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9951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9951A
CN1689951A CN 200510065972 CN200510065972A CN1689951A CN 1689951 A CN1689951 A CN 1689951A CN 200510065972 CN200510065972 CN 200510065972 CN 200510065972 A CN200510065972 A CN 200510065972A CN 1689951 A CN1689951 A CN 1689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lift car
winch
vertical projection
counterbalanced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659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9951B (zh
Inventor
萩谷知文
荒堀升
藤野笃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68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9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89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9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卷扬机(8)的设置位置的高度低于第1返位滑轮(6)以及第2返位滑轮(9)的位置或者与其相同的高度。主吊索(5)从电梯轿厢(2)起沿电梯升降通道(1)上升,经过所述第1返位滑轮(6)后下降,并卷绕在所述卷扬机(8)的驱动绳轮(7)上,之后再次上升,经过所述第2返位滑轮(9)后与平衡重(13)连接,所述卷扬机(8)被设置成其垂直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梯轿厢(2)的垂直投影重叠,而所述卷扬机(8)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电梯轿厢(2)上部框架(3)的垂直投影不重叠。这种电梯装置,不但能够将卷扬机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的上部,而且能够保证升降通道具有较小的高度尺寸。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卷扬机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上部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没有机械室的电梯装置是一种已知的电梯装置,由于这种电梯装置没有必要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设置机械室,所以在建筑物的景观上能够自由地进行设计,并且具有在高度限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建筑物高度的优点。由于上述优点,该种电梯装置作为今后的主流产品,已经公开了各种各样的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案中,将卷扬机和两个返位滑轮设置在升降通道的上部,为了延长吊索的寿命,吊索的方向切换被设置成在相同方向进行连续切换。此外,在专利文献2等中也公开了一种将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上部的无机械室电梯。
专利文献1特开平6-156952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2特开2002-80178号公报(图1和图6)。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没有涉及到将吊索安装到电梯轿厢上的上部框架,也没有就该上部框架与卷扬机之间的位置关系作出任何考虑。因此,为了避免上部框架与卷扬机接触,有必要保证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其结果,可能导致升降通道的高度尺寸增加。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的垂直投影被设置成与卷扬机的垂直投影相重叠,因此也有可能导致升降通道的高度尺寸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所述电梯装置中,不但能够将卷扬机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的上部,而且能够保证升降通道较小的高度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由主吊索提升的电梯轿厢、由所述主吊索提升的平衡重、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1返位滑轮、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低层时的所述平衡重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2返位滑轮、以及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卷扬机,其中,所述卷扬机设置在低于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的位置或者高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主吊索从所述电梯轿厢起沿所述电梯升降通道上升,经过所述第1返位滑轮后下降,并卷绕在所述卷扬机的驱动绳轮上,之后再次上升,经过所述第2返位滑轮后与所述平衡重连接,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其垂直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垂直投影重叠,而所述卷扬机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电梯轿厢上部框架的垂直投影不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该电梯装置中,不但能够将卷扬机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的上部,而且能够保证升降通道具有较小的高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示电梯装置的剖面图,图中着重表示了升降通道的顶部和最下部。
图2为表示从图1箭头所指方向观察时的电梯轿厢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卷扬机8设置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电梯装置的升降通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8设置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升降通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剖面图,图中着重表示了升降通道的顶部和最下部。
图中:1-升降通道,2-电梯轿厢,3-上部框架,4-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5-主吊索,6-第1返位滑轮,7-驱动绳轮,8-卷扬机,9-第2返位滑轮,10a、10b-固定底座,11-电梯轿厢侧底座安装台,12-平衡重侧底座安装台,13-平衡重,14a、14b-平衡重用导轨,15a、15b-电梯轿厢用导轨,16-电梯轿厢用缓冲器台,20-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1-电梯轿厢上部返位滑轮,22-平衡重上部返位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电梯装置,图中缩短了升降通道的高度,而着重表示了升降通道的顶部和最下部。如图1所示,在升降通道1内,电梯轿厢2和平衡重13通过主吊索5被连接成吊桶形式,被分别处于被提升起来的状态。此外,第1返位滑轮6设置在比电梯轿厢2位于最高层时的电梯轿厢2的上端更高的位置上,第2位滑轮9设置在比电梯轿厢2位于最低层时的平衡重13的上端更高的位置上。通过调节该第1返位滑轮6和第2返位滑轮9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电梯轿厢2和平衡重13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且,卷扬机8设置在比电梯轿厢2位于最高层时的电梯轿厢2的上端更高的位置上,卷扬机8驱动绳轮7的中心高度低于第1返位滑轮6的中心高度以及第2返位滑轮9的中心高度。而且,只要能够充分保证主吊索1卷绕在卷扬机8驱动绳轮7上时的卷绕角度,卷扬机8的设置位置的高度可以与第1返位滑轮6或第2返位滑轮9的设置高度相同。在此,卷扬机8由驱动绳轮7以及卷扬机本体构成,驱动绳轮7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卷扬机本体的外径。而且,卷扬机本体具有对驱动绳轮7进行驱动的马达部以及用于制动的制动部等。
此外,如图2所示,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固定在设置于电梯轿厢2上部的上部框架3上,通过该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主吊索5经由上部框架3与电梯轿厢2连接。同样,平衡重13上也设置有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0,通过该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0,主吊索5与平衡重13连接。
以下,就主吊索5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端与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连接的主吊索5沿升降通道1上升,经过第1返位滑轮6后下降,并从靠近第1返位滑轮6的一侧卷绕在卷扬机8的驱动绳轮7上,之后再次上升,经过第2返位滑轮9后与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0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卷绕方法,使卷扬机8的垂直投影与电梯轿厢2的垂直投影相重叠,所以,即使使用大型的卷扬机8,也可以将设置卷扬机8所需的设置部分的垂直投影相对于电梯轿厢2以及平衡重13的垂直投影凸出的凸出部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此外,如果采用小型卷扬机8,则可以使设置卷扬机8所需的设置部分的垂直投影完全位于电梯轿厢2以及平衡重13的垂直投影内,因此,能够将升降通道1的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图3是位于升降通道1上部的卷扬机8设置部分的放大图,以下参照图3对卷扬机8、第1返位滑轮以及第2返位滑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电梯轿厢侧底座安装台11设置在用于引导电梯轿厢2升降的一对导轨15a、15b的上部,并将平衡重侧底座安装台12设置在用于引导平衡重13升降的一对导轨14a、14b的上部。然后,将固定底座10a、10b直接或隔着防振橡胶等固定在电梯轿厢侧底座安装台11以及平衡重侧底座安装台12上。该固定底座10a、10b是用于固定第1返位滑轮6、第2返位滑轮9以及卷扬机8的共用底座。由此,可以实现单元化,使现场的组装作业变得更为方便。
此外,从第1返位滑轮6以及第2返位滑轮9向下延伸的主吊索5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以及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0。因此,当平衡重13向下方移动时,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接近电梯轿厢侧底座安装台11,而当电梯轿厢2向下方移动时,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0接近平衡重侧底座安装台12。例如,当出现前者的情况时,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固定在其上的上部框架3与卷扬机8相接近。
为此,将卷扬机设置成卷扬机8的垂直投影与电梯轿厢2上部框架3的垂直投影以及平衡重13的垂直投影等不重叠。由此,卷扬机8与上部框架3等之间不会出现干涉,能够将固定底座10a、10b的安装高度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其结果,能够抑制升降通道1的高度。
图4为升降通道的俯视图。从电梯门厅侧看,平衡重13设置在电梯轿厢2的后方。而且,驱动绳轮7、第1返位滑轮6以及第2返位滑轮9被设置成相互之间的垂直投影不重叠。此外,从图4可以知道,由于垂直负荷基本上作用于电梯轿厢侧底座安装台11和平衡重侧底座安装台12的中央,所以压缩负荷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电梯轿厢用导轨15a、15b和平衡重用导轨14a、14b等上。因此,只需要最低限度的导轨性能,便能够稳定地设置第1返位滑轮6、第2返位滑轮9以及卷扬机8。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卷扬机被设置成卷扬机8的垂直投影完全位于电梯轿厢2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但即使采用大型的卷扬机8,只要其部分垂直投影与电梯轿厢2的垂直投影相重叠便足够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方便地以低成本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该电梯装置中,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结构,便能够将升降通道的面积以及高度抑制在较小范围内,并且具有令人满意的安装作业性能。
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示电梯装置的位于升降通道1上部的卷扬机8设置部分的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大型的电梯轿厢2,卷扬机8固定在固定底座10a、10b的上端,第1返位滑轮6与第2返位滑轮9之间的距离,与图3所示第1实施例相比设置得更大。为了确保主吊索5卷绕在驱动绳轮7上时的卷绕角度,增加设置了用于调节卷绕角度的返位滑轮6a。由此,不需将卷扬机8向下方移动,便能够充分地确保主吊索5卷绕在驱动绳轮7上时的卷绕角度,因此能够抑制升降通道1的高度。
图6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所示电梯装置的升降通道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从电梯门体侧看,平衡重13设置在电梯轿厢2的右侧,驱动绳轮7、卷扬机8、第1返位滑轮6以及第2返位滑轮9被设置成其垂直投影相对于升降通道1的墙壁倾斜。而且,一端与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连接的主吊索5沿升降通道1上升,经过第1返位滑轮6后下降,并从靠近第1返位滑轮6的一侧卷绕在卷扬机8的驱动绳轮7上,之后再次上升,经过第2返位滑轮9后与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0连接。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说明。如此,即使平衡重13的设置情况发生变化,也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所以,即使升降通道1的大小和形状等发生了变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仍然能够在结构上灵活地与其对应。而且,不言而喻,平衡重13也可以设置在从电梯门厅侧观察时的电梯轿厢2的左侧。
图7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所示电梯装置的剖面图,图中缩短了升降通道的高度,而着重表示了升降通道的顶部和最下部。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返位滑轮21设置在电梯轿厢2上部的上部框架上,返位滑轮22设置在平衡重13的上部。并且,电梯轿厢侧吊索固定件4以及平衡重侧吊索固定件20设置在固定底座10a、10b上。由此,不仅能够减轻分布在卷扬机8等上的负荷,而且,即使采用大型的电梯轿厢2,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其他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作为主吊索5,采用了对金属制的绳股或合成纤维制的绳股加捻后在其外周涂抹树脂材料而成的吊索。由此,不但能够减小驱动绳轮7的直径,而且能够延长主吊索5的寿命,抑制其强度下降。而且,通过缩小绳轮的直径,还能够降低驱动转矩,缩小卷扬机8的整体尺寸。因此,可降低升降通道1的高度等,从而使上述实施例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Claims (9)

1.一种电梯装置,具备由主吊索提升的电梯轿厢、由所述主吊索提升的平衡重、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1返位滑轮、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低层时的所述平衡重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2返位滑轮、以及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设置在低于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的位置或者高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主吊索从所述电梯轿厢起沿所述电梯升降通道上升,经过所述第1返位滑轮后下降,并卷绕在所述卷扬机的驱动绳轮上,之后再次上升,经过所述第2返位滑轮后与所述平衡重连接,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其垂直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垂直投影重叠,而所述卷扬机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电梯轿厢上部框架的垂直投影不重叠。
2.一种电梯装置,具备由主吊索提升的电梯轿厢、由所述主吊索提升的平衡重、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1返位滑轮、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低层时的所述平衡重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2返位滑轮、以及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设置在低于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的位置或者高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主吊索从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框架上的吊索固定部起沿所述电梯升降通道上升,经过所述第1返位滑轮后下降,并卷绕在所述卷扬机的驱动绳轮上,之后再次上升,经过所述第2返位滑轮后与设置在所述平衡重上的吊索固定部连接,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其垂直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垂直投影重叠,而所述卷扬机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电梯轿厢上部框架的垂直投影以及平衡重的垂直投影不重叠,所述驱动绳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卷扬机本体的外径,所述驱动绳轮、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被设置成相互的垂直投影不重叠。
3.一种电梯装置,具备由主吊索提升的电梯轿厢、由所述主吊索提升的平衡重、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1返位滑轮、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低层时的所述平衡重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第2返位滑轮、以及设置在比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最高层时的所述电梯轿厢的上端更高位置上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设置在低于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的位置或者高度相同的位置,所述主吊索从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框架上的吊索固定部起沿所述电梯升降通道上升,经过所述第1返位滑轮后下降,并从靠近所述第1返位滑轮的一侧卷绕在所述卷扬机的驱动绳轮上,之后再次上升,经过所述第2返位滑轮后与设置在所述平衡重上的吊索固定部连接,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其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垂直投影内,而所述卷扬机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电梯轿厢上部框架的垂直投影以及平衡重的垂直投影不重叠,所述驱动绳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卷扬机本体的外径,所述驱动绳轮、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被设置成相互的垂直投影不重叠,所述主吊索通过对绳股加捻后在其外周涂抹树脂材料而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电梯门厅侧看时,所述平衡重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共用一个固定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安装台连接在用于引导所述电梯轿厢的一对导轨的上部以及用于引导所述平衡重的一对导轨的上部,所述底座安装在该安装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电梯门厅侧看时,所述平衡重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左侧或右侧的任意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所述第1返位滑轮以及所述第2返位滑轮共用一个固定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安装台连接在用于引导所述电梯轿厢的一对导轨的上部以及用于引导所述平衡重的一对导轨的上部,所述底座安装在该安装台上。
CN 200510065972 2004-04-19 2005-04-19 电梯装置 Active CN1689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22413A JP4270018B2 (ja) 2004-04-19 2004-04-19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4122413 2004-04-19
JP2004-122413 2004-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9951A true CN1689951A (zh) 2005-11-02
CN1689951B CN1689951B (zh) 2011-10-26

Family

ID=3534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65972 Active CN1689951B (zh) 2004-04-19 2005-04-19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70018B2 (zh)
CN (1) CN16899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6298A (zh) * 2014-10-13 2016-10-12 苏州美罗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货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7904B2 (ja) * 2006-03-31 2012-09-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400620B2 (ja) * 2007-03-12 2014-01-29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WO2009147749A1 (ja) * 2008-06-06 2011-10-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500085A (zh) * 2017-09-25 2017-12-22 肇庆富士通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梯
JP6803008B2 (ja) * 2018-02-09 2020-12-2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6298A (zh) * 2014-10-13 2016-10-12 苏州美罗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货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06513A (ja) 2005-11-04
CN1689951B (zh) 2011-10-26
JP4270018B2 (ja)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6992C (zh) 电梯结构装置
CN1689951A (zh) 电梯装置
CN1436714A (zh) 无机器间牵引滑轮电梯系统
JP3410413B2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404999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108164A (zh) 电梯系统绳系布置
JPH1160117A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1708447A (zh) 电梯
CN1802308A (zh) 电梯装置
EP1602614A1 (en) Elevator equipment
CN1094109C (zh) 钢索驱动的电梯
JP2002326778A (ja)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立体駐車設備
EP0938445A1 (en) Elevator cab
CN1382100A (zh) 电梯装置
CN1789103B (zh) 电梯装置
CN1847133B (zh) 电梯装置
JP200331296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727273A (zh) 电梯装置
CN1833981A (zh) 电梯装置
CN1876549A (zh) 无机房电梯装置
CN1747888A (zh) 电梯装置
CN1511778A (zh) 无机房电梯系统
CN101062744A (zh) 电梯设备
JP4474788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かご間隔調整装置
JP200224107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