢蒸发除去水分,直至达到与实施例1同等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浓度,得到制品.
实施例5~8和比较例3的制造条件以及所得绿茶提取物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收率:精制绿茶提取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与作为原料的绿茶提取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的比率(重量%)
*POLYPHENONTM HG制剂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组成
GC(没食子儿茶素)6.39重量%;EGC(表没食子儿茶素)29.42
重量%;C(儿茶素)2.16重量%;EC(表儿茶素)10.3重量%;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7.13重量%;
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93重量%;
E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1.89重量%;
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0.79重量%;
没食子酸酯体含率51.73重量%;没食子体比率74.88重量%。
如表4所示,使用有机溶剂比例很高的水溶液,并使用酸性白土,在特定pH范围内实施接触处理,就可以制造不改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含率和没食子体比率、咖啡因量减少、色相良好、稳定性良好的精制绿茶提取物.
实施例9
在合表4所示精制绿茶提取物,加入离子交换水混合,调制成调合液。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杀菌处理,并进行热封装填充,得到容器装饮料。
由5名男性观察员一次饮用350mL饮料,根据下述标准采点评价饮用之后即刻的清爽性。
5.清爽性非常好
4.清爽性好
3.清爽性稍微好
2.清爽性稍差
1.清爽性差
表5
Figure G2004800358340D00261
由表5的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通过对绿茶提取物进行处理,通过使用维持儿茶素类的组成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除去了咖啡因的本发明制品,能够得到饮用之后即刻的清爽性良好的容器装饮料。
实施例10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I
将100g绿茶茶叶(斯里兰卡产蒸茶茶叶)、36.5g的80%乙醇水溶液均匀混合,在5℃下浸润15小时。将经过浸润的绿茶茶叶装入半间歇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装置中,在30MPa、70℃的条件下用含有80%乙醇水溶液2%的二氧化碳进行6个小时的处理。此时,处理所用的二氧化碳量为14kg。处理后,在减压、40℃下将提取残渣干燥,得到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绿茶茶叶92g。用10L离子交换水在92℃下对该绿茶茶叶进行1小时的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将该提取液冷冻干燥,得到40g绿茶提取物。提取物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48重量%,咖啡因含量为2.2重量%,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为22。
然后,在常温下,以250r/min的搅拌条件,将20g本例所得绿茶提取物悬浮在98.18g的95%乙醇水溶液中,加入4g活性炭(KurarayCOALTM GLC、Kuraray Chemical公司制)和20g酸性白土(MIZUKA-ACETM#600、水泽化学公司制)后,继续搅拌约10分钟.然后经10分钟滴加82g的40%乙醇水溶液,之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约40分钟.然后,用2号滤纸过滤活性炭和沉淀物,此后用0.2μm膜滤器进行再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40g离子交换水,在40℃、3.4×10-3MPa下蒸馏除去乙醇,得到制品。制品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263mg/100mL,咖啡因含量为4.3mg/100mL,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为61。
表6
Figure G2004800358340D00281
实施例11
使用实施例10所得茶提取物制造表7所示的柑桔类香味容器装饮料。由8名男性观察员对所得饮料的下述5项内容做出了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评价项目
茶风味(5级评价)
1.淡
2.稍淡
3.不浓不淡
4.稍浓
5.浓厚
柑桔类香味(5级评价)
1.淡
2.稍淡
3.不浓不淡
4.稍浓
5.浓厚
乐饮性评价(5级评价)
1.不好喝
2.稍有些难喝
3.不好喝、但也不难喝
4.稍微好喝
5.好喝
高温储藏时的风味变化(3级评价)
A.无变化
B.稍有变化
C.有变化
表7
*1:实施例10的绿茶提取物
*2:蔗糖素
*3:柚子汁
*4:柚子汁
由表7可知,使用了采用超临界提取残渣茶叶提取出的提取物精制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本发明容器装饮料,茶风味非常低,可以感觉到所配合的柑橘类物质的风味,且在高温储存之后也感觉不到散发出的来自绿茶的风味,抑制了风味变化。

Claims (25)

1.一种容器装饮料,
配合有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该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是通过使绿茶提取物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的方法得到的,
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0.03~1.0重量%,
所述有机溶剂是选自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的溶剂,
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0~40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5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的添加量为2.5~25重量份,
所述活性炭与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炭与所述活性白土的比率为,以重量比计,相对于1重量份所述活性炭,所述酸性白土或者所述活性白土是1~10重量份,
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与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混合重量比满足,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所述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比值为0.9~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绿茶提取物与酸性白土或与活性白土接触时的pH值为4~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是通过将绿茶提取物溶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使其与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得到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是使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分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而形成的分散液,与绿茶提取物接触而得到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有机溶剂为乙醇。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原料绿茶提取物是,从实施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处理的山茶属(Camellia属)的茶叶提取出的茶提取物。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pH值为2~6。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所述容器装饮料为容器装非茶系饮料。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所述容器装饮料为装在透明容器内的饮料。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所述容器装饮料含有0.001~20重量%的甜味剂。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和咖啡因,且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为25~200。
12.一种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使绿茶提取物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使得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按照提取物的干燥重量计,为25~90重量%,
所述有机溶剂是选自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的溶剂,
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0~40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5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的添加量为2.5~25重量份,
所述活性炭与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炭与所述活性白土的比率为,以重量比计,相对于1重量份所述活性炭,所述酸性白土或者所述活性白土是1~10重量份,
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与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混合重量比满足,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所述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比值为0.9~5.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
将绿茶提取物与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接触时的pH值调整为4~6。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
将绿茶提取物溶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使其与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
使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分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而形成的分散液,与绿茶提取物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
将绿茶提取物溶解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使其与酸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接触后,再与活性炭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
有机溶剂为乙醇。
18.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
原料绿茶提取物是,从实施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处理的山茶属(Camellia属)的茶叶提取出的茶提取物。
19.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和咖啡因,且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为25~200。
20.一种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
在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的固态成分中含有40~90重量%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且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咖啡因的重量比为25~200,
所述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是通过使绿茶提取物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的方法得到的,
所述有机溶剂是选自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的溶剂,
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0~40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5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的添加量为2.5~25重量份,
所述活性炭与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炭与所述活性白土的比率为,以重量比计,相对于1重量份所述活性炭,所述酸性白土或者所述活性白土是1~10重量份,
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与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混合重量比满足,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所述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比值为0.9~5.0。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
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的重量比为15~20。
22.一种从含有咖啡因的儿茶素类组合物中有选择地除去咖啡因的方法,
将绿茶提取物分散到有机溶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1/9~97/3的混合溶液中,使绿茶提取物与活性炭以及酸性白土接触,或者与活性炭以及活性白土接触,
所述有机溶剂是选自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的溶剂,
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0~40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5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的添加量为2.5~25重量份,
所述活性炭与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炭与所述活性白土的比率为,以重量比计,相对于1重量份所述活性炭,所述酸性白土或者所述活性白土是1~10重量份,
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与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混合重量比满足,所述酸性白土或所述活性白土/所述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比值为0.9~5.0。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
酸性白土的使用范围是,使酸性白土/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重量比成为0.9~5.0的范围。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
在接触时,添加选自柠檬酸、乳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有机酸,使所述有机酸/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重量比成为0.02~0.20的范围。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
在10~30℃下使绿茶提取物与所述分散液接触,然后升温到40~60℃。
CN2004800358340A 2003-12-02 2004-12-01 容器装饮料 Active CN1889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2533/2003 2003-12-02
JP2003402533A JP4295600B2 (ja) 2003-12-02 2003-12-02 容器詰飲料
JP424557/2003 2003-12-22
JP2003424557A JP4181982B2 (ja) 2003-12-22 2003-12-22 精製緑茶抽出物を配合した容器詰飲料
JP2004050719 2004-02-26
JP050719/2004 2004-02-26
JP2004316760A JP4247178B2 (ja) 2004-10-29 2004-10-29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316760/2004 2004-10-29
PCT/JP2004/017875 WO2005053415A1 (ja) 2003-12-02 2004-12-01 容器詰飲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9847A CN1889847A (zh) 2007-01-03
CN1889847B true CN1889847B (zh) 2010-05-05

Family

ID=3472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58340A Active CN1889847B (zh) 2003-12-02 2004-12-01 容器装饮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95600B2 (zh)
CN (1) CN1889847B (zh)
ES (1) ES2349643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7166B2 (ja) * 2004-08-06 2009-04-02 花王株式会社 非重合体カテキン類含有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2006158379A (ja) * 2004-11-15 2006-06-22 Kao Corp 脂質燃焼促進用容器詰飲料
JP2008113569A (ja) * 2006-11-01 2008-05-22 Dydo Drinco Inc 茶飲料
JP5816096B2 (ja) * 2009-12-18 2015-11-18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茶ポリフェノ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77954B2 (ja) * 2015-03-26 2017-08-09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カフェインが低減された茶葉の香味改善方法
CN107252112A (zh) * 2017-06-08 2017-10-17 杭州茗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egcg的片剂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818A (zh) * 1999-07-23 2001-06-20 汪健 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818A (zh) * 1999-07-23 2001-06-20 汪健 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60367A (ja) 2005-06-23
CN1889847A (zh) 2007-01-03
ES2349643T3 (es) 2011-01-07
JP4295600B2 (ja) 2009-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4504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628535B (zh) 容器装饮料
CN101420863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KR101202565B1 (ko) 용기포장음료
CN101420862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893829B (zh) 容器装饮料
CN1771823B (zh) 非茶类容器装饮料
TWI454222B (zh) 純化綠茶萃取物之製造方法
KR101411195B1 (ko) 발포성 용기에 담은 음료
CN1923022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0553467C (zh) 容器装饮料
CN1792205B (zh) 绿茶提取物的精制品及其含高浓度儿茶素的容器装饮料
TWI244895B (en) Packaged beverag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893830B (zh) 容器装饮料
JP4542047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CN1981587A (zh) 容器装茶饮料
CN101562987A (zh) 容器装绿茶饮料
KR20100055406A (ko) 차 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JP4181982B2 (ja) 精製緑茶抽出物を配合した容器詰飲料
CN101558804B (zh) 茶饮料的制造法
CN1889847B (zh) 容器装饮料
CN104687177A (zh) 一种无糖型余甘果汁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KR20100126935A (ko) 허브 추출액의 제조방법 및 허브 추출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