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2919A - 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2919A
CN1782919A CNA2005100230305A CN200510023030A CN1782919A CN 1782919 A CN1782919 A CN 1782919A CN A2005100230305 A CNA2005100230305 A CN A2005100230305A CN 200510023030 A CN200510023030 A CN 200510023030A CN 1782919 A CN1782919 A CN 1782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band
fixing device
photographic fixing
upstream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230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辺修
安藤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2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2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41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being formed by tensioning the belt over a surface portion of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多个支撑件、在主方向上由支撑件可移动支撑的环形带、加热环形带的热源和按压环形带的按压元件。所述带的两个桥接部分在支撑件之间延伸,一个桥接部分张紧,另一桥接部分松弛。通过按压元件接触张紧的桥接部分外表面形成定影夹挤区。定影装置还包括加热环绕上游侧支撑件的带的圆形部分的热源和清洁圆形部分表面的清洁机构。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诸如激光打印机、激光传真机或数字复印机之类的照相平版印刷成像设备中设置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照相平版印刷成像设备中,光导鼓的表面被充电,然后被激光扫描单元等扫描,以根据图像信号形成静电潜像。此后,带电的调色剂被附着到光导鼓上并且用显影剂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记录介质)。转印到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着落于纸上,即,没有定影在其上,然后调色剂图像用热和压力熔化,以通过定影装置定影在纸张上。
常规的定影装置基本上包括筒形金属加热辊(电加热元件)、按压和接触加热辊的压辊(按压元件)、和安装在加热辊中以用辐射热加热加热辊的卤素灯(热源)。在定影装置(2辊型)中,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通过形成于在压力下相互接触的加热辊和压辊之间的定影夹挤区,从而调色剂图像被加热辊加热,并通过加热辊和压辊的压力接触,按压和定影到纸上。
可是,对于常规定影装置,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加热室温的加热辊,以达到大约160-200℃的、调色剂熔化的定影温度。因此,在施加电力后、实际打印前,常规定影装置花费非常长的加热时间。而且,定影装置保持其高温,因为这样缩短打印停止和打印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定影装置需要用卤素灯加热来保持其高温。这样导致功耗增加。
为了克服常规2辊型定影装置的这些缺点,最近提出能够减少加热时间和功耗的定影装置。
提出的定影装置之一是感应加热(IH)定影装置,其通过感应电流利用磁通量实现热的产生。IH定影装置基本上包括筒形或半筒形座;配合到座中、包括层叠的导电层和电阻层的筒形薄膜;安装在座中并由激励线圈和磁芯组成的磁场产生单元;和按压并接触薄膜外周以形成定影夹挤区的压辊。在IH定影装置中,通过由磁场产生单元产生的磁通量产生涡电流(Eddycurrent)。结果在导电层上通过涡电流产生焦耳热,定影夹挤区的温度通过焦耳热而升高。由于IH,定影夹挤区的温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升高到定影温度,从而可以缩短加热时间。而且,如日本专利公报No.2004-126274(其整个公开在此并入作为参考)所述,因为与加热辊相比,筒形薄膜具有低热容量,所以可以降低功耗。可是,因为IH定影装置需要磁场产生单元,所以与2辊型定影装置相比,它需要较高的元件成本。而且,因为薄膜的内表面在元件诸如座上滑动,所以由于薄膜在其上滑动的座部分的磨损,薄膜的耐久性受到限制。因此,薄膜材料的选择范围相当窄。
还有压力带按压型定影装置,其中包括管形压力带,代替2辊型定影装置中所包括的压辊。通过朝加热辊按压压力带的部分内表面,形成定影夹挤区,从而对应于所按压的内表面部分的压力带的外表面接触加热辊。压力带按压型定影装置基本上包括通过诸如卤素灯的热源加热并轴向旋转的加热辊,接触加热辊并通过加热辊的移动来移动的环形压力带,和朝加热辊表面按压压力带内表面的按压元件,从而对应于所按压的内表面的压力带外表面接触加热辊。如日本专利公报No.2004-12682(其整个公开在此并入作为参考)所述,因为定影夹挤区是通过将压力带按压在加热辊上使得它们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所以定影夹挤区很宽。因此,可以减少加热时间和功耗,并且相对于IH定影装置所需要的元件成本可以降低元件成本。可是,因为压力带的内表面被按压元件按压,并且在加热辊上滑动,所以由于压力带在其上滑动的加热辊的磨损,压力带或按压元件的耐久性仍然受到限制,压力带或按压元件材料的选择范围仍然很窄。
另外,加热带型定影装置包括筒形加热带单元,该加热带单元包括在主方向可自由移动的环形加热带,以代替在2辊型定影装置中所包括的加热辊。通过使加热带与筒形压辊在压力下接触形成定影夹挤区。加热带型定影装置基本上包括通过将加热带环绕在支撑辊和筒形加热辊上形成的加热带单元。筒形压辊按压加热带的位于支撑辊和加热辊之间的桥接部分,以接触该桥接部分。卤素灯安装在加热辊或压辊中。在加热带型定影装置中,形成宽的定影夹挤区,从而可以减少加热时间和功耗。而且,因为不出现滑动,所以不产生磨损。因此,可以使用许多用于加热带的材料。此外,如日本专利公报No.2004-205877(其整个公开在此并入作为参考)所述,元件成本可以低于IH定影装置的成本。
可是,因为加热带型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带用支撑辊和加热辊支撑并被张紧,所以当加热带旋转时,它朝支撑辊的轴移动。另外,由于尺寸精度、每个辊的安装精度、或加热带周围横向偏差,加热辊会倾斜。
因为彩色调色剂图像是通过叠置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层形成的,所以图像难以熔化。因此,当调色剂图像部分分离时,会出现污损(offset)现象。在上述常规定影装置中,当其上附着有残余调色剂的加热带或加热辊旋转并接触纸张时,残余的调色剂附着到纸张上,造成图像变坏。
因此,需要改进包括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其可以减少加热时间、功耗,带的倾斜,以提高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要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述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可以减少加热时间、功耗、和带的倾斜,以提高图像质量,并提供一种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在主方向上被支撑件可移动支撑的环形带;加热环形带的热源;和按压环形带的按压元件,以在记录介质通过在带和按压元件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挤区时,将调色剂图像熔化和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带的两个桥接部分在支撑件之间延伸。一个桥接部分张紧,另一桥接部分松弛。通过按压元件与所张紧的桥接部分外表面接触形成定影夹挤区。定影装置还包括加热在上游侧环绕至少两个支撑件之一的带的圆形部分的热源和清洁圆形部分表面的清洁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在主方向上被支撑件可移动支撑的环形带;按压环形带的电加热元件;清洁圆形部分表面的清洁机构;和加热电加热元件的热源,以将调色剂图像熔化和定影到通过在带和电加热元件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挤区的记录介质上。带的两个桥接部分在支撑件之间延伸,一个桥接部分张紧,另一桥接部分不张紧,并且通过使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张紧的桥接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形成定影夹挤区。定影装置还包括加热环绕上游侧支撑件的带的圆形部分的热源和清洁圆形部分表面的清洁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将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成像单元和前一种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将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成像单元和后一种定影装置。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结合附图、从公开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显著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下列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定影装置的示意图;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对于所有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是指相同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中定义的内容,诸如详细结构和元件,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可以对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而且,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省略已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转印单元2;安装在转印单元2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诸如纸的页(记录介质)X上的多个成像单元3M、3Y、3C和3BK;和当输送在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页X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熔化和定影到页X上的定影装置4。
成像单元3M、3Y、3C和3BK对光导鼓(图像载体)6充电,通过用激光11扫描带电的光导鼓6的表面进行曝光以形成潜像,将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传送带10传送的页X上。成像单元3M、3Y、3C和3BK按顺序在传送带10传送页X的方向、沿着传送带10排列,以分别形成品红、黄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每个成像单元3M、3Y、3C和3BK包括光导鼓6、曝光装置7、显影器8、充电辊9、和清洁单元19。
作为图像载体的光导鼓6沿图1所示箭头所指的方向轴向旋转,并且由从曝光装置7发射的激光11扫描,以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装置7沿平行于光导鼓6的旋转轴的方向,用激光11扫描光导鼓6的表面。
显影器8显影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更具体地说,显影器8使具有预定颜色的粉末状调色剂相互摩擦,以使它们带上负电荷,并提供和附着带电的调色剂到光导鼓6的被曝光的部分,该部分与其未曝光部分的电势相比具有正电势。显影器8包括调色剂;用于搅拌调色剂以使其带有电荷的搅拌器12d;和用于将带电的调色剂输送到显影辊12a上的供应辊12c。由供应辊12c向显影辊12a供应调色剂,调色剂通过调色剂的电荷产生的库仑力附着到其表面,用于将调色剂输送到光导鼓6上形成调色剂层。显影刮片12b将调色剂层的厚度限制为预定厚度。
清洁单元19包括光导鼓清洁辊19a和壳体(未示出)。清洁辊19a与光导鼓6接触,以从光导鼓6的表面清除调色剂。壳体安装在清洁辊19a附近,以收集被清洁辊19a清除的调色剂。
充电辊9在成像期间将光导鼓6的表面电势变为预定电势。充电辊9包括金属轴和在金属轴上由导电弹性体形成的辊部分,并且在光导鼓清洁辊19a下游侧的充电位置接触光导鼓6。通过使用弹性偏压单元(例如弹簧)按压轴承(未示出),充电辊9以预定压力按压到光导鼓6上。从而,充电辊9的辊部分变形,以形成在主方向上以预定宽度接触光导鼓6的夹挤区。当接收直流电压时,充电辊9将光导鼓6的表面充电到预定电势。充电辊清洁辊20与充电辊9接触,以防止充电辊9的表面沾污。
转印单元2包括环形传送带10、驱动辊13a、转印辊16a和带清洁单元17。环形传送带10通过安装在转印单元2内周面的驱动辊13b、13c和张紧辊14沿一个方向循环。转印辊16a保持传送带10与光导鼓6在转印位置的接触。带清洁单元17包括用于刮除传送带10表面的异物的清洁刮片(未示出)和用于收集所清除异物的空间(未示出)。
传送带10例如是一种电介质片,当页X从传送带10和光导鼓6之间出来时,其能够利用施加给转印辊16a的转印电压附着光导鼓6上的调色剂。传送带10具有光学反射性,即,反射光。
转印辊16a通过形成辊单元制成,辊单元可以在金属旋转轴上由导电或半导电合成橡胶形成。转印高压电源(未示出)连接至旋转轴,以控制辊单元的表面电势。
转印辊16a和用于控制转印辊16a的辊单元表面电势的控制器16构成转印部分18,用于将由成像单元3M、3Y、3C和3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由传送带10传送的页X上。
现在参照图2更详细地描述定影装置4。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4包括两个支撑件21、在主方向由支撑件21可移动支撑的环形(筒形)定影带22、用于加热定影带22的热源23、用于按压定影带22以与之接触的按压元件24、安装在每个支撑件21横向侧的夹紧元件25、和用于清洁定影带22表面的清洁机构32。
支撑件21安装在筒形定影带22内侧,每个支撑件具有筒形形状,能够沿一个方向轴向旋转。定影带22环绕在支撑件21的部分上。支撑件21设置在按压元件24附近,但又与之分开,即,设置在页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图2的右侧)和下游侧(图2的左侧)。在下游侧的支撑件21对应于驱动辊26,其通过驱动机构(未示出)轴向旋转。在上游侧的支撑件21对应于导向辊27,其以一定的旋转阻力限制定影带22沿主方向的移动。
定影带22具有大于页X宽度的长度,并且当不施加外力时,基本上为筒形。定影带被安装在定影带22内部的驱动辊26和导向辊27支撑。定影带22通过在由厚度大约为10-150微米的金属或耐热树脂薄膜形成的基层上,按顺序叠置由厚度大约为几百微米的耐热橡胶(诸如硅橡胶)形成的弹性层和由厚度大约为几十微米的高耐热氟树脂或氟树脂改性材料(诸如聚四氟乙烯)形成的调色剂释放层制成。
定影带22的内表面摩擦并接触驱动辊26。定影带22经过轴向旋转驱动辊26沿主方向移动。导向辊27(例如,在上游侧的支撑件21)具有抵抗定影带22的主方向移动的阻力。在驱动辊26和导向辊27之间延伸的定影带22的桥接部分29张紧,同时同样在驱动辊26和导向辊27之间延伸的定影带22的另一桥接部分30松弛。
热源23是卤素灯。热源23包括安装在上游侧的支撑件21(例如,导向辊27)内的主体,并利用由主体发射的辐射热加热导向辊27。从被加热的导向辊27发射的热传递到环绕导向辊27的定影带22的圆形部分31,从而加热定影带22。
按压元件24基本上为筒形,并且沿一方向可轴向旋转。按压元件24通过在金属芯基体24a周围环绕耐热弹性层24b(诸如硅橡胶层)制成。按压元件24安装成总是机械地按压张紧的桥接部分29的纵向中心。在按压元件24和桥接部分29之间形成弓形定影夹挤区28。通过张紧的桥接部分29的张力,在定影夹挤区28上施加切向压力,从而着落于页X上的调色剂图像在通过定影夹挤区28时受到按压。按压元件24在沿主方向移动的定影带22的作用下轴向旋转,因为它按压和直接接触定影带22的外周面。
每个夹紧元件25为筒形,并且沿一方向轴向可旋转。每个夹紧元件安装在定影带22的外表面并在各个支撑件21附近,从而定影带22侧的圆形部分31被压在夹紧元件25和各个支撑件21之间。每个夹紧元件25也通过移动定影带22轴向旋转,因为它位于按压和直接接触定影带22的圆形部分31的外圆周面的位置。
清洁机构32包括位于上游侧,例如,清洁元件25a附近的位置的夹紧元件25和具有吸收垫或旋转刷形状、被清洁元件25a按压的清除元件33。除了将定影带22按压在上游侧的支撑件21上之外,上游侧的夹紧元件25由于按压和接触定影带22的圆形部分31的表面,清除定影带22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至少上游侧夹紧元件25的表面层由易于附着残余调色剂的高绝缘材料(诸如硅橡胶)形成。清除元件33刮除清洁元件25a上残余调色剂或其它物质。优选地,清洁机构还包括槽盆,其接收被清除元件33刮除的残余调色剂或其它物质。
现在详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设备1的操作。因为成像设备1的整个操作基本上与公知的彩色打印机的操作相同,所以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除了定影装置4的操作之外,省略许多部分。
首先,当操纵成像设备1时,驱动热源23进行加热过程,以开始加热。更具体地说,加热持续到定影装置4的温度达到预定定影温度。此时,驱动辊26被驱动机构(未示出)轴向旋转,同时定影带22通过旋转驱动辊26沿主方向移动。当定影带22移动时,导向辊27、夹紧元件25、和按压元件24通过移动定影带22轴向旋转。因为定影装置4的热辐射,成像设备1的温度升高,风扇(未示出)在定影装置4周围产生强制对流,以冷却成像设备1的内部。
接下来,当定影装置4的温度达到预定定影温度时,成像单元3M、3Y、3C和3BK开始在被传送带10传送的页X上形成图像。更具体地说,被充电辊9充电的光导鼓6的表面用激光11扫描,以形成潜像。该潜像通过显影器8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光导鼓6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传送带10传送的页X上。
此后,其上着落有调色剂图像的页X被传送到定影装置4,并且当页X通过定影带22和按压元件24之间时,调色剂图像被熔化和定影到页X上。更具体地说,其上着落有调色剂图像的页X从上游侧(即,图2的右侧)送入定影夹挤区28。在定影夹挤区28内的页X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的定影带22熔化,并通过按压元件24按压和定影到页X上。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页X通过下游侧(即,图2的左侧)被送出定影夹挤区28。
当残余调色剂附着到定影带22上时,由于在图像定影期间出现污损现象,所以残余调色剂通过沿主方向移动的定影带22传送到上游侧的夹紧元件,并通过被热源23加热的导向辊27熔化。熔化的残余调色剂被按压和接触定影带22的清洁元件25a剥离,并附着到清洁元件25a上。现在,定影带22上的残余调色剂被完全清除。附着到清洁元件25a的残余调色剂被清除元件33刮除。
在定影装置4中,因为按压元件24按压和接触定影带22的在两个支撑件21之间延伸的张紧的桥接部分29,所以在两个支撑件21之间形成宽的定影夹挤区28。因此,可以保证长周期的定影时间,可以充分定影。而且,因为加热的定影带22具有低热容量,所以可以减少加热时间和功耗。而且,因为不接触按压元件24的桥接部分30是松弛的,所以桥接部分30可以吸收定影带22的变形或由于支撑件21的横截面形状变形或其它问题造成的定影带22的移动。这样,可以防止定影带22沿支撑件21的轴向移动。另外,因为定影装置4不是由昂贵的元件组成,所以它更经济。
在定影装置4中,因为热源23用于加热环绕上游侧支撑件21的定影带22的圆形部分31,并且清洁机构32用于清洁所加热的圆形部分31,所以可以清除定影带22表面的残余调色剂或灰尘诸如纸末,从而防止由于残余调色剂造成图像质量下降。而且,因为在定影通过叠加多种颜色例如品红、黄色、青色和黑色而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时,污损现象相当容易出现,所以定影装置4对彩色打印特别有效。
由于使用了减少加热时间、功耗、定影带22的倾斜、污损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以及成本的定影装置4,成像设备1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和降低功耗,由于防止了污损而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并且即使用低成本也不会造成机械缺陷。
用于支撑定影带22的两个支撑件21的每个包括轴向可旋转的驱动辊26和导向辊27,和按压元件24。按压元件24按压和接触定影带22的桥接部分29,并具有轴向可旋转辊的形状。因此,在定影带22上不出现滑动,并且定影带22不磨损。
现在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4和包括定影装置104的成像设备。在此不描述与前实施例相同的元件。
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104通过用筒形电加热元件124取代定影装置4的支撑件21、定影带22、和夹紧元件25,用支撑件121、定影带122、和夹紧元件125取代定影装置4的按压元件24而制成。
定影装置104包括两个支撑件121、由支撑件121支撑沿主方向可移动的环形(筒形)定影带122、按压和接触定影带122的电加热元件124、用于加热电加热元件124的第一热源123、安装在支撑件121横向侧的夹紧元件125、用于清洁定影带122表面的清洁机构132、和用于加热上游侧靠近导向辊127的支撑件121来加热环绕支撑件121的定影带122的圆形部分131的第二热源134。
电加热元件124为筒形,并且沿一方向轴向可旋转。电加热元件124优选由高导热性材料(诸如铝、不锈钢、铁)形成。电加热元件124涂敷有高耐热氟树脂或氟树脂改性材料,以防止调色剂附着到电加热元件124表面。电加热元件124安装成总是机械按压张紧的桥接部分129的纵向中心部分。在电加热元件124和桥接部分129之间形成弓形定影夹挤区128。
第一热源123是卤素灯。第一热源123包括安装在电加热元件124内的主体,并利用主体发射的辐射热加热电加热元件124。
清洁机构132包括位于上游侧清洁元件125a附近的夹紧元件125和清除元件133,以及例如受到清洁元件125a按压的垫或旋转刷。
例如,第二热源134是卤素灯。第二热源134包括安装在上游侧的筒形支撑件121内的主体,并利用主体发射的辐射热加热导向辊127。从被加热的导向辊127发射的热传递到接触导向辊127的定影带122的桥接部分131,从而使桥接部分131被加热。
在定影装置104中,当附着到电加热元件124的残余调色剂被清除,并且由于污损现象而经由夹挤区128附着到定影带122上时,附着到定影带122桥接部分131的残余调色剂被清洁元件125a剥离。因此,可以清除定影带122上的残余调色剂或灰尘,诸如纸屑。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残余调色剂或其它物质附着到页X形成有图像的面以外的面上而造成的沾污。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具体示出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不脱离本发明下列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可以就形式和内容作出各种变化。例如,在图2的实施例中,安装在上游侧支撑件21内的热源23加热和熔化着落于页X上的调色剂图像和附着到定影带22上的残余调色剂。但是,用于加热和熔化着落于页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热源和用于加热和熔化附着到定影带上的残余调色剂的热源可以分开安装。例如,除了安装在上游侧支撑件内的热源之外,另一热源可以安装在环形定影带里面。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热源23和134分别安装在上游侧的支撑件21和121内,与它们内周面分开,并利用辐射热加热上游侧的支撑件21和121。可是,热源可以安装成接触上游侧支撑件,以直接加热支撑件。另外,可以安装热源,用于加热夹紧元件,例如接触上游侧定影带的圆形部分的清洁元件。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两个支撑件21(121)安装在传送页X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但也可以安装多于两个的支撑件。如果安装三个支撑件,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支撑件可以是导向辊,另一支撑件可以是驱动辊。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导向辊27和127,即,上游侧的支撑件21具有旋转阻力,分别阻止定影带22和122的主方向移动,以张紧桥接部分29和129,并使桥接部分30和130松弛。但是,可以通过利用驱动机构、以高于下游侧支撑件的线速度轴向旋转上游支撑件,张紧一个桥接部分,并使另一桥接部分松弛。因此,使上游侧支撑件外周面比下游侧支撑件外周面更光滑,并且使定影带和下游侧支撑件的相互摩擦比定影带和上游侧支撑件的相互摩擦更大。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支撑件21和121具有轴向可旋转的辊的形状。但是,可以将弓形支撑件安装成固定的,并使带能够在其上滑动。支撑件的形状可以适当改变。此外,当用于加热带的桥接部分和下游侧支撑件的热源分开安装时,作为既使用热源又使用上游侧支撑件的替代,可以使用具有加热功能的支撑件。
在图2的实施例中,按压元件24具有轴向可旋转辊的形状。但是,可以加固弓形按压元件安装成固定的,并使带能够在其上滑动。按压元件的形状可以适当改变。
在图3的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24具有轴向可旋转辊的形状。但是,可以将弓形电加热元件安装成固定的,并且使带能够在其上滑动。电加热元件的形状可以适当改变。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每个下游侧的夹紧元件25和125具有轴向可旋转辊的形状。但是,可以将弓形夹紧元件安装成固定的,并且使带能够在其上滑动。夹紧元件的形状可以适当改变。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上游侧的夹紧元件25和125分别作为清洁元件25a和125a,分别用于清洁定影带22和122。但是,上游侧的夹紧元件和用于清洁定影带的清洁元件可以分开安装。
图2和3的实施例中,夹紧元件25和125分别安装在支撑件21和121的横向侧。但是,夹紧元件不是必须安装的。而且在这些实施例中,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支撑件21和121分别与按压元件24和电加热元件124分开。但是,两侧的支撑件可以受按压元件或电加热元件按压以相互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它不需要在两侧安装两个夹紧元件,而只要在上游侧安装用于清洁定影带的清洁元件。或者,位于上游侧和下游侧之一的支撑件可以受按压元件或电加热元件按压而相互接触,而另一支撑件可以与按压元件或电加热元件分开。在这种情况下,仅利用一个夹紧元件,但是,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布置。如果上游侧的支撑件被按压元件或电加热元件按压从而相互接触,则用于清洁定影带的清洁元件安装在上游侧。如果清洁元件由使得对于调色剂清洁元件的表面释放(surface release)低于定影带的表面释放的材料形成,可以省略清除元件33和133。
在图2和3的实施例中,成像设备1包括多个成像单元3M、3Y、3C和3BK来实现彩色打印。但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可以仅包括一个成像单元进行单色打印。还有,因为定影夹挤区30宽至足以延长加热和熔化时间,所以它对彩色调色剂图像难以熔化和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彩色打印设备特别有效。
记录介质不限于页,还可以是板状的记录介质。可以适当改变记录介质的形状和材料。
尽管参照一些实施例示出和描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就形式和内容而言,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4年11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P2004-319704和2005年8月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5-0072012的优选权,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18)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件;
环形带,其在一主方向上被所述支撑件可移动支撑,并包括两个桥接部分;
热源,用于加热所述环形带的环绕位于所述带上游侧的所述支撑件的圆形部分;
按压元件,用于按压所述环形带,以将调色剂图像熔化并定影到通过在所述带和按压元件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挤区的记录介质上;和
清洁机构,其清洁所述圆形部分的表面,
其中,所述带的两个桥接部分在所述支撑件之间延伸,所述桥接部分之一张紧,另一桥接部分不张紧,并且所述定影夹挤区是通过使所述按压元件与所述张紧的桥接部分的外表面接触而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带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并且所述按压元件按压和接触位于所述上游侧的支撑件和下游侧的支撑件之间的所述张紧的桥接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支撑件的横向侧安装一夹紧元件,以按压和接触所述支撑件,并且所述带被按压在每个所述支撑件和每个所述夹紧元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下游侧的支撑件摩擦和接触所述带的内表面并驱动该带,所述上游侧的另一支撑件在该移动的带的作用下旋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上游侧的支撑件的横向侧安装一夹紧元件,以按压和接触所述支撑件,并且所述带的圆形部分被按压在所述支撑件和夹紧元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安装在上游侧的所述夹紧元件和按压并接触该夹紧元件的一清除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对所述带的圆形部分进行加热的热源安装在所述上游侧的支撑件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定影带是至少由通过压缩形成定影夹挤区的弹性层和构成所述定影带的最外表面的调色剂释放层形成的叠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支撑件具有轴向可旋转辊的形状和固定的弓形,使得所述带在该弓形的外周面上滑动。
10.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件;
环形带,其在主方向上被支撑件可移动支撑,并包括两个桥接部分;
按压在所述环形带上的电加热元件;
清洁机构,其清洁圆形部分的表面;和
热源,其加热所述电加热元件,以在其上静电着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在所述带和电加热元件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挤区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熔化和定影到该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热源加热所述带的环绕所述带上游侧的支撑件的圆形部分;
其中,所述带的两个桥接部分在所述支撑件之间延伸,所述桥接部分之一张紧,另一桥接部分不张紧,并且所述定影夹挤区是通过使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张紧的桥接部分的外表面接触形成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带的上游侧,另一支撑件位于下游侧,并且所述电加热元件按压和接触在所述上游侧的支撑件和下游侧的支撑件之间延伸的所述张紧的桥接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支撑件的横向侧安装一夹紧元件,以按压和接触所述支撑件,并且所述带被按压在每个所述支撑件和每个所述夹紧元件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下游侧的支撑件摩擦和接触所述带的内表面并驱动该带,所述上游侧的另一支撑件在该移动的带的作用下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上游侧的支撑件的横向侧安装一夹紧元件,以按压和接触所述支撑件,并且所述带的圆形部分被按压在所述支撑件和夹紧元件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安装在上游侧的所述夹紧元件和按压并接触该夹紧元件的一清除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对所述带的圆形部分进行加热的热源安装在所述上游侧的支撑件内。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定影带包括至少由通过压缩形成定影夹挤区的弹性层和构成所述定影带的最外表面的调色剂释放层形成的叠层。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支撑件具有轴向可旋转辊的形状和固定的弓形,使得所述带在该弓形的外周面上滑动。
CNA2005100230305A 2004-11-02 2005-11-02 定影装置 Pending CN17829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9704A JP2006133327A (ja) 2004-11-02 2004-11-02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9704/04 2004-11-02
JP72012/05 2005-08-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2919A true CN1782919A (zh) 2006-06-07

Family

ID=36726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230305A Pending CN1782919A (zh) 2004-11-02 2005-11-02 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33327A (zh)
KR (1) KR100708171B1 (zh)
CN (1) CN178291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544A (zh) * 2009-09-10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3676569A (zh) * 2012-09-14 2014-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62644A (zh) * 2016-12-09 2019-07-26 欧莱雅 用于生产美容制品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5079A (ja) * 1991-06-12 1992-12-17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JPH11272100A (ja) * 1998-03-23 1999-10-08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3780752B2 (ja) * 1999-06-16 2006-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2199167A (ja) * 2000-12-22 2002-07-12 Canon Inc 画像読取方法、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JP3986264B2 (ja) * 2001-02-23 2007-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JP2003255757A (ja) * 2002-03-06 2003-09-10 Canon Inc 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4062054A (ja) * 2002-07-31 2004-02-26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54147B2 (ja) * 2002-10-18 2010-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ム有り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転写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544A (zh) * 2009-09-10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023544B (zh) * 2009-09-10 2014-05-2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3676569A (zh) * 2012-09-14 2014-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62644A (zh) * 2016-12-09 2019-07-26 欧莱雅 用于生产美容制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08171B1 (ko) 2007-04-16
KR20060050294A (ko) 2006-05-19
JP2006133327A (ja) 200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337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US20100098468A1 (en)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7302219B2 (en) Fixing device
JP534429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82919A (zh) 定影装置
JP2000194216A (ja) 定着装置
CN1790189A (zh) 定影装置
KR100708189B1 (ko) 정착장치 및 화상형성 장치
JP496292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0314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89233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82569A (ja) 画像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36914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93417A1 (en) Fixing device
JP2012078453A (ja) 定着ヒータ、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70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70038A (zh) 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011949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8967B2 (ja) 画像定着装置
JP460477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9414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302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04355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569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熱制御方法
JP200111740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2005.8.6 KR 72012/05

False: 2005.8.6 JP 72012/05

Number: 23

Volume: 22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2005.8.6 KR 72012/05

False: 2005.8.6 JP 72012/05

Number: 23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2005.8.6 JP 72012/05 TO: 2005.8.6 KR 72012/05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2005.8.6 JP 72012/05 TO: 2005.8.6 KR 72012/05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