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3544A -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3544A
CN1743544A CN 200410065744 CN200410065744A CN1743544A CN 1743544 A CN1743544 A CN 1743544A CN 200410065744 CN200410065744 CN 200410065744 CN 200410065744 A CN200410065744 A CN 200410065744A CN 1743544 A CN1743544 A CN 1743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proof
fabric
alkali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657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2176C (zh
Inventor
魏治国
林小琴
缪卫东
张恒山
缪金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SHENG 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PROV
Original Assignee
DONGSHENG 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PRO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SHENG 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PROV filed Critical DONGSHENG A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PROV
Priority to CNB2004100657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2176C/zh
Publication of CN1743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3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21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21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采用先涂层后整理的方法提高织物的防酸渗透性能;用于织物涂层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丙烯酸类水性或溶剂型树脂或聚氨酯类水性或溶剂型树脂;防酸整理采用含氟高分子材料。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对涂层织物进行改性,亲水性树脂是聚乙烯醇树脂。本发明采取了提高织物和纤维表面氟保护膜的厚度和增加透湿(汽)涂层树脂的用量,彻底阻止酸碱液体直接接触纤维并渗透到纤维材料内部,从而完满的解决了全棉织物防酸碱防油防水加工整理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尤其是具有很好的透汽(湿)性和多种防护功能的涤棉和全棉织物及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众多事故中,酸、碱等强腐蚀、强氧化液体对人体的伤害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化工、化肥、有色冶金、电镀、蓄电池、实验室、军工和导弹部队等行业的生产、贮运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酸、碱、燃料和油品的喷溅、跑冒、滴漏事故,造成人员的体、腿等部位受伤,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研究开发透汽(包括透汽和透湿,下同)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及服装,能够防止酸、碱、特种燃料、油品等化学品在发生跑冒、滴漏、飞溅时不会伤及人体,同时长期穿用这种服装时也不会产生闷热和不舒适的感觉。
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及服装的研究目前尚未有报导。但是单一功能的透气性防酸工作服国外从七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研究、生产和装备。1973年,原捷克斯洛伐克就制定了防酸工作服标准(CN832731),标准对防酸工作服的抗腐蚀性、透气性及接缝牢度等作了规定;1978年原苏联防酸工作服标准(гοст12.4.036.78)对服料和款式做了规定;此后,1979年日本(JIT8115-79)、1980年英国(BS4171-1981)、法国(SNFS74-02-80)、1983年联邦德国(DIN32763-830II型)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具有防酸性要求的劳动卫生防护服或者抗危险液体化学品防护服。80年代后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对防腐蚀性工作服及性能测试方法提出了规定(ISO/DIS6529、ISO/DIS6530)。1989年我国制定了防酸工作服及其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12012~12013-89),标准中虽然有透气型防酸工作服和不透气型防酸工作服之分,但对透气型工作服的服料没有明确的透汽(湿)性、毒性等生理卫生指标要求。
我国80年代的防酸工作服一直沿用橡胶(不透气型),榨蚕丝及生毛呢等材料,90年代后有些地方开始使用榨蚕丝/涤纶长丝交织物、纯涤纶织物以及经过简单防酸加工的其它织物及服装,这些材料一方面对盐酸和硝酸的防渗透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其透汽、舒适性也未给予重视。不透汽(湿)防酸面料一直沿用耐酸橡胶布和塑料布,而透汽(性)防酸面料早先以天然蛋白纤维榨蚕丝,生毛呢为主要材料。天然蛋白质纤维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在常温下遇酸无明显变化,对酸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某些高分子合成纤维材料如涤纶等也有较好的耐化学稳定性,遇酸不会被腐蚀,对酸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这些材料虽然都有很好的耐酸性,其织物在酸作用下强力损失较小,但对酸液的静压力和渗透性防御是有限的,因而还必须用防酸剂及其它树脂进行整理。用化学稳定性极好的含氟材料及其相应的交联树脂对织物进行特殊加工厂,使其在纤维及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保护膜,织物遇到酸碱及强氧化液时,纤维不会被浸润、吸收而遭腐蚀,所以用这种方法整理的织物具有十分优良的拒酸性,抗酸压性能,耐酸性能及一定的防酸渗透性能。因为织物表面没有形成连续的保护膜,它的防酸渗透性要达到标准要求的30分钟十分困难,因此必须寻找与之相应的复合措施,彻底解决防酸渗透性问题。
经过防酸整理的织物在其一面施以一定量的涂层后,织物的防酸碱渗透能力大大提高,但透汽(湿)性也随之大大降低,使织物和服装穿着时闷热,不舒适。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涂层树脂(EVA、PVC、橡胶等)是不透汽(湿)的高分子材料,织物施以涂层后,其表面的透汽(湿)管道全部被封闭而丧失透汽(湿)功能。以亲水性高分子树脂对涂层材料改性即可达到透汽(湿)性与防酸碱渗能力提高的双重目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既防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液体,又透汽舒适的纺织面料极其少见,所以尽快修订透气型防酸工作服标准及开展透汽(湿)性防酸碱服面料的研究与生产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透汽(湿)性、防酸防碱性、防油防水性能、强力、手感、毒性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仅符合项目技术指标要求,同时也符合GB12012~12013-89《防酸工作服》、GB12799-91《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和Q/320623KGF-07-2004《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的规定。成品率在95%以上。
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的主要性能应达到下列指标要求:
(1)透湿量:≥3000g/m2.24h
(2)防酸性能:
A、防酸渗透性(80%硫酸、30%盐酸、40%硝酸)
   酸渗透时间:洗涤前≥30分钟
               洗涤后≥3分钟
B、拒酸性能(80%硫酸、30%盐酸、40%硝酸)
   效率指数>90%
C、抗酸压性能(80%硫酸)
   酸压值≥30mm
D、耐酸性能(80%硫酸、30%盐酸、40%硝酸)
   强力下降率硫酸<50%,盐酸<35%、硝酸<40%。
(3)防碱性能
A、防碱液渗透性(40%氢氧化钠,40%氢氧化钾)
   碱渗透时间:洗涤前≥30分钟 洗涤后≥3分钟
B、拒碱液性能(40%氢氧化钠,40%氢氧化钾)效率指数≥90%
C、抗碱液压性能(40%氢氧化钠)碱液压值≥30mm
(4)防油防水性能
   洗涤前:防水=5级  防油≥130分
   洗涤后:防水≥1级  防油≥80分
(5)断裂强力(条样法)经向≥700N;纬向≥400N
(6)水洗尺寸变化经向≤2.5%;纬向≤2.5%
(7)毒性 无皮肤过敏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用亲水性高分子树脂对涂层材料进行改性,使涂层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透汽(湿)性,然后以独特的工艺及参数与防酸加工复合,即可制造防酸碱防油防水和透汽(湿)性均符合要求的织物。主要是针对涤棉和全棉织物,尤其是全棉织物的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整理的特别措施。因为全棉织物不仅对强酸、强碱液和强氧化剂非常敏感,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吸湿性,因而用纯涤纶织物或者涤棉织物的加工方法很难得到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本发明方法目的尤其是:提供多功能的全棉织物。
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采用先涂层后整理的方法可大大提高织物的防酸渗透性能。可用于织物涂层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丙烯酸类树脂(PA胶—水性或溶剂型)、聚氨酯类树脂(PU胶—水性或溶剂型)。
由于用含氟高分子乳液整理的织物其表面形成的连续膜很薄,有时甚至形不成连续膜(稀薄织物),所以对强酸液的防酸渗透能力较差,仅氟整理的织物盐酸渗透时间仅9分多钟,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只有涂层+氟整理织物的防酸渗透性才符合规定。
以高耐腐蚀高稳定性材料——含氟高分子乳液对织物进行特殊整理,使织物和纤维表面形成牢固的氟保护膜,织物表面的界面张力大大降低:未整理时表面张力(全棉、涤棉、纯涤纶)为65~28达因/cm,整理后为5~22达因/cm,而水滴(包括酸、碱液滴)的表面张力为75达因/cm,机油滴30达因/cm,从而达到酸碱水溶液和油类液体不能浸润的目的。实际上这种织物的拒酸效率指数可达98%以上,抗油达130分,拒水5级。
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对涂层织物进行改性,既可提高涂层膜的抗酸碱能力,同时又借助亲水性基团“传递”水分子,赋于涂层膜—定的透湿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涂层材料对织物防酸性的影响
图2是本发明涂层材料对织物洗脱率的影响
图3是本发明渗透时间随着防酸剂浓度的变化,注:(1)试验织物为全棉半线卡:40S/2×16S,(2)涂层材料用量相同
图4是本发明交联树脂对防酸耐洗性的影响,注:洗涤次数为5次
图5是本发明涤棉织物酸渗透时间随DS/PA比例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表1涂层对织物防酸渗透能力的影响
注:织物均为42S/2×16S涤棉卡其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透湿涂层与含氟化合物的联合整理是理想的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复合兼容技术。
一般不采用聚氯乙烯树脂(PVC)、聚醋酸乙烯酯类树脂(EVA)和橡胶(天然的和合成的)等品种。因为橡胶制品大都密封性极好,透汽(湿)性能很差,而PVC和EVA虽然价格便宜,但较硬的手感会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耐洗性差。
表2PA和PU涂层织物的主要性能特征
注:(1)、织物为42S/2×21S涤棉卡其;
    (2)、含氟防酸剂使用量相同;
(3)、硝酸和盐酸的渗透时间应≥30min(GB12012规定)。
从表2可以看到:PU树脂涂层表面光洁、滑爽、有弹性,织物手感较柔软而且附着牢度高;PA-1树脂与PU树脂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上胶量少(仅16.35g/m2),防盐酸渗透能力突出(PA为41.13min,PU为24.45min),价格较便宜(PA为1.17元/米2、PU分别为4.76和1.43元/米2),其涂层表面、织物手感和附着牢度与PU树脂相近,本发明选用PA-1、PU树脂。
为了增强透汽(湿)性,可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DS-305)对PA树脂改性,提高了织物涂层的透汽(湿)性能。涂层材料用量对织物防酸性、手感和耐洗性的影响列于表3、图2和图3。
表3、涂层材料与防酸碱织物的主要性能
注:(1)、试验织物为涤棉卡其:42S/2×21S;
    (2)、涂层材料用量以织物涂层后重量增加的百分数计;
    (3)、使用的防酸剂浓度相同。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到:随着涂层材料用量的增加,酸渗透时间加长,而且影响程度硝酸大于盐酸:硝酸在涂层量达10.17%时,渗透时间才能达标准要求的30分钟,而盐酸在涂层用料6~7%时已可满足要求;随着涂层材料用量的增加织物手感变硬,成本升高。从表3还可看到,随着涂层材料用量的增加,防酸耐洗性增强,洗涤后盐酸和硝酸的渗透时间加长。图2显示了随着涂层材料用量的增加,织物的洗脱率减少,进一步证明了涂层材料对耐洗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涂层材料用量时必需权衡防酸性、耐洗性、织物手感和生产成本四者之间的合理配置。
DS-305亲水性树脂是聚乙烯醇树脂,DS-305的用量24~42%较为适宜。由于织物纤维材料的不同,相同的DS-305用量时,织物的透湿量也有较大差异,如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全棉卡其布的透湿量是:4170g/m2.24h,而相同用量的涤棉卡其透湿量是3230g/m2.24h,不过二种织物的透湿量都符合标准要求。
含氟防酸剂、交联树脂与织物的防酸碱、防油防水性能:
含氟高分子材料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强氧化剂等化学品的腐蚀具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如以全氟化丙烯酸类高分子乳液(DS-106、DS-107)作为防酸剂并配以其它材料对全棉、涤棉、纯涤纶织物进行防酸碱防油防水整理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图3给出了含氟防酸剂—DS-106对全棉织物整理时,酸渗透时间随着防酸剂使用浓度的变化;表4给出了含氟防酸剂与织物的防油防水性能。
由图3可以看到:(1)、织物的防酸渗透时间随着防酸剂浓度的增加而延长,(2)、盐酸的延长幅度要低于硝酸,(3)、要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渗透时间(≥30分钟),硝酸仅需要25%左右的防酸剂浓度,而盐酸则需要30%以上的浓度,这证明了盐酸对织物的破坏能力位于三大无机强酸之首,研究中我们也给于了特别的关注。
从表4可以看出,含氟防酸剂具有极好的防油防水性能,在使用浓度较低(19%)的情况下,织物的防油和防水性能已能达到标准规定的值(130分和5级);而防酸性能随着防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只有防酸剂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织物的防酸性能才能符合要求。
表4防酸剂与织物的防油防水性能
Figure A20041006574400081
注:试验织物为全棉半线卡;涂屋材料用量相同。
与含氟防酸剂共同使用的交联树脂是一种含有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它与纤维材料及防酸剂大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结合,可大大提高织物防酸碱的耐洗性;同时交链剂的活性基团也可单独与含氟防酸剂上的活性基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织物上氟保护膜的牢度和厚度,从而也提高了织物的防酸渗透能力,表5和图4给出了交联树脂对织物防酸性和耐洗性的影响。交联树脂的主要品种是:改性三聚氰胺树脂。
从表5可以看到:随着交联树脂用量的增加,硝酸和盐酸的渗透时间增长,防酸性能提高;但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织物增重增加,生产成本加大,而且织物手感变硬。图4给出了随着交联树脂使用浓度的增加,织物洗涤后酸渗透时间加长,耐洗性提高,从织物的洗脱率的变化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交联树脂的用量直接影响到织物的防酸性、耐洗性、织物手感和生产成本,使用中应是多种指标的优化组合,范围在3~8%为宜。
表5交联树脂对织物防酸性和手感的影响
Figure A20041006574400091
注:(1)试验织物为涤棉卡其:42S/2×21S;
    (2)无透湿涂层复合;防酸剂使用浓度相同。
透湿涂层与含氟防酸剂的复配科学性
含氟防酸剂的整理只能提高织物的拒酸碱性能、耐酸碱性能和抗酸碱压性能,而对强酸(如硝酸、盐酸等)的防渗透性能较差;透湿涂层虽然对提高拒酸碱和耐酸碱性能有限,但却能大大提高织物对强酸碱液体的防渗透能力和抗酸碱压力性能,两种技术措施的合理复配才是最科学的选择。图5给出了涤棉织物酸渗透时间随DS含氟防酸剂和PA透湿涂层使用比例的变化。从图5可以看到:随着DS/PA比例的增大,织物的酸渗透时间都趋于恒定(41.7分钟),按照国标和企业标准洗涤前渗透时间不小于30分钟的要求,盐酸14%时达标,硝酸17%时达标,根据性能和效益的统一性考虑,DS/PA的比例17%~21%是比较合理的。DS/PA的比例是指防酸剂与涂层的重量比。
纤维材料对整理工艺的影响
纤维材料的化学成份、分子结构的差异对防酸碱防油防水整理的影响较大。表6给出了相同配方和整理工艺时,不同纤维材料织物的特性。
从表6可以看到:在织物增重相近的情况下,三种织物的防油、防水和拒酸性相同,而且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要求,但硝酸和盐酸的渗透时间差别较大:涤棉和纯涤纶织物的酸渗透时间都较长(41.7分钟),远远超过国标和企标的要求,而全棉织物无论是硝酸(26.75分钟)或是盐酸(24.98分钟)都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这是由于棉纤维是由纤维素大分子、多维体型结构,而且大分子中含有十分活泼的羟基,因而对酸碱介质很敏感,同时吸湿性也较高所致。
表6纤维材料对织物防酸性能的影响
Figure A20041006574400101
注:(1)三种织物均为42S/2×21S卡其,涤棉织物的混纺比为65/35;
    (2)整理的配方和工艺完全相同。
根据全棉织物的性能特点,本发明采取了提高织物和纤维表面氟保护膜的厚度和增加透湿(汽)涂层树脂的用量,彻底阻止酸碱液体直接接触纤维并渗透到纤维材料内部,从而完满的解决了全棉织物防酸碱防油防水加工整理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全棉纱卡、涤棉半线卡、涤棉线平布、防静电涤棉纱卡和纯涤纶纱卡等五个品种计2500多米,并进行了染色和基本性能试验,进行了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整理的批量工业生产,成品率达95%以上。
工艺流程:坯布试织、染色——透汽(湿)涂层——浸轧防酸碱液——焙烘——拉幅、定型——成品检验、包装。
透湿涂层配方:
    PA-1树脂                           70-80
    NX交联剂                           1-8
    EA平流剂                           2-5
    DS-305亲水树脂                     12-17
    合计                               100.0(wt%)
上述PA-1树脂、NX交联剂、EA平流剂、DS-305亲水树脂为现有市售产品,生产厂家是上海、浙江、辽宁,相类似的型号还有:日本大油墨公司的P1120、NX。
防酸碱配方:
    DS-107防酸碱剂                    10-40
    DS-202交联树脂                    8-20
    DS-303催化剂                      0.2-2
    HAC-PH值调节剂                    1-10
    去离子水                          余量
    合计                              100.0(wt%)
注:(1)、涤棉(65/35)半线卡 42S/2×21S  124×69  110cm  黑色
    (2)、涤棉(65/35)线平布 45S/2×45S/2  101×55  110cm  浅兰
    (3)、防静电涤棉(65/35)纱卡 32S×32S  130×70  110cm  灰色
    (4)、纯涤纯半线卡 42S/2×21S  124×69  145cm  青兰
    (5)、全棉纱卡 21S×21S  108×58  110cm  姜黄
上述DS-107防酸碱剂、DS-202交联树脂、DS-303催化剂、HAC-PH值调节剂为现有市售产品,生产厂家是上海、江苏、浙江,相类似的型号还有:汽巴精化的SL-A01、CHN。
上述构成共100份重量配比的组方。
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涤棉织物、纯涤纶织物和全棉织物的主要性能指标列于表8和表9。
从表8和表9可以看到:
(1)、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的防酸碱、防油防水性能及其耐洗性不仅符合项目指标要求,而且优于GB12012、GB12799和Q320623KGF07等标准的相关指标。
(2)、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的透汽(湿)性、防酸防碱和防油防水的复合兼容协效能力极佳。
(3)、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的断裂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透湿量、毒性等指标均优于项目指标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表9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的物理性能
注:涤棉(65/35)织物为42S/2×21S半线卡;全棉织物和纯涤纶织物为21S×21S纱卡。
(4)、本研究解决了国内外长期都难以突破的全棉织物透汽(湿)性防酸防碱整理技术,为防酸碱织物增添了一个更加透汽舒适的新品种。
表8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主要防护性能
注:涤棉织物为42S/2×21S半线卡;全棉织物为21S×21S纱卡;纯涤纶织物为21S×21S纱卡;酸渗透时间超过40min时不再计时。
本发明通过技术路线的选择,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复合兼容技术的研究和配方工艺试验、批量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综合评价和化工、化肥、有色金属等部门的应用证明,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制造工艺的研究达到了原定的项目技术指标要求。
             技术指标                  达到的数值             项目规定数值
1.透湿量,g/m2.24h                     3230                    ≥300
2.酸渗透时间,min,(硫酸、硝酸、盐酸)
             洗涤前                     40,35,35              ≥30
             洗涤后                     15,10,8               ≥3
拒酸效率指数,%
3.                                       98.0                   ≥90
(硫酸、硝酸、盐酸)
4.酸压值,mm(硫酸)                       120                    ≥30
5.耐酸性能强力下降率,%
                硫酸                     24.8                   <50
                硝酸                     11.5                   <40
                盐酸                     11.5                   <35
6.碱渗透时间,min,(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洗涤前                   40                     ≥30
                洗涤后                   5                      ≥3
拒碱效率指数,%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8.碱压值,mm,(氢氧化钠)                 >60                   ≥30
9.防油,分
                洗涤前                   130                    ≥130
                洗涤后                   80                     ≥80
10.防水,级
                洗涤前                   5                      =5
                洗涤后                   1                      ≥1
11.断裂强力,N,(条样法)
                经向             1098.0             ≥700
                纬向             869.0              ≥400
12.水洗尺寸变化率,%
                经向             -1.17              ≤2.5
                纬向             0.13               ≤2.5
13.毒性                          无皮肤过敏反应     无皮肤过敏反应
注:达到数值以涤棉卡其织物为例。
目前国内市场上常用的防酸织物主要有辽宁产的榨蚕丝或榨蚕丝与涤纶长丝交织物,这种防酸布的特点是有一定的透汽(湿)性能,但对盐酸的防护性能很差;河南产的不透汽(湿)型涂层防酸布,虽对硫酸的防护性能尚可。
表10国内外四种多功能织物性能比较
Figure A20041006574400141
  氢氧化钾 35 40 ≥30
洗后碱渗透时间,min   氢氧化钠 5 5 ≥3
  氢氧化钾 5 5   —   —   — ≥3
  拒酸效率指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98 99   —   —   — ≥90
  酸压值,mm(氢氧化钠) >120 >120   —   —   — ≥30
防油,分   洗前   130   130   —   —   —   ≥130
  洗后   80   80   —   —   —   ≥80
防水,级   洗前   5   5   —   —   5   =5
  洗后   1   1   —   —   —   ≥1
  生产规模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
  完成时间   2004年   2000年   2000年   2000年   —
酸和硝酸有较好的防护性能,但对盐酸的防护也不理想。上海2000年研的防酸碱织物,也是针对比较容易防护的硫酸,而对难易防护的硝酸和盐酸没有涉及,而且这种织物的透汽(湿)量很小(1980g/m2.24h),达不到透气舒适的基本要求(≥2300g/m2.24h)。表10列出了几种相近产品主要性能的比较。
从表10数据可以看到:(1)既有良好的透汽(湿)性能,又有防酸防碱防油防水四种防护功能是本发明的特点,其它三种产品不仅在透汽(湿)性上,而且在功能数量和产品材质上都与本研究差别较大。本发明的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不仅具有很好的透汽(湿)性和四种防护功能,性能上最为优秀,而且已达到工业生产和实用的要求。批量化工业生产的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分别销往化工、化肥、有色治炼等部门做劳动防护服,经过穿着试用,一致认为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工作服,不仅具有多种防护功能,而且防护能力强,穿着比较舒适,洗涤多次后性能变化不大,强度高,适合劳动操作。由单一功能材料向多功能材料的发展研究,从而扩大了安全防护材料应用的新领域。分析了纺织物的透汽(湿)性、防酸、防碱、防油防水的复合兼容技术机理;应用先进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透湿涂层和含氟高分子树脂等材料对纯涤纶织物、涤棉织物、防静电涤棉织物和全棉织物进行特殊加工都达到了五种功能极佳的复合兼容效果;解决了国内外长期都难以突破的全棉织物防酸碱加工技术,为防酸碱材料增加了一个更为舒适的品种。透汽(湿)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的生产流程是合理的,配方和工艺参数是可行的。本发明用于全棉、涤棉、或纯涤纶织物最为常用,也用于毛和涤纶的混纺织物。

Claims (10)

1、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先涂层后整理的方法提高织物的防酸渗透性能;用于织物涂层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丙烯酸类水性或溶剂型树脂或聚氨酯类水性或溶剂型树脂;防酸整理采用含氟高分子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对涂层织物进行改性,亲水性树脂是聚乙烯醇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以全氟化丙烯酸类高分子乳液(DS-106、DS-107)作为防酸剂并配以其它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与含氟防酸剂共同使用的交联树脂是一种含有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它与纤维材料及防酸剂大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反应,交联树脂的主要品种是改性三聚氰胺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DS-305亲水性树脂是聚乙烯醇树脂,DS-305的用量24~4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DS/PA的比例为17%~21%,DS/PA的比例是指防酸剂与涂层的重量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全棉织物防酸碱防油防水加工整理时提高织物和纤维表面氟保护膜的厚度和增加透湿(汽)涂层树脂的用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透湿涂层配方:PA-1树脂70-80、NX交联剂1-8、EA平流剂2-5、DS-305亲水树脂12-17,构成共100份重量配比的组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其特征是DS-107防酸碱剂10-40、DS-202交联树脂8-20、DS-303催化剂0.2-2、HAC-PH值调节剂1-10,余量为去离子水,构成共100份重量配比的组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用于全棉、涤棉、或纯涤纶的用途。
CNB2004100657448A 2004-11-16 2004-11-16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17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657448A CN100392176C (zh) 2004-11-16 2004-11-16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657448A CN100392176C (zh) 2004-11-16 2004-11-16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3544A true CN1743544A (zh) 2006-03-08
CN100392176C CN100392176C (zh) 2008-06-04

Family

ID=3613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574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176C (zh) 2004-11-16 2004-11-16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2176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6155A (zh) * 2012-11-06 2013-02-13 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腈/棉/尼防酸碱阻燃布及其制备方法
TWI406991B (zh) * 2009-10-01 2013-09-01 Ruentex Ind Ltd 天然速乾紗線、其製造方法、使用此天然速乾紗線製成之天然速乾織物以及此天然速乾織物之製造方法
CN104818606A (zh) * 2014-01-30 2015-08-0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纺织品
CN105544232A (zh) * 2016-01-20 2016-05-04 浙江正宇纺织印染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防酸防护服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80463A (zh) * 2016-03-14 2016-07-20 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涤纶织物耐碱性能的方法
CN106435935A (zh) * 2016-10-31 2017-02-22 侯马市雅峰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11321492A (zh) * 2020-02-28 2020-06-23 骏隆翔(厦门)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较强抗酸碱性且排湿性良好的涤纶丝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1A (zh) * 1995-10-28 1997-02-05 刘福元 一种织物硬挺涂饰剂
US6833335B2 (en) * 2002-11-27 2004-12-21 Milliken & Company Barrier fabric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991B (zh) * 2009-10-01 2013-09-01 Ruentex Ind Ltd 天然速乾紗線、其製造方法、使用此天然速乾紗線製成之天然速乾織物以及此天然速乾織物之製造方法
CN102926155A (zh) * 2012-11-06 2013-02-13 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腈/棉/尼防酸碱阻燃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6155B (zh) * 2012-11-06 2014-09-24 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腈/棉/尼防酸碱阻燃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8606A (zh) * 2014-01-30 2015-08-0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纺织品
CN105544232A (zh) * 2016-01-20 2016-05-04 浙江正宇纺织印染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防酸防护服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44232B (zh) * 2016-01-20 2018-06-26 浙江正宇纺织印染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防酸防护服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80463A (zh) * 2016-03-14 2016-07-20 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涤纶织物耐碱性能的方法
CN106435935A (zh) * 2016-10-31 2017-02-22 侯马市雅峰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11321492A (zh) * 2020-02-28 2020-06-23 骏隆翔(厦门)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较强抗酸碱性且排湿性良好的涤纶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2176C (zh) 2008-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31C (zh) 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及其应用
CN1048533C (zh) 制造具有低原纤化倾向的溶纺纤维素纤维的方法
CN1831233A (zh) 一种舒适快干的内外层具有亲水、疏水性能差异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0351289C (zh) 水系聚氨酯-含硅丙烯酸树脂织物涂层胶的制备方法
CN1876900A (zh) 一种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麻纤维及其用途
CN1922276A (zh) 活性染料组合物和利用其的染色法
CN101033584A (zh) 具有粘衬的防污性纤维构造物
CN1888300A (zh) 透汽性阻燃防油防水防酸防近红外涤纶篷布的制备
CN1876914A (zh) 一种可以调节温度的面料的制造方法
CN1743544A (zh) 透汽性防酸碱防油防水织物整理方法
CN1399032A (zh) 合成聚酰胺纤维材料的三原色染色或印花方法
CN112301505B (zh) 一种无缝充绒羽绒服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1037845A (zh) 一种山羊绒制品数码印花加工方法
CN1274816A (zh) 用于压盖密封件中的材料、该压盖密封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65549A (zh) 棉、木、竹复合纤维素新型浆粕及其制造方法
CN1861693A (zh) 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882740A (zh) 纤维用色彩加深剂和使用其加深纤维色彩的方法
CN1122854A (zh) 印花或染色时防止织物手感变粗糙的方法
CN1068076C (zh) 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及其制法
CN1138887C (zh) 用于织物整理的水分散体
CN1324189C (zh) 纤维的深色化剂、深色化处理方法和纤维
CN1317396C (zh) 一种改性氨基树脂皮革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07292A (zh) 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技术
CN101074324A (zh) 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702233A (zh) 一种阻燃防水帆布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