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7057A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7057A
CN1847057A CNA2006100589168A CN200610058916A CN1847057A CN 1847057 A CN1847057 A CN 1847057A CN A2006100589168 A CNA2006100589168 A CN A2006100589168A CN 200610058916 A CN200610058916 A CN 200610058916A CN 1847057 A CN1847057 A CN 1847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frame
airbag apparatus
movable body
foot section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89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田正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7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7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内饰面板的内表面上设有门框可动体及门框固定体,门框可动体进行上升动作的同时门部敞开的类型的气囊装置及该气囊装置所使用的盖,其中可以容易地制造出该盖,并提高了尺寸精度。充气机(14)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门框可动体(32)向上方移动(上升动作)。组件盖(20)沿着撕裂线(22b)断裂,门部(24)与周围的组件盖(20)断开。门部(24)与门框可动体(32)一起继续向上方移动,并且在气囊(12)的挤压下,门部(24)的撕裂线(22a)断裂,门部(24)及各衬板部(32a、32a)向车辆前后方向一分为二地像门一样打开,于是气囊(12)向室内膨胀。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在汽车副驾驶座等上的气囊装置,特别涉及气囊膨胀时门向室内侧进行上升动作并开放的类型的气囊装置。并且,本发明还涉及该气囊装置所使用的盖。
背景技术
设在汽车上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包括被折叠的气囊、安装有该气囊的保持器、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气体发生器)和配置在该保持器前方的组件盖或组件盖门部等。
充气机产生气体时,气囊开始膨胀,组件盖或组件盖门部沿着撕裂线开裂并被推开,气囊向车室内展开,以保护乘员。
特开2003-13705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气囊装置,为了在气囊膨胀时使组件盖的门部顺利地打开,组件盖的门部向车室内侧上升并打开。
图4是该公报的气囊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其动作时的剖视图;图6是其门框的透视图。
如图4所示,在上方敞开的容器状的保持器50内折叠收容有气囊52(图5),其可通过充气机54进行膨胀。
保持器50的上方被组件盖(仪表板)60覆盖。在该组件盖60上设有由凹条形成的撕裂线62a、62b。撕裂线62b沿着保持器50的上边缘环绕设置,该环绕撕裂线62b的内侧区域成为门部64。撕裂线62a纵切该门部64中央地延伸设置。
在该组件盖60的内表面上设有由门框可动体72和门框固定体74构成的门框70。门框固定体74为方框状,在其内侧可滑动地嵌合有门框可动体72。
门框可动体72具有与组件盖60的门部64重叠的衬板部72a和从该衬板部72a的两侧边向附图的下方立起的作为支脚部的脚片72b,在该脚片72b上设有挂钩孔72c。在衬板部72a上以与上述撕裂线62a重叠的位置关系设有撕裂线72d。并且,沿着衬板部72a和脚片72b的交叉角部设有由凹条形成的铰链槽72e。
该衬板部72a通过振动熔敷方式固定在组件盖60的门部64的内表面上。
门框固定体74包括环绕保持器50外周的方框形状的作为支脚部的脚框74a和从该脚框74a的上端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74b,该凸缘部74b振动熔敷在组件盖60中的门部64的周围部分上。在该脚框74a上设有挂钩孔74c。
固定设置在保持器50上的钩状的挂钩78插入上述挂钩孔72c及74c。
充气机54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如图5所示,通过膨胀的气囊52向上方挤压而使门框可动体72向上方移动(上升动作)。组件盖60沿着撕裂线62b断裂,门部64与周围的组件盖60断开。门部64与门框可动体72一起向上方移动,并且在气囊52的挤压下,衬板部72a的撕裂线72d以及门部64的撕裂线62a断裂,门部64向图5的左右方向一分为二地像门一样打开,并且气囊52向室内膨胀。
如上所述,由于门部64进行上升动作而与周围的组件盖60分离,所以门部64不会受到周围的组件盖60的变形反作用力,因而可以顺利地打开。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37054号公报
在上述图4至图6所示的特开2003-137054号公报的气囊装置中,门框固定体74及门框可动体72分别与组件盖60分体形成,并通过超声波熔敷(该公报的0016段落)结合在组件盖60上。
这样,组件盖60、门框可动体72和门框固定体74分体形成,进行超声波熔敷时,成型及超声波熔敷作业费时费力。并且,有可能导致门框可动体72及门框固定体74的定位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内饰面板的内表面上设置门框可动体及门框固定体,门框可动体进行上升动作并且门部敞开的类型的气囊装置及该气囊装置所使用的盖,可以容易地制造出该盖,并提高尺寸精度。
技术方案1的气囊装置用盖,包括:构成车室内表面的一部分的内饰面板;门部,形成在该内饰面板上,以门状向车室内侧打开;门框可动体,其具有固定在所述门部内表面上的衬板部及从该衬板部的侧边缘直立设置的支脚部;和门框固定体,其具有固定在内饰面板中该门部周围部分上的凸缘部及从该凸缘部直立设置的支脚部;其特征在于,该门框可动体及门框固定体与所述内饰面板通过双色成型一体成型。
技术方案2的气囊装置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可动体的支脚部和门框固定体的支脚部相对地配置,并且这些支脚部的基端侧之间通过气囊膨胀时断裂的低强度部而彼此相连。
技术方案3的气囊装置用盖,其特征在于,该低强度部的壁厚小于所述衬板部及凸缘部。
技术方案4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用盖、与该内饰面板的内侧相对地配置的保持器、折叠并收容在该保持器中的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门框可动体的所述支脚部和门框固定体的所述支脚部通过卡定部件卡定在该保持器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用盖,由于通过双色成型一体形成内饰面板和门框可动体和门框固定体,因而易于进行制造,且尺寸精度良好。
并且,在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中,同样地,当充气机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门框可动体被膨胀的气囊向上方挤压而向上方移动(上升动作),门部与周围的内饰面板断开,与该门框可动体一起向上方移动并像门一样打开,于是气囊向室内膨胀。这样,由于使门部进行上升动作并与周围的内饰面板断开,所以门部不会受到周围的内饰面板的变形反作用力,因而可以顺利地打开。
在本发明中,如技术方案2所述,当在门框可动体的支脚部和门框固定体的支脚部的基端侧彼此之间设置低强度部时,在进行上述上升动作时,门框可动体和门框固定体迅速地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气囊装置的剖视图及其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2是图1的气囊装置动作时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气囊装置的门框的透视图和其门框可动体的脚板的透视图。
图4是现有气囊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气囊装置动作时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4的气囊装置的门框的透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中的气囊装置的剖视图及其一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是实施方式中的气囊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b)是其一部分的放大图;图2是图1的气囊装置工作时的剖视图;图3(a)是门框的透视图;图3(b)是门框可动体的支脚部的透视图。
该气囊装置是设在组件盖上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在上方敞开的容器状的保持器10内折叠收容有气囊12,其可通过充气机14进行膨胀。其中,气囊12通过安装配件16安装在保持器10上。
保持器10的上方被组件盖20覆盖。在该组件盖20上设有由凹条形成的撕裂线22a、22b。撕裂线22b沿着保持器10的上边缘环绕设置,该环绕撕裂线22b的内侧区域成为门部24。撕裂线22a纵切该门部24的中央地延伸设置。
该组件盖20包括组件盖主体21和门框30,其中门框30由固定在该组件盖主体21的内表面上的门框可动体32以及门框固定体34构成。门框固定体34为方框状,其内侧配置有1对L字板状的门框可动体32。
门框可动体32具有作为支脚部的长方形状的脚板32b和与该脚板32b的上端连接的衬板部32a。该衬板部32a、32a结合在组件盖20的门部24的内表面上。衬板部32a、32a彼此之间具有狭缝40(图3)。与该狭缝40重叠地在组件盖主体21的内表面上设有撕裂线22a。如图3所示,在狭缝40的两端连接有向与其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狭缝41、41。
在脚板32b上设有挂钩孔32c。该挂钩孔32c是在门框可动体32的移动方向上(即,与组件盖主体21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较长的形状。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挂钩孔32c上,在门框可动体32的移动方向中间部分设有隔棒部32f。并且,沿着衬板部32a和脚板32b的交叉角部设有由凹条形成的铰链槽32e。
门框固定体34包括环绕保持器10外周的方框形状的作为支脚部的脚框34a和从该脚框34a上端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34b,该凸缘部34b结合在组件盖主体21中的门部24周围的部分上。在脚框34a上,在与上述挂钩孔32c重叠的位置上设有挂钩孔34c。
将固定设置在保持器10上的钩状的挂钩38插入上述挂钩孔32c、34c。
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门框30的门框可动体32和门框固定体34由相同材料连成一体地成型。门框可动体32的脚板32b和门框固定体34的脚框34a空出一些间隙地相对配置。虽然该脚板32b和脚框34a的基端侧(附图的上端侧)相连,但是两者之间相隔规定间隔地以一列状设有孔状接线状的狭缝33。通过该狭缝33构成在门框可动体32上升时门框30断裂的低强度部。
该组件盖20通过双色成型一体成型。例如,通过以下方法成型:在由型芯和型腔模构成的金属模内,首先对门框30进行注射模塑成型,接着更换型腔模后,与该门框30相连地通过注射模塑成型形成组件盖主体21。
当进行注射模塑成型时,特别是,如果使用具有保温层的功能性低压注射模塑成型金属模(ULPAC金属模)形成组件盖时,则能够防止在组件盖表面上产生气孔,因而能够得到外观优良的组件盖。
具有该组件盖20的气囊装置如下进行动作。
当充气机14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如图2所示,门框可动体32被膨胀的气囊12向上方挤压而向上方移动(上升动作)。另外,在该门框可动体32上升时,挂钩38在挂钩孔32内向附图的下方相对移动,并使上述隔棒部32f变形或断裂。门框30沿着狭缝33断裂。并且,组件盖20沿着撕裂线22b断裂,门部24与周围的组件盖20断开。门部24与门框可动体32一起继续向上方移动,并且在气囊12的挤压下,门部24的撕裂线22a断裂,门部24及各衬板部32a、32a向图2的左右方向一分为二地像门一样打开,气囊12向室内膨胀。
如上所述,由于门部24进行上升动作并与周围的组件盖20分离,所以门部24不会受到周围的组件盖20的变形反作用力,因而可以顺利地打开。
该气囊装置的组件盖20,门框30和组件盖主体21通过双色成型一体成型,其中该门框30由门框可动体32及门框固定体34构成,因而易于进行制造。并且,由于门框可动体32和门框固定体34连成一体地成型,因而各自的位置精度、尺寸精度良好。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内饰面板而表示了组件盖20,也可以作为仪表板等。
图7(a)是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气囊装置用盖的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B部分的放大图。
该实施方式的组件盖20A,与前述图1至图3的组件盖20相同地,包括组件盖主体21和门框30A,其中门框30A由固定在该组件盖主体21内表面上的门框可动体32A及门框固定体34A构成,彼此相对地设置的该门框可动体32A的脚板32b和门框固定体34A的脚框34a的基端部(附图的上端部)通过连接部160(图7(b)。在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中省略了标号。)彼此连接。该门框可动体32A和门框固定体34A通过该连接部160由相同材料连成一体。
在前述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该连接部160上设置狭缝33,使该连接部160的强度低于门框可动体32的衬板部32a(更详细地说,该衬板部32a的基端侧的铰链槽32e)以及门框固定体34的凸缘部34b,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可以通过使该连接部160的壁厚(图中的上下方向的厚度)T1小于该衬板部32a(铰链槽32e)的壁厚T2及凸缘部34b的壁厚T3,使该连接部160的强度低于该衬板部32a(铰链槽32e)及凸缘部34b。
并且,在图7(b)中,为了清楚表示该连接部160附近的结构,省略了组件盖主体21的图示。
另外,虽然该连接部160的壁厚T1越小越好,但是壁厚过小时,在门框成型时的金属模内,可能会阻碍树脂材料从该连接部160的一侧向另一侧流通,因而最好设定在0.6~1.5毫米左右。
在具有该组件盖20A的气囊装置用盖中,当充气机14动作而使气囊12膨胀,衬板部32a被气囊12向上方挤压时,门框30A沿着强度低于该衬板部32a(铰链槽32e)、凸缘部34a的连接部160断裂。由此,门框可动体32A与门框固定体34A分离并进行上升动作。
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当使该连接部160的壁厚T1小于衬板部32a、凸缘部34a的壁厚T2、T3而使该连接部160形成低强度部时,该连接部160可以更加顺利地断裂。
上述各实施方式都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内饰面板而表示了组件盖120、20A,也可以作为仪表板等。

Claims (4)

1.一种气囊装置用盖,包括:
构成车室内表面的一部分的内饰面板;
门部,形成在该内饰面板上,以门状向车室内侧打开;
门框可动体,其具有固定在所述门部内表面上的衬板部及从该衬板部的侧边缘直立设置的支脚部;和
门框固定体,其具有固定在内饰面板中该门部周围部分上的凸缘部及从该凸缘部直立设置的支脚部;其特征在于,
该门框可动体及门框固定体与所述内饰面板通过双色成型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框可动体的支脚部和门框固定体的支脚部相对地配置,并且这些支脚部的基端侧之间通过气囊膨胀时断裂的低强度部而彼此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装置用盖,其特征在于,该低强度部的壁厚小于所述衬板部及凸缘部。
4.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用盖、与该内饰面板的内侧相对地配置的保持器、折叠并收容在该保持器中的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
门框可动体的所述支脚部和门框固定体的所述支脚部通过卡定部件卡定在该保持器上。
CNA2006100589168A 2005-03-08 2006-03-08 气囊装置 Pending CN18470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4086 2005-03-08
JP2005064086 2005-03-08
JP2005210221 2005-07-20
JP2005307340 2005-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7057A true CN1847057A (zh) 2006-10-18

Family

ID=370768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89168A Pending CN1847057A (zh) 2005-03-08 2006-03-08 气囊装置
CNA2006100589172A Pending CN1847058A (zh) 2005-03-08 2006-03-08 气囊装置用盖以及气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89172A Pending CN1847058A (zh) 2005-03-08 2006-03-08 气囊装置用盖以及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84705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9999A (zh) * 2009-11-11 2011-05-18 高田株式会社 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04066627A (zh) * 2012-01-30 2014-09-24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4149734A (zh) * 2013-05-13 2014-11-19 铃木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5954046A (zh) * 2016-06-17 2016-09-21 昆山浩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卡接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9999A (zh) * 2009-11-11 2011-05-18 高田株式会社 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02059999B (zh) * 2009-11-11 2016-01-20 高田株式会社 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04066627A (zh) * 2012-01-30 2014-09-24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4066627B (zh) * 2012-01-30 2016-11-09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4149734A (zh) * 2013-05-13 2014-11-19 铃木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5954046A (zh) * 2016-06-17 2016-09-21 昆山浩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卡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7058A (zh) 200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36980Y (zh) 提供气包展开口的装置
EP2644458B1 (en) Interior panels having integrated airbag deployment door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918021B (zh) 气囊和生产气囊的方法
US6758507B2 (en) Energy absorbing external component for vehicle
CN1772535A (zh) 气囊装置及其内装面板
US6899363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vehicle component
CN1636800A (zh) 气囊装置
CN1899892A (zh) 气囊装置用罩和气囊装置
US6655711B1 (en) Air bag cover assembly
US7108311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vehicle panel assembly
CN105270312B (zh) 机动车辆的具有一体式安全气囊门的内部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713396B2 (ja)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ドア及びハウジング一体型クラッシュパッド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451570A (zh) 乘客腿部保护装置
CN1942346A (zh) 用于气囊组件的弹性罩体
KR101740884B1 (ko) 차량 트림 구성요소 내에 에어백 슈트 조립체를 장착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712279A (zh) 气囊罩、气囊装置
CN1847057A (zh) 气囊装置
CN101346261A (zh) 气囊装置
US7967329B2 (en) Protective layer for an airbag assembly
EP1700755A3 (en) Airbag apparatus
US8100431B2 (en)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bag apparatus
US7371341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vehicle component
US20080315566A1 (en) Instrument panel with integral hidden door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20170028959A1 (en) Interior panels including substrates with film inserts for defining integrated airbag deployment door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0369953B2 (en) Interior panels including substrates with inserts for defining integrated airbag deployment door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