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5065A -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和通信装置以及天线切换控制装置、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和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和通信装置以及天线切换控制装置、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和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5065A
CN1765065A CNA038263076A CN03826307A CN1765065A CN 1765065 A CN1765065 A CN 1765065A CN A038263076 A CNA038263076 A CN A038263076A CN 03826307 A CN03826307 A CN 03826307A CN 1765065 A CN1765065 A CN 1765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antenna
antennas
for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63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5065B (zh
Inventor
小中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5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5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65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506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04B1/48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in circuits for connect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o a common transmission path, e.g. by energy of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predefined selec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3Indication means, e.g. displays, alarms, audibl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具有多个无线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中,为了不增加天线的数量,使多个通信部可独立地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并且在未使用一部分通信部时,能够充分灵活运用分集功能,具有:多个天线(6、7);能够分别使用这些天线(6、7)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4、5);和切换天线(6、7)与通信部(4、5)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8),该切换部(8)在使用所有通信部(4、5)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将通信部(4、5)与天线(6、7)连接,而在使用通信部(5)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该通信部(5)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6、7)与该通信部(5)连接。

Description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和通信装置以及天线切换控制装 置、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和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具有多个无线通信功能[例如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和无线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中的良好的天线切换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装置中,在具有多个不同通信方式的通信部的情况下,一般是对应每个通信部分别具备天线,多个通信部能够分别同时独立地进行发送和接收,或者由多个通信部共用一组天线,只把要使用的一个通信部连接到天线上(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但是后者的方法中,多个通信部不能独立地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
另外,在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有时称为笔记本电脑)中,有的具备了作为无线通信功能而具有2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无线LAN(2.4GHz带宽)。在具备了无线LAN的通信功能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良好的放射特性,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把2个天线101、102配置在能够获得距装置的良好视距的位置上,具体是,内置于笔记本电脑100的显示部(LCD:液晶显示器)100a上部的左右两侧。另外。图6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具有2个壳体(包括显示屏的显示部100a和包括键盘等的主体100b),这些壳体通过铰链(未图示)连接成可进行相对的转动,并可通过该铰链进行折叠。
并且,近年来在笔记本电脑中,在具备无线LAN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还希望具备被称为蓝牙(2.4GHz频带)的无线通信功能。为了能够独立使用具有双天线的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功能和蓝牙通信功能,需要分别具备无线LAN用的天线和蓝牙用的天线。即,需要在笔记本电脑中具备独立的3个天线。
在笔记本电脑100中,在除了设置无线LAN用的天线101、102以外,还追加设置了蓝牙用的天线103的情况下,对于天线103,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配置在电脑100的显示部100a的上部的天线101、102之间的中央位置内的方法、和如图8所示的把天线103内置于电脑100的主体100b侧的方法。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和下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不适用于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而是适用于基站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般的分集通信功能。
另外,如图6~8所示,为了有效地获得分集功能的效果,需要在接收效率良好的区域内分离配置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用的天线101、102。在图6~图8中,用L2表示天线101、102之间的距离。
另外,能够安装蓝牙用的天线103的部位只限于笔记本电脑100的壳体内部,为了使接收效率良好、并且获得良好的天线放射特性,如图7所示,通常认为在可获得距装置的良好视距的显示部00a的上部较为合适。另外,有时,蓝牙和无线LAN会使用同一频带(2.4GHz频带),并且同时进行通信动作。
在天线101~103相互之间的物理距离L1短的情况下,从蓝牙用的天线103发射的电波被无线LAN用的天线101、102较强地接收。在这种情况下,从天线103发射的电波在无线LAN通信装置中成为噪声,使无线LAN通信装置本来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噪比恶化,将导致通信性能显著下降。
为了防止这样的通信性能的显著下降,在无线LAN用的天线101、102与蓝牙用的天线103之间至少要离开20cm左右的物理距离。但是,一般的笔记本电脑的宽度取决于显示部100a的LCD显示屏的宽度,该宽度只有25cm左右。
因此,为了即要在笔记本电脑中配备2种无线装置,又要在规定的宽度中防止信噪比的恶化,在LCD显示屏上部只能内置2个天线。
在2种无线装置分别使用该2个天线的情况下,无线LAN通信装置不能使用分集功能,根据不同的接收环境,可能导致无线LAN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显著下降。
另外,如图8所示,在把蓝牙用的天线103内置于笔记本电脑100的主体100b侧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在该天线103与无线LAN用的天线102之间确保不会导致通信性能显著下降的物理距离L1,但是,在把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桌上时,蓝牙用的天线103会受到桌子材质的很大影响,由此可能会导致不能获得充分的通信性能(通信距离)。特别是,对于为了能够被携带到各种场所进行使用的目的而设计的笔记本电脑,希望装置薄形化,所以大都把主体100b设计得很薄。因此,在这种类型的笔记本电脑中,如果把天线103内置于主体100b中,则该影响会变得更显著,因此,实际上不能把天线103安装在主体100b中。另外,在图8中,用h1表示天线103与桌子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为了使多个通信部能够独立地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通常需要使每个通信部具有独立的天线,例如在具备了蓝牙和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的装置中,需要至少3个天线。即,在具备了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通信功能的情况下,天线的数量要比装置所具有的通信部(通信方式)的数量多。
但是,参照图7和图8,如上述的那样,为了获得天线的良好的发射特性,在装置壳体的内部,能够设置天线的场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天线数量的增加会非常不利于笔记本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83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164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0-229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0-91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的,目的是例如在除了具备了具有分集功能的通信部以外,还具备其它通信方式的通信部的情况下,能够不增加天线的数量(例如使通信部的数量与天线的数量相同)使多个通信部能够独立地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并且在不使用一部分通信部时,能够灵活运用分集功能。并且,其他目的是实现具有多个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的小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天线;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将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和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控制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部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该切换控制部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所述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和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将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另一方面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和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和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控制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部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该切换控制部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所述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
本发明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使用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其特征在于,控制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把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使用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其特征在于,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上。
本发明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使计算机发挥作为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把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使计算机发挥作为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上。
另外,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上述的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由于构成为: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将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另一方面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例如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所以,在除了例如具有分集功能的通信部以外,还具备了其它的通信方式(例如蓝牙)的通信部的情况下,使通信部的数量与天线的数量相同,不会增加天线的数量,使多个通信部可独立地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并且在不使用一部分通信部时,可充分灵活运用分集功能。因此,可实现具备了包括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的多个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使用切换控制部(计算机通过执行天线切换控制程序而实现的功能),不仅能够进行天线切换状态的自动控制,而且还能够进行基于操作者通过输入部输入的切换指示信息的天线切换(手动切换)。特别是通过构成为:在操作者输入切换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向操作者提供关于正在使用天线的通信部的电波接收状态,能够可靠地防止误将正在使用中的天线切断,导致通信被切断的情况。
并且,通过把具有能够控制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该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对于具有分集功能的通信部(例如无线LAN)可始终保持天线的良好的发射特性,防止因通信品质的劣化而导致的性能的下降,与此同时还能够进行其它的通信部(例如蓝牙)的无线通信。
再有,在把本发明应用于通过将作为可动侧壳体的包括显示屏的显示部和作为固定侧壳体的包括键盘的主体可转动并可折叠地连接而成的笔记本电脑中的情况下,通过把多个天线内置于显示部的上部,在计算机的使用中,天线被配置在可获得良好的视距的高的位置处。因此,在作为通信方式而采用了例如蓝牙和具有2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无线LAN的情况下,使用内置于显示部的上部的具有足够的物理距离的2个天线,可防止信噪比的恶化,特别是在使用蓝牙时,不会受到桌子材质等的影响,可获得充分的通信性能(通信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天线)的切换/设定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天线切换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天线切换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天线配置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在一般的笔记本电脑中的天线配置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该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信息处理装置、通信装置)100A至少具有CPU1、输入装置2、显示部3、蓝牙无线通信装置4、无线LAN通信装置5、天线6、7和天线切换开关8。
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的结构也和图6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相同,具有2个壳体(作为可动侧壳体的包括显示屏的显示部100a、和作为固定壳体的包括键盘等的主体100b),这些壳体利用铰链构成可转动的连接,通过该铰链能够折叠。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中,也和图6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相同,2个天线6、7被安装在能够获得距装置的良好视距的位置上,具体是,内置于笔记本电脑100A的显示部100a(显示装置3)上部的左右两侧。另外,把后述的蓝牙通信装置4、无线LAN通信装置5和天线切换开关8配置在主体100b内。另外,把与天线切换开关8连接的天线16和与内置于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分集切换开关5c连接的无线LAN用第2RF信号线(天线)15配置在显示部100a中,并且使它们分别与配置在该部100a中的2个天线6、7连接。
CPU(中央处理单元:处理装置)1,用于执行各种程序、对笔记本电脑100A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发挥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功能,即,发挥作为后述的切换控制部和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
输入装置(输入部)2由操作者进行操作,发挥作为向CPU1输入后述的切换指示信息的输入部的功能,例如由键盘、鼠标构成。
显示部3用于显示由CPU1控制了显示状态的各种画面,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参照图2,除了显示后述的切换/设定画面3A以外,还具有配合作为CPU1的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向所述操作者提供电波的接收状态的显示接收状态的功能,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构成。
蓝牙通信装置(通信部)4通过控制信号线11A与CPU1连接,并且通过蓝牙用RF信号线13、天线切换开关8和天线线16能够连接到天线6,根据来自CPU1的控制信号,使用天线6进行基于蓝牙的无线数据通信。另外,控制信号线11A是2线平行传输方式的通用串行总线USB,蓝牙用RF信号线13和天线线16分别是1根同轴电缆。
该蓝牙通信装置4在使用天线6进行数据发送处理的情况下,由CPU1通过通用串行总线11A接收发送数据,根据内置的微处理程序把该数据转换成根据蓝牙通信规格所规定的通信协议,然后,进行编码处理,通过内置的无线机转换成RF信号,并输出到蓝牙用RF信号线13。另外,在使用天线6进行数据接收处理的情况下,由上述的无线机把由天线6通过蓝牙用RF信号线13接收的RF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进行解码处理,根据上述的微处理程序将解码的数据加工成根据协议CPU1能够识别的形式,然后通过控制信号线11A发送给CPU1。
无线LAN通信装置(具有分集功能的通信部)5通过控制信号线11B与CPU1连接,通过无线LAN用第2RF信号线(天线线)15与天线7固定连接,并且通过无线LAN用第1RF信号线14、天线切换开关8和天线线16可连接/断开地与天线6连接,根据来自CPU1的控制信号,使用天线6或天线7进行基于无线LAN的无线数据通信。另外,控制信号线11B是由32位的数据信号线和指令信号线构成的PCI总线(外部设备连接),无线LAN用第1RF信号线14和无线LAN用第2RF信号线(天线线)15分别是一根同轴电缆。
该无线LAN通信装置5具有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在该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的控制下进行信号的收发的信号收发机5b和同样在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的控制下进行切换的分集切换开关5c。另外,信号收发机5b与分集切换开关5c通过信号接收线17和信号发送线18构成连接,各个信号线17、18分别是一根同轴电缆。
无线LAN通信装置5在使用天线6或7进行数据发送处理的情况下,利用内置于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中的微处理程序,把CPU1通过控制信号线11B接收的发送数据变更为由IEEE802.11a/b通信规格(Institute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规定的通信协议,然后进行编码处理,由信号收发机5b转换成RF信号,然后输出到信号发送线18。在使用天线6或7进行数据接收处理的情况下,由信号收发机5b通过信号接收线17从天线6或7接收的RF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然后,利用内置于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中的微处理程序按照协议把被解码的数据加工成CPU1能够识别的形式,然后通过控制信号线11B发送给CPU1。
分集切换开关5c为了实现2个天线6、7的分集信号收发功能,从2个天线6、7中选择出信号收发错误率低的一个,将所选择的天线6或7切换连接信号收发机5b。
其中,分集切换开关5c的RX端子和TX端子分别通过信号接收线17和信号发送线18与信号收发机5b连接,除此以外,SEL_RX端子和SEL_Y1端子分别通过信号收发切换信号线19和分集切换信号线20与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连接。而且,分集切换开关5c根据从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通过信号收发切换信号线19由SEL_RX端子接收的信号收发切换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切换,并且,根据从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通过分集切换信号线20由SEL_Y1端子接收的分集切换信号进行Y1端子(天线6)和Y2端子(天线7)的切换。
另外,信号收发切换信号线10和分集切换信号线20用于分别以信号的高(High)和低(Low)来指示分集切换开关5c进行切换,分集切换开关5c在通过信号收发切换信号线19被输入到SEL_RX端子的信号为高电平的情况下,将信号接收线17与天线连接,在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将信号发送线18与天线连接。另外,分集切换开关5c的动作是,在分集切换信号线20的信号为高电平的情况下,选择Y1端子(天线6),在为低电平的情况下选择Y2(天线7)。
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利用内置于该装置内的微处理程序进行控制,在从天线接收的数据的错误率高或接收灵敏度差的情况下,根据分集切换信号切换到另一个天线。通过随时实施该控制,能够始终选择使用状态良好的天线。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集切换开关5c中,Y1端子能够通过无线LAN用第1RF信号线14、天线切换开关8和天线线16可连接/切断地与天线6连接,Y2通过无线LAN用第2RF信号线(天线)15与天线7直接固定连接。因此,在后述的天线切换开关8被切换到无线LAN(端子B)一侧的情况下,无线LAN通信装置5在利用分集功能从天线6、7中选择信号收发错误率低的任意一个的同时进行无线数据通信,但是在后述的天线切换开关8被切换到蓝牙(端子A)侧的情况下,由于无线LAN通信装置5a只能从天线7接收电波,所以利用内置于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的微处理程序进行自动切换控制,使分集切换开关5c只与天线7连接。
天线切换开关(切换部)8把天线6切换连接到通信装置4、5的任意一方,所以,在该天线切换开关8中,Y端子通过天线线16与天线6连接,SEL端子通过天线切换信号线12与CPU1连接,A端子通过蓝牙用RF信号线13与蓝牙通信装置4连接,B端子通过无线LAN用第1RF信号线14与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
该天线切换开关8根据来自CPU1的天线切换信号,切换成A端子与Y端子连接的状态(蓝牙通信装置4与天线6连接的状态)、B端子和Y端子连接的状态(把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到天线6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另外,天线切换信号线12用于以信号的高低来指示天线切换开关8进行上述的切换,天线切换开关8在信号为高电平时将A端子与Y端子连接,在为低时,将B端子与Y端子连接。
特别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切换开关8在使用2个通信装置4、5同时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的情况下),通过将蓝牙通信装置4与天线6连接,可分别将通信装置4、5与天线6、7连接,另一方面,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而只使用无线LAN通信装置5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将无线LAN通信装置5与天线7连接,能够将为了实现分集功能所需要的数量(这里为2)的天线6、7都连接到无线LAN通信装置5。
而且,CPU1通过执行规定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应用程序),可发挥作为通过控制天线切换开关8来切换天线6与通信装置4、5的连接状态的切换控制部的功能,并且,也可发挥作为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向所述操作者提供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装置4或5的电波的接收状态。
这里,CPU1在作为切换控制部而发挥功能时,如上所述,CPU1在使用2个通信装置4、5双方同时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的情况下)控制天线切换开关8将蓝牙通信装置4与天线6连接,另一方面,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而只使用无线LAN通信装置5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情况下,控制天线切换开关8将无线LAN通信装置5与天线7连接。此时,第1实施方式的CPU1根据操作者从输入装置3输入的切换指示信息(有关是否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的信息)进行天线切换开关8的切换控制。
另外,CPU1在操作者进行蓝牙通信装置4的开/关以及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开/关的切换/设定(天线切换指示)时,在显示部3上显示如图2所示的切换/设定画面3A,同时作为上述接收状态提供单元,在显示部3上显示通信装置4、5的电波接收状态(图中省略了关于接收状态的显示状态)。
而且,参照了电波的接收状态以及切换/设定画面3A的操作者参考电波的接收状态,通过使用鼠标(输入装置2)进行分别点击切换/设定画面3A中的蓝牙开/关开关(图标键: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关)3a以及W-LAN开/关开关(图标键: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关)3b的操作,可进行蓝牙通信装置4的开/关以及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开/关的设定。
用于实现上述的由CPU1作为切换控制部和接收状态提供单元而发挥功能的专用软件(天线切换控制程序)能够以记录在例如软盘、CD-ROM、CD-R、CD-RW、DVD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的形式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CPU1)从该记录介质中读取出切换控制程序,把其转存到内部存储装置或外部存储装置中,然后进行使用。另外,也可以把该天线切换控制程序预先记录在例如磁盘、光盘、光磁盘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中,从该存储装置通过通信线路提供给计算机(CPU1)。另外,这里,对把切换控制程序从计算机之外的记录介质存储到计算机内的存储装置中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出厂时预先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存储装置中。
这里,所谓计算机,从概念上讲,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统(OS),是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动作的硬件。另外,在不要操作系统而仅依靠应用程序动作的硬件的情况下,该硬件自身相当于计算机。硬件至少包括CPU等微处理器和用于读取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单元。作为上述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应用程序,包括使上述的计算机实现作为切换控制部和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的程序代码。另外,也可以由操作系统,而不是由应用程序来实现该功能的一部分。
并且,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介质,除了上述的软盘、CD-ROM、CD-R、CD-RW、DVD、磁盘、光盘以及光磁盘以外,也可以使用IC卡、ROM盒式卡、磁带、穿孔卡、计算机的内部存储装置(RAM或ROM等存储器)外部存储装置、以及印刷有条形码等符号的印刷物等计算机可读取的各种介质。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笔记本电脑100A中,具有独立于两种不同种类的通信方式的通信装置(蓝牙通信装置4和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天线6、7,具有2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2个RF信号线14、15中的一个(这里是RF信号线15)与天线7直接固定连接。而且,另一个RF信号线14和蓝牙通信装置4的RF信号线13在天线切换开关8的控制下与天线6切换连接,只有其中的任意一个RF信号线(通信装置4、5的仅任意一方)通过天线切换开关8与天线6连接。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中,根据利用输入装置2的操作,通过内置于该笔记本电脑100A中的在操作系统上动作的应用程序(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可对天线切换开关8进行操作。即,笔记本电脑100的操作者通过利用输入装置2对用于选择是否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的应用程序上的软件开关(切换/设定画面3A上的蓝牙开/关开关3a)进行操作,能够对天线切换开关8进行如下的切换,即,在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的情况下,以单天线模式使用无线LAN通信装置5,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的情况下,只使无线LAN通信装置5以分集模式动作。由此,操作者能够选择切换为单天线模式或分集模式的任意一种模式。
在同时使用2个通信装置4、5时,操作者在图2所示的切换/设定画面3A上利用输入装置2把蓝牙开/关开关3a设定为开状态。与此对应,通过CPU1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使天线切换开关8进行将蓝牙通信装置4与天线6连接的切换。这样,在蓝牙通信装置4使用天线6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同时,无线LAN通信装置5能够只使用天线7进行无线数据通信。
但是,在同时使用2个通信装置4、5时,由于无线LAN通信装置5只能使用天线7,不能进行基于分集功能的天线6、7的切换使用,所以,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通信可能的覆盖范围因存在基于天线7的发射特性和波长的通信距离的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时,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无线LAN侧,使天线6与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该切换可由操作者通过输入装置2在切换/设定画面3A上手动进行,也可以如后述的那样,利用CPU1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自动地进行。
在把天线6与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的状态下,无线LAN通信装置5可以通过天线6、7双方接收电波。因此,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通过自动地切换控制分集切换开关5c,可实现分集功能,并且一边选择接收状态良好的天线6或7一边进行无线数据通信,所以,可扩大无线LAN通信装置的可通信覆盖范围。
另外,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在操作者通过操作切换/设定画面3A上的开/关开关3a、3b进行天线切换指示的情况下,有可能因错误地断开无线LAN通信装置4正在使用的天线6而连接到蓝牙通信装置4,导致无线LAN通信装置5成为通信断开的状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CPU1作为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在显示部3上至少显示无线LAN通信装置的电波接收状态,向操作者提供关于切换天线6的连接状态,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是否会发生问题的信息。
这里,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步骤S11~S15),对在图1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A中的天线切换控制步骤(由执行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CPU1实现的切换控制部和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说明。
CPU1当接收到操作者关于通信装置4、5的切换/选择(即,天线6、7的切换/选择)的要求后,首先在显示部3显示通信装置4、5(特别是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电波接收状态,并且,在显示部3上显示图2所示的切换/选择画面3A(步骤S11)。
参照了电波的接收状态和切换/设定画面3A的操作者参考电波的接收状态,通过使用鼠标(输入装置2)分别对切换/设定画面3A中的蓝牙开/关开关3a和W-LAN开/关开关3b进行点击操作,来设定蓝牙通信装置4的开/关和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开/关。
根据该设定操作,CPU1检查蓝牙开/关开关3a的开/关状态(步骤S12),如果是“开”状态(步骤S13的“是”流程),则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蓝牙侧,使天线6与蓝牙通信装置4连接(步骤S14),另一方面,如果是“关”状态(步骤S13的“否”流程),则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无线LAN侧,使天线6与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步骤S15)
另外,为了即使在操作系统下动作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应用程序)动作之前的状态,或者在没有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具有通过内置于CPU1中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在未启动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情况下,根据BIOS具有的设置菜单的状态静态地把天线切换开关8连接到通信装置4、5中的任意一个的功能,由此,即使在安装天线切换控制程序之前,也能够进行正常的动作。
这样,根据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100A,在使用通信装置4、5双方同时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情况下,通过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蓝牙侧,可把通信装置4、5分别连接到天线6、7上,可同时进行2种通信方式的无线数据通信。
另一方面,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而只使用无线LAN通信装置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情况下,通过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无线LAN侧,将无线LAN通信装置5与2个天线6、7连接,通过适当使用分集功能,可一边选择接收状态良好的天线6、7一边进行无线数据通信。
这样,在具备了具有如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的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装置5并且具备蓝牙通信装置4的情况下,能够使通信装置的数量与天线数量相同,不需要增加天线数量,2个通信装置4、5独立地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并且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时,可充分发挥无线LAN通信装置5的分集功能。从而,可实现具备了包括多个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的无线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100A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中,通过使用CPU1的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除了可进行天线切换状态的自动控制以外,还能够进行基于由操作者通过输入装置2输入的切换指示信息的天线切换(手动切换)。特别是,在操作者通过输入装置2输入切换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根据CPU1的作为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通过向操作者提供关于正在使用天线6的通信装置4或5的电波的接收状态,可有效地防止正在使用的天线6被误切换而导致通信装置4或5的通信被切断的情况。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中,通过把2个天线6、7内置于显示部100b的上部,可把2个天线6、7配置在,在笔记本电脑100A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视距的高度位置上,并且,在2个天线6、7之间可确保最短20cm程度的物理距离。因此,在采用如本实施方式的,作为通信方式而具有蓝牙和具有2天线的分集功能的无线LAN的情况下,使用被内置于显示部100b上部的相距充分的物理距离的2个天线6、7,不仅可防止信噪比的恶化,而且还能够特别是在使用蓝牙时不受桌子的材质等的影响,获得充分的通信性能(通信距离)。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CPU1根据由操作者通过输入装置3输入的切换指示信息(有关是否使用蓝牙通信装置的信息)进行天线切换开关8的切换控制,但也可以构成为,根据通信装置4、5的使用状况,利用CPU1的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对天线切换开关8进行自动切换控制。例如,也可以利用CPU1的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进行自动控制,使得在只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时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蓝牙侧,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时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无线LAN侧。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把切换/选择画面3A上的开/关开关3a、3b都设定为关,通信装置4、5都不使用的情况下,CPU1可以将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蓝牙侧,把天线6与蓝牙通信装置4连接,也可以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无线LAN侧,把天线6与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
[2]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该图4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信息处理装置、通信装置)100B与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相同,具有CPU1、输入装置2、显示部3、蓝牙通信装置4、无线LAN通信装置5、天线6、7和天线切换开关8,另外还具有天线切换开关8A。
另外,在图4中,由于与上述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几乎相同的部分,所以省略该部分的说明。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B也和图6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同样,具有2个壳体(包括显示屏的显示部100a和包括键盘等的主体部100b),这些壳体由铰链构成可转动的连接,通过该铰链可折叠。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B中,与图6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同样,2个天线6、7被配置在可获得距装置的良好视距的位置,具体是,内置于笔记本电脑100B的显示部100a(显示装置3)上部的左右两侧内。
天线切换开关8被设置在通信装置4、5与天线6之间,而天线切换开关(切换部)8A被设置在通信装置4、5与天线7之间,其用于将天线7切换连接到通信装置4、5的任意一方。在该天线切换开关8A中,Y端子通过天线线16A与天线7连接,SEL端子通过天线切换信号线21与CPU1连接,A端子通过蓝牙用RF信号线13与蓝牙通信装置4连接,B端子通过无线LAN用第2RF信号线15与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另外,该天线切换开关8A与天线切换开关8同样被配置在主体100b中,与其连接的天线线16A被配置在显示部100a中,与被配置在该显示部100a中的天线7连接。
该天线切换开关8A根据来自CPU1的天线切换信号,切换成A端子与Y端子相连接的状态(将蓝牙通信装置4与天线7连接的状态)、和B端子与Y端子相连接的状态(将无线LAN通信装置5与天线7连接的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另外,天线切换信号线21以信号的High(高)/Low(低)向天线切换开关8A指示进行上述的切换,天线切换开关8A在信号为High的情况下把A端子与Y端子连接,在Low的情况下把B端子与Y端子连接。
而且,第2实施方式中的CPU1在执行各种程序的同时对笔记本电脑100B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通过执行规定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应用程序),可发挥具有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功能,即,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
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部的功能,是控制天线切换开关8、8A,使天线切换开关8(或8A)将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装置5所使用的天线6(或天线7)与无线LAN通信装置5连接,并且使天线切换开关8A(或8)把无线LAN通信装置5不使用的另一方的天线7(或天线6)与蓝牙通信装置4连接。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未被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装置5使用的天线6或7被自动地分配给蓝牙通信装置4。
用于实现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切换控制部的功能的专用软件(天线切换控制程序)也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以被记录在例如软盘、CD-ROM、CD-R、CD-RW、DVD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的形式来提供,也可以从例如磁盘、光盘、光磁盘等存储装置通过通信电缆来提供给计算机(CPU1)。
下面,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步骤21~步骤29),对如上述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B中的天线切换控制步骤(由执行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CPU1所实现的切换控制部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B中,具备:2个天线6、7;具有这两个天线6、7的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装置5;只使用天线6、7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蓝牙通信装置4。
而且,在不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的状态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把天线6、7都连接到无线LAN通信装置5(从步骤S21的“否”分支到步骤S23和S29),无线LAN通信装置5一边由无线LAN通信控制装置5a从2个天线6、7中的信号收发错误率低的天线6(或7)通过分集切换开关5c切换连接到信号收发机5b,一边进行无线数据通信。
在这样的状态下蓝牙通信装置4被启动的情况下(步骤S21的“是”分支),CPU1通过读出无线模块中的天线使用状况(无线LAN通信装置5正在使用的RF信号的信息),来确认无线LAN通信装置5正在使用2个天线6、7中的哪一个(步骤S23)。
在天线6正在被使用的情况下(步骤S23的“是”分支),CPU1把天线切换开关8A切换到蓝牙侧,使天线7与蓝牙通信装置4连接(步骤S24),同时维持天线切换开关8的原来的被切换到无线LAN侧的状态(使用无线LAN通信装置5和天线6的状态)(步骤S25)。
反之,在天线7正在被使用的情况下(步骤S23的“否”分支),CPU1维持天线切换开关8A的原来的被切换到无线LAN侧的状态(使用无线LAN通信装置5和天线7的状态)(步骤S26),同时把天线切换开关8切换到蓝牙侧,把天线6与蓝牙通信装置4连接(步骤S27)。
而且,在蓝牙通信装置4被关闭的情况下(步骤S21的“否”分支),CPU1把天线切换开关8、8A都切换到无线LAN侧,把天线6、7都连接到无线LAN通信装置5上(步骤S28、S29)。
这样,可以把具有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装置5未使用的天线6或7自动地分配给蓝牙通信装置4。因此,不会发生误将无线LAN通信装置5正在使用的天线断开的情况,可有效地防止因通信品质的劣化而导致的性能下降。
这样,根据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100B,由于天线切换开关8、8A被切换控制成:在使用蓝牙通信装置4时,把具有能够控制2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无线LAN通信装置5未使用的天线6或7连接到蓝牙通信装置4,所以对于无线LAN通信装置5可始终确保天线的良好的发射特性,防止因通信品质的劣化所导致的性能下降,并且可同时进行蓝牙通信装置4的无线数据通信。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B也和第1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100A同样,使用被内置于显示部100b的上部内的,相距的物理距离充分的2个天线6、7,可防止信噪比的恶化,并且特别是在使用蓝牙时,不会受到桌子材质的影响,可获得充分的通信性能(通信距离)。
[3]其它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导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把本发明应用于具备无线LAN和蓝牙这2种通信方式的笔记本电脑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具备3种或3种以上的通信方式的情况、具备无线LAN和蓝牙以外的各种通信方式(例如基于第3代移动电话的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以及在笔记本电脑以外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PDA(个人数字秘书)等小型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中,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适用,并可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通信装置不仅限于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的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用于进行通话的通信装置。并且,信息处理装置可以不是由通过铰链连接的2个壳体构成的结构,而是把显示部和主体部都设置在1个壳体内的形状结构(例如,笔输入型计算机那样的单一壳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例如在除了具有分集功能的通信部以外还具备了其它通信方式(例如蓝牙)的通信部的情况下,能够使通信部的数量与天线数量相同,不会增加天线的数量,使多个通信部独立地同时进行信号的收发,并且在不使用一部分通信部时可充分地灵活使用分集功能。
因此,本发明可适用于具有例如蓝牙和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中,并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Claims (27)

1.一种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天线;
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
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
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将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控制该切换部切换上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控制部,
该切换控制部控制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把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输入用于切换该切换部的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指示信息的输入部,
该切换控制部根据从该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切换指示信息,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向所述操作者提供关于使用中的通信部的电波接收状态的接收状态提供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信部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部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
6.一种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天线;
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
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和
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控制部,
该多个通信部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部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
该切换控制部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所述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切换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可动侧壳体和固定侧壳体构成,两壳体相互连接,可转动和折叠,
所述多个天线被设置在开状态下的该可动侧壳体的上部。
8.一种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和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
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将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控制该切换部切换上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控制部,
该切换控制部控制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把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输入用于切换该切换部的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指示信息的输入部,
该切换控制部根据从该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切换指示信息,控制该切换部来切换所述连接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向所述操作者提供关于使用中的通信部的电波接收状态的接收状态提供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信部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部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
13.一种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通信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和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和
控制该切换部来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控制部,
该多个通信部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部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
该切换控制部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所述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切换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
14.一种天线切换控制装置,使用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其特征在于,
控制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把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输入用于切换该切换部的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指示信息的输入部,
该切换控制部根据从该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切换指示信息,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向所述操作者提供关于使用中的通信部的电波接收状态的接收状态提供单元。
17.一种天线切换控制装置,使用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其特征在于,
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上。
18.一种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使计算机发挥作为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把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根据从由操作者操作的输入部输入的用于切换该切换部的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指示信息,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作为向所述操作者提供关于使用中的通信部的电波接收状态的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
21.一种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使计算机发挥作为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上。
22.一种记录有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天线切换控制程序,该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使计算机发挥作为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该天线切换控制程序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同时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分别把该多个通信部与该多个天线连接,在使用该多个通信部中的一部分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把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部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数量的天线与相应的通信部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有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切换控制程序根据从由操作者操作的输入部输入的用于切换该切换部的所述连接状态的切换指示信息,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记录有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天线切换控制程序使计算机发挥作为向所述操作者提供关于使用中的通信部的电波接收状态的接收状态提供单元的功能。
25.一种记录有天线切换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天线切换控制程序,该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在具有多个天线;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部;和切换该多个天线与该多个通信部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的装置中,使计算机发挥作为用于控制该切换部切换所述连接状态的天线切换控制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该天线切换控制程序使该计算机控制该切换部,把具有能够控制该多个天线的分集功能的通信部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相应的通信部以外的通信部上。
26.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2个天线;
进行无线通信的第1通信装置;
利用能够控制所述2个天线的分集功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通信装置;和
切换部,在只有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使该第2通信装置使用所述2个天线,在所述第1通信装置和所述第2通信装置同时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2个天线的各1个分别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装置和所述第2通信装置上。
2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2个天线;
进行无线通信的第1通信装置;
利用能够控制所述2个天线的分集功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通信装置;
切换该2个天线与该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切换部;和
切换控制部,控制该切换部,在所述第1通信装置和所述第2通信装置同时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把该第2通信装置所使用的天线以外的天线连接到该第1通信装置上。
CN038263076A 2003-04-17 2003-04-17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50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3/004896 WO2004093346A1 (ja) 2003-04-17 2003-04-17 アンテナ切替機能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並びにアンテナ切替制御装置,アンテナ切替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同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5065A true CN1765065A (zh) 2006-04-26
CN1765065B CN1765065B (zh) 2010-12-01

Family

ID=3319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263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5065B (zh) 2003-04-17 2003-04-17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606553B2 (zh)
EP (1) EP1617571B1 (zh)
JP (1) JPWO2004093346A1 (zh)
CN (1) CN1765065B (zh)
AU (1) AU2003227415A1 (zh)
TW (1) TWI289007B (zh)
WO (1) WO200409334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096A (zh) * 2008-05-12 2010-12-22 诺基亚公司 集成天线阵列和rf前端模块
CN101932137A (zh) * 2009-06-18 2010-12-2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无线通讯功能的电子系统及其通讯模块操作方法
CN102412858A (zh) * 2011-11-04 2012-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器、终端和终端接收信号的方法
CN106253938A (zh) * 2015-06-05 2016-12-21 苹果公司 用于天线同步和选择的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5065B (zh) * 2003-04-17 2010-1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
US7224941B2 (en) * 2003-10-20 2007-05-29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ath simulation
JP4529785B2 (ja) * 2005-04-26 2010-08-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装置
JP4600198B2 (ja) * 2005-07-28 2010-1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7561904B2 (en) 2005-10-26 2009-07-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ntenna use
JPWO2007110925A1 (ja) * 2006-03-28 2009-08-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式切替え方法
JP4282680B2 (ja) * 2006-03-29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
JP4357500B2 (ja) 2006-05-29 2009-11-04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4216865B2 (ja) 2006-05-29 2009-01-2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可能な情報機器
US8781522B2 (en) * 2006-11-0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able antenna system
US20080146163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Motorola, Inc. Diversity control of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080146269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Pirzada Fahd B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enna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n-harmonized RF spectrum
EP1976244B1 (en) * 2007-03-26 2014-04-23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calls received at a mobile device
US20080299930A1 (en) * 2007-05-29 2008-12-04 Broadco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IC with multi-mode antenna coupling matrix
US8280433B2 (en) * 2007-05-29 2012-10-02 Dell Products L.P. Database for antenna system match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EP2065969A1 (en) * 2007-11-30 2009-06-03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tenna device
US8284721B2 (en) * 2008-06-26 2012-10-09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isolation-dependent coexist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FR2936365B1 (fr) * 2008-09-19 2011-10-07 Thales Sa Dispositif antennaire autonome a commutation de pointage rapide
US20100231461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selective multi-band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340578B2 (en) 2009-10-05 2012-12-2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oexistence algorithms in wireless systems
US8693569B2 (en) 2009-10-19 2014-04-08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wireless device coexistence
US8472943B1 (en) * 2010-06-03 2013-06-25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multiple channel elements
TW201230493A (en) * 2011-01-14 2012-07-16 Pegatron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599709B2 (en) 2011-02-10 2013-12-03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based on transceiver chain emphasis
US8995929B2 (en) 2011-12-06 2015-03-3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optimization based on platform configuration and use cases
US9692532B2 (en) * 2012-02-10 2017-06-27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ntenna deployment determination
US8995553B2 (en) * 2012-06-08 2015-03-3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aggressive form factor designs
TWI552431B (zh) 2012-09-04 2016-10-01 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具備可切換天線之通訊裝置
CN103716063A (zh) * 2012-10-09 2014-04-09 林卓毅 具备可切换天线的通信装置
JP6113491B2 (ja) 2012-12-18 2017-04-12 三菱重工メカトロ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載器、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48408B2 (en) * 2013-11-12 2017-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active rank index management in SLTE enabled modem to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KR102225836B1 (ko) 2013-12-05 2021-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의 성능을 개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1009907B2 (en) 2019-01-18 2021-05-18 Dell Products L.P.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er interface selection based on keyboard configuration
US11347367B2 (en) 2019-01-18 2022-05-31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see do 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US11169653B2 (en) 2019-01-18 2021-11-09 Dell Products L.P. Asymmetric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7746A (en) * 1979-01-20 1980-07-25 Nec Corp Diversity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beyond horizon
JPS58191537A (ja) * 1982-05-04 1983-11-08 Nec Corp 見通し外通信無線通信方式
JPH05102879A (ja) 1991-10-04 1993-04-23 Toshiba Corp 携帯型無線装置
GB2262863B (en) * 1991-12-23 1995-06-21 Motorola Ltd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ith diversity
JP3100111B2 (ja) * 1995-06-26 2000-10-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無線機のマルチバンド高周波回路
JP3183812B2 (ja) 1995-10-16 2001-07-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無線機のマルチバンド高周波回路
JP3281804B2 (ja) * 1996-06-26 2002-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JPH10229359A (ja) 1997-02-13 1998-08-25 Fujitsu Ltd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装置
JP4083263B2 (ja) * 1997-09-02 2008-04-30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受信装置
JP2000091970A (ja) 1998-09-09 2000-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
AU3327999A (en) * 1999-02-24 2000-09-14 Nokia Networks Oy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ownlink diversity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operated according to tdma
US6560443B1 (en) * 1999-05-28 2003-05-06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sharing switching circuitry for multi-transceiver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01177870A (ja) 1999-12-17 2001-06-29 Sharp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DE60030086T2 (de) * 2000-01-20 2007-01-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operabilität von Bluetooth und IEEE 802.11
GB0007617D0 (en) * 2000-03-29 2000-05-17 Psion Dacom Plc A short range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JP2002073210A (ja) 2000-08-31 2002-03-12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アンテナを内蔵した携帯型情報機器
US20020137472A1 (en) * 2001-01-23 2002-09-26 Quinn Liam B. Wireless antenna switching system
US6917820B2 (en) * 2001-01-26 2005-07-12 Stanford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and use of optimal antennas in wireless systems
EP1237222B1 (en) * 2001-02-27 2006-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band transformation stage for a multiband r.f. switching device
JP2002353826A (ja) 2001-05-28 2002-12-06 Sharp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TW504857B (en) * 2001-05-31 2002-10-01 Wistron Neweb Corp Radio wave transmitter with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fiel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30003881A1 (en) * 2001-06-27 2003-01-02 Anim-Appiah Kofi Dankwa Antenna connection and switching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diversity
JP3600564B2 (ja) * 2001-09-11 2004-12-15 株式会社東芝 複数の無線部を有する携帯型情報機器
JP2003087023A (ja) 2001-09-13 2003-03-20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アンテナを内蔵した携帯型情報機器
US7340236B2 (en) * 2002-08-07 2008-03-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operational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6978121B1 (en) * 2002-11-05 2005-12-20 Rfmd Wpa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ual-mode radi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65065B (zh) 2003-04-17 2010-1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
JP4336760B2 (ja) * 2004-01-14 2009-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機およびアンテナ切り替え制御方法
JP4715237B2 (ja) * 2004-03-12 2011-07-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505790B2 (en) * 2005-06-07 2009-03-17 Integrated Systems Solution Corp. Antenna diversity switch of wireless dual-mode co-existence system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096A (zh) * 2008-05-12 2010-12-22 诺基亚公司 集成天线阵列和rf前端模块
CN101932137A (zh) * 2009-06-18 2010-12-2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无线通讯功能的电子系统及其通讯模块操作方法
CN102412858A (zh) * 2011-11-04 2012-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器、终端和终端接收信号的方法
CN106253938A (zh) * 2015-06-05 2016-12-21 苹果公司 用于天线同步和选择的设备和方法
US10206236B2 (en) 2015-06-05 2019-02-12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tenna synchronization and selection
CN106253938B (zh) * 2015-06-05 2019-09-17 苹果公司 用于天线同步和选择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3558A (en) 2004-11-01
US20060030278A1 (en) 2006-02-09
TWI289007B (en) 2007-10-21
EP1617571A1 (en) 2006-01-18
US7800553B2 (en) 2010-09-21
EP1617571A4 (en) 2008-05-14
JPWO2004093346A1 (ja) 2006-07-06
AU2003227415A1 (en) 2004-11-04
EP1617571B1 (en) 2018-02-28
US7606553B2 (en) 2009-10-20
US20080224943A1 (en) 2008-09-18
CN1765065B (zh) 2010-12-01
WO2004093346A1 (ja) 200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5065A (zh) 具有天线切换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和通信装置以及天线切换控制装置、天线切换控制程序和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US820851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multi-mode wireless modem
CN1224233C (zh) 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装置
US731971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multi-mode wireless modem
CN1296800C (zh) 具有包含键区的键盘的移动通信设备
CN1764084A (zh) 移动终端设备和天线开关
CN101063964A (zh) 经由电子接口的连接使用支持
CN1866793A (zh) 遥控系统及其方法、遥控装置以及控制对象设备
CN1344096A (zh) 移动电话、gps、兰牙一体型复合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372422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及其使用的发射分集应用系统
CN1774106A (zh) 一种便携终端的模块化装置及方法
JP200618686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7047040B2 (en) Portable computer
TWI262665B (en) A remote control interface structure using an infrared module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266970C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无线通信模块
CN1898937A (zh) 用于多目的的动态调谐天线
JP2004265377A (ja) 機能拡張電子装置
CN1934580A (zh) 卡型电子装置系统和卡型电子装置
JP2005092833A (ja) 機能拡張電子装置
CN101064378A (zh) 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的双重天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247092A1 (en) Antenna array, fpc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309236C (zh)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CN1794845A (zh) 改变操作模式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KR100760225B1 (ko) 안테나 전환 기능을 갖는 정보 처리 장치와 통신 장치, 안테나 전환 제어 장치, 안테나 전환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925650A (zh) 移动通信终端中的文件收发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0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