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4244A - 液体收容容器、及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容器、及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4244A
CN1704244A CNA2005100732388A CN200510073238A CN1704244A CN 1704244 A CN1704244 A CN 1704244A CN A2005100732388 A CNA2005100732388 A CN A2005100732388A CN 200510073238 A CN200510073238 A CN 200510073238A CN 1704244 A CN1704244 A CN 1704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egative pressure
fluid storage
reception room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32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5687C (zh
Inventor
山本肇
畑佐延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04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56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56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在液体收容容器(1)的液体收容室(6)内设有中间室(7),其将液体收容器(6)与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隔离。中间室(7)分别与液体收容室(6)和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连通,而且经由从液体收容室底部向上方设置的多个小开口(18)与液体收容室(6)连通。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容器、及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在喷墨记录装置上的液体收容容器、以及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在喷墨记录领域中所使用的液体收容容器的墨盒中,设置有用来调整墨盒内墨水的压力的结构,以便用来很好地向喷射墨水的记录头供应墨水。例如,通过将负压产生构件设置在墨盒内的结构,能使墨盒内的压力变成负压,以便将形成于记录头的墨水喷出部的弯曲液面进行保持。
近年来,随着喷墨打印技术的显著进步,要获得具有照相图像质量的打印图像也并非难事。然而,与银盐照片相比,打印图像的保存性(耐光性、耐气体性等)较差,因此,来自用户的要求改善打印图像的保存性之呼声日益高涨。作为满足这一迫切愿望的手段之一,提出了采用颜料墨水的解决方案。颜料墨水是将不溶解于墨水溶剂的颜料色料分散于其中而制成的,这种颜料色料的密度比墨水溶剂的比重大。因此,即使在制造墨水时颜料色料已均匀分散,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可避免地出现颜料粒子的沉淀现象。
结构简单且多被采用的液体收容容器具有下述的构成,即,将发泡体或纤维交织体放置在液体收容容器的壳体中,使墨水浸含并保持于该发泡体或纤维交织体。在这种形态下的发泡体或纤维交织体内的墨水中,上述颜料粒子的沉淀速度将会被大大延缓。于是,在给定适当的墨水容量和使用期限的前提下,将这种在发泡体或纤维交织体内的墨水用于实际使用中。
另一方面,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公报第2951818号等中提出了具有液体收容室的液体收容容器的方案,其中,利用负压产生构件,可使液体收容容器的每单位体积的墨水的容量增加,并且能实现墨水的稳定供给。
图10A是利用上述构成的液体收容容器的结构的剖视简图。液体收容容器1的内部被具有连通孔9的分隔壁14分隔成两个空间。其中的一个空间除分隔壁14的连通孔9外完全被密封,构成直接收容墨水15的液体收容室6。另一空间构成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它收容负压产生构件11并使液体浸含保持于该负压产生构件11中。在形成该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的壁面上形成有:空气连通口8,用来伴随着墨水的消耗而不断向液体收容容器1内导入空气;墨水供给口10,用来向记录头(图中未示)供给液体。再有,在图10A中,由粗斜线部表示负压产生构件11所保持的液体的区域。再者,收容在液体收容室6的空间内的墨水用虚线表示。
在上述结构中,由未图示的记录头来消耗负压产生构件11中的墨水;当负压产生构件内的液面下降、且该液面到达被称为槽的气液促进槽19的上端时,随着此后的墨水消耗,空气被从空气连通口8导入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中;该空气经过分隔壁14的连通孔9进入液体收容室6内。与之相应,来自液体收容室6的墨水经过分隔壁14的连通孔9填充进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的负压产生构件11内(以下称之为气液交换动作)。因此,即使记录头消耗了一些墨水,也会根据其消耗量将墨水填充至负压产生构件11中,而且,负压产生构件11保持一定量的墨水。这样,由于相对记录头的上述负压几乎保持为定值,因此保证了向记录头稳定地供应墨水。这种小型化和高使用效率兼备的液体收容容器由本申请人实现了商品化,目前已供实际使用。
再者,在图10所示的举例中,在空气连通口8附近,通过加强筋24形成有无负压产生构件11存在的空间(缓冲室)25。
这种直接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室6内的墨水在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其颜料色料将以较快的速度持续产生沉淀现象,因此,收容在液体收容室6内的墨水上层部的颜料浓度将逐渐变得稀薄,并且该区域会向下方扩展。另一方面,在底部附近,颜料的浓度将逐渐增大,并且该区域也会向上方增大。
另一方面,由负压产生构件保持的颜料墨水的颜料色料将以较慢的速度持续产生沉淀的现象。因此,与直接收容墨水的液体收容室内相比,负压产生构件内的颜料色料的浓度差较小。
图10B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处于刚开始使用不久的状态下的液体收容容器在打印机上以使用姿态被长期放置的状态之一例。就液体收容室内的墨水15的浓度分布而言,其形成有:墨水浓度为浓度适中的区域15b;在液体收容容器内,颜料粒子向下方沉淀,墨水的浓度变得稀薄的区域15a;相反地,由于颜料粒子从上方沉淀下来,墨水的浓度增高的区域15c。
另一方面,与液体收容室内相比,负压产生构件内的墨水的浓度分布只有微小的浓度差别,即便如此,就其浓度而言仍然同样存在:浓度适中区域23b,浓度稀薄区域23a,以及高浓度区域23c。图中标号11e所示的区域为未保持墨水的负压产生构件区域。在负压产生构件区域内,配置在墨水供给口10上的导出构件12与颜料色料浓度较浓的区域23c直接连通。另外,在液体收容室内,将液体收容室隔出的分隔壁14下的连通部9与颜料色料浓度大的区域15c连通。
(在大致可划分为3个各自的区域内也并非能确保均一的浓度,在各区域内也是按不同的浓度分布的)如果简单地表示颜料浓度的大小关系,则为:区域15a<区域23a<区域15b=区域23b<区域23c<区域15c。
众所周知,当在生活中实际使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时,即,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作为安装在滑架上的容器装载在串行扫描式打印机上,并与记录头一起一边沿记录用纸的纸宽方向移动一边进行记录时,由于装载着液体收容容器的滑架的移动使液体收容室6内的墨水15受到摆动,所以较不易产生颜料沉淀,或者说即便因其处于长时间未使用状态(静止状态)而产生较严重的沉淀现象,也会由搅拌效应使区域15a、区域15b和区域15c的墨水混合,从而恢复到其初始状态。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007855号中所公开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如图11所示,液体收容容器1000内完全充满了颜料墨水,没有负压产生构件。由于在液体收容容器内没有负压产生构件,所以颜料容易沉淀。由于处于长期未使用的状态,因此颜料浓度形成了低浓度层601、中浓度层602和高浓度层603。为了改善这种浓度分布,在液体收容容器内设有带多个孔107的管,通过使高浓度层的孔107a直径小、低浓度层601的孔107g的直径大,以使管内的颜料浓度均匀,在此基础上,通过供给针来向记录头524供给最佳浓度墨水,这是该公报披露的一种墨水供应方式。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70131号中所公开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如图12所示,液体收容容器1完全被负压产生构件3所填满,将颜料墨水保存在负压产生构件内。由于,墨水未单独存在于液体收容容器内,因此,较难产生颜料沉淀。但是,在长期未使用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最终仍然会产生颜料沉淀。为了改善液体收容容器内的颜料浓度的分布,在负压产生构件3的内部设置有带孔5的管4,在使管内墨水的浓度分布均匀的基础上,向记录头供应单独存在于管内的墨水。
然而很明显,兼有直接收容墨水的液体收容室、和将墨水收容在负压产生构件内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二者的液体收容容器将是个有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其理由在于:在上述容器的构成上,是将墨水从液体收容室6、经由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的负压产生构件供给至记录头的,但是,由于上述液体收容室6直接收容墨水,所以墨水的颜色色料较容易产生沉淀也较容易恢复为均匀状态,而在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中,墨水收容在负压产生构件内,所以墨水的颜色色料难以在其中产生沉淀、也难以恢复为均匀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10B所示,在打印机长期未使用的过程中,颜色色料已产生沉淀的状态下,考虑为了启动打印机的清洗动作或仅进行少量打印的场合。在液体收容室内的墨水未受到较强搅拌的状态下。颜料浓度高的区域15c的墨水经由连通部9,向负压产生构件11内移动。仅依靠液体收容容器1在滑架上的摆动,并不能完全消除颜料的沉淀。而且,由于经由颜料沉淀难以恢复均匀的负压产生构件向记录头供给墨水,因此若此后再继续处于长期不使用的状态,颜料色料的沉淀会进一步产生。当从负压产生构件向记录头供给这种颜料浓度高的墨水、并执行打印动作后,不仅打印的质量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而且处于分散状态的颜料粒子将开始凝集,使记录头的喷嘴堵塞,出现无法正常从记录头喷出墨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收容效率高的液体收容容器,其包括:直接收容墨水的液体收容室、和将墨水保存在负压产生构件内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其中,其可利用气液交换动作且结构简单,而且还考虑到了分散颜料特有的沉淀特性。也就是说,提供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它结构简单、液体收容效率高,并能以稳定的负压向外部供应墨水,即使处于存放颜料墨水却长期未使用的状态下,也不会在使用时引起使用不良的情况,可靠性高。同时提供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其中,在上述问题中所提出的是颜料分散体的沉降现象,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对于在喷墨记录用液体中分散的各种物质,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各项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容器包括: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用来将吸收和保存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于其中,它具有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液体的墨水供给口和与空气连通的空气连通口;
液体收容室,它用来收容液体,并具有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连通的第1连通口;
其特征为,上述液体收容室内的液体经由上述第1连通口、并经过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内的负压产生构件,从上述墨水供给口向记录头供给,
上述液体收容室具有隔壁,该隔壁有第2连通口,墨水在流入上述第1连通口之前先流入第2连通口;
上述隔壁的上述第2连通口具有多个连通口,这些连通口距该隔壁的端部的高度各不相同。
在这种结构中,当将液体从液体收容室供给至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时,伴随着气液交换动作,经过第2连通口的液体在液体浓度分布已趋于均匀的状态下,经由第1连通口被供给至负压产生构件。具有适合打印的浓度的液体从供给口被供给至记录头,从而能得到最佳的打印。
另外,根据本发明,也可使上述隔壁延伸至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表面附近。
此外,还可使上述液体收容室具有管路,该管路有第2连通口,墨水在流入上述第1连通口之前先流入第2连通口;
上述管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连通口连接,其另一端朝向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方开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也可使第2连通口具有多个连通口,这些多个连通口距该管路与上述第1连通口连接的连接部的距离各不相同,所述连接部位于上述管路的一端。
或者,在本发明中,还可使管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连通口的一部分连接,而另一端朝向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方开口。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使上述管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连通口的下部连接;上述第1连通口的上部,将上述液体收容室内的液体直接供给至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内。
无论上述哪一种构成,当将液体从液体收容室供给至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时,均进行气液交按动作,经过第2连通口的液体在液体浓度分布已趋于均匀的状态下,经由第1连通口被供给至负压产生构件。已成为适合打印的浓度的液体从供给口被供给至记录头,从而能得到最佳的打印。
在本发明中,液体收容容器也可以具有如下构成,它包括: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用来将吸收和保存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于其中,它具有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液体的墨水供给口和与空气连通的空气连通口;
液体收容室,它用来收容液体,并具有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共同的壁面;
中间室,该中间室分别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和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
上述中间室还具有与上述共同的壁面连续的壁面,并且为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的下部向上述液体收容室下部侧以凸起形状伸出的室,上述连续的壁面具有多个通孔。
即使在长时间未向外部供给液体的情况下,伴随着沉淀现象会出现颜料沉淀的浓度分布成为从上部向下部按所谓稀~适中~浓的分布,也由于利用了气液交换动作,可使浓度达到平衡且使墨水均匀地向中间室移动,因此能在控制高浓度墨水的动作、调整浓度的基础上经由负压产生构件向外部供应液体。
由于利用导入中间室的气液交换空气促进了从多个流入孔流入的不同浓度的墨水搅拌混合,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浓度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剖面示意图,说明了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容器。
图2为图1的液体收容容器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3A和B分别为说明与图1和图2有关的反射棱镜和中间室的关系的视图。
图4为剖面示意图,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改型例。
图5为与图4的液体收容容器关连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6为剖面示意图,说明了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容器。
图7A、7B和7C分别为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改型例的剖面透视示意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改型例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9为剖面示意图,说明了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容器。
图10-A和B为说明液体收容容器的现有技术例的视图。
图11为将液体直接保存在液体收容容器内的现有技术例的说明图。
图12为使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整个面装有负压产生构件的现有技术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处,与图10中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液体收容容器构件相同的零件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对此将不再赘述。
(第1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为液体收容容器的剖面示意图,表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液体收容容器1具有壳体4,该壳体4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盒2和盖3构成,其内部由具有连通部9的隔离壁14隔离成两个空间。一个空间除隔离壁14的连通部9外皆被密封,为直接收容墨水15的液体收容室6。另一个空间构成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它内装有经浸含而保持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11。墨水15采用颜料墨水。
在形成了该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的壁面的上部,形成有空气连通口8,件随墨水的消耗,它被用来将空气导入液体收容容器1内。另外,在设有空气连通口8的壁面的下方且在它和设有空气连通口8的壁面之间夹着负压产生构件11的壁面上,形成有墨水供给口10,该墨水供给口10借助墨水导出构件12,向记录头部(图中未示)供应液体。
在液体收容室6内设有薄的隔壁17,该隔壁17从底部向上延伸,并将该液体收容室6分隔成直接收容墨水的液体收容室6和中间室7,该中间室7将液体收容室6与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隔开。另外,在隔壁17上,从底部附近向上方分散地配置有多个连通开口18,与中间室7和液体收容室6的相对的面相比,其面积很小。另外,隔壁17也可延伸至液体收容室上表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一直延伸至上表面的附近,开口部18b设置在该隔壁17的上部,其大小能使液体收容室6内的空气与中间室7内的空气自由交换。此外,设定隔壁17的位置时,应使中间室7无论在体积还是在底面积上都要比液体收容室的小得多。
图2为图1的液体收容容器立体透视示意图,负压产生构件11、墨水15和盖3等均未图示。若利用图2进行上述说明,则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宽度尺寸W几乎一定,在沿长度方向配置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中间室7以及液体收容室6的场合中,意味着L1<L2,其中:L1为与中间室7的底面宽度W垂直方向的长度;L2为与液体收容室6的底面宽度W垂直方向的长度。
长期未使用的状态
在长期未使用的状态下放置的场合,由于未从液体收容容器1向外部供给墨水,且液体收容容器也在打印机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如说明现有技术的图10B所示,会逐渐达到加速颜料沉淀的状态。然而由于与液体收容室6相比,中间室7的容积很小,因此在中间室7中产生的高浓度沉降区域15c的体积也很小。
此后的墨水供给状态
现就由长期未使用的状态向外部供给墨水的场合予以说明。其中,向外部供给墨水并不仅限于向用于打印的记录头供给墨水,还包括伴随着为使打印机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清洗动作等,而从液体收容容器导出墨水。
对于图1所示的液体收容容器1来说,直到图中未示的记录头开始消耗负压产生构件11中的墨水、负压产生构件内的液面下降、并到达被称为槽的气液促进槽19的上端之前(第1阶段),并不消耗中间室7和液体收容室6内的墨水。
另外,在将液体收容室6内的墨水全部消耗完了的阶段(第3阶段)中,同样不消耗中间室7和液体收容室6内的墨水。因此,现就达到被称为槽的气液促进槽19的上端之后且到达第3阶段之前的第2阶段予以说明。
其中,就有关第2阶段的动作作一补充,在到达被称为槽的气液促进槽19的上端后,伴随着此后的墨水消耗,空气将从空气连通口8导入至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中,再经由隔离壁14的连通部9而进入中间室7。中间室的上部与液体收容室6连通,能使被导入的空气自由地流通。随着空气的流入,墨水经由包括底部附近的连通开口18a在内的多个连通开口18,从液体收容室6进入中间室7,进而,再经由隔离壁14下的连通部9填充入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的负压产生构件11中(以下称为气液交换动作)。这样,尽管记录头消耗墨水,但是根据其消耗量向负压产生构件11中补充墨水,使负压产生构件11保持一定量的墨水,由此,由于对记录头的负压保持几乎一定,因此可稳定地向记录头供给墨水。
接下来,转入详细说明。考虑在第1阶段被长期放置、在开始使用后直接转移至第2阶段的场合,以及在第2阶段的状态下被长期放置、在开始使用后继续进行第2阶段动作的场合。当墨水从液体收容室6向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移动时,由于设置有隔壁17,因此可经由包括底部附近的连通开口18a在内的在液体收容容器不同高度的多个连通开口18a,使在高度方向上按颜料浓度分布为稀薄区~适当区~高浓度区的墨水汇集,并使其向负压产生构件11内移动。因此,即使在颜料的色料向底部沉淀的场合,也能汇集到在高度方向上按颜料浓度分布为稀薄区~适当区~高浓度区的各种墨水,能利用从空气连通口经由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而导入液体收容室的空气来搅拌色料,其中该空气是由气液交换动作产生。因此,此举作为应对颜料的色料沉淀的对策是有效的。
最好适当地选择该多个连通开口18各自的孔径、各孔之间的间距以及配置,以期即使液体收容容器内的墨水液面下降也能确保上述效果。
这些多个孔所能发挥的作用为:可使中间室7和液体收容室6的墨水液面的高度几乎一致,在任何液面高度上,都能使按颜料浓度的稀薄区~适中区~高浓度区分布的各种墨水汇集,并将其输送入中间室。即,当从墨水供给口10向外部供应液体时,连通开口18可使中间室7和液体收容室6各自的液面成为几乎同一平面。
这样,通过进行气液交换动作(第2阶段),移动至负压产生构件内的墨水成为接近适中的浓度,然后经由液体导出构件12,将负压产生构件11内的墨水供给记录头(第1效果)。
其中,为了不使在中间室7的底部的高浓度区域的体积增大,确定隔壁17的配置是很重要的,最好是通过对空间的设置,使得在气液交换时不会妨碍从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导入中间室7的气泡的上升。在这种结构中可得到本发明的第2效果,即,从各连通开口18汇集的墨水和上升气泡形成对流,在中间室内得到充分混合。
图3A为从图1和图2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部所见的剖面示意图。在液体收容室6的底部设有反射棱镜13,用来检测液体收容室和中间室内是否存有墨水。该反射棱镜13可根据需要设置;也可如图3B所示,将其设置在中间室中。
此外,就第1实施方式的改型例予以说明。
图4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点之一在于,隔壁17只从液体收容室6的底部向上延伸至较低的高度。在该情况下,由于可以在对图像、记录头的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的高浓度区和适中区的汇集和混合液体,因此同样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可在构成负压产生构件将两个毛细管力产生构件分层叠加配置。其中该两个毛细管力产生构件为:构件11a,其毛细管力相对较弱;构件11b,其毛细管力相对较强。
图5为与图4的液体收容容器对应的立体透视示意图,其墨水供给口10的位置不同,其不在底面上,而是设置在与底面21垂直且与分隔壁14相对的侧面上。这也是一种不会影响本发明效果的结构。另外,在图4或图5的结构中,不但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而且能将由隔壁构成的液体收容室中的液体收容空间的损失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第2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6对第2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与图1所示的隔壁17和设在其上的多个连通开口18的结构不同,其结构为,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和液体收容室6经筒状管路27连通,其中,该筒状管路27,从与连通部9连接的液体收容室6的底部附近向上伸延。也就是说,图1中的中间室7与筒状管路27内的空间对应;设置在隔壁17上的连通开口18与设置在筒状管路的侧壁上的多个通孔对应。
图7为第2实施方式的改型例,是将本发明适用于不同于作为现有技术的图10所示的结构的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例。图7A为示意图,表示了安装图7B中的筒状管路B前的状态;图7C为已安装图7B中的筒状管路B的状态。图7A的液体收容室的结构中,分隔壁14没有从壳体的底部一直延伸至上部,而是在半途横向折弯,液体收容室6的空间不仅存在于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的侧方,而且还存在于其上方。在这种结构的容器中,如图7C所示,将筒状管路27装在连通部9处。
即使在以上的图6和图7A~图7C中所示的本结构中,同样也能取得本发明的效果。其中,与图1和图4的关系相同,即使筒状管路的延伸长度较短,也完全具有本发明的第1和第2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就有关其他的改型例予以说明。
图8为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改型例,与图6的结构相比,其筒状管路设定得较短,为与图4中所示的隔壁类似的结构。换句话说,其结构为,通过由壁17a将图4中所示的液体收容容器中的隔壁17上端与隔壁14连接起来以形成中间室7,并在壁17a上形成通孔18c。在该情况下,未设置图4中所示的气液促进槽19,而是将连通部9设置为达到气液促进槽19上端的高度。即使在本结构中,也同样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予以说明。与图6的结构相比,图9中所示的结构中连通部9的结构不同,其被分隔成上部区域9a和下部区域9b。连通部9的上部区域9a与液体收容室6直接连通,构成一个通道,用于将空气从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5输送至液体收容室6。另一方面,连通部9的下部区域9b与筒状管路27连通,并经由其管壁上的通孔18与液体收容室6连通。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本发明的第1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参见图6)不同,在本实施方式(参见图9)中,其结构为,不将来自气液交换的空气吸至被视为中间室的管内空间内,但由液体收容室内上升的空气得到搅动效果(第2效果)这一点是不变的。以上对第1、第2、和第3实施方式予以了说明,由于在液体收容室中存在有分隔该液体收容室内空间的隔壁、或中间室、或筒状管路等,因此在制造时,最好将液体完全充满于其中,从而尽力不使空气留存在包括这些空间在内的该液体收容室6内的空间内。在将制造好的墨盒送到用户的手中之前,最好能抑制因以下原因引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所述原因为,除了与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连通的连通通路外,在实质上构成密闭空间的液体收容室内,伴随着外部环境(气压和温度等)的变化,其内部存在的空气产生膨胀和收缩。此外,从墨盒整体的收容效率方面看,最好也能用墨水将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完全充满。最后补充一句,在上述说明中表明,本发明的效果不会因液体收容容器整体的大小和长宽高之比、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与液体收容室的体积之比、以及液体收容容器的扫描方向与两室的配置关系等而改变。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容器能配置在具有喷墨记录头的滑架上且能自由装卸、且一边向记录用纸的宽度方向移动、一边进行记录的串行扫描式打印机上。

Claims (9)

1.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包括: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用来将吸收和保存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于其中,它具有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液体的墨水供给口和与空气连通的空气连通口;
液体收容室,它用来收容液体,并具有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连通的第1连通口;
其特征为,
上述液体收容室内的液体经由上述第1连通口、并经过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内的负压产生构件,从上述墨水供给口向记录头供给;
上述液体收容室具有隔壁,该隔壁具有第2连通口,墨水在流入上述第1连通口之前先流入第2连通口;
上述隔壁的上述第2连通口具有多个连通口,这些连通口距该隔壁的端部的高度各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壁延伸至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表面的附近。
3.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包括: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用来将吸收和保存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于其中,它具有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液体的墨水供给口和与空气连通的空气连通口;
液体收容室,它用来收容液体,并具有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连通的第1连通口;
其特征为,
上述液体收容室内的液体,经由上述第1连通口、并经过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内的负压产生构件,从上述墨水供给口向记录头供给;
上述液体收容室具有管路,该管路具有第2连通口,墨水在流入上述第1连通口之前先流入第2连通口;
上述管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连通口连接,其另一端向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方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为,
上述第2连通口由多个连通口构成,该多个连通口距该管路与上述第1连通口连接的连接部的距离各不相同,所述连接部位于上述管路的一端。
5.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包括: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用来将吸收和保存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于其中,它具有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液体的墨水供给口和与空气连通的空气连通口;
液体收容室,它用来收容液体,并具有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连通的第1连通口;
其特征为,
上述液体收容室内的液体,经由上述第1连通口、并经过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内的负压产生构件,从上述墨水供给口向记录头供给;
上述液体收容室具有管路,该管路具有第2连通口,墨水在流入上述第1连通口之前先流入第2连通口;
上述管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连通口的一部连接,其另一端向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方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为,
上述管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连通口的下部连接,上述第1连通口的上部,将上述液体收容室内的液体直接供给至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内。
7.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包括: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用来将吸收和保存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收容于其中,它具有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液体的墨水供给口和与空气连通的空气连通口;
液体收容室,它用来收容液体,并具有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共同的壁面;
中间室,该中间室分别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和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
其特征为,
上述中间室具有与上述共同的壁面连续的壁面,并且为从上述负压产生构件收容室的下部向上述液体收容室下部侧以凸起形状伸出的室;
上述连续的壁面具有多个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含有非溶性的分散体。
9.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上可装载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且该液体收容容器可相对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自由装卸。
CNB2005100732388A 2004-06-02 2005-06-01 液体收容容器、及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6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4548A JP3840237B2 (ja) 2004-06-02 2004-06-02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該液体収納容器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164548/2004 2004-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244A true CN1704244A (zh) 2005-12-07
CN100345687C CN100345687C (zh) 2007-10-31

Family

ID=3493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32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687C (zh) 2004-06-02 2005-06-01 液体收容容器、及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64342B2 (zh)
EP (1) EP1602488B1 (zh)
JP (1) JP3840237B2 (zh)
KR (1) KR100722918B1 (zh)
CN (1) CN100345687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0247A1 (zh) * 2011-10-25 2013-05-0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
CN105936187A (zh) * 2015-03-03 2016-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CN106965564A (zh) * 2017-05-15 2017-07-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储存装置及喷墨打印设备
CN113022143A (zh) * 2021-03-03 2021-06-25 于秀珍 一种打印机墨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7659B2 (ja) * 2004-06-02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タンク
JP2005343037A (ja) * 2004-06-03 2005-12-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のインク残量検出モジュール、該インク残量検出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313185B2 (en) * 2006-03-31 2012-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package
JP4817954B2 (ja) * 2006-05-02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86586B2 (ja) * 2006-05-09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納容器の攪拌方法
JP4321617B2 (ja) * 2007-03-29 2009-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機能液供給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066360B2 (en) * 2007-04-18 2011-11-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for a fluid supply system
DE102007055162A1 (de) * 2007-11-19 2009-05-20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Tintenpatrone, insbesondere für Tintenstrahldrucker
DE102007055163A1 (de) * 2007-11-19 2009-05-20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Tintenpatron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KR101574147B1 (ko) 2009-01-20 2015-1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잉크젯 헤드 및 그 잉크 공급 방법
JP5104771B2 (ja) 2009-01-29 2012-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5195544B2 (ja) * 2009-03-12 2013-05-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5347768B2 (ja) * 2009-06-30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CN201721128U (zh) * 2010-01-14 2011-01-26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
US8752941B2 (en) * 2010-11-17 2014-06-17 Funai Electric Company Ltd. Fluid container having latching interface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US8696098B2 (en) * 2011-12-09 2014-04-15 Xerox Corporation Printhead having particle circulation with separation
JP6015007B2 (ja) * 2012-01-23 2016-10-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1818B2 (ja) 1993-05-25 1999-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043926B2 (ja) 1993-08-20 2000-05-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A2101017C (en) 1992-07-24 1999-10-26 Masahiko Higuma Ink jet cartridge, ink jet head and printer
CA2100977C (en) 1992-07-24 2000-02-08 Noribumi Koitabashi Ink container, i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ink container
CA2272155C (en) * 1992-07-31 2004-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US5790157A (en) * 1993-08-31 1998-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f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cartridge
GB2315462B (en) 1994-09-16 1998-05-06 Seiko Epson Corp Ink tank cartridge for a printer or the like
JPH08207304A (ja) 1994-11-03 1996-08-13 Xerox Corp インク供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347559B2 (ja) * 1994-12-28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なら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450643B2 (ja) 1996-04-25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補充方法、該補充方法を用い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液体補充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H10138507A (ja) * 1996-11-14 1998-05-2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ATE251039T1 (de) * 1996-11-15 2003-10-15 Canon Kk Behälter zum ausbringen von flüssigkeit
JP3287791B2 (ja) * 1997-07-30 2002-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室を有する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充填方法及び液体充填装置
US6505923B1 (en) 1999-06-24 2003-0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supply container and negative pressure generating member container used for the same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system
JP2001063079A (ja) 1999-08-24 2001-03-13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液体吐出機構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1270131A (ja) 2000-03-28 2001-10-0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トリッジ
AU2002214554A1 (en) 2000-10-06 2002-04-15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Geometric ink channels for ink cartridge
JP4125250B2 (ja) 2003-02-14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該容器を用いる記録装置
US7055941B2 (en) 2003-02-14 2006-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dischar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container
JP4217659B2 (ja) 2004-06-02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タンク
JP2005343037A (ja) 2004-06-03 2005-12-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のインク残量検出モジュール、該インク残量検出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37010B2 (ja) 2004-06-11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用いる液体収納容器
JP2006181717A (ja) 2004-12-24 2006-07-13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を用いる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装置、前記容器用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基板、並びに液体収納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0247A1 (zh) * 2011-10-25 2013-05-0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
CN105936187A (zh) * 2015-03-03 2016-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CN106965564A (zh) * 2017-05-15 2017-07-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储存装置及喷墨打印设备
WO2018209982A1 (zh) * 2017-05-15 2018-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储存装置及喷墨打印设备
CN113022143A (zh) * 2021-03-03 2021-06-25 于秀珍 一种打印机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42993A (ja) 2005-12-15
US7264342B2 (en) 2007-09-04
JP3840237B2 (ja) 2006-11-01
EP1602488A3 (en) 2007-04-04
KR20060046367A (ko) 2006-05-17
EP1602488A2 (en) 2005-12-07
US20050270341A1 (en) 2005-12-08
KR100722918B1 (ko) 2007-05-30
CN100345687C (zh) 2007-10-31
EP1602488B1 (en)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5687C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采用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装置
CN2649337Y (zh) 墨盒
CN101045393A (zh) 液体收纳容器以及液体收纳容器的封装
CN101070013B (zh) 液体收纳容器、记录头盒、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收纳容器的搅拌方法
CN100348421C (zh) 墨水容器
US10752012B2 (en) Ink container for inkjet printer
CN1299910C (zh) 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盒和一种喷墨记录设备
US8444259B2 (en) Recirculating ink system for inkjet printing
CN2602930Y (zh) 用于记录设备的墨盒
CN1370682A (zh) 压力调整腔、具有该腔的喷墨记录头和使用该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
JP2007261160A (ja) 記録装置
CN101066641A (zh) 液体供给系统及喷墨记录装置
US7370946B2 (en) Pump,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nd liquid moving apparatus
BRPI1107165A2 (pt) Item de suprimento consumível, reservatório para fluido e sistema de recirculação para aplicações a microfluidos
JP5195544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2873500Y (zh) 打印机墨盒
KR102301582B1 (ko) 잉크 순환에 의한 교반이 가능한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잉크 저장부
CN108099411A (zh) 打印机可重复利用式墨盒
CN101541545B (zh) 用于装载液体的方法
CN1727189A (zh) 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
JP4010125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8273048A (ja) 液体収納容器、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納容器の攪拌方法
JP2009292059A (ja) 攪拌器、液体収納容器
US20050088496A1 (en) Ink refilling cap
JP2003034039A (ja) インクタ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