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6730A - 屏幕、屏幕的制造方法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屏幕、屏幕的制造方法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66730A CN1766730A CNA2005100796341A CN200510079634A CN1766730A CN 1766730 A CN1766730 A CN 1766730A CN A2005100796341 A CNA2005100796341 A CN A2005100796341A CN 200510079634 A CN200510079634 A CN 200510079634A CN 1766730 A CN1766730 A CN 17667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mentioned
- screen
- guide section
- light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2—Translucent screens
- G03B21/625—Lenticular translucent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屏幕、可以容易地制造该屏幕的屏幕制造方法及投影机,该屏幕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是具有良好的视场角特性的屏幕。作为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透射的屏幕(30),其具有下述的多个导光部(205)和透镜元件(201),上述多个导光部(205)被排列在平面上,上述透镜元件(201)对应于导光部(205)来设置在导光部(205)的入射侧,用来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Lp进行聚光,导光部(205)形成为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Lp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幕、屏幕的制造方法及投影机,特别是涉及适合于下述投影机的屏幕技术,上述投影机通过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透射来显示图像。
技术背景
通过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透射来显示图像的,所谓的背投式投影机中,使用使光进行透射的透射型屏幕。近年来,投影机通过其光学系统的改良来不断地提高其高清晰化及高亮度化。若提高其高清晰化及高亮度化,则因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各光进行相互干扰而容易引起闪烁现象。闪烁现象由于使与图像信号无关的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出现在图像中,因而,变为可能使画质降低的原因。用来减少闪烁现象发生的技术,例如,已在专利文献1及2中被提出。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748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39799号公报
闪烁现象被认为能够通过加大屏幕中的光扩散度来将其减少。因此,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布的,屏幕能够通过调节其扩散材料的含有量以及扩散层的层厚度来减少闪烁现象。可是,若增大屏幕中的光扩散度,则由于产生各像素之间的重合而使投射图像的分辨率降低。因此,被认为不能使图像的高清晰化与闪烁现象的减少进行两立、且难以得到高品质的图像。若根据专利文献2中所公布的技术,则被认为图像的高清晰化与闪烁现象的减少之间的两立为可能。为了得到高精密的图像则必需形成微小的导光体。专利文献2中所提出的技术,被认为制造使用微小导光体的屏幕比较困难。另外,有关用来减少闪烁现象的同时提高视场角特性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并未触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以上所述来进行的,并以提供一种下述的屏幕、可以容易制造该屏幕的屏幕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屏幕的投影机为目的,上述屏幕是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具有良好的视场角特性的屏幕。
为解决上述的课题来达成目的,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透射的屏幕,其特征为,具有被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导光部和被设置在导光部的入射侧的且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聚光的透镜元件,其导光部形成为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对锥状的导光部进行透射。导光部中所入射的光,以导光部的界面来全反射后,从导光部的射出面进行射出。通过对各导光部进行隔离,来减少导光部所射出的各光之间的干扰,与此同时,能够通过在导光部内部使光充分进行扩散,来减少闪烁现象的发生。若对各导光部进行隔离,则能够防止因导光部所射出的各光之间的相互混杂而引起的各像素之间的重叠,还能够减小分辨率的下降。因此,通过设置导光部,则能够使图像的高清晰化和闪烁现象的减少进行两立。由于使用从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的导光部,因而能够使以导光部界面来全反射的光向较广的角度范围行进。透镜元件用来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聚光并使其向导光部进行入射。通过设置透镜元件,则可以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以所希望的角度来进行扩散。通过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扩散,又进一步减少闪烁现象的发生。因此,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得到良好视场角特性的屏幕。
另外,理想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理想形式,透镜元件将焦点形成在与导光部的射出面相比接近于透镜元件的位置上。通过将透镜元件的焦点设定在与导光部的射出面相比接近于透镜元件的位置上,则可以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以导光部的界面来全反射。通过以导光部的界面来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全反射,则能够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扩散。因此,可以得到良好视场角特性的屏幕。
进一步,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透射的屏幕,其特征为,具有被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导光部,其导光部包括用来将光进行扩散的扩散材料,同时形成为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通过对包括扩散材料的导光部进行透射来进行扩散。导光部中所入射的光,以导光部的界面来全反射后,从导光部的射出面进行射出。通过对各导光部进行隔离,则能够减少导光部所射出的各光之间的干扰。通过减少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各光之间的干扰,则能够减少闪烁现象的发生。另外,能够防止因导光部所射出的各光之间的相互混杂而引起的各像素之间的重叠,还能够减小分辨率的下降。因此,通过设置包括有扩散材料的导光部,则能够使图像的高清晰化和闪烁现象的减少进行两立。进一步,由于导光部中包括扩散材料,还可以得到所希望的视场角特性。因此,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得到良好视场角特性的屏幕。
另外,理想的是,作为本发明的理想形式,具有被设置在各导光部之间的,用来对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以外的光进行吸收的光吸收部。通过设置光吸收部,则能够减少屏幕中的外来光的反射,并能够减小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另外,以往以来,为减少外来光的反射,而使用将遮光层和开口部交互地进行配置的所谓的在屏幕上设置黑带的技术。使用黑带的屏幕被认为由于光集中在带状的开口上而容易产生闪烁现象。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屏幕能够使外来光反射的减少和闪烁现象的减少同时实现。另外,通过在各导光部之间设置光吸收部,则能够确实防止对导光部内进行透射的各光之间的干扰。因此,能够减少闪烁现象,同时能够得到可以减小图像对比度下降的屏幕。
进一步,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包括凹部形成工序、透镜元件形成工序、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曝光工序、导光部形成工序及透明层去除工序,上述凹部形成工序用来在以第1透明材料来构成的透明层上形成凹部,上述透镜元件形成工序通过将与第1透明材料为不同折射率的第2透明材料充填在凹部中来形成透镜元件,上述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用来在透明层的形成有透镜元件的一侧上形成感光性树脂层,上述曝光工序通过透镜元件使光从透明层一侧朝向感光性树脂层进行入射来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上述导光部形成工序通过将感光性树脂层中的已在曝光工序中曝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去除来形成导光部,上述透明层去除工序用来将透明层进行去除。通过利用透镜元件的聚光作用来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则能够容易形成所希望形状的导光部。另外,由于能够原封不动地将在曝光工序中使用的透镜元件作为屏幕的结构来加以使用,因而,还能够设为不必进行透镜元件与导光部之间的位置对准。特别是,即使是使用微小的导光部的场合,与使用下述一般方法的场合相比,屏幕的制造也变得非常容易,上述一般方法是使用模具等的方法。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可以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的屏幕。
进一步,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包括凹部形成工序、透镜元件形成工序、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曝光工序、导光部形成工序及透镜元件去除工序,上述凹部形成工序用来在以第1透明材料来构成的透明层上形成凹部,上述透镜元件形成工序通过将与第1透明材料为不同折射率的透明材料充填在凹部中来形成透镜元件,上述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用来在透明层的已形成透镜元件的一侧上形成感光性树脂层,上述曝光工序通过透镜元件使光从透明层一侧朝向感光性树脂层进行入射来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上述导光部形成工序通过将感光性树脂层中的已在曝光工序中曝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去除来形成导光部,上述透镜元件去除工序用来将透镜元件与透明层一起进行去除。通过利用透镜元件的聚光作用来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则能够容易形成所希望形状的导光部。特别是,即使是使用微小的导光部的场合,与使用下述一般方法的场合相比,屏幕的制造也变得非常容易,上述一般方法是使用模具等的方法。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可以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的屏幕。
另外,理想的是,作为本发明的理想形式,第2透明材料具有比第1透明材料大的折射率。通过使用折射率比透明层大的透镜元件,则能够以与透镜元件相比在射出侧空间中形成焦点的光来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由于与透镜元件相比在射出侧空间中形成焦点,因而,能够形成为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的导光部。另外,将在曝光工序中使用的透镜元件原封不动地作为屏幕的结构来加以使用的场合,通过仅将透明层进行去除,则能够将透镜元件的焦点设定在与导光部的射出面相比接近于透镜元件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制造良好视场角特性的屏幕。
进一步,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投影机,其特征为,具有光源部、空间光调制装置及屏幕,上述光源部用来供给光,上述空间光调制装置用来相应于图像信号对来自光源部的光进行调制,上述屏幕用来将来自空间光调制装置的光进行透射,该屏幕具有被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导光部和被设置在导光部入射侧上的、且用来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聚光的透镜元件,该导光部形成为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通过使用上述的屏幕,则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可以得到良好的视场角特性。因此,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可以得到良好视场角特性的投影机。
进一步,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投影机,其特征为,具有光源部、空间光调制装置及屏幕,上述光源部用来供给光,上述空间光调制装置用来相应于图像信号对来自光源部的光进行调制,上述屏幕用来将来自空间光调制装置的光进行透射,该屏幕具有被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导光部,该导光部包括用来扩散光的扩散材料,并且,形成为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通过使用上述的屏幕,则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可以得到良好的视场角特性。因此,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可以得到良好视场角特性的投影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1的投影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屏幕的主要部分剖面结构图。
图3是导光部的侧视结构图。
图4是用来说明屏幕中光的动作的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2的屏幕的主要部分剖面结构图。
图6是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3的屏幕的主要部分剖面结构图。
图7是用来说明屏幕中光的动作的图。
图8-1是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4的屏幕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8-2是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4的屏幕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用来说明有关曝光工序中光的行进的图。
图10是用来说明去除透明层之后的光的行进的图。
图11-1是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5的屏幕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1-2是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5的屏幕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投影机,11超高压水银灯,12积分器,13偏振转换元件,14R R光透射分色镜,14G B光透射分色镜,15反射镜,16中继透镜,17R、17G、17B空间光调制装置,18十字分色棱镜,18a、18b分色膜,20投射透镜,21反射镜,30屏幕,201透镜元件,203基板,205导光部,P焦点,Si入射面,So射出面,506光吸收部,530屏幕,605导光部,630屏幕,801透明层,802凹部,805感光性树脂层,807基板,1105感光性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示例1
图1表示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1的投影机10的简略结构。本发明的投影机10,是将光投射在屏幕30一侧的面上,通过对屏幕30另一侧的面所射出的光进行观看来欣赏图像的,即是所谓的背投式投影机。作为光源部的超高压水银灯11用来供给光,上述光包括第1色光的红色光(以下、称为「R光」。)、第2色光的绿色光(以下、称为「G光」。)及第3色光的蓝色光(以下、称为「B光」。)。
积分器12用来使来自超高压水银灯11的光照度分布变为大致均匀。经照度分布均匀化的光,通过偏振转换元件13来转换为具有特定振动方向的偏振光,例如s偏振光。已转换为s偏振光的光,向构成色分离光学系统的R光透射分色镜14R进行入射。R光透射分色镜14R将R光进行透射,并对G光及B光进行反射。透射过R光透射分色镜14R的R光,向反射镜15进行入射。反射镜15将R光的光程进行90度弯曲。被弯曲光程的R光,向相应于图像信号来对R光进行调制的空间光调制装置17R进行入射。空间光调制装置17R是相应于图像信号来对R光进行调制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即使对分色镜进行透射,也由于光的偏振方向不进行变化,因而,向空间光调制装置17R进行入射的R光仍为s偏振光的状态。
入射到空间光调制装置17R的s偏振光被转换为p偏振光后,向没有图示的液晶面板进行入射。液晶面板,在2个透明基板之间装入用来进行图像显示的液晶层。入射到液晶面板中的p偏振光,通过相应于图像信号的调制而被转换为s偏振光。空间光调制装置17R将通过调制而转换为s偏振光的R光进行射出。按照以上所述,以空间光调制装置17R来调制的R光,向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18进行入射。
以R光透射分色镜14R来反射的G光及B光,将其光程进行90度弯曲。经弯曲光程的G光及B光向B光透射分色镜14G进行入射。B光透射分色镜14G对G光进行反射,将B光进行透射。以B光透射分色镜14G来反射的G光,向相应于图像信号来对G光进行调制的空间光调制装置17G进行入射。空间光调制装置17G是相应于图像信号来对G光进行调制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向空间光调制装置17G进行入射的G光被转换为s偏振光。入射到空间光调制装置17G的s偏振光原封不动地向液晶面板进行入射。入射到液晶面板的s偏振光通过相应于图像信号的调制而被转换为p偏振光。空间光调制装置17G将通过调制而转换为p偏振光的G光进行射出。按照以上所述,以空间光调制装置17G来调制的G光,向十字分色棱镜18进行入射。
透射过B光透射分色镜14G的B光,经过2个中继透镜16和2个反射镜15,向相应于图像信号来对B光进行调制的空间光调制装置17B进行入射。空间光调制装置17B是相应于图像信号来对B光进行调制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使B光经过中继透镜16的原因是,由于B光的光程长度比R光及G光的光程长度更长。通过使用中继透镜16,能够将透射过B光透射分色镜14G的B光,原封不动地向空间光调制装置17B进行引导。
向空间光调制装置17B进行入射的B光被转换为s偏振光。入射到空间光调制装置17B的s偏振光被转换为p偏振光后向液晶面板进行入射。入射到液晶面板的p偏振光,通过相应于图像信号的调制而被转换为s偏振光。空间光调制装置17B将通过调制而转换为s偏振光的B光进行射出。按照以上所述,以空间光调制装置17B来调制的B光,向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18进行入射。构成色分离光学系统的R光透射分色镜14R和B光透射分色镜14G,用来将超高压水银灯11所供给的光分离为R光、G光及B光。
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18,将2个分色膜18a及18b进行正交来配置为X字型而被构成。分色膜18a对B光进行反射,将R光及G光进行透射。分色膜18b对R光进行反射,将B光及G光进行透射。如此,十字分色棱镜18,将分别以空间光调制装置17R、17G及17B来调制的R光、G光及B光进行合成。
并且,如上所述,从空间光调制装置17R及空间光调制装置17B向十字分色棱镜18进行入射的光,被进做定以使其为s偏振光。另外,从空间光调制装置17G向十字分色棱镜18进行入射的光,被进行设定以使其为p偏振光。通过如上所述使向十字分色棱镜18进行入射的光的偏振方向有所不同,则能够有效地对在十字分色棱镜18中各色光用空间光调制装置所射出的光进行合成。一般,分色膜18a及18b在s偏振光的反射特性上比较突出。因此,将以分色膜18a及18b来反射的R光及B光作为s偏振光,将对分色膜18a及18b进行透射的G光作为p偏振光。
投射透镜20,将以十字分色棱镜18来合成的光向反射镜21的方向进行投射。反射镜21将来自投射透镜20的投射光向屏幕30的方向进行反射。屏幕30在其入射侧上具有没有图示的菲涅耳透镜。菲涅耳透镜将所入射的光转换为大致平行的光来将其射出。通过设置菲涅耳透镜,则能够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向观看者的方向进行角度转换。屏幕30是透射型屏幕,用来通过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透射来将投射图像显示在观看者一侧的面上。
图2表示屏幕30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结构。屏幕30在基板203上形成多个透镜元件201及多个导光部205而被构成。基板203、透镜元件201及导光部205均以在光学性上透明的玻璃材料或树脂材料而被构成。透镜元件201、基板203及导光部205,例如均以具有相同程度折射率的材料来被构成。
导光部205被设置在基板203中观看者一侧的正向Z一侧的面上。导光部205在基板203上的X方向及Y方向上被排列为矩阵状。导光部205在图2所示的剖面结构中形成为以梯形形状来表示的圆锥梯形。为了防止图像分辨率的下降,理想的是,导光部205在屏幕30中被设置为比像素小的尺寸。例如,导光部205,在相当于屏幕30中的1个像素上,能够在其X方向及Y方向上各设置3个,合计设置9个。另外,理想的是,导光部205以对应于屏幕30中的像素的间隔来进行排列。
图3表示导光部205的侧视结构。导光部205形成为下述的圆锥梯形,上述圆锥梯形是以面Si为大致平行的面So来将以面Si为底面的圆锥状的立体进行切断的圆锥梯形。面Si是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向导光部205进行入射的入射面。面So是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射出的射出面。入射面Si及射出面So均为大致圆形形状。导光部205被进行设定以使其入射面Si比射出面So的面积大。导光部205形成为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回到图2中,透镜元件201被设置在基板203中反射镜21(参照图1)一侧的负向Z一侧的面上。透镜元件201通过基板203被设置在导光部205的入射侧。透镜元件201是形成为在图2所示的剖面结构中以椭圆形状的一部分来表示的非球面形状或者球面形状的微透镜。透镜元件201和导光部205被进行配置使其各自为旋转对称中心的中心轴大致一致。
与基板203连接的透镜元件201的面是与导光部205的入射面Si为大致相同的大致圆形形状。如上所述,透镜元件201对应于导光部205被进行设置。透镜元件201与导光部205相同,在基板203上的X方向及Y方向上被排列为矩阵状。并且,透镜元件201,其与基板203进行连接的面没有必要与导光部205的入射面Si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
图4是对屏幕30中的,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Lp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光Lp在没有图示的菲涅耳透镜中朝向观看者方向的Z轴方向进行角度转换后,向透镜元件201进行入射。透镜元件201将朝向Z轴方向行进的光Lp聚光在导光部205内的点P上。点P是透镜元件201的后侧焦点。透镜元件201的焦点距离比下述距离短,上述距离是将基板203的厚度与导光部205的Z轴方向的高度进行相加的距离。然后,相对于光Lp中的导光部205的界面以临界角以上的角度来入射的光,以导光部205的界面全反射后,由射出面So进行射出。
通过将各导光部205进行隔离,则能够减少导光部205所射出的各光之间的干扰,与此同时,通过在导光部205内部使光充分进行扩散,则能够减少闪烁现象的发生。若将各导光部205进行隔离,则能够防止因导光部205所射出的各光之间的混杂而引起的各像素之间的重叠,还能够减小分辨率的下降。因此,通过设置导光部205,则能够使图像的高清晰化和闪烁现象的减少进行两立。
光Lp在透镜元件201中被进行角度转换,使其与Z轴形成的角度变大。另外,由于导光部205是从入射面Si朝向射出面So而逐渐变小的锥状,因而,以导光部205的界面全反射的光被进行角度转换,以使其与Z轴形成的角度变大。光Lp通过角度转换以使其与Z轴形成的角度变大,来向特定的角度范围进行扩散。另外,通过以导光部205的界面来重复进行全反射,还能够将光Lp进行均匀化来使其射出。
如上所述,屏幕30通过使用导光部205则能够将均匀的光向所希望的角度范围进行供给。另外,通过将光Lp进行扩散,则还可以进一步减少闪烁现象的发生。因此,起到了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得到良好的视场角特性的效果。导光部205通过界面的倾斜,则能够对可以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扩散的角度范围进行设定。另外,导光部205设为朝向观看者方向的Z轴方向的较长形状,则能够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均匀化。并且,导光部205不限于将锥状的立体进行切断的圆锥梯形,也可以设为从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其它锥状。导光部205也可以进一步变形为提高扩散特性的形状。
实施示例2
图5表示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2屏幕530的主要部分剖面结构。屏幕530能够适用于涉及上述实施示例1的投影机10中。与上述实施示例1的投影机10为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其重复的说明进行省略。本实施示例的屏幕530,其特征为,具有光吸收部506。光吸收部506被设置在各导光部205之间。光吸收部506对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Lp以外的外部光Lo进行吸收。外部光Lo,例如是来自照明器具的照明光以及日照光。光吸收部506,例如通过光吸收性的树脂而被构成。
通过设置光吸收部506,则能够减少屏幕530中的外部光Lo的反射,并能够减小图像的对比度的降低。另外,以往以来,为了减少外来光的反射,而使用将遮光部和开口部交互地进行配置,也就是在屏幕上设置黑带的技术(例如,参照特开平10-83029号公报)。而使用黑带的屏幕被认为,由于使光集中在带状的开口上而容易发生闪烁现象。
本实施示例中,与以往的根据在黑带中遮光部与开口部之间的面积比来减少外来光的反射相同,根据由观看者来观看的导光部205与光吸收部506之间的面积比来减少外来光的反射。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光吸收部506一起设置有导光部205,因而,能够同时实现外来光Lo反射的减少和闪烁现象的减少。另外,通过在各导光部205之间设置光吸收部506,则能够确实防止对导光部205内进行透射的各光之间的干扰。因此,起到了以下的效果,既是能够减少闪烁现象,同时,在外来光Lo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图像对比度的降低。
作为本实施示例屏幕530的其它优点,能够例举出以下之处。以往的黑带设置有用来将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在开口部上进行聚光的透镜阵列。而在透镜元件中产生像差的场合,有时透射过透镜元件的光则向遮光部进行入射。本实施示例的屏幕530,即使在透镜元件201中产生像差,也能够确实地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向导光部205进行入射。另外,如以往的黑带若在屏幕内部设置遮光部,则由于在屏幕内部中外来光进行散射,有时则出现对比度下降。相对于此,如本实施示例通过在屏幕530的表面上设置光吸收部506,则能够防止屏幕530中的外来光的散射,并能够减小对比度的下降。
实施示例3
图6表示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3的屏幕630的主要部分剖面结构。本实施示例的屏幕630能够适用于涉及上述实施示例1的投影机10中。与实施示例1的投影机10为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重复的说明进行省略。本实施示例的屏幕630,其特征为,其导光部605包括扩散材料。作为导光部605所包括的扩散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与构成导光部605的材料为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扩散材料在导光部605中变成微粒来进行分散。
图7是用来说明屏幕630中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Lp的动作的。屏幕630与上述实施示例1相同,在基板203中的观看者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导光部605。导光部605的结构,除其包括扩散材料之处以外与上述实施示例1的导光部205相同。相对于此,与上述实施示例1为不同的是,屏幕630上未设置透镜元件201。因此,以没有图示的菲涅耳透镜来被大致平行化的光Lp,对基板203进行透射并原封不动地向导光部605进行入射。
光Lp在导光部605内向Z轴方向行进后,以导光部605的界面全反射。光Lp通过以导光部605的界面全反射来进行角度转换,以使其与Z轴形成的角度变大。与上述实施示例1相同,光Lp通过进行角度转换使其与Z轴形成的角度变大,来向特定的角度范围进行扩散。通过设置导光部605,与上述实施示例1相同,则能够使图像的高清晰化和闪烁现象的减少进行两立。
进一步,入射到导光部605的光Lp在扩散材料中进行扩散。屏幕630通过使用包括扩散材料的导光部605,还有可能得到所希望的视场角特性。因此,起到了能够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同时得到良好的视场角特性的效果。并且,本实施示例中设为将透镜元件进行省略,但是,与上述实施示例1相同,也可以设为使用透镜元件。另外,导光部605不仅是包括扩散材料的结构,即使不包括扩散材料而仅由透明材料来进行构成,也能够使图像的高清晰化和闪烁现象的减少进行两立。
并且,上述各实施示例的投影机,作为光源部而使用超高压水银灯,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元件(LED)等的固体发光元件。另外,不限于设置3个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所谓的3板式投影机,例如,也可以是使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投影机以及使用有经摆镜(tilt mirror)装置的投影机。
实施示例4
图8-1及图8-2是用来说明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4屏幕的制造方法的。根据本实施示例则能够制造上述实施示例1的屏幕30。与上述实施示例1为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重复的说明进行省略。如图8-1所示,首先在凹部形成工序的工序a及b中,在透明层801的平面上形成凹部802。透明层801以第1透明材料来被构成。凹部802在透明层801的平面上形成为阵列状。凹部802,例如,能够通过光刻工序而形成。在光刻工序中所使用的光掩模,例如可以使用灰度等级掩模。
接下来,在透镜元件形成工序的工序c中,将与第1透明材料为不同的第2透明材料充填在凹部802中。通过将第2透明材料充填在凹部802中,来形成透镜元件201。工序d中,将基板203在透镜元件201上进行叠层。然后,在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的工序e中,形成感光性树脂层805。感光性树脂层805通过基板203而被设置在透明层801的形成有透镜元件201的一侧。
感光性树脂层805能够通过将薄膜状的光硬化性树脂进行叠层来形成。作为薄膜状的光硬化性树脂,可以使用在由透明树脂形成的薄膜材料中,使其含有光吸收性颜料或者染料的负型感光性树脂。另外,感光性树脂层805也可以通过在基板203上将液状的光硬化性树脂进行涂层来形成。使用液状的光硬化性树脂的场合,通过将所涂层的光硬化性树脂进行预烘焙,来形成感光性树脂层805。
接下来,如图8-2所示,在工序f中,将基板807在感光性树脂层805上进行叠层。基板807与透镜元件201和感光性树脂层805之间的基板203相同,通过透明材料来构成。然后,在曝光工序的工序g中,对感光性树脂层805进行曝光。光由透明层801一侧通过透镜元件201来朝向感光性树脂层805进行入射。由透明层801一侧入射的光通过透镜元件201来被进行聚光。因此,感光性树脂层805中,将透镜元件201的中心轴作为中心,从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范围被进行曝光。
向透明层801进行入射的光进行聚光,使其与感光性树脂层805相比在射出侧的位置上形成焦点。因此,曝光工序中,通过基于透镜元件201的聚光作用,来选择性地将感光性树脂层805中的圆锥梯形部分进行硬化。并且,曝光工序中所使用的光,可以使感光性树脂层805进行硬化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可视光以及紫外光。
接下来,在导光部形成工序的工序h中,通过将感光性树脂层805中的已在曝光工序中曝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去除来形成导光部205。去除感光性树脂层805中的已曝光部分以外的部分,通过将感光性树脂层805浸入显影液中进行显影来实行。若将感光性树脂层805浸入显影液中,则仅使感光性树脂层805中的未曝光部分进行溶解。导光部205通过仅使感光性树脂层805中的已曝光部分进行残留来形成。最后,通过在透明层去除工序的工序i中将透明层801去除,来完成屏幕30的制造。
图9是用来说明有关曝光工序中光的行进的。构成透镜元件201的第2透明材料,具有比构成透明层801的第1透明材料大的折射率。如果透镜元件201的折射率比透明层801大,则能够使来自透明层801的光进行聚光,使其与感光性树脂层805相比在射出侧的位置上形成焦点。因此,能够形成下述锥状的导光部205,上述锥状是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
一般,玻璃等的透明材料具有比1大的折射率。若在透明层去除工序中将透明层801进行去除,则朝向透镜元件201进行入射的光,如图10所示,以透镜元件201的入射面来进行折射。通过以透镜元件201的入射面来使光进行折射,与图9所示的曝光工序时相比则能够缩短透镜元件201的焦点距离。按照以上所述,屏幕30能够将透镜元件201的焦点设定在与导光部205的射出面相比接近于透镜元件201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制造良好视场角特性的屏幕30。
若根据本实施示例,通过利用透镜元件201的聚光作用来对感光性树脂层805进行曝光,则能够容易形成所希望形状的导光部205。特别是,即使是微小的导光部205,与使用模具等的一般方法相比其形成也变得非常容易。因此,起到了能够容易地制造下述屏幕30的效果,上述屏幕30是可以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的屏幕。另外,由于通过透射过透镜元件201的光来形成导光部205,因而,在不实行透镜元件201与导光部205之间的精细位置对准的情况下,能够制造屏幕30。进一步,通过在各导光部205之间形成光吸收部,则能够制造上述实施示例2的屏幕530(参照图5)。有关具备光吸收部506的屏幕530,也设为不必进行光吸收部506与其它结构之间的位置对准,则能够使制造变得容易。
实施示例5
图11-1及图11-2是用来说明涉及本发明实施示例5屏幕的制造方法的。根据本实施示例则能够制造上述实施示例3的屏幕630。与上述实施示例3为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重复的说明进行省略。图11-1中所示的工序a~d与上述实施示例4的工序a~d相同。本实施示例中,在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的工序e中,形成使扩散材料进行分散的感光性树脂层1105。
图11-2中所示的工序f~h也与上述实施示例4的工序f~h相同。本实施示例中,在透镜元件去除工序的工序i中,通过将透镜元件201与透明层801一起进行去除,来完成屏幕630的制造。有关本实施示例,也与上述实施示例4相同,构成透镜元件201的第2透明材料具有比构成透明层801的第1透明材料大的折射率。因此,能够形成下述锥状的导光部205,上述锥状是从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因而,在本实施示例中,也能够容易地制造可以使闪烁现象的减少和图像的高清晰化进行两立的屏幕630。
如以上所述,涉及本发明的屏幕使用于下述投影机的是有用的,上述投影机是通过使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透射来显示图像的投影机。
Claims (9)
1.一种透射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屏幕,其特征为,具有:
多个导光部,被排列在平面上;和
透镜元件,设置在上述导光部的入射侧,将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聚光,
上述导光部形成为从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述的屏幕,其特征为,
上述透镜元件将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在与上述导光部的射出面相比接近于上述透镜元件的位置上进行聚光。
3.一种透射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屏幕,其特征为,
具有被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导光部,
上述导光部包括扩散光的扩散材料,并且形成为从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记述的屏幕,其特征为,
具有被设置在上述导光部之间的,用来对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以外的光进行吸收的光吸收部。
5.一种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包括:
凹部形成工序,在以第1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层上形成凹部;
透镜元件形成工序,通过将与第1透明材料为不同折射率的第2透明材料充填在上述凹部中,形成透镜元件;
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在上述透明层的形成有上述透镜元件的一侧形成感光性树脂层;
曝光工序,通过上述透镜元件使光从上述透明层一侧朝向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入射来对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
导光部形成工序,通过将上述感光性树脂层中的已在上述曝光工序中曝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去除来形成导光部;和
透明层去除工序,用来将上述透明层进行去除。
6.一种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包括:
凹部形成工序,在以第1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层上形成凹部;
透镜元件形成工序,通过将与第1透明材料为不同折射率的第2透明材料充填在上述凹部中,来形成透镜元件;
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工序,在上述透明层的形成有上述透镜元件的一侧形成感光性树脂层;
曝光工序,通过上述透镜元件使光从上述透明层一侧朝向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入射来对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
导光部形成工序,通过将上述感光性树脂层中的已在上述曝光工序中曝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去除来形成导光部;和
透镜元件去除工序,将上述透镜元件与上述透明层一起进行去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记述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第2透明材料具有比上述第1透明材料大的折射率。
8.一种投影机,其特征为,具有:
光源部,供给光;
空间光调制装置,相应于图像信号对来自上述光源部的光进行调制;和
屏幕,透射来自上述空间光调制装置的光,
上述屏幕具有被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导光部和被设置在上述导光部的入射侧的,将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进行聚光的透镜元件,
上述导光部形成为从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9.一种投影机,其特征为,具有:
光源部,供给光;
空间光调制装置,相应于图像信号对来自上述光源部的光进行调制;和
屏幕,透射来自上述空间光调制装置的光,
上述屏幕具有被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导光部,
上述导光部包括扩散光的扩散材料,并且形成为从上述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光的入射侧朝向射出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11859A JP2006126312A (ja) | 2004-10-27 | 2004-10-27 | スクリー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311859/2004 | 2004-10-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6730A true CN1766730A (zh) | 2006-05-03 |
Family
ID=3620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796341A Pending CN1766730A (zh) | 2004-10-27 | 2005-06-23 | 屏幕、屏幕的制造方法及投影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15337B2 (zh) |
JP (1) | JP2006126312A (zh) |
CN (1) | CN176673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8255A (zh) * | 2010-06-25 | 2011-12-28 | 齐运生 | 斜向可看见图形的抠像用蓝屏 |
CN106847089A (zh) * | 2016-12-28 | 2017-06-13 | 贺州思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制造反射性屏幕的方法 |
CN107479315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影院观影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76407B1 (ko) * | 2006-01-25 | 2007-11-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필름유닛, 이를 포함한 프로젝션 스크린 및 프로젝션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4518179B2 (ja) * | 2008-04-15 | 2010-08-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部材、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518178B2 (ja) * | 2008-04-15 | 2010-08-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部材、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TWI378314B (en) * | 2008-10-15 | 2012-12-01 | Coretronic Corp | Screen of a projecting device |
JP5762224B2 (ja) * | 2011-09-07 | 2015-08-12 |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照明器具用の光線制御カバー |
CN103968333A (zh) * | 2014-04-24 | 2014-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聚光膜以及显示装置 |
US9250508B1 (en) * | 2014-11-17 | 2016-02-02 | Google Inc. | Rear projection screen with pin-hole concentrator array |
US9519206B1 (en) | 2015-06-25 | 2016-12-13 | X Development Llc | High contrast projection screen with stray light rejection |
US9772550B2 (en) | 2015-08-04 | 2017-09-26 | X Development Llc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contrast artifacts at an overlap region of a projected image |
CN108152847B (zh) * | 2018-01-31 | 2024-08-06 | 东莞南方医大松山湖科技园有限公司 | 闪烁晶体、晶体模块、检测器及正电子发射成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2533A (zh) | 1972-04-19 | 1974-01-10 | ||
JPS5617650B2 (zh) | 1972-06-01 | 1981-04-23 | ||
JPS58924B2 (ja) | 1979-03-29 | 1983-01-08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形鋼矯正ラインハンドリング装置 |
JPS59133532A (ja) | 1983-01-21 | 1984-07-3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明室映像投射スクリ−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DK172551B1 (da) | 1988-09-28 | 1999-01-1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Baglysprojektionsskærm |
DK687288A (da) * | 1988-12-09 | 1990-06-1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Baglysprojektionsskaerm |
JPH02304542A (ja) | 1989-05-19 | 1990-12-1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透過形スクリーン |
JP3242092B2 (ja) | 1992-10-21 | 2001-12-2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
JP3272833B2 (ja) | 1992-10-21 | 2002-04-0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
JPH06289492A (ja) | 1993-03-30 | 1994-10-1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透過型投影スクリー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H07159901A (ja) | 1993-12-10 | 1995-06-23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透過型投影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8220519A (ja) | 1995-02-14 | 1996-08-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拡散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US5760955A (en) * | 1995-04-06 | 1998-06-02 |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 Rear projection screen with reduced speckle |
JPH1083029A (ja) | 1996-09-09 | 1998-03-31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用レンチキュラーシート |
US6937393B2 (en) * | 1997-06-30 | 2005-08-30 | Lg Chemical Ltd. | Projection television screen |
JP2001515610A (ja) * | 1997-12-29 | 2001-09-18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リヤ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
WO2001025825A1 (en) * | 1999-10-04 | 2001-04-1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Improved continuous process for making glittering cube corner sheeting |
JP4099964B2 (ja) | 2000-09-29 | 2008-06-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背面投写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
JP2002139799A (ja) | 2000-10-31 | 2002-05-17 | Seiko Epson Corp | 背面投影用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221759A (ja) | 2001-01-12 | 2002-08-09 | Prokia Technology Co Ltd | 投写スクリーン |
US6822792B2 (en) * | 2001-05-14 | 2004-11-23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Sheet for use for projection screen, light diffusion sheet and projection screen |
JP4136339B2 (ja) | 2001-08-06 | 2008-08-2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
JP2003121609A (ja) | 2001-10-11 | 2003-04-23 | Hitachi Ltd |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JP4089371B2 (ja) | 2002-09-24 | 2008-05-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リア型プロジェクタ |
US7050227B2 (en) * | 2003-12-11 | 2006-05-2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Composition for microstructured screens |
-
2004
- 2004-10-27 JP JP2004311859A patent/JP2006126312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6-23 CN CNA2005100796341A patent/CN1766730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6-28 US US11/167,250 patent/US75153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8255A (zh) * | 2010-06-25 | 2011-12-28 | 齐运生 | 斜向可看见图形的抠像用蓝屏 |
CN102298255B (zh) * | 2010-06-25 | 2016-06-08 | 齐运生 | 斜向可看见图形的抠像用蓝屏 |
CN107479315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影院观影系统 |
CN106847089A (zh) * | 2016-12-28 | 2017-06-13 | 贺州思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制造反射性屏幕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087732A1 (en) | 2006-04-27 |
JP2006126312A (ja) | 2006-05-18 |
US7515337B2 (en) | 2009-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66730A (zh) | 屏幕、屏幕的制造方法及投影机 | |
CN1178091C (zh) | 具有改进的光学系统的彩色液晶投影器 | |
CN1221842C (zh) |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投影设备 | |
KR102442533B1 (ko) | 3차원 물체를 성형하기 위해 액상 중합체의 광-경화를 위한 광 엔진을 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975569A (zh) | 灰度掩模、微透镜及其制造方法、空间光调制装置及投影机 | |
CN1266524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投影型液晶显示设备 | |
WO2009118946A1 (ja) | 光学部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 |
CN1591169A (zh) | 屏幕及投影机 | |
CN1914520A (zh) | 光收集照明系统 | |
CN101038372A (zh) |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 |
CN1573513A (zh) | 导光体、照明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
JP2011158500A (ja)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
JP2022084619A (ja) | 光源光学系、光源装置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 |
CN1205807C (zh) | 投影电视的亮度提高装置 | |
CN1692306A (zh) | 投影机 | |
CN1652015A (zh) | 空间光调制装置以及投影机 | |
CN1275070C (zh) | 投影显示器 | |
CN1721981A (zh) | 屏幕及投影机 | |
JP2002139799A (ja) | 背面投影用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349834A (ja) |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用拡散板,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 |
CN1920623A (zh) | 反射式单晶硅液晶面板以及使用此液晶面板的投影装置 | |
CN1949077A (zh) | 投影机 | |
JP2004240159A (ja) | 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721980A (zh) | 照明装置、非球面透镜的设计方法、非球面透镜及投影机 | |
JP2004094207A (ja) |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0503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