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4623B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4623B
CN1854623B CN2006100772464A CN200610077246A CN1854623B CN 1854623 B CN1854623 B CN 1854623B CN 2006100772464 A CN2006100772464 A CN 2006100772464A CN 200610077246 A CN200610077246 A CN 200610077246A CN 1854623 B CN1854623 B CN 1854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heating device
control unit
central control
venti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72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4623A (zh
Inventor
李周研
金昊重
廉宽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54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4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4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46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实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多个通风装置的关联运行。该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制热装置,每个制冷/制热装置均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室外机连接至室内机以使它们彼此通信,从而使得室外机能够控制室内机;多个通风系统,每个通风系统均包括至少一个通风机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连接至通风机以使它们彼此通信,从而使得控制器能够控制通风机;以及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系统,以使它们彼此通信,并控制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系统的关联运行。该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系统的关联操作的集中控制,以提高空气质量,从而最大化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在2005年4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5-0035637的权益,并且在此通过参考的方式援引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多个通风装置的关联运行(linked operations)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制冷/制热装置用于制冷或制热室内空间,例如居住空间或办公室。
近来,随着多居室住宅和高楼大厦的建筑量增加,对用于管理这些建筑的空气调节环境的空调系统已经进行了积极的研发。这种空调系统的实例是复式空调。这种复式空调的应用正在增加。
这种复式空调包括单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这些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并分别安装在房间内。
换句话说,在复式空调中,室外机被多个室内机共用,并且各室内机选择性地用作制冷装置或制热装置,由此对相关的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
同时,封闭空间中的空气由于该空间中的生物的反复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具体地,在有大量人员的有限空间(例如办公室或公交车)中,主要使用通风装置来利用室外新鲜空气替换该空间中的污浊空气。
上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道,其使室内与室外相通;以及吹风机,其安装于通风管道中,并用于强制吹送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该通风装置重复用于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的程序。
但是,当在室内同时进行制冷和通风操作时,制冷后的室内空气被向外排出,而室外的热空气被吸入室内。因此,由于室内空气温度相对于制冷温度增加,制冷效率降低。
类似地,当在室内同时进行制热和通风操作时,由于室外冷空气被吸入室内,而室内空气的温度低于制热温度,因此制热效率降低。
在由上述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装置构成的传统空调系统中,由于无关联地分别控制空调系统的室内制热/制冷功能和室内通风功能,所以存在能耗效率和室内空气调节效果降低的问题。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来解决,在这种空调系统中,使用通信电缆连接制冷/制热装置的用户控制器和通风装置的用户控制器,以通过上述用户控制器之间的信息发送与接收来实现制冷/制热装置与通风装置的“关联运行”。
此处,“关联运行”是指:基于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装置共享的信息,考虑制冷/制热装置开始运行的时间点而确定通风装置应该开始运行的时间点的运行,或者考虑通风装置开始运行的时间点而确定制冷/制热装置应该开始运行的时间点的运行。根据上述关联运行,能够实现优化的通风和制冷/制热运行。
在由单个制冷/制热装置和单个通风装置构成的空调系统中,构建能够实现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装置的关联运行的链路系统(link system)没有问题。但是,在由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多个通风装置构成的空调系统中,由于控制运行的复杂性和通信的复杂性,构建链路系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消除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限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构建一种空调系统,其能够实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多个通风装置的关联运行,由此实现优化的室内空气调节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装置的关联运行期间控制各组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目的以及特点一部分将在以下的说明中阐述,并且一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时会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将通过书面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意图,如在此处具体实施和广义说明的,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分别安装于至少一个区域(zone)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至少一个区域的制冷/制热功能;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分别安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至少一个区域的通风功能;以及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并用于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共享信息而以基于区域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制冷/制热功能和所述通风功能。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分别安装于不同区域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区域的制冷/制热功能,将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分为至少一个组;多个通风系统,分别安装于所述区域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区域的通风功能,将每个通风系统指定为与相关的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在同一组;以及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并适用于通过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共享信息而以基于组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制冷/制热功能和所述通风功能,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分别安装于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分别安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以及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从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使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共享信息,并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所共享的信息设定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基于区域的运行条件;以及(b)按照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设定的所述运行条件,以基于区域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运行。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分别安装于不同区域中,并分为至少一个组;多个通风系统,分别安装于所述区域中,将每个通风系统指定为与相关的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在同一组;以及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从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使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共享信息,并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所共享的信息设定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基于组的运行条件;以及(b)按照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设定的所述运行条件,以基于组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运行。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前述概况说明和后述详细说明均为示范性和解释性的,并且用于提供对所要求的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本发明所包括的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结合在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构建的空调系统的概念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包括的制冷/制热装置及通风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3为示出控制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功能和通风功能的关联运行的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4为示出控制空调系统中的制热功能和通风功能的关联运行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相关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相同的附图标号将在整个附图中用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和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构建的空调系统的框图。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制热装置100、多个通风系统200以及中央控制单元300。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经由网络通信线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300。将该空调系统配置为通过中央控制单元300控制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关联运行。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制热装置100,每个制冷/制热装置100均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110和单个室外机130。在每个制冷/制热装置100中,每个室内机110均与室外机130连接,以使它们彼此通信。将室外机130配置为控制每个室内机110。该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通风系统200,每个通风系统200均包括至少一个通风机210和单个控制器。该控制器可包括主控制器250和连接至主控制器250的组控制器230(groupcontrollers)。或者,该控制器可包括至少一个单独控制器250’。在每个通风系统200中,每个通风机210经由通信线260连接至该控制器,以使它们彼此通信。将该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每个通风机210。
在制冷/制热装置100为复式或多压缩机式的情况下,其具有多个室内机连接至单个室外机的设置。
另一方面,在制冷/制热装置100为柜式空调(PAC)型或房间空调(RAC)型的情况下,其具有多个室内机与多个室外机一对一连接的设置。
每个制冷/制热装置100的多个室内机110或一个室内机110与室外机130经由电力线150连接,以使它们之间能够进行数据发送与接收。换句话说,电力线150用作通信线。
根据上述设置,室外机130共享连接至室外机130的多个室内机110或一个室内机110相关的室内信息。室外机130将所述共享的室内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单元300,并根据由中央控制单元300输出的运行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相关的多个室内机110或一个室内机110。
每个通风系统200包括:多个组控制器230,其用于分别控制通风系统200中包括的相关的多组通风机210;以及主控制器250,用于进行与多个组控制器230的数据传输。
或者,在单独控制通风系统200的通风机210的情况下,通风系统200包括分别用于控制通风机210的多个单独控制器250’。
利用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260,实现每个组控制器230与该组控制器230相关的多个通风机210之间的连接、多个组控制器230与主控制器250之间的连接、以及每个通风机210与相关的单独控制器250’之间的连接。因此,能够进行每个通风系统200中的通风机210与控制器(多个组控制器230和主控制器250,或多个单独控制器250’)之间的数据发送与接收。
根据上述设置,多个组控制器230、主控制器250以及多个单独控制器250’均共享所连接的相关的多个通风机210或一个通风机210的信息,将所共享的室内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单元300,并根据由中央控制单元300输出的多个相关运行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相关的多个通风机210,或根据由中央控制单元300输出的单个相关运行控制信号控制相关的一个通风机210。
利用连接至网络的网络通信线500,按照网络通信协议,能够实现中央控制单元300与每个制冷/制热装置100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以及中央控制单元300与每个通风系统200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
换句话说,中央控制单元300从多个制冷/制热装置100的多个室外机130接收关于多个室内机110的信息,以及从多个通风系统200的控制器230、250和250’接收关于多个通风机210的信息,并且共享所接收的信息。基于上述共享信息,中央控制单元300能够控制室内机110与通风机210的关联运行。
由于至少一个室内机110和至少一个通风机210安装于相同区域中,所以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可以基于区域的关联状态而运行,以使每个区域中安装的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相关联。或者,将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分组,并以基于组的关联状态运行,以使同组的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相关联。
当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以基于区域或组的关联状态运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中央控制单元300包括高级中央控制器310,其经由以太网311与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在运行时(operatively)连接,并适用于远程控制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关联运行。中央控制单元300还包括以太网网关313,其连接至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并适用于经由以太网311将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连接至高级中央控制器310。
或者,中央控制单元300可包括初级中央控制器330,其经由网络通信线500简单地连接至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并用于控制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运行。
例如,对于共享关于分别安装于16个房间中的多个室内机的信息的室外机而言,可以利用控制16个房间的初级中央控制器来控制16个房间的室内机。
中央控制单元300还可以包括功率集成系统350,其用于检验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300的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所消耗的总电功率以使它们彼此通信,并基于检验结果控制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的功耗。
根据上述配置,中央控制单元300可以通过其与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网络通信,集中控制所有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的功耗。
以下说明根据本发明具有上述设置的空调系统中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关联运行的控制方法实施例。
图3为示出在夏季空调系统中进行的关联运行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中央控制单元300经由网络通信线500与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连接,以使它们彼此通信。
如图3所示,中央控制单元300定期接收来自每个室外机130的关于当前室外温度的信息,并经由相关的室外机130定期接收来自安装于每个区域中的一个室内机110或每个室内机110的关于室内温度的信息(S10)。
基于从每个室外单元130接收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中央控制单元300输出运行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相关的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的关联运行。
然后,将从中央控制单元300输出的运行控制信号发送至与该运行控制信号相关的制冷/制热装置100的室外机130以及通风系统200的控制器230和250或控制器250’。根据由中央控制单元300发送的运行控制信号,相关的室外机130以及控制器230和250或控制器250’分别控制相关的多个室内机110或一个室内机110以及相关的多个通风机210或一个通风机210。
具体地,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从室外单元130接收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不低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S12)。在当前室外温度不低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从受控的(in subject)室内机110所接收的室内温度是否高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C1(S14)。
在当前室外温度不低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的条件下,当安装所述受控室内机110的区域的室内温度高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C1时,即当在步骤S14确定室内温度高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C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停止相关的通风机210,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制冷吹风模式)设定为“强风”模式,以快速降低该区域的室内温度(S16)。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确定室内温度不高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C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室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C2(S18)。当在步骤S18确定室内温度高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C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S20)。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8确定室内温度不高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C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S22)。
同时,当在步骤S12确定当前室外温度低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当前室外温度是否不低于第二预定室外温度T2(S24)。在当前室外温度低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但不低于第二预定室外温度T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室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C2(S26)。当在步骤S26确定室内温度高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C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S28)。
当在步骤S26确定室内温度不高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C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S30)。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4确定当前室外温度低于第二预定室外温度T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停止室内机110,并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强风”模式,以保持与受控室内机110相关的当前室内温度(S32)。
因此,为了在夏季控制通风机210和室内机110的关联运行,中央控制单元300定期接收来自所有室外机130的关于当前室外温度的信息以及来自所有室内机110的关于室内温度的信息,并基于所接收的信息定期设定通风机210和室内机110的运行条件。
通过分别为安装于不同区域的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分配不同的固码(intrinsic code),使中央控制单元300利用所分配的固码与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能够实现基于区域的关联运行的控制。由此,能够实现与制冷/制热功能以及通风功能相关的关联运行的控制。
同时,通过将安装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区域分为一个或多个组,能够实现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的基于组的关联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为不同组的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分配不同的固码,从而使用所分配的固码来实现对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基于组的关联运行的控制。
图4为示出在冬季空调系统中进行的关联运行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4所示,中央控制单元300定期接收来自每个室外机130的关于当前室外温度的信息,并经由相关的室外机130定期接收来自安装于每个区域的一个室内机110或每个室内机110的关于室内温度的信息(S50)。
基于从每个室外单元130所接收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中央控制单元300输出运行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相关的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的关联运行。
然后,将从中央控制单元300输出的运行控制信号发送至与该运行控制信号相关的制冷/制热装置100的室外机130以及通风系统200的控制器230和250或控制器250’。根据由中央控制单元300发送的运行控制信号,相关的室外机130以及控制器230和250或控制器250’分别控制相关的多个室内机110或一个室内机110以及相关的多个通风机210或一个通风机210。
具体地,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从室外单元130接收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不高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1(S52)。在当前室外温度不高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从受控的室内机110所接收的室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H1(S54)。
在当前室外温度不高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1的条件下,当安装所述受控室内机110的区域的室内温度低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H1时,即当在步骤S54确定室内温度低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H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停止相关的通风机210,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制热吹风模式)设定为“强风”模式,以快速提高该区域的室内温度(S56)。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4确定室内温度不低于第一预定室内温度H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室内温度是否低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H2(S58)。当在步骤S58确定室内温度低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H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S60)。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8确定室内温度不低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H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S62)。
同时,当在步骤S52确定当前室外温度高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1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当前室外温度是否不高于第二预定室外温度T22(S64)。在当前室外温度高于第一预定室外温度T11但不高于第二预定室外温度T2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确定室内温度是否低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H2(S66)。当在步骤S66确定室内温度低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H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S68)。
当在步骤S66确定室内温度不低于第二预定室内温度H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中风”模式,并将室内机1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弱风”模式(S70)。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64确定当前室外温度高于第二预定室外温度T22时,中央控制单元300停止室内机110,并将通风机210的吹风模式设定为“强风”模式,以保持与受控室内机110相关的当前室内温度(S72)。
因此,为了在冬季控制通风机210和室内机110的关联运行,中央控制单元300定期接收来自所有室外机130的关于当前室外温度的信息以及来自所有室内机110的关于室内温度的信息,并基于所接收的信息定期设定通风机210和室内机110的运行条件。
通过分别为安装于不同区域的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分配不同的固码,使中央控制单元300利用所分配的固码与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能够实现基于区域的关联运行的控制。由此,能够实现与制冷/制热功能以及通风功能相关的关联运行的控制。
同时,通过将安装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区域分为一个或多个组,能够实现室内机110和通风机210的基于组的关联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为不同组的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分配不同的固码,从而使用所分配的固码来实现对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基于组的关联运行的控制。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经由网络通信线500将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连接至中央控制单元300,能够由中央控制单元300控制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的关联运行。
由于中央控制单元300可以与多个室外机130、多个控制器230和250以及多个控制器250’进行数据发送与接收,其中每个室外机130具有关于与受控室外机130相关的多个室内机110的信息,每个控制器230和250均具有关于与控制器230和250相关的多个通风机210的信息,每个控制器250’具有关于相关的通风机210的信息,因此能够基于组或单独地控制制冷/制热装置100和通风系统200。
由以上说明可见,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多种有益效果。
首先,能够实现一种能够集中控制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多个通风系统的关联运行的空调系统。
其次,能够根据每个区域中安装的制冷/制热装置和通风系统的关联运行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从而最大化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内的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化。

Claims (34)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其分别安装于至少一个区域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至少一个区域的制冷/制热功能;
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其分别安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至少一个区域的通风功能;以及
中央控制单元,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共享信息而以基于区域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制冷/制热功能和所述通风功能,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
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室外机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室外机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
所述室外机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进行通信,以根据来自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通风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通风机;以及
控制器,其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从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的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通风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通风机;以及
控制器,其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从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的运行,
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进行通信,以根据来自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经由网络通信线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连接,从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初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网络通信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以基于区域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功率集成系统,其用于集成由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消耗的电功率以及由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消耗的电功率;以及
初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网络通信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以基于区域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运行,以及基于由所述功率集成系统集成的电功率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电功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高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通信网络在运行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基于区域远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运行;以及
网关,其用于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将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连接至所述高级中央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功率集成系统,其用于集成由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消耗的电功率以及由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消耗的电功率;
高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通信网络在运行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基于区域远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运行,以及基于由所述功率集成系统集成的电功率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电功耗;以及
网关,其用于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将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连接至所述高级中央控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网络为以太网。
12.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其分别安装于不同区域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区域的制冷/制热功能,将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分为至少一个组;
多个通风系统,其分别安装于所述区域中,并适用于执行对所述区域的通风功能,将每个所述通风系统指定为与相关的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在同一组;以及
中央控制单元,其连接至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并适用于通过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共享信息而以基于组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制冷/制热功能和所述通风功能,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被指定为同一组;以及
所述室外机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被指定为同一组;以及
所述室外机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并且
所述室外机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进行通信,以根据来自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同一组的至少一个室内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每个组的所述通风系统均包括:
指定为同一组的至少一个通风机;以及
控制器,其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从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的运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每个组的所述通风系统均包括:
至少一个通风机;以及
控制器,其经由用作通信线的电力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从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机的运行,
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通信,以根据来自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同一组的至少一个通风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经由网络通信线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连接,从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初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网络通信线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以基于组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运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功率集成系统,其用于集成由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消耗的电功率以及由所述多个通风系统消耗的电功率;以及
初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网络通信线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以基于组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运行,以及基于由所述功率集成系统集成的电功率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电功耗。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高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通信网络在运行时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基于组远程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运行;以及
网关,其用于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将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连接至所述高级中央控制器。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
功率集成系统,其用于集成由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消耗的电功率以及由所述多个通风系统消耗的电功率;
高级中央控制器,其经由通信网络在运行时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并适用于基于组远程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运行,以及基于由所述功率集成系统集成的电功率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电功耗;以及
网关,其用于经由所述通信网络将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连接至所述高级中央控制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网络为以太网。
23.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其分别安装于至少一个区域中;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其分别安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以及中央控制单元,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从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使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共享信息,并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所共享的信息设定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基于区域的运行条件;以及
(b)按照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设定的所述运行条件,以基于区域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运行。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根据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网络通信线的相关通信协议,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之间以及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之间,进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根据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通信网络的相关通信协议,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之间以及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之间,进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设定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基于区域的运行条件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从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接收关于室外温度的信息和关于室内温度的信息;以及
考虑所接收的信息,确定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吹风模式和基于区域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相关联的通风系统的吹风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控制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的关联运行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由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分别接收由所中央控制单元设定的相关的运行条件;
由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分别识别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通风系统相关的运行条件;以及
根据所识别的运行条件,分别控制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制冷/制热功能和所述通风系统的通风功能。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c)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计算由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消耗的总电功率,并基于所计算的总电功率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制热装置的功耗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风系统的功耗。
29.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其分别安装于不同区域中,并分为至少一个组;多个通风系统,其分别安装于所述区域中,将每个通风系统指定为与相关的一个制冷/制热装置在同一组;以及中央控制单元,其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从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其中每个区域的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其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从而所述室外机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的运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使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共享信息,并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所共享的信息设定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基于组的运行条件;以及
(b)按照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设定的所述运行条件,以基于组的关联状态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运行。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根据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网络通信线的相关通信协议,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之间以及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通风系统之间,进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根据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通信网络的相关通信协议,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之间以及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通风系统之间,进行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数据通信。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设定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基于组的运行条件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从每个组的每个制冷/制热装置接收关于室外温度的信息和关于室内温度的信息;以及
考虑所接收的信息,确定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吹风模式和基于组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相关联的通风系统的吹风模式。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控制每个组的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关联运行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由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分别接收由所中央控制单元设定的相关的运行条件;
由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分别识别与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相关的运行条件;以及
根据所识别的运行条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的制冷/制热功能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通风功能。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c)由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计算由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以及所述多个通风系统消耗的总电功率,并基于所计算的总电功率控制所述多个制冷/制热装置的功耗和所述多个通风系统的功耗。
CN2006100772464A 2005-04-28 2006-04-2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4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35637A KR100747579B1 (ko) 2005-04-28 2005-04-28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05-0035637 2005-04-28
KR1020050035637 2005-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4623A CN1854623A (zh) 2006-11-01
CN1854623B true CN1854623B (zh) 2010-06-16

Family

ID=3669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724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4623B (zh) 2005-04-28 2006-04-28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43815A1 (zh)
EP (1) EP1717524B1 (zh)
JP (1) JP2006308280A (zh)
KR (1) KR100747579B1 (zh)
CN (1) CN1854623B (zh)
DE (1) DE602006002420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0676B2 (ja) * 2005-12-16 2008-07-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RU2363973C2 (ru) * 2006-12-13 2009-08-10 Никола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Татарченко Модульная инженерная система
KR100857139B1 (ko) * 2007-02-01 2008-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에어컨 시스템 및 그의 데이터 작성방법
KR20080085934A (ko) * 2007-02-08 2008-09-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동업데이트 기능을 구비한 원격관리 시스템
JP5502619B2 (ja) * 2010-07-05 2014-05-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20120085110A (ko) * 2011-01-21 2012-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와, 이의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WO2012120322A1 (en) * 2011-03-04 2012-09-13 Carrier Corporation Control of active climatic beams
CN103162373A (zh) * 2011-12-14 2013-06-19 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6029046B2 (ja) * 2012-03-29 2016-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装置、空調設備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017303A (zh) * 2012-12-19 2013-04-0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空调控制系统
CN102997381B (zh) * 2013-01-07 2014-12-2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
CN103423837B (zh) * 2013-07-25 2015-09-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自由静压风管机
CN103472779B (zh) * 2013-08-30 2016-02-1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楼宇控制系统及其接入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03900197A (zh) * 2014-03-25 2014-07-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05783178B (zh) * 2014-12-23 2019-03-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集中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KR101712650B1 (ko) * 2015-03-23 2017-03-23 금호이앤지 (주) 백넷 프로토콜을 구비하는 모바일 클라우드 환경의 냉난방공조 제어 시스템
KR20160122572A (ko) 2015-04-14 2016-10-24 주식회사 신성엔지니어링 클라우드 기반 스마트 공조 제어 시스템
CN104898436A (zh) * 2015-04-21 2015-09-09 仪征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多台分散布置的空调集中自动控制装置
JP6497195B2 (ja) * 2015-04-28 2019-04-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KR102437291B1 (ko) * 2016-01-06 2022-08-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온도 자동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58620B1 (ko) * 2017-05-08 2017-07-18 박종성 냉난방공조 제어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반도체 설비의 관리방법
KR102488347B1 (ko) * 2018-01-10 2023-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에어 컨디셔닝 시스템에서 에어 컨디셔너를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0131857B (zh) * 2018-02-09 2021-05-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02742B (zh) * 2018-04-13 2020-05-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的控制器和空调器
CN108895617B (zh) * 2018-05-17 2024-0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通信方法
JP2021042918A (ja) 2019-09-12 2021-03-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0414Y (zh) * 1995-07-21 1996-07-03 王向真 空调房间自动换气控制器
US5944098A (en) * 1997-07-17 1999-08-31 Jackson; Ronald E. Zone control for HVAC system
JP2003185222A (ja) * 2001-12-12 2003-07-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システム
CN2630715Y (zh) * 2003-06-24 2004-08-04 黄加玉 利于节能的空调、排风扇控制装置
JP2004278916A (ja) * 2003-03-17 2004-10-07 Toho Gas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JP2004278913A (ja) * 2003-03-17 2004-10-07 Toho Gas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0706A (en) * 1875-03-09 Improvement in washing-machines
US209739A (en) * 1878-11-05 Improvement in rails
US244402A (en) * 1881-07-19 Jonas h
US4267967A (en) * 1978-08-28 1981-05-19 J.C. Penney Company Inc. Two-speed automatic control of supply fans
US4386649A (en) * 1980-07-15 1983-06-07 Nuclear Systems, Inc. Programmable thermostatic control device
US4393662A (en) * 1981-09-28 1983-07-19 Dirth George P Control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JPS5946439A (ja) * 1982-09-08 1984-03-15 Toshiba Corp スプリツトエアコンの制御信号回路
US4659009A (en) * 1985-04-04 1987-04-21 A. T. Newell Co. Inc.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with humidity control and method
JPS6380153A (ja) * 1986-09-19 1988-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調制御装置
JPS6470636A (en) * 1987-09-10 1989-03-16 Toshiba Corp Air-conditioning machine
JPH03282150A (ja) * 1990-03-30 1991-12-12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式
AU649810B2 (en) * 1991-05-09 1994-06-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926282B2 (ja) * 1991-06-06 1999-07-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運転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JP3074595B2 (ja) * 1995-08-02 2000-08-07 株式会社山武 ホテル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CN1106541C (zh) * 1995-11-17 2003-04-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5963458A (en) * 1997-07-29 1999-10-05 Siemens Building Technologies, Inc. Digital controller for a cooling and heating plant having near-optimal global set point control strategy
US6220518B1 (en) * 1999-05-13 2001-04-24 Acutherm L.P.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individual adjustment of the temperature set points of a plurality of VAV devices
JP4130328B2 (ja) * 2002-04-15 2008-08-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100493705B1 (ko) * 2002-10-02 2005-06-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용자의 특성에 맞게 운전되는 공조 시스템 및 공조 방법
US6694759B1 (en) * 2003-01-27 2004-02-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essure control of cooling fluid within a plenum using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vents
US20040159713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Schmidt Thomas L. Thermostat controlled vent system
JP4129594B2 (ja) * 2003-04-15 2008-08-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調システム
KR100519306B1 (ko) * 2003-05-28 2005-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일체형 공조시스템
KR100511997B1 (ko) * 2003-10-09 2005-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컨의 중앙제어 시스템
US7320362B2 (en) * 2004-06-28 2008-01-2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Dynamic fluid delivery system with compensation
KR100617080B1 (ko) * 2005-02-15 2006-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0414Y (zh) * 1995-07-21 1996-07-03 王向真 空调房间自动换气控制器
US5944098A (en) * 1997-07-17 1999-08-31 Jackson; Ronald E. Zone control for HVAC system
JP2003185222A (ja) * 2001-12-12 2003-07-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システム
JP2004278916A (ja) * 2003-03-17 2004-10-07 Toho Gas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JP2004278913A (ja) * 2003-03-17 2004-10-07 Toho Gas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2630715Y (zh) * 2003-06-24 2004-08-04 黄加玉 利于节能的空调、排风扇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4623A (zh) 2006-11-01
DE602006002420D1 (de) 2008-10-09
US20060243815A1 (en) 2006-11-02
KR100747579B1 (ko) 2007-08-08
KR20060112913A (ko) 2006-11-02
EP1717524B1 (en) 2008-08-27
JP2006308280A (ja) 2006-11-09
EP1717524A1 (en) 200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4623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7669433B2 (en) Multi-air conditioner central control system
US8061417B2 (en) Priority conditioning in a multi-zon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CN101809514B (zh) 用于舒适控制的微系统的应用
CN100532978C (zh) 空调的中央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US7721558B2 (en) Multi-air conditioner and group-uni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363658B1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EP1950505B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emand of multi-air conditioner
US10269238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a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n air conditioner
CN100407652C (zh) 远程监控中央空调机组及分组控制方法
CN102254409A (zh)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KR101936634B1 (ko) 공기조화기를 포함한 중앙관리 시스템
KR102457214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배관 통신 방법
CN111623466A (zh) 一种基于人员分布的大空间办公建筑空调送风量确定方法
KR101186313B1 (ko) 에어컨의 그룹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JP7422286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KR100529949B1 (ko) 에어컨의 중앙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KR101100302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218936594U (zh) 一种基于Wi-SUN无线通信网络的风机盘管设备
JP7178550B2 (ja) 換気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外気導入ファン
CN102573405A (zh) 调节机房内通信设备温度的方法和装置
KR20120016753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전 제어방법
CN110345609B (zh) 空调之间组网匹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TW202223306A (zh) 空調系統及空調系統運作方法
CN112665034A (zh) 一种利用互联智控的分布式全空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