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4882A -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4882A
CN103684882A CN201310749516.1A CN201310749516A CN103684882A CN 103684882 A CN103684882 A CN 103684882A CN 201310749516 A CN201310749516 A CN 201310749516A CN 103684882 A CN103684882 A CN 103684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path
line card
power board
trace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95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4882B (zh
Inventor
严立
童运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495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4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4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4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4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4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在第一线卡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启动自愈流程,依次尝试将故障路径上的报文转由指定的传输路径来重传,无需定位具体的故障点,可快速恢复报文的传输;同时,第一线卡只对故障路径上的报文进行重传,对于未故障路径上的报文按照常规的TRUNK技术进行处理,对整个组网架构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端口汇聚(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TRUNK技术又可称为链路聚合技术,通过将多条物理链路绑定为一条逻辑链路,即允许服务器(Server)与服务器之间、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来达到增加链路带宽和提高链路吞吐量的目的以大幅度提供整个网络能力。常用的TRUNK技术是基于以太网领域的TRUNK技术,其相关标准为IEEE802.3ad。
参见图1,为TRUNK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组网架构中的示意图,任意两个设备之间都可采用TRUNK技术。以右上角两台服务器之间应用的TRUNK技术为例,两台服务器之间有4条物理链路,每条物理链路的带宽为100Mb,将这4条物理链路进行绑定,构成一条400Mb带宽的逻辑链路,所述逻辑链路可视为链路汇聚集合(Aggregated Link Group)。
如果将图1中所有的服务器和终端视为链路的线卡,交换机都视为链路中的交换板,则所述TRUNK技术的选路过程对线卡和交换板中的软件是透明的,由其中的硬件设备通过特定算法实现选路,且选路过程是每个线卡或交换板独立完成的。
以图2所示的传输路径为例,假设源节点为线卡A,目的节点为线卡B,与线卡A连接的交换板为交换板A1和交换板A2,与线卡B连接的交换板为交换板B1和交换板B2,线卡A、交换板A1和交换板A2位于框1内,线卡B、交换板B1和交换板B2位于框2内。线卡与交换板之间、框1的交换板与框2的交换板之间都采用TRUNK技术进行报文的传输。
在进行选路时,线卡A选择交换板A1和/或交换板A2并不由线卡A中的应用软件确定,而是由其驱动软件按照特定流分发算法来选择,如根据待传输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目的MAC地址进行CRC运算后,根据运算结果选择交换板A1或交换板A2进行报文的传输。
当线卡A选择交换板后,如选择交换板A1后,交换板A1继续选择交换板B1和/或交换板B2,但交换板A1的选择过程与线卡A或其他交换板无关,由交换板A1中的驱动软件按照特定流分发算法独立选择。以此类推,直至将链路连接至线卡B,实现报文从线卡A到线卡B的传输。
由于TRUNK技术的选路过程有上述特点,因此,当某个交换板故障导致通信中断时,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定位并更换故障交换板,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以下两种定位故障交换板的方式:
方式一:基于链路级的EFM协议(IEEE802.3ah协议),来对两台直连设备间的链路状态进行检测,该方式针对链路故障是有效的,但如果交换板的故障是转发类故障,即报文能够进入交换板,但交换板针对特定报文无法进行转发的情况下,采用链路状态检测方式就很难检测出故障的交换机。
方式二:基于网络级的连通错误检测(Connectivity Fault Detection,CFD)协议(IEEE802.1AG协议和ITU-T的Y.1731协议),基于CFD协议的检测过程主要是对链路连通性的检测,但是,如果检测路径与故障路径不同的话,故障路径将无法检测出。例如,交换板B1发生了故障,则所有流经交换板B1的路径都为故障路径,但如果检测路径不流经交换板B1,如检测路径为:线卡A-交换板A2-交换板B2-线卡B,则检测路径的检测结果是链路连通,无法检测并定位出故障的交换板A1。再者,即使检测路径与某一故障路径相同,确定出现了故障路径,但一条故障路径上包含了若干个交换板,除非是逐一检测交换板,否则,仍很难精确定位到故障交换板。
综上所述,目前通过定位并更换故障交换板来恢复链路的方式中存在各种弊端,故障链路以及故障链路上的故障点不能快速定位,导致故障链路无法快速恢复,使得在故障链路上传输的报文长时间无法恢复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故障链路上传输报文无法快速恢复传输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线卡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本地保存的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且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
所述第一线卡将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重传该报文,在报文的重传过程中,所述第一线卡和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上任一交换板分别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具体包括:
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分别记录了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线卡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路径标识所指示路径上的交换板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第二线卡;
所述第一线卡和交换板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线卡和交换板分别根据本地记录的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所述第一线卡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确定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线卡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第一线卡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第二线卡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在所述第一线卡本地保存有多个路径标识时,任意两个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不相交。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所述路径标识为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线卡、第二线卡以及报文从第一线卡传输至第二线卡的过程中所途经的至少一个交换板,其中:
所述第一线卡,用于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本地保存的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且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以及,将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所述交换板,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时,根据所述报文中携带的路径标识,根据自身在该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所述传输信息为第一线卡和传输路径上每一交换板中记录的了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线卡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路径标识所指示路径上的交换板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第二线卡;
所述第一线卡和交换板,分别用于根据本地记录的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所述第一线卡,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第一线卡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第二线卡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在所述第一线卡本地保存有多个路径标识时,任意两个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不相交。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所述路径标识为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线卡设备,所述线卡设备包括故障确定模块、保存模块、分别与所述故障确定模块和所述保存模块连接的标识添加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保存模块和所述标识添加模块连接的重传模块,其中:
所述故障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出现故障路径,以及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保存模块,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线卡设备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其他线卡设备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所述线卡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标识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保存模块中保存的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确定模块确定的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
所述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线卡设备在所述标识添加模块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所述保存模块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线卡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线卡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
所述重传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标识添加模块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所述故障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所述线卡设备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其他线卡设备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发射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线卡设备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其他线卡设备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所述线卡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是否出现故障路径,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以及,将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确定所述线卡设备在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
所述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确定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所述存储器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线卡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线卡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用于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所述线卡设备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其他线卡设备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板设备,所述交换板设备包括保存模块、接收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保存模块和所述接收模块连接的传输模块,其中:
所述保存模块,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交换板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以及根据所述交换板设备在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所述保存模块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交换板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交换板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线卡;
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板设备,包括存储器、接收器、发射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交换板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以及所述交换板设备在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
所述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板设备在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
所述存储器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交换板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交换板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线卡;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在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过程中出现故障链路时,可以暂时先不定位故障链路和故障点,而是将故障链路上传输的报文通过其他安全链路进行重传,使得报文的传输过程能够被快速恢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TRUNK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组网架构中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传输路径组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传输路径组网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线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交换板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TRUNK技术的选路过程对线卡和交换板中的软件是透明的,且选路过程是每个线卡或交换板独立完成的,当出现故障链路时,定位并更换故障交换板是很难快速恢复链路传输,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报文传输方式,在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过程中出现故障链路时,可以暂时先不定位故障链路,也不处理故障交换板,而是将故障链路上传输的报文通过其他安全链路进行重传,使得报文的传输过程能够被快速恢复。
但是,由于TRUNK技术对软件透明以及线卡和各个交换板独立运行的特性,使用常规的应用软件控制的主备链路方式无法使用在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过程中。如:当主链路故障,上层设备自动控制各节点选用备链路的方式不适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这是因为:TRUNK技术中,线卡和交换板之间的选路过程不受应用软件控制,也不受其他线卡、交换板或上层设备的控制。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结合TRUNK技术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方案,预先指定多条从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传输路径,每条传输路径以一个路径标识来指示,并扩展线卡和交换板中的转发表项,在线卡和交换板中记录自身在各条指定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以便于当出现故障路径时,由第一线卡确定一条指定的传输路径后,将该传输路径的路径标识携带在重传的报文中,使得该报文在重传过程中所途经的各个交换板都会根据本地记录的传输信息,将该报文按照其中携带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进行重传,直至将报文传输给第二线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第二”线卡是指发送报文的源线卡和接收报文的目的线卡,“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分两个线卡的,并不对线卡本身做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描述了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线卡与交换板之间分别采用TRUNK技术进行报文的传输。
以图2所示的传输路径为例,线卡A可基于TRUNK技术,选择交换板A1或交换板A2进行报文的传输,例如,线卡A根据待传输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目的MAC地址进行CRC运算后,根据运算结果选择交换板A1或交换板A2进行报文的传输。
任一交换板也可按照上述方式独立的选择下一跳的交换板或线卡B,总的来说,报文从线卡A传输到线卡B可以有以下4条传输路径:
传输路径1:线卡A-交换板A1-交换板B1-线卡B;
传输路径2:线卡A-交换板A1-交换板B2-线卡B;
传输路径3:线卡A-交换板A2-交换板B1-线卡B;
传输路径4:线卡A-交换板A2-交换板B2-线卡B。
步骤102:第一线卡判断是否出现故障路径,若出现故障路径则执行步骤103,否则,继续采用TRUNK技术进行报文的传输。
在本步骤102中,第一线卡只需要判断出是否出现故障路径,以及在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该故障路径上所传输的报文,以便于后续重传该报文,而无需确定故障路径具体是哪条路径,也无需确定故障路径上的故障点。
具体地,第一线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是否出现故障路径,例如:第一线卡与第二线卡之间的传输协议有应答指令时,第一线卡在发送报文后,可在本地的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当接收到第二线卡返回的针对某一报文的接收响应后,确定该报文已成功传输至第二线卡,可删除缓存队列中已成功传输的报文;若第一线卡未在设定时长内收到第二线卡针对缓存队列中的报文返回的接收响应,则表示该报文未成功传输至第二线卡,此时,第一线卡可确定出现了故障路径,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未需重传的报文:第一线卡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第二线卡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步骤103:第一线卡确定本地保存的至少一个路径标识。
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且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
所述路径标识可以为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仍以图2所示的传输路径为例,线卡A中可以预先存储两个路径标识,分别为VLAN4000和VLAN4001,所述VLAN4000可用于指示报文通过传输路径1从线卡A传输到线卡B,VLAN4001可用于指示报文通过传输路径4从线卡A传输到线卡B。
所述传输信息是表示第一线卡或交换板作为传输路径上的节点时,指示第一线卡或交换板在该传输路径上下一跳的信息。仍以图2所示的传输路径为例,假设线卡A有两个端口,其端口号分别为Port1和Port2,其中Port1对应交换板A1,即通过Port1端口传输的报文是传输给交换板A1的报文;Port2对应交换板A2,即通过Port2端口传输的报文是传输给交换板A2的报文,则可将所述线卡A的端口号作为线卡A的传输信息,通过在线卡A中记录路径标识与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线卡A在某一路径标识指示的传输路径上,报文应传输给交换板A1还是传输给交换板A2。
通过扩展线卡A的转发表项,来记录线卡A的传输信息,例如,在线卡A的转发表项中增加VLAN1表项、VLAN4000表项和VLAN4001表项,其中,VLAN1表项对应基于常规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过程,表示当报文中携带VLAN1时,线卡A将按照常规的TRUNK技术进行报文的传输;VLAN4000表项对应Port1,表示在报文中携带VLAN4000时,线卡A将报文固定地传输给交换板A1,而不会进行常规的TRUNK技术的选路;VLAN4001表项对应Port2,表示在报文中携带VLAN4001时,线卡A将报文固定地传输给交换板A2,而不会进行常规的TRUNK技术的选路。
进一步地,图2是以报文从线卡A传输到线卡B的情况为例来描述的,若对图2所示的结构做扩展,参见图4,线卡A还可将报文传输给线卡C时,为了区分线卡A传输给线卡B的报文和传输给线卡C的报文,在扩展的转发表项中可将目的线卡的MAC地址与路径标识和传输信息关联在一起,以便于线卡A在本地扩展转发表项时,可针对不同的目的线卡,设置不同的传输路径。
参见表1和表2,为线卡A中针对不同的目的线卡,对转发表项的扩展表。
Figure BDA0000450358430000121
Figure BDA0000450358430000131
表1
表2
与线卡中扩展转发表项类似的,在每个交换板中的转发表项也做相应扩展,在指向同一个目的线卡的MAC地址的层二转发表项中增加相应的表项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因此,当报文中携带有路径标识时,如携带有VLAN4000或VLAN4001时,需限制线卡和交换板的TRUNK技术的选路,而是查询本地扩展的转发表项,如线卡A查询上述表1和表2,进行报文的传输。
步骤104:所述第一线卡将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重传该报文。
在本步骤104的报文重传过程中,所述第一线卡和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上任一交换板分别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仍以图2所示的传输路径为例,假设线卡A中保存的VLAN4000对应的传输路径1是:线卡A-交换板A1-交换板B1-线卡B;VLAN4001对应的传输路径4是:线卡A-交换板A2-交换板B2-线卡B。
在本步骤104中,线卡A将VLAN4000携带在报文中,则线卡A在确定报文的目的线卡MAC地址是线卡B时,首先查找表1,将报文通过Port1端口传输给交换板A1;交换板A1识别出报文中的VLAN4000后,也在确定报文的目的线卡MAC地址是线卡B时,查找本地扩展的转发表项,将报文通过Port1端口发送给交换板B1;由于交换板B1是故障交换板,因此,报文最终是无法成功传输给线卡B的,按照步骤102记载的线卡确定是否出现故障路径的方式,线卡A在设定时长内没有收到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时,确定报文沿VLAN4000所指示的传输路径1无法成功传输给线卡B。在此情况下,如果报文的重传次数还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可切换至VLAN4001所指示的传输路径4来重传报文,即:线卡A将VLAN4001携带在报文中,并按照上述相同方式来重传报文,若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线卡B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时,确定报文沿VLAN4001所指示的传输路径4成功传输给线卡B。
优选地,若所述第一线卡中保存有多个路径标识,则只要每个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能够使报文从第一线卡传输至第二线卡,且任意两个路径标识所是指的传输路径不相同即可。仍以图2所示的传输路径为例,假设传输路径1~传输路径4都是指定的传输路径,其对应的路径标识分别为VLAN4000~VLAN4003,则当线卡A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中,可从VLAN4000~VLAN4003中任选一个路径标识,在选择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上重传故障路径上的报文。
但是,考虑到实际组网的复杂度远远超过图2所示的组网结构,如果路径标识过多,则第一线卡以及相应的交换板上设置的表1和表2的内容也会很复杂,不利于方案的实现;另外,当某一个交换板故障时,途经该故障交换板的所有传输路径都是故障路径,如果有若干条指定的传输路径恰好都途经故障交换板,则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传输路径来成功重传报文,因此,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方案中,要求指定的传输路径是不相交的传输路径,即:任意两个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正交,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确保有可用路径的情况下,减少指定的传输路径数量,另一方面,指定的任意两条传输路径相互独立,相当于第一线卡和第二线卡之间有多条物理上独立的传输通道,这样,不管哪个交换板出现故障,总有至少一个通道是可用的。以图2所示的传输路径为例,可指定2条传输路径,分别为传输路径1和传输路径4,其对应的路径标识分别为VLAN4000和VLAN4001,则当线卡A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中,可从VLAN4000和VLAN4001中任选一个路径标识,在选择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上重传故障路径上的报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第一线卡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启动自愈流程,依次尝试将故障路径上的报文转由指定的传输路径来重传,无需定位具体的故障点,可快速恢复报文的传输;同时,第一线卡只对故障路径上的报文进行重传,对于未故障路径上的报文按照常规的TRUNK技术进行处理,对整个组网架构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描述了一种与实施例一属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线卡、第二线卡以及报文从第一线卡传输至第二线卡的过程中所途经的至少一个交换板,系统中的第一线卡、第二线卡和交换板之间协同工作,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文传输过程,具体描述如下:
所述第一线卡,用于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本地保存的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且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以及,将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所述交换板,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时,根据所述报文中携带的路径标识,根据自身在该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所述第二线卡,用于接收第一线卡发出的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的报文。
优选地,所述传输信息为第一线卡和传输路径上每一交换板中记录的了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线卡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路径标识所指示路径上的交换板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第二线卡。
在所述传输信息为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所述第一线卡具体用于根据本地记录的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传输给相应的交换板;所述交换板具体用于根据本地记录的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传输给相应的其他交换板或传输到第二线卡。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卡,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所述条件为:第一线卡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第二线卡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线卡确定有故障路径以及确定需重传的报文的一种可选方式,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方式。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线卡本地保存有多个路径标识时,任意两个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不相交。
优选地,所述路径标识为VLAN标识,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也不限于其他形式的路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报文传输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作,在一般情况下,线卡和交换板独立的采用TRUNK技术来选路,实现报文的传输,当出现故障链路时,可暂时不定位故障链路和故障交换板,而是由第一线卡选择一条预先指定的传输路径,将该传输路径的路径标识添加在报文后,之后,在该报文的重传过程中,第一线卡和相关的交换板限制采用TRUNK技术来选路,而是采用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进行报文的重传,可快速恢复报文的传输;同时,第一线卡只对故障路径上的报文进行重传,对于未故障路径上的报文按照常规的TRUNK技术进行处理,对整个组网架构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描述了一种线卡设备,所述线卡设备作为报文的源线卡时,具有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涉及的第一线卡的功能,作为报文的目的线卡时,具有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涉及的第二线卡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线卡设备可具有图5(a)和图5(b)所示的两种结构,分别描述如下。
参见图5(a),所述线卡设备包括故障确定模块11、保存模块12、分别与所述故障确定模块11和所述保存模块12连接的标识添加模块13,以及分别与所述保存模块12和所述标识添加模块13连接的重传模块14,其中:
所述故障确定模块11,用于确定是否出现故障路径,以及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保存模块12,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线卡设备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其他线卡设备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所述线卡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标识添加模块13,用于将所述保存模块12中保存的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确定模块11确定的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
所述重传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线卡设备在所述标识添加模块13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保存模块12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线卡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线卡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
所述重传模块14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标识添加模块13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故障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所述线卡设备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其他线卡设备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参见图5(b),另一种结构的线卡设备包括存储器21、处理器22和发射器23,其中:
所述存储器21,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线卡设备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其他线卡设备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所述线卡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处理器22,用于确定是否出现故障路径,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以及,将所述存储器21中保存的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确定所述线卡设备在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
所述发射器23,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22确定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存储器21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线卡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线卡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
所述处理器22,具体用于确定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
所述发射器23,具体用于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22,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所述线卡设备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其他线卡设备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描述了一种交换板设备,所述交换板设备是报文从第一线卡传输至第二线卡所途经的交换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涉及的交换板设备具有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涉及的交换板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线卡设备可具有图6(a)和图6(b)所示的两种结构,分别描述如下。
参见图6(a),所述交换板设备包括保存模块31、接收模块32以及分别与所述保存模块31和所述接收模块32连接的传输模块33,其中:
所述保存模块31,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交换板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
所述传输模块33,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以及根据所述交换板设备在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保存模块31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交换板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交换板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线卡;
所述传输模块33,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参见图6(b),另一种结构的交换板设备包括存储器41、接收器42、发射器43和处理器44,其中:
所述存储器41,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交换板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接收器42,用于接收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
所述处理器44,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以及所述交换板设备在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
所述发射器43,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板设备在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存储器41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交换板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交换板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线卡;
所述发射器43,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
所述发射器43,具体用于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基于端口汇聚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线卡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本地保存的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且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
所述第一线卡将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重传该报文,在报文的重传过程中,所述第一线卡和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上任一交换板分别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具体包括:
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分别记录了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线卡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路径标识所指示路径上的交换板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第二线卡;
所述第一线卡和交换板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线卡和交换板分别根据本地记录的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卡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确定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线卡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第一线卡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第二线卡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线卡本地保存有多个路径标识时,任意两个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不相交。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标识为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
6.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线卡、第二线卡以及报文从第一线卡传输至第二线卡的过程中所途经的至少一个交换板,其中:
所述第一线卡,用于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本地保存的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且传输路径上的第一线卡和每一交换板中记录了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以及,将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并根据自身在该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所述交换板,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时,根据所述报文中携带的路径标识,根据自身在该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信息为第一线卡和传输路径上每一交换板中记录的了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线卡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路径标识所指示路径上的交换板中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第二线卡;
所述第一线卡和交换板,分别用于根据本地记录的路径标识与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卡,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第一线卡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第二线卡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线卡本地保存有多个路径标识时,任意两个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不相交。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标识为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
11.一种线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设备包括故障确定模块、保存模块、分别与所述故障确定模块和所述保存模块连接的标识添加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保存模块和所述标识添加模块连接的重传模块,其中:
所述故障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出现故障路径,以及在确定出现故障路径时,确定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保存模块,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线卡设备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其他线卡设备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所述线卡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标识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保存模块中保存的一个路径标识添加在所述故障确定模块确定的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中;
所述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线卡设备在所述标识添加模块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存模块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线卡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线卡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交换板;
所述重传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标识添加模块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线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缓存队列中存储已发送的报文,若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报文,则确定出现故障路径,以及满足所述条件的报文为所述故障路径上传输的报文;
所述条件为:所述线卡设备未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到其他线卡设备返回的针对该报文的接收响应。
14.一种交换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板设备包括保存模块、接收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保存模块和所述接收模块连接的传输模块,其中:
所述保存模块,用于保存至少一个路径标识,其中,任一所述路径标识用于指示报文从该第一线卡途经至少一个交换板到达第二线卡的一条传输路径,以及保存交换板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的传输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路径,以及根据所述交换板设备在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信息,将添加了路径标识的报文进行传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换板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存模块中记录的传输信息具体为路径标识与所述交换板设备的本地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交换板设备的任一端口号对应其能够连接的一个其他交换板或线卡;
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添加的路径标识对应的本地端口号,并将该报文通过确定的本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进行传输。
CN201310749516.1A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03684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9516.1A CN103684882B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9516.1A CN103684882B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4882A true CN103684882A (zh) 2014-03-26
CN103684882B CN103684882B (zh) 2017-05-10

Family

ID=5032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9516.1A Active CN103684882B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488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942A (zh) * 2014-10-31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和交换机
CN107241267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am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817955A (zh) * 2019-04-12 2020-10-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0285A (ja) * 2003-02-24 2004-09-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品質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764154A (zh) * 2004-10-20 2006-04-26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CN101420384A (zh) * 2008-12-12 2009-04-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实现ecmp域内自愈保护的方法
CN102792646A (zh) * 2010-12-01 2012-11-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控制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0285A (ja) * 2003-02-24 2004-09-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品質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764154A (zh) * 2004-10-20 2006-04-26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CN101420384A (zh) * 2008-12-12 2009-04-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实现ecmp域内自愈保护的方法
CN102792646A (zh) * 2010-12-01 2012-11-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控制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942A (zh) * 2014-10-31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和交换机
CN107241267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am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241267B (zh) * 2016-03-28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am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817955A (zh) * 2019-04-12 2020-10-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4882B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7569B (zh) 一种网络链路故障处理方法和隧道端点设备
US11637440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02404145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环网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07317A (zh) 二层环路检测方法和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210211351A1 (en) Stacking-port configuration using zero-touch provisioning
CN112737944B (zh) 一种基于bfd的peer-link链路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5308904A (zh) 一种oam报文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3023773A (zh) 多拓扑网络中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780470A (zh) 一种is-is的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
US9762433B2 (en) Fault tolerant folded CLOS networks
CN104618189A (zh)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684882A (zh) 一种基于trunk技术的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JP2020511873A (ja) Macアドレス同期
CN105743780A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728972A (zh) 网络连接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765909A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579809B (zh) 一种堆叠分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4717143A (zh) 用于多归场景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63700A (zh) 一种报文收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12851B (zh) 链路层路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15972B (zh) 用于实现lsp倒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01562B (zh) 传输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0572326A (zh) 转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09831378A (zh) 一种报文超时回应方法及装置
CN109218182A (zh) 一种路由信息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