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3513B - 一种白灵菇品种及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灵菇品种及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13513B CN1813513B CN 200510052226 CN200510052226A CN1813513B CN 1813513 B CN1813513 B CN 1813513B CN 200510052226 CN200510052226 CN 200510052226 CN 200510052226 A CN200510052226 A CN 200510052226A CN 1813513 B CN1813513 B CN 18135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ys
- enzyme
- caas
- fruiting
- fragm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新的白灵菇品种及其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本品种是通过多孢杂交获得的新品种——中农1号(CAAS-1);并对本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详细描述,对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有详细说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及其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具体说来是白灵菇(Pleurotusnebrodensis)新品种中农1号(CAAS-1)及其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属于真菌界、真菌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属。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大型食用菌,野生资源极其稀少,兼性寄生于半枯死的新疆阿魏的茎基部和根上,子实体肥厚洁白、质地细腻爽口,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比,同时具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由于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野生白灵菇资源日渐减少,使其人工栽培走向必然。目前人工栽培品种和菌株均来自新疆野生种质,但是子实体发生的整齐度和形态的一致性均较差,特别是畸形菇较多,商品率和优质品率大大降低,生产效益没有保障,使商业化规模生产受到限制,也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因此,选育出菇整齐、形态好、形态一致、商品率高、优质品率高的优良品种成为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关键和第一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白灵菇商业栽培品种出菇和子实体形态的不一致性,提供产量高、出菇整齐、菇体形态一致、掌形、扇贝状、商品率高、优质率高的白灵菇品种,同时提供这一品种的菌种生产和关键栽培技术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白灵菇品种中农1号来自新疆野生白灵菇子实体的多孢杂交培养物的筛选,2005年1月20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300,分类命名为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
本发明白灵菇新品种中农1号(CAAS-1)的特征在于:
1.遗传学特征
rDNA的IGS2经BsuR I酶切,生成7个片段;经Hin6I酶切,生成6个片段;经RsaI酶切,生成3个片段。IGS2-RFLP图谱见图1~图3。
2.子实体形态特征
洁白,菌柄侧生,菌盖扇贝形,7.5~12.5cm×7.5~11.5cm,多数11.25cm×10.26cm,菌肉平均厚4.5cm,平均单菇重185g左右,菌柄的长宽比约1∶1,菌盖的长宽比约1∶1,菌盖长和菌柄长之比约2.5∶1,典型子实体如图4。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无畸形菇发生。子实体形成整齐度和形态一致性均较高,优质商品形态菇占80%以上。
3.子实体质地
中等。
4.农艺性状
菌丝生长温度:适宜生长温度20℃~30℃,最适温度25℃~30℃。
水分:基质含水量70%~75%,出菇期适宜空气相对湿度75%~85%。
栽培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0%,玉米粉6%,石灰2%,石膏1%,磷酸二氢钾1%,含水量为料水比1∶1.5~1.6。
出菇菌龄:100~110天
出菇预处理:18℃~20℃后熟30~40天,-5℃~5℃低温刺激7~14天。
出菇环境条件:农业式栽培温度5℃~18℃,工业式栽培12℃~15℃,空气相对湿度75%~85%,光照200~800Lux,通风良好,环境CO2≤400×10-6。
一致性:农艺性状的一致性良好,表现为子实体形成整齐,批量栽培的子实体20天左右完成一个菇潮,子实体形态的一致性高于80%,大大高于现有商业栽培品种。在上述环境条件下无畸形菇发生。优质商品形态菇占80%以上。
本发明品种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如下方面:
1、优质菇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一潮菇优质菇占≥8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出菇的整齐度大大高于其它品种,同批次的菌袋20天内完成菇潮,易于栽培期的管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3、菇体形态一致性大大高于其它品种,商品率和优质品率均大大提高。
4、菇体形态较其它品种优美,菌盖扇形,近贝壳状,更洁白,较其它品种更受市场欢迎,提高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白灵菇中农1号(CAAS-1)的IGS2经BsuR I酶切的电泳图谱;
图2是白灵菇中农1号(CAAS-1)的IGS2经Hin6 I酶切的电泳图谱;
图3是白灵菇中农1号(CAAS-1)的IGS2经Rsa I酶切的电泳图谱;
图中S代表菌株,M代表Marker:λDNA/HindIII+EcoR I。
图4白灵菇中农1号(CAAS-1)子实体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菌种的选育和鉴定
野生子实体采自中国新疆木垒荒漠中新疆阿魏茎基部,经形态学观察、与同发生于新疆阿魏上的俗称阿魏菇的近似种Pleurotus eryngii var.ferula进行交配试验、rDNA-ITS大小和序列检测,鉴定为白灵菇,中文名称白灵侧耳,拉丁学名为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Quél.,将野生子实体组织分离物和多孢子杂交后的培养物进行栽培比较筛选,发明本专利。
孢子分离为在20℃~22℃室温弱光条件下弹射孢子,收集到白色粉末状物后,一部分移至PDA平板上进行多孢杂交,获得多孢杂交培养物,一部分用无菌水制成浓度适宜的孢子液,涂平板后,置于25℃培养,见到肉眼可见的小菌落时,挑取菌丝,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无锁状联合的菌落作为单孢产生的单核菌丝,确定4个交配型后,与同发生在新疆阿魏上的近似种Pleurotus eryngii var.ferula的4个交配型的单核菌丝进行交配试验。以有无锁状联合作为交配与否的标志物,结果未见锁状联合,表明分离物与Pleurotus eryngii var.ferula不可交配,为不同种。根据《中国大型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Quél.。
多孢子杂交培养物中,挑取菌丝萌发早,无污染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进行平板出菇,继而进行子实体组织分离和培养,获得遗传学一致的双核菌丝,再行培养和栽培,以现有商业品种作对照。同时对双核菌丝进行DNA检测,检测结果为其rDNA-ITS大小和序列与Genbank NO.:AY311408(Pleurotus nebrodensis)完全相同,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观察和交配试验鉴定结果的正确性。栽培结果表明本专利品种较对照出菇整齐,菇潮集中,子实体发育快且一致,较对照菇潮缩短20天以上,子实体发育快3天以上,且无畸形菇,菇形较对照洁白优美。
实施例2菌种生产方法
1、母种:PDA培养基,24~28℃培养,10~12天长满斜面或平板,贮藏温度为4℃。
2、原种和栽培种:棉籽壳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95%或90%,玉米粉4%或麦麸9%,石膏1%,含水量为料水比1∶1.4,22~26℃培养,原种40~45天长满容器,栽培种35天左右长满容器,贮藏温度为4℃。原种还可以使用谷粒作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作,20天左右长满容器。
实施例3栽培方法
1、栽培工艺:培养基制作→冷却接种→发菌→后熟→低温刺激→出菇→采收。
2、栽培培养基:棉籽壳90%,玉米粉6%,石灰2%,石膏1%,磷酸二氢钾1%,含水量为料水比1∶1.5~1.6。
3、发菌条件:室温22~24℃,空气相对湿度60~75%,暗光,通风良好。
4、后熟条件:室温18~20℃,空气相对湿度60~75%,弱光,通风良好。
5、低温刺激:将菌袋置于环境温度-5~5℃下7天。
6、出菇条件:农业式栽培温度5~18℃,工业式栽培12~15℃,空气相对湿度75~85%,光照200~800Lux,通风良好,环境CO2≤400×10-6。
7、栽培周期:在上述条件下,发菌期需要45~50天,后熟期需要30~40天,低温刺激7~14天,出菇条件下原基形成期20天左右,子实体分化至采收7~8天,从接种至采收第一潮菇需要110~130天。农业式栽培可一潮菇后覆土出二潮菇,潮菇间隔45~60天,出两潮菇的整个生产周期155~180天。
8、效果:在上述条件下,出菇整齐,子实体外观一致,洁白,菌柄侧生,菌盖扇贝形,7.5~12.5cm×7.5~11.5cm,多数11.25cm×10.26cm,菌肉平均厚4.5cm,平均单菇重185g左右,一潮菇产量在生物学效率≥35%,无畸形菇发生。
实施例4品种的DNA标记方法
1、DNA提取:PDA培养基,25℃平板培养,刮取菌丝,液氮低温研磨,按常规方法提取。
2、IGS2-PCR扩增体系:dNTP(2.5mM each)4μL,Primer 1、Primer 2各2.5μL,Ex TaqTM DNA polymerase 1.25U,1×PCR buffer,Template 25ng,用ddH2O补齐至50μL。
3、引物:InvSR1R和5SRNAR。
4、限制性内切酶:BsuR I、Hin6 I、Rsa I。
5、IGS2-RFLP反应条件94℃变性1min;60℃复性1min;72℃延伸3min;共35个循环。然后在72℃,7min延伸。酶切体系中限制性内切酶(10U/μL)1μL,PCR产物6μL,10×buffer 1μL,用水补齐至10μL。置于37℃下酶切4小时。
6、电泳和观察1.2%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下检测酶切反应结果。
7、数据处理采用Quantity One分析软件。
8、结果白灵菇中农1号(CAAS-1)的IGS2经BsuR I酶切,生成7个片断;经Hin6I酶切,生成6个片断;经Rsa I酶切,生成3个片断。片断大小见表1,电泳图谱见图1、图2、图3。
表1菌株IGS2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产生片断大小
单位:bp
BsuR I | Hin6 I | Rsa I | |
1. | 1519 | 2304 | 1966 |
2. | 607 | 1466 | 630 |
3. | 504 | 1329 | 347 |
4. | 336 | 1037 | |
5. | 286 | 460 | |
6. | 248 | 322 | |
7. | 165 |
Claims (3)
1.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品种CAAS-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1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灵菇品种CAAS-1,其特征在于其rDNA的IGS2经BsuR I酶切,生成7个片段;经Hin6I酶切,生成6个片段;经Rsa I酶切,生成3个片段。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灵菇品种CAAS-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菌袋制备:棉籽壳90%,玉米粉6%,石灰2%,石膏1%,磷酸二氢钾1%,含水量为料水比1∶1.5~1.6;菌袋湿重1~1.5kg,经高温湿热灭菌;
菌丝培养:黑暗条件下,室温22~24℃,培养期50~60天;
出菇预处理:18~20℃后熟30~40天,-5~5℃低温刺激7~14天;
出菇环境条件:栽培温度5~18℃,空气相对湿度75~85%,光照200~800Lux,通风良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52226 CN1813513B (zh) | 2005-01-31 | 2005-01-31 | 一种白灵菇品种及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52226 CN1813513B (zh) | 2005-01-31 | 2005-01-31 | 一种白灵菇品种及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3513A CN1813513A (zh) | 2006-08-09 |
CN1813513B true CN1813513B (zh) | 2010-04-14 |
Family
ID=3690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522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3513B (zh) | 2005-01-31 | 2005-01-31 | 一种白灵菇品种及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135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8102B (zh) * | 2009-08-20 | 2012-01-25 | 山西山宝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 | 一种白灵菇的栽培方法 |
CN101824461B (zh) * | 2010-05-10 | 2012-07-18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快速检测白灵侧耳出菇性能的方法 |
CN104541976B (zh) * | 2015-01-07 | 2017-04-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41978B (zh) * | 2015-01-07 | 2017-03-15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出菇整齐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41979B (zh) * | 2015-01-07 | 2017-07-18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生产周期短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60734B (zh) * | 2015-01-07 | 2017-09-0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质地硬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85059B (zh) * | 2015-01-07 | 2017-03-15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阿魏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85060B (zh) * | 2015-01-07 | 2016-08-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85058B (zh) * | 2015-01-07 | 2016-08-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菌柄短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41980B (zh) * | 2015-01-07 | 2017-02-22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一种菌柄细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CN112544337B (zh) * | 2020-12-02 | 2022-10-14 | 安徽诺亚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白灵菇的定位出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9128A (zh) * | 1998-09-28 | 2000-04-05 | 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 | 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
CN1568654A (zh) * | 2004-05-14 | 2005-01-26 | 延淑洁 | 白灵菇的栽培工艺 |
-
2005
- 2005-01-31 CN CN 200510052226 patent/CN18135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9128A (zh) * | 1998-09-28 | 2000-04-05 | 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 | 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
CN1568654A (zh) * | 2004-05-14 | 2005-01-26 | 延淑洁 | 白灵菇的栽培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张金霞等.中国栽培白灵侧耳的RAPD和IGS分析.菌物学报23 4.2004,23(4),514-519. * |
张长青等.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菌丝培养特性.食用菌 4.2004,(4),8,9. |
张长青等.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菌丝培养特性.食用菌 4.2004,(4),8,9. * |
林春等.白灵菇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4 3.2004,24(3),46-49. * |
王波等.白灵侧耳优良菌株筛选及ITS序列标记.西南农业学报17 6.2004,17(6),766-768. * |
黄文娟等.白灵菇的生物学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上海农业科技 1.2004,(1),9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3513A (zh) | 2006-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13513B (zh) | 一种白灵菇品种及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 | |
CN104745483B (zh) | 一种宛氏拟青霉菌株sj1及其应用 | |
CN102668885B (zh) | 一种黄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 |
CN103598087B (zh) | 一种猪肚菇低温型菌株选育方法 | |
CN110184201A (zh) | 一种真姬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
CN103210849A (zh) | 荷叶离褶伞新菌株 | |
CN108641989B (zh) | 一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3270887A (zh) |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 |
CN104541978B (zh) | 一种出菇整齐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5154339B (zh) | 一种绿色木霉菌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4585059B (zh) | 一种阿魏菇及其栽培方法 | |
CN110343621B (zh) | 一种棘孢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3340156B (zh) | 荷叶离褶伞菌株 | |
CN107641600A (zh) | 适于低温出菇的平菇jk02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 |
CN107779406A (zh) | 灰树花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及其液体发酵菌种制作方法 | |
Kumara et al. | Improvement of strains of two oyster mushroom cultivars using duel culture technique | |
CN113444650B (zh) | 一株肺形侧耳菌及其应用 | |
CN106434381B (zh) | 纯白真姬菇菌株及其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对和应用 | |
CN109136100A (zh) | 一株塔宾曲霉菌株及在发酵青砖茶上的应用 | |
CN1943322B (zh) | 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
CN105219651B (zh) | 一种提高水稻抗干旱、盐害胁迫能力的内生烟曲霉及其应用 | |
CN100443586C (zh) | 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杂交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
CN104585060A (zh) | 一种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1824461B (zh) | 一种快速检测白灵侧耳出菇性能的方法 | |
CN115918438B (zh) | 黑木耳新品种的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