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6403A - 数据的无线传送 - Google Patents

数据的无线传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6403A
CN1836403A CNA2004800064879A CN200480006487A CN1836403A CN 1836403 A CN1836403 A CN 1836403A CN A2004800064879 A CNA2004800064879 A CN A2004800064879A CN 200480006487 A CN200480006487 A CN 200480006487A CN 1836403 A CN1836403 A CN 1836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ate
closely
closely connects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64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6403B (zh
Inventor
朱卡·林雅玛
诺拉·佩卡
雅克埃·马克拉
蒂莫·埃罗拉
米科·朱奥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836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6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36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6403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无线传送的方法。为了使这种发起特别的用户友好,提出使用称之为“近接”的概念。如果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特定的运动方式,同时彼此至少处于紧密邻近状态,则假设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处于近接状态。只有在第一设备中检测到这种近接状态的情况下,才打开数据传送信道,用于在第一设备和某个其它设备,例如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本发明同样涉及相应的设备,以及涉及具有相应软件代码的软件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数据的无线传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无线传送的方法。本发明同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适用于发起这种数据无线传送,以及一种软件程序产品,其中存储用于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无线传送的软件代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已知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数据的直接无线传送,例如,用于在两个移动电话之间交换名片。例如,可以通过蓝牙TM(BT)、红外(IR)端口或者无线本地接入网络(WLAN)的方式实现传输信道。
文件WO 00/28403 A1中描述了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使用本地无线链路的一个实例。这个文件提出的不是数据的传输,而是便携式控制器和设备之间控制信息的传输,类似于对设备的传统远程控制。
例如,在文件EP 1 220 501 A2和WO 01/45319 A1中描述了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的发起协议。
已知解决方法的劣势在于,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直接无线数据传送的激活和发起通常被认为是复杂或繁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电子设备用户的角度简化两个电子设备之间数据的直接无线传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以某种形式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直接无线传送,这种形式带给电子设备用户全新的体验。
提出一种在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无线传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的第一电子设备中检测在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近接状态。如果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特定的运动方式,同时至少彼此紧密邻近,则假设处于近接状态。所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已经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中的一个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时,打开数据传送信道,作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用于在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接口,用于建立到其它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以及处理组件,用于实现所提出的方法。
最后,提出一种软件程序产品,其中存储软件代码,它用于在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的无线传送。当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运行时,所提出的软件代码实现所提出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基于称之为“近接”的概念。这个术语的确切定义及其因此所需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给定的应用程序而定。特定且清楚的运动方式可包括设备用户所执行的单一运动或者一系列运动,而设备至少彼此紧密邻近。在最简单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近接”指将两个电子设备物理地放在一起,也就是轻触在一起,或者至少彼此非常接近。在其它具体实施方式中,“近接”可能需要其它更加复杂的运动方式,例如,滑动两个电子设备使其彼此接近。在最一般的情况下,“近接”仅仅需要满足下列标准:操作允许用户明确地定义其希望哪个设备与其自有的设备“近接”,以及每个设备可以独立地确定其是否可能与另一个设备“近接”。
依照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也被称为可近接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考虑到两个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送的发起会特别简单和直观,如果简单地通过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进入近接状态而发起这种数据传送,例如,通过使两个电子设备物理上相互接触。只有在检测到这种“近接”的情况下,才激活提供数据传送所需全带宽的信道。
从而,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方式,以通过简单地分别使两个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来发起数据传送,在电子设备之间传送图像或者其它数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提供相当直观的用户界面,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其可以实现于某些电子设备之中,例如,至少实现于某些未来的移动电话之中,而不需要任何硬件改变。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激活对近接状态的检测,或者仅仅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在用户要求或者自动在应用程序发出相应的指示时激活对近接状态的检测。
在最简单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由机械或电激活检测近接状态。在这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基本上可以明确且无错误地检测近接状态的进入。因而,原则上不可能偶然检测到近接状态。例如,当两个设备都包含一个按钮,并且在特定的配置下一起按下设备而使得两个按钮同时被按下,可能获得对近接状态的这种确切检测。
在更加重要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不能如此明确地检测到近接状态。对于这些情况,提出使用只需要非常低的带宽的轮询模式。首先,第一电子设备打开轮询信道,作为本地无线链路。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在轮询信道上发射信号,并在这个轮询信道上接收信号。例如,所交换的信号可以是“遥测数据”,其基于所涉及电子设备中的某些测量的结果。最后,通过估计由第一设备测量的数据和经由轮询信道接收到的信号,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其是否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相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必须注意,由第一设备测量的数据可以是对经由轮询信道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测量的结果。
有多种可能性用于使电子设备进入轮询模式,也就是,打开轮询信道并执行所需的测量和估计。可以由用户发起,或者自动地,或者是由混合方式进入轮询模式。还存在附加的安全层次,但是这对于本发明并不重要。
如果由用户发起轮询模式,优选地发起极其简单。例如,可以通过提供专用的按钮来实现这个目的,按下这个按钮,以进入轮询模式。可选地,可能需要按下预定义的规则按键序列或者进行任何其它适当的动作。
如果自动进入轮询模式,只要以低能量快速轮询检查模式(QUICK_POLL_CHECK_MODE)对轮询信道进行的规则取样显示附近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轮询模式,就进入轮询模式。例如,这种规则取样可能每数秒发生一次。虽然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用户,但必须考虑其电子设备需要的功率开销以及还存在潜在的安全弱点。只要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确定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或至少任何其它对象非常接近,也就可能自动进入轮询模式。而且,只要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唯一识别出预先确定类型的数据,例如,当用户生成的图像显示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时,当使得音频信号对于用户可用时,或者当拇指印或超连接出现在屏幕上时,就可以自动进入轮询状态。
进入轮询模式的某些可能性必须与进入轮询模式的至少一个其它可能性相结合,以使得两个电子设备可以发起数据的传送。例如,在一个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默认在上述(QUICK_POLL_CHECK_MODE)下存在有多种不同的可近接电子设备。只要在一个电子设备中唯一识别某一类型的数据,就使这个电子设备自动进入轮询模式。如果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范围内还有一个其它的可近接电子设备,其最终将在对轮询信道的规则取样期间,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轮询模式,并且也进入轮询模式。然后可以如所提出的通过“近接”激活数据的传送。
还存在各种可能性,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接近传感器,以在轮询模式中进行接近测量。例如,接近传感器可能基于光学、电磁、静电、磁或者其它原理进行操作。当电子设备进入轮询模式时,其接通其接近传感器。如果接近传感器检测到附近的另一个对象时,则电子设备在打开的轮询信道上发射一个标志。如果电子设备基本上同时也在轮询信道上接收到相应的标志,就合理地认为两个可近接电子设备已经靠近在一起,并因此已经进入近接状态。从而,本发明开启了接近传感器的新用途的可能性。
在另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轮询模式下使用现有的红外数据协会(IrDA)端口进行接近测量。将电子设备的IrDA端口设定为一种模式,其中IrDA端口发出具有指定强度的红外信号。同时,电子设备轮询经由IrDA端口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如果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对应于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特定运动方式时可以预期的预定义的强度,则可以假设处于近接状态。例如,根据所选的运动方式,预期的强度基本上等于指定的强度或者已知的时间相关函数。例如,当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几乎与发射的红外信号的强度相同时,则可以假设在轮询模式下电子设备的IrDA端口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另一个电子设备的IrDA端口。可使用模糊推理,以确定是否应该实际上认为第一电子设备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在另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以在轮询模式下进行接近测量。如果两个可近接电子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同时注册一个加速-减速形态,这就表示它们很有可能已经进入近接状态,而这个加速-减速形态是各个电子设备经历特定运动方式时可以预期的。加速-减速形态可包括单一值,不过也可以是更复杂的时间的函数,这依赖于特定运动方式的定义。经由发起的轮询信道执行对加速度指示形式的信息的所需交换。可以使用模糊推理,以确定是否应该实际上认为第一电子设备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使用轮询信道本身在轮询模式下进行接近测量。可近接的电子设备在打开的轮询信道上发射信号。如果在轮询信道上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强度依照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经历所选的特定运动方式时可以预期的预定义的时间函数变化,则第一设备假设其与某个其它可近接的设备处于近接状态。例如,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信道强度快速增加并且之后停留在最大可能值,则最有可能的是电子设备已经互相接触。可以使用模糊推理,以确定是否应该实际上认为电子设备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另一个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如果轮询信道基于蓝牙TM,则必须另外考虑蓝牙TM信道强度的适应性,以使这个方法鲁棒。
用于检测近接状态的其它可能性包括,例如,基于音频的接近传感,其中设备监听由其它设备发出的音频信号;基于接触声音的检测,例如,使设备快速接触时的轻触声;使用专用接触传感器的检测,例如,在已接触或快要接触时弯曲的小直杆;对“近接”运动的视觉识别,例如,使用具有运动传感的相机;以及任何其它能够检测紧密接近和用于执行“近接”的特定运动的方法。用于检测近接状态的具体机制与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无关,尤其是,如果使用下面描述的多输入推理,其保证任何单独机制中可能的系统的、随机或不可预期的偏斜、错误或操作失败可以由其它各机制进行抵消。
有利地,是否应该认为电子设备与另一个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的最终判决是基于多个标准的,例如,基于以上提出的多个具体实施方式。然后,电子设备进行推理,其是否可能已经处于“近接状态”。实际上,为实现这一目的,应该使用多于一个接近传感器。例如,如果同时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接近的对象,接收到高强度的红外信号,而且电子设备经历减速,则可以认为“近接”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特殊的传感器系统,以可靠地检测近接状态。例如,传感器系统能够执行三种类型的检测,即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接近、减速和物理接触。由于没有已知的传感器能够独立地执行这三种功能,对于这个传感器系统,最好使用多个传感器。从而,必须将这些传感器的输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结合。在此,必须考虑到进入近接状态是罕见的,这意味着测量的结果组成相应的长负值序列,例如只有一个正值。此外,应该保证系统基本上不会拒绝真实的“近接”。最后,必须考虑到不同的传感器可能产生不一致的结果。
提议在使用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每个传感器做出是否发生“近接”的独立估计。而且应该对系统进行校准,使得预期将发生错误正值,这就是,使得系统将随时考虑处于近接状态,即使不是这种情况。可以对于各个传感器监控错误正值的行为。如果由于太多或太少的错误正值,使得行为异常,则暂时忽略相应传感器的输出。然后,可以基于所考虑的每个传感器的输出,并且可能另外基于每个传感器的已知可靠性因数,进行最终判决。传感器输出的单独和组合的估计尤其可以用算法实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监控电子设备与某个其它对象的物理接触的强度。而且,对于这个监控的碰撞强度指定一个门限值,在这个门限值之上停止近接状态的检测。可选地或附加地,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输出告警信号。这有助于防止用户将其多个电子设备猛烈碰撞并与某个其它对象进行猛烈碰撞,以进入近接状态,从而,防止破坏电子设备的危险。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并不默认接通轮询信道。相反,每个可近接电子设备通常或规则地搜索其自身关闭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例如,根据上述说明的一种可能性。这个具体实施方式尤其可用于功率损耗不是关键性问题的情况下,例如,当设备是台式应用时,或者可以用极小的功率损耗执行搜索的情况下。
如果电子设备判断有可能“近接”,则打开轮询信道,并且发送QUERY_FOR_OTHER_DEVICE信号,询问其它可近接电子设备。如果电子设备同时接收到来自另一个电子设备的QUERY_FOR_OTHER_DEVICE信号,则有可能这两个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因此,应该在电子设备之间传送附加信息,而且,如果附加信息表示实际上发生“近接”,则激活数据传送信道。为了避免电子设备潜在的安全问题,即其甚至在用户未意识到时轮询其它电子设备,只有用户要求,才可能进入这种模式。
与最后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相比较,所提出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更可靠而不易于错过“近接”。而且,由于其不需要估计以及一直进行轮询,所以有更少的功率损耗。
虽然,当所提出的电子设备彼此紧密接近时,其能够进入近接状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希望实现舒适、直接的数据传送,而不需要所涉及电子设备之间的紧密接近。可以给出这样的情况,例如,多人围坐在一个大桌旁边。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额外定义不需要紧密接近的“远程近接状态”。当电子设备经历特定的运动方式时,在用户要求或者在应用程序激活时,检测电子设备的远程近接状态。例如,不使两个电子设备碰撞在一起而进入近接状态,而是同时让两个电子设备碰撞桌面或者类似的平面。或者,电子设备的用户可用手或手指碰撞或轻触其设备,或者摇动设备一次,这依赖于对远程“近接”定义的确切方式。一旦检测到远程近接状态,就以和需要紧密接近的近接状态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从而,可用相同的协议启动远程近接状态和紧密接近近接状态,只是要除去对于电子设备之间的紧密接近或者物理接触的任何要求。为了建立数据传送信道,必须在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中检测到远程近接状态,即必须给出涉及电子设备的状态的暂时匹配。
要将数据从其传送至其它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可能经由用户界面向其用户提供潜在的接收设备列表。然后,使得用户可经由用户界面从列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设备。这种选择还可能包括取消对所示设备的选定。因此,可以只对用户选择的其它电子设备打开数据传送信道。这允许用户将数据传送限制在所期望的接收者里。
同样为了实现在激活的数据传送信道上的数据传送,有多种可能性。
在第一种可能的操作模式中,所提出的“近接”只用于发起数据传送信道,然后使用该信道,正如其正常的使用,例如,作为使用蓝牙协议的蓝牙TM数据传送信道。这种操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其不需要定义新的数据类型或传输协议。
在第二种可能的操作模式中,所提出的“近接”用于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数据流量不必是连续的,其可能还包括数据分组或对象,例如,从显示器向另一个显示器传送的图像。对于这种操作模式,应该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而且对于“近接”传送的数字权管理保护至少应该与对于其它信道一样严格。实际上,可能定义新的“ENABLE_HUGGING_TRANSFER”标志,并将其指定给被允许进行传送的每个对象。但是,不必要将这个标志明确地添加到大多数对象定义中,因为对于可以由红外信号、蓝牙TM、短消息服务(SMS)、多媒体消息服务(MMS)等等交换的任何类型的对象,例如,所有图标、所有名片/联系卡片、具有某些限制的图像等,这个标志可以默认为ON。
在一个有利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总是将要移动的对象格式化为MMS或SMS,并开启附加的“TRANSFER_BY_HUGGING”标志。然后,用户界面将其作为普通的MMS处理。可以随着MMS数据一起发送任何必要的附加字段,例如,包含发送者电话号码的字段。因此,对于接收电子设备,MMS是通过普通的空中接口还是“近接”方式来接收在原则上是无关的。
可以在检测到其间有近接状态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传送。本发明另一个有利具体实施方式使得可以进行“三向近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只用于发起第一电子设备和某个其它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更具体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一个接一个地“近接”第一电子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和所有其它电子设备一旦检测到它们已经由第二电子设备“近接”,就打开数据传送信道。因此,第二电子设备使得可在第一电子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这尤其适用于如果第一电子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太大而无法移动这些设备进入它们之间的直接的近接状态时。
例如,可以将轮询信道和数据传送信道分别作为蓝牙TM信道、WLAN信道、IrDA信道等来建立。必须注意,在一个只涉及两个电子设备的最佳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信道将使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只是改变所传送数据的类型。
原则上可以用现有的技术和硬件实现本发明。如果设备已经包括至少上述技术之一,本发明可以完全实现于软件中。附加的硬件可以使得本发明更加鲁棒。
参照附图阅读下面的详述,可以使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该了解,附图只用于说明目的,并不会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对本发明的限制应该参考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应该进一步了解,附图并非按照比例绘画,它们仅仅旨在于概念性地说明这里描述的结构和过程。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表示实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两个移动电话;
图2是一个流程图,说明图1中移动电话之间数据传送的发起;
图3是实现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4是一张表,指示在图3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考虑的不同情况;以及
图5是一个流程图,说明在图3的移动终端中实现的算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表示两个示例的移动电话1、2,其能够依照本发明发起数据的传送。
移动电话1、2中的每个都包括传统移动电话的图形显示器11、21和其它组件(未示出)。移动电话1、2进一步包括各自的接近传感器12、22以及发起按钮13、23。另外,移动电话1、2中的每个包括接口14、24,用于建立到某个其它移动电话的本地无线链路。最后,移动电话1、2都包括处理部分,这在图1中未示出。
现在将参照图2说明两个移动电话1、2之间数据传送的激活。图2是一个流程图,左侧说明在第一移动电话1的处理部分中的处理,右侧说明在第二移动电话2的处理部分中的处理。对移动电话1、2中处理的描述部分完全相同。
如果第一移动电话1的用户希望将当前显示在他/她的移动电话1的图形显示器11上的图像传送至第二移动电话2的图形显示器21,两个移动电话1、2的用户按下其电话1、2上各自的发起按钮12、22。结果,移动电话1、2都进入轮询模式。进入轮询模式可用“ENTER_POLLING_MODE”标识记录于电话内。
当进入轮询模式时,将轮询信道作为具有非常低的带宽的本地无线链路激活。更具体地,经由接口14、24将轮询信道作为蓝牙TM链路激活。
而且,当进入轮询模式时,在两个移动电话1、2中接通接近传感器12、22。因此,接近传感器12、22中的每个都检查是否在邻近检测到某个对象。
如果移动电话1、2中的一个的接近传感器12、22在其邻近检测到一个对象,这个移动电话1、2在轮询信道上发射接近标志,这在发射电话1、2中用“SEND_POLL_DATA”标志进行记录。
同时,移动电话1、2监听轮询信道。
如果在轮询信道上发射接近标志的移动电话1、2未在轮询信道上接收到来自另一个移动电话2、1的相应接近标志,则其检查移动电话1、2中的计数器是否指示超时。只要未指示超时,就进入循环,在循环中由移动电话1、2再次发射接近标志,而且移动电话1、2继续监听轮询信道。相反,当指示超时时,移动电话1、2离开轮询模式,这在移动电话1、2中用“LEAVE_POLLING_MODE”标志进行记录。
如果在轮询信道上发射接近标志的移动电话1、2,在监听轮询信道时确实接收到来自另一个移动电话2、1的相应的接近标志,显然存在另一个已经进入轮询模式的移动电话2、1。对接近标志的接收在移动电话1、2中用“RECEIVE_POLL_DATA”标志进行记录。
接着,进入判决阶段,其中接收到接近标志的移动电话1、2推断,检测到的其它移动电话2、1是否基本上与接收到接近标志的移动电话1、2有物理接触。在判决阶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能检查一个或多个条件。
例如,如果移动电话1、2基本上在其所有的接近传感器在邻近检测到对象并在轮询信道上发射第一接近标志的同一时刻接收到来自另一个移动电话2、1的接近标志,则可以假设,移动电话1、2与另一个移动电话2、1已经处于物理接触,也就是,处于近接状态。此外,可以用指定的强度发射所有的接近标志,而且如果基本上以指定的强度接收到来自另一个移动电话2、1的接近标志,则还可以假设移动电话1、2处于近接状态。
如果移动电话1、2在判决阶段得到的结论是未处于近接状态,则关闭轮询信道,并且离开轮询模式,这在移动电话1、2中用“LEAVE_POLLING_MODE”标志进行记录。此外,整个过程结束,直到用户再次按下相应的发起按钮13、23。
而且,如果假设处于近接状态,则关闭轮询信道,并离开轮询模式,这同样在移动电话1、2中用“LEAVE_POLLING_MODE”标志进行记录。但是代替地,进入数据传送模式,这在移动电话1、2中用“ENTER_TRANSFER_MODE”标志进行记录。
当进入数据传送模式时,数据传送信道作为具有较高带宽的本地无线链路被激活。数据传送信道同样通过移动电话1、2的接口14、24作为蓝牙TM链路被激活。
激活的数据传送信道则用于将当前显示在第一移动电话1的图形显示器11上的那些与设定为ON的专用标志“ENABLE_HUGGING_TRANSFER”相关联的对象自动传送至第二移动电话2的图形显示器21。
从而,两个移动电话1、2的用户认为其简单地通过一起碰触移动电话1、2,从一个显示器11直接向另一个显示器21传送了图像。因此,所提出的传输发起暗示一种有趣的心理曲解,特定用户群可能认为这构成了移动电话的“可爱”特性。
经由数据传送信道的对象数据的传输在第一移动电话1中用“SEND_DATA”标志进行记录,而经由数据传送信道的对象数据的接收在第二移动电话2中用“RECEIVE_DATA”标志进行记录。
当传输终止时,关闭数据传送信道,并离开数据传送模式,这在移动电话1、2中用“LEAVE_TRANSFER_MODE”标志进行记录。因此,整个过程结束,直到用户再次按下各自的发起按钮13、23。
应该了解,可能在两个移动电话之间以相同的方式传送任何其它类型的数据,只要可以对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唯一识别。实例是当前正在播放的音频信号,或者其拇指印或超连接出现在屏幕上的数据。
大体上,显然所说明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使得可以从一个移动电话向另一个移动电话进行极其用户友好的对象传送。这同样可能应用于经由已建立的数据传送信道以普通方式传送数据,例如通过使用蓝牙TM协议将数据传送信道建立为蓝牙TM数据传送信道。
下面,将描述主要算法,其可使用以不同原则操作的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近接状态。
图3是移动终端3的框图,其中在软件30中实现该算法。
移动终端3包括用于运行软件30的处理31,接近传感组件32,减速传感组件33,接触传感组件34,和发起按钮35。另外,移动终端3包括接口IF36,用于建立到某个其它移动终端的本地无线链路。移动终端3进一步包括传统移动终端的其它已知组件(未示出)。
必须注意的是,所描述的接近传感组件32、减速传感组件33以及所描述的接触传感组件34的功能可以通过多个传感器的多种组合实现。所描述的传感组件32、33、34中的一些组件的功能也可用多于一个传感器来实现。
例如,可由RFID传感器或光电接近传感器非常好地检测移动终端3对于某个其它对象的接近,并且这种接近也可以由静电接触计相当好的检测。加速度计可以非常好地检测到移动终端3的减速,但RFID传感器或光电接近传感器的效果不好。可通过音频传感器或通过静电接触计检测移动终端3的接触,但RFID传感器的效果同样不好。
用户可以通过按下发起按钮35激活移动终端3的近接传感模式。因此,可以在指定时间段中开启近接传感模式,例如一分钟。可选地,可能始终使近接传感模式处于激活状态。但是,实际上,这意味着会有高功率损耗和较差的可用性特征。进一步可选地,也可能由应用程序自动激活近接传感模式,例如在指定时间长度里或者在应用程序运行期间。
在近接传感模式期间,所用传感器中的每个以低频率监控状态,例如每0.5秒。每个传感器判决是否可以基于能够在每个时刻进行测量的参数假设有“近接”发生。每个传感器将其判决提供给处理组件30。例如,如果检测到的加速度形态对应于在近接状态下所期望的形态,则加速度传感器可返回“疑为近接”的指示。然后,由处理组件31运行的软件30在每个时刻基于从所有传感器接收到的指示判决是否已经进入近接状态。
对于每个时刻,在图4的表中总结有四种可能的情况。在这个表中,参数S指示用户的真正动作,S=0表示没有真正的“近接”,S=1表示真正的“近接”。参数D指示由软件30所进行的判决,D=0表示没有假设的“近接”,D=1表示假设的“近接”。
在正确正值(TP)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已经“近接”,这就是D=1,而系统正确检测到进入近接状态,这就是S=1。正确正值是所期望的。
在错误负值(FN)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已经“近接”,这就是D=1,但是系统未发现近接状态,这就是S=1。错误负值是极不期望的。
在正确负值(TN)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近接”,这就是D=0,系统正确地检测到这种情况,这就是S=0。这种情况是所期望的,而且应该被最大化。
在错误正值(FP)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近接”,这就是D=0,但是系统认为发生了一个近接,这就是S=1。可以允许错误正值的数量是相对大的,以进行对传感器的监控,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
在给定时间间隔中进入近接状态的概率S(1)=FN+TP被预期为相当地小,这是因为应该在每个时间序列中只应发生一次进入到近接状态。在给定时间间隔中未进入近接状态的概率S(0)=TN+FP相应地被预期为接近于1。
图5是由软件30实现的算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实现传感组件32、33、34的传感器的数量表示为NS,在特殊时刻由特定传感器i所作判决表示为M_i。M_i=1指示传感器i假设发生“近接”,而M_i=0指示传感器i假设没有发生“近接”。
在本算法最简单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通过对来自所有传感器的判决M_i进行求和并在这个总和超过预定义的门限值时设定D=1来进行最终的判决。但是,在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算法首先为每个时刻估计每个传感器i的判决M_i,其中i=1到NS,然后只对所选传感器的判决进行合并。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传感器可能系统地提供与其它传感器不同的结果。能最容易识别出的错误情况是FP。错误正值并不非常关键。如果系统被设定为过度触发,结果得到相对高的FP数量,则可对FP的数量进行估计,用于检测传感器的异常操作。
如果对于传感器i,FP的期望频率是FP0_i,而且,如果对于特定传感器i,FP的频率远小于FP0_i,则有可能该传感器已损坏,或者其处于不能精确测量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由这个传感器i提供的判决M_i不应该考虑在最终的判决D中。相似地,如果对于特定传感器i,FP的频率远大于FP0_i,则该传感器可能处于异常模式,而且所提供的判决不应该考虑在最终的判决D中。
为了检测异常模式,可以在几个时刻分别监控每个传感器测量结果的浮动总和。这就是,算法从每个传感器i接收新时刻的判决M_i,并且计算传感器i最后NM个判决的浮动总和FSUM_i,其中i=1至NS。
如果浮动总和FSUM_i处于以所期望频率FP0_i为中心的预先确定范围的外部,则从最终判决D的确定中排除传感器i的判决,而且,对于这个确定,NS的值减少1。不需要进行其它的改变。
但是,有利地,并未停止对排除的传感器i的多个输出M_i的独立估计。一旦检测到传感器i的浮动总和FSUM_i再次处于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就可以允许传感器i回到测量循环中。
在进一步的处理中,最重要的目的是最小化错误负值。原则上,错误负值应该决不发生,这是因为这表示系统没有检测到发生的“近接”。
由于所用传感器的不同灵敏度,以及由于最小化FN的需要,用不同的预先确定的经验因数a_i对不同传感器i的测量结果M_i进行加权。最好进行校准,以使得每个传感器的错误负值的概率是相同的。这个预定义的小概率表示为KFN。这样,例如由于FP超过上述预定义的边界,可以增加或删减传感器,而不用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校准。
可以对每个传感器进行不同的校准测量。唯一的要求是,校准测量产生传感器i错误负值FN_i的平均概率,以及产生传感器i错误正值FP0_i的平均概率,后者用于监控各自的传感器i,如上所述。然后,可以确定将用于校准传感器i输出的权重a_i,例如a_i=KFN/FN_i。
通过举例的方式,可以通过估计这个传感器的FN_i的概率得到特定传感器i的权重值a_i,如下:
M_i(1)=S(1)*TP_i+S(0)*FP_i,以及
M_i(0)=S(0)*TN_i+S(1)*FN_i
其中,M_i(1)是M_i=1的概率,M_i(0)是M_i=0的概率。
从而,可以确定FN_i为:
FN_i=[M_i(0)-S(0)*TP_i]/S(1)
接着,在上面等式的右边项中引入权重a_i,将结果项设定为KFN:
[a_i*M_i(0)-S(0)*TP_i]/S(1)===KFN
从而,可以确定权重a_i为:
a_i=[KFN*S(1)+S(0)*TP_i]/M_i(0)
一旦对所考虑传感器的判决M_i进行校准,就对其进行求和,得到总和sumM=sum(a_i*M_i)。由于校准,总和中的所有项具有相等的产生KFN的可能性。因此,近接状态检测,也就是D=1的触发点可以定义为:sumM/NS>K,其中K是预定义的常量。
如果算法检测到“近接”,也就是如果D=1,则如上所述参照图1和2通过接口36建立数据传送信道。否则,只要近接传感模式处于激活状态就继续进行监控。
所提出算法的优点在于,其需要最小的处理功率和非常小的开销。而且,对错误正值的跟踪允许以极其简单的方式对个体的传感器进行监控。所述形式也使得可以暂时切断个体的传感器,而不需要对其它传感器进行重新校准。
必须注意的是,可能增加附加的约束,以改善系统的精确性。例如,要求所有需要的“近接”组件,也就是接近、减速和接触传感组件32、33、34的总和也超过一个门限,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附加约束。从而,例如,加速计只对减速传感有贡献,音频识别声(audioclick)只对接触传感有贡献,而光电传感器对这些都有贡献。还有一个要求是,对所有三种类型传感的测量要在假设检测到近接状态之前进行。但是,由于这会导致错误负值的增加,所以这个边界约束应该谨慎使用,作为主要算法的从属约束。
在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M_i值是脆弱(crisp)值。在一个可供选择的具体实施方式中,M_i值还可能是“模糊”的,例如在0和1之间,并且对应于例如已发生“近接”的概率。否则,过程就和如上所述相同。这就是,如果总和除以NS的值超过预定义的门限值K,就计算乘积a_i*M_i的总和,并且将D设定为‘1’。可以如上所述地从各测量结果确定a_i的值。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问题,来自不同传感器的结果可能不一致,从而,对各个结果的解释是复杂的。实际上,必须对各个传感器输出进行交叉校准。去掉其中一个传感器也并不像在脆弱值情况下那样无关紧要。对SumM的计算可能需要权重a_i的附加参数,这就是,a_i值可基于激活的传感器的配置进行变化。
给定传感器可在(x,y,z)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灵敏度,(x,y,z)方向是固定在移动终端3上的坐标。另一方面,可能仅在其中一个轴向上测量“近接”,例如x-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每个传感器分解为两个或三个“虚拟”传感器,每个都具有其自己的FN_i测量结果。一般来说,可能将这些表示为(MX,MY,MZ)。如果近接方向总是已知的,平行和垂直测量结果(MP,MR)就足够了。
如果所用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测量碰撞的强度,则只要它们检测到碰撞的强度超过预先确定的门限值,就应该能够额外返回一个标志。然后暂时切断系统,例如几个周期,和/或向用户给出告警信号。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可能包括高度灵敏的加速度传感器,也可能包括灵敏度不高的音频传感器。实际上,为实现这一目的,也应该对传感器输出进行加权,以使得可靠性低的传感器不能单独触发这个状态。
为了估计所述的算法,使用初级数据对某些个体的传感器进行分析,更具体的是相机传感器、音频传感器、以及光电传感器、接近计或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初步结果显示在大概0.5秒里执行“近接”。从而,2Hz的取样率对于整个系统可能是足够的,尽管个体的传感器可能需要更快的取样率。为了模拟真实的“近接”,使用了来自不同“近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调整,使得“近接”发生在大约3.5±0.5秒,使得应该在时刻7和8上设定D=1关闭。
在作为使用2Hz取样率的第一传感器的相机传感器中,任何大的梯度都使该标志关闭。这个相机传感器的输出可能是[0000111111000...]。
在音频数据中,“近接”的特征在于具有最大为几个100ms长的嗒声,与较小碰撞相比其具有不同的形态。音频传感器的输出可以是[000000110000]。
基于相机的其它光电传感器可能具有更差的精确性。这种传感器的输出可能是[00 10 00 11 10 00....]。
传统接近计,如RFID传感器很可能给出非常精确的结果,例如[00 00 00 11 00...]。
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可能产生大量的错误正值,例如[11 10 01 1001 11...]。
首先,确定每个时刻上不同传感器测量结果的未加权总和。
相机:    [00 00 11 11 11 00...]
音频:    [00 00 00 11 00 00...]
“光电”:[00 10 00 11 10 00...]
接近:    [00 00 00 11 00 00...]
其它:    [11 10 01 10 01 11...]
总和:    [11 10 12 54 22 11...]
将每个时刻D=1的触发设定为3。从而,在T=7和8时停止近接检测,并且没有错误正值。
但是,如果至少其中两个传感器具有非常高的FN概率,则FN的概率会相当高。
因此,现在依照所述算法对传感器输出进行加权,假设传统接近计的FN概率最低,例如0.1%。一般来说,各个概率和相关联的权重可能是:
相机:FN概率0.25% ——>权重4
音频:FN概率0.2%  ——>权重5
光电:FN概率1%    ——>权重1
接近:FN概率0.1%  ——>权重10
其它:FN概率0.13% ——>权重8
所得到的校准传感器输出a_i*M_i和相应的总和在下面示出。
相机: [0 0  0 0  4 4  4 4  4 4  0 0...]
音频: [0 0  0 0  0 0  5  5  0 0  0 0...]
光电: [0 0  1 0  0 0  1  1  1 0  0 0...]
接近: [0 0  0 0  0 0  10 10 0 0  0 0...]
其它: [8 8  8 0  0 8  8  0  0 8  8 8...]
总和: [8 8  9 0  4 12 28 20 5 12 8 8...]
例如,适当的触发点则可能例如是12,这保证两个可靠的传感器足以用于触发。从而,在上述实例中,在T=6,7,8和10时停止“近接”检测。也就是,产生了更多的错误正值,不过,错误负值的概率非常低。
也允许在检测到远程近接状态时建立数据传送信道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将在下面同样参照在图3中所述的移动终端3进行描述。
例如,坐在一张大桌相对侧的两个移动终端用户同意开始在其移动终端3之间通过“远程近接”的方式进行通信。
为了进行“远程近接”,两个用户按下其各自移动终端3上的专用按钮35,或者其执行相应的预定义的软按键动作。例如,还可能在特定时间长度上或者在应用程序期间也由应用程序自动激活近接传感模式。
如果按钮35还被提供用于使能进入紧密接近近接状态,则可按下按钮35例如一次,用于进入紧密接近近接状态,按下两次用于进入远程近接状态。用户对于进入远程近接状态的要求是很值得推荐的,这是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用户可能太轻易地就偶然开始进行通信。因此,接通所有提供用于检测近接状态的传感器,或保持其为接通状态,除了那些取决于另一个移动终端紧密接近的接近传感器,主要是RFID传感器,它们会被关闭,或保持关闭状态。一般来说,可接通接近传感器或保持其为接通状态。可选地,由取决于另一个移动终端紧密接近的接近传感器提供的信号可以被软件30阻塞在处理组件31中,其中组件31接收来自所有传感器的信号,如参照图3所述。
然后两个用户轻敲其终端3,例如在桌面上。传感器通过检测各自移动终端3对某个平面的接近,以及通过检测附加的碰撞,例如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基于音频的传感器、基于光学的传感器或者一些其它适当的传感器,检测到这个远程“近接”。
这个准则没有考虑来自某些传感器的信号,从而,除了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相同的算法检测远程近接状态,正如参照图3至5所述。
如果对近接状态的检测以及已经检测到近接状态时建立数据传送信道的概率已经在移动终端中实现了,则进入远程近接状态的选项不需要额外的开销,仅仅需要进行微小的变化。
进入远程近接状态的选项向移动终端提供了新的可用性。例如,其允许通过窗口执行“近接”。这在车辆环境中尤其重要。另外,其允许用户不需要将移动终端拿到口袋之外就可以开始通信,例如在具有触觉反馈的轻拍控制的情况下。另外,进入远程近接状态的选项可以在难以使两个移动终端紧密接近的室内环境中进行通信,例如在会议桌上。而且,可以在群组中进行有选择性的数据传送。例如,“远程近接”可用于收集选票,用于只向那些在被告知时轻拍其移动终端的用户发送日程数据。
激活至其它终端的数据传送的用户可能还接收到目标终端的列表,并选择从列表上取消对一个或多个终端的选定。这应该在应用层实现。
由于与启动紧密接近近接状态的情况相比,一些传感器保持关闭,所以功率损耗甚至可能更低。
虽然表示、描述并指出了本发明应用于其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基本新颖性,可以了解,本领域熟练的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可对所述设备和方法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例如,那些以基本相同的方式执行基本上相同的功能、以实现相同结果的元件和/或方法步骤的所有组合显然属于本发明范围之内。而且,应该了解,所示和/或连同本发明任何公开形式或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结构和/或元件和/或方法步骤可结合在任何其它公开的或描述的或建议的形式或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设计选择的通用形式。因此,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限制。

Claims (31)

1.一种在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无线传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设备中: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近接状态,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特定的运动方式,同时至少彼此紧密邻近,则假设处于近接状态;以及
当已经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时,打开数据传送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近接状态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机械和电作用中的至少一个检测进行检测。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近接状态的所述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
打开轮询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
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射信号并且在所述轮询信道上接收信号;以及
通过估计由所述第一设备测量的数据和经由所述轮询信道接收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同样已经打开轮询信道的相应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由用户发起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所述轮询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轮询信道上执行规则取样,并且其中,当所述轮询信道的所述规则取样表示位置邻近的第二电子设备正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射信号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动打开所述轮询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的接近测量结果指示第二电子设备邻近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动打开所述轮询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当前唯一识别出预先确定类型的数据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动打开所述轮询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打开所述轮询信道时,借助于用于检测接近对象的接近传感器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执行接近测量,其中,如果所述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接近的对象,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射接近指示,以及其中,如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本上在发射所述接近指示的时刻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射的接近指示,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其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出指定强度的红外信号,对在所述轮询信道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轮询,并确定所接收的红外信号的强度,以及其中,如果所接收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对应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所述特定运动方式时可预期的预定义强度,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其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打开所述轮询信道时,借助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加速度,其中,如果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所述特定运动方式时,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预期的预定义的加速-减速形态,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射加速度指示,以及其中,如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本上在发射所述加速度指示的时刻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射的相应加速度指示,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其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测量在所述轮询信道上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以及其中,如果在所述轮询信道上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强度依照预定义的时间函数变化,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其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该预定义的时间函数是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所述特定运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预期的。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下列方法中至少一种方法确定其是否与已经同样打开轮询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基于音频的接近传感,基于接触声音的检测,使用专用接触传感器的检测,以及对所述特定运动方式的视觉识别。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只有在满足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的多个条件的情况下,才确定其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近接状态,每个传感器提供是否可以认为进入近接状态的指示,并且校准每个传感器,使得其以已知概率错误地确定进入了近接状态,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监控每个传感器指示进入近接状态的频率,以及如果由于所述已知概率,所指示近接状态的监控频率偏离期望频率,则从进一步的考虑范围内排除传感器,并且基于来自未被排除于考虑范围的所有传感器的指示,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近接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对来自未被排除于考虑范围的所有传感器的指示进行加权和合并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近接状态。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模糊推理,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监控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可能接触的强度,以及其中,如果确定接触的强度超过预先确定的值,则输出告警和/或停止近接状态的检测。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近接状态是由用户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输入和来自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指示中的至少一个激活的。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以数据分组或对象的形式进行传送。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所述其它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所述其它电子设备是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三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仅作为一种媒体,用于打开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数据传送信道。
2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接口,用于建立到其它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的处理组件,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特定的运动方式,同时至少彼此紧密邻近,则假设处于近接状态;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接口打开数据传送信道的处理组件,当已经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时,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接口打开轮询信道的处理组件;以及
用于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引起信号的发射以及在所述轮询信道上的信号的接收的处理组件,
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的所述处理组件估计由所述第一设备测量的数据和经由所述轮询信道接收到的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用户发起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远程近接状态的处理组件,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经历预先确定的运动方式,则假设处于远程近接状态,其中,当已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远程近接状态时,用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接口打开数据传送信道的所述处理组件还打开一个数据传送信道,来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由所述设备的应用程序发起时,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远程近接状态的处理组件,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经历预先确定的运动方式,则假设处于远程近接状态,其中,当已经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远程近接状态时,用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接口打开数据传送信道的所述处理组件还打开一个数据传送信道,来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用户界面,以及用于经由所述用户界面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提供其它电子设备列表、和用于使用户经由所述用户界面从所述列表中选择电子设备的处理组件,其中只对由用户选择的其它电子设备打开数据传送信道。
27.一种软件程序产品,其中存储用于在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发起数据无线传送的软件代码,当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运行时,所述软件代码实现下列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彼此经历特定的运动方式,同时彼此至少处于紧密邻近状态,则假设处于近接状态;以及
当已经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时,打开数据传送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软件程序产品,其中,当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运行时,所述存储的软件代码进一步实现下列步骤:
打开轮询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以及
在所述轮询信道上发射信号以及在所述轮询信道上接收信号,
其中,基于估计由所述第一设备测量的数据和经由所述轮询信道接收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近接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软件程序产品,其中,当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运行时,所述存储的软件代码进一步实现下列步骤:
基于用户输入检测是否将启动远程近接状态;
如果检测到将启动远程近接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远程近接状态,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经历预先确定的运动方式,则假设处于远程近接状态;以及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远程近接状态时,打开数据传送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软件程序产品,其中,当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运行时,所述存储的软件代码进一步实现下列步骤:
检测来自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应用程序的将启动远程近接状态的指示;
如果检测到来自应用程序的将启动远程近接状态的指示,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进入远程近接状态,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经历预先确定的运动方式,则假设处于远程近接状态;以及
当已经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远程近接状态时,打开数据传送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本地无线链路,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软件程序产品,其中,当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运行时,所述存储的软件代码进一步实现下列步骤:
经由所述用户界面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提供其它电子设备列表;以及
使用户经由所述用户界面从所述列表中选择电子设备,其中只对由用户选择的其它电子设备打开数据传送信道。
CN2004800064879A 2003-03-14 2004-03-04 数据的无线传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6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390,548 US7724705B2 (en) 2003-03-14 2003-03-14 Wireless transfer of data
US10/390,548 2003-03-14
PCT/IB2004/000684 WO2004082212A2 (en) 2003-03-14 2004-03-04 Method for initiating a wireless transfer of data between at least two electronic devic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oftware program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6403A true CN1836403A (zh) 2006-09-20
CN1836403B CN1836403B (zh) 2010-08-18

Family

ID=3296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64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6403B (zh) 2003-03-14 2004-03-04 数据的无线传送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7724705B2 (zh)
EP (1) EP1611712A2 (zh)
JP (1) JP4283811B2 (zh)
KR (1) KR100800128B1 (zh)
CN (1) CN1836403B (zh)
BR (1) BRPI0408335A (zh)
CA (1) CA2516665A1 (zh)
TW (1) TWI256217B (zh)
WO (1) WO2004082212A2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715A (zh) * 2008-12-11 2010-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其收发数据的方法
CN102821192A (zh) * 2012-06-30 2012-12-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44150A (zh) * 2011-01-14 2013-12-11 阿尔卡特朗讯 区域跟踪系统和跟踪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1878596B (zh) * 2007-11-30 2014-04-09 微软公司 使用邻近度关系来修改移动设备操作
CN103797767A (zh) * 2011-09-12 2014-05-14 诺基亚公司 启动由传感器识别的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33912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装置之间的通讯连结方法
CN105208683A (zh) * 2014-05-28 2015-12-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性设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431921A (zh) * 2015-03-17 2017-12-0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2338B1 (en) * 1999-10-26 2004-08-03 Ricoh Co., Ltd. Device for transfering data between an unconscious capture device and another device
DE10227558A1 (de) * 2002-06-20 2004-01-1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zum Datenaustausch zwischen mindestens zwei kontaktlosen Datenträgern
US7724705B2 (en) * 2003-03-14 2010-05-25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fer of data
JP4329388B2 (ja) * 2003-04-22 2009-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I20030660A0 (fi) * 2003-05-02 2003-05-02 Nokia Corp Menetelmä päätelaitteen tehonsäästöön langattomassa lähiverkossa ja päätelaite
US8341522B2 (en) * 2004-10-27 2012-12-25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nhanced contextual user assistance
US8762839B2 (en) * 2004-09-30 2014-06-2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upply-chain side assistance
US7694881B2 (en) * 2004-09-30 2010-04-13 Searete Llc Supply-chain side assistance
US7922086B2 (en) 2004-09-30 2011-04-12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Obtaining user assistance
US8282003B2 (en) 2004-09-30 2012-10-09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upply-chain side assistance
US7798401B2 (en) * 2005-01-18 2010-09-21 Invention Science Fund 1, Llc Obtaining user assistance
US10687166B2 (en) * 2004-09-30 2020-06-16 Uber Technologies, Inc. Obtaining user assistance
US8704675B2 (en) * 2004-09-30 2014-04-22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Obtaining user assistance
US20080229198A1 (en) * 2004-09-30 2008-09-18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it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Electronically providing user assistance
US10445799B2 (en) 2004-09-30 2019-10-15 Uber Technologies, Inc. Supply-chain side assistance
US9307577B2 (en) 2005-01-21 2016-04-05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User assistance
US9747579B2 (en) * 2004-09-30 2017-08-29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nhanced user assistance
US20100146390A1 (en) * 2004-09-30 2010-06-10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btaining user assestance
US9098826B2 (en) * 2004-09-30 2015-08-0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nhanced user assistance
US10514816B2 (en) * 2004-12-01 2019-12-24 Uber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d user assistance
US7664736B2 (en) 2005-01-18 2010-02-16 Searete Llc Obtaining user assistance
US9038899B2 (en) 2004-09-30 2015-05-26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Obtaining user assistance
US20100223162A1 (en) * 2004-09-30 2010-09-02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Supply-chain side assistance
US20060117001A1 (en) * 2004-12-01 2006-06-01 Jung Edward K Enhanced user assistance
JP4332738B2 (ja) * 2005-03-31 2009-09-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通信パケット
US9093121B2 (en) 2006-02-28 2015-07-28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Data management of an audio data stream
US7782365B2 (en) 2005-06-02 2010-08-24 Searete Llc Enhanced video/still image correlation
US9967424B2 (en) 2005-06-02 2018-05-08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Data storage usage protocol
US9451200B2 (en) 2005-06-02 2016-09-20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torage access technique for captured data
US8681225B2 (en) 2005-06-02 2014-03-25 Royce A. Levien Storage access technique for captured data
US10003762B2 (en) 2005-04-26 2018-06-19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s
US9621749B2 (en) 2005-06-02 2017-04-11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Capturing selected image objects
US8964054B2 (en) 2006-08-18 2015-02-2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Capturing selected image objects
US20070222865A1 (en) 2006-03-15 2007-09-27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Enhanced video/still image correlation
US9942511B2 (en) 2005-10-31 2018-04-10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Preservation/degradation of video/audio aspects of a data stream
WO2006114362A1 (fr) * 2005-04-27 2006-11-02 France Telecom Procédé d'appariement et de désappariement d'appareils, procédé de mise en réseau, programmes d'ordinateur et appareils correspondants
EP1727018A1 (en) * 2005-05-26 2006-11-29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data exchange
JP4566825B2 (ja) * 2005-06-03 2010-10-2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端末装置のアンテナの制御方法及び当該携帯端末装置
US9042921B2 (en) * 2005-09-21 2015-05-26 Buckyball Mobile Inc. Association of context data with a voice-message component
US9166823B2 (en) 2005-09-21 2015-10-20 U Owe Me, Inc. Generation of a context-enriched message including a message component and a contextual attribute
US8275399B2 (en) * 2005-09-21 2012-09-25 Buckyball Mobile Inc. Dynamic context-data tag cloud
US7551935B2 (en) 2005-09-21 2009-06-23 U Owe Me, Inc. SMS+4D: short message service plus 4-dimensional context
US8509827B2 (en) * 2005-09-21 2013-08-13 Buckyball Mobi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context-data acquisition and ranking
US7580719B2 (en) * 2005-09-21 2009-08-25 U Owe Me, Inc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plus context support for social obligations
US8515468B2 (en) * 2005-09-21 2013-08-20 Buckyball Mobile Inc Calculation of higher-order data from context data
US8509826B2 (en) * 2005-09-21 2013-08-13 Buckyball Mobile Inc Biosensor measurements included in the association of context data with a text message
US8489132B2 (en) * 2005-09-21 2013-07-16 Buckyball Mobile Inc. Context-enriched microblog posting
US8126400B2 (en) 2006-03-24 2012-02-28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Method for an aggregate user interface for controlling other devices
US7725077B2 (en) * 2006-03-24 2010-05-25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1, Llc Wireless device with an aggregate user interface for controlling other devices
US8180293B2 (en) * 2006-03-24 2012-05-15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Vehicl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via device in proximity
US8538331B2 (en) 2006-03-24 2013-09-17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C Vehicl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via device in proximity
US8358976B2 (en) * 2006-03-24 2013-01-22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Wireless device with an aggregate user interface for controlling other devices
US9467530B2 (en) * 2006-04-11 2016-10-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network entity,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aring content
US8886125B2 (en) * 2006-04-14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ance-based association
US20070249288A1 (en) * 2006-04-14 2007-10-25 Kamran Moallemi Distance-based security
US9215581B2 (en) * 2006-04-14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ted Distance-based presence management
US8552903B2 (en) 2006-04-18 2013-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Verified distance ranging
JP4805022B2 (ja) * 2006-05-25 2011-11-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端末装置、画像貼付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らの方法
US8195106B2 (en) 2006-05-31 2012-06-05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Vehicl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via device in proximity
US7986917B2 (en) * 2006-07-10 2011-07-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fer from a hand held device
US7940933B2 (en) * 2006-08-18 2011-05-10 Medtronic, Inc. Secure telemetric link
US8259688B2 (en) 2006-09-01 2012-09-04 Wi-Lan Inc. Pre-allocated random access identifiers
US8391786B2 (en) * 2007-01-25 2013-03-05 Stephen Hodges Motion triggered data transfer
US8155121B2 (en) * 2007-03-27 2012-04-10 Ricoh Co. Ltd. Detection of physical movement for document sharing
US8837724B2 (en) 2007-03-27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test f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US9141961B2 (en) 2007-06-20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dynamic mobile coupons
US9483769B2 (en) 2007-06-20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electronic coupon for a mobile environment
US9524502B2 (en) * 2007-06-20 2016-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dynamic electronic coupons
JP4970310B2 (ja) * 2008-02-27 2012-07-0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7991896B2 (en) 2008-04-21 2011-08-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Gesturing to select and configure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2177535A (zh) * 2008-08-08 2011-09-07 爱莎.艾伯莱有限公司 方向性感测机构和通信认证
US9208306B2 (en) 2008-08-08 2015-12-08 Assa Abloy Ab Directional sensing mechanism and communications authentication
US9773362B2 (en) 2008-08-08 2017-09-26 Assa Abloy Ab Directional sensing mechanism and communications authentication
JP5349893B2 (ja) * 2008-10-15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489569B2 (en) 2008-12-08 2013-07-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gital media retrieval and display
CN101763328B (zh) * 2008-12-25 2014-01-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JP4676014B2 (ja) 2009-06-30 2011-04-27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キャプチャ画像の転送処理方法
DE102009027816A1 (de) * 2009-07-17 2011-01-20 Art+Com Ag System, Verfahre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und Vermittlungseinheit
US20110066691A1 (en) * 2009-09-15 2011-03-17 Nnamdi Jideani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US8588693B2 (en) * 2009-11-06 2013-11-19 Blackberry Limite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sharing and displaying electronic content
US20110111697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sharing and displaying electronic content
US8489131B2 (en) * 2009-12-21 2013-07-16 Buckyball Mobile Inc. Smart device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higher-order context data
US8417779B2 (en) 2010-01-12 2013-04-09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handheld carrier hosting media content
KR101637939B1 (ko) * 2010-01-22 2016-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동작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KR20110110565A (ko) * 2010-04-01 2011-10-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 장치간 페어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장치
US8335991B2 (en) * 2010-06-11 2012-12-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cure application interoperation via user interface gestures
FR2962276B1 (fr) 2010-07-02 2015-07-10 Luc Wathelet Dispositif, procede et reseau de commande par courants porteurs d'appareils electriques
KR101244016B1 (ko) * 2010-07-30 2013-03-14 주식회사 팬택 인체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접촉 패턴을 인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5683872B2 (ja) * 2010-08-24 2015-03-11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の通信方法、情報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の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172921B2 (ja) * 2010-09-21 2013-03-27 株式会社東芝 記憶装置
EP2474834B1 (en) 2011-01-11 2018-04-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ovision of data usable in apparatus positioning
US8588688B2 (en) * 2011-01-24 2013-11-19 Nokia Corporation Non-networked messaging
EP2485542B1 (en) * 2011-02-03 2019-02-27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link
US10542372B2 (en) 2011-03-15 2020-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identification within a physical merchant loc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a wireless network
US9084215B2 (en) 2011-04-07 2015-07-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vi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965284B2 (en) 2011-04-07 2015-02-24 Nokia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positioning through Bluetooth low energy wireless messaging
JP6319499B2 (ja) * 2011-09-16 2018-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14390A (ja) * 2011-11-28 2013-06-10 Mixi Inc 承認システム、承認サーバ、及び承認プログラム
DE102012205621A1 (de) 2012-04-05 2013-10-1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ochfeld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Kochfeldes
US9755437B2 (en) 2012-04-25 2017-09-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charging detection
JP5920829B2 (ja) * 2012-07-10 2016-05-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ウィンドウの表示を共有する方法、情報端末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4086790A (ja) * 2012-10-22 2014-05-12 Alps Electric Co Ltd 通信機器間の認証方法
US9820098B2 (en) 2013-04-25 2017-11-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forming device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relative positioning
CN105830475B (zh) 2013-12-18 2019-07-16 苹果公司 附近的设备之间的基于手势的信息交换
CN104780621B (zh) * 2014-01-13 2019-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JP6355081B2 (ja) * 2014-03-10 2018-07-11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10458801B2 (en) 2014-05-06 2019-10-29 Uber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vel planning that calls for at least one transportation vehicle unit
US11100434B2 (en) 2014-05-06 2021-08-24 Uber Technologies, Inc. Real-time carpooling coordinating system and methods
US9483744B2 (en) 2014-05-06 2016-11-01 Elwha Llc Real-time carpooling coordin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552559B2 (en) 2014-05-06 2017-01-24 Elwha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at one or more directives that direct transport of a second end user does not conflict with one or more obligations to transport a first end user
US9750081B2 (en) 2015-06-15 2017-08-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rect data transfer amo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027616B2 (en) 2016-07-18 2018-07-17 Plexus Meet, Inc. Proximity dis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KR102257994B1 (ko) * 2019-09-02 2021-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접 여부를 판별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140A (en) * 1975-05-20 1976-05-04 Public Systems, Inc. Mobile radio extension unit with punch through operation
DE19740934C2 (de) 1997-09-17 2000-05-1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nmelden eines Mobilteils an einer Basisstation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DE69831296T2 (de) * 1997-10-08 2006-06-08 Sony Corp. Programmstart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Gebrauch in elektronischen Maschinen und zugehörigen Medien
JP4328997B2 (ja) 1998-06-23 2009-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装置
GB9824482D0 (en) 1998-11-09 1999-01-0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Portable controller
FI108832B (fi) 1999-03-09 2002-03-28 Nokia Corp IP-reitityksen optimointi accessverkossa
SE9904683L (sv) 1999-12-17 2001-06-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och system för att etablera en radioförbindelse med kort räckvidd
US20020044549A1 (en) * 2000-06-12 2002-04-18 Per Johansson Efficient scatternet forming
KR100403767B1 (ko) * 2000-09-01 2003-11-01 주식회사 모리아테크놀로지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무선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및 방법
FI110560B (fi) 2000-12-27 2003-02-14 Nokia Corp Ryhmän muodostaminen langattomille kommunikaatiopäätelaitteille
US6728632B2 (en) * 2001-08-30 2004-04-27 Ericsson Inc. Navig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position, and/or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movement data generated by a movement detector
US6888811B2 (en) * 2001-09-24 2005-05-03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location sensitive inform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CN1633782B (zh) * 2001-12-17 2011-09-14 索尼公司 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US7027836B2 (en) 2002-09-10 2006-04-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40203381A1 (en) * 2002-12-31 2004-10-14 Cahn Janet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fer
US7724705B2 (en) * 2003-03-14 2010-05-25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fer of data
US8639819B2 (en) * 2004-02-05 2014-01-28 Nokia Corporation Ad-hoc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017799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file by use of a throwing gesture to a mobile terminal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5129B2 (en) 2007-11-30 2018-09-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654207B2 (en) 2007-11-30 2017-05-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odifying mobile device operation using proximity relationships
US8838152B2 (en) 2007-11-30 2014-09-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difying mobile device operation using proximity relationships
CN101878596B (zh) * 2007-11-30 2014-04-09 微软公司 使用邻近度关系来修改移动设备操作
US9357337B2 (en) 2008-12-11 2016-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thereof
CN104777909B (zh) * 2008-12-11 2019-07-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其收发数据的方法
CN101753715A (zh) * 2008-12-11 2010-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其收发数据的方法
CN104777909A (zh) * 2008-12-11 2015-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及其收发数据的方法
CN103444150B (zh) * 2011-01-14 2016-03-23 阿尔卡特朗讯 区域跟踪系统和跟踪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3444150A (zh) * 2011-01-14 2013-12-11 阿尔卡特朗讯 区域跟踪系统和跟踪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3797767A (zh) * 2011-09-12 2014-05-14 诺基亚公司 启动由传感器识别的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21192A (zh) * 2012-06-30 2012-12-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333912B (zh) * 2013-07-22 2018-11-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装置之间的通讯连结方法
US9374841B2 (en) 2013-07-22 2016-06-21 Ht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ve connection method among multiple devices
CN104333912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装置之间的通讯连结方法
TWI496499B (zh) * 2013-07-22 2015-08-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複數個裝置之間的通訊連結方法
CN105208683B (zh) * 2014-05-28 2019-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性设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208683A (zh) * 2014-05-28 2015-12-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性设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431921A (zh) * 2015-03-17 2017-12-0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US10979900B2 (en) 2015-03-17 2021-04-1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408335A (pt) 2006-03-21
CA2516665A1 (en) 2004-09-23
EP1611712A2 (en) 2006-01-04
US20040179545A1 (en) 2004-09-16
JP2006520546A (ja) 2006-09-07
WO2004082212A2 (en) 2004-09-23
TWI256217B (en) 2006-06-01
CN1836403B (zh) 2010-08-18
US7724705B2 (en) 2010-05-25
WO2004082212A3 (en) 2006-03-02
US20080205354A1 (en) 2008-08-28
KR100800128B1 (ko) 2008-01-31
JP4283811B2 (ja) 2009-06-24
US8165523B2 (en) 2012-04-24
TW200427272A (en) 2004-12-01
KR20050117538A (ko) 200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6403A (zh) 数据的无线传送
US809912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lating user/device activity with spatial orientation sensors
KR102269797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KR20180096078A (ko) 모듈형 가정용 로봇
CN105045419B (zh) 车辆的显示设备
US10281994B2 (en) Smart wand device
US20150301615A1 (en) Impact and contactless gesture inputs for docking stations
US10621955B2 (en) Wearable terminal for displaying screen optimized for various situations
CN106028256B (zh) 通信系统、电子设备、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138171A (zh) 触摸按键及指纹识别方法
JP2006163960A (ja) 決済機能付き携帯通信端末、課金決済システム及び課金決済における認証方法
CN106095220B (zh) 通知消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4850995A (zh)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12602315A (zh) 基于到使能设备的信标信号传输的位置确定
CN106781242A (zh) 危险区域的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06775224A (zh) 备注信息设置方法及装置
WO2019042292A1 (zh) 利用指纹识别响应来电的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451786A (zh) 无人机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204231A (zh) 车辆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6255102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鉴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454245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6618A (zh) 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919511A (zh) 光学装置及设备
CN108829532A (zh) 指纹检测的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15944A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06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