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5834A -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5834A
CN1765834A CN 200510029507 CN200510029507A CN1765834A CN 1765834 A CN1765834 A CN 1765834A CN 200510029507 CN200510029507 CN 200510029507 CN 200510029507 A CN200510029507 A CN 200510029507A CN 1765834 A CN1765834 A CN 1765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chanical strength
analog biological
rack mechanical
solution
ceramic anal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295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建明
蔡子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0295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65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765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5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生物材料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表面修饰技术增强陶瓷类多孔支架的方法。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明胶溶液或壳聚糖溶液,或明胶/壳聚糖混和液中;(2)干燥:取出漓干,在50~80℃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3)交联:用EDC或戊二醛溶液进行交联反应;(4)洗涤;(5)干燥:漓干,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经由本方法制备的陶瓷类生物支架的强度比普通生物支架高6~12倍,可达4-6MPa。解决了临床及组织工程骨研究及应用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生物材料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表面修饰技术增强陶瓷类多孔支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及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可以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及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人工合成的无机材料中,生物陶瓷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β-TCP,由于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备受关注;另外天然材料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成分组成与自身组织相近,符合自身的生理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特别是其多孔的网状结构,人工很难模拟,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用价值。诸如专利:CN97108538.2,CN03117954.1,CN00132082.3等公开的就是有关天然材料的制作加工方法。但是这些天然材料,来源于动物骨组织,经过常规的处理,很难去除所有的病原体如脘病毒,临床应用时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很难达到100%的安全。
为了解决此问题CN03134455.0提供方法制备的陶瓷化骨可以完全去除骨中的蛋白成分,但是,成品机械性能和韧性下降了很多,特别是松质骨,只能作为小的骨缺损填充材料。难以满足临床及组织工程骨研究及应用的需求。目前,尚未有具备各方面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天然骨及其衍生物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明胶溶液或壳聚糖溶液,或明胶/壳聚糖混和液中;(2)干燥:取出漓干,在50~80℃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3)交联:用EDC或戊二醛溶液进行交联反应;(4)洗涤;(5)干燥:漓干,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
所述的陶瓷类生物支架是指煅烧骨或多孔β-TCP陶瓷,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陶瓷类生物支架。需要注意的是,陶瓷类生物支架在进行增强机械强度前都需要经过处理。
在浸泡时,所述的明胶溶液的浓度为1-15%。所述的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0.2-10%。而所述的明胶/壳聚糖混合液中明胶与壳聚糖的比例为:1∶9-9∶1。浸泡时的工艺参数为:时间为1-2小时,负压为30Kpa-100Kpa。
本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交联工艺。交联后的生物材料的压缩强度比未交联的要强6~12倍,可达4-6MPa。
使用的交联剂可以是EDC或者戊二醛。EDC的浓度为30mM。而戊二醛的为0.25%~2%。交联反应的时间为0.5~2小时。
交联后,对生物材料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如采用的是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在使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前,首先用2%硼氢化钠溶液洗涤,以除去游离的戊二醛。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经由本方法制备的陶瓷类生物支架的强度比普通生物支架高6~12倍,可达4-6MPa。解决了临床及组织工程骨研究及应用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种技术对本专业的人员来说还是清楚地。
例1
选取动物的四肢骨骨干、干骺端、肋骨、髂骨及其它不规则骨等切割成所需形状,高压水冲洗干净;置入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脱脂12小时,冲洗干净后,SDS洗涤2小时,再冲洗干净,漓干,然后在在6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将脱水干燥后的骨块置于高温炉中以800℃煅烧2小时,冷却后备用。
上述步骤完成后,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浓度为3%的明胶中。浸泡时的工艺参数为:时间为1个小时,负压为40Kpa。然后,取出漓干,在70℃干燥箱中干燥1个小时;再用30mM的EDC进行交联反应,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最后漓干,在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
例2
选取动物的四肢骨骨干、干骺端、肋骨、髂骨及其它不规则骨等切割成所需形状,高压水冲洗干净;置入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脱脂12小时,冲洗干净后,SDS洗涤2小时,再冲洗干净,漓干,然后在在6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将脱水干燥后的骨块置于高温炉中以800℃煅烧2小时,冷却后备用。
上述步骤完成后,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浓度为3%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时的工艺参数为:时间为1.5个小时,负压为50Kpa。然后,取出漓干,在55℃干燥箱中干燥2个小时;再用30mM的EDC进行交联反应,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最后漓干,在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
例3
(1)将重量比为1∶1的TCP粉体和PEG(制孔剂)混和均匀,两者再和二氧化硅溶胶混和均匀,从而得到浆料备用;(2)再将有机海绵用蒸馏水、75%乙醇、95%乙醇清洗,干燥,备用;(3)然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有机海绵,利用浸渍法将浆料灌注到有机海绵内,并去除多余的浆料;(4)将得到有机海绵浆料复合体放置再50℃的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取出备用;将由上述步骤得到的有机海绵浆料复合体放置高温电阻炉煅烧,以800℃的条件煅烧3小时,恢复室温后,重复(3)、(4)步骤,然后在高温电阻炉中以1100℃的条件煅烧3小时,得到多孔β-TCP。
上述步骤完成后,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浓度为10%的明胶溶液中。浸泡时的工艺参数为:时间为1.5个小时,负压为150Kpa。然后,取出漓干,在75℃干燥箱中干燥2个小时;再用0.5%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然后先用2%硼氢化钠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后漓干,在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
例4
(1)将重量比为1∶1的TCP粉体和PEG(制孔剂)混和均匀,两者再和二氧化硅溶胶混和均匀,从而得到浆料备用;(2)再将有机海绵用蒸馏水、75%乙醇、95%乙醇清洗,干燥,备用;(3)然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有机海绵,利用浸渍法将浆料灌注到有机海绵内,并去除多余的浆料;(4)将得到有机海绵浆料复合体放置再50℃的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取出备用;将由上述步骤得到的有机海绵浆料复合体放置高温电阻炉煅烧,以800℃的条件煅烧3小时,恢复室温后,重复(3)、(4)步骤,然后在高温电阻炉中以1150℃的条件煅烧3小时,得到多孔β-TCP。
上述步骤完成后,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浓度为9%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时的工艺参数为:时间为2个小时,负压为250Kpa。然后,取出漓干,在75℃干燥箱中干燥2个小时;再用0.5%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然后先用2%硼氢化钠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后漓干,在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
例5
(1)将重量比为1∶1的TCP粉体和PEG(制孔剂)混和均匀,两者再和二氧化硅溶胶混和均匀,从而得到浆料备用;(2)再将有机海绵用蒸馏水、75%乙醇、95%乙醇清洗,干燥,备用;(3)然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有机海绵,利用浸渍法将浆料灌注到有机海绵内,并去除多余的浆料;(4)将得到有机海绵浆料复合体放置再50℃的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取出备用;将由上述步骤得到的有机海绵浆料复合体放置高温电阻炉煅烧,以800℃的条件煅烧3小时,恢复室温后,重复(3)、(4)步骤,然后在高温电阻炉中以1200℃的条件煅烧3小时,得到多孔β-TCP。
上述步骤完成后,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浓度为10%的明胶及9%的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明胶:壳聚糖=1∶1。浸泡时的工艺参数为:时间为2个小时,负压为250Kpa。然后,取出漓干,在75℃干燥箱中干燥2个小时;再用0.5%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然后先用2%硼氢化钠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后漓干,在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

Claims (9)

1、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浸泡:将陶瓷类生物支架浸泡在明胶溶液或壳聚糖溶液,或明胶/壳聚糖混和液中;(2)干燥:取出漓干,在50~80℃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3)交联:用EDC或戊二醛溶液进行交联反应;(4)洗涤;(5)干燥:漓干,40℃烘箱中干燥,得到终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类生物支架是指煅烧骨或多孔β-TCP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明胶溶液的浓度为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0.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明胶/壳聚糖混合液中明胶与壳聚糖的比例为:1∶9-9∶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时的工艺参数为:时间为1-2小时,负压为30Kpa-100K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DC的浓度为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戊二醛的浓度为0.2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联反应的时间为0.5~2小时。
CN 200510029507 2005-09-08 2005-09-08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Pending CN1765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29507 CN1765834A (zh) 2005-09-08 2005-09-08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29507 CN1765834A (zh) 2005-09-08 2005-09-08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5834A true CN1765834A (zh) 2006-05-03

Family

ID=3674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29507 Pending CN1765834A (zh) 2005-09-08 2005-09-08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658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465A (zh) * 2017-06-29 2017-09-15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骨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32504A (zh) * 2018-11-27 2019-03-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附属医院 一种成骨基因干预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465A (zh) * 2017-06-29 2017-09-15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骨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158465B (zh) * 2017-06-29 2019-12-27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骨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32504A (zh) * 2018-11-27 2019-03-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附属医院 一种成骨基因干预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2504B (zh) * 2018-11-27 2021-11-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一种成骨基因干预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1214B (zh) 一种丝素蛋白膜及其制备方法
JP4064435B2 (ja) コラーゲンゲ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07456B (zh) 无抗原胶原聚集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1124A (zh) 利用多巴胺连接氧化石墨烯改善纯钛表面生物活性的方法
CN104707183B (zh) 基于丝纤蛋白的可吸收骨科内固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33621A (zh) 天然软组织去细胞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4028434B (zh) 一种在钛表面构建层粘连蛋白/肝素/SDF-1α抗凝及诱导内皮化多功能层的方法
CN106693050A (zh) 一种基于胶原及胶原纤维的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31109A (zh) 一种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
CN101301490A (zh) 一种医用级ⅱ型胶原的制备方法
CN111084900A (zh) 一种脱细胞鱼皮基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765834A (zh) 一种增强陶瓷类生物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
CN106668956A (zh) 一种蚕丝蛋白骨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43866A (zh) 一种鱼鳞片纯化处理制备膜材料的方法
CN106729995A (zh) 一种具有高含量bmp/rgd涂层的种植体活性表面的构建方法
CN109911873B (zh) 一种钛种植体表面组装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的方法
CN103007352B (zh) 脱细胞纤维环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8358658B (zh) 一种壳聚糖改性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28105A1 (zh) 一种仿生复合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730106A (zh) 不同结构的双相陶瓷化骨的制备方法
CN106943623A (zh) 一种促进骨再生天然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85066A (zh) I型胶原改性的多孔钛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08336B (zh) 一种溶菌酶相转变膜改性纤维素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56754A (zh) β-TCP/HAP/Ca2P2O7多相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10368527A (zh) 一种温敏粘附性脱钙骨复合组织工程支架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