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5834A -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及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及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5834A
CN1675834A CNA038198436A CN03819843A CN1675834A CN 1675834 A CN1675834 A CN 1675834A CN A038198436 A CNA038198436 A CN A038198436A CN 03819843 A CN03819843 A CN 03819843A CN 1675834 A CN1675834 A CN 1675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nding
signal
common
mod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98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崎贤
斋藤义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385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8043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385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8043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5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5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2Balance/unbalance networks
    • H03H7/425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7/427Common-mo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8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currents induced in cable sheathing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16Comprising foot-point elements
    • H03H7/1725Element to ground being common to different shunt paths, i.e. Y-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58Series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91Combined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Abstract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具备:第1绕组(11),插入在导线(3)上;第2绕组(12),插入在导线(4)上并经由磁芯(10)耦合到第1绕组(11)上,与第1绕组(11)协同来抑制共模信号;以及,第3绕组(13),经由磁芯(10)耦合到第1和第2绕组(11、12)上。共模信号抑制电还具备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连接在第3绕组(13)上,并连接在导线(3、4)上。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检测导线(3、4)上的共模信号,将与共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供给到第3绕组(13)。

Description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及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抑制在2根导线中以相同相位传输的共模信号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以及用来抑制利用导线传送的常模信号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反相器、照明设备的点亮电路等的电力电子设备具有电变换电路用来进行电变换。电变换电路具有开关电路,用来将直流电变换为矩形波的交流电。因此,电变换电路会产生具有与开关电路的开关频率相等的频率的波动电压,或者产生伴随着开关电路的开关动作的噪声。该波动电压或噪声会对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电变换电路和其他设备或线路之间,需要设置用以减小波动电压或噪声的装置。
用以减小波动电压或噪声的装置常使用包含电感元件(电感器)和电容器的滤波器,即所谓的LC滤波器。LC滤波器除了具有电感元件和电容器各1个的类型之外,还有T型滤波器和π型滤波器等。另外,用于消除电磁干扰(EMI)的一般的噪声滤波器也是一种LC滤波器。一般的EMI滤波器是由共模扼流线圈、常模扼流线圈、X电容器、Y电容器等离散元件组合而成。
另外,最近在构建家庭内的通信网络时所使用的通信技术中,电力线通信被认为大有前途,其开发正在进展。电力线通信时,在电力线中重叠高频信号进行通信。在该电力线通信中,连接在电力线上的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工作会在电力线上产生噪声,这会造成误差率增加等的通信质量下降。因此,需要设置用来减小电力线上的噪声的装置。另外,在电力线通信中,需要防止室内电力线上的通信信号泄漏到室外电力线。LC滤波器也用作减小这种电力线上的噪声,或者防止室内电力线上的通信信号泄漏到室外电力线的装置。
在2根导线传输的噪声中包含有在2根导线之间产生电位差的常模噪声,以及在2根导线中以相同相位传输的共模噪声。
这里,图17表示用以减小共模噪声的LC滤波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该LC滤波器具备:一对端子201a、201b;另一对端子202a、202b;设置在端子201a、201b和端子202a、202b之间的共模扼流线圈203;一端连接到端子201a、另一端接地的电容器204;一端连接到端子201b、另一端接地的电容器205。
共模扼流线圈203具有1个磁芯203a和卷绕在该磁芯203a上的2个绕组203b、203c。绕组203b的一端连接到端子201a,另一端连接到端子202a。绕组203c的一端连接到端子201b,另一端连接到端子202b。绕组203b、203c卷绕在磁芯203a上,其方向是当在绕组203b、203c上有常模电流流动时,使在各绕组203b、203c中流动的电流在磁芯203a中所感应产生的磁通互相抵消。
图17所示的LC滤波器插入在用以输送电力的2根导线的途中。端子201a、202a连接到一根导线上,端子201b、202b连接到另一根导线上。
其次,在图18中表示用以减小常模噪声的LC滤波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该LC滤波器具备:一对端子301a、301b;另一对端子302a、302b;作为电感元件的线圈303;电容器304。端子302b连接到端子301b上。线圈303的一端连接到端子301a上,另一端连接到端子302a上。电容器304的一端连接到线圈303的另一端以及端子302a上。电容器304的另一端连接到端子301b、302b上。
图18所示的LC滤波器插入在用以输送电力的2根导线的途中。端子301a、302a连接到一根导线上,端子301b、302b连接到另一根导线上。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9-10272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变压器的线路滤波器。该线路滤波器具备变压器和滤波器电路。变压器的2次绕组插入在用以从交流电源给负载输送电的2根导线之一。滤波器电路的2个输入端连接到交流电源的两端,滤波器电路的2个输出端连接到变压器的1次绕组的两端。在该线路滤波器中,利用滤波器电路从电源电压中提取噪声成分,将该噪声成分供给到变压器的1次绕组,由此,从插入了变压器的2次绕组的导线上的电源电压中除去噪声成分。该线路滤波器减小了常模的噪声。
在现有的LC滤波器中,具有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所决定的固有的共振频率,所以只能在狭窄的频率范围内获得所希望的衰减量,这是其问题所在。
另外,插入在用于输送电力的导线中的滤波器应能够在有用于输送电力的电流流动的状态下获得所希望的特性,并应有应付温度上升的对策。因此,这种滤波器为实现所希望的特性,需要使电感元件大型化,这是其问题所在。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平9-102723号公报所记载的线路滤波器中,如果滤波器电路的阻抗为0且变压器的耦合系数为1,则理论上能够完全除去噪声成分。但是,实际上滤波器电路的阻抗不会为0,而是根据频率而变化。特别是在利用电容器构成滤波器电路时,借助于该电容器和变压器的1次绕组构成了串联共振电路。因此,包含该电容器和变压器的1次绕组的信号通路的阻抗,只有在该串联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附近的狭窄频率范围内,才能变小。其结果是,在该线路滤波器中,只能在狭窄的频率范围内除去噪声成分。另外,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实际上小于1。因此,供给到变压器的1次绕组的噪声成分不能从电源电压中完全除去。由此,实际上构成的线路滤波器中,存在着不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除去噪声成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可以有效抑制较宽频率范围内的共模信号而且可以小型化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可以有效抑制较宽频率范围内的常模信号而且可以小型化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是用来抑制在2根导线中以相同相位传输的共模信号的电路,具备:
第1绕组,在规定的第1位置处插入到一根导线上;
第2绕组,在与第1位置相对应的第2位置处插入到另一根导线上并耦合到第1绕组上,与第1绕组协同来抑制共模信号;
第3绕组,耦合到第1绕组和第2绕组上,用来使第1绕组和第2绕组之间产生互感;以及
反相信号传送装置,连接到第3绕组上并在与第1位置不同的第3位置处连接到一根导线上,进而,在与第3位置对应、与第2位置不同的第4位置处连接到另一根导线上,传送用以抑制共模信号的反相信号。
在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共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3位置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和第4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1和第2位置更接近第3和第4位置的位置时,反相信号传送装置检测共模信号,并且将与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供给到第3绕组;第3绕组经由第1绕组和第2绕组,将反相信号注入到2根导线。由此,在2根导线中,从第1和第2位置在共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共模信号。
另外,在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共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3位置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和第4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3和第4位置更接近第1和第2位置的位置时,第3绕组检测共模信号,反相信号传送装置将与由第3绕组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注入到2根导线。由此,在2根导线中,从第3和第4位置在共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共模信号。
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也可以还具备阻抗元件,在2根导线中,设置在第1位置和第3位置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和第4位置之间的位置,用来减小通过的共模信号的波峰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反相信号传送装置也可以具有使共模信号通过的高通滤波器。该高通滤波器也可以包含有电容器。
另外,在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阻抗元件也可以具有:第4绕组,插入到一根导线上;第5绕组,插入到另一根导线上,并耦合到第4绕组上,与第4绕组协同来抑制共模信号。第4绕组和第5绕组的各个电感可以均大于等于0.3μH。
另外,在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第1绕组及第2绕组与第3绕组的耦合系数可以大于等于0.7。
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是用来抑制利用2根导线传送的、在2根导线之间产生电位差的常模信号的电路,其具备:
第1电感元件,在规定的第1位置处插入到一根导线上;
第2电感元件,耦合到第1电感元件上,用来在与第1电感元件之间产生互感;
反相信号传送装置,连接到第2电感元件上,并在与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处连接到一根导线上,用来传送用以抑制常模信号的反相信号;以及
阻抗元件,在一根导线中,设置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用来减小通过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
在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常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1位置更接近第2位置的位置时,反相信号传送装置检测常模信号,并将与检测到的常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供给到第2电感元件,第2电感元件经由第1电感元件将反相信号注入到一根导线。由此,在1根导线中,从第1位置在常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常模信号。
另外,在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常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2位置更接近第1位置的位置时,第2电感元件检测常模信号,反相信号传送装置将与由第2电感元件所检测到的常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注入到一根导线。由此,在1根导线中,从第2位置在常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常模信号。
另外,在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利用阻抗元件来减小通过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由此,可以减小经由阻抗元件传输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与经由反相信号传送装置注入到一根导线的反相信号的波峰值的差。
在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反相信号传送装置也可以具有使常模信号通过的高通滤波器。该高通滤波器也可以包含有电容器。另外,高通滤波器也可以包含复合的多个电容器。
另外,在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阻抗元件也可以具有插入在一根导线上的第3电感元件。该第3电感元件的电感可以大于等于0.3μH。
另外,在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第1电感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的耦合系数可以大于等于0.7。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经由以下说明即可充分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由共模信号抑制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原理的电路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分别对比较例的电路和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的特性图。
图9是表示分别对比较例的电路和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的特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从图11所示的结构中除去第3电感元件后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连接了常模信号产生源和负载后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分别对比较例的电路和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的特性图。
图15是表示分别对比较倒的电路和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的特性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用以减小共模噪声的LC滤波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18是表示用以减小常模噪声的LC滤波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具备:一对端子1a、1b,另一对端子2a、2b,连接在端子1a、2a之间的导线3,以及连接在端子1b、2b之间的导线4。该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连接在用以输送交流电或直流电的电力线上。电力线包含2根电导线。共模信号抑制电路插入在2根电导线途中。端子1a、2a连接到一根电导线上,端子1b、2b连接到另一根电导线上。成为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抑制对象的共模信号的产生源,连接到端子1a、1b或端子2a、2b上。因此,成为抑制对象的共模信号,从端子1a、1b或端子2a、2b输入到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这里的共模信号是指在2根电导线以相同相位传输的信号。在成为抑制对象的共模信号中,有噪声或不需要的通信信号。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还具备:第1绕组11,在指定的第1位置A处插入导线3;第2绕组12,在与第1位置A相对应的第2位置B处插入导线4并经由磁芯10耦合到第1绕组11上,与第1绕组11协同来抑制共模信号;第3绕组13,经由磁芯10耦合到第1绕组11和第2绕组12上,用来使第1绕组11和第2绕组12之间产生互感。例如,绕组11、12、13的圈数相等。磁芯10、第1绕组11和第2绕组12构成了共模扼流线圈。即,绕组11、12卷绕在磁芯10上,其方向是当在绕组11、12上有常模电流流动时,使在各绕组11、12中流动的电流在磁芯10中所感应产生的磁通互相抵消。由此,绕组11、12抑制共模信号,并使常模信号通过。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还具备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连接到第3绕组13上,并在与第1位置A不同的第3位置C处连接到导线3上,进而,在与第3位置C相对应、与第2位置B不同的第4位置D处连接到导线4上,传送用以抑制共模信号的反相信号。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具有第1至第3端子。第1端子在第3位置C处连接到导线3上。第2端子在第4位置D处连接到导线4上。第3端子连接到第3绕组13的一端上。第3绕组13的另一端接地。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对应于本发明的反相信号传送装置。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在该例子中,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由高通滤波器15A构成,用来使共模信号或反相信号中频率等于或超过规定值的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15A包含电容器51、52。电容器51的一端在位置C处连接到导线3上。电容器52的一端在位置D处连接到导线4上。电容器51的另一端和电容器5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3绕组13的一端。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首先,说明共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A和第3位置C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B和第4位置D之间的位置之外,位于比接近第1和第2位置A、B更接近第3和第4位置C、D的位置时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在第3和第4位置C、D处检测共模信号,同时,将与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供给到第3绕组13。第3绕组13在第1和第2位置A、B处,经由第1绕组11和第2绕组12,将反相信号注入到2根导线3、4。由此,在2根导线3、4中,从第1和第2位置A、B处在共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共模信号。
其次,说明共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A和第3位置C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B和第4位置D之间的位置之外,位于比接近第3和第4位置C、D更接近第1和第2位置A、B的位置时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第3绕组13在第1和第2位置A、B处,检测导线3、4上的共模信号。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在第3和第4位置C、D处,将与由第3绕组13所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注入2根导线3、4。由此,在2根导线3、4中,从第3和第4位置C、D处在共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共模信号。
下面参照图3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原理。这里所说明的情况是,共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比接近第1和第2位置A、B更接近第3和第4位置C、D的位置。图3表示了与图2结构相同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高通滤波器15A(电容器51、52)的阻抗设为0,同时,例如绕组11~13的各个圈数全部相等,而且绕组11、12与绕组13的耦合系数设为1。
这里所考虑的情况是,在图3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将对接地GND的电位产生电位差Vin1的共模信号输入到了端子1a、1b。当共模信号的频率为高通滤波器15A的通过频带内的频率时,共模信号就会通过高通滤波器15A,此时,由于电容器51、52的作用,相位偏移180°。其结果是,第3绕组13的两端之间产生电位差-Vinl。与此第3绕组13的两端之间产生的电位差-Vin1相对应,第1绕组11的两端之间及第2绕组12的两端之间也产生电位差-Vin1。当地电位GND与端子2a、2b的电位差为Vo1时,可以下式表示。
Vo1=Vin1+(-Vin1)=0
这样,根据图3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如果高通滤波器15A的阻抗为0且绕组11、12和绕组13的耦合系数为1,就能够与高通滤波器15A的通过频带内的频率无关地将共模信号完全除去。不过,实际上高通滤波器15A的阻抗不会为0,绕组11、12和绕组13的耦合系数也小于1。因此,利用图3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不能完全除去共模信号。虽然如此,借助于本实施方式,仍能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并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小型化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下面参照图4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图4只表示了图2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之中与通过导线3的信号的抑制相关的部分。图4所示的电路具有端子1a、2a,第1绕组11,第3绕组13,和电容器51。另外,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有共模信号产生源21和负载22。共模信号产生源21连接在端子1a和地电位GND之间,在两者之间产生电位差Vin1。负载22连接在端子2a和地电位GND之间,具有阻抗Zo1。
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第3绕组13的电感为L11,第1绕组11的电感为L12,电容器51的电容为C11。另外,通过电容器51和第3绕组13的电流为i11,该电流i11的通路的阻抗总和为Z1。另外,通过第1绕组11的电流为i12,该电流i12的通路的阻抗总和为Z2。
另外,第1绕组11和第3绕组13之间的互感为M,两者的耦合系数为K。耦合系数K以下列算式(1)表示。
K = M / ( L 11 · L 12 ) . . . . . . ( 1 )
上述的阻抗总和Z1、Z2分别以下列算式(2)、(3)表示。此外,j表示 ω表示共模信号的角频率。
Z1=j(ωL11-1/ωC11)       ......(2)
Z2=Zo1+jωL12             ......(3)
另外,电位差Vin1以下列算式(4)、(5)表示。
Vin1=Z1·i11+jωM·i12    ......(4)
Vin1=Z2·i12+jωM·i11    ......(5)
以下,根据算式(2)~(5),求取不包含电流i11的电流i12的表达式。为此,首先,从算式(4)推导出下列算式(6)。
i11=(Vin1-jωM·i12)/Z1  ......(6)
其次,将算式(6)代入算式(5),即得下列算式(7)。
i12=Vin1(Z1-jωM)/(Z1·Z2+ω2·M2)  ......(7)
利用图4所示的电路抑制共模信号,可以说就是要减小算式(7)所示的电流i12。根据算式(7),算式(7)右边的分母越大,电流i12越小。因此,考察算式(7)右边的分母(Z1·Z2+ω2·M2)。
首先,Z1如算式(2)所示,第3绕组13的电感L11越大Z1变得越大,同时,电容器51的电容C11越大Z1变得越大。
其次,Z2如算式(3)所示,第1绕组11的电感L12越大Z2变得越大。因此,如果使电感L12变大,就能够使电流i12变小。
另外,算式(7)右边的分母中包含ω2·M2,因此通过加大互感M,可以使电流i12变小。由算式(1)可知,由于耦合系数K与互感M成正比,所以如果使耦合系数K变大,利用图4所示的电路进行的共模信号抑制的效果就会变大。由于互感M以平方的形式包含在算式(7)右边的分母中,所以利用耦合系数K的值可以使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大幅度变化。
以上的说明同样适用于图2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之中与通过导线4的信号的抑制相关的部分。
另外,当共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比接近第3和第4位置C、D更接近第1和第2位置A、B的位置时,第3绕组13和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的作用与使用图3和图4所做的说明相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说明也同样适用。
如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并且能够实现可小型化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与现有的EMI滤波器相比,零件数目少、价格便宜,同时可以实现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大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电容器51、52构成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的情况下,能够只使用电容器51、52来检测共模信号,并生成与该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零件数目更少。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可以用来作为减小电变换电路所产生的波动电压或噪声的装置,或用来作为减少电线通信中的电力线上的噪声、及防止室内电力线上的通信信号泄漏到室外电力线的装置。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增加阻抗元件16而构成的。阻抗元件16设置在导线3、4上第1位置A和第3位置C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B和第4位置D之间的位置。另外,阻抗元件16减小了所通过的共模信号的波峰值。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使经由阻抗元件16传输的共模信号的波峰值与经由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注入到导线3、4的反相信号的波峰值的差减小。其结果是,借助于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能够在更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更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在该例子中,与图2所示的例子相同,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由高通滤波器15A构成。高通滤波器15A包含电容器51、52。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阻抗元件16具有:第4绕组61,插入在导线3;第5绕组62,插入在导线4,同时经由磁芯60耦合到第4绕组61上,与第4绕组61协同来抑制共模信号。例如,绕组61、62的圈数相等。磁芯60和绕组61、62构成了共模扼流线圈。即,绕组61、62卷绕在磁芯60上,其方向是当在绕组61、62上有常模电流流动时,使在各绕组61、62中流动的电流在磁芯60中所感应产生的磁通互相抵消。由此,绕组61、62抑制共模信号,并使常模信号通过。
下面参照图7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图7只表示了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之中与通过导线3的信号的抑制相关的部分。图7所示的电路具有端子1a、2a,第1绕组11,第3绕组13,电容器51,和第4绕组61。另外,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连接了共模信号产生源21和负载22。共模信号产生源21连接在端子1a和地电位GND之间,在两者之间产生电位差Vin1。负载22连接在端子2a和地电位GND之间,具有阻抗Zo1。
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第3绕组13的电感为L11,第1绕组11的电感为L12,电容器51的电容为C11,第4绕组61的电感为L21。另外,通过电容器51和第3绕组13的电流为i11,该电流i11的通路的阻抗总和为Z1。另外,通过第4绕组61和第1绕组11的电流为i12,该电流i12的通路的阻抗总和为Z2。另外,第1绕组11和第3绕组13之间的互感为M,两者的耦合系数为K。耦合系数K以先前的算式(1)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抗的总和Z1以先前的算式(2)表示,阻抗的总和Z2以下列的算式(8)表示。
Z2=Zo1+jω(L12+L21)  ......(8)
另外,电位差Vin1以先前的算式(4)、(5)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包含电流i11,电流i12的表达式为先前的算式(7)。
利用图7所示的电路抑制共模信号,可以说就是要减小算式(7)所示的电流i12。根据算式(7),算式(7)右边的分母越大,电流i12越小。因此,考察算式(7)右边的分母(Z1·Z2+ω2·M2)。
首先,Z1如算式(2)所示,第3绕组13的电感L11越大Z1变得越大,同时,电容器51的电容C11越大Z1变得越大。这点与第1
实施方式相同。
其次,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因为Z2如算式(8)所示,所以第1绕组11的电感L12与第4绕组61的电感L21之和越大Z2变得越大。因此,如果使电感L12和电感L21的至少一个变大,就可以使电流i12变小。另外,由(7)可知,只利用第1绕组11也可以抑制共模信号,但是加上第4绕组61可以更进一步抑制共模信号。
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通过加大互感M,可以使电流i12变小。
以上的说明同样适用于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之中与通过导线4的信号的抑制相关的部分。
另外,当共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比接近第3和第4位置C、D更接近第1和第2位置A、B的位置时,第3绕组13和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的作用与使用图7所做的说明相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说明也同样适用。
下面参照图8说明通过模拟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绕组61、62的电感与共模信号抑制效果的关系所得的调查结果。图8表示了分别对比较例的电路和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
比较例的电路具备:一对端子1a、1b;另一对端子2a、2b;一端连接到端子1a、另一端连接到端子2a的第1电感元件;一端连接到端子1b、另一端连接到端子2b的第2电感元件。在图8中符号31所示的线表示了上述第1和第2电感元件的电感均为33μH时比较例的电路特性。另外,在图8中符号32所示的线表示了上述第1和第2电感元件的电感均为90μH时,比较例的电路特性。
在图8中符号33~38所示的各条线分别表示了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特性。在模拟时,使电容器51、52的电容均为1000pF,第1绕组11、第2绕组12和第3绕组13的各电感均为30μH,绕组11、12和绕组13的耦合系数为0.995。此外,0.995这个值是可以实现的耦合系数值。
在模拟时,当共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接近第1和第2位置A、B处时,以及当共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接近第3和第4位置C、D处时,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特性没有差别。
符号33所示的线表示了绕组61、62的电感均为0时的特性。此外,这种情况下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相同。符号34所示的线表示了绕组61、62的电感均为0.3μH时的特性。符号35所示的线表示了绕组61、62的电感均为3μH时的特性。符号36所示的线表示了绕组61、62的电感均为30μH时的特性。符号37所示的线表示了绕组61、62的电感均为60μH时的特性。符号38所示的线表示了绕组61、62的电感均为600μH时的特性。
下面考察图8所示的模拟的结果。首先,通过比较符号31、32、35所示的各条线可知,第1绕组11的电感为30μH、第4绕组61的电感为3μH、其和为33μH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与电感元件的电感为33μH的比较例的电路相比,在大约大于等于1MHz的频率范围内,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更大。另外,该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与电感元件的电感为90μH的比较例的电路相比,在大约大于等于3MHz的频率范围内,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更大。另外,由此,借助于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相比,能够使电感元件小型化,其结果是,电路本身也有可能小型化。
下面考察图8所示的模拟的结果。首先,通过比较符号31、32、35所示的各条线可知,第1绕组11的电感为30μH、第4绕组61的电感为3μH、其和为33μH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与电感元件的电感为33μH的比较例的电路相比,在大约大于等于1MHz的频率范围内,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更大。另外,该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与电感元件的电感为90μH的比较例的电路相比,在大约大于等于3MHz的频率范围内,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更大。另外,由此,借助于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相比,能够使电感元件小型化,其结果是,电路本身也有可能小型化。
另外,如果将符号31所示的线与符号33所示的线相比较,在绕组61、62的电感为0时,即没有阻抗元件16时,也能够获得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
但是,比较符号33~38所示的各条线可知,与不设置阻抗元件16相比,设置阻抗元件16后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变大。而且,绕组61、62的电感越大,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越大。但是,绕组61、62的电感越大,阻抗元件16的形状越大。因此,如果绕组61、62的电感超过600μH,其实用性变差。在绕组11~13的电感为30μH时可知,如果绕组61、62的电感为30μH或60μH,就能够获得充分的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因此,可以认为绕组61、62的电感为30μH或60μH即可。另外,绕组61、62的电感最好是与绕组11~13的电感相同程度的值。
当从图8考察时,绕组61、62的电感较好为大于等于0.3μH、小于等于600μH,更好为大于等于3μH、小于等于60μH,最好是大于等于3μH、小于等于30μH。
下面参照图9说明通过模拟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绕组11、12与绕组13的耦合系数与共模信号抑制效果的关系所得的调查结果。图9表示了分别对上述的比较例的电路和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
图9中符号41、42所示的各条线表示了在与图8中符号31、32所示的各条线的情况的相同条件下比较例的电路特性。
在图9中符号43~46所示的各条线分别表示了图6所示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特性。在模拟时,使电容器51、52的电容为1000pF,绕组11、12、13、61、62的各电感全部为30μH。符号43~46所示的各条线分别表示了使绕组11、12与绕组13的耦合系数为0.7、0.9、0.995、1时的特性。
下面考察图9所示的模拟的结果。首先,在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如果耦合系数大于等于0.7,就可以获得比该比较例的电路大的共模信号抑制效果。耦合系数越大,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越大。当从图9考察时,耦合系数较好为大于等于0.7,更好为大于等于0.9,最好为大于等于0.995。
如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与第1实施方式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相比,能够在更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更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作用和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本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具备一对端子101a、101b,另一对端子102a、102b,连接在端子101a、102a之间的导线103,以及连接在端子101b、102b之间的导线104。该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连接在用以输送交流电或直流电的电力线。电力线包含2根电导线。常模信号抑制电路插入在2根电导线途中。端子101a、102a连接到一根电导线,端子101b、102b连接到另一根电导线。成为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抑制对象的常模信号的产生源,连接到端子101a、101b或端子102a、102b。因此,成为抑制对象的常模信号,从端子101a、101b或端子102a、102b输入到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这里所说的常模信号是指利用2根电导线传送、在2根电导线之间产生电位差的信号。在成为抑制对象的常模信号中,存在噪声或不需要的通信信号。
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一步具备:第1电感元件111,在指定的第1位置E处插入导线103;第2电感元件112,经由磁芯113耦合到第1电感元件111,以使其与第1电感元件111之间产生互感。电感元件111、112分别具有绕组,该绕组的圈数比为例如1∶1。
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一步具备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连接到第2电感元件112,同时在与第1位置E不同的位置F处连接到导线103上,用来传送用以抑制常模信号的反相信号。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的一端在位置F处连接到导线103上。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2电感元件112的一端。第2电感元件112的另一端连接到导线104。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对应于本发明的反相信号传送装置。
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一步具备阻抗元件116,在导线103,设置在第1位置E和第2位置F之间,用来减小通过那里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在该例子中,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由高通滤波器115A构成,用来使常模信号或反相信号中频率等于或超过指定值的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115A包含电容器115a。电容器115a的一端在位置F处连接到导线103上。电容器115a的另一端连接到第2电感元件112的一端。
另外,在图11所示例子中,阻抗元件116由第3电感元件116A构成。第3电感元件116A的一端连接到端子101a,另一端连接到第1电感元件111的一端。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首先说明常模信号的产生源在除了第1位置E和第2位置F之间的位置之外,位于比接近第1位置E更接近第2位置F的位置时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在第2位置F处检测导线103上的常模信号,同时,将与检测到的常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供给到第2电感元件112。第2电感元件112在第1位置E经由第1电感元件111将反相信号注入到导线103。由此,在导线103中,从第1位置E在常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常模信号。
其次说明常模信号的产生源在除了第1位置E和第2位置F之间的位置之外,位于比接近第2位置F更接近第1位置E的位置时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第2电感元件112在第1位置E检测导线103上的常模信号。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在第2位置F将与由第2电感元件112所检测到的常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注入到导线103。由此,在导线103中,从第2位置F在常模信号的行进方向前方抑制常模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阻抗元件116来减小通过那里的信号的波峰值。由此,可以减小经由阻抗元件116传输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与经由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注入到导线103的反相信号的波峰值之间的差值。
下面参照图12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抑制常模信号的原理。这里说明常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比接近第1位置E更接近第2位置F的位置时的情况。图12表示了从图11所示的结构中除去第3电感元件116A后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高通滤波器115A(电容器115a)的阻抗为0,同时,第1电感元件111和第2电感元件112的绕组的圈数比为例如1∶1,而且第1电感元件111和第2电感元件112的耦合系数为1。
这里考虑的情况是,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将在端子101a、101b之间产生电位差Vin2的常模信号输入到端子101a、101b。当常模信号的频率为高通滤波器115A的通过频带内的频率时,常模信号就会通过高通滤波器115A,此时,由于电容器115a的作用,相位偏移180°。其结果是,第2电感元件112的两端之间产生电位差-Vin2。与该第2电感元件112两端之间产生的电位差-Vin2相对应,第1电感元件111两端之间也产生电位差-Vin2。如果端子102a、102b之间的电位差为Vo2,则可表示为以下算式。
Vo2=Vin2+(-Vin2)=0
利用图12所示的这种电路,如果高通滤波器115A的阻抗为0且第1电感元件111与第2电感元件112的耦合系数为1,就能够与高通滤波器115A的通过频带内的频率无关地将常模信号完全除去。
但是,实际上高通滤波器115A的阻抗不会为0,而是根据频率而变化。特别是在利用电容器115a构成高通滤波器115A的情况下,利用电容器115a与第2电感元件112构成串联共振电路。因此,包含该电容器115a与第2电感元件112的信号通路的阻抗,仅在串联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附近的狭窄的频率范围内变小。其结果是,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只能在狭窄的频率范围内减小常模信号。
另外,第1电感元件111与第2电感元件112的耦合系数实际上小于1。因此,在第1电感元件111不会产生与供给到第2电感元件112相同值的电压。
因此,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难以在宽广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常模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在导线103第1位置E和第2位置F之间设置阻抗元件116,用以减小通过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由此,在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可以减小经由阻抗元件116传输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与经由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注入到导线103的反相信号的波峰值之间的差值。其结果是,利用该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可以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常模信号。
下面参照图13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作用。图13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连接了常模信号产生源121和负载122后的电路的电路图。常模信号产生源121连接到端子101a、101b之间,用来在端子101a、101b之间产生电位差Vin2。负载122连接在端子102a、102b之间,具有阻抗Zo2。
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使第2电感元件112的电感为L31,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感为L32,电容器115a的电容为C21,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L41。另外,使通过电容器115a和第2电感元件112的电流为i21,该电流i21的通路的阻抗总和为Z3。另外,通过第3电感元件116A和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流为i22,该电流i22的通路的阻抗总和为Z4。
另外,第1电感元件111和第2电感元件112之间的互感为M,两者的耦合系数为K。耦合系数K以下列算式(9)表示。
K = M / ( L 31 · L 32 ) . . . . . . ( 9 )
上述的阻抗总和Z3、Z4分别以下列算式(10)、(11)表示。此外,j表示
Figure A0381984300232
ω表示常模信号的角频率。
Z3=j(ωL31-1/ωC21)    ......(10)
Z4=Zo2+jω(L32+L41)  ......(11)
另外,电位差Vin2以下列算式(12)、(13)表示。
Vin2=Z3·i21+jωM·i22    ......(12)
Vin2=Z4·i22+jωM·i21    ......(13)
以下,根据算式(10)~(13),求取不包含电流i21的电流i22的表达式。为此,首先,从算式(12)推导出下列算式(14)。
i21=(Vin2-jωM·i22)/Z3  ......(14)
其次,将算式(14)代入算式(13),即得下列算式(15)。
i22=Vin2(Z3-jωM)/(Z3·Z4+ω2·M2)  ......(15)
利用图13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抑制常模信号,可以说就是要减小算式(15)所示的电流i22。根据算式(15),算式(15)右边的分母越大,电流i22越小。因此,考察算式(15)右边的分母(Z3·Z4+ω2·M2)。
首先,Z3如算式(10)所示,第2电感元件112的电感L31越大Z3变得越大,同时,电容器115a的电容C21越大Z3变得越大。
其次,Z4如算式(11)所示,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感L32与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L41之和越大Z4变得越大。因此,如果使电感L32和电感L41的至少一个变大,就可以使电流i22变小。另外,由(15)可知,只利用第1电感元件111也可以抑制常模信号,但是加上第3电感元件116A可以更进一步抑制常模信号。
另外,算式(15)右边的分母中包含ω2·M2,因此通过加大互感M,可以使电流i22变小。由算式(9)可知,由于耦合系数K与互感M成正比,所以如果使耦合系数K变大,利用图13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的常模信号抑制的效果就会变大。由于互感M以平方的形式包含在算式(15)右边的分母中,所以利用耦合系数K的值可以使常模信号的抑制效果大幅度变化。
此外,当常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比接近第2位置F更接近第1位置E的位置时,第2电感元件112和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的作用与使用图12和图13所做的说明相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说明也同样适用。
下面参照图14说明通过模拟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与常模信号抑制效果的关系所得的调查结果。图14表示了分别对比较例的电路和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
比较例的电路具备:一对端子101a、101b;另一对端子102a、102b;一端连接到端子101a、另一端连接到端子102a的电感元件。在图14中符号131所示的线表示了上述电感元件的电感均为33μH时,比较例的电路特性。另外,在图14中符号132所示的线表示了上述电感元件的电感均为90μH时,比较例的电路特性。
在图14中符号133~138所示的各条线分别表示了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特性。在模拟时,使电容器115a的电容为0.01μF,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感和第2电感元件112的电感均为30μH,第1电感元件111与第2电感元件112的耦合系数为0.995。此外,0.995这个值是可以实现的耦合系数值。
在模拟时,当常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接近第1位置E的位置处时,以及当常模信号的产生源位于接近第2位置F的位置处时,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特性没有差别。
符号133所示的线表示了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0时的特性。此外,这种情况下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结构与图12所示的电路相同。符号134所示的线表示了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0.3μH时的特性。符号135所示的线表示了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3μH时的特性。符号136所示的线表示了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30μH时的特性。符号137所示的线表示了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60μH时的特性。符号138所示的线表示了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600μH时的特性。
下面考察图14所示的模拟的结果。首先,比较符号132所示的线和符号135所示的线可知,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感为30μH、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3μH、它们的和为33μH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与电感元件的电感为90μH的比较例的电路相比,在大于等于1MHz的频率范围内,常模信号的抑制效果更大。另外,因此,借助于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相比,能够使电感元件小型化,其结果是,电路本身也有可能小型化。
另外,如果比较符号133~138所示的各条线,则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越大,常模信号的抑制效果越大。但是,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越大,第3电感元件116A的形状越大。因此,如果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超过600μH,其实用性即变差。当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感为30μH时可知,如果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30μH或60μH,就能够获得充分的常模信号的抑制效果。因此,可以认为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30μH或60μH即可。另外,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最好是与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感相同程度的值。
另外,将符号131所示的线与符号134所示的线相比较可知,即使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为0.3μH程度时,也能够获得常模信号的抑制效果。
当从图14考察时,第3电感元件116A的电感较好为大于等于0.3μH、小于等于600μH,更好为大于等于3μH、小于等于60μH,最好是大于等于3μH、小于等于30μH。
下面参照图15说明通过模拟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第1电感元件111与第2电感元件112的耦合系数与常模信号抑制效果的关系所得的调查结果。图15表示了分别对上述的比较例的电路和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进行模拟所求得的增益的频率特性。
图15中符号141、142所示的各条线表示了在与图14中符号131、132所示的各条线的情况的相同条件下比较例的电路特性。
在图15中符号143~146所示的各条线分别表示了图11所示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特性。在模拟时,使电容器115a的电容为0.01μF,第1电感元件111的电感、第2电感元件112的电感和第3电感元件116A的各个电感均为30μH。符号143~146所示的各条线分别表示了使第1电感元件111与第2电感元件112的耦合系数为0.7、0.9、0.995、1时的特性。
下面考察图15所示的模拟的结果。首先,在常模信号抑制电路中,如果耦合系数大于等于0.7,就可以获得比比较例的电路更大的常模信号抑制效果。耦合系数越大,常模信号的抑制效果越大。当从图15考察时,耦合系数较好为大于等于0.7,更好为大于等于0.9,最好为大于等于0.995。
如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常模信号,并且能够实现可小型化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与现有的EMI滤波器相比,零件数目少、价格便宜,同时可以实现常模信号的抑制效果大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电容器115a构成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的情况下,能够只使用电容器115a来检测常模信号,并生成与该检测到的常模信号反相的反相信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零件数目更少。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可以用来作为减小电变换电路所产生的波动电压或噪声的装置,或用来作为减少电线通信中的电线上的噪声、及防止室内电力线上的通信信号泄漏到室外电力线的装置。
[第4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本实施方式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的基本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15的高通滤波器115A包含复合的多个电容器151、152、......,在这一点上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此外,高通滤波器115A中所含的电容器个数大于等于2即可。
各电容器151、152......的一端在第2位置F连接到导线103,另一端连接到第2电感元件112的一端。因此,多个电容器151、152......互相并联连接。另外,多个电容器151、152......的电容互不相同。如果使用这种包含多个电容器151、152......的高通滤波器115A,可以将高通滤波器115A的频率特性按照所希望的特性设计。例如,如果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高通滤波器115A,与第3实施方式的高通滤波器115A相比,可以将高通滤波器115A的频率特性设计成使通过频带更宽。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作用和效果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有各种变更。例如,反相信号传送电路15、115不限于高通滤波器,也可以使用带通滤波器。
如上所说明,本发明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能够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并且能够实现可小型化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能够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常模信号,并且能够实现可小型化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基于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是可实施的。因此,在以下的权利要求的同等范围内,本发明也可以以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之外的实施方式来实施。

Claims (14)

1.一种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用来抑制在2根导线中以相同相位传输的共模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绕组,在规定的第1位置处插入在一根导线上;
第2绕组,在与上述第1位置相对应的第2位置处插入在另一根导线上并耦合到上述第1绕组上,与上述第1绕组协同来抑制上述共模信号;
第3绕组,耦合到上述第1绕组和第2绕组上,用来使上述第1绕组和第2绕组之间产生互感;以及
反相信号传送装置,连接在上述第3绕组上并在与上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3位置处连接在上述一根导线上,进而,在与上述第3位置对应、与上述第2位置不同的第4位置处连接在上述另一根导线上,传送用以抑制上述共模信号的反相信号,
上述共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3位置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和第4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1和第2位置更接近第3和第4位置的位置时,上述反相信号传送装置检测共模信号,并将与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反相的上述反相信号供给到上述第3绕组,上述第3绕组经由上述第1绕组和第2绕组,将上述反相信号注入到上述2根导线,
上述共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3位置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和第4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3和第4位置更接近第1和第2位置的位置时,上述第3绕组检测共模信号,上述反相信号传送装置将与由上述第3绕组检测到的共模信号反相的上述反相信号注入到上述2根导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阻抗元件,在上述2根导线中,设置在第1位置和第3位置之间的位置及第2位置和第4位置之间的位置,用来减小通过的共模信号的波峰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反相信号传送装置具有使共模信号通过的高通滤波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高通滤波器包含电容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抗元件具有:第4绕组,插入在一根导线上;第5绕组,插入在另一根导线上并耦合到上述第4绕组上,与上述第4绕组协同来抑制上述共模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绕组和第5绕组的各个电感均大于等于0.3μ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绕组及第2绕组与上述第3绕组的耦合系数大于等于0.7。
8.一种常模信号抑制电路,用来抑制利用2根导线传送的、在2根导线之间产生电位差的常模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电感元件,在规定的第1位置处插入在上述一根导线上;
第2电感元件,耦合到上述第1电感元件上,用来在与上述第1电感元件之间产生互感;
反相信号传送装置,连接在上述第2电感元件上,并在与上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处连接在上述一根导线上,用来传送用以抑制上述常模信号的反相信号;以及
阻抗元件,在上述一根导线中,设置在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之间,用来减小通过的常模信号的波峰值,
上述常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1位置更接近第2位置的位置时,上述反相信号传送装置检测常模信号,并将与检测到的常模信号反相的上述反相信号供给到上述第2电感元件,上述第2电感元件经由上述第1电感元件将上述反相信号注入到上述一根导线,
上述常模信号的产生源,除了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位置之外,当位于比接近第2位置更接近第1位置的位置时,上述第2电感元件检测常模信号,上述反相信号传送装置将与由上述第2电感元件所检测到的常模信号反相的上述反相信号注入到上述一根导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反相信号传送装置具有使常模信号通过的高通滤波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高通滤波器包含电容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高通滤波器包含复合的多个电容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抗元件具有插入在上述一根导线上的第3电感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电感元件的电感大于等于0.3μH。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常模信号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电感元件与第2电感元件的耦合系数大于等于0.7。
CNA038198436A 2002-08-19 2003-08-11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及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Pending CN16758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38514A JP2004080436A (ja) 2002-08-19 2002-08-19 コモンモード信号抑制回路
JP238515/2002 2002-08-19
JP238514/2002 2002-08-19
JP2002238515A JP2004080437A (ja) 2002-08-19 2002-08-19 ノーマルモード信号抑制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5834A true CN1675834A (zh) 2005-09-28

Family

ID=3189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198436A Pending CN1675834A (zh) 2002-08-19 2003-08-11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及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56662B2 (zh)
EP (1) EP1553699A4 (zh)
KR (1) KR20050048606A (zh)
CN (1) CN1675834A (zh)
TW (1) TWI232038B (zh)
WO (1) WO200401751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0063A (zh) * 2010-09-03 2013-07-03 萨尔康普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开关模式电源中的共模噪声的电路布置和方法以及开关模式电源
CN103700484A (zh) * 2013-12-05 2014-04-02 西安理工大学 抑制共模emi的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辅助绕组设计方法
US8816794B2 (en) 2008-03-13 2014-08-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 branching filter,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tenna apparatus,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in all of the above
CN104578796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6067778A (zh) * 2015-04-23 2016-11-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磁气部件及电气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4161A (ja) 2003-03-05 2004-09-30 Tdk Corp ノイズ抑制回路
JP2004349734A (ja) * 2003-04-24 2004-12-09 Tdk Corp ノーマルモードノイズ抑制回路
JP4561961B2 (ja) * 2004-01-30 2010-10-13 Tdk株式会社 信号検出装置
JP4561962B2 (ja) * 2004-01-30 2010-10-13 Tdk株式会社 信号検出装置
US8139759B2 (en) * 2004-04-16 2012-03-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ne state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of balanced transmission system
JP4554262B2 (ja) * 2004-04-16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平衡伝送装置
US7508297B2 (en) * 2005-02-11 2009-03-24 Or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80032B2 (en) * 2005-02-11 2007-10-09 Or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58559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Pakkala William F Microprocessor common-mode emissions reduction circuit
EP2368772A1 (en) 2010-03-25 2011-09-28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Combined seat heater and capacitive occupancy sensor
EP2368771A1 (en) 2010-03-25 2011-09-28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Seat heater and capacitive occupancy sensor combination
KR101034989B1 (ko) * 2010-07-23 2011-05-17 김선호 전원품질개선장치
LU91872B1 (en) * 2011-09-21 2013-03-22 Iee Sarl Capacitive sensing system able of using heating element as antenna electrode
LU91879B1 (en) 2011-09-21 2013-03-22 Iee Sarl Capacitive sensing system configured for using heating element as antenna electrode
DE102014210562A1 (de) * 2014-06-04 2015-12-17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ein anriebssystem mit einem ein-/ rückspeisefähigen umrichter
US9800133B2 (en) * 2016-03-22 2017-10-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ctive common mode cancel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247Y2 (zh) 1974-08-14 1982-02-17
JPS5354447A (en) 1976-10-27 1978-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ter for stopping power line carrier
US4667173A (en) * 1985-08-29 1987-05-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ne filter
JPH01220415A (ja) * 1988-02-29 1989-09-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Acラインフィルタ
JPH0278327A (ja) 1988-09-14 1990-03-19 Hitachi Ltd 屋内電力線搬送波システムのブロッキングフィルタ
JP2784783B2 (ja) * 1989-01-31 1998-08-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イルタ回路
US4903006A (en) 1989-02-16 1990-02-20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5153782A (ja) 1991-11-26 1993-06-18 Fuji Electric Co Ltd ノイズ防止装置
JPH0636330A (ja) 1992-07-20 1994-02-10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163853B2 (ja) * 1993-06-30 2001-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ー
JPH07115339A (ja) 1993-10-18 1995-05-02 Hanshin Densen Kk ラインフィルタおよびラインフィルタのインピーダンス変化方法
JPH0832394A (ja) 1994-07-20 1996-02-02 Tokin Corp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3246224B2 (ja) 1994-09-27 2002-01-1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Pwmコンバータ
JPH09102723A (ja) 1995-10-04 1997-04-15 Nariisa Imoto ラインフィルター
JPH09116367A (ja) 1995-10-17 1997-05-02 Tokin Corp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863833B2 (ja) 1996-09-18 1999-03-03 岡山大学長 アクティブコモンモードキャンセラ
US5969583A (en) * 1996-12-23 1999-10-19 Acuson Corporation Common-mode EMI filter with a separately wound ground winding
JPH10303674A (ja) * 1997-04-25 1998-11-13 Sony Corp Acラインフィルタ
US5844789A (en) 1997-09-10 1998-12-01 At&T Corp Impedence regulator to block power line interference
JP3263672B2 (ja) 1997-11-19 2002-03-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データ ノイズ注入器及びノイズ注入方法
US6208098B1 (en) * 1998-03-02 2001-03-27 Yaskawa Electric America, Inc.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noise attenuation circuit
ATA49098A (de) * 1998-03-20 1999-09-15 Lutz Erhart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störung von umrichtern
JP2000201044A (ja) * 1999-01-07 2000-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モンモ―ドノイズ抑制装置
JP2002204189A (ja) 2000-10-31 2002-07-19 Tdk Corp 電力線雑音フィルタ
EP1271773A4 (en) * 2000-10-31 2005-01-19 Tdk Corp PEST CONTROL FILTER FOR HIGH VOLTAGE LIN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6794B2 (en) 2008-03-13 2014-08-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 branching filter,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tenna apparatus,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in all of the above
CN103190063A (zh) * 2010-09-03 2013-07-03 萨尔康普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开关模式电源中的共模噪声的电路布置和方法以及开关模式电源
CN103190063B (zh) * 2010-09-03 2016-01-20 萨尔康普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开关模式电源中的共模噪声的电路装置和方法以及开关模式电源
CN104578796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US9543843B2 (en) 2013-10-17 2017-01-10 Solum Co., Ltd.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3700484A (zh) * 2013-12-05 2014-04-02 西安理工大学 抑制共模emi的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辅助绕组设计方法
CN103700484B (zh) * 2013-12-05 2015-12-02 西安理工大学 抑制共模emi的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辅助绕组设计方法
CN106067778A (zh) * 2015-04-23 2016-11-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磁气部件及电气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4419A (en) 2004-03-16
KR20050048606A (ko) 2005-05-24
US20050285693A1 (en) 2005-12-29
WO2004017515A1 (ja) 2004-02-26
US7256662B2 (en) 2007-08-14
TWI232038B (en) 2005-05-01
EP1553699A1 (en) 2005-07-13
EP1553699A4 (en)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5834A (zh)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及常模信号抑制电路
CN1841894A (zh) 噪声抑制电路
CN1841877A (zh) 噪声抑制电路
CN1255943C (zh) 电力线噪声信号滤波器
CN1182648C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841582A (zh) 磁元件及电源装置
CN1178390C (zh) 可变衰减器
CN1383590A (zh) 方向性耦合器
CN1369965A (zh) 弹性表面波滤波器装置
CN1601893A (zh) 阻抗电路、使用该电路的滤波及放大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249848C (zh) 复合高频组件及具有该复合高频组件的通信设备
CN1193488C (zh) 缓冲电路和使用该缓冲电路的功率变换器
CN101056067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920847A (zh) 具有撷取电源电压的装置的电感耦合读取器
CN1819428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606395A (zh) 驱动系统和交流转换装置
CN1677888A (zh) 差动传输电路及共态扼流圈
CN1695290A (zh) 滤波器装置
CN1720659A (zh) 声表面波分波器
CN1445926A (zh) 平衡高频器件,平衡特性的改进方法和采用此类器件的平衡高频电路
CN1802059A (zh) 放电管用反相器电路及电力控制方法
CN1409577A (zh) 台词分量强调装置
CN1729613A (zh) 具电压调整共振转换器及驱动可变负载方法
CN1481189A (zh) 高频器件
CN1266821C (zh) 开关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