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937A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937A
CN1783937A CN 200510087628 CN200510087628A CN1783937A CN 1783937 A CN1783937 A CN 1783937A CN 200510087628 CN200510087628 CN 200510087628 CN 200510087628 A CN200510087628 A CN 200510087628A CN 1783937 A CN1783937 A CN 1783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reference
zone
reference data
light
absorb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76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6082C (zh
Inventor
池野孝宏
须崎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3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60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608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将原稿放置在透明板的原稿放置面上,利用通过该透明板而设置在原稿放置面相反侧的读取设备,读取由光源对原稿进行光照而从该原稿反射的反射光;提供一种设备,可以防止干扰光影响设在定位部件的原稿放置面侧的白色基准部,从而提高读取画质。图像读取装置(1),包括:压板玻璃(13),具有放置原稿的原稿放置面;图像传感器(21),相对于压板玻璃(13)设置在原稿放置面的相反侧,由光源进行光照并读取该反射光;定位部件(17),与压板玻璃(13)邻近配置,对原稿进行定位;白色基准部(17a),通过压板玻璃(13),与图像传感器(21)相对地配置在定位部件(17)上;以及黑色基准部(17b),用于吸收在压板玻璃(13)内移动的干扰光。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将原稿放置在透明板的原稿放置面上,利用通过该透明板设置在原稿放置面相反侧的读取设备,读取由光源照射原稿而从该原稿反射的反射光。
以往,公知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在上表面敞开的箱形框体的上表面上,安装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压板,并在该压板的下侧可往复移动地设置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以下称作CIS)等读取装置。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将原稿读取面朝下地放置在压板上,利用所述CIS光学性地读取原稿的图像,并将该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而形成图像数据。
在这种装载有CIS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由于受光元件之间的光学特性的偏差和各个光源的照度不均,导致读取值的偏差变大,而不利于生成图像信息。因此,在利用CIS读取图像之前,必须校正受光元件之间的偏差和各个光源的照度不均。
通常,在利用CIS读取图像之前,对于白板或白色辊在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进行读取,将所读取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作为黑色图像数据而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而且,根据该黑色图像数据对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由此,可以校正受光元件之间的光学特性的偏差。
如专利文献1所示,CIS的光源亮灯,从作为白色基准的白板或白色辊所得到的反射光在受光元件上成像并进行读取,将所读取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作为白色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而且,根据该白色图像数据对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由此,可以对各个光源的照度不均进行校正(参见专利文献1)。
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上,为了在读取原稿时覆盖所述压板,可沿垂直(上下)方向自由开闭地设置原稿压紧板。但是,当读取书籍原稿等较厚的原稿时,为了消除装订余量的阴影,从上方挤压书籍原稿的纸背面部分,在相对于压板打开原稿压紧板的状态下,利用CIS进行图像读取。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15473号公报
当在打开原稿压板的状态下进行图像读取时,存在干扰光通过压板而进入到装置内的问题。另外,所谓干扰光是指从压板等透明部件或装置的开口部分进入到装置内的室内光和室外光。详细地说,从压板进入到装置内的干扰光,在压板内反射并移动,在透过压板之后,在框体的内表面等上进行反射。这种干扰光有时会入射到作为白色基准的白板或白色辊上。当在入射有干扰光的状态下进行上述校正时,由于干扰光的影响,输出的黑色基准大于原来的黑色基准。即,黑色图像数据,仅是入射有干扰光的部分,得到的输出大于原来的黑色图像数据。而且,由于受干扰光的影响,输出的白色基准大于原来的白色基准。即,白色图像数据,仅是入射有干扰光的部分,得到的输出大于原来的白色图像数据。
当利用这种受到干扰光影响的黑色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对通过原稿的图像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时,原稿的白色明显变暗,被校正为暗色的图像。即,由于对于不受干扰光影响的原稿中的白色的输出,小于受到干扰光影响的白色图像数据,所以作为低于原有白色的亮度而被校正为浅灰色,其结果是未入射干扰光的原稿区域的读取图像变暗。尤其是,黑色程度浅的黑色图像被破坏了。即,由于CIS的输出曲线,在黑色程度一侧平缓地倾斜,输出差较小,所以当黑色图像数据的输出受到干扰光的影响而变大时,从不受干扰光影响的原稿的黑色程度到深灰色程度的输出小于黑色图像数据。其结果是,在校正后进行读取图像时,从黑色程度到深灰色程度的输出都变成黑色。
这种干扰光的影响,尤其是在除了压板之外,还包括用于读取由原稿传送装置所传送的原稿的狭缝玻璃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存在其狭缝玻璃的上方空间露出而容易进入干扰光的问题。详细地说,压板具有作为平板扫描器(以下称作FBS)的FBS区域和读取由自动送纸器(以下称作ADF)等原稿传送装置所传送的原稿的ADF区域,当在用于划分上述区域的定位部件的原稿放置面侧设置白色基准时,即使FBS区域基本被原稿覆盖,ADF区域仍然露出。因此,干扰光从ADF区域进入到装置内,并入射到定位部件的原稿放置面侧。另一方面,在FBS区域上,由于干扰光基本被原稿所遮蔽,所以原稿的大部分不会受到干扰光的影响。因此易于产生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将原稿放置在透明板的原稿放置面上,通过该透明板设置在原稿放置面的相反侧的读取设备,读取由光源照射在原稿上而从该原稿反射的反射光,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可以防止设在定位部件的原稿放置面侧的白色基准部受到干扰光影响,从而提高读取画质。
(1)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板,具有放置原稿的原稿放置面;读取设备,通过所述透明板配置在与所述原稿放置面相反的一侧,利用光源进行光照,读取该反射光;驱动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沿着所述透明板往复移动;定位设备,对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原稿放置面上的原稿进行定位;光吸收设备,处于所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设置在所述读取设备的移动方向的中央附近,吸收通过所述透明板而入射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的干扰光;以及白色基准部,设在所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
将进行图像读取的原稿沿着定位设备放置在透明板的原稿放置面上。在利用驱动设备使读取设备移动的期间内,由光源对原稿进行光照,并读取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由此对原稿进行图像读取。在进行该图像读取之前,利用驱动设备将读取设备移动到与光吸收设备和白色基准部对应的位置上。之后,利用读取设备在光吸收设备上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并在白色基准部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这时,当未放置原稿的原稿放置面的区域露出到外部时,干扰光从该区域进入到装置内。从外部进入到透明板的干扰光,在透明板内进行反射而入射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或通过透明板在装置主体(框体)的内表面上进行反射而再次通过透明板入射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在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光吸收设备吸收入射的干扰光。因此,当在光吸收设备上获取黑色基准数据时,可以防止干扰光对黑色基准数据造成影响。由此,由于可以获取与原稿的黑色对应的准确的基准数据,所以在入射有干扰光的状态下进行图像读取时,可以防止读取图像的劣化。
(2)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设备设置在将透明板划分成多个区域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为了构成紧凑的装置,将定位设备设置在将透明板划分成多个区域的位置上,在用于吸收干扰光的光吸收设备上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从而可以防止干扰光对黑色基准数据造成影响。
(3)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吸收设备和所述白色基准部邻接配置在所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
根据本发明,当使读取设备从与白色基准部对应的位置像与光吸收设备对应的位置移动时,或反向移动时,读取设备的移动较小距离即可。由此,可以缩短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和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之间的间隔时间。
(4)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定位设备所划分成的多个区域,包括:移动原稿扫描区域,利用所述读取设备读取原稿,该原稿是在所述透明板的上方由用于传送原稿的传送设备在透明板上进行传送;和静止原稿扫描区域,所述读取设备移动着读取放置在所述透明板上的原稿。
根据本发明,将一块透明板分割成多个区域,将上述区域作为移动原稿扫描区域和静止原稿扫描区别使用。在用于划分区域的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设置白色基准部和光吸收设备。在透明板露出的状态下,干扰光从移动原稿扫描区域和静止原稿扫描区域入射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光吸收设备吸收干扰光,所以通过在用于吸收干扰光的光吸收设备上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可以防止干扰光影响黑色基准数据。
(5)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吸收设备配置成,所述图像读取设备从获取黑色基准数据的位置至少向所述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伸出。
光吸收设备,图像读取设备从获取黑色基准数据的位置至少像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伸出,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从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入射的干扰光的影响。
(6)本发明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设备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超过透明板。
在本发明中,由于所述光吸收设备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超过透明板,所以可以充分吸收在透明板内移动的干扰光。
(7)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基准部相对于所述光吸收设备配置在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并在该白色基准部的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配置第二光吸收设备。
利用第二光吸收设备可以吸收从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入射的干扰光。
(8)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三光吸收设备。
由于第三光吸收设备,可以吸收通过透明板而到达装置主体内的干扰光。
(9)本发明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设备、第二光吸收设备和第三光吸收设备大致为黑色。
在本发明中,由于所述光吸收设备、第二光吸收设备和第三光吸收设备大致为黑色,所以可以充分吸收干扰光。
(10)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读取设备和所述驱动设备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内移动,在白基准区域内的多个点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并且在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内,在使光源熄灯的状态下,使所述读取设备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读取设备移动而在白色基准部的多个点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所以,例如即使白色基准部的一部分附着灰尘,该部分的影响较小,所以可以准确地进行明输出校正。而且,由于使读取设备的位置与吸收干扰光的光吸收设备对齐而获取黑色基准数据,所以可以获取准确的黑色基准数据。
(11)本发明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在白色基准区域内往复移动,并且通过所述读取设备读取所述白色基准数据。
根据本发明,当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时,由于使读取设备往复移动,并在白色基准部上的多个点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例如,即使在白色基准部的一部分上附着有灰尘,也可以缩小该部分的影响,从而可以准确地进行明输出校正。
(12)本发明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获取所述黑色基准数据时,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停止,每隔一定时间获取多个黑色基准数据。
根据本发明,由于该读取设备获取多个黑色基准数据,所以不会受黑色基准数据的偏差影响,可以准确地进行暗输出校正。
(13)本发明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读取设备和所述驱动设备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内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并且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内,在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控制设备,在可读取光吸收设备的区域内,在使光源熄灯的状态下使读取设备获取黑色基准数据。由于可以吸收入射到光吸收设备的干扰光,所以不会入射到读取设备。而且,由于使光源熄灯,所以干扰光以外的光入射到光吸收设备。因此,读取设备可以在完全不接收反射光的状态下得到黑色基准数据。
(14)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从规定的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以获取黑色基准数据,接着,使所述读取设备移动到白色基准区域以获取白色基准数据。
根据本发明,由于先获取黑色基准数据,接着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所以读取设备容易进行校正处理。
(15)本发明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使读取设备从比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靠近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的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白色基准区域以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接着,进一步使所述读取设备移动到光吸收设备区域以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根据本发明,当读取设备进行校正时,由于读取设备从待机位置经过白色基准区域到达光吸收设备区域向同一方向移动,读取设备的移动较短即可。因此,可以缩短校正所需的时间。
(16)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白色基准区域,进行对所述光源的光量调整的光量调整,获取白色基准数据。
根据本发明,在所调整的光量下使光源亮灯,获取白色基准数据,从而可以准确地进行明输出校正。
(17)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保持已经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在进行所述光量调整时根据该黑色基准数据调整光源的光量。
为了使白色基准数据相对于黑色基准数据的输出为所希望的值,对白色基准区域进行光量调整。另一方面,利用控制设备,使读取设备从比光吸收设备区域靠近白色基准区域的待机位置移动到白色基准区域而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并且在光吸收设备区域上移动而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因此,当在白色基准区域上进行读取设备的光量调整时,
(18)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在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的期间内,使所述光源熄灯。
根据本发明,在使读取设备从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光吸收设备区域的期间内,使光源熄灯。因此,当读取设备到达光吸收设备区域时,可以立即进行暗输出校正。
(19)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方法,使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地白色基准区域内移动,并且在利用所述光源照射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状态下,使所述读取设备获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多个点上的白色基准数据;和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在所述白色基准区域内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下方停止,在使所述光源熄灯的状态下每隔一定时间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根据本发明,由于光吸收设备吸收干扰光,所以干扰光不会从光吸收设备入射到读取设备。因此,在使光源熄灯的状态下,通过使读取设备读取光吸收设备,从而可以获取富有灰度等级的黑色基准数据,可以准确地进行暗输出校正。
(20)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方法,使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从规定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对于该光吸收设备区域在使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和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移动到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对于该白色基准区域获取白色基准数据。
在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读取设备从规定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可读取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在该光吸收设备区域上,在使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由于可以吸收入射到光吸收设备的干扰光,所以不会干扰光入射到读取设备。而且,由于使光源熄灯,所以干扰光以外的光不会入射到光吸收设备。因此,读取设备,可以在完全不吸收反射光的状态下得到黑色基准数据。由此,可以实现准确的暗输出校正。这样,由于可以实现与原稿的黑色对应的准确的输出校正,所以在入射有干扰光的状态下进行图像读取时,可以防止读取图像的画质劣化。
(21)本发明的图像读取方法,使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机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在比所述光吸收设备靠近所述白色基准部的待机位置上待机;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对于该白色基准区域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和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对于该光吸收设备区域在使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在待机工序中,使读取设备在比光吸收设备靠近白色基准部的待机位置待机。光吸收设备处于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设置在读取设备的移动方向的中央附近。而且,将白色基准部设置在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即,相对于光吸收设备,将白色基准部配置在读取设备的移动方向的任一侧。如果待机位置相对于光吸收设备处于配置有白色基准部的一侧,可以为放置原稿的一侧区域,或未放置原稿的另一侧区域。
在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中,使读取设备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可读取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在该白色基准区域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读取设备,在从待机位置移动到与定位设备对应的位置时,在到达光吸收设备区域之前到达白色基准区域。因此,可以在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之前获取对于白色基准区域的白色基准数据,因而是有效的。
在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中,使读取设备从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可读取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对于该光吸收设备区域在使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读取设备从待机位置经过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光吸收设备区域的路径为单向的。因此,可以使读取设备迅速顺畅地进行移动。而且,由于可以吸收入射到光吸收设备的干扰光,所以不会反射到读取设备上。而且,由于使光源熄灯,所以干扰光以外的光不会入射到光吸收设备上。因此,读取设备可以在完全不吸收反射光的状态下得到黑色基准数据。由此,可以实现准确迅速的暗输出校正。这样,由于可以实现对应于原稿的白色和黑色的准确迅速的输出校正,所以在入射有干扰光的状态下进行图像读取时,可以防止读取图像的画质劣化。
(22)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在对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获取白色基准数据之前,对该白色基准区域进行所述读取设备的光源光量的调整。
在所述白色基准获取工序中,当读取设备从待机位置移动到白色基准区域上时,可以调整读取设备的光源的光量。进行光量调整,使得对于白色基准区域而得到的白色基准的白色基准数据成为所希望的输出。由此,可以将读取设备的光源调整为所希望的光量。之后,在所调整的光量下使光源亮灯而获取白色基准数据,从而可以准确地进行明输出校正。
(23)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根据已经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调整所述光源的光量。
为了使相对于黑色基准数据的白色基准数据的输出为所希望的值,对白色基准区域进行光量调整。另一方面,首先使读取设备从待机位置移动到白色基准区域。因此,当在白色基准区域进行读取设备的光量调整时,虽然尚未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但是保持已经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并根据该黑色基准数据进行光源的光量调整,所以在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之前可以进行准确的光量调整。
(24)本发明在上述图像读取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在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的期间内,使所述光源熄灯。
当使读取设备从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光吸收设备区域的期间内,使光源熄灯。由此,使读取设备到达光吸收设备区域之后,可以立即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主体罩5关闭状态下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b)是表示主体罩5打开状态下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上的装置主体3的上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沿图像读取装置1的长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5(a)是表示定位部件17的下表面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b)是表示沿A-A剖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所实行的图像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所实行的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所实行的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的压板玻璃13的外围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实行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时的图像传感器21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实行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时的图像传感器21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的压板玻璃13的外围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所实行的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的示例(实施例)。
实施例1
(a)首先,利用图1~图3说明本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构成平板型扫描装置,在装置主体3的上方可敞开地设置的主体罩5。装置主体3形成上表面开口的箱形形状,在其内部可沿副扫描方向(在图3中为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地配置图像传感器(读取设备,CIS)21。而且,利用双面带将压板玻璃(透明板)13固定在装置主体3的上罩的开口部上。压板玻璃13由透明的玻璃或树脂构成,其上表面构成放置原稿的原稿放置面。
另外,虽然本图像读取装置1例如可以用作一体包括扫描器功能、打印机功能和传真机功能的复合机的一部分,但是在本发明中,除扫描器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当然也可以单作为扫描器。
在装置主体3的上表面上,安装由一块玻璃构成的压板玻璃13,该压板玻璃13的上表面,可以被主体罩5覆盖,其中,该主体罩5能够以装置背面侧(图2中的上侧)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开闭。在主体罩5的一端安装有原稿传送装置(传送设备)40,可以与主体罩5一起覆盖压板玻璃13。而且,在主体罩5的下表面上,在与压板玻璃13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由海绵和白板等构成的压紧部件。利用该压紧部件压紧放置在压板玻璃13上的原稿。另外,图1(a)表示关闭主体罩5而覆盖在压板玻璃13上的状态。图1(b)表示打开主体罩5而使整个压板玻璃13露出的状态。
在装置主体3的前表面侧(图2中的下侧)设有操作部15,该操作部15包括数字健等各种开关和LCD面板。通过对该操作部15的键进行操作而输入的指令,是由下文所述的CPU101执行的。另外,图像读取装置1可以如下构成:与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机器相连,安装于该计算机等上的扫描器驱动器等软件所发送的指令是由CPU101实行的。
装置主体3的上罩的上表面形成开口,在其开口部上安装压板玻璃13。而且,在装置主体3的内部空间上设置可沿副扫描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图像传感器21。该图像传感器21的位置处于压板玻璃13的下侧。另一方面,原稿放置面为压板玻璃13的上表面。换言之,图像传感器21的位置相对于压板玻璃13位于原稿放置面的相反侧。
图像传感器21为接触型读取传感器,包括:LED等点状光源(以下称作光源),由对压板玻璃13上的原稿进行光照的R、G、B三种颜色构成;セルフォック(注册商标)透镜,用于会聚来自原稿P的反射光;和多个受光元件,以规定的间隔向上地配置成一列。图像传感器21的受光元件的排列长度,基本与压板玻璃13的长度相同。
在装置主体3的内部具有驱动设备,该驱动设备包括:DC电动机23,设在装置主体3的长度方向(副扫描方向)的一端,使电动机轴位于下方;安装在该电动机轴上的皮带轮25a;和架设在上述皮带轮25a之间的环形皮带25b。利用该驱动设备,可以使图像传感器21沿副扫描方向(装置长度方向)移动。由此,如后文所述,图像传感器21可以在压板玻璃13的静止原稿扫描区域(第一读取部)11和移动原稿扫描区域(第二读取部)12之间往复移动而构成。
在压板玻璃13的原稿放置面侧,设置定位部件17(定位设备)。定位部件17用于将压板玻璃13的原稿放置面划分成多个区域,具体而言,划分成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和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当将图像读取装置1用作FBS时,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为用于放置原稿P的表面,当使用原稿传送装置40时,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为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原稿P的表面。如图2所示,由定位部件17将压板玻璃13划分成两个区域,使得在装置的副扫描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左侧形成窄幅的规定区域,在右侧形成能够放置可读取的最大尺寸原稿P的宽幅的规定区域。该左侧的窄幅的区域为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右侧的宽幅的区域为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
当将本图像读取装置1用作FBS时,在图1(b)的状态下,将读取原稿P朝下放置在压板玻璃13上。详细地说,将定位部件17作为原稿P的端部基准,使原稿P的读取面向下地放置在压板玻璃13的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上。而且,如图1(a)所示,再次使主体罩5以支点为中心向下方转动,成为从上方压紧原稿P的状态,从而对原稿P进行图像读取。在读取原稿P时,如图3(b)所示,通过电动机23旋转使安装在环形皮带25b上的图像传感器21向图3中的右方移动,并利用光源进行光照,使来自原稿P的反射光经由透镜在受光元件上成像,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如图3所示,在主体罩5上装载有原稿传送装置40(ADF)。该原稿传送装置40,包括:供纸托盘41,将原稿P的读取面朝下进行放置;出纸托盘42,配置在供纸托盘41的上方,读取面朝上地堆叠读取完毕的原稿P;和传送路径55,在上述供纸托盘41和出纸托盘42之间从下方形成U型转弯状。沿水平方向错开地配置供纸托盘41和出纸托盘42,使得供纸托盘41的上方空间敞开。因此,与将出纸托盘42配置在供纸托盘41的正上方时相比,具有易于将原稿P设定在供纸托盘41上的优点。此外,利用供纸托盘41和出纸托盘42,可以将读取前后的原稿P在各自分离的状态下保持在供纸托盘41或出纸托盘42上。
堆叠在供纸托盘41上的原稿P,由配置于供纸托盘41下方的供纸辊44、45送出,并逐一分离,从而传送到传送路径55的下游侧。在供纸辊44、45的下游侧,配置由辊对构成的传送辊47、48,由此可以将原稿P传送到处于最下位置的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在该压板玻璃13的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上,配置以规定间隔相对的上板49。利用在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ADF读取位置)上待机的图像传感器21,依次读取所传送来的原稿P。在压板玻璃13(图3左端)的一端设置用于使在压板玻璃13上移动的原稿P的前端偏转的戽斗部件。而且,借助于一对传送辊51、52向上反转而送出,并借助于排出辊53、54而读取面朝上地排出到出纸托盘42。
上述传送装置40的结构仅为一例,例如显然可以改变供纸托盘41与出纸托盘42的位置关系,或改变供纸辊44、45、传送辊47、48、排出辊53、54等各辊的构成和配置,或者改变传送路径55等,将传送装置40的结构改变成其他公知的传送装置的结构。
(b)接着,参照图5说明定位部件17的结构。另外,图5(a)是表示定位部件17的下表面(玻璃对接面)的图,图5(a)中的上下方向为主扫描方向,相当于图2中的上下方向。而且图5(a)中的左向为图2中的左向。因此,在图5(a)中,定位部件17的左侧为移动原稿读取区域12,定位部件17的右侧为静止原稿读取区域11。此外,图5(b)是沿图5(a)中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定位部件17大致为长方形的板状部件,其主扫描方向(即图5(a)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压板玻璃13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因此,当如图2所示沿着主扫描方向将定位部件17配置在压板玻璃13的上表面上时,定位部件17具有足够的长度,可以从压板玻璃13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定位部件17的下表面,其整个区域基本上被白色薄板部件即白色基准部17a覆盖。而且,在该白色基准部17a的下表面上,还安装有黑色薄板部件即黑色基准部(光吸收设备)17b。将该黑色基准部17b配置成,从白色基准部17a的左端大约1/3的区域未被覆盖而露出。换言之,在白色基准部17a上,从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的大约1/3,右侧(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的大约2/3被黑色基准部17b覆盖。
白色基准部17a中未被黑色基准部17b覆盖而露出的部分,用于获取后述的白色基准数据和进行光量调整。而且,黑色基准部17b的大约1/3的区域的中央被切除,露出白色基准部17a。黑色基准部17b的左端17f的线,即,白色基准部17a与黑色基准部17b的边界,成为图像传感器21的副扫描的基准位置。即,根据左端17f来确定通电初始化时和读取结束后的HP(待机位置)。
在黑色基准部17b的右侧,通过切除中央部而形成的白色基准部17a与黑色基准部17b的主扫描方向的两处边界,成为图像传感器21的主扫描的基准位置17d。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将两个基准位置17d的中心确定为原稿P的中心。在这种基准位置17d、17f上,由于白色基准部17a的白色和黑色基准部17b的黑色,颜色(亮度)变化明显,所以可以根据图像传感器21的输出进行明确判断。
黑色基准部17b与图像传感器21的主扫描方向相连的部分,换言之,相当于定位部件17的图像传感器21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央附近的部分,用于获取后述的黑色基准数据。黑色基准数据的获取,不是相对于黑色基准部17b的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在整个区域上进行的,而是在相当于排列设置有图像传感器21的受光元件的主扫描线的位置17h上进行的。相对于获取该黑色基准数据的位置17h,黑色基准部17b的中央附近的宽度十分宽阔,黑色基准部17b,至少从该位置17h向左侧即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伸出。当然,黑色基准部17b也可以从位置17h向右侧(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伸出。
在定位部件17的下表面中的右端区域上,贴有透明的双面带17c。该双面带17c包括:较厚的双面带17c1,贴在图5(a)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和较薄的双面带17c2,贴在图5(a)中的上端和下端附近。上述双面带17c1、17c2的厚度差相当于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的厚度差。在贴有双面带17c1的位置上,根据双面带17c1的形状而切除白色基准部17a,并将双面带17c1直接贴在定位部件17上。另一方面,双面带17c2重叠地贴在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上。
白色基准部17a的左端,向定位部件17的左侧突出,在所突出部分的上表面上,安装透明的带17e。该透明的带17e的右端固定在定位部件17上,并且其左端向白色基准部17a的左侧突出。
如上所述,将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配置在定位部件17的下表面上,通过双面带17c1、17c2和带17e,将该定位部件17贴紧安装在压板玻璃13的上表面上,即,将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配置在定位部件17的原稿放置面侧。由此,在定位部件17的原稿放置面侧将白色基准部17a设置在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而且,在定位部件17的原稿放置面侧将黑色基准部17b配置在图像传感器21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央。
(c)下面利用图4的框图说明图像读取装置1的电结构。
CPU101,根据存储在ROM102中的控制程序,对图像读取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电动机23的正反转、进行速度控制或对图像传感器21所具有的光源进行亮灯/熄灯控制等。
ROM102存储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的程序。RAM103用于暂时存储图像传感器21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和来自与图像读取装置1连接的PC的图像数据。RAM103至少具有:黑色基准缓冲区域103a,存储用于校正受光元件之间的灰度等级特性的黑色基准数据;和白色基准缓冲区域103b,存储用于校正点状光源的光量偏差的白色基准数据。
校正电路104,分别对颜色R、G和B逐行地进行黑色校正、白色校正和γ校正等处理。即,对于图像传感器21所读取的原稿P的图像进行阴影校正等各种校正。
图像处理部106进行处理,将校正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平滑和加重处理和将RGB数据转换为可印刷RGB数据的CMYK(青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数据等。
(d)下面利用图6~图10说明图像读取装置1的CPU101所实行的处理。
首先,利用图6的流程图说明CPU101所实行的处理的概况。
在步骤100中,CPU进行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下面对该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在步骤110中,CPU101读取原稿P并生成图像信号。其中,如下文所述读取放置在压板玻璃13的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上的原稿P。CPU101控制电动机23,与此同时,在图像传感器21上读取放置在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上的原稿P。即,CPU101借助于驱动设备使图像传感器21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并在该图像传感器21上读取放置在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上的原稿P。
如下所述读取由原稿传送装置40所传送的原稿P。CPU101将图像传感器21固定在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的下方。然后,CPU101控制原稿传送装置40,将放置在供纸托盘41上的原稿P一张一张地传送向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当该原稿P通过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时,使图像传感器21读取该原稿P。
从读取原稿P的图像传感器21输出的图像信号,利用内部电路进行数字化,如下文所述,利用校正回路104生成数字化的图像信号,或根据更新之后的阴影数据进行公知的阴影校正等。将进行阴影校正之后的图像信号存储在RAM103中,借助于CPU101的动作,经由接口105提供给作为复合机而一体具有外部信息机器即计算机的图像成形装置。
接着,利用图7、图9和图10说明CPU101所实行的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的处理。另外,图7是表示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9、图10是表示上述处理中的图像传感器21的位置的说明图。
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之一
在开始处理之前,图像传感器21位于初始位置(HP、待机位置)。该HP是比黑色基准部17b靠近白色基准部17a的待机位置(参见图10)。根据图5所示的副扫描方向的基准位置17f确定该待机位置。即,在通电时,CPU101使图像传感器21在光源熄灯的状态下向定位部件17的下方移动而读取基准位置17f。基准位置17f为白色和黑色的边界,由于受光元件的输出随着上述反射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CPU101根据图像传感器21的输出变化判断出基准位置17f。将从基准位置17f露出白色基准部17a的一侧,即在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上使图像传感器21移动一定距离的位置作为待机位置(待机工序)。另外,从进行光量调整和获取校正数据的高速化的观点来看,最好使待机位置处于定位部件17附近。
在图7的步骤200中,当按下操作部15的开始按钮时,由CPU101发出指令,电动机23旋转,为了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和白色基准数据图像传感器21开始移动。图像传感器21离开初始位置HP一定距离后,在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停止(从图10中的(1)HP向(2)黑色基准部的移动)。如图9(b)所示,移动后的图像传感器21位于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光吸收设备区域)。
在步骤210(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中,获取黑色基准数据。详细地说,在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熄灯的状态下对于黑色基准部17b进行多次读取。然后,为了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平均,除以在每个受光元件上进行读取的次数,作为黑色基准数据存储在RAM103的黑色基准缓冲区域103a中。
在步骤220中,设定黑色基准数据完毕,CPU101再次驱动电动机23,从而使图像传感器21从黑色基准部17b移动到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白色基准区域)(从图10中的(2)黑色基准部向(3)白色基准部的移动)。
在步骤230中,对白色基准部17a进行光量调整。详细地说,首先,由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以十分小的光量对白色基准部17a进行光照,并由受光元件读取该反射光。如果光源的光量小,则受光元件的输出小。而且,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增加光源的光量,直到受光元件的输出达到所希望的值,并将受光元件的输出达到希望值时的光源光量作为光量调整值而存储在RAM103中。另外,设定受光元件的所希望的输出,使得白色基准数据相对于黑色基准数据的输出为所希望的值。
在步骤240(在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中,使图像传感器21读取白色基准部17a。详细地说,由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以所述光量调整值进行光照,并由受光元件读取白色基准部17a的反射光。从而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在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时,CPU101使电动机23正反转,使图像传感器21在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往复移动。往复移动的范围在A点和B点之间,其中,A点对应于距白色基准部17a左端1mm的位置,B点对应于距白色基准部17a右端1mm的位置(参见图10中的(3)白色基准部的部分)。在进行该往复移动时,使受光元件在白色基准部17a上的不同位置上获取多个数据。而且,为了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平均,除以在每个受光元件上进行读取的次数,并作为白色基准数据存储在RAM103的白色基准缓冲区域103b中。
在步骤250中,CPU101利用在上述步骤210中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生成黑色阴影数据,并且利用在上述步骤240中获取的白色基准数据生成白色的阴影数据。将所生成的每种颜色的阴影数据存储在RAM103中。
另外,将所生成的各种颜色的阴影数据用于对图像信号进行阴影校正。每次重新生成时都对所生成的每种颜色的阴影数据进行更新。
在步骤260中,CPU101使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读取开始位置。当读取由原稿传送装置40所传送的原稿时,该读取开始位置是图3(a)所示的ADF读取位置。当读取放置在静止原稿读取区域11上的原稿时,如图3(b)和图10中的(4)读取开始位置的部分所示,为位于静止原稿读取区域11的左端下方。而且,如上所述,由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对原稿P进行光照,并由受光元件读取反射光,从而对原稿P进行图像读取。
(e)下面说明本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和读取方法所起到的效果。
i)本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在图像传感器21处于黑色基准部17b之下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黑色基准部17b处于定位部件17的原稿放置面(下表面)侧。因此,在主体罩5打开的状态下指示进行图像读取,其两侧即静止原稿扫描区域11和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露出时,可能会入射干扰光。尤其是,在采用图像读取装置1作为FBS而读取具有厚度的原稿时,主体罩5难以完全关闭,并且由于原稿P并未放置在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上,所以易于入射干扰光。这样入射到定位部件17的原稿放置面侧的干扰光,由黑色基准部17b吸收。由此,入射到黑色基准部17b的干扰光不会反射到图像传感器21上。而且,使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熄灯而对于黑色基准部17b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从而可以获取准确的黑色基准数据,而不会受到干扰光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可以获取富有灰度等级的黑色基准数据,并可以准确地进行阴影校正。
ii)在本实施例1中,将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配置在定位部件17的原稿放置面(下表面)侧,并将定位部件17配置在压板玻璃13的原稿放置面(上表面)上。因此,将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配置在压板玻璃13的原稿放置面(上表面)上。
由此,从图像传感器21到白色基准部17a的距离,和从图像传感器21向黑色基准部17b的距离,都等于从图像传感器21向放置在压板玻璃13上的原稿P的距离。换言之,对于白色基准部17而获取的白色基准数据和对于黑色基准部17b而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与获取原稿P的图像数据的条件相同。由此,本实施例1的读取装置1,可以利用白色基准部17准确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并利用黑色基准部17b准确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iii)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5所示,由于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沿着图像传感器21的副扫描方向邻接排列,所以当使图像传感器21从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朝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移动或使其反向移动时,图像传感器21移动距离较少即可。由此,可以缩短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和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之间的间隔时间。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阴影数据。
iv)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5所示,将黑色基准部17b配置成,从定位部件17的图像传感器21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央向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伸出。由此,从获取黑色基准数据的位置17h,相对于易于入射干扰光的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可以充分确保黑色基准部17b的区域。因此,入射光从移动扫描区域12入射,在压板玻璃13内进行反射,或者通过压板玻璃13反射到框体内,入射到定位部件17的原稿放置面侧,并可以利用黑色基准部17b  靠地吸收。
v)在本实施例1中,黑色基准部17b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压板玻璃1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黑色基准部17b从压板玻璃13的一端到达另一端。因此,黑色基准部17b能够充分吸收在压板玻璃13内移动的干扰光。
vi)在本实施例1中,由于使图像传感器21往复移动,并且在白色基准部17a的多个点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所以即使灰尘附着在一部分白色基准部17a上,也能够减该部分小的影响,因而可以准确地获取白色基准数据。
vii)在本实施例1中,由于图像传感器21获取多个黑色基准数据,所以能够准确地获取黑色基准数据而不会受到黑色基准数据的偏差的影响。
viii)在本实施例1中,当采用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其一的处理方法(参照图7)时,由于先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再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所以容易进行光量调整。
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其二
在本实施例1中,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的处理,可以如下进行。利用图8、图9和图11说明此处理。另外,图8是表示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9、图11是表示上述处理中的图像传感器的位置的说明图。
在开始处理之前,图像传感器21处于初始位置(HP)。使图像传感21在待机位置上待机的方法(待机工序),与上述相同。在图8的步骤300中,当按下操作部15的开始按钮时,由CPU101发出指令,电动机23旋转,为了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和白色基准数据,图像传感器21从HP开始移动。图像传感器21从HP移动一定距离,在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白色基准区域)停止。(从图11中的(1)HP向(2)白色基准部的移动)。如图9(a)所示,移动后的图像传感器21位于白色基准部17的下方。
在步骤310中,CPU101将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的光量调整为适于读入白色基准数据的光量。该光量调整虽然与步骤230所示的光量调整相同,但是并未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另一方面,在获取黑色基准数据之前,将之前进行图像读取时所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存储在RAM103的黑色基准缓冲区域103a内。因此,CPU101根据已经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进行光量调整,使得白色基准数据为所希望的输出。
在步骤320(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中,使图像传感器21读取白色基准部17a。这时,使电动机23正反转,使图像传感器21在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往复移动。往复移动的范围在A点与B点之间,其中,A点对应于距离白色基准部17a左端1mm的位置,B点对应于距离白色基准部17a右端1mm的位置(参见图11中的(2)白色基准部的部分)。而且,在进行该往复移动时,在白色基准部17a的不同位置上,使图像传感器21的受光元件获取多个数据。而且,为了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平均,除以在每个受光元件在进行读取的次数,并作为白色基准数据存储在RAM103的白色基准缓冲区域103b内。
在步骤330中,CPU101使图像传感器21从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移动到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光吸收设备区域)(从图11中的(2)白色基准部向(3)黑色基准部的移动)。移动后的图像传感器21,如图9(b)所示,位于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而且,CPU101使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熄灯,直至图像传感器21到达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
在步骤340(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中,为了读取黑色基准数据,在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进行多次读取。由于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已经熄灯,所以,当图像传感器21处于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时,可以立即获取黑色基准数据。而且,为了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平均,除以在每个受光元件上进行读取的次数,并作为黑色基准数据存储在RAM103的黑色基准缓冲区域103a上。
在步骤350中,CPU101利用在上述步骤S340中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生成黑色的阴影数据,并且利用在上述步骤S320中获取的白色基准数据生成白色的阴影数据。将所生成的各种颜色的阴影数据记录在RAM103上。
在步骤360中,CPU101使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读取开始位置。该读取开始位置,在读取由原稿传送装置40所传送的原稿时,为图3(a)所示的ADF读取位置。而且,当读取放置在静止原稿读取区域11上的原稿时,如图3(b)和图11中的(4)读取开始位置的部分所示,为静止原稿读取区域11的左端的下方。而且,如上所述,由图像传感器21对原稿P进行光照,并由受光元件读取反射光,从而进行原稿P的读取。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当采用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其二的处理方法(参照图8)时,由于使图像传感器21从初始位置经由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到达黑色基准部17b的下方而单向移动,所以图像传感器21移动较短距离即可。从而可以缩短生成阴影数据所需的时间。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结构和作用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但是,在本实施例2中,如图12所示,在定位部件17的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具有第二光吸收部17g(第二光吸收设备)。该第二光吸收部17g,其下表面是水平的,并且上表面是向外侧(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逐渐变低的倾斜的板状部件。而且,第二光吸收部17g的下表面与白色基准部17a、黑色基准部17b处于同一平面,并且与黑色基准部17b同样是黑色。
本实施例2的图像读取装置1,具有第二光吸收部17g,如图12所示,从而可以在比白色基准部17a的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吸收从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入射的干扰光。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入射到白色基准部17a的干扰光,并且能够更精确地生成阴影数据。
在本实施例2中,装置主体2的筐体的内侧面3a是黑色的,作为第三光吸收设备。因此,可以由内侧面3a吸收透过压板玻璃13到达筐体内侧面3a的干扰光,而不会到达白色基准部17a。因此,在本实施例2中,可以进一步减少入射到白色基准部17a的干扰光,并可以进一步准确地生成阴影数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中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结构和作用基本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但是,在实施例3中,如图13所示进行光量调整和阴影数据计算处理。
在步骤400中,当按下操作部15的开始按钮时,CPU101发出指令,电动机23旋转,为了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和白色基准数据,使图像传感器21开始移动。图像传感器21从原始位置HP移动一定距离,并在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停止。如图9(a)所示,移动后的图像传感器21位于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另外,图像传感器21的待机位置即HP和图像传感器21在待机位置上待机的方法(待机工序)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在步骤410(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中,为了对于白色基准部17a读取扫描黑色基准数据,在使图像传感器21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进行多次读取。而且,为了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平均,除以在每个受光元件上进行读取的次数,并作为黑色基准数据存储在RAM103的黑色基准缓冲区域103a中。
在步骤420中,CPU101将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光量调整为之后适于读入白色基准数据的光量。光量调整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在步骤430(白色基准数据工序)中,使图像传感器21读取白色基准部17a。这时,使电动机23正反转,使图像传感器21在白色基准部17a的下方往复移动。往复移动的范围在A点和B点之间,其中,A点对应于距离白色基准部17a左端1mm的位置,B点对应于距离白色基准部17a右端1mm的位置。在进行往复移动时,使图像传感器21的受光元件在白色基准部17a的不同位置上获取多个数据。另外,为了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平均,除以在每个受光元件上进行读取的次数,并作为白色基准数据存储在RAM103的白色基准缓冲区域103b中。
在步骤440中,CPU101利用在上述步骤410中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和在上述步骤430中获取的白色基准数据生成阴影数据。将所生成的阴影数据存储在RAM103中。
在步骤450中,CPU101使图像传感器21移动到读取开始位置。而且,与实施例相同地,由图像传感器21的光源对原稿P进行光照,并由受光元件读取反射光,从而进行原稿P的图像读取。这样,在本实施例3中,通过在图像传感器21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读取白色基准部17a而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在本实施例3中,由于在图像传感器21处于白色基准部17a下方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和白色基准数据,所以图像传感器21移动较少次数即可,而且图像传感器21的移动较短距离即可。因此,易于对图像传感器21进行控制,并且缩短了生成阴影数据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3中,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的配置可以相反。即,可以在定位部件17的下表面上将黑色基准部17b配置在移动原稿扫描区域12侧,而将白色基准部17a配置在定位部件17下表面的中心。
在上述实施例1~3中,虽然将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作为不同部件,而以覆盖白色基准部17a的方式设置黑色基准部17b,但是也可以通过涂白色和黑色进行区别等而由一个部件构成白色基准部17a和黑色基准部17b。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3中,虽然采用CIS作为读取设备即图像传感器21,但是除了本发明的读取设备CIS这样的接触型图像传感器之外,例如还可以采用缩小型光学系统的CCD图像传感器。

Claims (24)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板,具有放置原稿的原稿放置面;
读取设备,通过所述透明板配置在与所述原稿放置面相反的一侧,利用光源进行光照并读取该反射光;
驱动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沿着所述透明板往复移动;
定位设备,用于对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原稿放置面上的原稿进行定位;
光吸收设备,处于所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设置在所述读取设备的移动方向的中央附近,吸收通过所述透明板而入射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的干扰光;以及
白色基准部,设在所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设备设置在将所述透明板划分成多个区域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将所述光吸收设备和所述白色基准部邻接配置在所述定位设备的原稿放置面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由所述定位设备划分成的多个区域,包括:移动原稿扫描区域,利用所述读取设备读取原稿,该原稿是在所述透明板的上方由用于传送原稿的传送设备在透明板上进行传送的;和静止原稿扫描区域,所述读取设备移动着读取放置在所述透明板上的原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配置所述光吸收设备,使得所述图像读取设备从获取黑色基准数据的位置至少向所述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伸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光吸收设备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超过透明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将所述白色基准部相对于所述光吸收设备配置在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并在该白色基准部的移动原稿传送区域侧配置第二光吸收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三光吸收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光吸收设备、第二光吸收设备和第三光吸收设备大致为黑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读取设备和所述驱动设备的控制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内移动,并在白基准区域内的多个点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并且
在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内,在光源熄灯的状态下,使所述读取设备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在白色基准区域内往复移动,并且利用所述读取设备读取所述白色基准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当获取所述黑色基准数据时,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停止,每隔一定时间获取多个黑色基准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读取设备和所述驱动设备的控制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内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并且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内,在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从规定的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而获取黑色基准数据,接着,使所述读取设备移动到所述白色基准区域而获取白色基准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比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靠近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的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白色基准区域而获取白色基准数据,接着,使所述读取设备进一步移动到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而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白色基准区域,进行光量调整以调整所述光源的光量,并获取白色基准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保持已经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并在进行所述光量调整时根据该黑色基准数据调整光源的光量。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的期间内,所述控制设备使所述光源熄灯。
19.一种图像读取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在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内移动,并且在利用所述光源照射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状态下,使所述读取设备在所述白色基准部的多个点上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和
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在所述白色基准区域内或在所述光吸收设备的下方停止,在所述光源熄灯的状态下每隔一定时间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20.一种图像读取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从规定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对于该光吸收设备区域在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和
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移动到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对于该白色基准区域获取白色基准数据。
21.一种图像读取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机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在比所述光吸收设备靠近所述白色基准部的待机位置上待机;
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可读取所述白色基准部的白色基准区域,对于该白色基准区域获取白色基准数据;和
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可读取所述光吸收设备的光吸收设备区域,对于该光吸收设备区域在光源熄灯的状态下获取黑色基准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中,所述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在对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获取白色基准数据之前,对于该白色基准区域进行所述读取设备的光源光量的调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中,所述白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根据已经获取的黑色基准数据调整所述光源的光量。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中,所述黑色基准数据获取工序,在使所述读取设备从所述白色基准区域移动到所述光吸收设备区域的期间内,使所述光源熄灯。
CNB2005100876280A 2004-07-27 2005-07-27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0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9050 2004-07-27
JP2004219050 2004-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937A true CN1783937A (zh) 2006-06-07
CN100396082C CN100396082C (zh) 2008-06-18

Family

ID=36773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762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082C (zh) 2004-07-27 2005-07-27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6082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085A (zh) * 2009-02-18 2011-12-1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类种类判别装置、纸张类种类判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52472A (zh) * 2011-04-19 2012-10-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01764907B (zh) * 2008-12-24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
CN101950374B (zh) * 2009-01-16 2014-05-07 劳雷尔机械株式会社 纸币处理机
US8934149B2 (en) 2012-07-06 2015-01-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er
CN104580809A (zh) * 2013-10-09 2015-04-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CN106713695A (zh) * 2015-11-18 2017-05-24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CN107018272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7920179A (zh) * 2016-10-07 2018-04-17 佳能株式会社 读取套件和图像读取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4528B2 (ja) * 2008-12-25 2013-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089465B2 (ja) 2012-06-25 2017-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4060550A (ja) * 2012-09-14 2014-04-03 Ricoh Co Ltd 原稿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原稿読取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4235B1 (en) * 1986-07-18 1992-04-2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Imag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6359705B2 (en) * 1996-12-26 2002-03-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6449450B1 (en) * 2001-02-09 2002-09-1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4907B (zh) * 2008-12-24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
CN101950374B (zh) * 2009-01-16 2014-05-07 劳雷尔机械株式会社 纸币处理机
CN102282085A (zh) * 2009-02-18 2011-12-1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类种类判别装置、纸张类种类判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2085B (zh) * 2009-02-18 2014-03-26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类种类判别装置、纸张类种类判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52472B (zh) * 2011-04-19 2015-02-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02752472A (zh) * 2011-04-19 2012-10-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US8934149B2 (en) 2012-07-06 2015-01-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er
CN104580809A (zh) * 2013-10-09 2015-04-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CN104580809B (zh) * 2013-10-09 2018-05-1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CN106713695A (zh) * 2015-11-18 2017-05-24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US10116834B2 (en) 2015-11-18 2018-10-30 Pfu Limite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a movable light reflecting surface
CN106713695B (zh) * 2015-11-18 2019-03-01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CN107018272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7920179A (zh) * 2016-10-07 2018-04-17 佳能株式会社 读取套件和图像读取设备
US10477051B2 (en) 2016-10-07 2019-1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ding kit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6082C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3937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US10218870B2 (en) Image scanner with dividing member
CN185598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334486A (zh) 摄影和视频图像系统
JP431035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の読取特性補正方法
CN1258447C (zh) 纸张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CN1523532A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447080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921541A (zh)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CN1438801A (zh) 图象读取装置
US819429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n LCD document glass
JP2016066836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798235A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200923992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481150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420682A (zh) 底稿传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17108219A (ja) 画像読取装置、複写装置、及びその読取方法
JP2009017375A (ja)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202317763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167839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読み取りモジュール
JP493607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2006324747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616323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4030142A (ja) 読取装置、その読取装置における補正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