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1329A - 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11329A CN1811329A CN 200610005481 CN200610005481A CN1811329A CN 1811329 A CN1811329 A CN 1811329A CN 200610005481 CN200610005481 CN 200610005481 CN 200610005481 A CN200610005481 A CN 200610005481A CN 1811329 A CN1811329 A CN 18113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olding vessel
- heat exchanger
- header
- rough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4—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 F25B2339/0441—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containing a drier or a fil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4—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 F25B2339/0446—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ubes connecting the header of the condenser to the receiver; Inlet or outlet connections to receiv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储存罐(140)形成为筒状,并且配设在集管箱(120)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前方的附近,连接在集水管(120)和储存罐(140)之间的去管(210)和回管(220)形成为:使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以及制冷剂沿着该大致相同的方向调头。由此,减轻应力的集中,同时谋求气液分离特性的提高。因此,这种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通过以对连接部不施加应力的方式配设连接部件,减轻连接部中的应力集中,并且,提高气液分离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热交换器,例如冷凝部和低温处理部为一体而形成的热交换器,具备对从其冷凝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而储存的储存罐、和连接它们的连接部件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热交换器的集管箱形成有在与储存罐之间使制冷剂流入流出的2个连通孔,另外,该储存罐形成有使从集管箱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流出的2个贯通孔。
并且,连接热交换器和储存罐的连接部件形成有重叠板状部而使内部成为空心状的2个管道,同时将各管道与在集管箱的各贯通孔相配合,并且与集管箱对接而形成为使该集管箱和连接部件成为一体,同时使各管道和储存罐的各贯通孔配合连通,并且连接热交换器和储存罐。
由此,通过在储存罐的底部设有连接部件而能够将其连接部件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够谋求重量的降低。另外,通过在连接部件上经由支撑部件与储存罐连接的方式构成,由支撑部件稳定地支撑储存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70927号公报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在储存罐中,贯通孔的一方在罐(tank)的上方开设口,因此从底部流入的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层内的上方向下方滴下,据此导致使制冷剂液面搅乱。由此,降低气液分离特性而存在封入制冷剂量增加的问题。
另外,使用在如工程机械等那样成为制冷剂配管的橡胶软管比较长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储存罐中干燥剂的容量很大,因此需要大容量的储存罐,但是如上所述,在气液分离特性降低的结构的储存罐中不能谋求小型化。
并且,在上述构成中,只在底部固定储存罐,因此使用在如工程机械等车辆振动大的车辆制冷循环装置中的情况下,通过储存罐的摇晃对应力集中在作为连接部件的接合部的储存罐而有可能产生裂缝。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应力不施加在连接部上地配置连接部件,减轻连接部的应力集中,并且气液分离特性良好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具备:热交换器(100),其在沿着垂直方向的一对集管箱(120)之间具有排列配置有多个热交换管道的芯部(110、130),热交换管道的两端与两集管箱(120)连通连接,并在该芯部(110、130)的上方侧设有冷凝部(110)、在下方侧设有低温处理部(130);储存罐(140),其并排设在一方的集管箱(120)的附近对从热交换器(100)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储存;连接部件(210、220),其连接储存罐(140)和一方的集管箱(120)并使制冷剂内部流动,其中,将连接部件(210、220)形成为: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以及制冷剂沿着该大致相同的方向调头。
通过流入到储存罐(140)中的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而不会搅乱储存罐(140)内的制冷剂液面,因此提高气液分离特性。由此能够谋求储存罐(140)的小型化。
并且,通过连接部件(210、220)使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能够减轻施加在连接部的应力集中。还有,在由钎料等的结合材料接合的连接部中不会产生由应力集中所引起的制冷剂漏出等的不良情形。
优选:储存罐(140)形成为筒状,并且配设在一方的集管箱(120)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前方的附近,如果从正上方观察连接在一方的集管箱(120)和储存罐(140)之间的连接部件(210、220)的配置形态,则连接部件(210、220)形成为大致S字状。
具体地讲,通过形成为大致S字状,即使对连接部件(210、220)施加应力也能够用连接部件(210、220)整体吸收,因此应力不会集中在两端的连接部。
优选:连接部件(210、220)由去管(210)和回管(220)构成,去管(210)使在上述冷凝部(110)中冷凝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从一方的集管箱(120)导入在储存罐(140)中,回管(220)使在储存罐(140)中气液分离的液相制冷剂从储存罐(140)返回到一方的集管箱(120)中;在储存罐(140)中形成有与去管(210)连接的导入部(141)和与回管220连接的导出部(142);导出部(142)形成在储存气液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的下方侧的侧面使液相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导入部(141)形成在导出部(142)的上方侧使气液混合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
具体地讲,流入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的导入部(141)形成为使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因此不会搅乱制冷剂液面。由此,通过提高气液分离特性谋求储存罐(140)的小型化。即,能够搭载在干燥剂的容量大的车辆用制冷循环装置中。
此外,导出部(142)也形成为使流出到回管(220)的液相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由此应力不集中施加在连接部。
优选:在一方的集管箱(120)形成有与冷凝部(110)的出口侧连通的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和与低温处理部(130)的入口侧连通的低温制冷部制冷剂入口(122);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形成为使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向与上述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形成为使液相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去管(210)通过金属接合连接在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及导入部(141)上;回管(220)通过金属接合连接在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及导出部(142)上。
由此,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及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也形成为使分别流出的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由此,当对连接部进行金属接合时应力不集中施加在连接部。
优选:还设有固定部件(145)和托架(125),固定部件(145)具有可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调整固定孔位置的固定孔(145a)且支撑储存罐(140)并由带状构成,托架(125)配设在一方的集管箱(120)中并具有拧合在固定孔(145a)中的螺丝部(125a),并且支撑固定部件(145);如果立足于空气流动的上游侧从正上方观察通过固定部件(145)被支撑在一方的集管箱(120)的托架(125)上的储存罐(140)的配置形态,则上述托架(125)配设在使上述固定孔(145a)的配合面相对于与上述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向绕逆时针方向大约倾斜1/8圈左右的位置。
由此,在进行将储存罐(140)固定在集管箱(120)上的组装时,储存罐(140)和集管箱(120)即使在前后方向上产生偏差也能够利用固定孔(145a)向左右方向调整固定孔位置。由此,能够组装为使应力不施加在连接部。另外,即使储存罐(140)在上下方向产生偏差,也由于固定部件(145)形成为带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固定孔位置。
优选:上述热交换器(100)、上述储存罐(140)及由上述去管(210)和上述回管(220)构成的连接结构使用于工程机械用车辆中的对驾驶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制冷循环装置中。
由此,在工程机械用车辆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由于成为制冷剂配管的橡胶软管比较长,因此水分进入到制冷剂回路中。从而,需要在储存罐(140)中大量收容干燥剂。
为此,在本发明中,由于不搅乱制冷剂液面,并且配设有可流入的构成的连接部件(210、220),因此能够谋求储存罐(140)的小型化,据此使用于工程机械用车辆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
并且,在工程机械用车辆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由于车辆的振动比较大,因此配设对连接部不施加应力的构成的连接部件,据此适用于工程机械用车辆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
此外,上述各部件的括号内的符号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的部件的对应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的整体构成的主观图。
图2是在图1中所示的A向视图。
图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的整体构成的主观图。
图中:100-冷凝器(热交换器),110-冷凝部、芯部、120-集管箱,121-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2-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5-托架,125a-螺丝部,130-低温处理部、芯部,140-储存罐、芯部,141-导入部,142-导出部,145-固定部件,145a-固定孔,210-去管(连接部件)、220-回管(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中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图1是表示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的主观图,图2是在图1中所示的A向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于对油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驾驶室进行空气调节的面向工程车辆的制冷循环装置。即、这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由于通过制冷剂配管使用比较长的橡胶软管,被设在储存罐的干燥剂的容量变大,因此要求大容量的储存罐。并且,由于振动比面向一般的车辆的制冷循环装置还要大,因此存在摇晃大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如图1及如图2所示,由多流路型的热交换器即冷凝器100、储存罐140、连接部件构成,且该连接部件由去管210、和回管220构成。
冷凝器100如图1所示,制冷剂流通的扁平状的多个管111被设在长边方向(水平方向)上,在其各管111之间配设有促进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的波形的翅片112,并形成有芯部110、130,该芯部110、130并排配置有通过该翅片112及管111对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管道。
另外,在管111的两端侧配设有向与管的长边方向(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垂直方向)延伸并与多个管111连通的集管箱120。并且,在一方的集水管120设置制冷剂入口部120a、制冷剂出口部120b,同时在双方的集管箱120内设置未图示的隔板,从制冷剂入口部120a流入的制冷剂,以从图中所示的箭头a顺着箭头h流出制冷剂出口部120b。
因此,上述的芯部110、130被上述的隔板(未图示)区分为冷凝部110(从图中所示的将头b到箭头d)和低温处理部130(图中所示的箭头g)。并且,在另一方的集水管120设有与冷凝部110的出口侧连通的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和与低温处理部130的入口侧连通的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
并且,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侧与后述的去管210连接,低温处理部的制冷剂入口122一侧与后述的回管220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讲,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及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以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出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出的方式开口,在该开口处分别插入去管210或回管220的一端并通过使用了钎料的金属接合而连接。
从而,在冷凝部110中被冷凝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出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到去管210内。并且,从储存罐140流出的液相制冷剂通过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出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出到低温处理部130。
接着,储存罐140是一种受液器,其利用去管210导入在冷凝部110中冷凝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并在罐内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而储存制冷循环中的剩余的制冷剂,同时向低温处理部130流出液相制冷剂。
储存罐140是剖面形成为大致圆形状的筒状的空心状的容器,其底板(未图示)通过拧合而紧固在储存罐140上,在空心状的内部配设有去除制冷剂中的水分的干燥剂143和去除制冷剂中的尘埃的可维护的过滤器144。此外,干燥剂143被填充在无纺布袋中并配设在气液分离层内,过滤器144配设在储存液相制冷剂的层内。
并且,在储存罐140以在储存被气液分离的液相制冷剂的下方侧的侧面连接后述的回管220的方式形成导出部142,并以在其导出部142的上方附近连接后述的去管210的方式形成有导入部141。在此,导入部141的配设位置最好是在过滤器144的上方附近。
并且,导出部142及导入部141如图2所示,以使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的方式开口,在该开口处分别插入去管210或回管220的一端并通过使用了钎料的金属接合而连接。
从而,从去管210导入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导入部141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到储存罐140内。并且,液相制冷剂通过导出部142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出到回管220内。
接着,连接集管箱120和储存罐140之间的去管210及回管220,为了应力不集中施加在两端的连接部,而在本发明中使整体的形状形成为:使其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以及使制冷剂向该大致相同的方向调头,而且在集管箱120上固定了储存罐140之后进行连接部的连接。
首先,去管210及回管220的整体的形状如图2所示,将连接在集管箱120和储存罐140之间的去管210及回管220的配置成从空气流动的上游侧观察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并且从正上方观察形成为大致S字状。
如果进一步具体地说明该整体形状,则去管210及回管220具有:第1直线部,其从集管箱120延伸;第2直线部,其与该第1直线部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从储存罐140延伸;第3直线部,其与这些2个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第1曲线部,其以圆滑的曲线状的弯曲来连接第1直线部和第3直线部;第2曲线部,其以圆滑的曲面状的弯曲来连接第2直线部和第3直线部。
在此,第1直线部从集管箱120的与管111接合侧相反一侧向与那些管111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简直延伸比较短的规定长度。第1曲线部呈从第1直线部的端部向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弯曲的曲线,大约弯曲180度,从芯部110、130的空气入口侧的面进一步到达在空气流动的上游侧而提供与第1直线部相反方向的端部。
第3直线部与芯部110、130的空气入口侧的面平行并与管111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第2曲线部呈从第3直线部的端部向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并向上方弯曲的曲线,大约弯曲180度而提供指向与第3直线部相反方向的端部。
第2曲线部在上下方向上形成2个弯曲部和它们之间的上下方向延伸部。另外,第2曲线部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形成圆弧状的曲线。第2直线部从第2曲线部的端部以规定长度简直延伸而到达储存罐140的圆筒状侧壁面。另外,第2直线部从储存罐140的圆筒状侧壁面沿着其径向延伸。
此外,回管220,其为了形成稍微大于去管210的长度而形成比较长的第2直线部及第3直线部。另外,储存罐140,被配置成:立足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至少其一部分的位置与集管箱120的上游重叠,其一部分达到排列管111的芯部110、130。
如上所述形成的大致S字状的去管210及回管220一边防止应力的集中,一边提供集水管120的规定位置和储存罐140的规定位置之间的流体式的连结,同时能够将储存罐140配置在如图示的位置上。
此外,去管210和回管220也允许集管箱120侧的两管210、220的连接部的间隔、和储存罐140侧的两管210、220的连接部的间隔不同。其结果,被设在集管箱120上的去管210和回管220之间的2个连接部在集管箱120侧的结构上、功能上的制约的基础上设定。
另一方面,被设在储存罐140的去管210和回管220之间的2个连接部在储存罐140侧的结构上、功能上的制约,例如考虑气液分离性能等的基础上设定。由此,即使对去管210及回管220施加应力也能够用去管210及回管220整体来吸收,因此应力不会集中在两端的连接部上。
但是,对于去管210及回管220的两端的连接部,在一方的集管箱120上安装储存罐140时,由于如果集管箱120和储存罐140之间的固定产生位置偏差并强制地安装,则在连接部上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将集管箱120和储存罐140以吸收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位置偏差的方式固定。
进一步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由带状构成的固定部件145在集管箱120上固定储存罐140。即,通过使用由带状构成的固定部件145能够调整或吸收上下方向的位置偏差。另外,将形成在固定部件145上的固定孔145a形成为可在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调整固定孔位置的长孔形状。
并且,将具有拧合在上述固定孔145a中的螺丝部125a的托架125配置在集管箱120上,并且,使固定孔145a的配合面处在相对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向绕逆时针方向倾斜大约1/8圈(大约45度)左右的位置。据此,能够容易吸引上述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偏差。
而且,在集管箱120上用固定部件145固定储存罐之后连接去管210及回管220的连接部。由此,应力不会集中施加在连接部。此外,图2是立足于空气流动的上游侧从正上方观察集管箱120和储存罐140的配置的俯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固定部件145设在上下方向的至少2个地方,能够使由储存罐140的振动而引起的摇晃变小,因此基本上适用于振动大的面向工程车辆的制冷循环装置。
接着,说明根据上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的作用。用未图示的压缩机压缩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部120a流入到冷凝器100中。并且,在冷凝部110中,制冷剂从图1中所示的箭头b向箭头d的方向流动,同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入到去管210中。
并且,在去管210中,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及沿着其大致相同的方向调头的方向流动并通过导入部141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到储存罐140中。并且,在储存罐140内根据比重的不同,气相制冷剂向上方移动、液相制冷剂储存的下方侧而形成制冷剂液面。
此时,制冷剂给储存罐140水平方向成分的速度且能够使制冷剂液面的混乱变小。由此不会降低气液分离特性。并且,液相制冷剂通过导出部142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到回管220中。
并且,在回管220中,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及沿着其大致相同的方向调头的方向流动并通过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到低温处理部130内。并且,在低温处理部130中,制冷剂在图1中的箭头g所示的方向上流动,同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进行过冷却。
并且,过冷却后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出口部120b流出到未图示的减压机构中。此时,在去管210及回管220中将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S字状,因此,即使将应力施加在去管210及回管220中也能够以去管210及回管220的整体来吸收,因此应力不会集中在两端的连接部上。
根据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通过将连接部件的去管210及回管220形成为:使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以及制冷剂沿着该大致相同的方向调头,流入到储存罐140的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据此储存罐140内的制冷剂液面不会搅乱,因此提高气液分离特性。由此能够谋求储存罐140的小型化。
并且,去管210及回管220使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而能够减轻施加在两端的连接部上的应力集中。还有,在用钎料等接合材料接合的连接部中不会产生由应力集中所引起的制冷剂的漏出等不良情形。
另外,储存罐140形成为筒状且配设在集管箱120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前方附近,如果从正上方观察连接在集管箱120和储存罐之间的去管210及回管220的配置形态,则去管210及回管220形成为大致S字状,由此,即使将应力施加在去管210及回管220上也能够以去管210及回管220整体来吸收,因此应力不会集中在两端的连接部上。
另外,关于储存罐140,在储存被气液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的下方侧的侧面形成与回管220连接的导出部142,该导出部142使液相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并且,在该导出部142的上方附近形成与回管220连接的导入部141,该导入部141使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过,从而,流入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的导入部141被形成为使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因此不会混乱制冷剂液面。由此,通过提高气液分离特性谋求储存罐140的小型化。即,能够搭载在干燥剂的容量大的车辆用制冷循环装置中。
此外,导出部142也被形成为使流出到回管220中的液相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由此,应力不会集中施加在连接部上。
导入部141使经由去管210及回管220导入在储存罐140内的制冷剂的方向朝向储存罐140的大致中心位置。
另外,在一方的集管箱120上形成有与冷凝部110的出口侧连通的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以使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同时形成有与低温处理部130的入口侧连通的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以使液相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
并且,通过将去管210由金属接合连接在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及导入部141上,同时将回管220由金属接合连接在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及导出部142上,而形成为使分别流出的制冷剂向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由此,当对连接部进行金属接合时应力不集中施加在连接部上。
另外,具有可在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调整固定孔位置的固定孔145a,还设有支撑储存罐140的、由带状构成的固定部件145。还具有拧合在固定孔145a的螺丝部125a,并且将支撑固定部件145的托架设在集管箱120上。
并且,通过将其托架配设为:使固定孔145a的配合面位于相对与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向绕逆时针方向大约倾斜1/8圈的位置,在将储存罐140固定在集管箱120上时,即使储存罐140和集管箱120向左右、前后方向产生偏差也能够利用固定孔145a向左右方向调整固定孔位置。
由此,能够以对连接部不施加应力的方式进行安装。另外,即使储存罐140在上下方向上产生偏差,也由于固定部件145形成为带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固定孔位置。
另外,通过将冷凝器100、储存罐140及由去管210和回管220构成的连接结构使用在对工程机械用车辆中的驾驶室进行空气调节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而在这种制冷循环装置中,由于成为制冷剂配管的橡胶软管比较长,因此会在制冷剂回路内进入水分。从而,需要在储存罐140中大量收容干燥剂143。
在此,在本发明中,由于配设不搅乱制冷剂液面地流入制冷剂的构成的去管210和回管220,谋求储存罐140的小型化,因此适用于工程机械用车辆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
并且,在工程机械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由于车辆的振动比较大,因此通过配设对连接部不施加应力的构成的连接部件,而能够适用于工程机械用车辆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如以下构成:将导出部142及导入部141形成在储存罐140上,在该导出部142及导入部141中插入去管210或回管220的另一端并由金属接合连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地讲,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构成:设置集合凸缘146,在该集合凸缘146上形成导出部142及导入部141,在该导出部142及导入部141中插入去管210或回管220的另一端并由金属接合连接,之后将集合凸缘146通过螺丝紧固在储存罐140上。
另外,除了使用钎料的金属接合以外,还可以使用活管螺栓、联管螺母等的连接部件通过拧合紧固。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去管210及回管220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S字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组合多个弯曲部使制冷剂顺畅地流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固定部件145配设在2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配设在一处。另外,本发明可适用在对工程机械用车辆中的驾驶室进行空气调节的制冷循环装置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Claims (8)
1、一种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具备:
热交换器(100),其在沿着垂直方向的一对集管箱(120)之间具有芯部(110、130),该芯部(110、130)排列配置有多个热交换管道,这些热交换管道的两端与两集管箱(120)连通连接,并且,在该芯部(110、130)的上方侧设有冷凝部(110)、在下方侧设有低温处理部(130);
储存罐(140),其并列设在一方的集管箱(120)附近,用于对从上述热交换器(100)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储存;
连接部件(210、220),其连接上述储存罐(140)和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并使制冷剂在内部流动,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连接部件(210、220)形成为:使上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上述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以及使上述制冷剂沿着该大致相同的方向调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储存罐(140),形成为筒状,并且配设在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前方附近;
在从正上方观察连接在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和上述储存罐(140)之间的上述连接部件(210、220)的配置形态时,上述连接部件(210、220)形成为大致S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210、220)由去管(210)和回管(220)构成,
上述去管(210)将在上述冷凝部(110)中被冷凝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从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导入上述储存罐(140)中,
上述回管(220)将在上述储存罐(140)中被气液分离的液相制冷剂从上述储存罐(140)返回到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中;
在上述储存罐(140)上形成有与上述去管(210)连接的导入部(141)和与上述回管(220)连接的导出部(142);
上述导出部(142)形成在储存气液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的下方侧的上述储存罐(140)侧面上,用于使液相制冷剂向与上述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
上述导入部(141)形成在上述导出部(142)的上方侧,用于使气液混合制冷剂向与上述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上形成有与上述冷凝部(110)的出口侧连通的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和与上述低温处理部(130)的入口侧连通的低温制冷部制冷剂入口(122);
上述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形成为使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向与上述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
上述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形成为使液相制冷剂向与上述芯部(110、130)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动;
上述去管(210)通过金属接合而连接在上述冷凝部制冷剂出口(121)及上述导入部(141)上;
上述回管(220)通过金属接合而连接在上述低温处理部制冷剂入口(122)及上述导出部(1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由带状构成的固定部件(145)和托架(125),
上述固定部件(145)具有能够向与上述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调整固定孔位置的固定孔(145a)且支撑上述储存罐(140),
上述托架(125)配设在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上并具有拧合在上述固定孔(145a)中的螺丝部(125a),并且支撑上述固定部件(145);
在立足于空气流动的上游侧从正上方观察通过上述固定部件(145)被支撑在上述一方的集管箱(120)的上述托架(125)上的上述储存罐(140)的配置形态时,上述托架(125)被配设在:上述固定孔(145a)的配合面相对于与上述芯部(110、130)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向绕逆时针方向大约倾斜1/8圈左右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权利要求4~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器(100)、上述储存罐(140)及由上述去管(210)和上述回管(220)构成的连接结构被用于工程机械用车辆中的对驾驶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制冷循环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器(100)、上述储存罐(140)及由上述去管(210)和上述回管(220)构成的连接结构被用于工程机械用车辆中的对驾驶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制冷循环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入部(141)使经由上述连接部件(210、220)导入上述储存罐(140)内的制冷剂的方向朝向上述储存罐(140)的大致中心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20173 | 2005-01-27 | ||
JP2005020173A JP2006207920A (ja) | 2005-01-27 | 2005-01-27 | 熱交換器の接続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1329A true CN1811329A (zh) | 2006-08-02 |
CN100516759C CN100516759C (zh) | 2009-07-22 |
Family
ID=3684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548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759C (zh) | 2005-01-27 | 2006-01-12 | 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6207920A (zh) |
CN (1) | CN100516759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2307B (zh) * | 2007-02-19 | 2010-09-2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力变换装置 |
CN101539386B (zh) * | 2009-04-03 | 2011-01-05 | 清华大学 | 一种蒸发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蒸发器 |
CN102691546A (zh) * | 2012-05-10 | 2012-09-26 | 无锡久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 分体式油冷却器 |
CN104903675A (zh) * | 2012-12-28 | 2015-09-09 |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 复合型换热器 |
CN107615000A (zh) * | 2015-05-19 | 2018-01-19 |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带液体容器的热交换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31901B2 (ja) * | 2010-10-08 | 2014-06-25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複合型熱交換器 |
JP5430542B2 (ja) * | 2010-12-02 | 2014-03-05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冷媒凝縮器 |
KR101304864B1 (ko) | 2010-12-27 | 2013-09-05 |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 쿨링모듈 |
-
2005
- 2005-01-27 JP JP2005020173A patent/JP200620792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01-12 CN CNB2006100054810A patent/CN1005167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2307B (zh) * | 2007-02-19 | 2010-09-2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力变换装置 |
CN101539386B (zh) * | 2009-04-03 | 2011-01-05 | 清华大学 | 一种蒸发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蒸发器 |
CN102691546A (zh) * | 2012-05-10 | 2012-09-26 | 无锡久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 分体式油冷却器 |
CN104903675A (zh) * | 2012-12-28 | 2015-09-09 |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 复合型换热器 |
CN104903675B (zh) * | 2012-12-28 | 2017-03-15 |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 复合型换热器 |
CN107615000A (zh) * | 2015-05-19 | 2018-01-19 |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带液体容器的热交换器 |
CN107615000B (zh) * | 2015-05-19 | 2019-09-20 |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带液体容器的热交换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16759C (zh) | 2009-07-22 |
JP2006207920A (ja) | 2006-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11329A (zh) | 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 | |
CN1154819C (zh) | 制冷剂冷凝器 | |
CN100347500C (zh) | 使用微通道管的蒸发器 | |
CN1504707A (zh) | 热交换器 | |
CN1165724C (zh) | 储存器 | |
CN1209591C (zh) | 空调机 | |
JP2013504029A (ja) | 収着機内の熱交換器のための冷媒の表面供給及び分配 | |
CN1211573C (zh) | 进气歧管 | |
CN210332139U (zh) |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 |
CN1530495A (zh) | 作业车 | |
CN1261427A (zh) | 车辆用制冷装置 | |
CN1903651A (zh) | 二轮机动车的后缓冲器配置结构 | |
CN201803630U (zh) | 热挤压平行流扁管 | |
JP2000227265A (ja) |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 |
CN106103937A (zh) | 冷却装置以及建设机械 | |
DE102010048867A1 (de) | Sorptionsvorrichtung zur Klimatisierung eines 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rptionsvorrichtung | |
CN210473078U (zh) | 一种用于提纯环氧树脂的设备 | |
CN1888741A (zh) | 空调器的过滤器一体式消音器 | |
CN1875234A (zh) | 热交换装置的装配总成 | |
CN106255636B (zh) | 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 | |
CN2725760Y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 |
CN1530278A (zh) | 鞍乘型车辆的头盔收纳构造 | |
CN1895919A (zh) | 用于带座舱的作业车的空调用送吸气箱 | |
CN1914465A (zh) | 冷凝器 | |
CN1597432A (zh) | 小型两轮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