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6647A - 塑料的粘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塑料的粘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6647A
CN1756647A CN 200480005833 CN200480005833A CN1756647A CN 1756647 A CN1756647 A CN 1756647A CN 200480005833 CN200480005833 CN 200480005833 CN 200480005833 A CN200480005833 A CN 200480005833A CN 1756647 A CN1756647 A CN 1756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mentioned
light conductor
energy line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058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达文
田中淳一
长泽敦
平松慎二
藤泽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6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6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其可广泛地用于至少1者由塑料形成的2个粘附件,可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另外在不使粘附件曝露于高温、高压中的情况下直接粘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由塑料形成的第1粘附件与第2粘附件粘结的塑料的粘结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上述第1粘附件的粘结面照射能量在4eV或其以上的能量线;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直接将上述第1粘附件和第2粘附件粘结。

Description

塑料的粘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将塑料与玻璃、陶瓷、金属(包含合金)、塑料、木等粘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为了将塑料与各种材料粘结,一般采用粘结剂。粘结剂的种类包括溶剂干燥型、催化剂添加型、湿气硬化型、厌气型、瞬间型等的室温硬化型、热硬化型、紫外线硬化型、热熔接型、再湿型、感压型等,分别根据塑料和粘结它们的部件的相容性、用途等而灵活使用。
但是,伴随所需要的部件、成型件的用途,人们要求根据耐化学药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电特性、光学特性等的方面,在极力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直接将塑料与部件粘结。
在JP特开平4-55438号公报中,描述了下述工艺,其中,通过对聚石蜡酸薄膜照射紫外线,由此,使粘结性提高,然后,通过粘结层,或在不介设粘结层的情况下,叠置叠层体,在不介设粘结层的场合,其仅仅限于采用具有粘结性的叠层体的场合,为了与不具有粘结性的叠层体粘结,必须采用粘结剂。
另外,在JP特开平2001-162645号公报和JP特开2001-162723号公报中描述的橡胶与聚酰胺的粘结方法中,对橡胶组合物进行紫外线处理、等离子处理、电晕放电等的处理,然后,为了在不介设粘结剂的情况下进行粘结,必须在聚酰胺处于熔融的状态实现粘结,无法应用于与热量较弱的部件的粘结。
如果列举粘附件的具体实例,则在于导光体上设置微小棱镜阵列薄膜的面光源器件(背光,参照US5395350号说明书)中,均必须将作为塑料的导光体与微小棱镜阵列薄膜(光学薄膜)粘结,形成面光源器件。但是,如果采用粘结剂,粘结性薄膜(参照JP特开2000-249836号公报,JP特开2001-357709号公报),则具有无法使面光源器件的厚度进一步减小,面光源器件的厚度以粘结层的厚度增加,使光线透射率降低,以及作业步骤数量的增加导致的制造成本的增加的问题,由此,人们要求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直接将光导体与微小棱镜薄膜粘结。
与此相对,作为不采用粘结剂等的方法,公开有由通过电离辐射线的照射,呈现粘结性的特定的材料,构成微小棱镜阵列薄膜的技术(参照JP2001-356208号公报),但是微小棱镜阵列薄膜必须要求采用特殊的塑料,该方法同样具有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方案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可广泛地用于至少1者由塑料形成的2个粘附件,可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在不使粘附件曝露于高温、高压的情况下进行直接粘结。
作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对塑料照射能量在4eV以上的能量线,呈现足够的粘着性或粘结性,由此,可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与其它的部件粘结,由此,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1方案涉及一种将由塑料形成的第1粘附件与第2粘附件粘结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上述第1粘附件的粘结面,照射能量在4eV以上的能量线;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直接将上述第1粘附件和第2粘附件粘结。
按照第1方案,由于通过能量线的照射,使由塑料形成的第1粘附件具有足够的粘着性或粘结性,故可在不要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将2个粘附件直接粘结。另外,由于与压接、热压接、热熔接等的压力、热的粘结方法不同,粘附件不曝露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故可广泛地用于压力、热量较弱的粘附件。另外,由于形成第1粘附件的塑料不限于特殊的材料,故可同样广泛地应用,也不导致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2方案在于针对第1方案,上述第2粘附件也可由塑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3方案在于针对第2方案,也可对上述第2粘附件的粘结面照射能量在4eV以上的能量线。
也可针对上述第1方案,上述第1粘附件和第2粘附件在上述能量线的照射前,不具有粘着性或粘结性,并且上述第1粘附件通过上述能量线的照射,获得粘着性或粘结性。
最好针对上述第1方案,上述能量线为从紫外线、电晕放电、电子束和离子束中选择出的1种。特别是最好上述能量线为由从D2灯、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Xe灯、Hg-Xe灯、卤素灯、准分子灯中选择出的1种获得的紫外线。
最好针对上述第1方案,在上述能量线的照射之前,预先对第1粘附件进行加热,或在对上述第1粘附件进行加热的同时,照射上述能量线。
最好针对上述第1方案,上述能量线的照射时的第1粘附件的粘结面与大气接触,或与从氧、氮、臭氧、水蒸气和氨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的气体接触。
最好还针对上述第1方案,上述能量线的照射时的第1粘附件的粘结面与包含从水、过氧化氢、氨、醇类、有机酸、有机酸的衍生物、腈类、硝基化合物类、胺类和硫磺化合物类中选择出的1种的液体接触。
本发明还包括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即,针对上述第2方案,上述第1粘附件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射出面传播的导光体,上述第2粘附件为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上的光学薄膜,使来自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的光朝向射出面的正面方向的多个凸部设置于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上,上述导光体与光学薄膜在上述凸部的顶部直接粘结,在此场合,形成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
另外,针对上述第2方案,上述第2粘附件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射出面传播的导光体,上述第1粘附件为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上的光学薄膜,使来自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的光朝向射出面的正面方向的多个凸部设置于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上,上述导光体与光学薄膜在上述凸部的顶部直接粘结,同样在此场合,形成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
此外,针对上述第3方案,上述第1粘附件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射出面传播的导光体,上述第2粘附件为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上的光学薄膜,使来自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的光朝向射出面的正面方向的多个凸部设置于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上,上述导光体与光学薄膜在上述凸部的顶部直接粘结,同样在此场合,形成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面光源器件的外观结构图;
图2为90度剥离试验的说明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优选形式
在本发明中,粘结作为第1粘附件的塑料的作为第2粘附件的另一部件最好为塑料,但是,也可为玻璃、陶瓷、木、金属(包含合金)等的塑料以外的材料。另外,在将塑料之间粘结的场合,既可为相同材料的塑料,也可为不同材料的塑料。
能量线既可仅仅对由塑料形成的第1粘附件进行照射,也可对第1粘附件与由塑料、玻璃、陶瓷、木、金属(包含合金)等形成的第2粘附件这两者进行照射。另外,相对相应的粘附件的粘结面,既可照射不同的能量线,也可在不同的气氛下照射。
此外,本发明的由塑料形成的第1粘附件和由塑料、玻璃、陶瓷、木、金属(包含合金)等形成的第2粘附件既可为在能量线的照射之前不预先具有粘着性或粘结性的类型,也可为预先具有直接的粘结不充分的粘着性或粘结性的类型。
另外,在能量线照射前和/或能量线照射时,对第1粘附件进行加热,由此,可缩短能量线的照射时间。此外,也可根据需要,在能量线照射前和/或能量线照射时,对第2粘附件进行加热。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第1粘附件和第2粘附件粘结时的温度最好为常温,但是,也可按照第1和第2粘附件表面不熔融的程度进行加热,将两者粘结。
本发明的能量线为紫外线、电子束、离子束等的能量线,该能量必须在4eV以上,最好在7eV以上。如果能量在4eV以上,可容易切断C-C键、C-H键等的分子键。即,在所照射的能量线的能量不满足4eV的场合,未呈现足以不切断C-C键、C-H键等的分子键的粘着性或粘结性。作为能量线中的紫外线的发生源,列举有准分子激光器、Ar+激光器、Kr+激光器、N2激光器等的激光器等的激光振荡器、D2灯、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Xe灯、Hg-Xe灯、卤素灯、准分子灯、空气、氮或其它的气氛的电弧放电、电晕放电或无声放电的放电灯等的紫外线灯。其中,从能量、强度、照射范围等的平衡的观点来说,适合采用D2灯、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Xe灯、Hg-Xe灯、卤素灯、准分子灯等的紫外线灯。
在能量线照射时,可使塑料表面与大气接触,或者可使其与从氧、氮、臭氧、水蒸气和氨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的气体接触,但是,不限于上述气体。
还有,在能量线照射时,可使塑料表面与包含从水、过氧化氢、氨、醇类、有机酸、有机酸的衍生物、腈类、硝基化合物类、胺类和硫磺化合物类中选择出的1种的液体接触,但是,并不限于上述液体。
如果塑料表面的能量线照射在包含大气、氧、臭氧、水蒸气等的气氛、包含氨、联氨等的气体有机物的气氛、或水、过氧化氢、醇、胺类等的有机溶剂中实施,则最好伴随切断塑料表面的C-C键、C-H键等的能力、气氛中的碳成分、氧成分、氮成分、水分等,在塑料表面上形成羟基、氨基、酮类、醛类、羧基类等的官能团,以便塑料表面的亲水性增加。
另外,根据能量线照射气氛、照射时间等的条件,进一步进行塑料的C-C键、C-H键等的切断,在表面形成低聚物、低分子化合物等,或形成表面凹凸部,更加有效地发挥粘着性、粘结性,该条件伴随粘附件的材质和能量线的种类等而不同。
本发明的第1或第2粘附件所采用的塑料既可不预先具有粘着性或粘结性,同时通过能量线照射,获得粘着性或粘结性,比如,对于该塑料,列举有聚酰胺、聚酯、工程塑料、聚烯烃、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但是,并不限于前述列举的材料。另外,也可为分散有各种塑料、填料等的合金、混合体。
第1和/或第2粘附件的形式是任意的,第1和/或第2粘附件包含有薄膜、片、纤维、树脂成形件等的各种形式,不必一定为最终的制品的形式,其形状也是任意的。本发明的粘结面不限于平面,其形状是任意的。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各实施例和比较实例中,根据90度剥离试验,对粘结性进行评价。采用图2,对90度剥离试验进行描述。在按照规定宽度制备的贴合取样中,其中一个第2粘附件2设置于粘结力测定器的活动式台11上。此时的第2粘附件2既可呈能弯曲的薄膜状,也可呈不能弯曲的片状。另外,另一第1粘附件1安装于粘结力测定器的剥离器具12上。剥离器具12通过测压元件13与张拉臂15连接,可测定剥离时的拉应力(粘结力)。另外,此时的张拉速度是一定的,为300mm/min。另外,由于活动式台11通过细绳等的接合部14,安装于张拉臂15上,故按照与剥离器具12向上方的移动量相同的移动量,活动式台11向图面左方移动。因此,可在使第1粘附件1的剥离角θ保持在90度的状态,将第2粘附件2剥离。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能量线源采用株式会社ウシオユ—テツク公司生产的氙灯(UER200/HM172;能量为7.3eV),第1粘附件采用クラレ公司生产的维尼纶薄膜(#3000),第2粘附件采用东洋纺绩生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コスモシヤインA4300)。方法如下面所述。按照2mm的距离,对维尼纶薄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照射上述氙灯的10mW/cm2的紫外线达200秒。
接着,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将上述薄膜叠置,将两者粘结,然后,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上述塑料粘结的粘结力。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薄膜100mm宽度的粘结力为1.28kgf(13N),可通过能量线照射,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实现粘结。
(实施例2)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作为第2粘附件的、对クラレ公司生产的甲基丙烯酸树脂(パラペツトGH—S)进行注射成型处理后得到的板和作为第1粘附件的三菱工程塑料公司生产的聚碳酸酯薄膜(ユ—ピロン薄膜)照射能量线,将两者粘结。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薄膜100mm宽度的粘结力为0.12kgf(1.2N),可将两者粘结。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作为第2粘附件的、对クラレ公司生产的甲基丙烯酸树脂(パラペツトGH—S)进行注射成型处理后得到的板和作为第1粘附件的三菱レイヨン生产的丙烯酸薄膜(アクリプレン)照射能量线,将两者粘结。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薄膜100mm宽度的粘结力为0.18kgf(1.8N),可将两者粘结。
(实施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作为第2粘附件的、对乙烯系离聚物(三井·デユポン·ポリクミカル生产ハイミラン1555)的小丸粒进行片状处理而形成的部件和作为第1粘附件的聚乙烯薄膜照射能量线,将两者粘结。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薄膜100mm宽度的粘结力为0.34kgf(3.3N),可将两者粘结。
(实施例5)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作为第1粘附件的、对丙烯酸系芯外皮微小颗粒进行挤压成型的薄膜和作为第2粘附件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片(クラレ生产的TPUクラミロンU3190)照射能量线,将两者粘结。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薄膜100mm宽度的粘结力为0.08kgf(0.78N),可将两者粘结。
(实施例6)
第1粘附件和第2粘附件采用由苯乙烯系弹性体化合物(クラレプラスチツク生产的SeptonCPD KC009A)形成的片,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照射能量线,将两者粘结。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片100mm宽度的粘结力为0.10kgf(0.98N),可将两者粘结。
(实施例7)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作为第1粘附件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富士写真フイルム生产的フジタツクUV—CM80μm)和作为第2粘附件的クラレ公司生产的维尼纶薄膜(#3000)照射能量线,将两者粘结。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薄膜10mm宽度的粘结力为0.08kgf(0.78N),可将两者粘结。
(实施例8)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作为第1粘附件的三菱レイヨン生产的丙烯酸薄膜(アクリプレン)照射能量线,将其与作为第2粘附件的玻璃板粘结。上述能量线照射后的薄膜100mm宽度的粘结力为0.05kgf(0.49N),可将两者粘结。
(比较实例1~8)
针对实施例1~8,能量线源采用产生能量为3.5eV的紫外线的ウシオ电机株式会社生产的高压水银灯(UM452),而代替株式会社ウシオユ—テツク公司生产的氙灯(UER200/HM172;能量为7.3eV),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式将其叠置,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粘结力。其结果是,100mm宽度的粘结力在任意的场合,均在0.01kgf(0.10N)以下,未呈现足够的粘结性。
(比较实例9~16)
除了不照射能量线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式将其叠置,尝试粘结力的90度剥离试验的测定,完全未呈现粘结性,不能够测定。
下面对作为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此场合,通过上述能量线的照射,对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形成的导光体和/或光学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即,针对通过能量在4eV以上的能量线,对导光体、光学薄膜中的任意者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状况,通过将导光体和光学薄膜贴合,由此将它们牢固粘结。最好,表面改性处理在前述的气氛中进行,特别是最好,象前述那样,对能量线的照射气氛、照射时间进行适合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面光源器件所采用的光学薄膜上所设置的凹凸图案的凸部的截面形状为抛物线状、三角形状等的任意形状。另外,凹凸图案既可为仅仅沿1个方向设置的一维坐标类,也可为沿2个方向设置的二维坐标类。作为光学薄膜的成形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的挤压成形、注射成形、加压成形、光硬化性树脂的2P成形等。为了通过上述成形方法,对光学薄膜进行成形,可采用形成有光学薄膜的凹凸图案的反转形状的模具。2P成形时构成凹凸图案的内面的基材可采用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氯乙烯树脂、三醋酸纤维素树脂、聚酯树脂等形成的薄膜。
图1表示采用按照本实施例制造的面光源器件的面光源器件的外观结构图。该面光源器件包括导光体21,在该导光体21的两端设置有冷阴极管等的光源22;光学薄膜23,该光学薄膜23设置有微小棱镜阵列状的凹凸图案,该凹凸图案用于对从导光体21射出的光的角度分布进行控制。按照与图中的设置有光源的一侧的导光体端面平行的方式,设置光学薄膜23的凸部的棱线,但是,也可设置二维坐标的凹凸图案。围绕光源22,设置有反射沿与导光体21的端面相反的方向行进的光,使其沿导光体21的端面方向行进的反射器。从端面射入导光体21的光反复在导光体的内部进行全反射,同时进行传播。该传播光从光学薄膜23的凸部和导光体21的射出面之间的贴合部,由光学薄膜23接收。由此,在导光体21的内部传播的光从贴合部起依次输出到光学薄膜23,该取出的光在光学薄膜23的凸部的内部全反射,同时实现会聚并实现射出。
图1所示的面光源器件相同的结构根据上述US5395350号专利的说明书等可知道。在本实施例中,在于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步骤中,将导光体和光学薄膜粘结时,预先对导光体21照射具有4eV以上的能量的紫外线,由此,对导光体21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按照适合于导光体21的叠置体压力,按压光学薄膜23,由此,固定光学薄膜23的凸部的顶部与导光体21的表面,这样,不必在导光体21和光学薄膜23之间设置由接着剂、粘结剂等形成的中间层。由此,可实现步骤的简化,粘结层的光线透射率也降低。将采用本实施例的光学薄膜23的面光源器件用作背光,在其射出面上设置透射型显示元件,由此,可构成图像显示器。作为该透射型显示元件,列举有STN、TFT、MINI等的液晶板。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9)
在本实施例中,株式会社ウシオユ—テツク公司生产的氙灯(UER200/HM172)用于表面改性,导光体采用クラレ公司生产的丙烯酸树脂宽度为160mm,长度为100mm,厚度为4mm。表面改性的方法如下面所述。上述氙灯和导光体之间的距离适合为2mm,照射紫外线(能量为7.3eV)达30秒。在为了确认表面改性的效果,通过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生产的接触角计(CA—DT·A型)测定上述导光体和水的接触角时,在改性之前该角为70°,而该改性后的测定值为23°(温度为25℃,湿度为50%RH)。形成有微小棱镜阵列状的2维排列凹凸图案的光学薄膜象下述这样制作。以形成有凹凸图案的反转形状的镍板为模具,在该模具中填充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生产的丙烯酸酯系光硬化树脂(カヤラツド),将厚度为0.2mm的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生产的聚碳酸酯薄膜用作基材薄膜,对光硬化性树脂进行光硬化处理,制作光学薄膜。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对已获得的光学薄膜和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的导光体进行叠置,获得面光源器件。上述光学薄膜的凹凸图案顶部的粘结面积比率为30%。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上述面光源器件的光学薄膜和导光体之间的粘结力。其结果是,50mm宽度的光学薄膜的粘结力为0.09kgf(0.88N)。另外,该90度剥离试验与前述的相同。即,在于导光体21中叠置光学薄膜23的面光源器件中,将光学薄膜23以规定宽度形成的部分作为贴合试样,象图2所示的那样,将导光体21设置于粘结力测定器的活动式台11上。另外,将光学薄膜23的一端安装于剥离粘结力测定器的基材剥离器具12上。该基材剥离器具12通过测压元件13,与张拉臂15连接,可测定基材剥离时的拉应力(粘结力)。另外,此时的张拉速度是一定的,为300mm/min。另外,活动式台11通过细绳等的接合部14,安装于张拉臂15上,由此,活动式台11按照与基材剥离器具12的上方的移动量相同的移动量,向图面左方移动。因此,光学薄膜23可在剥离角θ保持在90°的状态与导光体21剥离。
(实施例10)
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对导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另外,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作的形成有微小棱镜阵列状的凹凸图案的光学薄膜也在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对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的光学薄膜和导光体进行叠置,由此,获得面光源器件。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该面光源器件的光学薄膜与导光体之间的粘结力。其结果是,50mm宽度的光学薄膜的粘结力为0.15kgf(1.5N)。
(实施例11)
在本实施例中,株式会社オ—ク生产的低压水银灯(HMW-615N)用于表面改性。表面改性的方法如下面所述。上述低压水银灯与导光体之间的距离适合为10mm,照射紫外线(能量为6.0eV)达200秒。在为了确认表面改性的效果,通过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生产的接触角计(CA—DT·A型)测定上述导光体与水的接触角时,该角为42°(温度为25℃,湿度为50%RH)。形成有微小棱镜阵列状的凹凸图案的光学薄膜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作。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对已获得的光学薄膜和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的导光体进行叠置,由此,获得面光源器件。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该面光源器件的光学薄膜与导光体之间的粘结力。其结果是,50mm宽度的光学薄膜的粘结力为0.06kgf(0.59N)。
(实施例12)
在本实施例中,ナビタス株式会社生产的电晕放电装置用于表面改性。表面改性的方法如下面所述。距上述电晕放电装置的距离为5mm,线速度为100mm/秒,通过能量为5.0eV的电晕放电,在空气中对导光体进行处理。在为了确认表面改性的效果,通过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生产的接触角计(CA—DT·A型)测定上述导光体与水的接触角时,该角为45°(温度为25℃,湿度为50%RH)。形成有微小棱镜阵列状的凹凸图案的光学薄膜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作。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对已获得的光学薄膜和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的导光体进行叠置,由此,获得面光源器件。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该面光源器件的光学薄膜与导光体之间的粘结力。其结果是,50mm宽度的光学薄膜的粘结力为0.06kgf(0.59N)。
(比较实例17)
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作光学薄膜,通过产生能量为3.5eV的紫外线的ウシオ电机株式会社生产的高压水银灯(UM452)在空气中对该光学薄膜和导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达30秒。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对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的光学薄膜和导光体进行叠置,由此,获得面光源器件。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该面光源器件的光学薄膜与导光体之间的粘结力。其结果是,50mm宽度的光学薄膜的粘结力小于0.01kgf(0.10N)。由此判定,在小于4eV的能量线的照射的表面改性处理的场合,未获得牢固的粘结力。
(比较实例18)
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作光学薄膜,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对其与未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导光体进行叠置,但是,导光体与光学薄膜无法成一体成形。另外,在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未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导光体与水的接触角时,该接触角为70°。同样由此而知道,在未对导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场合,光学薄膜与导光体无法粘结。
(比较实例19)
按照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作光学薄膜,在0.3kgf/cm2(0.03MPa)的叠置压力下,借助透明粘结剂将其与导光体叠置,由此,制作面光源器件。通过90度剥离试验,测定该面光源器件的光学薄膜和导光体之间的粘结力。其结果是,50mm宽度的光学薄膜的粘结力为0.16kgf(1.6N),具有足够的粘结力。另一方面,在面光源器件的两条长边上设置冷阴极管,在测定对该冷阴极管进行发光时的面光源器件的中心的正面亮度的场合,正面亮度的值与在实施例9~12中获得的面光源器件的正面亮度相比较,差3%。即,对于通过粘结剂的接合,与未借助粘结剂的接合相比较,光的利用效率变差。

Claims (12)

1.一种将由塑料形成的第1粘附件与第2粘附件粘结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对上述第1粘附件的粘结面照射能量在4eV以上的能量线;在不采用粘结剂的情况下,直接将上述第1粘附件和第2粘附件粘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粘附件由塑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第2粘附件的粘结面照射能量在4eV以上的能量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粘附件和第2粘附件在上述能量线的照射之前,不具有粘着性或粘结性,并且上述第1粘附件通过上述能量线的照射,获得粘着性或粘结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能量线为从紫外线、电晕放电、电子束和离子束中选择出的1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能量线为由从D2灯、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Xe灯、Hg-Xe灯、卤素灯、准分子灯中选择出的1种获得的紫外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能量线的照射之前,预先对上述第1粘附件进行加热,或在对上述第1粘附件进行加热的同时,照射上述能量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能量线的照射时的第1粘附件的粘结面与大气接触,或与从氧、氮、臭氧、水蒸气和氨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气体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的粘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能量线的照射时的第1粘附件的粘结面与包含从水、过氧化氢、氨、醇类、有机酸、有机酸的衍生物、腈类、硝基化合物类、胺类和硫磺化合物类中选择出的1种的液体接触。
10.一种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针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结方法,
上述第1粘附件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射出面传播的导光体;
上述第2粘附件为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上的光学薄膜;
使来自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的光朝向射出面的正面方向的多个凸部设置于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上;
上述导光体与光学薄膜在上述凸部的顶部直接粘结。
11.一种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针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结方法,
上述第2粘附件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射出面传播的导光体;
上述第1粘附件为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上的光学薄膜;
使来自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的光朝向射出面的正面方向的多个凸部设置于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上;
上述导光体与光学薄膜在上述凸部的顶部直接粘结。
12.一种面光源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针对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结方法,
上述第1粘附件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射出面传播的导光体;
上述第2粘附件为设置于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上的光学薄膜;
使来自上述导光体的射出面的光朝向射出面的正面方向的多个凸部设置于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上;
上述导光体与光学薄膜在上述凸部的顶部直接粘结。
CN 200480005833 2003-03-07 2004-03-08 塑料的粘结方法 Pending CN17566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1444/2003 2003-03-07
JP061445/2003 2003-03-07
JP2003061445A JP4030897B2 (ja) 2003-03-07 2003-03-07 プラスチックの接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647A true CN1756647A (zh) 2006-04-05

Family

ID=3312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05833 Pending CN1756647A (zh) 2003-03-07 2004-03-08 塑料的粘结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30897B2 (zh)
CN (1) CN175664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303A (zh) * 2009-07-24 2011-06-29 多贺康训 接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接合结构体
CN102529286A (zh) * 2010-09-30 2012-07-04 株式会社拓普康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光学元件
CN103038051A (zh) * 2010-02-05 2013-04-10 里尔喷射机公司 构造复合材料组件的系统及方法
CN104282581A (zh) * 2013-07-10 2015-01-14 株式会社迪思科 树脂片粘贴方法
CN109476090A (zh) * 2016-07-13 2019-03-15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成型品的接合方法
CN115044305A (zh) * 2022-08-16 2022-09-13 苏州大学 一种通过紫外光照表面改性促进橡胶粘接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9474B2 (ja) * 2006-07-13 2012-04-18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光照射による樹脂の接着方法および樹脂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576040B2 (ja) * 2007-12-27 2014-08-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樹脂物品の剥離方法およびマイクロチップの剥離方法
JP5253065B2 (ja) * 2008-09-24 2013-07-31 学校法人東海大学 異種熱可塑性樹脂成型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異種熱可塑性樹脂成型体
JP5604867B2 (ja) * 2009-12-28 2014-10-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基材の接着方法
JP5885068B2 (ja) * 2010-12-27 2016-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8914B2 (ja) * 2011-01-31 2015-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58054A (ja) * 2011-01-31 2012-08-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58056A (ja) * 2011-01-31 2012-08-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66439B2 (ja) * 2012-02-29 2016-08-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51935B2 (ja) * 2013-09-05 2017-12-2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接合方法
JP2017506204A (ja) * 2014-01-27 2017-03-02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高分子表面の担体との制御された結合のための物品および方法
JP5770349B2 (ja) * 2014-07-22 2015-08-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21095578A1 (zh) * 2019-11-15 2021-05-20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303A (zh) * 2009-07-24 2011-06-29 多贺康训 接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接合结构体
CN102112303B (zh) * 2009-07-24 2015-07-08 多贺康训 接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接合结构体
US9108393B2 (en) 2009-07-24 2015-08-18 Yasunori Taga Joined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joined structure
US9873501B2 (en) 2010-02-05 2018-01-23 Learje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omposite material assembly
CN103038051A (zh) * 2010-02-05 2013-04-10 里尔喷射机公司 构造复合材料组件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38051B (zh) * 2010-02-05 2015-01-21 里尔喷射机公司 构造复合材料组件的系统及方法
CN102529286A (zh) * 2010-09-30 2012-07-04 株式会社拓普康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光学元件
CN104282581A (zh) * 2013-07-10 2015-01-14 株式会社迪思科 树脂片粘贴方法
CN104282581B (zh) * 2013-07-10 2019-02-15 株式会社迪思科 树脂片粘贴方法
CN109476090A (zh) * 2016-07-13 2019-03-15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成型品的接合方法
CN109476090B (zh) * 2016-07-13 2021-08-06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成型品的接合方法
CN115044305A (zh) * 2022-08-16 2022-09-13 苏州大学 一种通过紫外光照表面改性促进橡胶粘接的方法
CN115044305B (zh) * 2022-08-16 2022-11-11 苏州大学 一种通过紫外光照表面改性促进橡胶粘接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68383A (ja) 2004-09-30
JP4030897B2 (ja) 200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6647A (zh) 塑料的粘结方法
US8287682B2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resin composite molded article
CN104487874B (zh) 光学元件以及聚光型太阳光发电装置
KR101023629B1 (ko) 플라스틱의 접착 방법
CN103781615B (zh) 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的模具、光学物品、其制造方法、面发光体用透明基材以及面发光体
KR101878646B1 (ko) 유리 기재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소자 및 집광형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JP2009122440A (ja) プリズム部材および光学部材
CN101057163A (zh) 白色薄膜和使用该白色薄膜的背光源
JPH1120097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US20160249474A1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modules with silicone sealing fram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5093412A (ja)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1541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JP3937225B2 (ja) 面光源素子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1407333B1 (ko) 마이크로 렌즈 형성 방법
CN117148481B (zh) 一种增亮型光学板制备方法
JP2007216689A (ja) プラスチックの接着方法
WO2024185608A1 (ja) 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57160A (ja) ガラス基材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
JPH1121526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JPH1121527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JPH1121525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JPH1120092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CN118271666A (zh) 一种改性pvdf薄膜及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背板
JPH1120091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JPH1120093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封止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