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3537A - 育儿器具 - Google Patents

育儿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3537A
CN1853537A CN200610077154.6A CN200610077154A CN1853537A CN 1853537 A CN1853537 A CN 1853537A CN 200610077154 A CN200610077154 A CN 200610077154A CN 1853537 A CN1853537 A CN 1853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childcare apparatus
roller
track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71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9149C (zh
Inventor
深泽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53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91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91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10Rocking-chairs; Indoor Swings ; Baby bounc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00Children's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1/00Children's furniture convertible into other kinds of furniture, e.g. children's chairs or benches convertible into beds or constructional play-furniture
    • A47D11/005Convertible children's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10Rocking-chairs; Indoor Swings ; Baby bouncers
    • A47D13/105Rocking-chairs; Indoor Swings ; Baby bouncers pivotally mounted in a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5/00Accessories for children's furniture, e.g. safety belts or baby-bottle hold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diatric Medicin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育儿器具,其可动部能在保持部上顺利地往复移动,并可抑制噪音的产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育儿器具,其可抑制在可动部停止期间来自该可动部的载荷直接施加于保持部上的情况,并不会有可动部违背操作者的意图而移动的问题。本发明的育儿器具具有:保持部,具有转动自如的滚子并固定自如;可动部。可动部具有与保持部的滚子接触的弯曲状轨道。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本发明的另一育儿器具具有:保持部;可动部,在底部具有被卡合部件;锁定部。锁定部设置在保持部上,具有:卡合部件,抬起被卡合部件并与其卡合;操作杆;连结在卡合部件与操作杆之间的连杆机构。通过操作杆的水平方向移动,借助连杆机构使卡合部件沿垂直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育儿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幼儿的椅子或床的育儿器具,所述幼儿包括新生儿、乳儿及儿童。
背景技术
作为育儿器具,开发出了用作椅子或床的育儿器具,其具有:左右一对前腿和后腿,在下端设置有脚轮;左右一对侧板,与各前腿及各后腿的上端连结;育儿器具主体部,配置在一对侧板间,具有覆盖各侧板的一对扶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育儿器具中,育儿器具主体部除扶手之外,还具有:座部、与座部前下方连结的踏板、以从座部的后端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的方式连结的靠背、与靠背的上方连结的头枕。这些部分在连结部位相互倾动自如。因此,育儿器具具有幼儿的椅子的功能,并且通过使腿部、座部、和靠背倾动而成为大致水平状态,还能作为幼儿的床发挥作用。
另外,前腿和后腿以安装轴为中心相对于侧板转动自如。由此,可使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位置升高或降低。进而,育儿器具主体部的座部与靠背由合成树脂等片材覆盖。
作为这样的育儿器具,使用的有下述育儿器具,其具有:保持部,设置在腿部的上部,具有下方凸的弯曲状轨道;可动部,设置在由座部和靠背构成的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下方,具有在保持部的轨道上往复移动的转动自如的滚子。
在上述育儿器具中,设置在可动部下方的滚子在保持部的弯曲状轨道上往复移动,从而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由此,能够使得放幼儿的座部与靠背相对于腿部摆动自如,可对放于育儿器具上的幼儿赋予舒适的摆动。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4189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育儿器具中,存在安装于可动部侧的滚子在安装于保持部侧的轨道上往复移动时产生噪音的问题。另外,在这样的育儿器具中,在可动部停止的状态下,来自可动部的载荷直接施加于保持部,有时产生例如滚子或轨道破损等问题。另外,在可动部停止期间,有时会出现由于某种原因可动部违背操作者的意图移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的育儿器具,其可动部在保持部上顺利地往复移动,可抑制噪音的产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的育儿器具,在可动部停止的状态下,可在保持部与可动部之间设置间隙而将可动部相对于保持部锁定,由此,可抑制在可动部停止期间来自该可动部的载荷直接施加于保持部上的情况,而且可动部不会违背操作者的意图而移动。
第1发明是一种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育儿器具主体部,具有座部及靠背;腿部,支承该育儿器具主体部;保持部,设置在腿部的上方,在上方具有转动自如的滚子;可动部,载置在保持部上,具有与保持部的滚子接触的弯曲状的轨道,并且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下方;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根据上述发明,由于轨道的表面朝下,所以尘埃等垃圾不会存积到该轨道上,从而可动部可在保持部上顺利地往复移动,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截面的上缘及下缘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截面具有上方凸的弯曲形状。或者,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截面的上缘及下缘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截面具有上方凸的V字形状。由此,在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时,可抑制该可动部在滚子轴向上的移动,由此可抑制可动部与保持部的一部分之间的冲撞,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在可动部上,在轨道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滚子停止部,所述滚子停止部具有缓冲部件,与滚子抵接而限制轨道相对于滚子的动作。由此,在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时,可缓和滚子在可动部的滚子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冲撞时的冲击,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滚子设置有多个,轨道在与各滚子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由此可动部能在保持部上更稳定地往复移动。
第2发明是一种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育儿器具主体部,具有座部及靠背;腿部,支承该育儿器具主体部;保持部,设置在腿部的上方,具有弯曲状的轨道;可动部,载置在保持部上,下方具有在保持部的轨道上往复移动的转动自如的滚子,并且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下方;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截面的上缘及下缘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截面具有下方凸的弯曲形状,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由此,在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时,可抑制该可动部沿该滚子轴向的移动,因此,可抑制可动部与保持部的一部分冲撞的问题,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第3发明是一种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育儿器具主体部,具有座部及靠背;腿部,支承该育儿器具主体部;保持部,设置在腿部的上方;可动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自如地载置在保持部上,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下方,并且在底部具有被卡合部件;锁定部,设置在保持部上,具有与被卡合部件卡合并抬起该被卡合部件的卡合部件、操作杆、和连结在卡合部件与操作杆之间的连杆机构;通过操作杆的水平方向移动,借助连杆机构,使卡合部件沿垂直方向移动。根据上述发明,可提供一种下述的育儿器具,其在可动部停止的状态下,能在保持部与可动部之间设置间隙,将可动部相对于保持部锁定,由此,可抑制在可动部停止期间来自该可动部的载荷直接施加给保持部的情况,并且可抑制可动部违背操作者的意图而移动的问题。
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连杆机构具有在保持部上滑动的水平方向移动部件、及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水平方向移动部件上的连结部件,该连杆机构的连结部件旋转自如地连结于卡合部件,水平方向移动部件连结于操作杆。由此,可将作用于操作杆上的水平方向的力经由水平方向移动部件及连结部件变换成卡合部件的垂直方向的力。
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在可动部上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件,在锁定部上设置有多个卡合部件,各卡合部件设置在与各被卡合部件对应的位置上。由此,锁定部可更稳定地将可动部垂直向上抬起并固定。
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在保持部上设置有卡合部件导轨,该卡合部件导轨沿垂直方向延伸,并引导卡合部件而使其沿垂直方向移动自如。由此,可使卡合部件更稳定地垂直向上移动。
在上述发明的育儿器具中,优选地,可动部的被卡合部件为棒状部件,卡合部件具有与被卡合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凹部。由此,可使卡合部件容易且稳定地与被卡合部件卡合,故锁定部可更稳定地将可动部垂直向上抬起并固定。
根据第1及笫2发明的育儿器具,可动部可在保持部上顺利地往复移动,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另外,根据第3发明的育儿器具,在可动部停止的状态下,能在保持部与可动部之间设置间隙而将可动部相对于保持部锁定,由此,可抑制在可动部停止期间来自该可动部的载荷直接施加给保持部的问题,并且可抑制可动部违背操作者的意图而移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育儿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育儿器具的保持部、载置在该保持部上的可动部及锁定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以分离的状态表示图2的保持部、可动部及锁定部的分离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2的保持部、可动部及锁定部的俯视图。
图5是从X方向观察图2的保持部、可动部及锁定部的主视图。
图6是从Y方向观察图2的保持部、可动部及锁定部的右侧视图。
图7是从X方向观察的、表示图2的保持部及可动部的位置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8是从X方向观察的、表示图2的保持部及可动部的位置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9是图7的保持部及可动部的P-P向剖视图。
图10是从X方向观察的表示图2的保持部、可动部及锁定部的位置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11是从X方向观察的表示图2的保持部、可动部及锁定部的位置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育儿器具的另一结构的保持部及载置在该保持部上的可动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由婴儿架等构成的育儿器具的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育儿器具1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育儿器具10的保持部20、载置在该保持部20上的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的立体图,图3是以分离的状态表示图2的保持部20、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的分离立体图。另外,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2的保持部20、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的俯视图,图5是从X方向观察图2的保持部20、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的主视图,图6是从Y方向观察图2的保持部20、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的右侧视图。
如图1所示,育儿器具10具有:育儿器具主体部11、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下方并且支承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腿部13。其中,育儿器具主体部11具有:座部11a、以从该座部11a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安装的靠背11b、设置在座部11a的侧方的一对侧板12、12。
另外,在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座部11a的两侧方设置的各侧板12、12上,覆盖有一对扶手11c、11c,而且,在座部11a的前下方设置有踏板11d。进而,在靠背11b的上部,设置有头枕11e,靠背11b能相对于座部11a向后方倾倒。
腿部13是支承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部件。该腿部13包括左右一对前腿13a、13a、和后腿13b、13b。各前腿13a及各后腿13b如图1所示,在各自的中间部相互转动自如地连结,从侧方观察育儿器具10时配置成X字状。另外,腿部13如后所述,经由保持部20及可动部30支承育儿器具主体部11。
在前腿13a、13a及后腿13b、13b的下端,分别设置有脚轮13c、13d。各脚轮13c、13d具有止动器13e,通过降下该止动器13e,来固定各脚轮13c、13d。另外,通过使该脚轮13c、13d固定,腿部13整体相对于地面F固定。
这样的育儿器具10可如图1所示用作幼儿用的椅子,并且,可通过使靠背11b向后方倒下而用作幼儿用的床。由于腿部13的各前腿13a及各后腿13b在各自的中间部相互转动自如地连结,所以可通过扩大各前腿13a的脚轮13c和各后腿13b的脚轮13d之间的距离,而降低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位置,另外,可通过缩小各前腿13a的脚轮13c和各后腿13b的脚轮13d之间的距离,而升高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位置。
另外,育儿器具10的育儿器具主体部11如上所述,经由保持部20及可动部30支承在腿部13上。另外,在保持部20与可动部30之间,设置有锁定部40,该锁定部40使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的位置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至图6所示,保持部20安装在腿部13的上部,可动部30安装在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座部11a的下部。其中,可动部30沿图2的Y方向在保持部20上往复移动,借助锁定部40使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的位置固定。下面,详细叙述保持部20、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
图7至图11是表示保持部20、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的详细情况的图。其中,图7及图8是从X方向观察的、表示图2的保持部20及可动部30的位置关系的横剖视图,图9是图7的保持部20及可动部30的P-P向剖视图。另外,图10及图11是从X方向观察的表示图2的保持部20、可动部30及锁定部40的位置关系的横剖视图。
安装在腿部13侧的保持部20,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形状,在其四角的上方分别安装有支承部件22,各支承部件22由一对板状部件22a、22a构成。在各支承部件22的一对板状部件22a、22a之间,分别经由以图2的X方向为轴线的轴21c,转动自如地安装有滚子21。
另一方面,安装在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座部11a侧的可动部30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与保持部20大致相同大小的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形状,在该可动部30的中央,形成有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的中空部分30a。在该可动部30的与各滚子21对应的四角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从图2的X方向观察呈弯曲状的4个同一形状的轨道31。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各轨道31从可动部30的侧缘向内侧延伸地形成。可动部30以该可动部30的四角的各轨道31分别与保持部20的四角的各滚子21接触的方式载置在保持部20上。此时,该可动部30成为相对于保持部20大致平行的状态。
另外,如图9所示,与可动部30的往复移动方向(图2的Y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21截面的上缘21a及下缘21b,为向外方突出的凸状弯曲形状,与该可动部30的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31截面具有上方凸的弯曲形状。另外,在滚子21与位于该滚子21两侧的支承部件22的一对板状部件22a、22a之间,设置有间隙g。在此,图9所示轨道31截面的弯曲半径RB,比滚子21截面的上缘21a及下缘21b的弯曲半径RA更大。由此,滚子21与轨道31在图9所示剖视图中,接触于一点P,从而可减小作用于滚子21与轨道31之间的摩擦力。于是,在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沿滚子21的轴21c的轴线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由于从育儿器具主体部11施加于可动部30上的载荷,而对轨道31作用向下的力,滚子21旋转,可动部30移动,使得滚子21接触轨道31中央的谷部分。由此,在与可动部30的往复移动方向(图2的Y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可将滚子21的位置始终维持在轨道31中央的谷部分上(参照图9)。
如图5所示,在可动部30上,在轨道3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31a的下方,设置有由例如橡胶等缓冲部件构成的滚子停止部33。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沿可动部30的往复移动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2个轨道31、31中,设置于一个轨道31的滚子停止部33、与设置于另一个轨道31的滚子停止部33分别配置在对应的轨道31、31中靠可动部30的中央部处。在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沿图5的左右方向移动,滚子21接近轨道31的端部31a附近部分的情况下,该滚子停止部33与滚子21抵接,限制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的位置。另外,由于滚子停止部33由橡胶等缓冲部件构成,所以可缓和滚子停止部33与滚子21冲撞时的冲击。另外,示出了将由缓冲部件构成的滚子停止部33设置于轨道31的一端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是将滚子停止部33设置于轨道31的一端而是在两端分别设置。
另外,在可动部30中央的中空部分30a中,设置有沿图2的X方向延伸的由棒状体形成的相互平行的2个被卡合部件32。各被卡合部件3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可动部30中央的中空部分30a的内侧面,各被卡合部件32相对于可动部30的X轴方向的中心铅直面相互对称地配置。
将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固定的锁定部40如图2、图3、图10及图11所示,具有:例如4个卡合部件,载置在保持部20上,与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卡合,并抬起该被卡合部件32;操作杆42,对这些卡合部件41进行操作;例如2个连杆机构45,连结在各卡合部件41与操作杆42之间。图10是从X方向观察锁定部40的卡合部件41与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卡合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从X方向观察锁定部40的卡合部件41与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卡合并将其抬起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各卡合部件41如图2所示,沿着设置在保持部20上的卡合部件导轨26的槽部26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分别设置在与设置于可动部30中央的中空部分30a的各被卡合部件32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各卡合部件41如图10及图11所示,具有与被卡合部件32的棒状体形状对应的例如弯曲面形成的凹部41a,从而可容易地卡合到被卡合部件32上。
连结各卡合部件41与操作杆42彼此的各连杆机构45如图10及图11所示,具有: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在一对卡合部件41之间延伸,在保持部20上滑动;2个连结部件48,其一端48a转动自如地连结在该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上。在这种情况下,各连结部件48与各卡合部件41对应地设置。连杆机构45的各连结部件48,在另一端48b处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卡合部件41上,所述卡合部件41沿卡合部件导轨26的槽部26a被引导。另外,连杆机构45的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在其端部处与操作杆42连结。该操作杆42作成下述形状:操作者可握住并容易地进行操作,使其在前后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上动作。
在图10所示的锁定部40的卡合部件41与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卡合之前的状态下,在操作杆42的推压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上,安装于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的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比另一端48b更靠近前侧(图10的右侧),从该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朝向另一端48b连结的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约45度。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保持部20限制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的动作,使得该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不会进一步向近前侧(图10的右侧)滑动。
另一方面,在图11所示的锁定部40的卡合部件41与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卡合并将其抬起后的状态下,在操作杆42的推压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上,该操作杆42被向里侧方向(图11的左方)推压,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移动到里侧。安装于该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上的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比另一端48b更靠里侧(图11的左侧),从该连结部件48a的一端朝向另一端48b连结的直线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A比90度稍大,例如为100度。在该状态下,由保持部件20限制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的动作,使得该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不会进一步向里侧(图10的左侧)滑动。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下面,说明安装于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座部11a侧的可动部30在安装于腿部13侧的保持部20上往复移动的动作。在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静止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由于从育儿器具主体部11侧施加给可动部30的载荷,而对轨道31作用向下的力,可动部30整体下降,所以保持部20的滚子21与弯曲状的轨道31中央的谷部分接触。
此时,若例如操作者使育儿器具10的包括座部11a及靠背11b的育儿器具主体11向前后方向移动,则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沿图2的Y方向移动,滚子21旋转,轨道31在滚子21上移动,如图8所示,轨道31的端部31a来到滚子21的附近。此时,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仅稍稍抬起。
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若释放育儿器具10的包括座部11a及靠背11b的育儿器具主体部11,则由于从育儿器具主体部11施加给可动部30的载荷,而对轨道31作用向下的力,滚子21旋转,轨道31在滚子21上移动。此时,由于来自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载荷,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下降,此后,由于可动部30的惯性,可动部30再次相对于保持部20上升。这样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反复进行下降及上升动作,可动部30沿大致水平方向在保持部20上往复移动。
接着,下面说明将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的位置固定的动作。在可动部30的位置没有被固定,该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往复移动自如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锁定部40的卡合部件41处于比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更向下方离开的位置。
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若操作者将操作杆42向里侧(图10的左方)推压,则连杆机构45的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向图10的左方在保部20上滑动。在此,连杆机构45的连结部件48,一端48a连结于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自如,另一端48b与卡合部件41连结而在垂直方向上沿卡合部件导轨26的槽部26a移动自如。因此,若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向左方在保持部20上滑动,则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该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上的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向左方移动。此时,另一端48b由于与卡合部件41连结,所以不会在左右方向上动作,从而连结部件48倾动,如图11所示另一端48b相对于保持部20升起,结果连结部件48的另一端48b向上方移动。由此,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连结部件48的另一端48b上的卡合部件41沿卡合部件导轨26的槽部26a垂直向上抬起,如图11所示,卡合部件41与被卡合部件32卡合,这样,卡合部件41抬起被卡合部件32。此时,可动部30的轨道31从保持部20的滚子21离开,由卡合部件41与被卡合部件42将可动部30的位置固定。
在此,在锁定部40的卡合部件41将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抬起前后,伴随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在保持部20上的滑动,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的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在操作杆42的推压方向上的、比另一端48b更靠近前侧的位置(参照图10)与比另一端48b稍靠里侧的位置(参照图11)之间移动。假设有下述情况:在锁定部40的卡合部件41抬起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后的状态下,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在操作杆42的推压方向上只能移动到比另一端48b靠近前侧(图11的右侧)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下述问题:在卡合部件41抬起被卡合部件32后的状态下将手从操作杆42拿开后,由于施加于可动部30上的载荷,而对连结部件48的另一端48b作用向下按压的力,由于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比另一端48b更靠近前侧(图11的右侧),所以对该一端48a作用向近前方向(图11的右方)推压的力,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强制性地向近前方向(图11的右方)滑动,结果导致卡合部件41返回到与被卡合部件32卡合前的状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部件41与被卡合部件32卡合并将其抬起后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连结部件48的一端48a在操作杆42的推压方向上比另一端48b稍靠里侧(图11的左侧),所以在卡合部件41抬起被卡合部件32后的状态下,即使将手离开操作杆42,施加于可动部30上的载荷也会成为对该一端48a向里侧方向(图11的左方)推压的力,从而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不会强制性地向近前方向(图22的右向)滑动,可维持卡合部件41抬起被卡合部件32后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安装于腿部13侧的保持部20在上方具有转动自如的滚子21,安装于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座部11a侧的可动部30具有与保持部20的滚子21接触并且朝向下方的弯曲状轨道31,该可动部30在保持部20上往复移动。这样,由于可动部30的轨道31的表面朝下,所以尘埃等垃圾不会存积到该轨道31上,从而可动部30可在保持部20上顺利地往复移动,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另外,与可动部3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21截面的上缘21a及下缘21b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与可动部3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31截面具有上方凸的弯曲形状。由此,在可动部30在保持部20上往复移动时,抑制了该可动部30在滚子21轴向上的移动,由此可抑制可动部30与保持部20的一部分之间的冲撞,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另外,可动部30上,在轨道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滚子停止部33,所述滚子停止部33具有缓冲部件,与滚子21抵接而限制轨道31相对于滚子21的动作。由此,在可动部30在保持部20上往复移动时,可缓和滚子21在可动部30的轨道31的长度方向端部31a附近冲撞时的冲击,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另外,滚子21设置有多个,轨道31在与各滚子2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由此可使可动部30在保持部20上更稳定地往复移动。
另外,在该育儿器具10中,可动部30沿大致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自如地载置在保持部20上,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下方,并且在底部具有被卡合部件32,另外,锁定部40设置在保持部20上,该锁定部40具有:抬起被卡合部件32并与其卡合的卡合部件41、操作杆42、连结在卡合部件41与操作杆42之间的连杆机构45。于是,通过操作杆42的水平方向移动,借助连杆机构45使卡合部件41沿垂直方向移动。由此,在可动部30停止的状态下,能在保持部20与可动部30之间设置间隙而将可动部30相对于保持部20锁定,由此,可抑制在可动部30停止期间,来自该可动部30的载荷直接施加给保持部20的情况,并且可抑制可动部30违背操作者的意图而移动的问题。
另外,连杆机构45具有在保持部20上滑动的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和转动自如地连结于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的连结部件48,该连杆机构45的连结部件48旋转自如地连结于卡合部件41,并且,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连结于操作杆42。由此,可将作用于操作杆42的水平方向的力经由水平方向移动部件47及连结部件48变换成卡合部件41的垂直方向的力。
另外,在可动部30上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件32,在锁定部40上设置有多个卡合部件41,各卡合部件41在与各被卡合部件3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由此,锁定部40可更稳定地将可动部30垂直向上抬起并固定。
另外,在保持部20上,设置有卡合部件导轨26,所述卡合部件导轨26沿垂直方向延伸,并对卡合部件41进行引导而使其沿垂直方向移动自如。由此,可使卡合部件41更稳定地垂直向上移动。
另外,可动部30的被卡合部件32为棒状,卡合部件41具有与被卡合部件32的形状对应的凹部41a。由此,可使卡合部件41容易且稳定地与被卡合部件32卡合,故锁定部40可更稳定地将可动部30垂直向上抬起并固定。
本发明的育儿器具1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
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可以采用下述育儿器具10,其中,与可动部30的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21截面的上缘21a及下缘21b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而与该可动部3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31截面具有上方凸的V字形状(未图示)。下面,说明这种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作用。
可动部30载置在保持部20上,在轨道31载置在滚子21上时,滚子21和轨道31在与可动部3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以两点接触,所述两点关于通过轨道31的V字形状的顶点的中心线对称,从而可降低滚子21与轨道31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在可动部30沿滚子21的轴21c的轴线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由于经由育儿器具主体部11施加于可动部30的载荷,而对轨道31作用向下的力,可动部30移动,使得滚子21位于轨道31的V形字形状的谷部分。由此,可将与可动部30的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的、滚子21的位置,维持在轨道31的V字形状的谷部分上。
由此,和与可动部3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31截面具有上方凸的弯曲形状的情况一样,在可动部30在保持部20上往复移动时,可抑制可动部30沿该滚子21的轴向的移动,由此,可抑制可动部30与保持部20的一部分冲撞的情况,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另外,使用图1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图12是表示育儿器具10的另一结构的保持部50及载置在该保持部50上的可动部60的剖视图。在该变形例的育儿器具10中,只有下述方面不同:保持部50不具有滚子21而具有轨道51,可动部60不具有轨道31而具有滚子61,其它与图1至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大致一样。具体地说,设置在腿部13侧的保持部50具有弯曲状轨道51,支承包括座部11a和靠背11b的育儿器具主体部11的可动部60在下方具有在保持部50的轨道51上往复移动的滚动自如的滚子61。另外,与可动部6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61截面的上缘61a及下缘61b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与可动部6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51截面具有下方凸的弯曲形状。接着,下面说明该结构的本实施方式变形例的作用。
首先,在可动部60相对于保持部50静止的状态下,由于施加于可动部60的载荷,而对滚子61作用向下的力,可动部60的滚子61与保持部50的弯曲状轨道51中央的谷部分接触。
接着,若例如操作者使育儿器具10的包括座部11a及靠背11b的育儿器具主体部11沿前后方向移动,则可动部60的滚子61在保持部50的轨道51上往复移动。此时,滚子61与轨道51在图11所示的剖视图中,以一点接触,可降低滚子61与轨道51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在可动部60沿滚子61的轴61c的轴线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由于经由育儿器具主体部11施加于可动部60的载荷,而对滚子61作用向下的力,可动部60移动,使得滚子60与轨道51中央的谷部分接触。由此,可将与可动部60的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的、滚子61的位置,维持在轨道51中央的谷部分。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的育儿器具10,在可动部60在保持部50上往复移动时,可抑制该可动部60沿该滚子61轴向的移动,由此可抑制可动部60与保持部50的一部分发生冲撞的问题,故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Claims (11)

1.一种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育儿器具主体部,具有座部及靠背;
腿部,支承该育儿器具主体部;
保持部,设置在腿部的上方,在上方具有转动自如的滚子;
可动部,载置在保持部上,具有与保持部的滚子接触的弯曲状的轨道,并且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下方,
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截面的上缘及下缘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
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截面具有上方凸的弯曲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截面的上缘及下缘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
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截面具有上方凸的V字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在可动部上,在轨道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滚子停止部,所述滚子停止部具有缓冲部件,与滚子抵接而限制轨道相对于滚子的动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
滚子设置有多个,
轨道在与各滚子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
6.一种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育儿器具主体部,具有座部及靠背;
腿部,支承该育儿器具主体部;
保持部,设置在腿部的上方,具有弯曲状的轨道;
可动部,载置在保持部上,下方具有在保持部的轨道上往复移动的转动自如的滚子,并且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下方,
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滚子截面的上缘及下缘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
与可动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轨道截面具有下方凸的弯曲形状,可动部在保持部上往复移动。
7.一种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育儿器具主体部,具有座部及靠背;
腿部,支承该育儿器具主体部;
保持部,设置在腿部的上方;
可动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自如地载置在保持部上,设置在育儿器具主体部的下方,并且在底部具有被卡合部件;
锁定部,设置在保持部上,具有与被卡合部件卡合并抬起该被卡合部件的卡合部件、操作杆、和连结在卡合部件与操作杆之间的连杆机构,
通过操作杆的水平方向移动,借助连杆机构,使卡合部件沿垂直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
连杆机构具有在保持部上滑动的水平方向移动部件、及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水平方向移动部件上的连结部件,
该连杆机构的连结部件旋转自如地连结于卡合部件,水平方向移动部件连结于操作杆。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可动部上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件,
在锁定部上设置有多个卡合部件,
各卡合部件设置在与各被卡合部件对应的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保持部上设置有卡合部件导轨,该卡合部件导轨沿垂直方向延伸,并引导卡合部件而使其沿垂直方向移动自如。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
可动部的被卡合部件为棒状部件,
卡合部件具有与被卡合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凹部。
CN200610077154.6A 2005-04-27 2006-04-27 育儿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91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29772A JP4652113B2 (ja) 2005-04-27 2005-04-27 育児器具
JP2005129772 2005-04-27
JP2005129746A JP4738881B2 (ja) 2005-04-27 2005-04-27 育児器具
JP2005129746 2005-04-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4653.0A Division CN101703350B (zh) 2005-04-27 2006-04-27 育儿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3537A true CN1853537A (zh) 2006-11-01
CN100569149C CN100569149C (zh) 2009-12-16

Family

ID=366598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715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9149C (zh) 2005-04-27 2006-04-27 育儿器具
CN20091020465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3350B (zh) 2005-04-27 2006-04-27 育儿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465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3350B (zh) 2005-04-27 2006-04-27 育儿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2) EP1955615A1 (zh)
JP (2) JP4738881B2 (zh)
KR (1) KR101317793B1 (zh)
CN (2) CN100569149C (zh)
HK (2) HK1097710A1 (zh)
TW (2) TWI5399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5086B2 (en) * 2005-12-01 2009-02-03 3699013 Canada Inc. Rocking mechanism for children with associated sounds
GB2496516B (en) 2011-11-10 2016-03-09 Bp Childrens Prod Hk Co Ltd High chair and wheel assembly thereof
US10252739B2 (en) * 2017-03-27 2019-04-09 Kori Faith Duboff Child stroller with directional rock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115647Y1 (zh) * 1964-01-24 1966-07-22
JPS4326756Y1 (zh) * 1965-06-10 1968-11-06
JPH0235251Y2 (zh) * 1985-11-05 1990-09-25
JPH0727887Y2 (ja) * 1992-10-15 1995-06-28 コンビ株式会社 幼児用椅子
JP3519827B2 (ja) * 1995-08-18 2004-04-19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クレビオ 椅 子
JPH09315295A (ja) * 1996-05-29 1997-12-09 Daifuku Co Ltd 搬送車のガイド構造
US6080087A (en) * 1999-10-06 2000-06-27 Bingham; Anne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xercise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persons
JP4211182B2 (ja) * 2000-02-15 2009-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輌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装置
CN2448208Y (zh) * 2000-11-13 2001-09-19 柏贸企业有限公司 可调整座架位置的摇椅学步车
JP2002180688A (ja) * 2000-12-14 2002-06-26 Nakamura:Kk 地下駐車装置
US20020113469A1 (en) * 2001-02-09 2002-08-22 Stern Carl M. Infant soothing device
JP4896310B2 (ja) * 2001-07-16 2012-03-14 コンビ株式会社 幼児用椅子
JP3732787B2 (ja) * 2002-02-05 2006-01-11 アップリカ育児研究会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育児器具
JP4869921B2 (ja) * 2004-03-31 2012-02-08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ラ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17793B1 (ko) 2013-10-15
CN101703350A (zh) 2010-05-12
JP2006304960A (ja) 2006-11-09
TWI454236B (zh) 2014-10-01
TW201434416A (zh) 2014-09-16
TW200701913A (en) 2007-01-16
CN100569149C (zh) 2009-12-16
CN101703350B (zh) 2012-07-04
EP1716792A1 (en) 2006-11-02
KR20060113460A (ko) 2006-11-02
HK1097710A1 (en) 2007-07-06
JP2006304961A (ja) 2006-11-09
TWI539919B (zh) 2016-07-01
EP1955615A1 (en) 2008-08-13
HK1140394A1 (en) 2010-10-15
JP4738881B2 (ja) 2011-08-03
JP4652113B2 (ja)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5809C (zh) 一种儿童座椅
CN2686459Y (zh) 具椅背斜度调整功能的婴儿椅
CN1034713C (zh) 病人人体移动装置
CN1647724A (zh) 椅子
CN1787766A (zh) 具有运动控制装置的座椅装置
CN1292727C (zh) 便于驱动可滚推助步架的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可滚推助步架
CN1457240A (zh) 椅子,特别是办公椅子
CN1318356A (zh) 多功能床
CN1893857A (zh) 可调节的活动靠背座椅
CN104044490B (zh) 车辆用座椅结构
CN1853537A (zh) 育儿器具
CN1676061A (zh) 幼儿用座椅
CN100512721C (zh) 婴儿椅
CN1846567A (zh) 一种具有移动椅身和移动椅背的折叠座椅
CN1480356A (zh) 具有按摩机构的座椅
CN1496904A (zh) 婴儿车
CN1589452A (zh) Ic卡读卡器
CN1875902A (zh) 电动床
CN1676063A (zh) 幼儿用座席及幼儿用椅
JP2017195942A (ja) ソファーベッド装置
CN211460888U (zh) 一种多功能门诊护理装置
CN1298273C (zh) 桌子构件的支撑结构
CN108272593B (zh) 一种前移联动按摩椅架
CN2843201Y (zh) 桌椅互换装置
CN214474728U (zh) 一种面板动态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77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77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