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271B -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 Google Patents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3271B
CN101233271B CN2006800275968A CN200680027596A CN101233271B CN 101233271 B CN101233271 B CN 101233271B CN 2006800275968 A CN2006800275968 A CN 2006800275968A CN 200680027596 A CN200680027596 A CN 200680027596A CN 101233271 B CN101233271 B CN 101233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ngle
knitted fabric
axle
b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75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3271A (zh
Inventor
寺井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3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3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相对于针织物的各线圈,重复进行线圈的移动使其收敛,以消除与周围的线圈的距离和缺省值之间的差、连接左右线圈和上下线圈的线所成角度相对90度的偏差、左右的线圈相对纵行方向的轴所成的角度和缺省值之间的差、以及上下的线圈相对线圈横列方向的轴所成角度和缺省值之间的差。可以仅设想极少的经验法则而逼真地模拟针织物。

Description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针织物逼真地进行线圈弧模拟(loopsimulation)的装置、线圈弧模拟方法以及线圈弧模拟程序。
背景技术
申请人提出有如下的方案:根据线圈的种类及与相邻线圈的连接关系等由经验法则求出线圈的位置并进行线圈弧模拟(专利文献1)。但是该方法存在如下的问题:
·由于依赖于经验法则,因而线圈弧模拟的根据不明确;
·双罗纹集圈组织等具有膨起的针织物的模拟比较困难。另外对针织物的端部的弯曲(curve)进行模拟比较困难。后两个问题可以整理成难以对针织物的三维构造进行模拟的问题。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2050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课题在于,
·在可以执行的计算量的范围内,在线圈弧模拟中最小程度地使用经验法则。
·可以表现针织物的三维膨起和弯曲等。
本发明的线圈弧模拟装置,用于以表现出各个线圈的线圈弧的方式生成与针织物的设计数据对应的针织物图像,其特征在于,设有: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与相邻线圈的距离和其标准值的距离偏差作为张力而求出的单元;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连接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与连接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的交角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变形角而求出的单元;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而求出的单元;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纵行的弯曲角而求出的单元;和移动单元,用于移动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的位置,以使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减小。
本发明的线圈弧模拟方法,以表现出各个线圈的线圈弧的方式生成与针织物的设计数据对应的针织物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与相邻线圈的距离和其标准值的距离偏差作为张力而求出;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连接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与连接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的交角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变形角而求出;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而求出;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纵行的弯曲角而求出;和移动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的位置,以使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减小。
本发明的线圈弧模拟程序,用于以表现出各个线圈的线圈弧的方式生成与针织物的设计数据对应的针织物图像,并可以由计算机执行,其特征在于,设有: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与相邻线圈的距离和其标准值的距离偏差作为张力而求出的命令;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连接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与连接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的交角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变形角而求出的命令;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而求出的命令;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纵行的弯曲角而求出的命令;和用于移动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的位置,以使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减小的命令。
优选的是在上述移动中,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线圈,根据求出的相对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的各移动量相加后的总移动量来使各线圈移动。
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线圈弧模拟装置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对于线圈弧模拟方法及线圈弧模拟程序也直接适用,关于线圈弧模拟方法及线圈弧模拟程序的记载也直接适用于线圈弧模拟装置。作为对象的针织物是平针织物或者圆针织物,既可以是针织物本身、也可以是服装。
在本发明中,确定线圈位置的因素具有张力、变形角、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这四种。相对这些标准值的偏差例如是差值,但是也可以是比例等。张力根据与相邻线圈的间隔和标准值之间的偏差,在将线圈视作相互通过弹簧连接时,反映弹簧从自然长度(标准值)伸缩时要恢复到自然长度的性质。变形角反映了如下的性质,即,在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上邻近的例如4个线圈形成的四边形上,各顶点的角度具有稳定值,角度由此偏离时要恢复到原来的角度。
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与如下对应,即,线圈不是平面的构造,具有其两端相对线圈的中心要向针织物的前后移动的性质。将弯曲角的标准值设定为180度时,线圈要收容于平面内,并且通过使标准值从180度偏离,针织物要变得弯曲。通过利用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可以模拟针织物从平面露出而立体变形的情况。
上述四个因素基于施加在线圈上的各种力及线圈自身要发生立体变形的力,而不是将经验法则直接模型化。因此,可以基于具有依据的模型而进行模拟。并且,为了利用上述模型进行模拟,只要求出张力、变形角、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即可,这些都是可以简单计算的量,因而可以将模拟需要的时间控制在实用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可以例如将由针织数据通过模拟得到的假想针织物或服装以放置在平面上的状态进行观察,可以不进行试织而评价针织物或服装。
在每次求出张力、变形角、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时,可以使线圈移动,但是那样在求出偏差期间线圈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因此,例如在相对全部线圈求出张力、变形角、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之后,根据相对张力、变形角、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的各移动量相加后的总移动量来使各线圈移动的话,处理就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线圈弧模拟装置的框图。
图2是实施例的线圈弧模拟程序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线圈弧模拟算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参数列表的例子的图。
图5表示实施例中的张力处理的图。
图6表示实施例中右侧的线圈的变形处理的图。
图7是实施例中左侧的线圈的变形处理的图。
图8是表示针织物端部的弯曲模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中对左侧线圈的纵行方向弯曲处理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中对右侧线圈的纵行方向弯曲处理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中对上侧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弯曲处理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中对下侧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弯曲处理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服装的线圈弧模拟图像的图。
图14是表示现有例中的服装的线圈弧模拟图像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白黑的线圈尺寸来表现图案的针织物的线圈弧模拟图像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手套的线圈弧模拟图像的图。
图17是表示双罗纹集圈编织的顺序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的双罗纹集圈组织针织物的线圈弧模拟图像的图。
标号说明
2线圈弧模拟装置
4总线
6用户界面
7手动输入
8显示器
10打印机
12线圈弧模拟程序存储部
14LAN接口
16磁盘驱动器
18图像存储器
20编织数据变换部
22线圈弧长处理部
24张力处理部
26变形处理部
28线圈横列方向弯曲处理部
30纵行方向弯曲处理部
32合成部
34冲突判断部
36收敛判断部
38纱条信息生成部
40绘制部
52线圈弧模拟程序
54张力处理命令
56变形处理命令
58线圈横列方向弯曲处理命令
60纵行方向弯曲处理命令
62合成命令
64冲突判断命令
66收敛判断命令
68纱条信息生成命令
70绘制命令
80~83参数列表
90线圈模型
91线圈位置
92~95针织物模型
P0线圈位置
P1~P4周围的线圈位置
Axis轴
θ,φ弯曲角的缺省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图18表示实施例。在图中2表示线圈弧模拟装置,4是数据或指令等的总线,6是用户界面,通过利用记录笔、鼠标、轨迹球、键盘等的手动输入7输入针织物的设计。而且从手动输入7向用户界面6输入线圈的线圈弧长、针织纱的材质、完成加工时的收缩率等,进而输入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上的交角的标准值、更准确地说是输入连接当前线圈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与当前线圈与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的交角的标准值。并且输入相对于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的轴两侧的2个线圈间的角度的标准值、相对于纵行方向的轴的轴两侧的2个线圈间的角度的标准值等。线圈弧长及针织纱的材质、完成加工时的收缩率、交角的标准值、轴两侧的线圈间的角度的标准值等是模拟参数。
8是显示部,表示设计数据、针织物的线圈弧模拟图像等,打印机10也输出针织物的设计数据及线圈弧模拟图像等。线圈弧模拟图像是对基于针织物的设计数据的假想针织物进行模拟以逼真地表现各个线圈弧(线圈)的图像,各个线圈除了具有平面内的坐标(x、y)之外,还具有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的坐标(z坐标),线圈的位置由线圈基部的位置表示。
12是线圈弧模拟程序存储部,存储线圈弧模拟所需要的程序,其具体情况表示于图2。14是LAN接口,将针织物的线圈弧模拟程序及设计数据、基于针织物的设计数据的编织数据以及线圈弧模拟图像等输出到LAN。磁盘驱动器16经由磁盘输入输出与14同样的数据。18是图像存储器,例如以光栅形式存储线圈弧模拟图像等的图像。20是编织数据变换部,将由用户界面6等设计的针织物的数据变换成可以由横机编织的编织数据。22是线圈弧长处理部,根据编织数据输出各个线圈的线圈弧长。
24是张力处理部,对于相对各个线圈在纵行方向和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例如4个线圈,将其距离与缺省值即标准值之差作为张力而输出。该张力值表示线圈间的距离相对标准值偏离的所导致的张力。以下,相邻线圈表示在纵行方向和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称作线圈横列方向右侧的线圈时,表示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右侧线圈等。在实施例中仅将相邻线圈间的关系作为问题。
在此的缺省值由线圈弧长确定,这既可以表示因横机编织时的张力而拉伸前的每个线圈弧的针织纱长度,也可以表示因横机的张力而拉伸时的每个线圈弧的针织纱长度,或者还可以表示在编织后因进行完成加工而收缩后的每个线圈弧的针织纱的长度。线圈弧长可以对应于每个规定的区间而变化,也可以对应于每个线圈变化,并且横机的张力或完成加工所导致的针织纱的伸缩与针织纱的原材料有关,针织纱的种类使用输入用户界面6的信息。
变形处理部26相对各个线圈求出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线圈和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线圈与其本身所成的三角形的角度,即求出交角。在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成直角的情况下,该角度即交角应该是90度。如果不从用户界面6输入,则交角的标准值(缺省值)即为90度。将交角与其标准值的差作为变形角,每个线圈具有4个交角,但是在此使用线圈横列方向左侧的相邻线圈和纵行方向上侧或者下侧的线圈、以及线圈横列方向右侧的线圈和纵行方向的上述线圈,对于各个线圈分别求出2个交角。根据相对于交角的缺省值的差、即根据变形角,使交角接近缺省值的力作用于相邻线圈。变形角表现该力。
线圈横列方向弯曲处理部28基于如下机理:相对于沿线圈横列方向的轴,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2个线圈在规定的角度下稳定。而且,纵行方向弯曲处理部30基于如下机理:相对于沿纵行方向的轴,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2个线圈在规定的角度下稳定。这些具体情况参照图8进行说明。
合成部32使针织数据上的各个线圈移动。可以在每次求出张力、变形角、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及绕纵行轴的弯曲角时使线圈的位置移动,但是在实施例中,相对于所有的线圈算出张力、变形角、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及绕纵行轴的弯曲角。接着对于这些要素赋予权重,例如设张力的权重为1,其他的权重为1~0.1程度。将权重乘以张力等的各要素,作为每个的移动量。例如张力,由于在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上标准是具有4个相邻的线圈,因而张力值是4个,如果对于它们赋予权重而加和计算,则得到与张力有关的总移动量。这样,求出对于上述4个因素的移动量的总和。同样地,变形角等其他移动量,其每个移动量也具有多个要素。
对于每个线圈求出总移动量而使其移动。移动量包括使当前线圈移动的量和使相邻线圈移动的量。在每次求出与一个线圈相关的总移动量时,使该线圈或相邻线圈移动,并接着求出与下一线圈相关的移动量的话,移动量的计算变得不稳定。
冲突判断部34检测线圈间的冲突,例如在两个线圈的位置在水平面内一致的情况下,在它们的z坐标上如果没有针织纱直径程度的差异,则判断为冲突。冲突判断部34检测出冲突时,使移动量变化至不发生冲突的位置。
收敛判断部36,在重复执行从移动量的计算至由冲突判断引起的移动量修正的过程时,判断移动量是否收敛为零或者收敛至规定值以下,如果移动量收敛或者处理次数到达上限,则将与上述4个因素相关的稳定的针织物数据作为由模拟得到的结果,结束线圈位置的移动。
纱条信息生成部38以连接所求得的线圈的位置的方式求出纱条、即针织纱的位置或者针织纱流。由此确定针织纱的位置。根据该位置在绘制部40实施绘制,形成线圈弧模拟图像。
图2表示线圈弧模拟程序52的概要,该程序用于使专用的针织设计装置或个人电脑等执行实施例的线圈弧模拟。张力处理命令54,是用于实际安装张力处理部24的命令。命令的内容与在张力处理部24的处理同样。变形处理命令56是用于执行变形处理部26中的处理的命令,线圈横列方向弯曲处理命令58是用于执行线圈横列方向弯曲处理部28中的处理的命令,纵行方向弯曲处理命令60是用于执行纵行方向弯曲处理部30中的处理的命令。
合成命令62是用于执行在合成部32的处理的命令,冲突判断命令64是用于执行在突出判断部34的处理的命令,收敛判断命令66是用于执行在收敛判断部36的处理的命令。纱条信息生成命令68是用于执行在纱条信息生成部38的处理的命令,绘制命令70是用于执行在绘制部40的处理的命令。
图3表示实施例的线圈弧模拟方法的算法,除了特别指出的方面之外,都执行图1的装置2的动作。由编织数据相对于各线圈求出与相邻线圈的连接关系(连接信息),且由连接信息求出线圈的种类(成圈、集圈、浮线)、正面线圈、反面线圈、双重线圈、横移量、端部线圈等各个线圈的个别特性作为属性而记录。此外由编织数据求出线圈弧长等,追加到属性中。由连接信息和属性求出张力、变形角、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弯曲角的标准值(缺省值),如果对于这些值存在来自用户界面6的特别输入,则作为与其对应的缺省值。
对于张力、变形角、弯曲角求出各个移动量即移动矢量或者修正矢量,并加到移动矢量的阵列中。该阵列是数据阵,各个要素是每个线圈的张力、变形角、纵行方向的弯曲角、线圈横列方向的弯曲角的各个移动量。
图4的参数列表80~83中的“连接”下的1、2、3等的数字表示线圈编号,角度的单位是rad,表示与4个要素相关的缺省值。变形即变形角的缺省值在此为90度(1.57rad),但是也可以是90度以外。而且,纵行方向弯曲角、线圈横列方向弯曲角的缺省值从180度(3.14rad)偏离时,则可以三维地表现针织物端部的弯曲即针织物的膨起。关于针织物数据中的各个线圈的位置也生成同样的列表,由列表间的差求出张力、变形角、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弯曲角。
从阵列中调出张力、变形角、纵行方向的弯曲角、线圈横列方向的弯曲角的每个要素的移动量(移动矢量),对每个因素赋予权重并加和,作为合成的移动矢量。接着判断以合成移动矢量使各线圈移动时当前线圈(各线圈)与其他线圈有无冲突,如果冲突则修正合成矢量以避免冲突。
对于全部针迹即针织物的全部线圈,根据合成矢量移动位置。在每一次线圈的移动大致收敛为零时,使用线圈的位置和属性以及相邻线圈的位置生成纱条信息,实施绘制以形成逼真的线圈弧模拟图像。
在图5表示与张力相关的处理。以下P0表示当前线圈,P1~P4表示相邻线圈。求出线圈P0~P1间的距离,将其与缺省值比较,取其与缺省值之差的一半,作为对线圈P0、P1的位置的修正矢量(张力)。线圈P0一般具有4个左右的相邻线圈,因而对于相邻的各线圈进行该处理。这基于如下的模型:各线圈通过弹簧连接,弹簧的自然长度是缺省值。
在图6、图7表示与变形角相关的处理。在此,将交角的缺省值作为90度表示,将与包括线圈P0、P1、P2这三点的平面垂直的轴作为旋转轴。该轴不一定与针织物整体的平面垂直。求出角P1-P0-P2与其缺省值之差作为变形角,将其作为对线圈P1、P2的修正矢量。虽然该修正矢量看起来过大,但是在求出合成的移动矢量时要乘以权重,因而此处的修正矢量是否过大不会成为问题。
在图8表示针织物的弯曲的模型。90是线圈模型,91是与该线圈相对的线圈位置。附图表示平针组织的正面线圈、或者表示从上方观察仅由平针组织的正面线圈构成的针织物模型92~95的状态,图的下侧为前,上侧为后。平针组织的正面线圈处于线圈的中心被向前牵拉,左右的端部被向后牵拉的倾向。在平针组织的平针织物上,在针织物的中心部即编织中,虽然前后牵拉的力量均衡,但是由于编织端部即针织物的端部为自由的状态,因而向后牵拉。在实际的针织物中,由于这种机理,平针组织的平针织物的左右两端向后侧弯曲。与此对应的处理是纵行方向的弯曲处理,重复该处理时,以从针织物93变成针织物95的方式使左右两端向后侧弯曲。纵行方向的弯曲处理是用于模拟针织物以纵行方向为轴弯曲的处理,对象不限于针织物的两端的弯曲。
与此同样的问题表现为针织物的上部或下部的弯曲,从横向观察平针组织的正面线圈时,线圈的两端向前牵拉,线圈的中心向后牵拉。针织物的上端和下端由于是自由的状态,因而在这些位置产生向前方的弯曲。线圈横列方向的弯曲处理是对此进行模拟的处理,模拟针织物与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的轴相关的弯曲变形。
图9表示与左侧的线圈P1相关的纵行方向的弯曲处理。对于当前线圈P0利用纵行方向上下的线圈P2、P4产生旋转轴Axis。即关于下侧的线圈P4求出相对线圈P0对称的位置P4’,在矢量P0P2与矢量P0P4’的中间方向产生轴Axis。将线圈P3绕轴Axis旋转弯曲角的缺省值θ后的位置设为P3’。在以通过线圈P1向轴Axis所引垂线的垂足为中心的球面上,使线圈P1向与从轴朝向位置P3’的矢量平行的位置转移后的位置设为P1’。然后将从P1向P1’的矢量作为修正矢量。图9的处理,是相对于轴Axis使线圈P1和线圈P3所成的角接近弯曲角的缺省值θ的处理。这与图8的线圈模型90中线圈左右向后侧牵拉的情形相对,弯曲角θ例如为120度左右,而在针织物内的中央部可以使θ为180度左右。
图10表示相对线圈P3求出修正矢量的情况,处理的内容本身与图9相同。即,以相对轴Axis使线圈P1与线圈P3所成的角度接近θ的方式产生修正矢量。
图11、图12表示线圈横列方向的弯曲角的处理,处理的模型与图9相同。关于当前线圈P0,与线圈P3对称的点设为P3’,使用线圈P1和线圈P3’产生轴Axis。接着将线圈P4旋转线圈横列方向的弯曲角的缺省值φ后的点设为P4’,以与线圈P2距轴Axis的相同距离,与P4’相对轴的一致朝向产生修正矢量。
在图12中,产生同样的轴Axis,使线圈P2相对轴旋转-φ而产生点P2’,以线圈P4距轴的相同距离、与P2’相对轴的一致朝向产生修正矢量。
图13以后表示模拟结果。图13、图14表示女性用的背心的前身片的线圈弧模拟图像,在图14(现有例)中仅将规定的尺寸分配给各个线圈而进行排列。在实施例(图13)中表现出了衣襟上部的朝前的弯曲、侧边部分的朝后的弯曲。并且编织端部的下端也表现出不是单纯直线状的自然的状态。在针织物中央的绞花组织中,各绞花组织从单纯的菱形开始变形,很自然。
图15表示通过使用黑白双色的纱线对应每个线圈改变线圈的尺寸,来使玫瑰花的图案浮现。在实施例中,可以以根据每个线圈的线圈弧长改变线圈尺寸的方式进行模拟,因而这种图案也可以模拟。
图16是手套的模拟图像,是对于具有手背和手掌侧的筒状的针织物的模拟图像。在此,设线圈横列方向或纵行方向的弯曲角的缺省值为120度,可以自然地表现筒状手套的端部弯曲状况。
图17表示双罗纹集圈组织的编织顺序。在图17的针织物的中央部具有进行罗纹编织的部分,在该部分上,正面线圈的编织次数远远的大于反面线圈的编织次数,因而针织物向前侧隆起。将与此相对的实施例中的线圈弧模拟图像表示于图18。表现出了双罗纹集圈组织带来的针织物的立体变形。在图18中,以将双罗纹集圈组织向针织物的下侧推压的方式打褶而表现,但是也可以以强调双罗纹集圈组织从针织物膨起地突出的方式进行模拟。进而,在图18中,由于针织物的上下是罗纹针织物,因而没有出现弯曲。

Claims (4)

1.一种线圈弧模拟装置,用于以表现出各个线圈的线圈弧的方式生成与针织物的设计数据对应的针织物图像,其特征在于,设有: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与相邻线圈的距离和其标准值的距离偏差作为张力而求出的单元;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连接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与连接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的交角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变形角而求出的单元;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而求出的单元;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纵行的弯曲角而求出的单元;和
移动单元,用于移动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的位置,以使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弧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移动单元中,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根据求出的相对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的各移动量相加后的总移动量来使各线圈移动。
3.一种线圈弧模拟方法,以表现出各个线圈的线圈弧的方式生成与针织物的设计数据对应的针织物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与相邻线圈的距离和其标准值的距离偏差作为张力而求出;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将连接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与连接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的线的交角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变形角而求出;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而求出;
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相对表示其与在纵行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朝向的轴,将该线圈的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间的角度和其标准值的偏差作为绕纵行的弯曲角而求出;和
移动针织物图像的各个线圈的位置,以使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弧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线圈位置的移动中,相对于针织物图像的各线圈,根据求出的相对上述张力和变形角以及绕线圈横列轴的弯曲角和绕纵行轴的弯曲角的各移动量相加后的总移动量来使各线圈移动。
CN2006800275968A 2005-07-28 2006-07-11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Active CN101233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9136/2005 2005-07-28
JP2005219136 2005-07-28
PCT/JP2006/313780 WO2007013296A1 (ja) 2005-07-28 2006-07-11 ルー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271A CN101233271A (zh) 2008-07-30
CN101233271B true CN101233271B (zh) 2010-12-08

Family

ID=3768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75968A Active CN101233271B (zh) 2005-07-28 2006-07-11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00829B2 (zh)
EP (1) EP1921188B1 (zh)
JP (1) JP5348887B2 (zh)
KR (1) KR101245157B1 (zh)
CN (1) CN101233271B (zh)
WO (1) WO20070132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6453A1 (ja) * 2005-05-27 2006-11-3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ニット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08105529A1 (ja) * 2007-03-01 2008-09-04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ニット製品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EP2131298A4 (en) * 2007-03-27 2010-08-11 Shima Seiki Mfg SIMU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IMULATION OF KNIT PRODUCT
US20090112353A1 (en) * 2007-09-28 2009-04-30 Smartpatter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 of stitched objects
WO2009084427A1 (ja) * 2007-12-27 2009-07-0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ニット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ニット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での糸の捻れ修正方法
DE102008038273A1 (de) 2008-08-18 2010-03-04 Evonik Stockhausen Gmbh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und daraus herstellbaren Verbindungen basierend auf Glycerin mit Wechselkatalysator
CN102666955B (zh) * 2009-11-26 2014-03-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JP6109105B2 (ja) 2014-03-18 2017-04-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
JP6120792B2 (ja) 2014-03-18 2017-04-2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
CN106435994B (zh) * 2016-06-02 2018-04-13 江南大学 一种纬编针织物结构仿三维快速模拟方法
US10368067B2 (en) * 2016-06-15 2019-07-3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filtering of cubic-face frames
US10277886B2 (en) 2016-07-19 2019-04-30 Gopro, Inc. Mapping of spherical image data into rectangular faces for transport and decoding across networks
GB2559567B (en) * 2017-02-08 2022-06-22 Unmade Ltd A method of knitting a fabric using a knitting machine and a knitting machine
WO2019182964A1 (en) 2018-03-17 2019-09-26 Drexel University Topology optimization for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of complex fabric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JP7282811B2 (ja) * 2018-06-15 2023-05-29 ナイキ イノベイト シーブイ 編物コンポーネントの設計および作製のためのツール
US10787756B2 (en) * 2018-07-24 2020-09-29 Bolt Threads Inc. Custom sizing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 knitted garment having radial symmetry
US11859321B2 (en) * 2021-03-31 2024-01-02 Drexel University Modular tool for design of self-folding knit fabric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0707B1 (en) * 1993-08-31 1998-12-30 SHIMA SEIKI MFG., Ltd. A knit desig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designing knit fabrics
CN1585949A (zh) * 2001-10-05 2005-02-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设计方法与设备
CN1585950A (zh) * 2001-10-05 2005-02-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设计方法与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2664A (ja) * 1996-02-01 1997-08-15 Hidenori Ito 編目模様表示ソフトウェア
JP4237601B2 (ja) * 2003-10-15 2009-03-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ルー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0707B1 (en) * 1993-08-31 1998-12-30 SHIMA SEIKI MFG., Ltd. A knit desig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designing knit fabrics
CN1585949A (zh) * 2001-10-05 2005-02-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设计方法与设备
CN1585950A (zh) * 2001-10-05 2005-02-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设计方法与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9-212664A 1997.08.15
许海燕等.针织基本组织的动态模拟.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 4.2001,27(4),88-92.
许海燕等.针织基本组织的动态模拟.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 4.2001,27(4),88-92. *
陈明珍等.用计算机建立棉针织物的线圈模型.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 4.1998,12(4),31-34.
陈明珍等.用计算机建立棉针织物的线圈模型.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 4.1998,12(4),31-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271A (zh) 2008-07-30
EP1921188A4 (en) 2013-07-03
JP5348887B2 (ja) 2013-11-20
US20100145495A1 (en) 2010-06-10
JPWO2007013296A1 (ja) 2009-02-05
US8000829B2 (en) 2011-08-16
EP1921188A1 (en) 2008-05-14
EP1921188B1 (en) 2014-09-03
KR20080036019A (ko) 2008-04-24
WO2007013296A1 (ja) 2007-02-01
KR101245157B1 (ko) 2013-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271B (zh)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JP4237601B2 (ja) ルー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KR100684863B1 (ko) 니트 디자인 방법 및 장치
JP2005120501A5 (zh)
CN104933216A (zh) 基于球b样条的纬编针织物造型的仿真方法
TW515968B (en) Braiding design system
CN112131724A (zh) 一种针织成形产品的三维设计仿真系统与方法
CN102666955A (zh)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EP2921581B1 (en) Knit design system and knit design method
CN101772785B (zh) 针织品的折叠模拟装置、模拟方法
EP2211283B1 (en) Knitting design device, kintting design method and kintting design program
JP7204583B2 (ja)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US202302768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ling a cloth article
EP2226735A1 (en) Knit simu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read twist in knit simulation
CN102619018A (zh) 用于在矢量轮廓数据的基础上设计成型针织品的方法
CN118036303A (zh) 一种花式纬编针织物的纱线级仿真方法和系统
Shaker et al. CAD for textile fabrics
CN116090201B (zh) 少梳经编针织物的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Scheidt et al. DeepKnit: Learning-based generation of machine knitting c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