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7574A - 造纸用压榨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造纸用压榨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7574A
CN1727574A CNA2005100050463A CN200510005046A CN1727574A CN 1727574 A CN1727574 A CN 1727574A CN A2005100050463 A CNA2005100050463 A CN A2005100050463A CN 200510005046 A CN200510005046 A CN 200510005046A CN 1727574 A CN1727574 A CN 1727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felt
weaving
stratum reticulare
making surface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50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鬼久保明
小田浩之
小林靖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awa Woole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awa Woole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awa Woole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awa Woolen Texti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7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 D21F7/083Multi-layer fe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2/00Paper making and fiber liberation
    • Y10S162/90Papermaking press fe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40Knit fabric [i.e., knit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45Knit fabric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 or differential knit pattern other than open knit fabric or a fabric in which the strand denier is specifi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40Knit fabric [i.e., knit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494Including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other than paper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纸用压榨毛毯,包括基体、纤维组、和三维编织网层,该三维编织网层包括通过连接纤维连接的两层织物。该三维编织网层设置在压榨毛毯中的离开毛毯湿纸幅接触面和机器接触面的位置处。至少部分连接纤维是对角纤维。

Description

造纸用压榨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造纸机的造纸用压榨毛毯(下文中称为“毛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毛毯用于在造纸机的压榨部中从湿纸幅中吸水。
在如图14所示的造纸机的压榨部PP中,使用单独的毛毯10A从湿纸幅WW中除水,该湿纸幅在一对压辊PR之间行进。在图15所示的装置中,在压榨部PP中,从夹在两毛毯10A之间的湿纸幅WW中除水。在图16所示的装置中,从夹在两毛毯10A之间的湿纸幅WW中除水,其中压榨部PP包括压辊PR以及压榨瓦形件PS,在两者之间具有树脂带SB。
在图14-16所示的各种情形中,毛毯10A通过压辊或辊子PR的旋转而被驱动,并且在压榨部PP中被压缩。
毛毯10A的通常结构如图17所示。毛毯10A是环形的,包括基体20A,以及与基体20A相连接的纤维组30A。可以为织物的基体将力量传递到毛毯。毛毯10A进入到与湿纸幅接触的压榨部PP中,并由于施加在压榨部PP的压力而被压缩。毛毯在其离开压榨部后可恢复其压缩前的状态。
毛毯的可压缩性和可复原性是必需的,因为,如果毛毯在进入造纸机的压榨部时不能被压缩,则湿纸幅会由于压辊施加的压力而被撕破。而且,随着近年来造纸机的发展,毛毯的速度和压榨压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毛毯所面临的条件会更加苛刻,并且制造一种具有良好的压缩-复原性以及毛毯厚度维持性,从而使其具有满意使用寿命的毛毯已经成为一种挑战。
为此,提出了各种用于维持可压缩性和可复原性的结构。
其中的一种结构披露于日本实用新型专利注册号第2514509中,该毛毯包括线织的底布、以及通过针刺与底布形成整体的人造棉。该压榨毛毯使用具有较好弹性的纤维作为基布的线,或作为人造棉的线。包括聚酰胺嵌段共聚物的纤维也可用作弹性纤维,该聚酰胺嵌段共聚物具有聚酰胺组分形成的坚硬段,以及聚醚组分形成的柔软段。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可压缩性和可复原性,在未经审查的公开号第504167/2001的日本专利中披露了一种不同的毛毯结构,该毛毯结构不包括底布和人造棉。在该毛毯中,如图18所示,基体20A不仅包括织物20A1,而且还包括压紧的网状热塑性树脂片20A2,以及复丝增强纱20A3,该纱被合成橡胶材料包围。
如图19所示,另一种压榨毛毯具有三维编织网层,其包括两层织物44A和46A,以及连接该两层织物的连接纤维48A。连接纤维48A连接纤维44A和46A的相应的前后针脚,并且这些两层织物通过连接纤维48A来支撑。通过在毛毯中加入这种三维编织网可以改进毛毯的压缩可复原性和厚度维持性,这是因为,即使在负载下该三维编织网被压缩,而当负载被去除时,连接纤维48A在三维编织网的厚度方向将会恢复其原来的形状。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毛毯中,在重复通过压榨部之后的可复原性由于人造棉之间形成的空气间隙的破坏而降低。
在如图18所示的结构中,其中包括热塑性树脂片20A2和增强纱20A3的弹性结构用于改善毛毯厚度的可持续性,但是该弹性结构不容易被压缩。因此,其压缩可复原性与图17中所示的没有弹性结构的毛毯相比并没有多大区别。
如图19所示的具有三维编织网的压榨毛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进的压缩可复原性以及改进的厚度维持性。然而,由于位于两层织物44A和46A之间的连接纤维48A仅连接各片纤维的相应前后针脚,在毛毯的压缩过程中,施加到连接纤维上的力是垂直于针脚线的方向施加,并且趋向于将所有的连接纤维拉到同一方向。因此,压榨毛毯的弹性、其压缩可复原性、以及厚度维持性并没有完全满足需要。此外,如果连接纤维在压榨毛毯的宽度方向上被完全拉下,则压榨毛毯会在压辊的轴向产生振动。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极好压缩可复原性、以及极好厚度维持性的造纸用压榨毛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压榨毛毯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压榨毛毯包括基体和纤维组。压榨毛毯包括三维编织网层,该三维编织网层包括两层织物,以及连接该两层织物的连接纤维。该三维编织网层设置于压榨毛毯中的离开湿纸幅接触面和机器接触面的位置,并且至少部分连接纤维对角地连接两层织物。
对角纤维具有对角支柱功能,当毛毯被压缩时可防止与相应两层织物的相对针脚连接的连接纤维被拉到一边。对角纤维可连接各层织物的纵向针脚或横向针脚。连接的针脚被移位而不是彼此直接相对。与具有三维编织网的压榨毛毯相比,其中所有的连接纤维均垂直于编织网层,在三维编织网中具有对角连接纤维的压榨毛毯具有极好的压缩可复原性和极好的维持厚度性,即使在使用长时间后。另外,由于可防止连接纤维被拉向一边,因此可以避免毛毯在压辊轴向上的振动,而这种振动在之前提出的各种具有三维编织网的毛毯中均会产生。
优选地,连接纤维以及两层织物的每一件都包括单丝纤维。
三维编织网层可相对于基体设置在湿纸幅接触面侧,或机器接触面侧。还可包括另外的基体,在这种情况下,三维编织网层优选位于基体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三维编织网层和基体相互接触。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纤维组的一部分位于三维编织网层和基体之间。
三维编织网层可粘接到纤维组,或者三维编织网层和纤维组可以通过针刺形成整体。
三维编织网层可通过螺旋缠绕宽度小于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而形成,或者由多个同轴并排的三维编织网带的封闭环而形成,每个三维编织网带的宽度小于压榨毛毯的宽度。可选择地,三维编织网层也可由与压榨毛毯等宽的三维编织网的封闭环而形成。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的分布和形成的截面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的分布和形成的截面示意图;
图3(a)到图3(d)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种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的分布和形成的截面示意图;
图4(a)到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的分布和形成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的分布和形成的截面示意图;
图6(a)是三维编织网的立体图;
图6(b)是从图6(a)中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看过去的三维编织网的侧视图;
图6(c)是从图6(a)中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看过去的三维编织网的侧视图;
图7是另一个三维编织网的侧视图;
图8是三维编织网的平面图;
图9是另一个三维编织网的平面图;
图10示出了一种三维编织网的分布方法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另一种三维编织网的分布方法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毛毯的截面图;
图13是用于评价压榨毛毯的压缩可复原性、厚度维持性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4、15、和16示意性地示出了三种不同造纸机的压榨部;
图17示出了普通压榨毛毯的截面图;
图18示出了普通压榨毛毯的立体图;以及
图19是用于普通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a)、6(b)和6(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三维编织网42包括图中示为上层的第一织物44、图中示为下层的第二织物46、以及将第一织物44和第二织物46相连接的连接纤维48。为了在图中能够区别出第一和第二织物,第一织物44通过连接黑点示出,第二织物46通过连接白点示出。
连接纤维48位于第一织物44和第二织物46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织物44和第二织物46均通过纵向针脚和横向针脚编织而形成,其中纵向针脚为织物的长度方向,而横向针脚为织物的宽度方向。
连接纤维48包括两种连接纤维:垂直连接纤维48A和对角连接纤维48B。垂直连接纤维垂直于两层织物44和46而延伸,并且连接相应的两层织物的前后针脚。对角连接纤维48B在距离相应的由垂直连接纤维连接的前后针脚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连接纤维的纵向针脚或横向针脚。这些对角连接纤维连接织物44和46的针脚,该针脚彼此移开,即,彼此不直接相对。对角连接纤维在两个方向对角延伸。即,其中一组在第一方向对角延伸,而另一组在第二方向对角延伸。这样,在如图6(a)-6(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组中的纤维48B相对于垂直纸幅和机器接触面的方向上向上和向右延伸,如图6(c)所示,而另一组中的纤维48B向上和向左延伸,优选地与第一组中的纤维48B相互交叉。
此外,三维编织网42的结构也可采用已知的结构,例如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第31241/1986号、第74648/1990号、第229247/1990号、以及第234456/2001号等中披露的结构,只要其中一些连接纤维48对角地设置到第一织物44和第二织物46之间即可。因而,图8所示的六边形网格、或图9所示的菱形网格均适合于用作第一或第二织物。尽管具有垂直和对角连接纤维的三维编织网适于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压榨毛毯,可选地,也可使用如图7所示的三维编织网,其中所有的连接纤维均是对角纤维。
通过使用相对于厚度方向对角设置的连接纤维,由于三维编织网在压力去除后恢复其原先形状的性能有所改进,因此可获得改进的压缩复原性和厚度维持性。在将具有对角设置的连接纤维的三维编织网和具有没有对角设置的连接纤维的毛毯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前者的压缩复原性和厚度维持性显著地改善了。也就是说,对角连接纤维加入到三维编织网中的压榨毛毯,与仅通过垂直的连接纤维连接织物层的三维编织网结构的毛毯相比,该整个毛毯具有极好的压缩复原性。
当至少一些连接第一和第二织物的纤维是对角时,连接纤维在压缩时可以防止被拉到一边,并且可以防止频繁地沿着平行于压辊轴线的方向起伏波动该毛毯。
一种具有极好的抗弯曲疲劳的尼龙单丝可以用作连接纤维48。优选地,尼龙单丝连接纤维的细度在50到500dtex的范围内。三维编织网的基重在100至800g/m2的范围内,优选范围为300至600g/m2
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三维编织网40的各种压榨毛毯的结构如图1-5所示。在每一个实施例中,压榨毛毯10包括一个或多个基体20、纤维组30、以及一层或者多层三维编织网40。每一压榨毛毯均具有湿纸幅接触面11和机器接触面12。
如图1(a)和1(b)所示,三维编织网层40位于基体20与湿纸幅接触面11之间。基体20和三维编织网层40可以相互接触,如图1(a)所示,或者如图1(b)所示,纤维组30的一部分位于基体20和三维编织网层40之间。
可选择地,如图2(a)和2(b)所示,三维编织网层40可以位于基体20和机器接触面12之间。此处,基体20和三维编织网层40可相互接触,如图2(a)所示,或者如图2(b)所示,纤维组30位于基体20和三维编织网层40之间。
三维编织网层40可以设置在具有两个基体20的压榨毛毯中。如果三维编织网层40位于其中的一个基体和湿纸幅接触面之间,或者位于另一个基体和机器接触面之间,其结构就会与如图1(a)、1(b)、2(a)和2(b)的结构相似,只是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基体。
另一方面,如图3(a)到3(d)所示,三维编织网层40可位于两基体20之间。如图3(a)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两个基体20与三维编织网层40相接触。如图3(b)示出了另一种结构,其中纤维组30的一部分位于基体20和三维编织网层40之间。在图3(c)中,纤维组30的一部分位于最接近湿纸幅接触面11的基体20和三维编织网层40之间,而最接近机器接触面12的基体20与三维编织网层40接触。相反地,在图3(d)所示的结构中,最接近湿纸幅接触面11的基体20与三维编织网层40相接触,而纤维组30的一部分位于三维编织网层40和最接近机器接触面12的基体20之间。
此外,如图4(a)到4(d)所示,三维编织网层40可位于基体20的两侧,即,分别位于基体与湿纸幅接触面11之间,以及基体20与机器接触面12之间。如图4(a)所示,两三维编织网层40都与基体接触。在图4(b)中,纤维组30的部分位于基体20和每一个三维编织网层40之间。如图4(c)所示,纤维组30的部分位于最接近湿纸幅接触面11的三维编织网层40和基体20之间,而最接近机器接触面12的另一三维编织网层40与基体20接触。相反地,如图4(d)所示,最接近湿纸幅接触侧面11的三维编织网层40与基体接触,而在基体20的相对侧,纤维组30的部分位于基体和最接近机器接触面12的三维编织网层40之间。
三维编织网的多层可位于基体20和湿纸幅接触面11之间,如图5所示,或者位于基体20和机器接触面12之间。可以适当地决定基体20与三维编织网层40是否相互接触、三维编织网的两层40是否相互接触、以及纤维组30是否位于压榨毛毯的任意的邻近内部组元之间。
在使用上述压榨毛毯的各种结构出现问题时,可以用相应的适当措施来解决。当在机器接触面12上形成的三维编织网层40开始接触沟纹辊时,需要考虑到机器接触面12的磨损。为了避免由于磨损而产生的三维编织网层40的暴露和破裂,可以增加形成机器接触面12的纤维组中的纤维量。
因为前述的磨损问题,优选三维编织网层40设置在基体的湿纸幅接触面侧11上的压榨毛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三维编织网的图案可能会转印到湿纸幅上。因此,当三维编织网层40设置在基体的湿纸幅接触侧时,可在湿纸幅接触面11上的纤维组的部分增加纤维量,和/或使用具有较短针脚长度的编织网。优选地,纤维表面的孔眼率为50%或更少,纤维包围的孔眼的尺寸为0.03cm2或更小。
上述的两个问题可以通过将基体20分别设置到在三维编织网层40的机器接触侧和湿纸幅接触侧而得到解决,如图3(a)到3(d)所示。在这些实施例中,机器接触面12的磨损问题,和图案转印到湿纸幅接触面11上的问题就不可能再出现了。
优选地,纤维组30的一部分位于三维编织网和每一个基体20之间。三维编织网40和基体20通过纤维组30而紧密连接,因此,该结构与在基体和编织网之间没有设置纤维组30的结构相比具有更大的强度。
对于将强度传递到整个压榨毛毯的基体20而言,可采用各种结构。例如,可采用由纵向线和横向线织成的织布、通过堆叠而非编织纵向线和横向线而形成的无纺布、以及通过缠绕布而形成的结构。另一方面,纤维组30是人造棉的组合。在造纸用压榨毛毯10中,人造棉可以在基体20或者三维编织网层40上堆积,并且可以通过针刺与基体或三维编织网相互缠结形成一体。也可以使用包括人造棉组合的无纺布,其通过针刺相互缠结形成整体,将该形成整体的人造棉组合放置到基体20上或三维编织网层40上;并通过针刺与基体20或三维编织网层40相互缠结形成整体。
此外,纤维组30也可以通过粘结剂与基体20或三维编织网层40粘接。然而,优选通过针刺将纤维组与基体或与三维编织网层形成整体,以获得最适宜的连接强度。
此外,当纤维组30通过针刺与三维编织网42形成整体时,纤维进入到三维编织网。当太多的纤维进入三维编织网时,三维编织网42中的连接纤维48的影响将会降低,因此,压缩复原性和厚度保持行将被削弱。因此应该注意进入三维编织网42中的纤维量。优选地,三维编织网42的密度在范围0.1g/cm3至0.4g/cm3之间,即使当纤维组30中的纤维已经进入到三维编织网中。
另外,当通过针刺将纤维组30与三维编织网42形成整体时,应该注意避免连接纤维48的显著卷曲和弯曲。
三维编织网层40可以通过与要生产的压榨毛毯等宽的长三维编织网而形成,通过将该三维编织网的长度端部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封闭环。
另一方面,也使用宽度小于压榨毛毯窄的三维编织网4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三维编织网层可以通过将三维编织网42螺旋缠绕到在两辊子之间伸展的环形基体20或纤维组30上而形成,然后将三维编织网42的相邻边连接。作为选择,如图11所示,也可通过将单独的三维编织网的两端连接形成封闭环而构成单独的三维编织网42,以及将该封闭环彼此平行并排且共轴设置而形成。
上述实施例中,在与纤维组30形成整体之前,三维编织网的带状环在基体上形成。作为选择,在三维编织网42设置在基体20上之前,将纤维组30与三维编织网42形成整体。当选择该过程时,可将相结合的纤维组与三维编织网设置在基体上,或连接到基体上。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组30与基体或者三维编织网形成整体的过程可以简化,或者甚至可以省略。
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将参照图12(a)、12(b)、和13进行说明。
图12(a)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即实施例1的毛毯10的截面图,在毛毯10中,基体20是由纵向线和横向线编织而成的织物。三维编织网层40与基体20接触并连接;以及纤维组30通过针刺与基体20和三维编织网层40相互缠结形成整体。三维编织网层40包括两层织物以及连接该两层织物的连接纤维。其中一些连接纤维对角设置在两层织物之间。两层织物包括多丝线,而连接纤维包括单丝纤维。用于连接纤维的相应前后相对针脚的垂直纤维数量与对角连接纤维数量的比例大约是1∶1。
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三维编织网层中,两层织物以及连接纤维是由单丝纱线构成。
对比例1中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只是所有三维编织网层的连接纤维均垂直于编织物层设置,而非对角设置。
图12(b)为对比例2的截面图。对比例2中的压榨毛毯10B包括两个面对面设置的基体20、及通过针刺与基体两侧形成整体的人造棉30。两个基体在针刺过程中通过人造棉而彼此也形成整体。
为了统一这四个示例的条件,所有毛毯的基重(g/m2)相同。此外,在对比例2的毛毯10B(图12(b))中,通过调节基体20和纤维组30的基重,使得其基重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的基重相同。此外,在实施例1和2中、以及对比例1和2中,用于形成基体20和纤维组30的纤维结构相同。
使用图13所示的测试装置进行试验。可以测试压缩可复原性、厚度维持性、在压辊轴向和压缩方向上的波动、以及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例1和2中的毛毯的排水。
如图13所示的测试装置中具有一对压辊PR;支撑毛毯并对其施加稳定张力的导辊GR;第一传感器SE1,用于测量在一对压辊PR施加的直接压力下的毛毯厚度;以及第二传感器SE2,用于测量压力刚释放后的毛毯厚度。
上压辊PR旋转,并对下压辊PR施加压力,因此,通过导辊GR支撑的毛毯10、10B随着压辊PR的旋转而被驱动。
测试装置的操作条件如下所述。压力100kg/cm,毛毯驱动速度1000m/min。试验连续进行120小时。
通过将测量值t1和t2带入公式(t2-t1)/t1×100来计算毛毯的压缩可复原性,其中t1表示由传感器SE1所测定的在夹压压力下的毛毯厚度(mm),以及t2表示由传感器SE2所测定的在夹压压力释放后的毛毯厚度(mm)。
在试验刚开始后以及在试验要结束前测量数据。对比例1在试验刚开始后测量的压缩可复原性定义为标准值100。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例2的压缩可复原性都相对于该标准值100来计算。为了能对各实施例进行有效比较,确定一个标准因子(即一个乘数),当对比例1中的(t2-t1)/t1×100乘以这个标准因子时,就得到100的压缩可复原性数值。相同的标准因子用到公式中,就可以得到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例2的压缩可复原性数值。从公式中可知,较高的值对应较好的等级,较低的值对应较差的等级。
压榨毛毯的厚度保持能力通过将值u1、u2带入公式u2/u1×100来计算,其中u1表示在测试刚开始时,由传感器SE1所测定的夹压压力下的毛毯厚度(mm),u2表示在测试结束后由传感器SE2所测定的毛毯厚度(mm)。对比例1的厚度维持性定义为标准值100,并且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例2的厚度维持性相对于该标准值100来计算。此处,在压缩可复原性对比中,公式u2/u1×100乘以一个标准因子,因此对比例1的厚度维持性为100,并且相同的标准因子用到公式中,以得到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例2的厚度维持性值,此处仍然是较高的值对应较好的厚度维持性。
在压榨部,实施例、对比例中毛毯的振动可以在试验开始时使用kawatetsu Advantech有限公司的MK-300振动测量装置进行测量。可以测量两个振动值,一个是在压辊的压缩方向,另一个是在压辊的轴向方向。
压榨毛毯的排水性可以通过在压力情况下将一定量的水渗透过压榨毛毯的所需的时间求倒数而计算。排水性可以在试验刚开始后和试验结束前进行测量。在试验刚开始后,对比例1的排水性定义为标准值100,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例2的排水量可相对于该标准值来计算。
结果如下表所示:
  压缩可复原性   厚度维持性   波动值   排水性
  开始测试   结束测试   压缩方向   压辊轴向   开始测试   结束测试
  实施例1   106   95   103   0.14G   0.06G   100   93
  实施例2   107   96   103   0.14G   0.06G   107   98
  对比例1   100   90   100   0.16G   0.09G   100   90
  对比例2   96   86   99   0.21G   0.08G   105   96
从试验中可以判断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具有较高的压缩可复原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在多次加压后维持厚度的能力。因此,实施例1和2的毛毯具有极好的造纸用压榨毛毯特性。
实施例1和2与对比例1和2相比,其在压缩方向和压辊轴向的振动相对较小。实施例2呈现出极好的排水性能,可以假设这是由于实施例2中两层织物以及三维编织网的连接纤维是由单丝纤维构成的。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一层三维编织网,其中至少部分的连接纤维对角设置在两层织物之间,造纸用压榨毛毯具有优越的压缩可复原性和长时间维持厚度的能力。
而且,可以防止连接纤维在压缩时被拉到一边,因此,可以防止在压辊轴向的压榨毛毯的振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造纸用压榨毛毯,包括基体和纤维组,所述压榨毛毯具有湿纸幅接触面和机器接触面,并且包括三维编织网层,所述三维编织网包括两层织物和连接所述两层织物的连接纤维,所述三维编织网设置在所述压榨毛毯中的离开所述湿纸幅接触面和所述机器接触面的位置,并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纤维对角地连接所述两层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连接纤维包括单丝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两层织物中的每一层都包括单丝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相对于所述基体位于所述湿纸幅接触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相对于所述基体位于所述机器接触面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另外的基体,并且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位于所述基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和所述基体相互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部分所述纤维组位于所述三维编织网层和所述基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粘接到所述纤维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和所述纤维组通过针刺而形成整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连接纤维包括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对角纤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压榨毛毯,其中,所述接触面相互平行,并且所述连接纤维包括向上并朝向垂直于所述接触面的方向的一侧延伸的对角纤维、以及向上并朝向所述方向的相对侧延伸的另外的对角纤维。
13.一种用于制造造纸用压榨毛毯的方法,所述压榨毛毯包括基体和纤维组,所述压榨毛毯具有湿纸幅接触面和机器接触面,并且包括三维编织网层,所述三维编织网层包括两层织物和连接所述两层织物的连接纤维,所述三维编织网设置在所述压榨毛毯中的离开所述湿纸幅接触面和所述机器接触面的位置,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纤维对角地连接所述两层织物,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通过螺旋缠绕宽度小于所述压榨毛毯的三维编织网而形成。
14.一种用于制造造纸用压榨毛毯的方法,所述压榨毛毯包括基体和纤维组,所述压榨毛毯具有湿纸幅接触面和机器接触面,并且包括三维编织网层,所述三维编织网层包括两层织物和连接所述两层织物的连接纤维,所述三维编织网设置在所述压榨毛毯中的离开所述湿纸幅接触面和所述机器接触面的位置,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纤维对角地连接所述两层织物,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通过多个同轴并排的三维编织网带的封闭环而形成,且所述每一个三维编织网带的封闭环的宽度小于所述压榨毛毯的宽度。
15.一种用于制造造纸用压榨毛毯的方法,所述压榨毛毯包括基体和纤维组,所述压榨毛毯具有湿纸幅接触面和机器接触面,并且包括三维编织网层,所述三维编织网层包括两层织物和连接所述两层织物的连接纤维,所述三维编织网设置在所述压榨毛毯中的离开所述湿纸幅接触面和所述机器接触面的位置,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纤维对角地连接所述两层织物,其中所述三维编织网层通过与所述压榨毛毯等宽的三维编织网的封闭环而形成。
CNA2005100050463A 2004-07-26 2005-01-31 造纸用压榨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7275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7489 2004-07-26
JP2004217489A JP2006037270A (ja) 2004-07-26 2004-07-26 抄紙用プレスフェ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7574A true CN1727574A (zh) 2006-02-01

Family

ID=3521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050463A Pending CN1727574A (zh) 2004-07-26 2005-01-31 造纸用压榨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81665B2 (zh)
EP (1) EP1621667A3 (zh)
JP (1) JP2006037270A (zh)
KR (1) KR20060009802A (zh)
CN (1) CN1727574A (zh)
CA (1) CA2491768A1 (zh)
TW (1) TW2006044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805A (zh) * 2017-10-27 2020-06-30 奥尔巴尼国际公司 使用新型压榨毛毡制造改良的纤维素产品的方法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2007510U1 (de) * 2012-08-03 2012-08-13 J.H. Ziegler Gmbh Schichtaufbau für ein Sitzpolster
CN109154143A (zh) 2016-02-11 2019-01-04 结构 I 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造纸机的包括聚合物层的带或织物
DE102018114748A1 (de) 2018-06-20 2019-12-24 Voith Patent Gmbh Laminierte Papiermaschinenbespan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0406A (en) * 1961-02-23 1963-05-21 Raymond Dev Ind Inc Woven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FI64825C (fi) * 1981-03-11 1986-12-01 Cofpa Pappersmaskinfilt speciellt foer dess vaotparti
JPS5970000U (ja) * 1982-10-29 1984-05-12 市川毛織株式会社 製紙用無端ニ−ドルフエルト
JP2847651B2 (ja) * 1989-03-03 1999-01-20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編地
FR2727442B1 (fr) * 1994-11-24 1997-01-03 Cofpa Feutre de papeterie pour partie humide de machine de fabrication de papier
US6240608B1 (en) * 1999-04-12 2001-06-05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Method for joining nonwoven mesh products
NZ501159A (en) * 1999-07-09 2001-01-26 Albany Int Corp Multi-axial press fabric comprising a base fabric formed from spirally wound strips of fabric and a crisscross web of fiber material attached to the base fabric
AT410682B (de) * 1999-09-01 2003-06-25 Huyck Austria Textilmaschinenfilz
JP4402241B2 (ja) * 2000-02-22 2010-01-20 住江織物株式会社 三次元立体シート
JP2002004190A (ja) * 2000-06-19 2002-01-09 Ichikawa Woolen Textile Co Ltd 抄紙用フェルト
JP2004232098A (ja) * 2003-01-28 2004-08-19 Ichikawa Woolen Textile Co Ltd 抄紙用プレスフェ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805A (zh) * 2017-10-27 2020-06-30 奥尔巴尼国际公司 使用新型压榨毛毡制造改良的纤维素产品的方法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CN111356805B (zh) * 2017-10-27 2023-03-24 奥尔巴尼国际公司 使用新型压榨毛毡制造改良的纤维素产品的方法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21667A3 (en) 2006-09-27
CA2491768A1 (en) 2006-01-26
EP1621667A2 (en) 2006-02-01
US7381665B2 (en) 2008-06-03
US20060016572A1 (en) 2006-01-26
JP2006037270A (ja) 2006-02-09
KR20060009802A (ko) 2006-02-01
TW200604406A (en) 200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9731B (zh) 超回弹性织物
CN1045803C (zh) 用于造纸机的压榨织物
EP1365066B1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CN1089386C (zh) 用于柔性砑光的带
CA1168911A (en) Needle punched papermaking f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RU2505630C2 (ru) Сверхупругая ткань
CN103328719B (zh) 超回弹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791719A (zh) 经纱缝合的多层造纸用织物
JP3883402B2 (ja) 建材製造用単層織物
CN1732303A (zh) 用于造纸机的多层织物
CN1629398A (zh) 造纸用压榨毛毯以及造纸用压榨装置
CN1727574A (zh) 造纸用压榨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87893B (zh) 用于制造薄纸的机器和压带
EP2204492B1 (en) Felt for papermaking
CN1517489A (zh) 造纸用压榨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105884A (ja) パルプマシン用プレスファブリック
JPH11107182A (ja) 建材製造用抄造ベルトおよび建材製造用トランスファーベルト
CN101849066B (zh) 湿纸搬送用传送带
CN1902360A (zh) 制纸机压榨部中纸卷的改善脱水方法及其压榨毛毯
EP2759637A1 (en) Press Felt For Papermaking
CN101052764A (zh) 纸输送毛布和具有该纸输送毛布的造纸机的压榨装置
CN212771726U (zh) 一种造纸压榨毛毯
CN1789551A (zh) 造纸输送毛毯及具有该造纸输送毛毯的造纸机的压榨装置
CN212889326U (zh) 一种造纸压榨毛毯
CN218812879U (zh) 一种斜织造纸毛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