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4154A - 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 Google Patents
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64154A CN1764154A CNA2005100854262A CN200510085426A CN1764154A CN 1764154 A CN1764154 A CN 1764154A CN A2005100854262 A CNA2005100854262 A CN A2005100854262A CN 200510085426 A CN200510085426 A CN 200510085426A CN 1764154 A CN1764154 A CN 17641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h
- link
- information
- restriction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8—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user's profile, e.g. premium u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7—Label distribu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跨越多个路由区域的MPLS通路生成和单个路由区域内GMPLS通路生成中,在通路起点节点不能进行整个通路的路径计算。因此,在生成多条通路时,存在不能确保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的问题。在MPLS和GMPLS网络作为对象的标记交换通路的生成处理中,通路起点节点,设有将限制链路信息设置在标记分配请求消息中并发送的单元,以及,接收到该标记分配请求消息的节点,设有根据限制链路消息选择不通过限制链路的其它路径并进行通路生成的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PLS和GMPLS中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背景技术
在IETF(Internet Enginerring Task Force)讨论了MPLS(Multi ProtocolLable Switching)和GMPLS(Generalized MPLS)的标准化。作为设置通路的信令协议,有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和CRLDP(constraint-based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在这些协议中导入了显式地指定通路的机制。
RSVP-TE使用叫做ERO(explicit route object)的对象。在该ERO中,顺序设置必需通过的节点的信息,依照该顺序来显式地决定路由。例如,开始通路生成的起点节点,将ERO设置在标记分配请求消息中,并将其发送至下一节点。接收了标记分配请求消息的节点,依照该ERO而决定再下一节点,由此,利用起点节点明示的路径生成通路。
在ERO中,有指定经过的路由器的固定指定(也叫做strict指定),和指定的区间不指定经过的路由器的模糊指定(也叫做loose指定)两种,两者也可混合存在。通过使用该ERO,可以进行通路的路径控制(例如,D.Awduche等五人“RSVP-TE:Extensions to RSVP for LSP Tunnels”(第23-31页),[oneline],2001年11月,RFC3209,[2004年3月19日检索],internet,参照<http://www.ietf.org/rfc/rfc3209.txt?number=3209>)。
作为使用ERO的技术,网络入口节点,使用在第一条生成的通路的消息,不与第一条路径重复地来计算第二条通路。而且,在第二条通路生成时,网络入口节点使用计算出的路径消息,和第一条通路不重复来地生成第二条通路。且提出了使用生成的二条通路的保护型的恢复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2-247084号公报)。
此外,关于通路的故障恢复,提出了叫做EPRO(Primary Path RouteObiect)的对象(例如,J.P.Lang等两人,“RSVP-TE Extensions in support ofEnd-to-End GMPLS-based Recovery(draft-lang-ccamp-gmpls-recovery-e2e-signalings-03.txt)”,(第24页),[oneline],2004年2月,internet draft,[2004年3月19日检索],internet,参照<http://www.ietf.org/internet-drafts/draft-lang-ccamp-gmpls-recovery-e2e-signaling-03.text>)。叙述了将该主通路的路径信息设置在该对象中,并通知给次通路。
发明内容
网络内的路由器等通信节点,为了在规定的范围内(叫做路由区域)交换路由信息并要取得同步,如果在和远离的节点通讯的情况下路由加长,则该路由要通过多个路由区域。如果使用OSPF和IS-IS等链路状态(link state)型的协议,则在某路由通过多个路由区域的情况下,各个节点只能掌握自己所属的路由区域内的网络状态。因此,例如在生成跨越多个路由区域的通路的情况下,通路起点节点不能显式地指定区域外的通路。
因此,在“RSVP-TE:Extensions to RSVP for LSP Tunnels”中记载的技术中,在生成多条通路的时候,在其它路由区域中,往往会通过了同一路径,存在不能确保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的问题。
此外,在GMPLS中,在同一路由区域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GMPLS中,通过单一框架控制各种传送(光纤,WDM的波长,SDH等的TDM,MPLS等)上的通路。因此,在OSPF和IS-IS中,对于这些传送,不仅要掌握拓扑还要掌握链路的空闲带宽等网络状态,并必须能够进行各种通路的路径计算。然而,其原因是,在GMPLS中,现状是在同一路由区域内,对于所述各种传送,不能管理网络状态。
此外,特开2002-247084号公报等没有记载具体地说实现方法。
本发明,提供生成能够确保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的多条通路的技术。
此外,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技术,通过不增加路径计算的负荷且简易的方法,可以生成实现各种业务量工程的通路。
具体地说,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生成多条通路时,在同一路由区域内和其它路由区域的任一方之中,为了不通过同一路径,使用指定不让经过的节点的限制链路信息。
即,本发明,其特点在于:在MPLS和GMPLS网络作为对象的标记交换通路的生成处理中,通路起点节点,将限制链路信息添加在标记分配请求消息中并发送,接收到该标记分配请求消息的节点,选择不通过限制链路信息表示的路径(叫做限制链路)的其它路径并进行通路生成。
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以前生成的通路的路径消息作为限制链路消息。
如上所述,在单个路由区域内或跨越多个路由区域的情况下,在哪方的通路生成中,都可以很容易地生成实现保护通路和业务量工程的通路,可以很容易地确保可靠性和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系统构成;
图2为实施例1中LSR和LER的硬件构成;
图3为实施例1中通路起点LER的处理流程;
图4为实施例1中PATH消息的格式;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前向表;
图6为实施例1中的LER通路管理表;
图7为实施例1中通路中间LSR的处理流程;
图8为实施例1中标记管理表;
图9为实施例1中LSR通路管理表;
图10为实施例1中RESV消息的格式;
图11为实施例1中通路终点LER的处理流程;
图12为实施例1中通路设定的例子;
图13为实施例1中限制路径对象的格式;
图14为实施例1中路径管理部的处理流程;
图15为实施例1中通过绝对禁止级别的通路生成的例子;
图16为实施例1中保护通路的生成例子;
图17为实施例2中LER通路管理表;
图18为实施例3中路径管理部的处理流程;
图19为实施例4中隧道通路的生成例子;
图20为实施例5中共享风险的说明图;
图21为实施例5中的链路管理表;
图22为实施例6中GMPLS网络的构成;
图23为实施例6中利用光交换机的通信概要图;
图24为实施例6中PATH消息的格式;
图25为实施例7中路径管理部的处理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适用本实施例的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网络的构成。该网络为提供标记交换通路(下面称为通路)的网络,被分为网络服务提供商管理的路由区域和用户站点。用户例如为想要构建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的企业等或该网络的管理者,根据来自用户的请求进行通路的生成和删除。
路由区域由具有MPLS功能的路由器(LSR:label switch router)1a-1n构成,将构成位于用户站点的MPLS网的边缘部分的LSR1a-1d特意称为LER(label edge router)。LSR之间以及LSR1e-1n和LER1a-1d之间通过IP链路2a-2p连接,路径信息,通过OSPF和IS-IS等的路由协议管理。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连接节点的路径叫做链路。即,一个或1个以上的链路连接起来成为路径。
此外,路由协议管理的区域有两个,跨越区域的通路经由区域边界的LSR1g,1k来生成。
图2为LSR1e-1n和LER1a-1d的硬件构成例。LSR1e-1n和LER1a-1d,由进行装置整体的管理和分组转送管理的通路管理部21、在每个通信接口存在、进行标记分组的转送的转送处理部22,23构成,并通过总线25等通讯线路相互连接。
通路管理部21具有CPU26a和存储器26b。转送处理部具有CPU27a,存储器27b和通讯接口27c。各自的处理,通过各个CPU将存储在二次存储装置24中的程序装载至各自的存储器上后执行来实现。
各程序,既可以预先存储在上述各装置内的存储器中,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各装置通过可利用的、可拆装的存储媒体或通讯媒体(通讯线路或通讯线路上的数字信号和载波)来导入。
利用图3,显示通过程序执行所实现的LSR和LER的通路管理部21的详细构成。通路管理部21,由进行IP分组(路由,信令消息)的发送接收处理的IP分组处理部(下面称为IP)38、信令协议处理部(下面称为信令协议)32、命令输入部31、路径管理部33、标记管理部34、LSP管理部35、路由协议处理部(下面称为路由协议)37和拓扑DB36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engineering)作为信令协议32处理的协议,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协议,例如CR-LDP(constraint routing-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下面,说明关于由通路管理部21进行的通路生成处理。首先,利用图3,说明关于最初成为通路起点的LER1a-1d的处理。用户,使用经由专用接口或网络路径所连接的管理终端对LER1a-1d,指定通路的输入链路,目的地址和在路径决定中所反映的限制链路消息(选项),并请求通路生成。
首先,显示关于不指定限制链路的通路生成。通路生成请求,通过LER1a-1d的命令输入部31接收,并通知给信令协议32(图3(1))。
信令协议32,生成用于识别通路的通路ID,将目的地址通知路径管理部33,显示邻接的LSR,得到通路的下一链路信息(图3(2))。
此外,如果限制链路被指定了,则也将限制链路消息同时通知路径管理部33。
接着,信令协议32,在路径管理部33选择的下一链路上(发往下一LSR),通过IP38发送标记分配请求消息(下面称为PATH消息)(图3(3)),等待接收作为响应的标记分配通知消息(下面称为RESV消息)。
图4中显示了PATH消息50的格式。其由表示标记分配请求(PATH)的字段51、设置通路ID的字段52、设置目的地址的字段53、和设置限制链路对象的字段54构成。此外,限制链路对象54为指定限制链路的数据,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在图5中,显示了路由协议37在拓扑DB37中生成的前向表60的构成。其由设置目的地址、对目的地址可到达的下一链路信息、到目的地的跳数、到目的地的路径信息的区域61-64构成。
路由协议37,根据位于同一路由区域内的其它LSR广告的链路信息,将到目的地的跳数和路径信息设置在传送表60的区域63,64中。在对一个目的地址存在可到达的多条路径的情况下,生成多个表目。此外,在目的地址在路由区域外的情况下,因为不能计算出到目的地址的跳数,所以设置到位于路由区域边界的LSR1k或LSR1g的跳数。
路径管理部33,在没有由信令协议32通知限制链路消息的情况下,参照前向表60,选择构成跳数最小的路径的下一链路。
信令协议32,在接收RESV消息的时候,将该消息具有的通路ID,通路属性(起点),通路生成请求时指定的输入链路和目的地址、下一链路(输出侧链路),在RESV消息中所设置的标记信息(输出标记),通知LSP管理部35(图3(5))。
LSP管理部35将通知的信息设置在图6的LER通路管理表70中,进行转送处理部22,23的控制(图3(6))。即,对来自指定输入链路(输入侧链路)的目的地址的IP分组,进行输出标记的设置和去往输出链路(输出侧链路)的转送处理。
LER通路管理表70,为管理通路的起点或终点的消息的表,其由设置通路ID,通路属性,输入路径,输入标记,目的地址,输出路径,和输出标记的区域71-77构成。通路属性(区域72)为识别通路起点和终点的代码。在通路起点的情况下,输入标记(区域74)不存在故无需设置,在通路终点的情况下,目的地址和输出标记(区域75和77)不存在故无需设置。
最后,信令协议32经由命令输入部31,将通路ID和生成的通路的路径消息发送至用户的管理终端并结束处理(图3(7))。以上为通路起点LER1a-1b的处理。
下面,利用图7,说明关于成为通路的中间的LSR1e-1n的处理。信令协议32在接收PATH消息时(图7(1)),和通路起点LER1a-1b一样,从目的地址得到通路的下一链路信息,在发送PATH消息之后,变成RESV消息等待状态(图7(2)(3))。
当接收RESV消息时(图7(4)),将PATH消息接收链路(输入侧链路)通知标记管理部34,进行空闲标记的确保(图7(5))。
标记管理部34,使用图8所示的标记管理表90,管理标记的使用状态。标记管理表90,由对每一输入链路设置标记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标记的使用状态的区域91~94构成,其管理每一标记是使用中还是空闲状态。标记管理部34,使用该标记管理表90,进行空闲标记的确保,并通知信令协议32。
信令协议32在标记确保之后,将通路ID,PATH消息接收链路(输入侧链路),确保标记(输入标记),下一链路(输出侧链路),和在接收RESV消息中设置的标记信息(输出标记)通知LSP管理部35(图7(6))。
LSP管理部35,在将通知的信息设置在LSP通路管理表70中之后,进行转送处理部22,23的控制(图7(7))。即进行根据设置的标记的分组前向。
在图9中显示了LSR通路管理表70的构成。其为管理通路的中继点的信息的表,各表目,由设置通路ID,输入路径,输入标记,输出路径,和输出标记的区域101-105构成。
在图10中显示了RESV消息的格式。其由表示标记分配通知(RESV)的字段111,设置通路ID的字段112,设置分配的标记(确保标记)的字段113,设置记录路由对象(RRO:record route object)的字段114构成。所谓RRO指的是为记录通路的路径而由RSVP-TE定义的对象。通过在该RRO中追加通路的输出侧链路,从通路的终点LER开始按照顺序记录输出侧链路由此,通路起点LER1a-1b,取得通路的全部路径信息。
信令协议32,生成RESV消息,将RESV消息发送至PATH消息接收链路(图7(8))。以上为成为通路的中间的LSR1e-1n的处理。
最后,使用图11,说明关于成为通路的终点的LER1c-1d的处理。
和中间LSR1e-1n一样,在接收PATH消息之后(图11(1)),从目的地址取得下一链路信息(图11(2))。但是,因为LER1c-1d为终点,下一链路不存在故不进行PATH消息的发送。
接着,通过和中间LSR的标记确保相同的处理,进行PATH消息接收链路的标记确保(图11(3))。
信令协议32,在标记确保之后,将通路ID,通路属性(终点),PATH消息接收链路(输入侧链路),确定标记(输入标记),和生成链路(目的地址)通知LSP管理部35(图11(4))。
LSP管理部35在进行了对LER通路管理表70的设置处理之后,进行传送处理部22,23的控制(图11(5))。即,对来自指定输入链路的标记分组进行向输出链路的发送处理。此外,因为是通路的终点,所以标记被取消。
信令协议32,生成RESV消息,将RESV消息发送至PATH消息接收链路(图11(6))。
上面说明了关于没有通路限制的情况下的通路生成的动作。通过这些处理,以最短路径生成针对指定目的的的通路,且用户能够掌握通路ID和通路的路径信息。
下面显示关于指定了限制链路的通路生成。如图12所示,说明用户作为负荷分散或故障时的对策、在站点A,B之间生成多个通路的情况。
第一条通路,通过不指定上述的限制链路的方法生成。用户使用管理终端,在成为通路起点的站点A的LER,指定输入路径(a1)和站点B的b1网络的地址并进行通路生成请求。通路通过通路的起点LER,中间LSR分别计算。此处,假定是按照最短的LSR1,LER2,LSR4,LSR6,LSR9的路径顺序生成。
第二条通路,为了分散故障时的风险,希望通过和第一条通路完全不同的路径。因此,用户使用管理终端,在成为通路起点的站点A的LER,使用输入路径(a2)和站点B的b2网络的地址,和第一条通路生成时所通知的路径信息指定限制链路。
图13中显示了新定义的限制链路对象的格式。其由设置识别限制链路对象的ID的区域141,设置对象数据长的区域142,和设置限制链路列表的区域143构成。限制链路列表(区域143),其由包括设置限制级别,链路类型,数据长,和链路识别符的区域144-147的一个或1个以上的限制链路信息构成。
作为限制级别(区域144),准备2个,即确实禁止指定路径的通过的绝对禁止级别和尽可能禁止指定路径的通过的极力禁止级别。链路类型(区域145)表示链路的种类。在本实施例中链路全部为IP地址作为链路识别符(区域147)的IP链路。用户,使用管理终端,对每条链路指定限制级别作为限制链路信息,进行通路生成请求。
限制链路被指定了的通路生成请求,信令协议32的处理流程都相同,仅是路径管理部33的处理变了。
图14中显示了各LSR的路径管理部33的详细处理流程。首先,从信令协议32取得目的地址和限制链路信息(步骤151)。限制链路信息也有时是可选项而不能指定。
在没有限制链路指定的情况下,参照拓扑DB36的前向表60,从目的地址中选择最小跳数的路径,将该输出路径发送至信令协议32(步骤152,153,157)。在有限制链路指定的情况下,参照前向表查找可能到达目的地址的路径。然后,比较直达目的的路径信息和限制链路信息,来选择通路的下一链路。
在图13所示的限制链路列表表示全部极力禁止级别的情况下,选择极力禁止路径的通过回数最少的路径,将该输出链路送出至信令协议32(步骤154,155,157)。此外,在完全不通过极力禁止链路的路径有多条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跳数少的路径。在限制链路列表中,绝对禁止的限制级别为一个的情况下,在不通过绝对禁止路径的路径中,选择极力禁止路径的通过回数最少的路径。以上为路径管理部33的处理。
此外,所述极力禁止级别的链路选择策略,为一个例子,也可以按照其它的策略。此外,该策略作为路径管理部33的处理是预先定好了,但也可以使之根据需要可进行变更。
关于上述第二条通路的生成,使用图12进行说明。
对于整个第一条通路路径,在图13所示的限制链路列表全部表示极力禁止的情况下,LSR1选择去往LSR3的路径,LSR3选择去往LSR5的路径。从LSR5出发通过LSR6的路径最短,但是因为LSR6和LSR9之间的链路被极力禁止,所以选择去往LSR7的路径。同样地,LSR7选择去往LSR8的路径,LSR8选择去往LSR9的路径。其结果,第二条通路以LSR1,LSR3,LSR5,LSR7,LSR8,LSR9的路径顺序生成。
此外,作为其它的通路生成请求,某链路的状态频繁地反复正常/异常,也可考虑利用绝对禁止级别指定的情况。例如,如图15所示,作为用户的网络管理者,检测LSR1和LSR3之间链路故障的预兆。用户使用管理终端,在第二条通路生成请求时,利用极力禁止级别限制了第一条通路的全部节点间的链路禁止级别,利用绝对禁止限制了LSR1和LSR3之间的链路。
这时,LSR1的路径管理部33,不选择到往绝对禁止的LSR3的路径,而选择到往LSR2的路径。LSR2选择到往LSR5的路径,LSR5选择到往LSR7的路径,LSR7选择到往LSR8的路径,LSR8选择到往LSR9的路径。结果,第二条通路以LSR1,LSR2,LSR5,LSR7,LSR8,LSR9的路径顺序生成。
这样,若依据本实施例,各LSR根据限制链路来决定通路,由此,就可以进行跨越路由区域的通路生成控制,就可以进行实现业务量工程(trafficenginerring)的通路生成。
[实施例2]
说明关于对用户提供保护型通路的情况下的动作。所谓的保护型,就是:如图16所示,将次通路作为后备用预先生成好,当主通路中发生了故障时,切换至次通路。虽然将网络资源消费在用于次通路,但可以实现高速的故障恢复。
和实施例1相同,用户使用管理终端进行通路生成请求。通过通路起点LER的通路管理部,以和实施例1相同的顺序生成了通路(为主通路)之后,将主通路的路径信息作为限制链路,进行次通路的生成处理。
即,通路起点LER的信令协议,由RRO取得生成的主通路的路径信息,将取得的链路全部作为极力禁止级别,生成限制链路消息。
接着,在将目的和限制链路消息转给路径管理部并取得下一链路之后,生成次通路使用的PATH消息,并发送至下一链路。
关于通路的中间LSR和终点LER中的主通路和次通路的生成处理,其与实施例1相同。通路起点LER,在主通路有故障时,为了发生向次通路的切换,变更处理。
信令协议32,区别主通路的生成还是次通路的生成,并通知LSP管理部35。此外,通路ID,通过在主通路和次通路中使用同一ID,来进行对应。
通路起点LER,使用LER管理通路管理表180,该表除了实施例1的LER管理通路表70的构成,如图17所示,做成了在通路属性的信息中明示是主通路还是次通路,能够掌握切换通路。
在通路起点LER的LSP管理部35中,在由信令协议32进行了主通路生成的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向LER通路管理表180的注册处理,控制转送处理部22,23进行基于标记交换的分组转送。此外,在进行了次通路生成的通知的情况下,只进行向LER通路管理表180的注册处理。
在次通路生成之后,信令协议32,将生成的保护型通路的ID以及主通路和次通路的路径信息通知用户的管理终端。
向次通路的切换,利用从信令协议32接收到主通路的故障通知的定时进行至。
此外,故障通知,因为通过使用RSVP-TE定义的RESV错误消息和通知(notification)消息等可以实现,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故障发生时,通路起点LER的信令协议32,通过RESV错误消息和通知消息,检测主通路的故障。而后,将发生了故障的通路的ID通知给LSP管理部35。
LSP管理部35,参照LER通路管理表180,取得次通路的信息。而后,通过控制转送处理部22,23,进行向次通路的通路切换。这样,通过指定限制链路进行通路生成,在跨越多个路由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保护型的通路生成。
[实施例3]
关于将RSVP-TE定义的显式路径对象(ERO)和限制链路指定组合起来使用的情况下的动作,和实施例1相同,以在用户站点之间生成多条通路的情况作为例子,使用图12所示的网络构成进行说明。
和实施例1相同,用户指示第一条通路生成,将生成的第一条通路作为限制链路,进行第二条通路生成请求。其后,在实施例1中,根据限制链路信息各LSR进行路径决定,而在实施例3中,在路由区域0内,使用起点LER计算出的路径作为必须通过的路径(叫做显式路径)。此外,在路由区域1内,使用边界LSR计算出的路径作为显式路径。
路径管理部33,参照显式路径信息和限制链路信息决定路径。在图18中显示了路径管理部33的处理流程。路径管理部33,不仅限制链路信息,作为选择参数,由信令协议32也转交显式路径信息(步骤190)。
如果指定了显式路径,则依照显式路径将显式路径发送给信令协议32(步骤191,192,193)。在显式路径和限制链路没有被指定的情况下,和第一实施例相同,选择最小跳数的路径,并送出该输出路径(步骤194,195,193)。
指定了限制链路的情况下的路径选择处理(步骤198)也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但在不同点在于还将计算出的路径信息追加到送出的信息中(步骤199)。
信令协议32,将从路径管理部33接收到的路径消息作为显式路径对象,设置在PATH消息中,并送出。这样一来,接下来接收了该PATH消息的LSR,可以进行使用了显式路径的路径决定。
在图12中,在第二条通路生成时,在通路的起点LER中,根据用户指定的限制链路计算路径。在通路起点LER所属的路由区域内,为了能够确定路径,将该路径消息作为显式路径对象,设置在PATH消息中。
在此,假定以LSR1,LSR3,LSR5的顺序选择了路径。LSR1和LSR3在决定路径时,选择显式路径,做为边界LSR的LSR5,根据限制链路进行路径计算。
LSR5的路径管理部33,假定根据限制链路消息,以LSR7,LSR8,LSR9,LER的顺序选择了路径。在LSR5中将根据限制链路选择的路径作为显式路径对象设置在PATH消息中。因此,LSR7,LSR8,LSR9选择显式路径,第二条通路以LSRl,LSR2,LSR5,LSR7,LSR8,LSR9的路径顺序生成。这样,在显式路径指定的通路上的LSR中,不必进行路径计算。因此,可以降低路径计算的负荷,也可以缩短通路生成时间。
实施例4
实施例1-3指定了物理的IP链路作为限制链路。但是,在MPLS和GMPLS等的路由协议中,由于也能够将通路作为一虚拟的链路来处理,所以,也可以指定通路作为限制链路。
在如图19所示来生成了隧道通路的情况下,对隧道路径,由通路ID识别,也在记录路由对象中设置通路ID。作为第一条通路路径,形成LER1,LSR2,LSR4,LER6的顺序,LER1和LSR2之间、LSR4和LER6之间的IP链路以与实施例1-3同样IP地址进行识别,LSR2和LSR4间的链路由通路ID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3的限制链路对象中,在限制链路列表143的链路类型(字段145)中定义通路,在链路识别符(字段147)中设置通路ID,由此,可以指定通路ID作为限制链路。
路径管理部33,通路也和IP链路相同地进行处理,进行路径选择。在图19中,假定用户在第二条通路生成时,将第一条通路路径全部指定为绝对禁止级别。LER1和LSR2、LSR4和LER6之间,由于链路是一个,所以选择和第一条通路同一链路,而LSR2和LSR4之间,选择其它的链路(通路)。这样在通路通过隧道生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通路的路径控制。
实施例5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各LSR之间存在一条链路的情况。但是,如图20所示,在LSR之间存在多条链路,而某链路即使变为限制链路,也可以经由同一LSR的其它链路。此外,在和其它LSR之间,有时存在可以构成同一跳数的路径的、可能选择的其它链路。
例如,在图20中,各个链路使用的光缆215,216,光纤22a-22d,LSR内的接口插件21a-21d,链接目的LSR等不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由于在LSR之间发生的故障在光缆中发生了或在光纤中发生了而发生的风险,来选择链路。此外,在同一用户站点之间进行多个通路生成的情况下,在第一条通路和第二条通路中,希望选择受到同一故障影响的链路组(叫做共享风险链路组)不同的其它链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在LSR和LER的拓扑DB36中保存有对每一链路管理共享风险链路组的链路管理表。
在图21中显示了链路管理表的构成。其由设置链路ID,连接目的LSR,接口插件编号,光缆编号,光纤编号的区域221~225构成。
路径管理部33,在可选择的下一链路为多条的情况下,参照链路管理表,根据接口插件编号,光缆编号,光纤编号,选择共享风险最小的路径。
在图20的例子中,假定使用链路(1)生成第一条通路,在第二条通路生成时,链路(1)被指定为限制链路。这时,作为路径,存在链路(2),(3),(4),而路径管理部33,选择连接目的LSR,接口插件21a-21f,光缆215,216,217,光纤4a-4d不同的链路编号(4)作为下一链路。
通过上述处理,可以生成使风险更分散的通路。
[实施例6]
显示在GMPLS网络中的实施形态。
在图22中显示了GMPLS网络的构成。GMPLS网络,由流动诸如信令,路由消息这样的GMPLS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平原237和流动实际的主信号的数据平原238等2层级构成。
能够以波长单位进行路径控制的光交叉连接装置(叫做OXC)23a-23c,由控制控制平原237的GMPLS控制器24a-24c、和控制数据平原238的光交换机25a-25c构成。此外,至少在GMPLS控制器24a中,通过专用接口或IP网络被连接有管理终端29。
光交换机25a-25c,通过WDM(Wavelenght Division Multiplexing)线路26a-26d连接,OXC23a,23c的光交换机25a,25c和路由器21a,21b之间,分别通过具有POS(Packet Over SONET)和叫做千兆比特ISA的接口的路由器线路22a,22b连接。相邻的OXC23a-23c的GMPLS控制器24a-24c,通过IP链路30a,30b相互连接。
GMPLS控制器24a-24c,在从管理终端29接收通路生成请求时,通过IP链路30a,30b,使用作为GMPLS信令协议的RSVP-TE,决定通路的使用波长、路径。而后,根据该信息进行光交换机25a-25c的设置,由此,来生成将波长作为标记的通路。
在图23中显示了在光交换机25a-25c的通信的概要。在光交换机25a-25c中连接多条WDM线路和路由器线路。在WDM线路和路由器线路上,分配接口ID,进一步在WDM线路上分配能够使用的波长作为标记编号来进行管理。
位于通路中间的光交换机25b,根据来自GMPLS控制器24a-24c的指示,进行控制以使以指定的输出接口(输出侧链路)的输出波长(输出标记)来转送所指定的输入接口(输入侧链路)的输入波长(输入标记)。在成为通路起点OXC的光交换机25a中,因为不存在输入侧的波长,所以不需要输入波长的指定,在通路终点OXC光交换机25c中,因为不存在输出侧的波长,所以不需要输出波长的指定。
关于GMPLS控制器24a-24c的软件构成和动作,和实施例1的通路管理部基本相同。但是,各节点的路由协议37,做成是GMPLS用的扩张,使用控制平原237,自动地收集WDM线路的拓扑信息和控制平原的IP链路的拓扑信息,将该结果存储在拓扑DB36中。
和实施例1相同,用户使用管理终端29对通路起点OXC的GMPLS控制器24a,指定通路的输入链路,目的地址和限制链路信息,并进行通路生成请求。
GMPLS控制器24a-24c,参照拓扑DB36,根据目的地址和限制链路信息选择下一链路(WDM线路),并将PATH消息发送至下一OXC的GMPLS控制器24a-24c。而后,取得在接收RESV消息中设置的标记信息,将来自由用户指定的输入链路的信息转换为标记表示的波长,并进行光交换机25a-25c的设定以使传送至下一链路光交换机。
通路在数据平原238上延伸,PATH消息在不同的控制平原237上的、现有的IP链路30a,30b上流动。因此,如图24所示,在PATH消息中,为了识别标记确保链路(选择的下一链路),增加设置下一OXC的节点ID和接口ID(字段246,247)的字段245。
接收到PATH消息的通路中间OXC的GMPLS控制器24b,根据目的地址和限制链路信息选择下一链路,并将PATH消息发送至下一OXC的GMPLS控制器24a-24c。然后,在接收RESV消息时,进行了针对由PATH消息所指定了的链路的标记确保之后,进行光交换机25a-25c的设定。
即,进行光交换机的设定,以使将PATH消息指定链路的确保标记的波长信号变换为表示由RESV消息指定的标记的波长并转送给下一链路光交换机。在进行了光交换机的设定之后,将确保标记设置在RESV中,将其发送给已发送了PATH消息的GMPLS控制器。
具有目的地址的链路的通路终点OXC的GMPLS控制器24c,确保针对由接收PATH消息所指定的链路的标记,进行光交换机25c的设定,以使将来自PATH消息指定链路的确保标记的波长信号,转送给目的地址的链路光交换机。此外,将确保标记设置在RESV消息中,将其发送给发送了PATH消息的GMPLS控制器24b。
如图23所示,在路由器121a,路由器221b之间生成两条波长交换通路的情况下,能够和实施例1的IP链路相同地处理WDM线路26a-26d,进行路径控制。即,在限制链路对象(图13)中,在限制链路列表143的链路类型(字段145)中定义WDM线路,在链路识别符(字段147)中设置OXC的节点ID和接口ID,这样,能够指定WDM线路作为限制链路。
例如,在第一条通路生成中,选择由节点ID=2和接口ID=1表示的WDM线路26a,以及由节点ID=3和接口ID=3表示的WDM线路26b。
在第二条通路生成中,指定上述第一条通路的WDM线路的信息作为限制链路。因此,通路的路径,选择与第一条通路的路由不同的、由节点ID=2和接口ID=2表示的WDM线路26c,以及由节点ID=3和接口ID=4表示的WDM线路26d。
如上所述,第一条通路26a-26b和第二条通路26c-26d,选择不同的路径(WDM线路)、生成通路,可生成分散了故障时的风险的通路。
[实施例7]
说明关于利用极力禁止级别的其它链路选择方案。
在实施例1中,路径管理部,对于可以到达目的地址的全部路径,和限制链路消息进行比较并选择路径;而在本实施例中,路径管理部对于可以到达目的地址的下一链路,和限制链路消息进行比较并选择链路。
在路由协议37中,管理对于目的地址可以到达的输出链路和将生成链路作为下一链路的情况下的最短跳数。
图25中显示了路径管理部33的处理流程。图14的链路选择策略(步骤154-156)置换为了步骤254-256。具体地说,对于可以到达目的地址的下一链路,检查是否相当于限制链路,在存在不相当的链路的情况下,从不是限制链路的下一链路中,选择成为最短跳数的下一链路(步骤254,256)。在可以到达的下一链路全部相当于限制链路的情况下,检查限制级别级别,在极力禁止级别的下一链路中选择形成最短跳数的路径(步骤254,255)。
这样,通过简化了通路选择策略,可以降低在路由协议37中的、路径选择所需的负荷。此外,不必对于目的地址可以到达的全路径进行管理,故此,和实施例1相比,也可以降低路由协议37的负荷。
Claims (11)
1.一种通路控制方法,其用于由多个节点构成的网络中,其包括:
成为通路起点的通路起点节点,将限制链路信息添加到标记分配请求消息中,并发送至所述网络;
接收到所述标记分配请求消息的中继节点,选择和所述限制链路信息表示的限制链路不同的链路;
将所述标记分配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已选择的链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路起点节点,使用已经生成完毕的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信息作为所述限制链路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使用链路识别信息和/或标记交换通路识别信息,作为所述限制链路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对所述限制链路,设置禁止通过的绝对禁止级别、或依照预先确定的规则限制通过的极力禁止级别的任意一个,
所示通路中继节点,根据某一个的所述禁止级别来选择所述链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路起点节点,
利用记录路由对象,取得在和指定的通路终点节点之间已生成的主通路的路径信息,
在和所述通路终点节点之间,在生成通过和所述主通路不同的路径的次通路时,使用所述主通路的路径信息作为限制链路信息,进行所述次通路的生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网络,由所述通路起点节点存在的路由区域0和其它路由区域1构成,
所述通路起点节点,计算所述路由区域0内的路径,
将所述计算出的路径作为显式路径信息,添加到标记分配请求消息中后发送,
接收到所述标记分配请求消息的、连接所述路由区域0和所述路由区域1的边界节点,计算由与所述限制链路信息表示的限制链路不同的链路构成的路径,
发送将所述计算出的路径信息作为新的显式路径信息已添加的、更新了的所述标记分配请求消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限制链路信息,使用确定连接了已形成的IP链路的所述中继节点的IP地址,或使用确定在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由隧道所生成的通路的通路ID。
8.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中继节点,保持表示在所述节点之间形成的多条链路具有的共享风险的、共享风险链路组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在存在多条不通过所述限制链路的链路的情况下,参照所述共享风险链路组消息,
选择和所述限制链路间的所述共享风险少的链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节点,为可以通过波长单位控制路径的光交叉连接装置,
所述网络,为通过WDM线路连接所述光交叉装置的GMPLS网络,
作为特定所述链路的信息,使用确定所述光交叉连接装置的节点ID和确定所述WDM信令的接口ID。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限制链路信息,具有表示所述限制链路的禁止级别的限制链路列表,
所述通路中继节点,在所述链路的选择中,
在所述限制链路列表全部表示极力禁止级别的情况下,选择构成表示极力禁止级别的链路的通过回数最少的路径的链路,
在不通过极力禁止级别的路径有多条的情况下,选择构成跳数少的路径的链路,
在所述限制链路列表中,在存在表示一个或1个以上的绝对禁止级别的链路的情况下,在不通过表示绝对禁止级别的链路的路径中,选择构成表示极力禁止级别的链路的通过回数最少的路径的链路。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通路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限制链路信息,具有表示所述限制链路的禁止级别的限制链路列表,
所述通路中继节点,在所述链路的选择中,
在可以到达目的地址的链路全部由所述限制链路信息指定了的情况下,在表示所述极力禁止级别的链路中选择构成最小跳数的路径的链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05077A JP4374307B2 (ja) | 2004-10-20 | 2004-10-20 | ラベルスイッチパスの経路制御方法 |
JP2004305077 | 2004-10-2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4154A true CN1764154A (zh) | 2006-04-26 |
Family
ID=36180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854262A Pending CN1764154A (zh) | 2004-10-20 | 2005-07-18 | 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52758B2 (zh) |
JP (1) | JP4374307B2 (zh) |
CN (1) | CN1764154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9787B (zh) * | 2007-07-26 | 2010-08-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承载vpn所用lsp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1277197B (zh) * | 2007-03-30 | 2011-08-1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通信网络系统 |
CN102334317A (zh) * | 2009-06-25 | 2012-01-25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传输控制系统以及传输控制服务器 |
CN102792646A (zh) * | 2010-12-01 | 2012-11-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控制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 |
CN101645842B (zh) * | 2008-08-08 | 2013-11-0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通信网络系统、通路计算装置、通信信道确立控制方法 |
CN103684882A (zh) * | 2013-12-30 | 2014-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1326791B (zh) * | 2005-10-14 | 2015-07-22 |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 使用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来控制pbt路径的方法和网络 |
WO2022262798A1 (zh) * | 2021-06-18 | 2022-1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86183B2 (en) * | 2005-12-06 | 2017-06-20 | Zarbaña Digital Fund Llc | Digital object routing based on a service request |
FR2902256B1 (fr) * | 2006-06-12 | 2009-09-25 | Airbus France Sa | Procede de routage de liens virtuels dans un reseau a commutation de trames |
FR2902255B1 (fr) * | 2006-06-12 | 2008-08-01 | Airbus France Sas | Procede de routage de liens virtuels dans un reseau a commutation de trames |
CN100563354C (zh) * | 2006-07-03 | 2009-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 |
US8000327B1 (en) | 2006-09-29 | 2011-08-16 | Juniper Networks, Inc. | Quality of service (QoS)-aware forwarding in an MPLS network with tactical traffic engineering |
JP4878536B2 (ja) * | 2006-10-11 | 2012-02-15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KR100842256B1 (ko) * | 2006-10-19 | 2008-06-3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지.엠.피.엘.에스 기반 네트워크에서 물리계층의 레이블 스위칭 경로에 대한 연결성 검사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US7826482B1 (en) * | 2006-11-17 | 2010-11-02 | Juniper Networks, Inc. | Service-specific forwarding in an LDP-RSVP hybrid network |
WO2008111206A1 (ja) * | 2007-03-15 | 2008-09-18 | Fujitsu Limited | 中継ノード |
JP4684351B2 (ja) | 2007-04-12 | 2011-05-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シグナリング装置及びシグナリング方法 |
JP4967876B2 (ja) * | 2007-07-18 | 2012-07-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伝送経路冗長化方法 |
US8411584B1 (en) * | 2008-03-31 | 2013-04-02 | Olympus Corporation |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5035120B2 (ja) * | 2008-05-30 | 2012-09-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伝送装置、伝送方法および伝送プログラム |
JP5020896B2 (ja) * | 2008-06-17 | 2012-09-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ノード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4954947B2 (ja) * | 2008-06-23 | 2012-06-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経路情報変換機能を有するノード装置 |
US7987289B2 (en) * | 2008-06-24 | 2011-07-2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articipating in cloud as totally stubby edge |
JP5125940B2 (ja) * | 2008-09-25 | 2013-01-2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経路計算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マネージメントシステム、経路計算方法、及び経路計算プログラム |
US7848329B2 (en) * | 2008-09-30 | 2010-12-07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Handoffs in hierarchical mobility label-based network |
US8391297B2 (en) * | 2009-12-07 | 2013-03-0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extended protocol message to control subscriber services of connection-oriented Ethernet |
KR101301297B1 (ko) | 2009-12-07 | 2013-08-2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연결 지향적 이더넷 망의 가입자 서비스 제어를 위한 확장된 프로토콜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
US20120063362A1 (en) * | 2010-09-09 | 2012-03-15 | Thippanna Honga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uting paths to destinations in networks having link constraints |
CN102571401B (zh) * | 2010-12-24 | 2015-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备份路径的方法及设备、选取备份路径的方法及设备 |
JP5486553B2 (ja) * | 2011-05-24 | 2014-05-0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パス設定方法およびパス設定装置 |
WO2013042207A1 (ja) * | 2011-09-20 | 2013-03-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ノード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8832799B2 (en) * | 2011-10-31 | 2014-09-0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ybrid desktop environment data usage authentication |
JP5919046B2 (ja) | 2012-03-13 | 2016-05-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パス計算方法 |
CN104283813B (zh) | 2013-07-11 | 2019-03-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414633B (zh) | 2013-08-08 | 2016-09-07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中路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
JP2015056748A (ja) * | 2013-09-11 | 2015-03-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設計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設計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設計プログラム |
US9843518B2 (en) | 2014-03-14 | 2017-12-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motely controlled message queue |
US9542243B2 (en) | 2014-03-14 | 2017-01-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alescing stages in a multiple stage completion sequence |
JP6579102B2 (ja) * | 2014-05-28 | 2019-09-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
WO2017179534A1 (ja) * | 2016-04-15 | 2017-10-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および光パス設定方法 |
US9832166B1 (en) | 2016-05-06 | 2017-11-28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automatically configure remote optical nod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05233A (en) * | 1987-11-23 | 1990-02-27 | Harris Corporation | Multiple path routing mechanism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3156766B2 (ja) | 1997-11-20 | 2001-04-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ッドロックを回避するパケットルーティング方式 |
JP2937990B1 (ja) | 1998-02-16 | 1999-08-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メッセージ中継システム |
KR100703499B1 (ko) * | 2000-12-09 | 2007-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프로토콜 레이블 교환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엔지니어링기능을 구현하기 위한 데이터구조 및 구축 방법 |
JP3682237B2 (ja) | 2001-02-14 | 2005-08-10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複数経路設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JP3762749B2 (ja) * | 2001-04-19 | 2006-04-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リストレーション・プロテクション方法及び装置 |
US7126907B2 (en) * | 2001-08-31 | 2006-10-24 | Tropic Networks Inc. | Label switch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 method of conditioning the network and a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
CA2357785A1 (en) | 2001-09-14 | 2003-03-14 | Alcatel Canada Inc. | Intelligent routing for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network signaling resources |
US20030156541A1 (en) * | 2002-02-21 | 2003-08-21 | Zheng Haihong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erving resources on an MPLS path |
JP2003309595A (ja) | 2002-04-12 | 2003-10-31 | Fujitsu Ltd |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ルーチング装置およびルーチング方法 |
US7369561B2 (en) * | 2003-07-17 | 2008-05-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e summar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a massively parallel router |
US20050063385A1 (en) * | 2003-09-18 | 2005-03-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cket length and enhanced traffic profiling in a massively parallel router |
US7639606B2 (en) * | 2003-12-23 | 2009-12-2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rerouting logical circuit data in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US7660314B2 (en) * | 2004-04-02 | 2010-02-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rotocol route redistribution in a massively parallel router |
-
2004
- 2004-10-20 JP JP2004305077A patent/JP437430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6-27 US US11/166,076 patent/US785275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7-18 CN CNA2005100854262A patent/CN176415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6791B (zh) * | 2005-10-14 | 2015-07-22 |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 使用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来控制pbt路径的方法和网络 |
CN101277197B (zh) * | 2007-03-30 | 2011-08-1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通信网络系统 |
CN101079787B (zh) * | 2007-07-26 | 2010-08-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承载vpn所用lsp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1645842B (zh) * | 2008-08-08 | 2013-11-0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通信网络系统、通路计算装置、通信信道确立控制方法 |
CN102334317A (zh) * | 2009-06-25 | 2012-01-25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传输控制系统以及传输控制服务器 |
CN102334317B (zh) * | 2009-06-25 | 2015-05-0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传输控制系统以及传输控制服务器 |
CN102792646A (zh) * | 2010-12-01 | 2012-11-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控制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 |
CN102792646B (zh) * | 2010-12-01 | 2016-09-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控制装置、通信方法 |
US11134011B2 (en) | 2010-12-01 | 2021-09-28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CN103684882A (zh) * | 2013-12-30 | 2014-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3684882B (zh) * | 2013-12-30 | 2017-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WO2022262798A1 (zh) * | 2021-06-18 | 2022-1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852758B2 (en) | 2010-12-14 |
JP2006121249A (ja) | 2006-05-11 |
JP4374307B2 (ja) | 2009-12-02 |
US20060083251A1 (en) | 2006-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64154A (zh) | 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 |
Alvarez | QoS for IP/MPLS networks | |
Awduche et al. | Internet traffic engineering us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 |
JP4476292B2 (ja) | リアルタイムサービスデータ伝送路の選択方法 | |
Farrel et al. | Crankback signaling extensions for MPLS and GMPLS RSVP-TE | |
US7672313B2 (en) | Method for realizing route forwarding in network | |
CN100380330C (zh) | 用于操作标记交换网络中的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406023B (zh) | 实现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差分业务流量工程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98919A (zh) | 用于光交换网络的动态路由发现 | |
CN100563202C (zh) | 提供差分服务的方法 | |
CN1649320A (zh) | 基于网络的虚拟专用网中保证服务质量的系统及其方法 | |
CN1992676A (zh) | 在通信网络中多个业务路径之间的转发状态共享 | |
US7486679B2 (en) | Device for locally controlling one or more parameters of a connection to be set up, for an element of an ethernet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a GMPLS control plan | |
CN107888497A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650090B (zh) | 路由方法和路由器 | |
Aslam et al. | Interdomain path computa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 label switched networks | |
KR20030063809A (ko) | 멀티 프로토콜 레이블 스위칭 트래픽 엔지니어링 스케줄링장치 | |
Hasan et al. | Development of FRR mechanism by adopting SDN notion | |
JP2009519666A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トンネル間の資源共有 | |
Raza et al. | Online routing of bandwidth guaranteed paths with local restoration using optimized aggregate usage information | |
WO2009076815A1 (zh) | 路由器及路径消息处理的方法 | |
CN1315294C (zh) | 一种在网络中实现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方法 | |
US7443832B2 (en) |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witching paths in a label switch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the presence of selection attributes | |
CN1146198C (zh) | 控制标签转发路径建立和删除的方法 | |
CN1708138A (zh) | 实现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光连接间的关联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23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