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2279A - 气囊罩、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罩、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2279A
CN1712279A CNA2005100764656A CN200510076465A CN1712279A CN 1712279 A CN1712279 A CN 1712279A CN A2005100764656 A CNA2005100764656 A CN A2005100764656A CN 200510076465 A CN200510076465 A CN 200510076465A CN 1712279 A CN1712279 A CN 1712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ell
cell covering
tear line
airbag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64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4806C (zh
Inventor
贝吹真彦
迁本庆
松井义贵
中泽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2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2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48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480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a tear line for defining a deployment opening
    • B60R21/21656Steering wheel covers or similar cup-shaped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的气囊的构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发生车辆事故时对车辆乘员的约束性能。气囊装置(100)的气囊罩(101),具有:气囊罩平面部(110),与车辆乘员相对地延伸;立设壁部(120),从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内表面朝向车辆侧的被安装部直立设置,并且安装固定在该被安装部上;以及撕裂线(102),在气囊罩平面部(110)和立设壁部(120)上形成;当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时,沿着撕裂线(102)在气囊罩平面部(110)和立设壁部(120)上开裂,在分裂成四个气囊罩分裂片的状态下以立设壁部(120)的铰链部为中心张开。

Description

气囊罩、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盖车辆用气囊的气囊罩的构筑技术。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车辆上的气囊装置中,设置用于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的气囊罩。在该气囊罩的内壁面上设有气囊罩开裂用的撕裂线(线状沟),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该气囊罩沿着此撕裂线开裂张开,从而允许车辆用气囊向气囊罩外部展开膨胀。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气囊罩结构:在内置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当发生车辆事故时,借助于车辆用气囊的展开膨胀力,沿着罩平面部上所形成的撕裂线(断裂部)开裂张开。在该专利文献1中,虽然提示了通过设计气囊罩上所形成的撕裂线的形状来防止所张开的气囊罩与车辆乘员产生干扰的可能性,但是在这种气囊罩中,更要求通过能够使车辆用气囊在发生事故时顺畅地展开膨胀的结构,来提高对车辆乘员的约束性。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8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问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的气囊罩的构筑技术,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发生车辆事故时对车辆乘员的约束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构成了各方案的发明。上述各方案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适用于装载于以汽车为首的电车、摩托车(跨骑式车辆)、飞机、船舶等各种车辆上的气囊装置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1发明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发明为,如方案1所述的气囊罩。该气囊罩至少具有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的功能。在本发明中,该气囊除了覆盖车辆用气囊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作为使喇叭动作时的被按压部的功能。该气囊罩,可以对应于驾驶座用的车辆用气囊进行设置,或者也可以对应于副驾驶座的车辆用气囊进行设置。
本发明的气囊罩至少具有气囊罩平面部、立设壁部、气囊罩开裂用的撕裂线以及铰链部。
气囊罩平面部是气囊罩各部位中与车辆乘员相对地延伸的部位。立设壁部为,从气囊罩各部位中的气囊罩平面部的内表面朝车辆侧的被安装部直立设置,并且安装固定在该被安装部上的部位。将这里所说的“气囊平面部的内表面”规定为,在设有气囊罩的状态下将与车辆乘员相对的一侧作为表面时的内侧表面。并且,作为“车辆侧的被安装部”,典型的部位是用于收容车辆用气囊的收容部分(保持器)。撕裂线为,在气囊罩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所形成的气囊罩开裂用的挖空部分。典型的为,通过对气囊罩平面部和立设壁部进行超声波加工或激光加工而加工成线沟状,从而形成该撕裂线。另外,在本发明中,撕裂线与沿该撕裂线实际开裂的开裂线的一部分或全部一致。即,撕裂线形成使气囊罩成为预期开裂方式的开裂线即可,也可以越过该撕裂线而形成撕裂线。铰链部在立设壁部上形成,并且具有允许气囊罩张开的功能。该铰链部可以由立设壁部本身形成,或者也可以由安装在立设壁部上的其他部件形成。
方案1所述的这种结构的气囊罩,当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时,沿着撕裂线在气囊罩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开裂,整个气囊罩在分裂成至少三个以上气囊罩分裂片的状态下,以立设壁部的铰链部为中心展开。由此,当发生车辆事故时,整个气囊罩在气囊罩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开裂,整个该气囊罩从根部向外周方向大幅打开。在本发明中,将整个气囊从根部向外周方向大幅打开的动作规定为“张开”。
因此,根据方案1,可以增大允许车辆用气囊向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罩开口面积,并且不仅可以在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还可以在外周侧迅速形成允许展开膨胀的立体空间。由此,由于允许车辆用气囊的展开膨胀动作在短时间内在宽广的立体范围内进行,抑制了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可以使该车辆用气囊在乘员保护区域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左右方向等方向上可靠地展开膨胀,所以可以提高发生车辆事故时对车辆乘员的约束性能。而且,可以通过整个气囊罩从根部向外周方向大幅打开的动作,来抑制气囊罩分裂片朝车辆乘员侧方向的动作,从而可以防止该气囊罩分裂片与车辆乘员产生干扰。由此可以在发生车辆事故时实现对车辆乘员的彻底保护。
本发明的第2发明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2发明为,如方案2所述的气囊罩。
方案2所述的气囊罩,在方案1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撕裂线至少具有多个撕裂线延伸部,所述多个撕裂线延伸部从气囊罩平面部各部位中的气囊罩中央区域朝气囊罩外周边部以放射状形成。方案2所述的这种结构的气囊罩,在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时进行动作,使得沿着多个撕裂线延伸部以放射状开裂。
因此,根据方案2,由于可以增大允许车辆用气囊向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立体空间,尤其是增大了气囊罩中央区域朝向气囊罩外周部的放射方向上的立体空间,所以可以使车辆用气囊在乘员保护区域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左右方向等方向上更为可靠地展开膨胀。
本发明的第3发明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3发明为,如方案3所述的气囊罩。
方案3所述的气囊罩,在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撕裂线至少具有撕裂线延伸部,该撕裂线延伸部在从气囊罩平面部各部位中的气囊罩中央区域朝向车辆上方侧的气囊罩外周边部的方向上形成。方案3所述的这种结构的气囊罩,在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时以沿着撕裂线延伸部向车辆左右方向开裂的方式进行动作。通过使气囊罩从气囊罩中央区域向车辆左右方向开裂,可以可靠地阻止气囊罩分裂片朝接近车辆乘员方向的动作。
因此,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气囊罩开裂张开的过程中,可以更为可靠地防止气囊罩分裂片与车辆乘员产生干扰。
本发明的第4发明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4发明为,如方案4所述的气囊罩。
方案4所述的气囊罩,在方案1~方案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在立设壁部的前端侧具有铰链部。将这里所说的立设壁部的前端规定为,当将气囊罩平面部的内表面作为立设壁部基端时的另一侧端部。在本发明中,在极其远离气囊罩平面部的位置上形成气囊罩的铰链部。方案4所述的这种结构的气囊罩,当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时,沿着撕裂线在气囊罩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开裂,并在分裂为至少三个以上气囊罩分裂片的状态下,以在极其远离气囊罩平面部的位置上形成的铰链部为中心张开。
本发明的第5发明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5发明为,如方案5所述的气囊装置。
方案5所述的气囊装置至少具有车辆用气囊、气囊罩、保持器以及气体供应设备。当发生车辆事故时车辆用气囊在车辆乘员的乘员保护区域内展开膨胀。气囊罩用于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结构与方案1所述的气囊罩实质上相同。气体供应设备用于供应膨胀气体,以使车辆用气囊从保持器展开膨胀。
方案5所述的这种结构的气囊罩,当发生车辆碰撞而借助于由气体供应设备供应的膨胀气体使车辆用气囊在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时,沿着撕裂线在气囊罩平面部和立设壁部开裂,并在分裂成至少三个以上气囊罩分裂片的状态下以立设壁部的铰链部为中心张开。
因此,根据方案5的气囊装置,通过抑制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所需的时间并且使该车辆用气囊在乘员保护区于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左右方向等方向上可靠展开膨胀,来提高发生车辆事故时对车辆乘员的约束性能,并且通过防止气囊罩分裂片与车辆乘员产生干扰,实现发生车辆事故时对车辆乘员的彻底保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的气囊罩的构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发生车辆事故时对车辆乘员的约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斜上方看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表面侧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从斜上方看到的图1中的气囊装置100的气囊罩101的张开状态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1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的图,表示气囊装置101的张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结构。另外,虽然并未特别进行图示,但是该气囊装置100是装载在汽车的车辆转向用方向盘上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100与本发明中的“气囊装置”对应。
在图1中表示从斜上方看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表面侧的状态;在图2中表示从斜上方看到的图1中的该气囊装置100的气囊罩101张开的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气囊装置100采用车辆用气囊(后述的车辆用气囊144)、以折叠成规定折叠形式的状态来收容该车辆用气囊的保持器142、内置在保持器142内并且用于向车辆用气囊供应膨胀用的气体的充气机140、用于覆盖处于折叠状态的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的气囊罩101等作为主体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充气机140与本发明中的“气体供应设备”对应,保持器142与本发明中的“保持器”对应,车辆用气囊144与本发明中的“车辆用气囊”对应。当发生车辆事故时,充气机140进行动作,通过由该充气机140所供应的膨胀用气体使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这时,气囊罩101借助于车辆用气囊的展开膨胀力进行动作,使得沿着撕裂线(后述的撕裂线102)开裂、张开,从而允许车辆用气囊在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
在此,利用图1、图3和图4详细说明上述气囊罩101的结构。另外,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罩101的俯视图,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剖面结构。
图1所示的气囊罩101为,由PP(聚丙烯)材料和TPO(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等树脂材料以三维(立体)成型的板状部件。该气囊罩101用于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如图1所示,具有气囊罩平面部110、立设壁部120以及撕裂线102。该气囊罩101与本发明中的“气囊罩”对应。
气囊罩平面110为,气囊罩101各部位中的与车辆乘员相对地延伸的平面部分,向处于折叠状态的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延伸。大致在该气囊罩平面部110的中央区域,设置可以识别出车辆厂家和车型等的商标101a。该气囊罩平面部11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罩平面部”。
立设壁部120为,气囊罩101中各部位中的从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内表面朝作为气囊罩101的被安装部的保持器142而直立设置的部位,直立设置在处于折叠状态的车辆用气囊的外周侧。在图1中,以虚线表示该立设壁部120直立设置在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内表面侧的状态。将该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内表面规定为,在设有气囊罩101的状态下将与乘员相对一侧作为表面时的内侧表面。该立设壁部1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设壁部”。
撕裂线102为,为了允许气囊罩101在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时开裂而设置的开裂用的挖空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线状沟构成。该撕裂线10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罩开裂用的撕裂线”。在图1中,以单点划线表示该撕裂线102。典型的为,通过超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形成该撕裂线102。该撕裂线102由多个撕裂线延伸部形成,该多个撕裂线延伸部在气囊罩101上从设置商标101a的气囊罩中央区域朝气囊罩外周边部以放射状延伸。该撕裂线102,与沿该撕裂线102实际开裂的开裂线的一部分或全部一致。即,撕裂线102具有形成使气囊罩101成为预期开裂方式的开裂线的功能即可。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撕裂线102大体分为第1撕裂线延伸部102a、第2撕裂线延伸部102b、第3撕裂线延伸部102c以及第4撕裂线延伸部102d这四个撕裂线延伸部。上述第1~第4撕裂线延伸部102a、102b、102c、102d相当于方案2所述的“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撕裂线延伸部”。气囊罩平面部110,可以通过上述第1~第4撕裂线延伸部102a、102b、102c、102d划分成第1气囊罩平面部111、第2气囊罩平面部112、第3气囊罩平面部113以及第4气囊罩平面部114这四个气囊罩平面部。
如图3所示,第1撕裂线延伸部102a在避开商标101a的路径上从气囊罩101的中央区域向图3中的上侧(以下称作“十二点方向”)延伸。该第1撕裂线延伸部102a,从气囊罩中央区域朝车辆上方侧的气囊罩外周边部一直延伸到该气囊罩外周边部附近,相当于方案3所述的“撕裂线延伸部”。第2撕裂线延伸部102b从该中央区域朝图3中的右侧(以下称作“三点方向”)一直延伸到气囊罩外周边部附近。第3撕裂线延伸部102c从该中央区域朝图3中的下侧(以下称作“六点方向”)一直延伸到气囊罩外周边部附近。第4撕裂线延伸部102d从该中央区域朝图3中的左侧(以下,称作“九点方向”)一直延伸到气囊罩外周边部附近。
另外,在气囊罩平面部110中,撕裂线102延伸的延伸长度(延伸尺寸),可以在与气囊罩101的俯视图尺寸之间的关系中进行适当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气囊罩101的左右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最大尺寸为L1、气囊罩101的前后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的最大尺寸为L2、撕裂线102的左右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延伸长度为L3、撕裂线102的前后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的延伸长度为L4时,则最好设定为L3≥0.6×L1和L4≥0.6×L2的关系成立。这时,相当于撕裂线102的左右方向的延伸长度L3的部位,由第2撕裂线延伸部102b和第4撕裂线延伸部102d构成;相当于撕裂线102的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L4的部位,由第1撕裂线延伸部102a和第3撕裂线延伸部102c构成。通过这样设定可以更为可靠地进行动作,使得气囊罩101沿着撕裂线102顺畅地开裂,并使整个气囊罩101大幅张开。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撕裂线102的第1~第4各撕裂线延伸部102a、102b、102c、102d向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外周边部延伸,并且在立设壁部120的内周壁面乃至外周壁面上向该立设壁部120的下方端部延伸。例如,在气囊罩平面部110与立设壁部120相交的交点103a、103b、103c、103d处分叉为第1~第4各撕裂线延伸部102a、102b、102c、102d,并向立设壁部120的下方端部延伸。另外,图1示意性地表示第1~第4撕裂线延伸部102a、102b、102c、102d从交点103a、103b、103c、103d向立设壁部120下端部延伸的状态。
如图4所示,气囊罩101覆盖处于折叠状态的车辆用气囊144的车辆乘员侧(图4中的上侧),并且通过设在作为被安装部的保持器142的水平延伸面附近的螺栓等固定设备116将立设壁部120的前端侧安装固定在该保持器142上。将这里所说的立设壁部120的前端规定为,当将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内表面作为立设壁部120基端时的另一侧的端部。由此,在立设壁部120的前端侧,在保持器142的水平延伸面附近形成作为气囊罩101张开动作支点的铰链部115。该铰链部11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铰链部”。
接着参照图2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动作。另外,在图5中示意性地表示气囊罩101处于张开状态的气囊装置100的剖面结构。
上述结构的气囊罩101,借助于车辆用气囊的展开膨胀力沿着气囊罩平面部110和立设壁部120上所形成的撕裂线102(第1~第4撕裂线延伸部102a、102b、102c、102d)开裂。这时,气囊罩101的气囊罩平面部110沿着撕裂线102开裂到该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外周边部,并且气囊罩101的立设壁部120沿着撕裂线102开裂到该立设壁部120的前端(下端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越过撕裂线102而形成开裂线。
并且,如图2所示,气囊罩101分裂成第1气囊罩分裂片131、第2气囊分裂片132、第3气囊分裂片133以及第4气囊分裂片这四个气囊罩分裂片(张开门)。上述第1~第4气囊罩分裂片131、132、133、13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三个以上气囊罩分裂片”。第1气囊罩分裂片131由第1气囊罩平面部111和立设壁部120中与该第1气囊罩平面部111相连的部位构成。第2气囊罩分裂片132由第2气囊罩平面部112和立设壁部120中与该第2气囊罩平面部112相连的部位构成。第3气囊罩分裂片133由第3气囊罩平面部113和立设壁部120中与该第3气囊罩平面部113相连的部位构成。第4气囊罩分裂片134由第4气囊罩平面部114和立设壁部120中与该第4气囊罩平面部114相连的部位构成。
如图5所示,所分裂成的上述第1~第4各气囊罩分裂片131、132、133、134,大致以充气机140为中心、以铰链部115为转动支点向外侧(图中的箭头方向)以放射状转动并张开。由此,允许车辆用气囊144向乘员保护区域(图5中的乘员保护区域150)进行展开膨胀动作。这样,车辆用气囊144,通过处于张开状态的气囊罩101向气囊罩101的外部张开,并向乘员保护区域150突出而展开膨胀。另外,在图5中,以实线表示气囊装置100动作时的车辆用气囊144和气囊罩101的状态,相对于此,以双点划线表示气囊装置100动作之前的上述车辆用气囊144和气囊罩101的状态。
这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整个该气囊罩101沿撕裂线102开裂、张开到气囊罩平面部110的外周边部和立设壁部120的前端(下端部),并且,在该张开时,铰链部115在保持器142的水平延伸面之下的位置上形成,所以整个该气囊罩101从根部向外周方向大幅打开(张开)。因此,增大了允许车辆用气囊144向乘员保护区域150展开膨胀的罩开口面积,并且不仅可以在车辆用气囊144的车辆乘员侧还可以在外周侧上,迅速形成允许展开膨胀的立体空间。由此,由于允许车辆用气囊144在短时间内在宽广的立体范围内进行展开膨胀动作,抑制车辆用气囊144展开膨胀所需的时间(换言之,提高车辆用气囊144的展开膨胀速度),并可以使该车辆用气囊144在乘员保护区域150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左右方向等方向上可靠展开膨胀,所以可以提高发生车辆事故时对车辆乘员的约束性能。
而且,通过使整个气囊罩101从根部向外周方向大幅进行打开、张开动作,可以抑制气囊分裂片131~134朝车辆乘员侧方向的动作,从而可以防止该气囊罩分裂片131~134与车辆乘员产生干扰。由此,可以在发生车辆事故时实现对车辆乘员的彻底保护。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囊罩平面部110中,通过由气囊罩中央区域朝气囊罩外周边部方向以放射状形成的撕裂线延伸部102a、102b、102c、102d构成撕裂线102,所以可以增大允许车辆用气囊144向乘员保护区于150展开膨胀的立体空间,特别是可以增大从气囊罩中央区域朝向气囊罩外周边部的放射方向立体空间,从而可以使车辆用气囊144在乘员保护区域150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左右方向等方向上更为可靠地展开膨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囊罩平面部110中,由于采用从气囊罩中央区域朝车辆上方侧的气囊罩外周边部方向以放射状形成的撕裂线延伸部102a构成撕裂线102,所以,可以可靠阻止沿着撕裂线延伸部102a从气囊罩中央区域向车辆左右方向分裂的气囊罩分裂片131、134,向接近车辆乘员的方向进行动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立设壁部120的前端侧形成铰链部115,并使气囊罩101以在极其远离气囊罩平面部110的位置上形成的铰链部115为中心张开,所以可以在更为可靠地抑制气囊罩分裂片131、134朝车辆乘员侧方向的动作的状态下,使整个气囊罩101从根部向外周方向更大幅度地张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使整个气囊罩101从根据向外周方向更大幅度地张开而使气囊罩101沿着撕裂线102开裂、张开时,可以使大致设置在气囊罩平面部110的中央区域上的标志101a,迅速可靠地与车辆用气囊144和车辆乘员分离。
另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考虑进行各种应用和变形。例如,还可以实施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下述各种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分裂成第1~第4气囊罩分裂片131~134这四个气囊罩分裂片的气囊罩101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气囊罩所分裂成的气囊罩分裂片的数目可以在三个以上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安装在方向盘上的驾驶座用的气囊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例如副驾驶座用的气囊装置的构成。在副驾驶座用的气囊装置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气囊罩构成仪表板的一部分。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汽车的气囊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还可以适用于除汽车以外的车辆,例如船舶、电车等上的气囊装置的构成。

Claims (5)

1.一种气囊罩,用于覆盖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其特征在于,
具有:气囊罩平面部,与车辆乘员相对地延伸;立设壁部,从所述气囊罩平面部的内表面朝向车辆侧的被安装部直立设置,并且安装固定在该被安装部上;气囊罩开裂用的撕裂线,在所述气囊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形成;以及铰链部,在所述立设壁部上形成;
当所述车辆用气囊展开膨胀时,沿着所述撕裂线在所述气囊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开裂,并在分裂成至少三个以上气囊分裂片的状态下以所述立设壁部的铰链部为中心张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具有多个撕裂线延伸部,从所述气囊罩平面部各部位中的气囊罩中央区域朝气囊罩外周边部方向以放射状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具有撕裂线延伸部,从所述气囊罩平面部各部位中的气囊罩中央区域朝车辆上方侧的气囊罩外周边部方向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立设壁部的前端侧具有所述铰链部。
5.一种气囊装置,包括车辆用气囊、用于覆盖所述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乘员侧的气囊罩、用于收容所述车辆用气囊的车辆侧的保持器以及供应膨胀气体以使所述车辆用气囊从所述保持器展开膨胀的气体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罩,具有:气囊罩平面部,与车辆乘员相对地延伸;立设壁部,从所述气囊罩平面部的内表面朝向车辆侧的被安装部直立设置,并且安装固定在所述保持器上;气囊罩开裂用的撕裂线,在所述气囊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形成;以及铰链部,在所述立设壁部上形成;
当发生车辆碰撞而通过由所述气体供应设备所供应的膨胀气体使所述车辆用气囊在乘员保护区域内展开膨胀时,该气囊罩沿着所述撕裂线在所述气囊平面部和立设壁部上开裂,并在分裂成至少三个以上气囊分裂片的状态下以所述立设壁部的铰链部为中心张开。
CNB2005100764656A 2004-06-15 2005-06-15 气囊罩、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48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7581A JP2006001326A (ja) 2004-06-15 2004-06-15 エアバッグカバ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177581 2004-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2279A true CN1712279A (zh) 2005-12-28
CN100484806C CN100484806C (zh) 2009-05-06

Family

ID=3493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64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4806C (zh) 2004-06-15 2005-06-15 气囊罩、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75197A1 (zh)
EP (1) EP1607278A1 (zh)
JP (1) JP2006001326A (zh)
CN (1) CN100484806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386A (zh) * 2006-10-31 2008-05-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客座椅气囊门及其制造方法
US7841620B2 (en) 2007-11-27 2010-11-3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airbag device
CN101945782B (zh) * 2008-03-04 2013-07-24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接纳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的气囊包装的气囊罩及其生产方法
CN107697019A (zh) * 2017-09-11 2018-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CN114194136A (zh) * 2020-08-26 2022-03-1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的驾驶员气囊装置
CN114222685A (zh) * 2019-09-17 2022-03-2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2777B2 (ja) 2005-09-07 2011-11-2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5100189B2 (ja) 2007-04-11 2012-12-19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カバー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50814B2 (ja) * 2007-08-31 2012-06-1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ITBO20080013A1 (it) * 2008-01-09 2009-07-10 Ferrari Spa Coperchio per un airbag
JP5014173B2 (ja) * 2008-01-18 2012-08-2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カバー体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00045005A1 (en) * 2008-08-25 2010-02-25 Augustyniak Alan H Three door air bag chute
DE102009030149B3 (de) 2009-06-19 2010-12-30 Takata-Petri Ag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DE102009030151B3 (de) * 2009-06-19 2010-12-09 Takata-Petri Ag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JP2012071724A (ja) * 2010-09-29 2012-04-12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カバー
KR102095565B1 (ko) * 2013-11-01 2020-03-3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운전석 에어백
US10059429B2 (en) * 2015-04-24 2018-08-28 The Boeing Company Embedded tear straps in metal structures
US10604259B2 (en) 2016-01-20 2020-03-31 Amsafe, Inc.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having extending restraint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155354B2 (en) * 2016-11-09 2021-10-26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Airbag systems
DE202018104587U1 (de) * 2018-08-09 2019-11-19 Dalphi Metal Espana, S.A. Abdeckkappe für ein Gassackmodul sowie Gassackmodul mit einer solchen Abdeckkappe
DE202018104588U1 (de) * 2018-08-09 2019-11-14 Dalphi Metal Espana, S.A. Abdeckkappe für ein Gassackmodul sowie Gassackmodul mit einer solchen Abdeckkap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3701Y2 (zh) * 1973-12-03 1977-03-28
JPS52116537A (en) * 1976-03-26 1977-09-30 Toyota Motor Corp Expansion type passenger restrict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or the like
JPH0717598Y2 (ja) * 1986-07-28 1995-04-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US4903986A (en) * 1988-11-14 1990-02-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odular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JP2539939B2 (ja) * 1990-05-24 1996-10-02 タカタ 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収納用カバ―
US5013064A (en) * 1990-05-29 1991-05-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JPH0818525B2 (ja) * 1990-08-30 1996-02-28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456490A (en) * 1992-08-13 1995-10-10 Davidson Textron Inc. Hidden door for an air bag restraint system
US5335935A (en) * 1992-08-31 1994-08-09 Plastic Mold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Air bag cover/molded article with integral cover layer of leather
DE4229379C2 (de) * 1992-09-03 1996-03-28 Daimler Benz Ag Abdeckung für das Gaskissen einer Aufprallschutz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insassen
JPH06107102A (ja) * 1992-09-25 1994-04-19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パッド
US5458361A (en) * 1993-08-25 1995-10-17 Davidson Textron Inc. Insert for air bag cover assembly
JPH09142243A (ja) * 1995-11-20 1997-06-03 Honda Motor Co Ltd 乗員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730460A (en) * 1996-11-22 1998-03-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cover
US5893581A (en) * 1996-11-22 1999-04-1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cover
DE19829755B4 (de) * 1998-07-03 2004-07-22 Daimlerchrysler Ag Airbag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3478974B2 (ja) * 1998-07-22 2003-12-1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6672614B2 (en) * 1998-07-22 2004-01-06 Nihon Plast Co., Ltd. Steering wheel for a vehicle
DE19843214A1 (de) * 1998-09-15 2000-03-23 Petri Ag Airbagmodul mit mehrstufigem Gasgenerator
DE19905025C2 (de) * 1999-01-28 2003-11-13 Takata Petri Ag Airbagmodul
JP4155429B2 (ja) * 1999-04-06 2008-09-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DE29913741U1 (de) * 1999-08-06 1999-12-16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Abdeckung für einen Gassack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DE19949481B4 (de) * 1999-10-14 2010-06-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Airbagmodul, insbesondere für ein Lenkrad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29922988U1 (de) * 1999-12-30 2000-05-18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Gassackmodul-Abdeckung
US6692018B2 (en) * 2001-05-22 2004-02-1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Dual seam air bag module cover and method
US6848705B2 (en) * 2002-03-20 2005-02-01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over with multi-axis deployment
US6793238B2 (en) * 2002-03-20 2004-09-21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overs for multi-axis deployment
JP3900005B2 (ja) * 2002-05-14 2007-04-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オーナメントを備えたエアバッグカバー
EP1747949A3 (en) * 2005-07-27 2007-03-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eering wheel equiped with an airbag device
US7354060B2 (en) * 2005-07-27 2008-04-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ir bag module with low force cover opening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386A (zh) * 2006-10-31 2008-05-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客座椅气囊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72386B (zh) * 2006-10-31 2012-09-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客座椅气囊门及其制造方法
US7841620B2 (en) 2007-11-27 2010-11-3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airbag device
CN101945782B (zh) * 2008-03-04 2013-07-24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接纳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的气囊包装的气囊罩及其生产方法
CN107697019A (zh) * 2017-09-11 2018-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CN114222685A (zh) * 2019-09-17 2022-03-2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14222685B (zh) * 2019-09-17 2023-11-0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14194136A (zh) * 2020-08-26 2022-03-1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的驾驶员气囊装置
CN114194136B (zh) * 2020-08-26 2023-09-29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的驾驶员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75197A1 (en) 2005-12-15
EP1607278A1 (en) 2005-12-21
CN100484806C (zh) 2009-05-06
JP2006001326A (ja) 2006-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2279A (zh) 气囊罩、气囊装置
CN103010145B (zh) 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安全气囊装置
US7464958B2 (en) Passenger airbag door structure
CN1043746C (zh) 装有可充气气囊防护装置的车辆
US7556285B1 (en) Airbag cover, instrument panel, airbag device and airbag casing
CN105774741A (zh) 气囊装置及车辆
CN101058304A (zh) 气囊装置、车辆、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486338B (zh) 气囊罩、仪表板、气囊装置、气囊收容体
CN1918021B (zh) 气囊和生产气囊的方法
CN1721231A (zh) 气囊装置
KR970007448B1 (ko) 자동차의 계기판
CN1792682A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US10160415B2 (en) Hinge device for airbag door of vehicle
CN1958352A (zh) 气囊装置
US8596681B1 (en) Internal deployable vehicle panel assembly
EP3560772B1 (en) Airbag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airbag system
EP1817211B1 (en) Separate reaction surface for vehicle trim panel
JPH0712560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955049A (zh) 气囊装置
CN1550403A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541884A (zh) 手把盖、摩托车
CN1803496A (zh)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及其气囊
KR101606477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도어
CN1847057A (zh) 气囊装置
CN1704289A (zh) 气囊装置、车辆用气囊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