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5469A - 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5469A
CN1715469A CN 200510079107 CN200510079107A CN1715469A CN 1715469 A CN1715469 A CN 1715469A CN 200510079107 CN200510079107 CN 200510079107 CN 200510079107 A CN200510079107 A CN 200510079107A CN 1715469 A CN1715469 A CN 1715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s
friction plate
revolution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91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路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5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54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起毛控制装置和卷绕机,它是从纱线开始行进起就能使各个摩擦片之间行进的纱线稳定的。它是通过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根据由驱动滚筒的回转而行进的、纱线的行进速度而变化,使纱线开始行进时的张力成为合适值的。

Description

卷绕机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00129749.X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自动络纱机等卷绕机中的纱线的起毛控制装置和设有起毛控制装置及落纱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等的卷绕机。
将卷绕着由环锭纺纱生产的纱线的喂纱筒管运送到自动络纱机(卷绕机)的自动络纱机中,是通过一边检测纱线的缺陷、一边对多个喂纱筒管进行接头而重卷成圆锥状或筒子纱状的卷装。由自动络纱机进行的重卷是这样的工序,即、一边把张力作用在从喂纱筒管开松的纱线上、一边用多个纱线导引件等对纱线进行导引而作成卷装。因此、每当对短纤维经过捻拧的纱线通过纱线导引件等构件时就会受到摩擦,在重卷之前的喂纱筒管纱线上的起毛在重卷后有增加的趋势。
为此,在由自动络纱机等卷绕机进行的重卷工序中、在纱线行进的通路中设有起毛控制装置,以抑制起毛的发生。曾提出过这样的起毛控制装置,它由多个摩擦片的回转、对在这些摩擦片之间行进的纱线施加假捻,将起毛卷入到纤维里,由此进行起毛倒伏处理。这种起毛控制装置由于是用多个摩擦片的回转施加假捻的同时将纱线送出,因而由各个摩擦片的转数和纱线的行进速度对重卷卷装的纱线张力进行控制。
但在重卷一开始就使纱线行进、同时使各个摩擦片回转时,如果不把纱线的张力控制成合适的值,就会有纱线从各个摩擦片之间飞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重卷刚开始之后纱线的张力极小,因而会追随着各个摩擦片的回转而移动。这样,当纱线从各个摩擦片之间飞出时,不仅不能进行起毛倒伏处理,还不能连续地进行重卷。
而且、在自动络纱机上、当把由起毛控制装置进行过起毛倒伏处理的纱线重卷在由摇架把持的卷取管上、当形成的卷装成为满卷时,进行落纱动作。自动络纱机中的落纱动作由卷装成为满卷开始。当卷装成为满卷时纱线的卷取就被中断。此后将喂纱筒管和卷装之间的纱线切断、将满卷卷装从支持卷装的摇架上卸出。接着将新的卷取管装到摇架上、进行生头动作、将喂纱筒管侧的纱线装到新的卷取管上。在落纱动作过程中,至少在生头动作时纱线从起毛控制装置内通过。
但是,当为了进行落纱动作(生头动作)而使喂纱筒管侧的纱线移动时,会有由于纱线与起毛控制装置的各个摩擦片的接触阻力而产生的断头问题。这种断头的产生妨碍了由自动络纱机进行的落纱动作(生头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绕机,它是具有起毛控制装置的,在这种卷绕机中能平滑地进行落纱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毛控制装置,它是从纱线开始行进起就能使通过各摩擦片之间的纱线稳定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卷绕机,它设有起毛控制装置和落纱装置,上述起毛控制装置有多个摩擦片,在与喂纱筒管相连的纱线通过上述起毛控制装置的状态下、进行由上述落纱装置进行的落纱动作,其特征在于:它是当纱线通过上述起毛控制装置、在落纱动作中移动时,使上述起毛控制装置的摩擦片回转的。
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摩擦片是以小于通常卷取时的速度进行回转的。
起毛控制装置,它是由多个摩擦片的回转、把假捻施加到通过各个摩擦片之间的纱线上,与此同时将送出力作用在纱线上的,其特征在于:它是从上述纱线开始行进起就使上述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根据上述纱线行进速度而变化的。
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是根据上述纱线行进速度的上升而上升的。
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之前上述各个摩擦片进行低速回转的。
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种作用在上述各摩擦片间通过之前的纱线上、使这纱线弯曲的机构。
起毛控制装置,它是由多个摩擦片的回转、把假捻施加到通过各个摩擦片之间的纱线上,与此同时将送出力作用在纱线上的,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种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时作用的、将这纱线保持在上述各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的导引机构。
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机构是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之后、当这纱线的张力达到合适的值时,变成一种放开上述纱线地保持的非作用状态。
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机构是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前将这纱线压入到上述各个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的。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从开始落纱动作起就使上述各个摩擦片回转的。
本发明第1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是由多个摩擦片的回转、把假捻施加到通过各个摩擦片之间的纱线上,与此同时将送出力作用在纱线上的,从上述纱线开始行进起就使上述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根据上述纱线的行进速度而变化。
由于从纱线开始行进起就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根据纱线的行进速度而变化,因而能将纱线开始行进时的张力取成合适的值。
本发明第2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是根据上述纱线行进速度的上升而上升的。
本方案能一边将纱线的张力保持成合适的值,一边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和纱线行进速度上升到重卷过程中的转数、速度。
由于纱线的张力取决于各个摩擦片的转数和纱线的行进速度,因而当与各个摩擦片的转数相对应的纱线送出速度(小)和纱线行进速度(大)的差增大时,使纱线张紧,从而使张力增大。这样,当纱线刚开始行进后,若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与纱线的行进速度相比较地缩小、由此使纱线张紧,则能使纱线的张力快速地上升到合适的值。
本发明第3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是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之前,上述各个摩擦片进行低速回转。
由于纱线开始行进前各个摩擦片低速地回转,因而能在纱线开始行进过程中减少由纱线与各个摩擦片的接触阻力形成的断头。
本发明第4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是在第1~第3方案的任何一种方案基础上,设有一种作用在通过上述各摩擦片间之前的纱线上、并使这纱线弯曲的机构。
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时使纱线弯曲,因而能使纱线的张力急剧地上升到合适的值。
第1方案~第4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可用于这样的卷绕机上,即、它是把从喂纱筒管开松的纱线卷取在由驱动机构回转的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尤其是能发挥优良效果地用在这样一种自动络纱机上,即、这种自动络纱机设有用于检测纱线缺陷的纱线监视器以及自动地将喂纱筒管侧的纱线端头和卷装侧的纱线端头连接在一起的接头装置。
本发明第5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是由多个摩擦片的回转、把假捻施加到通过各个摩擦片之间的纱线上,与此同时将送出力作用在纱线上的,设有一种作用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时、将这纱线保持在上述各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的导引机构。
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时用导引机构保持纱线,因而能使通过各个摩擦片间的纱线稳定。
本发明第6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是在第5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导引机构是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之后、当这纱线的张力达到合适的值时,变成一种放开上述纱线地保持的非作用状态。
当纱线的张力达到合适的值时,纱线稳定地通过各摩擦片之间。由于当纱线稳定地行进时使导引件构处于非作用状态,不与纱线接触,因而不会使纱线过度损伤。
本发明第7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是在第5或第6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导引机构是在上述纱线开始行进前将这纱线压入到上述各个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的。
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之前就将纱线压入到各个摩擦片之间,因而在纱线开始行进时能使其更稳定地行进。若在压入纱线时使摩擦片低速回转,则能防止压入时的断头。
本发明第5方案~第7方案的起毛控制装置可用于这样的卷绕机上,即、它是把从喂纱筒管开松的纱线卷取在由驱动机构回转的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尤其是能发挥优良效果地用在这样一种自动络纱机上,即、这种自动络纱机设有用于检测纱线缺陷的纱线监视器以及自动地将喂纱筒管侧的纱线端头和卷装侧的纱线端头连接在一起的接头装置。
本发明第1方案的卷绕机,它设有起毛控制装置和落纱装置,上述起毛控制装置有多个摩擦片,在与喂纱筒管相连的纱线通过上述起毛控制装置的状态下、进行由上述落纱装置进行的落纱动作,当纱线通过上述起毛控制装置、在落纱动作中移动时,使上述起毛控制装置的摩擦片回转。
由于在落纱动作中纱线移动时使各个摩擦片回转,因而能减少处于各个摩擦片之间的纱线和各个摩擦片之间的接触阻力,能减少由于喂纱侧纱线在摩擦片间移动而产生的断头。
本发明的卷绕机的第2方案是在第1方案基础上,上述各个摩擦片是以小于通常卷取时的速度进行回转的。
由于纱线的低速移动,因而通过使各个摩擦片低速回转就能使纱线的张力达到合适的值。
本发明的卷绕机的第3方案是在第2方案基础上,从开始落纱动作起就使上述各个摩擦片回转。
由于从开始落纱动作起就使摩擦片回转,因而不必进行复杂的控制。
本发明的效果:
用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从纱线开始行进起就使各个摩擦片的回转速度根据纱线的行进速度而变化,因而在纱线开始行进时能把纱线的张力控制成合适的值。而且能通过给纱线合适的张力使纱线克服各个摩擦片的回转力而稳定地行进,使纱线不会从各个摩擦片之间飞出,并且还不会断头。这样不仅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还能连续进行纱线的重卷。
用本发明第2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根据纱线行进速度的上升而上升,因而能一边将纱线的张力保持成合适的值,一边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和纱线的行进速度上升到纱线重卷中的转数。
用本发明第3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之前就使各个摩擦片低速回转,因而在纱线开始行进中,能减少纱线与各个摩擦片的接触阻力而引起的断头。
用本发明第4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时,通过各个摩擦片间之前就使纱线弯曲,因而能使纱线的张力急剧地上升到合适的值。
用本发明第5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进行时,由导引机构将纱线保持在各个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因而能使通过各个摩擦片间的纱线稳定,能限制其从各个摩擦片之间飞出。这样,不仅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还能连续地进行纱线重卷。
用本发明第6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用合适的张力使纱线行进稳定之后,放开由导引机构形成的纱线保持,因而不会使纱线受到过度的损伤,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和重卷。
用本发明第7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之前就用导引机构将纱线压入到各个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将其保持,因而在纱线开始行进时能进一步使纱线的行进稳定。
用本发明第8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用落纱装置进行的落纱动作中、使起毛控制装置的各个摩擦片回转,因而能减少处于各个摩擦片之间的纱线与各个摩擦片之间的接触阻力,能减少由于使喂纱侧的纱线移动过摩擦片之间而产生的断头。这断头的减少能使卷绕机进行的落纱动作(生头动作)确实地进行。
本发明第9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使各个摩擦片的转速比通常卷取时还低,因而能把纱线低速移动时的纱线张力形成合适的值。
本发明第10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从开始落纱动作起就使摩擦片回转,因而不必行进复杂的控制,不仅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还能连续地进行纱线重卷。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起毛控制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起毛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表,
图5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起毛控制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的卷绕组件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起毛控制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的卷绕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卷绕机的一个例子的自动络纱机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图7所示的卷绕机的起毛控制装置的动作、落纱动作(生头动作)、重卷动作等关系的时间图表,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的落纱动作(检拾纱线动作)的模式图,
图10是说明图7所示的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的落纱动作(纱线拉上动作)的模式图,
图11是表示图7所示的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的落纱动作(生头动作)的模式图,
图12是表示图7所示的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的落纱动作(包头卷绕动作)的模式图。
下面,参照着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起毛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起毛控制装置1是设置在自动络纱机等卷绕机31A上的,它把假捻施加到从喂纱筒管B开松的、在卷取管Bf上卷成卷装的纱线Y上、同时把送出力作用到纱线Y上。图1所示的卷绕机31A设有卷取管Bf和驱动滚筒D,前者用于卷取喂纱筒管B的纱线Y,后者用于使卷取管Bf回转。当纱线Y被卷绕到卷取管Bf上时就形成卷装P、一旦形成卷装P、驱动滚筒D就与卷装P接触,使卷装P回转。在驱动滚筒D上形成横动沟槽,将驱动滚筒D做成兼作横动装置的横动滚筒。起毛控制装置1配置在使卷装P回转的驱动滚筒D和喂纱筒管B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假捻装置2由具有导引机能的纱线保持导引件3、止捻装置4和把持导引件5构成。
假捻装置2如图2和图3所示、设有多片(图示的例子设有6片)摩擦片6和第1轴~第3轴等3根轴7~9。摩擦片6在第1轴~第3轴7~9的每根轴上各设置多片(2片)。第1轴~第3轴7~9支承在座体10和支承体11之间,由座体10侧的图中省略表示的驱动马达、皮带等同时使其回转。而且,第1轴~第3轴7~9分别设置在正三角形的各个顶点a~c上,配置成使不同轴的摩擦片6彼此间在径向有部分重叠(参照图2)。将各个摩擦片6在第1轴~第3轴7~9的轴向依次错开地配置(参照图3)。此外,通过使第1轴~第3轴7~9朝相同方向回转,能将各个摩擦片6压到它们之间的中心部A,能将“S”字形的捻拧或“Z”字形的捻拧加到与多个摩擦片6相接触而弯曲成锯齿形状纱线Y上。而且、在进行假捻的同时,将纱线Y送出到卷装P上。这里,所谓中心部A是表示图2中的点d~f的内侧部分,而点d~f是第1轴~第3轴7~9的径向部分重叠的、不同轴的摩擦片6上、2个不同轴的摩擦片6之间的交点。图中的12、13是设置在座体10、支承体11上的纱线引导件。
如图2和图3所示、纱线保持导引件3设置在假捻装置2上,设有3个纱线保持杆14~16和支持托架17。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配置成相对于第1轴~第3轴7~9的轴向具有一定间隔(参照图3)。在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的前端设有用来捕捉和保持纱线Y的引导沟19。支持托架17支承在驱动轴18上、由这驱动轴18的回转使多个纱线保持杆14~16旋转。此外,通过使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旋转到假捻装置2侧,就可用多个纱线保持杆14~16的导引沟19捕捉住位于杆14~16和假捻装置2之间的纱线Y、将其跨越在第1轴7和第2轴8的多个摩擦片6上地压入、将纱线Y保持在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上。
止捻装置4配置在假捻装置2和喂纱筒管B之间,由这止捻装置4限制捻拧向喂纱筒管B侧的传播。由于限制了由假捻装置2施加的捻拧向喂纱筒管B侧的传播,因而可对纱线Y进行有效的假捻、进行起毛倒伏处理。另外,把持引导件5配置在假捻装置2和止捻装置4之间、由2片把持板20的开关、在纱线Y行进到各个摩擦片6间之前就加以把持和弯曲,使施加到纱线Y上的张力进一步急剧地上升到适当的值。
下面参照着图4来说明起毛控制装置1的动作。
用控制器40对驱动滚筒D、起毛控制装置1(摩擦片6的转数控制、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驱动控制)进行驱动控制。
虽然图1表示纱线Y正在被卷取的状态,即表示纱线Y在喂纱筒管B和卷装P之间相连接着的状态,但这里是从纱线Y没被连接的状态、即从纱线Y被开始重卷前说明的。
在纱线Y被开始重卷前、驱动滚筒D处于停止状态、起毛控制装置1的纱线保持导引件3处于非作用状态(参照图2),此后,使纱线Y从喂纱筒管B开松、使纱线Y通过止捻装置4内、通过假捻装置2和纱线保持导引件3之间而连接到驱动滚筒D上的卷取管Bf上。在纱线处于被连接的状态下,就使纱线Y位于假捻装置2处于非作用状态的纱线保持导引件3之间。然后、使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朝相同方向低速回转(参照图4的#1)。
在这状态下,通过使纱线导引件3的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回转,将纱线Y捕捉在各个导引件沟19内、并跨越在第1、第2轴7、8的各个摩擦片6上而压入,将其保持在第1轴~第3轴7~9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参照图4的#2、参照图2)。通过将纱线Y向各个摩擦片6之间压入,使其在弯曲成锯齿形的状态下与各个摩擦片6相接触,而由各个摩擦片6的低速回转、使其从各个摩擦片6受到送出力并减少与各个摩擦片6的接触阻力。
接着使驱动滚筒D回转、使纱线Y从喂纱筒管B开松后行进,开始纱线Y的重卷。为形成重卷转数、使驱动滚筒D的转数以较大的斜率直线地上升,而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以小于驱动滚筒D转数的较大斜率直线地上升(参照图4的#3)。
然后使纱线Y从喂纱筒管B经过止捻装置4内、在假捻装置4的各个摩擦片6间通过、由驱动滚筒D在回转的卷取管Bf上重卷成卷装P。由于驱动滚筒D用作横动滚筒,因而纱线Y在横动的同时重卷到卷取管Bf上。
这时,因为由各个摩擦片6的低速回转使纱线Y与各个摩擦片6的接触阻力降低,所以在纱线Y开始行进时、就能将其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阻力抑制成较低,能平滑地送出到卷取管Bf。因而能减少开始重卷时纱线Y的断头。尤其是在细的纱线Y时,虽然由于开始行进时的张力、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阻力所形成的张力上升都能使断头容易产生,但通过使各个摩擦片6低速回转能减少断头。
而且,当纱线Y在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通过时,由于用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加以保持,因而能确保稳定的行进,同时能由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施加假捻。这时由于用止捻装置4限制了捻拧向喂纱筒管B侧的传播,因而能有效地把假捻施加到纱线Y上。由此将纱线Y的起毛卷入到纤维里,能进行起毛倒伏处理。
然后、与假捻同时,由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将纱线Y送出到卷装P上,一边将张力维持成适当的值,一边重卷成卷装P(参照图4的#4)。
摩擦片6的转数、由驱动滚筒D的转数确定的纱线Y行进速度是纱线Y的张力的起因。即、由摩擦片6的回转确定的纱线Y的送出量和由驱动滚筒D的回转确定的纱线Y重卷量是纱线Y的张力的起因,下面、把纱线Y的行进速度作为驱动滚筒D的转数而加以说明。
当驱动滚筒D相对于摩擦片6的转数的转数差相对增大时,由于与纱线Y的送出量相比、纱线Y的重卷量增大,因而使纱线Y在假捻装置2和卷装P之间张紧,使张力增加。而当两者的转数差相对减少时,由于纱线Y的送出量相对地增多,因而使纱线Y在假捻装置2和卷装P之间缓和,使张力减少。因此,开始卷取时,由于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以较小的斜率直线上升、驱动滚筒D的转数以较大的斜率直线上升,它们的转数差急剧地加大,因而使纱线Y的张力急剧地上升。
接着,当作成卷装而被重卷的纱线Y达到合适的张力时,各个摩擦片6转数的上升斜率都急剧地变大。这里、从纱线Y开始行进起,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随着驱动滚筒D的转数上升而上升,由此使纱线Y的张力急剧地成为合适的值,此后,使两者的转数差成为一定,由此将纱线Y的张力保持合适的值。而通过给予合适的张力值,就使纱线Y克服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力、稳定地在各个摩擦片6之间通过,不会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飞出。
在使纱线Y的行进稳定之后,使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回旋,与假捻装置2脱离,由此将纱线Y放开(参照图4的#6、图2)。
然后,把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驱动滚筒D的转数控制成重卷中的一定转数,由此,一边将纱线Y的张力保持成合适的值、一边对喂纱筒管B开松的纱线Y行进起毛倒伏处理,将这纱线Y重卷成卷装P。
用本实施方式的起毛控制装置1能从纱线Y开始行进起、就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根据驱动滚筒D的转数而变化,由此使纱线Y的张力很快达到合适的值。而且,通过给予合适的张力就使纱线Y克服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力而进行稳定的行进、不会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飞出。因此不用说起毛处理、连纱线Y的重卷都能连续地进行。
还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根据驱动滚筒D转数的上升而上升,由此能一边使纱线Y的张力很快地达到合适的值、一边使各个摩擦片6和驱动滚筒D的转数达到重卷中的转数。而且,由于在纱线Y开始行进之前就使各个摩擦片6低速回转,因而在纱线Y开始行进时就能更稳定地行进。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起毛控制装置1是在纱线Y开始行进时、由纱线导引件3的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保持纱线Y,由此纱线Y能在各个摩擦片6之间稳定地行进、能限制其从各个摩擦片6之间飞出。这样、不但能连续地进行起毛倒伏处理、还能连续地进行纱线Y的重卷。
由于是用合适的张力使纱线Y的行进稳定之后、放开由纱线保持导引件3形成的纱线Y的保持,因而能防止纱线Y过度受损。而且在纱线Y开始行进前就用纱线保持导引件3将纱线Y压入到各个摩擦片6之间、将其保持,因此在纱线Y开始行进时就能更稳定地行进。
本实施方式的起毛控制装置1设有使纱线Y弯曲的把持引导件5。而且在由驱动滚筒D的回转使纱线Y开始行进之后、由把持引导件5把持纱线Y、并使它弯曲,使加在纱线Y上的张力更加急剧地上升到合适值(参照图4的#8)。由此,能使纱线Y在各个摩擦片6之间稳定地行进、使纱线Y不会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飞出。在施加到纱线Y上的张力达到合适值时放开、由把持引导件5形成的把持。
下面,参照图5和图6、对作为卷绕机的自动络纱机上使用起毛控制装置1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5和图6所示的自动络纱机31并排地设有多个纱锭的卷绕组件32,各个卷绕组件32设有图1~图3所示的起毛控制装置1。而且,在各个卷绕组件32上、从喂纱筒管B开松的纱线Y通过图中省略的气圈梳毛件、起毛控制装置1、上蜡装置34和检测纱线Y缺陷的清纱器36等,此后形成卷装P而重卷到由横动滚筒D回转的卷取管Bf上。35是纱线捕集器。这个纱线捕集器35在待机时将吸附作用加到处于上蜡装置34和清纱器36之间的纱线Y上,同时具有中间接头管的作用,在断头之后进行接头时、把假捻装置2的喂纱筒管B侧吸引和捕捉到的纱线端头导入接头装置33。37是将卷装P侧的纱线端头导引到接头装置33的抽吸口。
起毛控制装置1的纱线把持导引件3由驱动各个卷绕组件32的各个装置33、34、35等的凸轮机构使其回旋。在横动滚筒D开始回转前、由上述凸轮机构形成的纱线保持导引件3一连串动作中、将纱线Y压入到各个摩擦片6之间并加以保持。而在横动滚筒D开始回转后、结束由上述凸轮机构形成的一连串动作,用纱线保持导引件3保持纱线Y的作用状态可用电磁铁等吸引装置加以确保。
而且在喂纱筒管B替换后、或者在把清纱器36进行纱线缺陷检测过的纱线强制切断后,在经过接头后、由各个卷绕组件32进行的纱线重卷开始之前、使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低速回转,用纱线保持导引件3将纱线Y压入到各个摩擦片6之间,由此将纱线Y保持在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参照图2)。接着、当各个卷绕组件32的横动滚筒D进行回转、开始纱线Y的重卷时,从喂纱筒管B开松的纱线Y通过起毛倒伏装置1时、一边由纱线保持导引件3使其稳定地行进、一边由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对其进行假捻而进行起毛倒伏处理。与此同时、通过调整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和横动滚筒D的转数,使纱线Y的张力很快地上升到合适的值,使纱线Y的行进稳定。并用把持构件5将纱线Y把持、而且使其弯曲,由此使纱线Y的张力急剧地上升到合适的值(参照图4)。而一旦纱线Y的张力达到合适的值就放开由纱线保持导引件3形成的纱线Y保持和由把持构件5形成的纱线Y把持。与此同时,通过调整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和横动滚筒D的转数,一边将纱线Y的张力保持成合适的值、一边把两者的转数取成重卷时的一定转数,用横动滚筒D使纱线Y横动的同时将其重卷成卷装。
由此,即使把本发明的起毛控制装置1用在作为卷绕机的自动络纱机31上,也可借助于由纱线保持导引件3形成的纱线Y的保持、和由摩擦片6的转数与横动滚筒D的转数而快速上升到合适值的纱线Y的张力,在纱线Y开始行进时使其稳定地在各个摩擦片6之间行进、不会从各个摩擦片6之间飞出。
而且,在纱线Y开始行进之前、由纱线保持导引件将纱线Y压入到低速回转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这样,由于在将纱线压入时降低了与摩擦片6的接触阻力,因而能防止纱线压入时的断头。由于在这状态下开始纱线Y的行进,因而能使纱线Y稳定地行进,而且能减少由于纱线Y与各个摩擦片6的接触阻力而引起的断头。横动滚筒D的驱动控制、起毛控制装置1的摩擦片6的转数控制和凸轮机构的驱动控制都由控制器40控制地进行。
虽然上述的例子是表示把起毛控制装置用作起毛倒伏装置(起毛控制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也适用于由于将摩擦片的表面做得较粗糙而产生起毛的起毛发生装置。
上述的起毛控制装置1还可设置在图7所示的自动络纱机51上。图7所示的自动络纱机51由多个并排的卷绕组件52和落纱装置53构成。
各个卷绕组件52是把从1个或多个喂纱筒管E开松的纱线Y重卷在卷取管Bf上,进行重卷动作、以作成定长卷绕的满卷卷装P的。其中、每个卷绕组件52都设有把持卷取管Bf的摇架54以及使从喂纱筒管E开松的纱线Y横动的横动滚筒D(驱动滚筒)。摇架54设置在各个卷绕组件52上,由分别把持卷取管Bf两端的可动臂56和固定臂57构成。可动臂56做成能沿横动滚筒D的轴向移动、与固定臂57一起可将卷取管Bf卸下。而且在可动臂56的侧端安装着向卷绕组件52前面H侧延伸的手柄56A。横动滚筒D由摇架54的回转与卷装P摩擦接触而使卷装P回转,卷装P是把纱线Y重卷在卷取管Bf上而形成的。卷取管有卷绕着纱线Y的卷取管和没卷绕纱线Y的空的卷取管,前者标记为Bf,后者标记B。
在各个卷绕组件52上、沿着喂纱筒管E和横动滚筒D之间的纱线行进通路、从喂纱筒管E侧起依次配置着起毛控制装置1、接头装置58、上蜡装置59、纱线捕集器60和清纱器61。起毛控制装置1从喂纱筒管E侧向横动滚筒D侧依次配置着止捻装置4、把持引导件5和设有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假捻装置2。而且起毛控制装置1的把持引导件5和纱线保持导引件3与各个卷绕组件52的凸轮机构相连接。该凸轮机构是在横动滚筒D开始回转之前使接头装置58等进行一连串动作的,由这一连串动作使起毛控制装置1的纱线保持导引件3回旋。而由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回旋将纱线Y捕捉住、将其压入到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并加以保持。当结束上述凸轮机构的一连串动作时,由电磁铁等的吸引力维持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动作状态,由此确保纱线Y的保持。纱线捕捉器60有中间接头管的功能,在图7所示的待机时将吸引作用加在纱线Y上,而且在将纱线切断时(即在图7的待机位置时)或者在喂纱筒管B替换时(即在假捻装置2和把持引导件5之间的位置时)吸引并捕捉住纱线Y而导入到接头装置58里。清纱器61是用来检测纱线Y缺陷的、具有将纱线Y切断的功能。62是吸引和捕捉住卷装P侧的纱线端头并将其导入接头装置58的抽吸口。
落纱装置53是沿着支柱63的道轨64、向各个卷绕组件52上方行进、而且停止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卷绕组件52上、进行满卷卷装P的落纱动作和向空的筒管B进行生头动作的。落纱装置53设有捡拾纱线Y的取纱装置65、把持纱线Y并加以切断的夹刀66、开关摇架54的开具67和把卷取管B供给摇架54的卷取管供给装置68。
取纱装置65捡拾起满卷卷装P和横动滚筒D之间的纱线Y,由导纱臂69和导纱钩70构成。导纱臂69围绕着落纱装置53的驱动轴而回旋、与导纱钩70一起位于横动滚筒D的上方。而导纱钩70能自由回转地支承在导纱臂69的前端、沿横动滚筒D的轴向摆动。夹刀66围绕着落纱装置53的驱动轴而回旋,将由取纱装置65捡拾的纱线Y切断,同时将喂纱筒管E侧的纱线Y把持。开具67围绕着落纱装置53的驱动轴回旋、与可动臂56的手柄56A内侧相接。而且开具67沿横动滚筒D的轴向摆动、借助使可动臂56的移动而将摇架54打开或关闭。卷取管供给装置68由压杆72和压棒73构成,前者是使支承在支柱63上的加料器71回转到支柱54侧、后者是与压杆72一起回转而保持加料器71内的卷取管B的。加料器71是收容多个卷取管B的,设在每个卷绕组件52上,由图中没表示的弹簧将其弹向落纱装置53侧。起毛控制装置1的摩擦片6的转数控制以及横动滚筒D的驱动控制等各种控制都用控制器加以控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自动络纱机51中的落纱动作(生头动作)和重卷动作等关系中的起毛控制装置1的动作。
自动络纱机51中的落纱动作(生头动作):
当由各个卷绕组件52重卷的卷装P成为满卷时,就停止成为满卷的卷绕组件52的横动滚筒D(即停止纱线Y的卷取),通过使摇架54回旋,使满卷的卷装P与横动滚筒D分离,使要求落纱指示灯LP亮灯。而随着满卷的卷装P的分离,使图中没表示的卷装制动器起作用,由此停止卷装P的回转、防止纱线Y的松弛。然后,使各个卷绕组件52的朝上方行进的落纱装置53停止在要求落纱指示灯LP亮灯的卷绕组件52上,开始落纱动作(参照图7)。
当要求落纱指示灯LP亮灯时,在使纱线Y进入到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状态下、使各个摩擦片6朝相同方向低速回转(参照图8的#11)。
由各个摩擦片6的低速回转使纱线Y受到从喂纱筒管E侧向卷装P侧送出的力。在使各个摩擦片6低速回转时,就能使作用在纱线Y上的回转力很小,由于纱线Y不高速行进,也就是说、由于作用在纱线Y上的张力较低,因而纱线Y不会从各个摩擦片6之间飞出。把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取成一定的低速回转、或以较小的斜率直线上升地低速回转,并在落纱动作(落纱动作中的生头动作)中保持这个状态。
当落纱装置53到达指示灯LP亮灯的卷绕组件52、开始落纱动作时,落纱装置53通过使取纱装置65动作而使导纱臂69、导纱钩70下降回旋到横动滚筒D上(参照图9的(a))。
然后使导纱钩70沿横动滚筒D的轴向摆动,由此借助导纱钩70捡拾起在横动滚筒D和满卷卷装P之间的纱线Y,并使其移动到可动臂56侧(参照图9的(b))。
在导纱钩70拾起纱线Y之后,使导纱臂69上升回旋,把拾到的纱线部分从横动滚筒D提高到夹刀66附近,而且使摇架54回旋,由此使满卷卷装P与横动滚筒D接触(参照图10的(a))。
接着落纱装置53使夹刀66动作,由此把由导纱钩70拉起的纱线Y部分切断,同时把持喂纱筒管E侧的纱线Y。在这状态下、使开具67下降回旋并使其与手柄56A相接触,而且由开具67的摆动将摇架54打开,由此将满卷卷装P送出,被送出的满卷卷装P依靠自重滚到导引板74上,输出到输出传送带75上(参照图10的(b))。
在上述落纱动作中的纱线捡拾或纱线拉起等一连串动作中,喂纱筒管E侧的从起毛控制装置1的摩擦片6之间经过的纱线Y移动到卷装P侧。由于这时通过摩擦片6之间的纱线Y受到由各个摩擦片6的低速回转而作用的送出力,在纱线Y移动到卷装P侧,也能把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接触阻力抑制成较低,能将纱线平滑地送出到满卷卷装P侧。由此能减少纱线Y的断头、能确实地进行落纱动作。尤其是在用细的纱线Y时,虽然由纱线拉起和与各个摩擦片6的接触所形成的张力上升会使断头容易产生,但借助使各个摩擦片6低速回转能将断头减少。
当将卷装P送出的动作结束时,落纱装置53就开始卷取管供给动作和生头动作。这些动作是如下地进行的。即、借助开具67的摆动将摇架54关上,而且使摇架54回旋到与横动滚筒D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借助导纱臂69的下降回旋,使有导纱钩70捡拾的纱线Y部分移动到可动臂56附近。在这状态下使夹刀66向卷绕组件52背面K侧回旋,由此将与喂纱筒管E相连接的纱线Y在可动臂56的内侧附近横向穿过(参照图11的(a))。
接着使摇架54和开具67回旋,使它们与横动滚筒D分离,而且由开具67的摆动将摇架54打开。然后使卷取管供给装置66动作,由压杆72的下降回旋使加料器71摆动到摇架54侧。由此使加料器71朝下倾斜,将前头的卷取管B配置在各个臂56、57间。在这状态下,通过使开具67摆动将摇架54关上,从而将卷取管B把持。在把持卷取管B的同时、横向穿过可动臂56内侧附近的纱线Y被夹在卷取管B端和可动臂56之间,进行向卷取管B的生头(参照图11的(b))。
在生头动作中的夹刀66等一连串动作中,喂纱筒管E侧的纱线Y被拉起到卷绕组件52的背面K侧。这时,由于通过起毛控制装置1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纱线Y因各个摩擦片6的低速回转而受到沿拉起方向的送出力,因而纱线Y即使被拉起也能把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阻力抑制成很小,能平滑地拉出到横动滚筒D侧。这样,能减少纱线Y的断头,能确实地进行生头动作。
当结束生头动作时就放开由夹刀66形成的纱线Y的把持。然后,将摇架54向横动滚筒D回旋,而且使压棒74上升回旋,由此,用弹簧的弹力使加料器71与摇架54分离。这时由压棒74使卷取管B不从加料器71落下地加以保持。使卷取管供给装置68退避,使夹刀66退避到落纱装置53处,与此同时使导纱钩70上升回旋,使纱线Y不松弛,沿着可动臂56的图中省略的包头纱导引件。而且直到摇架54的卷取管B与横动滚筒D相接触地使横动滚筒D短时间、低速回转。然后当由摇架54回旋使卷取管B与横动滚筒D接触时,将由导纱钩70施加过张力的纱线Y重卷在卷取管B上,进行包头纱卷绕(参照图12的(a))。
当结束包头纱卷绕时,由导纱臂69的下降回旋使导纱钩70移动到横动滚筒D侧,与此同时,通过使导纱钩70摆动,使纱线Y错开。然后在使取纱装置65退避到落纱装置53的同时,开始由卷绕组件52进行的纱线Y的重卷(参照图12的(b))。
由自动络纱机51进行的纱线重卷动作:
当结束由落纱装置53进行的一连串的落纱动作时,卷绕组件52开始重卷动作。这个重卷动作的初期是与上述落纱动作和生头动作相连续地使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低速回转(参照图8的#12)。
然后,借助使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回旋、用各个导引沟19、将纱线Y保持在第1轴~第3轴7~9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参照图8的#13、图2)。在开始包头纱卷绕时纱线保持导引件3进行动作。
纱线Y在弯曲成锯齿形的状态下与各个摩擦片6相接触,而且由各个摩擦片6的低速回转而受到从各个摩擦片6送出的力。
接着使横动滚筒D回转,使纱线Y从喂纱筒管E开松而行进,由此继包头纱卷绕后开始重卷。使横动滚筒D的转数很快地以较大的斜率直线上升为高速重卷的转数。而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以小于横动滚筒D转数的较小斜率直线地上升(参照图8的14#)。
然后,使纱线Y从喂纱筒管E通过止捻装置4内、把持引导件5和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作成卷装P地重卷在由横动滚筒D回转的卷取管B上。由横动滚筒D使纱线Y一边横动一边重卷(参照图12的(b))。
这时,由于借助各个摩擦片6的低速回转而减少了纱线Y与各个摩擦片6的接触阻力,因而即使纱线Y刚开始行进,也能将其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阻力减少,能平滑地送出到卷取管Bf上。由此能减少开始重卷时的纱线Y的断头。
而且在纱线Y通过假捻装置2的各个摩擦片6之间时,由于用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加以保持,因而能一边由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施加假捻。这时,由于用止捻装置4限制捻拧向喂纱筒管E侧的传播,因而能有效地在纱线上施加假捻(参照图2)。由此,就把纱线Y的起毛卷入到纤维里,进行起毛倒伏处理。
然后,与进行假捻的同时,由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把纱线Y送出到卷装P,一边将张力维持合适值、一边对其进行重卷(参照图8的#15)。
纱线Y的张力是取决于摩擦片6的转数和横动滚筒D确定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即、取决于由摩擦片6的回转确定的纱线Y送出量和横动滚筒D的回转确定的纱线Y重卷量,下面把纱线Y的行进速度作为横动滚筒D的转数而加以说明。
当相对地增大横动滚筒D的转数与摩擦片6转数的转数差时,由于与纱线Y的送出量相比,增大了纱线Y的重卷量,因而在假捻装置2和卷装P之间使纱线Y张紧,从而使张力增大。而当相对地减少两者的转数差时,由于相对地增大纱线Y的送出量,因而在假捻装置2和卷装P之间使纱线Y松弛,从而使张力减少。因此在开始卷取时,以较小的斜率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直线上升,以较大的斜率使横动滚筒D的转数直线地上升,使它们的转数差很快地增大,由此使纱线Y的张力很快地上升。也可在纱线Y开始行进后,由把持导引件5将纱线Y把持并使其弯曲,由此使纱线Y的张力进一步急剧地上升到合适的值(参照图8的#16)。
接着,当被重卷成卷装P的纱线Y达到合适的张力值时,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上升的斜率很快地增大,使其以较大斜率直线地变化(参照图8的#17)。
这里,是从纱线Y开始行进起、使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随着横动滚筒D转数的上升而上升,由此使纱线Y的张力快速地变成合适的值,此后、将两者的转数差取成一定,由此将纱线Y的张力保持成合适的值。而且,通过施加合适的张力,使纱线Y克服各个摩擦片6的回转力、稳定地在各个摩擦片6之间通过,使其不会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中心部A飞出。
在使纱线Y的行进稳定之后,使纱线保持导引件3的各个纱线保持杆14~16回旋,与假捻装置2分离,由此放开纱线Y(参照图8的#18、图2)。
接着、把各个摩擦片6的转数和横动滚筒D的转数控制成重卷过程中的一定转数,由此、一边将纱线Y的张力保持成合适的值,一边对从喂纱筒管E开松的纱线Y进行起毛倒伏处理,将纱线Y重卷成卷装P(参照图8的#19)。
然后,当卷装P成满卷时,进行由落纱装置3执行的上述落纱动作。
本发明的卷绕机由于从自动络纱机51开始落纱动作起就使各个摩擦片6回转,因而能减少位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纱线Y与各个摩擦片6之间的接触阻力。这样,能减少在落纱动作(生头动作)中、由于将喂纱筒管E侧的纱线Y拉起、使其在各个摩擦片之间移动而产生的断头,能确实地进行落纱动作(生头动作)。
又因为在由卷绕机进行的落纱动作中、使各个摩擦片6低速回转,所以能将纱线Y的张力调整成合适值。
此外,由于从自动络纱机51开始进行落纱动作起、就使各个摩擦片6回转,因而没必要进行复杂的控制,能够与落纱动作(生头动作)相连续地进行重卷动作。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用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从纱线开始行进起就使各个摩擦片的回转速度根据纱线的行进速度而变化,因而在纱线开始行进时能把纱线的张力控制成合适的值。而且能通过给纱线合适的张力使纱线克服各个摩擦片的回转力而稳定地行进,使纱线不会从各个摩擦片之间飞出,并且还不会断头。这样不仅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还能连续进行纱线的重卷。
用本发明第2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根据纱线行进速度的上升而上升,因而能一边将纱线的张力保持成合适的值,一边使各个摩擦片的转数和纱线的行进速度上升到纱线重卷中的转数。
用本发明第3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之前就使各个摩擦片低速回转,因而在纱线开始行进中,能减少纱线与各个摩擦片的接触阻力而引起的断头。
用本发明第4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时,通过各个摩擦片间之前就使纱线弯曲,因而能使纱线的张力急剧地上升到合适的值。
用本发明第5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进行时,由导引机构将纱线保持在各个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因而能使通过各个摩擦片间的纱线稳定,能限制其从各个摩擦片之间飞出。这样,不仅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还能连续地进行纱线重卷。
用本发明第6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用合适的张力使纱线行进稳定之后,放开由导引机构形成的纱线保持,因而不会使纱线受到过度的损伤,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和重卷。
用本发明第7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开始行进之前就用导引机构将纱线压入到各个摩擦片之间的中心部、将其保持,因而在纱线开始行进时能进一步使纱线的行进稳定。
用本发明第8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在用落纱装置进行的落纱动作中、使起毛控制装置的各个摩擦片回转,因而能减少处于各个摩擦片之间的纱线与各个摩擦片之间的接触阻力,能减少由于使喂纱侧的纱线移动过摩擦片之间而产生的断头。这断头的减少能使卷绕机进行的落纱动作(生头动作)确实地进行。
本发明第9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使各个摩擦片的转速比通常卷取时还低,因而能把纱线低速移动时的纱线张力形成合适的值。
本发明第10方案所述的起毛控制装置,由于从开始落纱动作起就使摩擦片回转,因而不必行进复杂的控制,不仅能进行起毛控制处理,还能连续地进行纱线重卷。

Claims (2)

1、卷绕机,它设有起毛控制装置和落纱装置,上述起毛控制装置有多个摩擦片,在与喂纱筒管相连的纱线通过上述起毛控制装置的状态下、进行由上述落纱装置进行的落纱动作,其特征在于:它是当纱线通过上述起毛控制装置、在落纱动作中移动时,使上述起毛控制装置的摩擦片回转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摩擦片是以小于通常卷取时的速度进行回转的。
CN 200510079107 1999-10-13 2000-10-09 卷绕机 Pending CN17154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0658/1999 1999-10-13
JP290660/1999 1999-10-13
JP29065899A JP2001106430A (ja) 1999-10-13 1999-10-13 毛羽制御装置
JP290659/1999 1999-10-1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9749XA Division CN1250789C (zh) 1999-10-13 2000-10-09 起毛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5469A true CN1715469A (zh) 2006-01-04

Family

ID=1775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79107 Pending CN1715469A (zh) 1999-10-13 2000-10-09 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1106430A (zh)
CN (1) CN171546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5728B (zh) * 2021-05-09 2024-01-30 宁波谊胜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毛羽的面料新型纺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106430A (ja) 2001-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9C (zh) 在气流纺纱装置中连接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EP2284300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yarn removing method for removing yarn remaining on yarn accumulating roller
CN101994176A (zh) 纺纱机械
EP2213773B1 (en) Yarn end catch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1162351A (ja) 玉揚げ装置
CN103010844B (zh) 落纱装置及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80331C (zh) 在气流纺纱机上纱线生头的方法以及装置
EP2075358A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258768A (zh) 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
CN1240599C (zh) 自动络纱机和绒毛倒伏装置
CN1530478A (zh) 纺纱机
CN1861507A (zh) 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
CN1688500A (zh) 横动设备
CN102249120B (zh) 制造管纱的方法
EP2573231A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379131A (zh) 芯纱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530308A (zh) 纱线卷取机
CN1250789C (zh) 起毛控制装置
CN209210989U (zh) 麻类细纱机三罗拉牵伸机构
JP2007284823A (ja) 紡機における尻糸切断方法
EP2636624A2 (en) Take-up apparatus
CN1715469A (zh) 卷绕机
CN202464919U (zh) 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CN1260412A (zh) 丝线捻线设备
CN1232432C (zh) 在更换卷筒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假捻卷曲变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