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1150A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51150A CN1751150A CNA2004800046230A CN200480004623A CN1751150A CN 1751150 A CN1751150 A CN 1751150A CN A2004800046230 A CNA2004800046230 A CN A2004800046230A CN 200480004623 A CN200480004623 A CN 200480004623A CN 1751150 A CN1751150 A CN 17511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stringer
- pin
- bar
- woven st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织物线圈很均匀且无线圈松懈。这种半畦编组织包括:其中形成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的第一纵行,以及其中仅形成编织线圈的第二纵行,它们由间隔排针交替形成。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提供给前针床(FB),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提供给后针床(BB)。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后针床(BB)的相对的空针上。然后,在后针床(BB)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线圈,同时在与后针床(BB)钩住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的织针相对的前针床(FB)的织针上形成集圈线圈,而且还将编织用的纱线临时挂在与该针邻接的针上。然后,临时挂着的纱线松开。接着,被后针床(BB)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前针床(FB)钩住集圈线圈的针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具有粗针距的半畦编组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图5以便于理解的方式图解显示具有半畦编线圈组织的针织物。图5显示的半畦编组织的前面部分,是由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的后针脚形成的第一纵行“a”和由编织线圈的前针脚形成的第二纵行“b”交替形成的。
在图5中,第一纵行“a”的编织线圈的高度与第二纵行“b”的两横列编织线圈的高度相等。第一纵行“a”中,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处于彼此重叠状态。
编织具有粗针距的半畦编组织针织物可以通过针织机针床上间隔排针的编织方法来提供粗线圈。例如,用来编织5号针针织物的5号针针织机,也可以通过间隔排针来编织粗质地针织物。这种使用间隔排针编织粗针距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已有描述,例如在日本公开(未审查)专利平11-189954中。
当用半针距编织法来提供针织物的粗线圈时,对于同一针织机可以采用更粗的纱线,这样可以获得具有同样半畦编结构的不同规格的针织物。
这里建议使用一种针织技术,即通过在相邻的线圈之间使用空针,该空针在形成线圈的过程中不参与编织,使得编织过程中形成的线圈变粗。采用该针织技术时,在针织过程中,编织线圈形成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空针上,其后临时挂在空针上的线圈再脱圈,这种针织技术叫“漏针”。当漏针编织与换针方式进行的半针距编织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时,编织的线圈可以更粗犷。
图6、7显示的编织半畦编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结合使用了间隔排针的半针距编织和漏针编织的方法。通过该编织方法获得针织物的正面,采用了如图5所示的针织物反面的形态。
图6、7所显示的针织工艺图显示了使用具有前针床FB和后针床BB的针织横机编织筒状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步骤。在该针织工艺中,在前针床FB上编织具有半畦编结构的针织物前片,在后针床BB上编织具有半畦编结构的后片。
图6(1)显示的状态为针织物前片编织线圈被前针床FB的针钩住的,后片编织线圈被后针床BB的针钩住。首先,针织物前片从该状态起编织一个横列,在前针床FB编织针钩住的线圈中,形成图5第二编织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后针床BB的空针上,如图6(2)所示。这时,形成图5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留在前针床FB上。
然后,用前针床FB的编织针B形成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同时,针织纱临时挂在位于针B两侧的空针A上,并且其后,用来钩住转移到后针床BB上的编织线圈的针C形成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如图6(3))。接着,在图6(3)状态下临时挂在针B两侧空针A上的针织纱松开(如图6(4)),后针床BB上的针C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回前针床FB的针上,形成图6(5)的状态。
接着,后片编织一横列。后针床BB编织针钩住的编织线圈中,形成图5所示的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前针床FB的空针上,如图6(6)所示。这时,形成图5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留在后针床BB上。
接着,用后针床BB的针E形成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同时,针织纱临时挂在位于针E两侧的空针C、D上,并且其后,用来钩住转移到前针床FB上的编织线圈的针A形成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图6(7))。在图6(7)状态下临时挂在针E两侧的空针C、D上的针织纱松开(图6(8)),前针床FB上的针A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回后针床BB的针上,形成图6(9)状态。
然后,继续编织前片。如图7(10)所示,前针床FB上的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后针床BB的空针C上后,用针C形成编织线圈。与此平行,前片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时用针B形成,针织纱也临时挂在针B两侧的空针A上。
接着,如图7(11)所示,挂在空针A上的编织线圈从那里松开,后针床BB针C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前针床FB的编织针上,形成图7(12)的状态。
接着,编织后片。如图7(13)所示,后针床BB上的第二纵行编织线圈转移到前针床FB的空针A上后,这些针A形成编织线圈。与此平行,后片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用针E编织,针织纱也临时挂在针E两侧的空针C、D上。
然后,如图7(14)所示,临时挂在空针C、D上的纱线从那里松开,前针床FB针A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后针床BB的编织针上,形成图7(15)的状态。
重复图6(1)到图7(15)的编织步骤,就可以得到图5所显示的具有粗线圈的半畦编组织。在该半畦编组织中,针织纱临时挂在图6(3)(7)和图7(10)(13)所示的空针上,起着漏针或调整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长度增加线圈尺寸的作用。临时挂在空针上的纱线可以使编织的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的线圈长度增加。
顺便说一句,在图6、7显示的编织半畦编组织的常规编织方法中,当形成集圈线圈时,集圈线圈与以前编织步骤中形成并挂在针B上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相重叠。另外,临时挂着的针织纱与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连续编织。
正由于此,集圈线圈形成时临时挂着的针织纱松开,由于该针织纱与和编织线圈挨在一起的集圈线圈连续编织,不能平滑滑脱,因此针织纱难以脱圈、均匀成圈。
这会导致所不希望的在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之间沉降弧会部分延伸的结果,以致各线圈均衡性不好,妨碍了针织物的均匀成形。还会导致线圈转移和编织困难的缺陷。
特别是当针织纱临时挂在单针上时,或当针织纱临时挂在形成集圈线圈所用针一侧的空针上,而没有挂在其另一侧的空针上时,针织物变得更不匀称。
根据上述缺点,本发明逐步展开。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当利用半针距编织与纱线临时挂在针上的编织技术相结合来编织半畦编组织时,该针织物的线圈可以避免走形,从而提供具有非常均匀线圈的针织物。
本发明公开
本发明提供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形成了编织线圈(knitted loop)和集圈线圈的第一纵行、和仅形成了编织线圈的第二纵行通过针织横机的间隔排针交替形成。该针织横机包括至少一对前针床和后针床。该前针床和后针床横向排布,在横断面上彼此相对,而且针织物的线圈在其间转移,该方法包括:
1)第一步,提供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给一方的针床,并提供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给另一针床,然后将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的相对的空针上,
2)第二步,在另一针床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同时在一方针床上与该另一针床钩住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的针相对的针上形成集圈线圈,并还临时把针织纱挂在形成集圈线圈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织针上,
3)第三步,临时挂在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4)第四步,将用该另一针床的针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上钩住集圈线圈的针上,
5)第五步,在一方针床的织针钩住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之后形成线圈,而且也将针织纱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织针上,然后在该另一针床的织针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线圈,以及
6)第六步,临时挂在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进一步地,在完成第六步后,可重复第一步至第六步,来编织有多个线圈横列形成的半畦编组织。
包括上述步骤1-6的编织方法是编织半畦编组织的基本编织方法。经采用这种编织方法,能编织出平幅针织物和筒状针织物。当用连续方式编织筒状针织物时,优选用以下的方法编织。
用于编织具有前片和后片、并且至少该前片和后片之一具有半畦编组织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其中至少具有半畦编组织的至少前片或后片中之一的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对面针床的空针上,以及第五步,其中至少具有半畦编组织的至少前片或后片中之一的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对面针床的空针上,并用对面针床的那些针进行编织,然后,接着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形成线圈,同时针织纱也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具体讲,这种编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步,将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所有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相对的空针上,这是在如下状态下进行,前片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被提供给一方针床,并且后片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被提供给该另一针床,
2)第二步,对于前片,在该另一针床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同时也在与另一针床钩住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的针相对的一方针床的织针上形成集圈线圈,而且还将针织纱临时挂在形成集圈线圈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3)第三步,对于前片,临时挂在一方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4)第四步,对于前片,将另一针床的织针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上钩住集圈线圈的针上,并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的相对的织针上,
5)第五步,对于后片,将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的所有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的相对的空针上,
6)第六步,对于后片,在一方针床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线圈,并在与一方针床钩住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的针相对的另一针床的针上形成集圈线圈,同时也将针织纱临时挂在形成集圈线圈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7)第七步,对于后片,临时挂在另一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8)第八步,对于后片,将一方针床的针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钩住集圈线圈的针上,并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的相对的针上,
9)第九步,对于前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的相对的空针上,然后用该另一针床的针编织第二纵行的这些线圈,同时也在一方针床的针钩住第一纵行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之后形成线圈,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10)第十步,对于前片,临时挂在一方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11)第十一步,对于前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的相对的针上,
12)第十二步,对于后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相对的空针上,然后用该一方针床的针编织第二纵行的这些线圈,同时也在该另一针床的针钩住第一纵行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之后形成线圈,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13)第十三步,对于后片,临时挂在该另一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以及
14)第十四步,对于后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的相对的针上。
在这种编织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完成第十四步骤后,重复1-14步,以便可以编织筒状针织物,该筒状针织物在前片和后片具有用许多线圈横列编织的半畦编组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漏针(drop knitting),其中被某一针床的针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全都转移到另一针床后,集圈线圈形成,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某一针床的空针上,然后再将临时挂着的针织纱松开。在本发明中,使得在编织过程中形成的线圈变粗的针织技术叫漏针,其中在编织过程中,线圈形成,纱线临时挂在位于相邻线圈之间的空针上,在形成线圈的过程中不参与编织,然后临时挂着的纱线从空针上脱掉。
“针织纱临时挂在用于形成集圈线圈的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这句话指包括邻接的针在同一针床上的情况。
因为本发明使得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和临时挂着的纱线可以不与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旧线圈)重叠,甚至当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形成后,临时挂着的纱线从针上松开时,集圈线圈和临时挂着的纱线也能避免与在集圈线圈形成之前形成的旧线圈接触。
这意味着当松开临时挂着的纱线时,钩住集圈线圈的针已变成空针。这就允许纱线可以在该钩针上顺利滑过,那样针织物就可平滑脱圈,其结果是尽管集圈线圈穿在针上,临时挂着的纱线从针上松开时,也能以很均衡的方式并到集圈线圈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中去。因此,可以从钩在针上的集圈线圈的两侧针腿向钩着第二纵行编织线圈的织针均衡延伸。
然后,在针织纱的长度从集圈线圈的两侧针脚均衡延伸的状态下,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从另一针床转移回钩住集圈线圈的某一第一针床的针上,从而第一纵行处于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彼此重叠的状态。
第一纵行集圈线圈的形成总是可以使集圈线圈非常均匀,并延长了线圈长度,也使周围的编织线圈非常均匀地形成。
根据临时挂着的针织纱漏针的长度(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的尺寸),针织纱可以临时挂在用于形成集圈线圈的针的右侧或左侧的针上或两个针上。线圈的长度可以通过调整临时挂持纱线的漏针的长度来调整。
附图简述
图1是编织根据本发明具有半畦编组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艺图。
图2是编织工艺图,显示图1的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后续工艺图。
图3是编织工艺图,显示图2的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后续工艺。
图4是编织工艺图,显示图3的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后续工艺。
图5是半畦编组织的部分平面图。
图6是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针织物的常规方法的编织工艺图。
图7是编织工艺图,显示图6具有半畦编组织针织物的常规方法的后续工艺。
实现本发明的最好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针织物编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所谓的二针床针织横机编织无缝筒状针织物,该针织横机包括一对水平延伸的前后针床,彼此相对。后针床可水平移动,以利于前后针床上的线圈转移。
当使用两针床针织横机编织筒状针织物时,采用前后针床上间隔排针来编织。例如编织针织品时,前针床上的奇数针主要用编织前片,后针床上的偶数针主要用来编织后片。
进而,前后针床之一上的针作为编织针,与某一针床上的针相对的另一针床上的针作为空针。通过利用空针来转移线圈,可以编织罗纹织物和具有类似结构图案的织物,例如半畦编组织。
双针床针织横机可以改造为移圈针床,在前后针床之一或两个针床上的移圈针排成直线,以便该针织物可以用织针结合移圈针来编织。
尽管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双针床针织横机来编织针织物,具有上前针床、下前针床、上后针床、下后针床的四针床针织横机也可以用来替代双针床针织横机,来编织针织物。
当使用四针床针织横机时,例如前片提供给下前针床,后片提供给下后针床。那么,在编织前片时,上后针床上的针作为空针来接受从前片转移的线圈,在后片编织时,上前针床上的针作为空针来接受从后片转移的线圈。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前后片上具有粗针距半畦编组织的筒状针织物是用双针床针织横机无缝编织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结合图1-4来描述。图1-4为本发明编织方法的编织工艺图。这些编织工艺图显示了使用具有前针床FB和后针床BB的针织横机编织筒状针织物的编织工艺。在该实施方式中编织的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是由其中用间隔排针形成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的第一纵行和其中仅形成编织线圈的第二纵行交替形成。要注意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编织的针织物正面采用了图5所示半畦编组织的反面形态。
现在,参考图示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针织物编织方法。首先,针织物前片的编织线圈被前针床FB的织针勾住,针织物后片的编织线圈被后针床BB的编织针钩住,如图1(1)所示。然后被前针床FB上的针钩住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后针床BB的空针上,如图1(2)所示,形成图1(3)所示的状态(第一步)。
接着,在转移到后针床BB空针上的编织线圈中,接着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在后针床BB上形成编织线圈(针C钩着的编织线圈),如图1(4)。与此平行,与钩着第一纵行编织线圈的后针床BB上的针D相对的前针床FB上的针B上形成集圈线圈,同时针织纱临时挂在针B两侧的针A上(第二步)。
接着,针A上临时挂着的针织纱从针A上松开,集圈线圈留在针B上,如图1(5)所示(第三步)。用此方法,临时挂在针A上的针织纱松开,导致的结果是在针B和针C之间,从针B上每个集圈线圈两侧针脚延伸出的针织纱长度变得彼此均匀了。
因此,临时挂在针A上的纱线起着漏针或调整集圈线圈和周围编织线圈长度的作用。临时把纱线挂在针上,然后松开这种方法可以使编织线圈的长度延伸,也可以提供很平整的外形。
然后,钩在后针床BB上的针织物前片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前针床FB上,如图1(6)所示。线圈转移的结果,使线圈处于图2(7)的状态,其中针织物前片的编织线圈全部被前针床FB上的编织针钩住,后片的编织线圈全部被后针床BB上的针钩住。在该过程中后针床BB上针D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到前针床FB钩住集圈线圈的针B上,结果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处于重叠状态。
接着,后片编织一横列。被后针床BB编织针钩住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前针床FB的空针上,如图2(8)所示,形成图2(9)所示的状态(第五步)。
接着,在转移到前针床FB空针上的编织线圈中,接着第二纵行编织线圈在前针床FB上形成编织线圈(针A钩住的编织线圈),如图2(10)所示。与此平行,与钩着第一纵行编织线圈的前针床FB的针A相对的后针床BB的针E上形成集圈线圈,同时针织纱临时挂在针E两侧的针C、D上(第六步)。
接着,临时挂在针C、D上的纱线从针C、D上松开,集圈线圈留在针E上,如图2(11)所示(第七步)。用这种方法,临时挂在针C、D上的纱线松开的结果是,在针E和针A之间,从针E上每个集圈线圈两侧针脚延伸出的针织纱长度变得均匀了。
因此,临时挂在针C、D上的纱线起着漏针或调整集圈线圈和周围编织线圈长度的作用。临时把纱线挂在针上,然后松开这种方法可以使编织线圈的长度延伸,也可以提供很平整的外形。
然后,钩在前针床FB上的针织物后片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后针床BB上,如图2(12)所示。线圈转移的结果,使线圈处于图3(13)的状态,其中针织物后片的编织线圈全部被后针床BB上的编织针钩住,针织物前片的编织线圈全部被前针床FB上的针钩住。在该过程中前针床FB上针A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到后针床BB钩住集圈线圈的针E上,结果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处于重叠状态(第八步)。
后片编织一横列完成后,前片继续编织。在该编织工艺中,前针床FB上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后针床BB的空针C上,用针C编织。与此平行,针织物前片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在针B上编织,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针B两侧的空针A上,如图3(14)所示(第九步)
接着,临时挂在空针A上的纱线被松开,如图3(15)所示(第十步)。后针床BB针C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前针床FB的编织针上,如图3(16)所示,由此形成图3(17)所示的状态(第十一步)。
接着,继续后片的编织,如图4(18)所示。后针床BB上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前针床FB的空针A上,然后用针A编织。与此平行,后片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用针E编织,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针E两侧的空针C、D上(第十二步)。
接着,临时挂在空针C、D上的纱线松开,如图4(19)所示(第十三步)。前针床FB上针A钩住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后针床BB的编织针上,如图4(20)所示,由此形成如图4(21)所示状态(第十四步)。
重复图1(1)到图4(21)所显示的编织步骤,就可以编织成如图5显示的具有粗针距的半畦编组织的筒状针织物。在上述编织过程中,临时挂在空针上的纱线起着漏针或调整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长度,增加线圈尺寸的作用。
在图示实施方式的编织技术中,因为针织品是用无缝编织方式编织的筒状织物,半畦编组织的反面形态可以作为针织品的正面,反之亦然。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间隔排针形成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同时如上所述将纱线临时挂着,这样就可以编织具有粗线圈的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可以使用更粗的针织纱使线圈变粗,如此可以得到不同规格的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
还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集圈线圈形成之前,第一纵行编织线圈转移到后针床BB上相对的空针上,结果用空针B编织集圈线圈。其结果就是可以避免集圈线圈与编织线圈接触。这与上述的常规第一纵行不同。当用于漏针的临时挂着的针织纱松开时,集圈线圈可以在针B上顺利地滑过,使得漏针的针织纱可以均匀被周围的线圈吸收。
再有,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在形成均匀平衡的集圈线圈之前,没有相互重叠,第一纵行的线圈和第二纵行的线圈可以在整个针织物上均匀排布。除此之外,由于漏针的针织纱的长度完全吸收到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中,就可以编织具有大线圈或粗线圈的针织物。
尽管该实施方式中显示,针织纱是临时挂在形成集圈线圈的针的水平两侧的针上,也可以根据针织纱漏针的长度(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的线圈长度),将针织纱仅临时挂在该针一侧的空针上。线圈的长度可以通过调整漏针的针织纱长度来调整。尽管该实施方式中描述,编织的前片和后片都具有半畦编组织,不用说,本发明也可以用于编织部分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另外,非筒状针织物(单片)也可以用前针床或后针床的空针编织。
工业应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达到这样的结果,即使在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时,采用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交替排列,同时针织纱临时挂在针上的方式,也可以形成具有良好均匀形状的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因此可以提供整体效果完美的针织物。还可以有助于转移线圈和编织,因此甚至在集圈线圈需要增加针迹密度时,也能得到很均匀的线圈。
Claims (5)
1.编织具有半畦编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形成了编织线圈和集圈线圈的第一纵行、和仅形成了编织线圈的第二纵行通过针织横机的间隔排针交替形成,该针织横机包括至少一对前、后针床(FB、BB),该前、后针床横向排布,在横断面上彼此相对,而且针织物的线圈在其间转移,
该方法包括:
1)第一步,提供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给一方的针床(FB),并提供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给另一针床(BB),然后将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BB)的相对的空针上,
2)第二步,在另一针床(BB)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同时在一方针床(FB)上与该另一针床(BB)钩住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的针相对的针上形成集圈线圈,并还临时把针织纱挂在形成集圈线圈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织针上,
3)第三步,临时挂在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4)第四步,将用该另一针床(BB)的针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FB)上钩住集圈线圈的针上,
5)第五步,在一方针床(FB)的织针钩住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之后形成线圈,而且也将针织纱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织针上,然后在该另一针床(BB)的织针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线圈,和
6)第六步,临时挂在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编织方法,其中完成权利要求1的第六步后,重复权利要求1的第一至第六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筒状针织物,该筒状针织物具有前片和后片,并且在前片或后片的至少之一上具有半畦编组织,该编织方法包括:
第一步,在至少具有半畦编组织的至少前片或后片中之一的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对面针床的空针上,和
第五步,在至少具有半畦编组织的至少前片或后片中之一的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全部转移到对面针床的空针上,并用对面针床的编织针编织,然后,接着第一纵行的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形成线圈,同时针织纱也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编织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1)第一步,将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所有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BB)相对的空针上,这是在如下状态下进行,前片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被提供给一方针床(FB),并且后片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和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被提供给该另一针床(BB),
2)第二步,对于前片,在该另一针床(BB)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同时也在与另一针床(BB)钩住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的针相对的一方针床(FB)的织针上形成集圈线圈,而且还将针织纱临时挂在形成集圈线圈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3)第三步,对于前片,临时挂在一方针床(FB)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4)第四步,对于前片,将另一针床(BB)的织针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FB)上钩住集圈线圈的针上,并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FB)的相对的织针上,
5)第五步,对于后片,将第一纵行和第二纵行的所有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FB)的相对的空针上,
6)第六步,对于后片,在一方针床(FB)上形成第二纵行的线圈,并在与该一方针床(FB)钩住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的针相对的另一针床(BB)的针上形成集圈线圈,同时也将针织纱临时挂在形成集圈线圈的那个织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7)第七步,对于后片,临时挂在该另一针床(BB)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8)第八步,对于后片,将一方针床(FB)的针钩住的第一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BB)钩住集圈线圈的针上,并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该另一针床(BB)的相对的针上,
9)第九步,对于前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BB)的相对的空针上,然后用另一针床(BB)的针编织第二纵行的那些线圈,同时也在一方针床(FB)的针钩住第一纵行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之后形成线圈,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10)第十步,对于前片,临时挂在一方针床(FB)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
11)第十一步,对于前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FB)的相对的针上,
12)第十二步,对于后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一方针床(FB)相对的空针上,然后用一方针床(FB)的针编织第二纵行的那些线圈,同时也在另一针床(BB)的针钩住第一纵行集圈线圈和编织线圈之后形成线圈,并将针织纱临时挂在用于形成第一纵行的针的至少一个邻接的针上,
13)第十三步,对于后片,临时挂在另一针床(BB)针上的针织纱从针上松开,以及
14)第十四步,对于后片,将第二纵行的编织线圈转移到另一第二针床(BB)的相对的针上。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编织方法,其中在完成权利要求4的第十四步骤后,重复权利要求4的第一至第十四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2432/2003 | 2003-03-07 | ||
JP2003062432 | 2003-03-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1150A true CN1751150A (zh) | 2006-03-22 |
CN100449046C CN100449046C (zh) | 2009-01-07 |
Family
ID=32959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462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9046C (zh) | 2003-03-07 | 2004-03-02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96693B2 (zh) |
EP (1) | EP1605082B1 (zh) |
JP (1) | JP4203504B2 (zh) |
KR (1) | KR101013359B1 (zh) |
CN (1) | CN100449046C (zh) |
WO (1) | WO2004079070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1418B (zh) * | 2007-12-06 | 2012-03-2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波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CN102619008A (zh) * | 2011-01-28 | 2012-08-0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CN104933217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
CN109082761A (zh) * | 2018-09-20 | 2018-12-25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横机编织双鱼鳞织物的方法 |
CN110592791A (zh) * | 2019-09-18 | 2019-12-20 |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 全成型上装防止起吊编织方法 |
CN111020827A (zh) * | 2019-11-04 | 2020-04-17 | 惠州学院 | 一种线圈纵行左右倾斜与衬纬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CN111254560A (zh) * | 2020-03-06 | 2020-06-09 | 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针织圆机网孔编织工艺 |
CN112553758A (zh) * | 2020-12-01 | 2021-03-26 | 桐乡嘉裕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针织衫编织移针补洞方法 |
CN113699678A (zh) * | 2021-07-12 | 2021-11-26 | 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及方法 |
CN115449961A (zh) * | 2022-08-19 | 2022-12-09 | 闽南理工学院 | 一种方格花色效应的多行挂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99308B1 (ko) * | 2006-12-11 | 2008-01-29 | 정승연 | 부분편직을 이용한 니트원단의 케이블 패턴 편직방법 |
DE102007063148A1 (de) * | 2007-12-29 | 2009-07-02 | Medi Gmbh & Co. Kg | Nahtloses Kompressionsgestrick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CN108442032B (zh) * | 2018-04-24 | 2019-08-13 |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服装门襟装饰性组织的编织方法 |
US11760054B2 (en) | 2018-05-09 | 2023-09-19 | Nike, Inc. | Knitted component with thermal properties |
IT202000020926A1 (it) | 2020-09-03 | 2022-03-03 | A Celli Paper Spa | Pressa a scarpa per carta e relativo metodo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00831B2 (ja) | 1989-08-17 | 1994-12-12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538421B2 (ja) * | 1990-12-13 | 1996-09-25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ニツト製品に於ける衿首用編地の編成方法 |
US5263342A (en) * | 1992-09-24 | 1993-11-23 | Mundstock Ricki L | Method of forming a mock cable pattern in knitted fabric |
JP3075656B2 (ja) * | 1993-09-07 | 2000-08-14 |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 ガスメータ |
DE19739239C1 (de) | 1997-09-09 | 1998-10-29 | Stoll & Co 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s, insbesondere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
TW480299B (en) * | 2000-01-26 | 2002-03-21 | Shima Seiki Mfg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US6658899B2 (en) * | 2000-02-29 | 2003-12-09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TW490521B (en) * | 2000-06-02 | 2002-06-11 | Shima Seiki Mfg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JP3968074B2 (ja) * | 2001-05-25 | 2007-08-29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インターシャ柄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編成プログラム生成装置 |
-
2004
- 2004-03-02 WO PCT/JP2004/002579 patent/WO200407907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3-02 KR KR1020057012489A patent/KR10101335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02 EP EP04716360A patent/EP160508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3-02 US US10/544,904 patent/US709669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02 CN CNB2004800046230A patent/CN10044904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02 JP JP2005503046A patent/JP42035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1418B (zh) * | 2007-12-06 | 2012-03-2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波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CN102619008A (zh) * | 2011-01-28 | 2012-08-0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CN102619008B (zh) * | 2011-01-28 | 2015-07-2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CN104933217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
CN104933217B (zh) * | 2014-03-18 | 2018-10-16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
CN109082761B (zh) * | 2018-09-20 | 2020-06-23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横机编织双鱼鳞织物的方法 |
CN109082761A (zh) * | 2018-09-20 | 2018-12-25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横机编织双鱼鳞织物的方法 |
CN110592791A (zh) * | 2019-09-18 | 2019-12-20 |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 全成型上装防止起吊编织方法 |
CN111020827A (zh) * | 2019-11-04 | 2020-04-17 | 惠州学院 | 一种线圈纵行左右倾斜与衬纬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CN111254560A (zh) * | 2020-03-06 | 2020-06-09 | 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针织圆机网孔编织工艺 |
CN111254560B (zh) * | 2020-03-06 | 2021-12-14 | 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针织圆机网孔编织工艺 |
CN112553758A (zh) * | 2020-12-01 | 2021-03-26 | 桐乡嘉裕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针织衫编织移针补洞方法 |
CN112553758B (zh) * | 2020-12-01 | 2022-06-14 | 桐乡嘉裕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针织衫编织移针补洞方法 |
CN113699678A (zh) * | 2021-07-12 | 2021-11-26 | 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前后针织物旋转编织的织针及方法 |
CN115449961A (zh) * | 2022-08-19 | 2022-12-09 | 闽南理工学院 | 一种方格花色效应的多行挂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CN115449961B (zh) * | 2022-08-19 | 2023-10-27 | 闽南理工学院 | 一种方格花色效应的多行挂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013359B1 (ko) | 2011-02-14 |
EP1605082A4 (en) | 2006-09-06 |
US7096693B2 (en) | 2006-08-29 |
EP1605082A1 (en) | 2005-12-14 |
KR20060013481A (ko) | 2006-02-10 |
CN100449046C (zh) | 2009-01-07 |
JPWO2004079070A1 (ja) | 2006-06-08 |
JP4203504B2 (ja) | 2009-01-07 |
WO2004079070A1 (ja) | 2004-09-16 |
EP1605082B1 (en) | 2011-06-08 |
US20060137405A1 (en) | 2006-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51150A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45114C (zh) | 有立体轮廓的筒状针织物及其针织方法 | |
CN1221695C (zh) | 缝合短袜袜头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5134C (zh) | 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和用该方法缝合的针织物 | |
JP5032872B2 (ja) |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横編された編地 | |
CN1104518C (zh) | 具有2×1罗纹线圈组织的筒状针织物的针织方法 | |
CN111705401B (zh) | 一种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019C (zh) | 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 |
CN101068964A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JP6025460B2 (ja) | パイル編成方法 | |
CN1233676A (zh) | 布织物、布织物的制作方法及其用途 | |
WO2006070758A1 (ja) | 二重の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
CN110923919B (zh) | 横机编织立体波纹条织物的编织方法 | |
EP2319969B1 (en) |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 |
EP2392707B1 (en) |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nternal stitches, and knitted fabric | |
JP2002020951A (ja) | 複数の編面を持つ編物の製造方法 | |
CN1867714A (zh) |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 |
CN1813088A (zh) |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JP2006225776A (ja) | 横編機によるミス柄の編成方法及びその編地 | |
CN1656267A (zh) |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 |
CN1656268A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296542C (zh) |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 |
JP2003073961A (ja) | リブ編地編成方法 | |
CN86100693A (zh) | 制造连裤袜及类似织物的工艺及圆型针织机 | |
JP2010265557A (ja) | リブ組織の編み出し方法および編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