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1898A - 顶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顶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1898A
CN1851898A CN 200510126355 CN200510126355A CN1851898A CN 1851898 A CN1851898 A CN 1851898A CN 200510126355 CN200510126355 CN 200510126355 CN 200510126355 A CN200510126355 A CN 200510126355A CN 1851898 A CN1851898 A CN 1851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mble
wafer
push rod
residual charg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63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2645C (zh
Inventor
赵梦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1263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62645C/zh
Publication of CN1851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1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26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264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刻蚀设备。本发明顶针装置包括顶针,其中顶针包括顶针主体和顶针顶杆,其中在顶针主体内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装顶针顶杆,顶针顶杆的底端面与插槽底壁之间设有空间,该空间内装有高度变形器和位置传感器,其中高度变形器的变形量为0.05~1.2mm。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可伸缩的顶针,测量顶针顶杆上升过程中与晶片接触时弹簧的变形量,来测量晶片残余电荷的情况,待残余电荷释放后,顶起晶片完成机械手传片。同时能够避免由于晶片残余电荷引起的跳片现象、甚至晶片破碎情况;同时由于能够实现晶片残余电荷的测量,能够确定地知道晶片是否带电情况,避免了通过时间控制来释放残余电荷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的情况。

Description

顶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刻蚀设备,特别是一种等离子反应室中支撑晶片的顶针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静电卡盘用于微电子芯片加工,主要应用在等离子刻蚀、CVD等设备上,通过在静电卡盘直流电极添加直流电压,使得晶片产生与之相反的电压,进而产生静电吸附力,使得晶片吸附在静电卡盘。刻蚀加工完毕后,由于晶片上残余静电电荷,因此需要添加反向电压(双极静电卡盘)或者继续等离子状态(单极静电卡盘),去除晶片静电电荷,取出晶片,传入下一片待加工晶片。
图1,描述的是等离子体刻蚀(ICP)的基本原理。静电卡盘按电极的种类可以分为单极和双极两种,下面以单极为例进行描述。通过机械手(图中未表示)将晶片2传入反应腔室9,泵口5由摆阀和分子泵(图中未表示)保证腔室9内压力稳定。升起机械顶针装置4,机械手将晶片2放置在机械顶针装置4上,下降机械顶针装置4,晶片2放置在静电卡盘3表面,然后通过喷嘴1输入工艺气体,通入上电极射频(图中未表示),工艺气体被激发为等离子体;然后,将直流电压通过DC电源7通入静电卡盘电极8,产生静电吸附力,使晶片2吸附于静电卡盘3上表面,为了控制晶片的温度,通常在静电卡盘3和晶片2之间,添加热传递媒介,一般为氦气。在静电卡盘3通入射频6,产生偏置电压(Bias),使等离子轰击晶片2,通过物理化学左右,进行刻蚀。刻蚀完毕后,仍然需要持续通入气体激发为等离子体,释放晶片残余电荷,然后升起机械顶针装置4,机械手进入反应腔室9,取出晶片2,进行下一片晶片加工。
由于采用静电卡盘方式,晶片在加工完成后会有残余电荷,因此,必须释放残余电荷,目前采用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如30秒),是通过导入反向直流电压(双极静电卡盘)或继续产生等离子体方式(单极静电卡盘)释放残余电荷。但是,采用时间控制的方法,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以单极静电卡盘为例,继续产生等离子体时间过短,会导致机械顶针装置升起的过程中,造成晶片损坏破碎或者产生跳片,使机械手不能正常传片;如果继续产生等离子体时间过长,会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晶片破损并提高工作效率的顶针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顶针装置,包括顶针,其中所述顶针包括顶针主体和顶针顶杆,其中在所述顶针主体内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装所述顶针顶杆,顶针顶杆的底端面与插槽底壁之间设有空间,该空间内装有高度变形器和位置传感器,其中高度变形器的变形量为0.05~1.2mm。
其中所述高度变形器是弹簧。
其中所述高度变形器(12)变形量在0.05~0.15mm所产生的力大于晶片重量,在0.25mm~1.2mm所产生的力小于晶片残余电荷静电引力。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顶针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采用可伸缩的顶针,测量顶针顶杆上升过程中与晶片接触时弹簧的变形量,来测量晶片残余电荷的情况,待残余电荷释放后,顶起晶片完成机械手传片。通过该发明,我们能够避免由于晶片残余电荷引起的跳片现象、甚至晶片破碎情况;同时由于能够实现晶片残余电荷的测量,能够确定地知道晶片是否带电情况,避免了通过时间控制来释放残余电荷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等离子体刻蚀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顶针装置的剖面图,其表示顶针顶杆动作前的初始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顶针装置的剖面图,其表示顶针顶杆动作时的中间状态;。
图4是本发明的顶针装置的剖面图,其表示顶针顶杆动作的结束状态。
图中:1.喷嘴;2.晶片;3.静电卡盘;4.顶针装置;5.泵口;6.射频;7.DC电源;8.静电卡盘电极;9.反应腔室;11.顶针顶杆;12.弹簧;14.位置传感器;15.顶针主体;16.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顶针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2、图3和图4。本发明的顶针装置,包括顶针4,所述顶针4包括顶针主体15和顶针顶杆11,其中在所述顶针主体15内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装所述顶针顶杆11,顶针顶杆11的底端面与插槽底壁之间设有空间16,该空间16的高度为1mm,所述高度为0.5mm~2mm范围内均是可行的。所述空间16内装有弹簧12和位置传感器14。弹簧12可以由阻尼器等其他高度变形器来代替。弹簧12的变形量在0.1mm左右所产生的力略大于晶片重量,在0.5mm~1mm左右所产生的力小于晶片残余电荷静电引力。根据晶片2的尺寸不同,上述的变形量在0.05~0.15mm所产生的力略大于晶片重量,在0.25mm~1.2mm所产生的力小于晶片残余电荷静电引力,在这样的范围内都是可行的。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晶片2位于静电卡盘3上表面,由于静电引力作用,晶片2吸附在静电卡盘3上,顶针顶杆11与晶片2之间具有1mm距离。见图3,当撤掉静电,机械顶杆4整体向上移动,使顶针顶杆11与晶片2接触,由于存在残余电荷,晶片2与静电卡盘3之间还存在一定引力,弹簧12为克服该引力而被压缩,弹簧12的顶端部下移,传感器接收到弹簧12的位置变化信号,将该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停止驱动,顶针4不再向上移动。此时,见图3,晶片2开始通过放电电路释放残余静电电荷,当残余电荷释放完全后,由残余电荷产生的静电引力消失,晶片2不再吸附在静电卡盘3,弹簧12顶端部上移恢复正常状态,晶片2被顶起,由于弹簧12被压缩的变形量很小,因此不会造成晶片的跳片。见图4,传感器接受弹簧12上端部上移恢复正常状态的信号,将该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形如驱动,顶针4则继续向上移动,将晶片2顶至制定位置,机械手进入反应腔室,将加工完毕的晶片2传送出反应腔室。
本发明的顶针装置通过采用可伸缩的顶针,测量顶针顶杆上升过程中与晶片接触时弹簧的变形量,来测量晶片残余电荷的情况,待残余电荷释放后,顶起晶片完成机械手传片。同时还能够避免由于晶片残余电荷引起的跳片现象、甚至晶片破碎情况;同时由于能够实现晶片残余电荷的测量,能够确定地知道晶片是否带电情况,避免了通过时间控制来释放残余电荷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的情况。
以上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的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3)

1.顶针装置,包括顶针(4),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4)包括顶针主体(15)和顶针顶杆(11),其中在所述顶针主体(15)内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装所述顶针顶杆(11),顶针顶杆(11)的底端面与插槽底壁之间设有空间(16),该空间内装有高度变形器(12)和位置传感器(14),其中高度变形器(12)的变形量为0.05~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变形器(12)是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变形器(12)变形量在0.05~0.15mm所产生的力大于晶片重量,在0.25mm~1.2mm所产生的力小于晶片残余电荷静电引力。
CNB2005101263556A 2005-12-07 2005-12-07 顶针装置 Active CN10036264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63556A CN100362645C (zh) 2005-12-07 2005-12-07 顶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63556A CN100362645C (zh) 2005-12-07 2005-12-07 顶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1898A true CN1851898A (zh) 2006-10-25
CN100362645C CN100362645C (zh) 2008-01-16

Family

ID=37133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63556A Active CN100362645C (zh) 2005-12-07 2005-12-07 顶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2645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9715B (zh) * 2009-05-25 2013-02-2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及其顶针升降装置
CN104062040A (zh) * 2014-07-08 2014-09-24 北京华卓精科科技有限公司 静电卡盘静电吸附力的测量装置
CN105097609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顶针机构、反应腔室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05097636A (zh) * 2014-05-15 2015-11-25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释放
CN106158708A (zh) * 2016-06-27 2016-11-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反应腔体以及干法刻蚀机台
CN106571313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热处理设备工艺门状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7393856A (zh) * 2016-05-16 2017-11-2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电极装置、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残余电荷释放方法
CN108281373A (zh) * 2017-12-15 2018-07-13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拾取装置
CN10880721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粘片检测系统及方法、反应腔室、半导体加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9421A (ja) * 1991-11-07 1993-05-25 Fujitsu Ltd 静電チヤツク
JPH077072A (ja) * 1993-06-17 1995-01-10 Anelva Corp 静電チャック装置における基板の脱着方法および脱着機構
JP3082624B2 (ja) * 1994-12-28 2000-08-28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静電チャックの使用方法
US5904779A (en) * 1996-12-19 1999-05-18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Wafer electrical discharge control by wafer lifter system
JP2000100915A (ja) * 1998-09-25 2000-04-07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製造装置
WO2004025710A2 (en) * 2002-09-10 2004-03-25 Axceli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heating a substrate in a variable temperature process using a fixed temperature chuck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9715B (zh) * 2009-05-25 2013-02-2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及其顶针升降装置
US10186445B2 (en) 2014-05-15 2019-01-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Wafer releasing
CN105097636B (zh) * 2014-05-15 2018-05-22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释放
CN105097636A (zh) * 2014-05-15 2015-11-25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释放
CN105097609B (zh) * 2014-05-22 2019-01-18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顶针机构、反应腔室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05097609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顶针机构、反应腔室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04062040B (zh) * 2014-07-08 2016-08-24 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卡盘静电吸附力的测量装置
CN104062040A (zh) * 2014-07-08 2014-09-24 北京华卓精科科技有限公司 静电卡盘静电吸附力的测量装置
CN107393856A (zh) * 2016-05-16 2017-11-2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电极装置、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残余电荷释放方法
CN107393856B (zh) * 2016-05-16 2021-08-13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电极装置、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残余电荷释放方法
CN106158708A (zh) * 2016-06-27 2016-11-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反应腔体以及干法刻蚀机台
CN106158708B (zh) * 2016-06-27 2020-02-1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反应腔体以及干法刻蚀机台
CN106571313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热处理设备工艺门状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880721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粘片检测系统及方法、反应腔室、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08807216B (zh) * 2017-04-28 2021-07-13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粘片检测系统及方法、反应腔室、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08281373A (zh) * 2017-12-15 2018-07-13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拾取装置
CN108281373B (zh) * 2017-12-15 2020-07-07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拾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62645C (zh) 200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1898A (zh) 顶针装置
CN100536104C (zh) 基板载置机构以及基板交接方法
CN101685791B (zh) 基片支承装置及其静电释放方法
JP4786693B2 (ja) ウェハ接合装置およびウェハ接合方法
CN101645395B (zh) 静电吸附装置的除电处理方法、基板处理装置
CN100423224C (zh) 晶片举升装置及举升方法
KR100537259B1 (ko) 기판의 취급방법
JP2010258452A (ja) 半導体プロセス部品の残留電荷の検出及び除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9186798B2 (en) Moving fixture and related moving apparatus
CN111312653B (zh) 晶片承载装置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02915944A (zh) 基板交接方法
CN113275329B (zh) 一种陶瓷印刷表面处理加工用等离子体清洗机及清洗工艺
CN101038889A (zh) 基板载置台及基板处理装置
CN111446199A (zh) 半导体设备的反应腔室及半导体设备
JP2008041969A (ja) 基板の脱離方法
US1117103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chucking wafers
CN106876237B (zh) 一种设有反馈去夹持系统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1293058A (zh) 静电卡盘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0201557A (ja) ワーク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方法
TW201535579A (zh) 等離子體處理腔室及其去夾持裝置和方法
KR101909100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US201000080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fely dechucking wafers
KR20060023021A (ko) 리프팅 장치
CN217528519U (zh) 一种高稳定性等离子清洗机
CN102387655B (zh) 用于等离子体设备的下电极及等离子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176 8 Wenchang Avenue,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orth Chin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6 Jiuxianqiao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Microelectronic Base Equipment Proces Research Center Co., Lt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