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3217A -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3217A
CN104933217A CN201510119366.5A CN201510119366A CN104933217A CN 104933217 A CN104933217 A CN 104933217A CN 201510119366 A CN201510119366 A CN 201510119366A CN 104933217 A CN104933217 A CN 104933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needle gage
gridline
knitted fabric
row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93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3217B (zh
Inventor
寺井公一
本田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3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3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3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3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算针织布的外形尺寸。以相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与不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不同的方式,存储由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这2种针距构成的线圈的排列针距。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向纵行方向变形。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向线圈横列方向变形。然后由变形后的栅格线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Description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设计,特别是涉及针织物(knit fabric:针织布)的外形尺寸的计算。
背景技术
针织布中,存在编织指示尺寸那样的制品困难的问题。作为原因例如可考虑:
·线圈的线圈长度超出目标值;
·在编织后的后处理加工中尺寸发生变化;
·针织物不是仅由正面线圈或仅由反面线圈构成,还包括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并包括移针等的情况较多;
·线圈横列方向或纵行方向上连接的线圈彼此相互作用,线圈的尺寸复杂地变化。
专利文献1(JP2676182B)公开了控制线圈长度并编织多个手感样品,在后处理加工后选择最优手感的样品。并且若根据最优样品的线圈长度进行编织,则能得到接近目标尺寸且手感良好的针织物。但是,对于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且存在移针的针织布,利用专利文献1的方法,难以编织指示尺寸那样的针织物。
专利文献2(WO2007/013296A)公开了针织物的三维形状的模拟。特别是计算施加于各个线圈的张力、歪斜、弯曲,使线圈的位置移动。在模拟针织物的形状时,需要反复计算直至针织物的形状收敛为止。
专利文献3(JP2009-120987A)公开了在针织物的左右、即编织宽度的一部分和剩余的部分需要改变线圈横列数时,将线圈横列数的差沿纵行方向分散配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676182B
【专利文献2】WO2007/013296A
【专利文献3】JP2009-120987A
发明内容
一般的针织布、特别是针织布的服装中,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且包含移针。组织花样中,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包含移针的情况较多,为了进行放针、收针、压圈等而进行移针。
因此对于服装等的针织布,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确认是否能够编织指示尺寸那样的织物(fabric)。并且在不能编织的情况下,需要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图案数据、针织设计数据等,如果需要,则能够去人是否成为指示尺寸那样的织物。于是,能够既不进行实际样品的编织,也不进行耗费时间的模拟,而能够生成可得到几乎如指示尺寸那样的针织布的针织设计数据等。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确认是否能够编织指示尺寸那样的针织布。
本发明的课题特别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算针织布的外形尺寸。
本发明的针织设计系统,根据针织设计数据或针织数据求出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排列有线圈的针织物的外形尺寸,具备:
针距存储部,以相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与不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不同的方式,存储由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这2种针距构成的线圈的排列针距;
栅格线(grid line)变形部,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向纵行方向变形,且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向线圈横列方向变形;及
外形提取部,由变形后的栅格线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通过根据线圈的针距使栅格线变形,而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本发明的针织设计方法,根据针织设计数据或针织数据通过针织设计系统求出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排列有线圈的针织物的外形尺寸,通过进行如下步骤,从而通过根据线圈的针距使栅格线变形,而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所述针织设计系统以相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与不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不同的方式,存储由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这2种针距构成的线圈的排列针距;
通过所述针织设计系统,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向纵行方向变形,且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向线圈横列方向变形;及
由变形后的栅格线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本发明中,能够不进行反复计算而在短时间内求出线圈的实际的配置。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求出针织物的外形,例如能够在短时间内评价针织物的设计与完成结果之间的尺寸的差异。因此,能够以成为目标那样的尺寸的方式容易地设计针织物,或容易地修正设计。本说明书中,关于针织设计系统的记载也直接适用于针织设计方法。本说明书中,针织设计数据是针织物的设计数据,针织数据是用于利用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数据,针织设计数据能够转换成针织数据。
优选的是,所述平均是沿着栅格线的移动平均,且所述平均根据栅格线上的位置而变化。对接近的线圈作用有要使彼此的位置对齐的相互作用,在远离的线圈中线圈间的相互作用弱。因此通过使用移动平均,能够求出更实际的线圈的配置。
优选的是,所述针距存储部存储使线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移针的情况下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或由所述针距存储部的针距运算使线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移针的情况下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针织物为服装的情况下等,伴随放针、收针、压圈、组织花样等,包含具有移针的线圈。并且也使具有移针的线圈相对于针织物使栅格线变形,能够在短时间内求出针织物的形状。
优选的是,针织设计系统具备平滑处理部,所述平滑处理部对于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对由变形后的栅格线确定的线圈的位置进行平滑处理。栅格线的变形中,端部或端部附近的线圈有时配置在不自然的位置。因此通过平滑处理,能够将端部的线圈配置在更真实的位置。平滑处理能够通过将例如专利文献2的方法对于由针织物、或针织物由多个衣片构成的情况下的衣片的端部的线圈应用而执行。
优选的是,针织设计系统具备线圈配置部,所述线圈配置部基于线圈的种类、由变形后的栅格线确定的线圈的位置、线圈间的连接关系,以针织纱相互连接的方式配置利用针织纱的线圈表示线圈的图像。线圈的配置根据栅格线的变形修正即可。并且线圈的种类、线圈间的连接关系根据针织物的设计等是已知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线圈利用表示针织纱的线圈的图像显示。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针织物的线圈显示。若对端部的线圈的配置进行平滑处理,则能够进行更真实的线圈显示。
优选的是,针织设计系统具备显示控制部,所述显示控制部将表示针织物的目标尺寸的图像和由变形后的栅格线确定的针织物的图像在彩色监视器上重叠显示,并且接受确定针织物的设计的数据的变更。若如此,则能够显示距离针织物的目标尺寸何种程度的偏离在哪个部分产生。因此能够直接判断是否需要变更针织物的设计,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能够变更设计。特别优选的是,将彩色监视器分割成2个以上的画面,在一方的画面中将表示针织物的目标尺寸的图像和由变形后的栅格线确定的针织物的图像重叠显示。并且从另一方的画面接受确定设计的数据的变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针织设计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各过程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针织物的外形数据的运算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机号和针距的取得算法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针织物的外形尺寸的运算算法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线圈的针距栅格线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另一相对于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又一相对于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相对于被拉伸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11是表示相对于2×2的绳形花样的、实施例中的栅格线的变形的图;
图12是表示相对于具有压圈的衣片的、实施例中的栅格线的变形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求取外形尺寸后的衣片端部的平滑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线圈的显示算法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针织设计的修正算法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2 针织设计装置
4 总线
6 彩色监视器
8 手动输入装置
10 文件入输出装置
12 彩色打印机
14 存储器
16 针织设计部
17 针距存储部
18 外形计算部
19 栅格线变形部
20 外形提取部
24 平滑处理部
26 线圈配置部
28 显示控制部
30~32 盒
71,72 线圈
73 圆
c1~c4 线圈横列
w1~w5 纵行
xp 纵行方向的标准针距
yp 线圈横列方向的标准针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优实施例。
【实施例】
图1~图15示出实施例,图1示出实施例的针织设计系统2,4示出总线,6示出彩色监视器,8示出记录针、鼠标、键盘等手动输入装置。10是LAN接口、磁盘驱动器、外部存储器等的文件入输出装置,输入输出指示尺寸、针织设计数据、针织数据等文件。12是彩色打印机,14是存储器,存储适宜的数据、数据库、程序等,除此以外还有未图示的CPU。
针织布的设计从基于指示尺寸等确定针织物的各衣片的形状开始。将该形状转换成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得到的数据是图案数据。针织设计数据是表示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线圈数量、各个线圈的种类、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等的设计数据,是基于图案数据的设计数据。将利用图案数据、针织设计数据等指定的设计称为针织设计。针织数据是用于驱动横机、圆机等织机而编织按照针织设计数据的针织物的数据,是将针织设计数据转换成织机的驱动用的数据。
针织设计部16基于来自文件输入输出装置10的输入文件、来自手动输入装置8的手动输入等,设计针织布。然后输出相对于设计后的针织布的针织设计数据,并且将针织设计数据转换成针织数据并输出。
针距存储部17存储线圈的机号和针距。机号是每规定长度的线圈数,有线圈横列方向的机号和纵行方向的机号,例如能够由最优手感样品测定。机号表示仅有正面线圈的组织、或仅有反面线圈的组织中的线圈尺寸。在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被连接的情况下,线圈间的针距成为问题。针距中有正面线圈-正面线圈间的针距、反面线圈-反面线圈间的针距、及正面线圈-反面线圈间等的针距,正面线圈-正面线圈间的针距和反面线圈-反面线圈间的针距相同。正面线圈-反面线圈间的针距和反面线圈-正面线圈间的针距相同。针距中,有线圈横列方向(图6等中的x方向)的针距和纵行方向(图6等中的y方向)的针距。正面线圈-反面线圈间等的针距成为问题是因为,存在罗纹、双反面、组织花样等编织组织,在仅有仅由正面线圈或仅由反面线圈构成的组织的情况下,机号是充分的。除此以外,也可以在针距存储部17存储相对于具有移针的线圈的针距。
外形计算部18基于针距存储部17中的、线圈的机号和针距,运算基于针织数据的针织物的外形尺寸。外形计算部18具备栅格线变形部19,所述栅格线变形部19将线圈排列在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和纵行方向的线(将这些称为栅格线)上,基于线圈的针距、移针,使栅格线变形。外形计算部18具备外形提取部20,所述外形提取部20根据变形后的栅格线,求出针织物的外形形状,特别是求出外形尺寸。线圈的位置由变形后的栅格线判明。
栅格线的变形中,使线圈横列方向上连接的线圈相互对齐移动,同样使纵行方向上连接的线圈相互对齐移动。因此,不是运算各个线圈的移动,而运算栅格线的变形。然后,根据移动平均、或在线圈横列及纵行的等全长上的平均来确定使线圈对齐移动的程度,特别是根据利用移动平均平均化的长度来确定。本发明中,为了使栅格线变形,不是使各个线圈不对齐地移动,在外形的运算中不需要反复计算。若得知各个线圈的位置,则针织物的外形也得知。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算针织物的外形、或针织物的衣片的外形。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算外形尺寸。
栅格线变形部19通过使栅格线变形来求取线圈的位置。但是在针织物或衣片的端部上,有时在线圈的位置产生错乱。因此优选通过平滑处理部24,对于端部的线圈、或距离端部为规定线圈横列内(例如5个线圈横列内、3个线圈横列内等)的线圈,对线圈的位置进行平滑处理。
线圈配置部26以利用外形计算部18求出的线圈的位置、或对其利用平滑处理部24进行平滑处理后的线圈的位置为基础,生成用线圈表现线圈得到的图像。由向线圈配置部26的输入数据,判明线圈的基准位置(例如始点位置)和终端位置等,也判明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及线圈的种类。线圈配置部26按照这些数据,利用针织纱的线圈表示线圈。
显示控制部28控制彩色监视器6的显示,解释来自手动输入装置8的输入。例如将彩色监视器6的画面分割为2个画面等,在一方的画面上将基于指示尺寸的设计、和利用外形提取部20求出的外形重叠显示,用户能够确认误差。并且在另一画面上,接受图案数据的修正、组织花样的设计修正、线圈的追加、删除等。
图2示出实施例的各过程,在过程p1中,通过指定指示针织物的尺寸的尺寸数据(指示尺寸)和手感数据(机号等)、及指定线圈的种类和连接关系,而生成针织设计数据和针织数据。在过程p2中,基于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机号、正面线圈-反面线圈间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针距、及具有移针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针距,使栅格线变形。线圈处于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与纵行方向的栅格线的交点,若确定栅格线,则确定线圈的位置。
过程p3~p5可省略,在过程p3中对端部附近的线圈配置进行平滑处理,在过程p4中将各线圈在线圈的图像中调换。在过程p5中,在1个画面上,将基于指示尺寸的针织物的形状和利用外形计算部18等求出的针织物的外形重叠显示。从另一个画面,基于手动输入等,接受图案数据、针织设计数据等的修正。
图3示意地示出针织物的外形尺寸的运算,盒30显示针织数据,实际上,盒30将线圈的种类和移针等利用彩色区分颜色显示。盒31表示线圈的外形数据,盒32将盒31中的线圈的配置放大显示。线圈在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上以栅格状配置。线圈在没有特别显示的情况下,与上下左右的线圈连接,若通过移针等使连接关系变化,则示出线圈的连接关系。盒32的显示不反映基于正面线圈与反面线圈的连接、线圈的移针等的针距的变化,因此尺寸不是实际的尺寸。
图4示出机号和针距的取得算法。手感样品自身通过专利文献1而是公知的,在步骤S1中,以除了仅由正面线圈或仅由反面线圈构成的组织以外还包括罗纹(沿线圈横列方向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显现的组织)及双反面(沿纵行方向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显现的组织)的方式,设计手感样品。除此以外也可以包含移针等。
将手感样品的针织设计数据转换成针织数据,利用横机等进行针织,实施后处理加工(步骤S2)。此时,改变每个线圈的线圈长度,编织多个手感样品,选择手感最优的样品(步骤S3),若不是最优的样品,则变更线圈长度等而再次编织手感样品。
相对于最优手感样品,求出正面线圈和正面线圈相邻的情况下、及反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相邻的情况下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针距xp和纵行方向针距yp(步骤S4)。若将它们作为机号表示,则得到相对于最优手感样品的机号,使用该机号。
将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相邻的情况下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针距xp和纵行方向针距yp作为正面-反面间针距求出(步骤S5)。在这些针距中,有罗纹的情况下的针距和双反面的情况下的针距,应用哪一个由针织数据中的线圈的种类求出。在周围由正面线圈包围的反面线圈等的情况下,优选按照利用罗纹的线圈的针距确定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xp、并利用双反面的线圈的针距确定纵行方向的针距yp等的模型(规则),或使手感样品包含这种线圈。在手感样品包含移针等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求出移针的线圈横列方向针距和纵行方向针距。通过以上的步骤,求出作为线圈的尺寸的基础的机号和针距。
针织物中,线圈在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上连接,因此线圈的形状受到周围的线圈的影响而变化。为了加进周围的线圈的影响,且不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运算,求出针织物的外形尺寸,而进行图5~图15的处理。
在图5的步骤S11中,基于指示尺寸等确定针织物的形状,在步骤S12中基于机号将指示尺寸等转换成线圈数量而形成图案数据,在步骤S13中追加编织组织、线圈的种类等,形成针织设计数据。并且在步骤S14中将针织设计数据转换成针织数据。在此处的线圈数量中,不反映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的情况、线圈被移针的情况等,因此若按照针织数据编织,则一般成为与指示尺寸不同的针织物。
在步骤S15中,基于正面-反面间针距及移针针距,使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和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变形,求出更实际的线圈的位置。在步骤S16中,基于求出的线圈的位置,运算针织物的外形尺寸。
图6中用虚线示出栅格线的模型。线圈横列c1~c4和纵行w1~w5被显示,纵行w1~w3为正面线圈,纵行w4、w5为反面线圈,用j表示线圈横列编号,用i表示纵行编号。各线圈横列c1~c4及各纵行w1~w5中的、配置有线圈的直线或曲线为栅格线。使针织物的起点位于例如图6的左下。纵行w2-w1间的针距设为纵行w2的4个线圈(j=1~4)的x方向针距xpj的平均。线圈横列c1-c2间的针距设为线圈横列c2的5个线圈(i=1~5)的y方向针距ypi的平均。即,不使线圈单独地移动,使线圈所属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变形,在变形中使用各线圈的针距的平均值或移动平均。纵行w1-w2、w4-w5等的针距与由机号确定的针距相等。线圈横列c1-c2的针距是正面线圈-正面线圈的针距×3和反面线圈-反面线圈的针距×2的加权的平均,权重是成为其针距的线圈的数量。而且线圈横列c1-c2~c3-c4的针距是相同的。确定栅格线的数据例如是栅格线的交点(线圈)的坐标的排列,栅格线的变形是指使线圈的坐标移动的情况。
短的栅格线接近直线,而长的栅格线偏离直线的情况是自然的。换言之,1个线圈的针距只是稍微影响远离的线圈的配置。因此优选利用线圈的位置在直线上对齐的程度的线圈数量进行平均的移动平均。
图7示出移针的针距的运算,在手感样品中包含移针的线圈的情况下,使用测定值。设线圈的尺寸自身不因移针而变化,设与正面线圈-正面线圈的针距或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针距对应的标准的针距为xp、yp(以下相同),设尺寸(xp2+yp2)1/2不变化。并且以线圈的基端等的基准位置为中心而沿圆73,使线圈71向线圈72旋转。用于求出移针针距的模型也可以考虑其他模型,模型和针距的近似方法是任意的。
图8、图9中,补充示出相对于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对于移针后的线圈,仅以针距缩小的方向为对象,图8的●表示线圈的起点,○表示末端,考虑纵行3-4上的该线圈的针距。设a为移针前的线圈的末端位置,a’为移针后的位置。位置a'位于纵行3上时,设该线圈的纵行3-4上的针距为0。对于位置a',若如图8所示定义x、y,则该线圈的纵行3-4上的针距成为-xp+x(xp为标准针距),线圈横列2-3上的针距成为y。接着,位置a’处于将基端和位置a连接的线上,设位置a'与基端的距离等于yp的话,x、y被确定。图9示出对于其他线圈的同样的运算例。
图10示出拉伸后的线圈的针距的思路,设该线圈的末端从位置b向位置b'收敛。若考虑线圈横列3-4上的该线圈的针距,则末端的位置b'位于J=3的栅格线上时设针距为0。末端的位置b'在j=2的栅格线上收敛,因此线圈横列3-4上的针距设为-yp。
若使用图8、图9的模型,则能够运算图11中的线圈横列间的针距和纵行间的针距。图的线圈横列1等表示线圈横列1-2间等的针距。a-d为线圈的记号。认为针距xp的线圈有2个,线圈a的针距成为-(xp-xpa),线圈c的基端有针距xp的贡献,而求出纵行2-3上的针距(xp+xp-(xp-xpa)+xp)/4。但是运算方法的细节能够适宜变更。
若使用图10的模型和图8等的模型,则能够运算图12中的针距。设线圈横列3-4上的针距为(2ypa+0)/3是因为,线圈a、及与其相同形状的线圈的贡献为2ypa,线圈e的末端将要在j=3的栅格线上收敛,因此对针距的贡献为0。同样也能够运算线圈横列4-5等上的针距。通常的线圈为2个线圈,贡献为2xp,线圈a的贡献为xpa,若进行平均,则纵行1-2上的针距成为(2xp+xpa)/3。
这样求出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针距,若对每个用虚线示出的栅格线进行平均,则变形后的栅格线的位置被确定。图11、图12中示出简单平均,但在栅格线长的情况下,优选移动平均。
如以上所述,伴随移针的情况下的针距能够通过:
·由手感样品测定;
·直接或修正使用图8、图9、图10的模型,从而求出。这些针距存储于针距存储部17,或每次利用栅格线变形部19运算而求出。设浮线及集圈与栅格线的变形无关,但也可以另外确定适当的模型。并且若判明栅格线如何变形,则线圈的位置被确定。该处理无需反复运算,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求出针织物的外形尺寸。
以栅格线单位使线圈移动,因此有时在衣片的端部线圈的位置会错乱。在消除此的情况下,执行图13的处理。步骤S21中,从衣片端部的线圈、或端部提取5个线圈横列内、3个线圈横列内等的规定线圈横列内的线圈。衣片为身片,端部的位置为袖孔的情况下,有时通过与袖接合,而袖的线圈被牵拉,端部的线圈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端部与其他衣片的端部接合的情况下,假想地追加与其他衣片的线圈之间的连接数据(步骤S22)。端部的线圈数与其他衣片一致的情况下,使线圈1:1地连接。线圈数不一致的情况下,追加例如基于双层线圈的连接。
步骤S23、S24中,仅对于端部附近的线圈执行专利文献2记载的处理等,进行平滑处理。处理的细节是任意的,例如对每个线圈,评价基于线圈间的距离的张力、基于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不正交情况的歪斜、基于针织物要在端部弯曲的情况的线圈横列方向的弯曲和纵行方向的弯曲(步骤S23),基于这些使线圈移动(步骤S24)。图13的处理仅对于端部附近执行,因此处理时间短,且能够使端部附近的线圈的配置更接近实际。
求出线圈的配置,若根据期望对端部附近的线圈配置进行平滑处理,则通过以针织纱的线圈表示各个线圈,能够简单地以线圈显示针织物。在图14中示出该处理,在步骤S31中,对于各线圈,提取基准点和末端等的位置。对于各线圈,提取与周围的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及表里的线圈的种类(步骤S32)。这些数据已经利用针织数据及外形尺寸的运算等求出。由此,判明线圈的位置和形状、与周围的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等,因此若按照这些配置针织纱的图像,针织纱的端部在线圈间的边界相互连接,则能够进行线圈的线圈显示(步骤S33)。
图15中示出基于2画面显示的针织设计的修正。若判明针织物的外形尺寸,则可知与指示尺寸的一致/不一致。因此将求出的针织物的外形形状与基于指示尺寸的形状数据等比较。并且在1个画面中,将针织物的外形图像和形状数据的图像重叠显示(步骤S41),从另一画面接受设计的修正输入(步骤S42)。例如修正图案数据而追加或删除线圈,变更编织组织的设计。在针织物的一部分追加线圈时,例如如专利文献3那样进行即可。并且根据期望,求出相对于修正后的设计的针织物的外形(步骤S43),返回步骤S41,确认与指示尺寸之间的一致。
实施例中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能够在短时间内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2)若对于衣片的端部附近的线圈实施平滑处理,则可得到更接近实际的线圈配置。
3)若将线圈在线圈的图像中调换,则能够进行简单的线圈模拟。
4)视认与指示尺寸之间的误差,修正图案数据等,由此能够编织指示尺寸那样的针织物。
不以使针织物的外形尺寸与指示尺寸一致为目的,为了进行针织物形状的简单的模拟,也可以使用本发明。在使用多个种类的针织纱的情况下,优选编织包含各针织纱的手感样品,取得最优线圈长度、机号、针距等。根据编织宽度或编织长度,线圈尺寸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优选改变编织宽度或编织长度,编织多个种类的手感样品。

Claims (7)

1.一种针织设计系统,根据针织设计数据或针织数据求出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排列有线圈的针织物的外形尺寸,具备:
针距存储部,以相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与不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不同的方式,存储由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这2种针距构成的线圈的排列针距;
栅格线变形部,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向纵行方向变形,且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向线圈横列方向变形;及
外形提取部,由变形后的栅格线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通过根据线圈的针距使栅格线变形,而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均是沿着栅格线的移动平均,且所述平均根据栅格线上的位置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距存储部存储使线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移针的情况下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或由所述针距存储部的针距运算使线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移针的情况下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平滑处理部,所述平滑处理部对于针织物的端部的线圈,对由变形后的栅格线确定的线圈的位置进行平滑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线圈配置部,所述线圈配置部基于线圈的种类、由变形后的栅格线确定的线圈的位置、线圈间的连接关系,以针织纱相互连接的方式配置利用针织纱的线圈表示线圈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控制部,所述显示控制部将表示针织物的目标尺寸的图像和由变形后的栅格线确定的针织物的图像在彩色监视器上重叠显示,并且接受确定针织物的设计的数据的变更。
7.一种针织设计方法,根据针织设计数据或针织数据,通过针织设计系统求出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排列有线圈的针织物的外形尺寸,通过进行如下步骤,从而通过根据线圈的针距使栅格线变形,而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所述针织设计系统以相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与不同种类的线圈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的针距不同的方式,存储由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纵行方向的针距这2种针距构成的线圈的排列针距;
通过所述针织设计系统,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向纵行方向变形,且根据属于栅格线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的平均,使由沿着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排列构成的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向线圈横列方向变形;及
由变形后的栅格线求出针织物的外形。
CN201510119366.5A 2014-03-18 2015-03-18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Active CN104933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4915 2014-03-18
JP2014054915A JP6109105B2 (ja) 2014-03-18 2014-03-18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3217A true CN104933217A (zh) 2015-09-23
CN104933217B CN104933217B (zh) 2018-10-16

Family

ID=5269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9366.5A Active CN104933217B (zh) 2014-03-18 2015-03-18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21581B1 (zh)
JP (1) JP6109105B2 (zh)
KR (1) KR101690527B1 (zh)
CN (1) CN1049332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5219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13293496A (zh) * 2020-02-06 2021-08-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产品的缩放码方法及缩放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84355B1 (ko) 2015-11-18 2016-12-08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Cellular automaton과 Iterative relocation system을 이용한 패턴디자인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7152302B2 (ja) * 2018-12-27 2022-10-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0789A2 (en) * 1990-08-06 1992-02-12 Shima Seiki Mfg., Ltd. A method of knitting a garment with a plurality of carriages
CN1316028A (zh) * 1998-08-28 2001-10-0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衣物的编织方法
CN1751150A (zh) * 2003-03-07 2006-03-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316028C (zh) * 2003-04-25 2007-05-16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Nα-脱乙酰化人胸腺素α1单体的表达载体、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
WO2009039668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Smartpatter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 of stitched objects
CN102666955A (zh) * 2009-11-26 2012-09-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6182B2 (ja) * 1993-11-08 1997-11-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製品の生産方法
WO2004009894A1 (ja) * 2002-07-24 2004-01-2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横編機の給糸装置
JP4237601B2 (ja) * 2003-10-15 2009-03-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ルー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EP1921188B1 (en) 2005-07-28 2014-09-0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Loop simulation system, its method and its program
JP2009120987A (ja) 2007-11-14 2009-06-04 Shima Seiki Mfg Ltd 編成コース数の調整方法およびデザイン装置
CN101952497B (zh) * 2008-03-12 2012-06-2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设计系统
JP5595912B2 (ja) * 2008-07-03 2014-09-2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製品の編目数の決定方法と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デザイ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0789A2 (en) * 1990-08-06 1992-02-12 Shima Seiki Mfg., Ltd. A method of knitting a garment with a plurality of carriages
CN1316028A (zh) * 1998-08-28 2001-10-0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衣物的编织方法
CN1751150A (zh) * 2003-03-07 2006-03-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316028C (zh) * 2003-04-25 2007-05-16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Nα-脱乙酰化人胸腺素α1单体的表达载体、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
WO2009039668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Smartpatter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 of stitched objects
CN102666955A (zh) * 2009-11-26 2012-09-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EP2505705A1 (en) * 2009-11-26 2012-10-03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design device,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progra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5219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12095219B (zh) * 2019-06-18 2022-03-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13293496A (zh) * 2020-02-06 2021-08-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产品的缩放码方法及缩放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3217B (zh) 2018-10-16
KR101690527B1 (ko) 2016-12-28
EP2921581B1 (en) 2019-09-04
JP6109105B2 (ja) 2017-04-05
KR20150108776A (ko) 2015-09-30
JP2015175083A (ja) 2015-10-05
EP2921581A1 (en)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8839B (zh)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CN101233271B (zh)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McCann et al. A compiler for 3D machine knitting
CN104933217A (zh)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US11293124B2 (en) Textile component produ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135489B2 (en) Knit simulation device, knit simul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CN100400733C (zh) 筒状织物的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CN102666955B (zh)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CN104164737B (zh) 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罗纹风格针织物
CN101952497A (zh) 针织物设计系统
Liu et al. Mesh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warp-knitted tubular fabrics
CN103966752B (zh)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CN106435994B (zh) 一种纬编针织物结构仿三维快速模拟方法
CN110820145A (zh) 基于花型模块的压缩花样展开方法、针织横机及装置
CN101608377B (zh) 针织品的改进制造方法
JP7204583B2 (ja)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CN116090201B (zh) 少梳经编针织物的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Cong et al. Weft-knitted lace fabric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spring-mass model
CN114741901B (zh) 一种纬编双面移圈针织物可织性的测试方法及报警装置
CN102084049A (zh) 针织产品的线圈数的决定方法和设计系统、设计程序
EP2955258B1 (en) Design system for knitted fabric
Ma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Shaped Knit Garm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haker et al. CAD for textile fabrics
CN117313397A (zh) 一种基于clo3d辅助的针织服装的设计方法
CN111501186A (zh) 针织物的设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