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1616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1616A
CN1811616A CNA2006100045224A CN200610004522A CN1811616A CN 1811616 A CN1811616 A CN 1811616A CN A2006100045224 A CNA2006100045224 A CN A2006100045224A CN 200610004522 A CN200610004522 A CN 200610004522A CN 1811616 A CN1811616 A CN 1811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hotographic fixing
image forming
fixing portion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45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2363C (zh
Inventor
井藤浩志
畠山千里
石井久仁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23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236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03G15/2035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for maintenance purposes, e.g. for removing a jammed shee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21Discharging tray, e.g. devices stabilis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py medium, postfixing-treatment, inverting, s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3Refeeding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2Paper handling
    • G03G2221/1675Paper handling jam treat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相对于纸传送方向,一对定影部排出辊(24)设在包括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定影部(20)的下游侧。在定影部(20)附近,设有可打开部(40),使得可以从外面接近在定影部(20)下游侧的纸传送通道。可打开部(40)具有对准加压辊(22)轴线的枢轴部分(41)轴线,并且可以绕枢轴部分(41)转动。定影部的排出辊(24)装在可打开部(40)上。如果在定影部(20)的下游侧发生卡纸,当可打开部(40)打开时,在定影部(20)的下游侧保证宽的空间,自然地向外取出卡在定影部排出辊(24)之间传送辊隙中的纸(P)。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例如以复印机或打印机为代表。
背景技术
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部,在那里对在上面转移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加热和加压,把调色剂图像固定在纸上。采用如定影辊或定影带等定影件对纸加热。定影件与如加压辊或加压带等加压件保持压力接触,形成定影辊隙,对通过辊隙的纸加压。
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部中,定影件和纸之间的接触密切到使得纸可能不脱离定影件。如果纸不脱离定影件,可能在定影部出口附近卡纸,并且暴露在高温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在定影部出口通常设有剥离爪,以便于从定影件强迫取出纸。这种剥离爪能有效地把纸从定影件取出,但是,实际上一旦卡纸,剥离爪可能成为干涉排除卡纸的障碍。这种不便已经导致提出一种构造,能够在定影部发生卡纸时解决卡纸问题。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19885(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这种构造。
在专利文献1中公布的定影装置中,从加热辊(定影件)取出纸的剥离爪设在定影部出口附近,当发生卡纸时,剥离爪后退到不干涉排除卡纸的位置。这里不方便的是,正好在定影件和加压件的下游侧设有纸排出辊(定影部排出辊),即使剥离爪后退,纸排出辊也不能后退。因此,纸排出辊可能干涉排除卡纸。使用者无法解决这种问题,对使用者造成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常遇到的不便,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它具有构造紧凑的定影部出口部分,容许方便和安全地排除卡纸,而不受设在定影件和加压件下游侧的其他构件的干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部,包括均由转动件构成的定影件和加压件;一对定影部排出辊,相对于纸传送方向设在定影部的下游侧,用于把纸排出定影部并送往更下游处;以及可打开部,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所述一对定影部排出辊,可打开部可以绕着平行于所述定影件或加压件轴线的枢轴部分转动,从而可以从外面接近位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的定影部下游侧的纸传送通道。
采用这种构造,当可打开部打开时,一对定影部排出辊可以移入打开的位置。因此,如果被卡的纸卡在定影部排出辊之间的传送辊隙中,也可以自然地将其取出。这消除了用手抓住纸来拉出纸的需要,省去了麻烦和时间,容许纸方便地从热的定影件取出。即使纸绕在定影件上,也可以方便地排除。由于一对定影部排出辊可以移入打开位置,可以保证在定影部下游侧具有宽的空间。这使得卡纸的排除很方便。这样,可以紧凑地构成定影部的出口部分,同时使得可以方便和安全地排除卡纸,而不受设在定影件和加压件下游侧的其他构件的干涉。
按照本发明,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设备还设有分离机构,用于松开定影件和加压件相互压在一起造成的定影辊隙。在此情形下,与可打开部的打开协同动作,分离机构使定影件和加压件相互分开。
采用这种构造,当由于纸卡在定影辊隙中而发生卡纸时,可以松开辊隙,从而可以方便地取出纸。因此,当在定影部中发生卡纸时,可以更方便和安全地排除卡纸。
按照本发明,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分离机构可以由凸轮机构构成,与可打开部的打开协同动作,使定影件和加压件相互分开。
采用这种构造,当可打开部转动时,定影件和加压件可以自动地相互分开。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机构或电路,因而采用紧凑而简单的构造,可以有助于在定影部中排除卡纸。
按照本发明,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包含在凸轮机构中的凸轮转动轴线可以对准加压件的轴线。
采用这种构造,可以减少凸轮所占的空间,由此在可打开部中可以节省空间。这减少了设计中的约束,容许定影部附近的部分做得更紧凑。另外,由于所得到的机构较简单,可以用很小的力把定影件和加压件相互分开。
按照本发明,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可打开部可以具有双面复印纸的传送通道,形成在背对定影部的面上。
在能够进行双面印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采用这种构造,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构件来形成双面复印纸的传送通道。这有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目,也有助于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
按照本发明,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采用这种构造,当可打开部打开时,纸传送辊可以移入打开位置。因此,如果卡纸卡在纸传送辊之间的传送辊隙中,可以自然将其取出。因此,即使在一对定影部排出辊的更下游处发生卡纸,可以方便和安全地排除卡纸而不造成麻烦和花费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的正面垂直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垂直剖面一部分的正面放大视图,表示定影部附近的部分;
图3是垂直剖面一部分的正面放大视图,表示处于打开位置的可打开部;
图4是垂直剖面一部分的正面放大视图,表示了卡纸发生在与图3不同的位置上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到4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描述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轮廓,以及其执行的图像输出操作。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的正面垂直剖视图。图中,实线箭头表示传送纸的通道和方向,点划线箭头代表激光束L。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2下部,设置了纸供应部3。在纸供应部3内,存放了切纸堆积方式的未印刷纸P。纸P从纸供应部3一张一张地送出。
在本体2内,在纸供应部3的左边部分,设有纸传送部4。按照沿着本体2侧面垂直向上的方向,纸传送部4把从纸供应部3送出的纸P传送到将在稍后描述的转印部9。
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顶面,设有文件供应部5,并且在文件供应部5之下,设有文件图像扫描部6。当使用者要复印文件时,他把文件放在文件供应部5上。文件具有在文件上的图像,例如包括文字、插图和图案。文件供应部5一张一张地送出文件,文件图像扫描部6阅读文件上的图像来获取图像数据。把图像数据送到设在本体2中心部分的激光发射部7。激光发射部7采用受图像数据控制的激光束L照射到将在稍后描述的图像形成部8。
在纸传送部4之上,在激光发射部7左边,设有图像形成部8和转印部9。通过采用从激光发射部7发射的激光束L,图像形成部8形成了文件图像的静电潜像。根据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9把调色剂图像转移到由纸传送部4同步传送的未印刷纸P上。
在转印部9之上设有定影部20。具有被转印部9转移在上面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纸P被传送到定影部20,在那里用定影辊和加压辊对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
在定影部20之上,设有分支部30。如果不进行双面印刷,从定影部20排出的纸P被分支部30分拣,从而被排入设在图像形成设备1本体内的本体内排出纸盘10,或者排入设在本体外的外部排出纸盘11。
把纸P从分支部30排向本体内排出纸盘10的排出开口的作用像换向部12。当进行双面印刷时,换向部12切换从定影部20排出的纸P的传送方向。然后纸P向下传送通过设在定影部20和转印部9左边的双面印刷纸传送通道13,从而再通过纸传送部4传送到转印部9。
以下,除了参照图1以外,还参照图2到图4来详细描述定影部20附近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构造。图2是图像形成设备1的垂直剖面一部分的正面放大视图,表示定影部附近的部分。图3相似于图2,是垂直剖面一部分的正面放大视图,表示处于打开位置的可打开部。图4相似于图3,是垂直剖面一部分的正面放大视图,表示卡纸发生在与图3不同的位置上的情形。在图2到图4中,粗实线代表纸P,实线箭头表示传送纸P的通道和方向,空心箭头表示可打开部的打开方向。
如图2所示,定影部20设有作为定影件的定影辊21和作为加压件的加压辊22。
定影辊21的直径为40mm,具有形成弹性材料层的硅橡胶,涂在如铝管等芯件表面上。与弹性材料层密切接触,涂以氟化乙烯树脂的调色剂释放层,用于提高表面光洁度和调色剂释放能力。在定影辊21的两端,设有肩部21a,形状为与定影辊21同轴的圆柱或圆管,并且沿着其轴线向外突出。在定影辊21内,设有卤素灯23作为热源。
加压辊22具有形成弹性材料层的海绵硅橡胶,涂在铝金属芯的外表面。与定影辊21相同,也在加压辊22两端设有肩部22a,形状为与加压辊22同轴的圆柱或圆管,沿着其轴线向外突出。
定影部20设有加压机构(图中未表示),把加压辊22压在定影辊21上。加压机构在预定压力下,保持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相互压力接触,沿着纸传送方向形成预定尺寸的定影辊隙。具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纸P通过定影辊隙。在与传送纸相同的周向速度下,由图中未表示的驱动机构转动定影辊21。由于加压辊22保持与定影辊21接触,当定影辊21转动时,加压辊22一起转动。在通常的定影操作中,当如图1和2所示,从下向上传送纸P时,定影辊21顺时针转动、加压辊22反时针转动,把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P的表面上。
相对于纸的传送方向,在设有上述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定影部20的下游侧,设置了一对定影部排出辊24。定影部排出辊24为成对的辊,由驱动辊24a和从动辊24b组成。这些辊在预定压力下保持相互压力接触,沿着纸传送方向形成预定尺寸的传送辊隙。定影部排出辊24把纸P送出定影部20,进一步沿下游传送到分支部30。
如图2所示,位于定影部20之上的分支部30设有可动导向件31。沿着与纸传送方向垂直的纸宽方向,可动导向件31具有与纸传送通道大致相同的宽度。为方便纸P的分拣,可动导向件31在垂直于纸传送方向的正面形成为楔形。可动导向件31设有沿纸宽方向延伸的轴部31a,并且依靠轴部31a支承在本体2上,从而可以相对于本体转动。由于在垂直平面中绕轴部31a转动,可动导向件31可以在引导纸P进入本体内排出纸盘10(参见图1)的位置、以及引导纸P进入外部排出纸盘11(参见图1)的位置之间运动。
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在可动导向件31的下游侧,沿着外部排出纸盘11的方向,设置了一对传送辊32作为纸的传送辊。与定影部排出辊24相同,传送辊32是成对的辊,由驱动辊32a和从动辊32b组成。这些辊在预定压力下保持相互压力接触,沿着纸传送方向形成预定尺寸的传送辊隙。传送辊32把纸P送到外部排出纸盘11,或者在进行双面打印时沿下游送到纸传送部4(参见图1)。
在上述定影部20和分支部30所在的地方,设有可打开部40。可打开部40沿纸宽方向具有大致与加压辊22相同的尺寸。可打开部40设有枢轴部分41,该枢轴部分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圆形开口42。圆形开口42大到可以容纳设在加压辊22两端的肩部22a,肩部22a通过圆形开口42穿过枢轴部分41。因此,可打开部40的枢轴部分41轴线对准加压辊22的轴线,可打开部40由枢轴部分41可转动地支承。当可打开部40在垂直平面中绕枢轴部分41转动时,在定影部20下游侧的纸传送通道变成可以从外面接近,如图3所示。可打开部40的内壁部分43形成了在定影部20下游侧的纸传送通道的可打开部40侧面。可打开部40在背对内壁部分43的面上,即背对设有定影部20的面上,还设有双面打印纸的传送通道13。
定影部排出辊24以及位于其下游的传送辊32均装在可打开部40上。因此,当可打开部40打开和关闭时,定影部排出辊24和传送辊32与它一起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靠近可打开部40的枢轴部分41,设有分离机构50。分离机构50设有凸轮部分51。凸轮部分51的转动轴线对准加压辊22的轴线。凸轮部分51的端面保持与设在定影辊21两端的肩部21a周向表面相接触。凸轮部分51的形状使得在可打开部40打开时,凸轮部分51克服把加压辊22压在定影辊21上的加压机构,使得与可打开部40的枢轴部分41配合的加压辊22离开定影辊21。构成如上述的凸轮机构,分离机构50可以松开由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相互压接在一起形成的定影辊隙。
采用如上构成的定影部20及其周围部分,当进行通常的图像形成操作时,如图2所示,定影部排出辊24把已经通过定影部20的纸P送到分支部30。如果在那里发生卡纸,当如图3所示打开可打开部40时,在定影部20的下游侧保证了宽的空间,可以自然地向外取出卡在定影部排出辊24之间传送辊隙中的纸P。这里,与可打开部40的打开协同动作,分离机构50作用在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上,从而克服把加压辊22压在定影辊21上的加压机构,使得加压辊22离开定影辊21。因此,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相互分开,定影辊隙被松开(参见图3)。
另一方面,如果当传送辊32传送纸P时发生卡纸,在可打开部40打开时,可以自然地向外取出卡在传送辊32之间传送辊隙中的纸P。
如上所述,提供了可打开部40,使得在相对于纸传送方向的定影部20下游侧,可以从外面接近纸的传送通道。另外,可打开部40可以绕平行于加压辊22轴线的枢轴部分41转动,并且设有把纸P送出定影部20并进一步朝着下游送出的定影部排出辊24。因此,当可打开部40打开时,定影部排出辊24可以移入打开的位置,从而可自然地取出卡在定影部排出辊24之间传送辊隙中造成卡纸的纸P。这消除了用手抓住纸并把纸拉出的需要,省去了麻烦和时间,容许纸P方便地从热的定影辊21移出。即使纸P仍绕在定影辊21上,也可以方便地排除。由于定影部排出辊24可以移入打开位置,可以保证在定影部20下游侧具有宽的空间。这使得卡纸的排除变得容易。这样,可以紧凑地构成定影部20的出口部分,同时可以方便和安全地排除卡纸,而不受其他构件的干涉,特别是不受设在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下游侧的定影部排出辊24的干涉。
分离机构50还用于松开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相互压在一起而造成的定影辊隙。与可打开部40的打开协同动作,分离机构50使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相互分开。因此,当由于纸P卡在定影辊隙中而发生卡纸时,可以松开辊隙,使得可以方便地取出纸。因此,当在定影部20中发生卡纸时,可以更方便和安全地排除卡纸。
分离机构50由凸轮机构构成,在可打开部40打开时,把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相互分开。在可打开部40转动时,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可以自动相互分开。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机构或电路,采用紧凑而简单的构造,可以有助于在定影部20中排除卡纸。
包含在凸轮机构中的凸轮部分51的转动轴线对准加压辊22的轴线。这有助于减小凸轮部分51所占的空间,由此节省了可打开部40的空间。这减少了设计中的约束,容许定影部20附近的部分做得更紧凑。另外,由于所得到的机构较简单,可以用很小的力把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相互分开。
可打开部40具有双面复印纸传送通道13,它形成在背对内壁部分43的面上,即背对设有定影部20面的面上。因此,在能够进行双面印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构件来形成双面复印纸传送通道13。这有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目,也有助于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
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在定影部排出辊24的下游侧,可打开部40具有作为纸传送辊的一对传送辊32。当可打开部40打开时,传送辊32可以移入打开位置。因此,如果纸P卡在纸传送辊32之间的传送辊隙中,可以自然地将其取出。因此,即使在定影部排出辊24的更下游处发生卡纸,也可以容易和安全地排除卡纸而不造成麻烦和花费时间。
除了作为实施例的以上具体描述,可以按照任何方式来实现本发明。例如,在定影部排出辊24中,如图2所示,驱动辊24a和从动辊24b分别设置在纸传送通道的右边和左边,但它们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同样,在传送辊32中,驱动辊32a和从动辊32b分别设置在纸传送通道的上面和下面,但它们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可打开部40沿着纸宽方向具有与加压辊22相同的尺寸,但沿该方向它也可以比加压辊22更短或更长。
应该理解到,以上具体描述的实施例决不意味着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在实施时可以有许多符合本发明主旨的修改和变化。
本发明可以一般性地用于图像形成设备。

Claims (16)

1.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定影部,包括均由转动件构成的定影件和加压件;
一对定影部排出辊,相对于纸传送方向设在定影部的下游侧,用于把纸排出定影部并送往更下游处;以及
可打开部,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所述一对定影部排出辊,可打开部可以绕着平行于所述定影件或加压件轴线的枢轴部分转动,从而可以从外面接近位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的定影部下游侧的纸传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离机构,用于松开定影件和加压件相互压在一起造成的定影辊隙,其中与可打开部的打开协同动作,分离机构使定影件和加压件相互分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分离机构由凸轮机构构成,与可打开部的打开协同动作,使定影件和加压件相互分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在凸轮机构中的凸轮转动轴线对准加压件的轴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可打开部具有双面复印纸的传送通道,其形成在背对定影部的面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可打开部具有双面复印纸的传送通道,其形成在背对定影部的面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可打开部具有双面复印纸的传送通道,其形成在背对定影部的面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可打开部具有双面复印纸的传送通道,其形成在背对定影部的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纸传送方向,可打开部具有一对设在所述定影部排出辊下游侧的纸传送辊。
CNB2006100045224A 2005-01-25 2006-01-25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3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6342A JP2006208420A (ja) 2005-01-25 2005-01-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6342 2005-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616A true CN1811616A (zh) 2006-08-02
CN100472363C CN100472363C (zh) 2009-03-25

Family

ID=3669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452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363C (zh) 2005-01-25 2006-01-25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96316B2 (zh)
JP (1) JP2006208420A (zh)
CN (1) CN10047236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0285A1 (zh) * 2009-07-02 2011-01-06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上的定影装置
CN10407162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608173A (zh) * 2017-11-07 2018-01-19 黄志群 一种可增长相片冲印长度的彩色相片激光冲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1465B2 (ja) * 2008-08-05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3400B2 (ja) * 2009-08-19 2013-10-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36295B2 (ja) * 2010-03-26 201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974736B2 (ja) * 2012-08-29 2016-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2359A (en) * 1975-11-18 1988-11-01 Mita Industrial Co. Ltd. Fixing unit for shell-type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es and a process for the placement and removal of the same
JPS55153975A (en) * 1979-05-17 1980-12-01 Canon Inc Picture image forming device
JPS56122068A (en) * 1980-02-29 1981-09-25 Mita Ind Co Ltd Releasing mechanism of roller fixing device
JPS56161562A (en) * 1980-05-16 1981-12-11 Canon Inc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S5766462A (en) * 1980-10-13 1982-04-22 Canon In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S58141264U (ja) * 1982-03-18 1983-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DE3409778C2 (de) * 1983-03-18 1986-09-04 Ricoh Co., Ltd., Tokio/Tokyo Fixiereinrichtung für Tonerbilder
JPS62115932A (ja) * 1985-07-24 1987-05-27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H0229678A (ja) * 1988-07-20 1990-01-31 Hitachi Ltd 定着装置
JPH0369981A (ja) * 1989-08-09 1991-03-26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H0452676A (ja) 1990-06-21 1992-02-20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H0495985A (ja) * 1990-08-07 1992-03-2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124832B2 (ja) * 1992-06-18 2001-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H11125985A (ja) 1997-10-23 1999-05-11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078765A (en) 1997-10-28 2000-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58441B2 (ja) * 1998-03-31 2006-1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6858B2 (ja) 1998-07-03 2008-02-13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
US6185381B1 (en) * 1998-12-22 2001-02-06 Canon Kabushi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201987A (ja) * 2000-01-20 2001-07-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7830B2 (ja) * 2002-01-31 2007-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0285A1 (zh) * 2009-07-02 2011-01-06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上的定影装置
CN10407162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071622B (zh) * 2013-03-29 2016-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608173A (zh) * 2017-11-07 2018-01-19 黄志群 一种可增长相片冲印长度的彩色相片激光冲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96316B2 (en) 2009-02-24
CN100472363C (zh) 2009-03-25
JP2006208420A (ja) 2006-08-10
US20060165437A1 (en) 200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1616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03707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77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523458A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047235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3266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21039A (zh) 手动送纸机构
CN1716113A (zh) 易于从开闭部除去记录材料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159862B2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64133B2 (en) Device for correcting an edge portion of a sheet material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96842A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13454539A (zh) 传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85196A (zh) 成像装置
US7747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transfer roller clean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38118A (ja) 排出用紙シフター機構
US6757506B2 (en) Media clearance member
JP20050017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508636A (zh) 成像装置和图像承载器的保持方法
CN1289976C (zh) 成像装置和定影装置
CN124806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5671474A (en) Press roller supported at opposite ends and at an interior portion
EP0929013B1 (en) Anti-wrinkle baffle before fusing device
JP2017116877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9634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7980B2 (ja) 記録シートガイド構造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