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1902A - 横机的喂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机的喂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1902A
CN1671902A CNA038177226A CN03817722A CN1671902A CN 1671902 A CN1671902 A CN 1671902A CN A038177226 A CNA038177226 A CN A038177226A CN 03817722 A CN03817722 A CN 03817722A CN 1671902 A CN1671902 A CN 1671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bar
knitting
volume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77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0343C (zh
Inventor
森田敏明
西谷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1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1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03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03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4Tensioning devices for individual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8Thread-feed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8Thread-feeding devices
    • D04B15/52Thread-feeding devices for 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04B7/045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with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可以正确预测纱需要量,以便可以供给编织需要的编纱而进行编织。相对于与图6(b)中用点划线表示的与喂纱部件的移动一致而产生的编纱的需要相对应的纱速度,以实线表示的考虑方法为基础,进行编纱的送出,因送出编纱的伺服电动机等的电动机的速度滞后于纱速度,因此在编织开始时在缓冲杆上存储编纱,完成编织。

Description

横机的喂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按编织数据控制供给针织物编织用的编纱的长度的横机的喂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11和图12简要表示的横机1在编织针织物2时,为了从喂纱部件3的喂纱口向织针物供给编纱4,在针床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侧罩5等上配置喂纱装置6。喂纱装置6,在图中省略的滑架沿针床移动时,供给编纱4,以可以进行针织物的1横列的编织。在滑架上设置使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三角机构,还设置带动喂纱部件3的机构,由喂纱部件3向编织动作中的织针供给编纱4。一般设置多个喂纱部件3和多台喂纱装置6,可以供给多种编纱4,但是简化后仅示出1个。
在喂纱装置6中具有缓冲杆7,从而具有暂时存储编纱4的功能和对编纱4施加张力的功能。缓冲杆7以支撑于侧罩5上的底端侧8为中心,可以使前端侧9摇动位移。缓冲杆7的前端侧9通过弹簧回复而使编纱4张紧,稳定在弹簧的回复力和编纱4的张力平衡的状态。与编纱4的供给路径相邻设置了测长辊10,测量从喂纱装置6向喂纱部件3供给的编纱4的长度。用测长辊10的测量控制表示为了编织针织物2而用滑架拉入的织针的拉入量的密度,从而可以进行根据编纱4的消耗量而使其与预测的量一致的控制。
图11表示在横机1中滑架从针床一端侧到另一端侧,也就是开始向远离喂纱装置6的方向移动时的喂纱部件3的位置关系。图12表示滑架移动到针床另一端侧,喂纱部件3也在针织物2上移动到远离喂纱装置6一侧端部时的位置关系。在横机1中,也可以根据喂纱部件3相对于针织物2的位置关系,改变从喂纱装置6到喂纱部件3的所需的编纱4的长度。
在缓冲杆7倾斜范围内进行编纱4的存储和张力施加的现有喂纱装置6中,如图11中虚线所示,在喂纱部件3到达了针织物2的喂纱装置6侧的端部的状态下,缓冲杆7为最大限度存储编纱4的状态。针织物2下一个横列的编织开始后,喂纱部件3通过滑架向远离喂纱装置6方向移动。由于编纱4被张紧,如实线表示的那样,缓冲杆7的倾斜变小。如图12所示,喂纱部件3靠近远离喂纱装置6侧的针织物2的端部后,编纱4的需要量减少,如虚线表示的那样,缓冲杆7倾斜再次变大,拉入更多的编纱4而储存。由于缓冲杆7的倾斜与编纱4的张力对应,因而在借助缓冲杆7的倾斜施加张力和进行编纱4的存储的构成中,在编织的中途的编纱4的张力变动变大。
专利公报第2541574号公开了下述先进技术: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使用相当于缓冲杆7的部件对编纱施加张力,同时进行用于应对急剧的变化的予储存,积极送出编纱而抑制纱张力变化。此外,在特表平11-500500号国内公表公报公开了下述先进技术:不使用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相当于缓冲杆7的部件,在纱需要急剧变化之前控制送出编纱的纺车的旋转,抑制纱张力变动。
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现有喂纱装置6中,如上所述,在用横机1编织针织物2中,对应于喂纱部件3的移动位置,编纱4需要量变化大,纱张力也根据纱的需要而变化。纱张力大变化造成针织物2在编织宽度方向线圈圈距的变化,使针织物2的质量降低。
用专利公报第2541574号中所述的先进技术,也难以应对在针织物端部等产生的纱需要量急剧的变化。可以寄希望于用特表平11-500500号国内公表公报所述的先进技术应对纱需要量急剧的变化。可是由于用此先进技术必须把编纱卷在纺车上,因此纺车变大。在横机中大多分别使用多根纱编织针织物,喂纱机构也需要设置在各个纱上。若设置多台使用大纺车的喂纱装置,会导致横机的大型化。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为了根据针织物2的编织数据供给必要的编纱4,而用测长辊10测量供给的全部编纱4的长度,也无法得知对于针织物2整体宽度的正确的编纱量。例如,在作为取得数据开始位置的图11中,只能从针织物2端部进入几cm左右的长度L1处开始可以正确测出编纱4的长度。缓冲杆7若从用实线表示状态倾斜到用虚线表示状态,则因缓冲杆7的倾斜而增加的编纱4的储存量也被测长辊10测出,所以无法得知供给到针织物2的编纱4实质消耗量。此外,缓冲杆7从虚线状态返回到实线状态时供给编纱4的量也不能直接用测长辊10测量。再有,在作为取得数据结束位置的图12中,也无法得知用虚线表示的编纱4的长度。若不知编纱4的正确的长度,则即使控制密度,控制成使编纱4的消耗量与以编织数据为基础预测的量一致,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效果。
在第2541574号专利公报和特表平11-500500号国内公表公报所述的先进技术中,也没有叙述任何与正确预测纱需要量有关的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正确预测编纱需要量而可以在供给编织所需的编纱而进行编织的横机的喂纱装置。
本发明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对根据编织数据进行编织动作的织针,沿针织物宽度方向移动喂纱部件而供给编纱,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纱送出机构,配置在编纱供给路径,把编纱送到喂纱部件;缓冲杆,配置在从编纱送出机构向喂纱部件供给编纱的路径上,能以底端侧为中心摇动位移,前端侧摇动位移到一侧时,把编纱从该路径拉出一部分,该前端侧摇动位移到另一侧时,使编纱返回该通路;弹簧,使缓冲杆的该前端回复为摇动位移到该一侧,以便在预先设定的纱张力下,从该路径仅拉出预先设定的长度的编纱;传感器,以作为编纱从该路径仅被拉出该预先设定长度时的前端侧的位置的原点为基准,检测缓冲杆摇动位移状态,道出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和控制设备,根据编织数据进行花纹分析,算出每个织针编织的线圈圈距的理论值,以与喂纱部件的动作同步送出编纱的所需纱输送模式,对编纱送出机构进行控制,同时在编织1横列针织物的前后,补正对预先设定的线圈圈距有影响的因素,以便消除传感器由缓冲杆的摇动位移的角度变化实测的供给的1横列编纱长度和1横列的线圈圈距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
此外,在本发明中,把作为线圈编织用三角设定量的密度或编纱的张力中至少1方,作为对上述线圈圈距有影响的因素而进行补正。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控制设备,根据上述所需纱输送模式,控制对上述每个织针算出的线圈圈距,以便作为在编织针织物同一横列的线圈中对属于包括该织针的组中织针的平均值,从上述编纱送出机构送出。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控制设备,在由上述所需纱输送模式进行的控制中,根据从上述传感器得到的检测结果,在编织针织物的1横列的前后,使用在编织中输送编纱的一部分进行该缓冲杆的对位,以便上述缓冲杆的前端侧的位置停留在上述原点位置的预先设定的附近的范围。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控制设备,在由上述所需纱输送模式进行的控制中,用上述传感器检测出上述缓冲杆的摇动位移状态超过了预先设定的界限范围时,停止用该所需纱输送模式进行控制,由使该缓冲杆的前端侧返回到上述原点位置的救助模式控制上述编纱送出机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控制设备,可以把上述编纱送出机构的控制切换到以上述所需纱输送模式和张力恒定模式,其中,张力恒定模式根据来自上述传感器信号,控制成上述编纱的张力保持恒定,以使上述缓冲杆的前端侧保持在上述原点位置附近。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控制设备,在针织物编织之前,用上述张力恒定模式调整作为线圈编织用三角的设定量的密度,以使可以编织预先设定的圈距。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控制设备,按上述编织数据,分成:从针织物一端开始编织之前送出编纱的区间、从该针织物一端开始编织而来自上述编纱送出机构送出的编纱开始减速的区间、从该编纱送出机构送出的编纱开始减速而编织到该针织物的另一端的区间、和该针织物编织结束后使停止该编纱送出机构的区间;从而算出编纱送出长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优点从下述详细说明和图可以清楚。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简要构成的框图。
图2为图1中喂纱装置16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喂纱装置16的左侧视图。
图4为图1中喂纱装置16的透视图。
图5为表示图1的缓冲杆17的摇动位移的可能范围的图。
图6为表示在图1实施方式的喂纱装置16中,实现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的基本考虑方法的曲线图。
图7为表示在图1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弯纱三角对位程序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右行的补正用表格数据示例的图表。
图9为表示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进行的花纹分析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进行的花纹分析示例的图。
图11为表示在现有的喂纱装置中,针织物在距靠近喂纱装置侧的端部起一定范围内,编纱14的长度不能正确测量的原因的图。
图12为表示在现有的喂纱装置中,喂纱口在针织物离喂纱装置较远一侧的端部附近供给的编纱的长度不能正确测量的原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的图示详细说明适合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简要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机的喂纱装置构成。横机11为了编织针织物12,从喂纱部件13的喂纱口13a向织针供给编纱14。在横机11的侧罩15等上设置有抑制编纱14的张力变化而且根据需要量以适当长度向喂纱口13a供给编纱14的喂纱装置16。在喂纱装置16上有缓冲杆17。缓冲杆17以底端侧18为支点而直到前端侧19的部分可以摇动位移,前端侧19被弹簧压靠在远离侧罩15表面的方向,倾斜成达到与以编纱14的张力对应的拉伸力平衡的角度。若编纱14的张力变化大,抵抗弹簧对缓冲杆17的作用,使其向侧罩15的表面靠近,可以把对应于此摇动范围长度的编纱14向喂纱口13a侧供给。
图2、图3和图4表示喂纱装置16的详细构成。分别表示图2为从与图1相同方向俯视的状态,图3为从左面看的状态,图4为透视的状态。再有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在图1中改变主动辊20和从动辊21的方向而表示。参照图1~图4,为了向缓冲杆17供给编纱14,设置有主动辊20和从动辊21。主动辊20装在伺服电动机22的旋转轴上,伺服电动机22的旋转通过组合有多个齿轮构成的从动机构23传递到从动辊21上。主动辊20和从动辊21被配置成把编纱14夹在中间,从动辊21利用从动机构23以与主动辊20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而被驱动。主动辊20、从动辊21、伺服电动机22和从动机构23用框架24安装在图1的侧罩15上。由于主动辊20的直径小,而且从动辊21被配置在主动辊20的下方,所以1个喂纱装置16可以构成在比较窄的宽度上,侧罩15上容易并排多个喂纱装置16。
编纱14从框架24的上方供给,与主动辊20的外圆周面接触,而被导入从动辊21与主动辊20相对的部分。在主动辊20的外圆周面和从动辊21的外圆周面之间有微小的间隙,编纱14通过其间。然后导入中间辊25,方向被改变后,牵引到缓冲杆17的前端侧19。在缓冲杆17的底端侧18设置有回复为使前端侧19远离侧罩15表面的弹簧26。缓冲杆17利用弹簧26摇动位移为,在编纱14的张力大时,倾斜角变小,在编纱14的张力小时,倾斜角变大。缓冲杆17的倾斜角用设在底端侧18上的倾斜角传感器27进行检测。缓冲杆17的倾斜角例如可以变化在0度~100度范围内。
再参照图1,在横机11中以直线状设置用于编织针织物12的针床28,滑架29沿针床28往复移动。滑架29进行针床28的织针的编织动作和喂纱部件13的移动,编织针织物12。在滑架29上设置有进行织针进退操作的编织三角,利用织针的进退操作进行编织针织物12动作。在自动化的横机11中,设置有编织控制器30,可以按预先给定的编织数据编织针织物12。
在本实施方式的喂纱装置16中,按编织数据算出每个织针的编纱14的需要量,设置喂纱控制器31控制伺服电动机22,以与需要量吻合送纱。用喂纱控制器31的控制以编织数据为基础,预先算出按织针的编织动作编织针织物12需要的编纱14的长度,同时可以把包括算出长度的编纱14输送给喂纱部件的所需纱输送模式、和以从倾斜角传感器27得到的信号为基础而使缓冲杆17前端侧19保持在原点位置的输送编纱14的张力恒定输送模式的多个模式进行切换。而所需纱输送模式中的编纱14需要量也可以在编织前预先算出来。
图5表示缓冲杆17摇动位移的可能范围。缓冲杆17可估计从底端侧18到前端侧19的杆角度可以在0度到100度范围摇动改变位置。把在中间的杆角度时前端侧19的位置作为原点位置而用实线表示。相对于杆原点位置变成在杆角度变大到如在杆角度100度一侧以虚线所示,在缓冲杆17上储存一定长度的编纱14,若使杆角度变小地进行摇动位移,可以对应于对编纱14急剧增加的需要供给编纱14。此外,相对于杆原点位置变成在杆角度变小到如在杆角度0度一侧的虚线所示,缓冲杆17可以吸引达到一定长度的编纱14。也就是若编纱14的需要变少,编纱14的张力减小,利用弹簧回复的力使缓冲杆17倾斜到远离侧罩15,杆角度变大,可以吸收多余的编纱14,还可以防止张力降低。
可是,仅仅用缓冲杆17摇动位移,则无法应对用横机11高速编织针织物12时产生的编纱14需要量的急剧变化。在本实施方式的喂纱装置16中,使用所需纱输送模式可以预先预测编纱需要量的变化,可以进行抑制缓冲杆17倾斜角的变化而抑制编纱14的纱张力变化的控制。
图6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喂纱装置16中,实现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的基本考虑方法。图6(a)表示对于使图1的喂纱部件13对针织物12的供纱位置移动的时间经过,因缓冲杆17的摇动位移造成的倾斜角度的基本变化。此外,图6(b)表示对应于喂纱位置的移动,喂纱控制器31作为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伺服电动机22的速度、和把编纱14输送给喂纱部件13的纱速度的基本变化。图6的变化对应于在图1中滑架29从接近喂纱装置16的一侧移动到远离的一侧,同时编织1横列针织物12的情况。
在编织开始前的时刻ta,喂纱部件13停止在比针织物12的编织的端部更靠近喂纱装置16的位置。针织物12的编织的端部位置设为对于编织针织物12的端部线圈的织针起到装在滑架29上的弯纱三角相当于密度0作用的位置。把从此位置到在喂纱部件13的标准停止位置的喂纱口13a中心位置的距离作为编织的端部和喂纱口13a之间距离的标准值。此时的缓冲杆17的杆角度例如为40度。设定在反转时杆对位位置的杆角度为60度,使反转时杆位置对位,使伺服电动机22短时间旋转,把编纱14供给到缓冲杆17,进行使杆角度从40度增加到60度的控制。再有,所谓反转时的杆对位是使在前面进行的横列编织中滑架29接近喂纱装置16后停止状态的杆角度预先与恒定的杆角度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横列编织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使杆角度对位。
在时刻ta进行反转时的杆位置对位后,从时刻t0开始利用滑架29的喂纱部件13的移动。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假设滑架29以固定速度V移动。喂纱部件13在上述的2V区间移动,到在时刻t1到达针织物12编织的端部位置为止,进行伺服电动机22的控制,以滑架速度的2倍输送编纱14。在此区间喂纱部件13从图1中用虚线所示位置移动到用实线所示位置。需要的编纱14由于是从缓冲杆17的前端侧19到喂纱口13a的部分和从喂纱口13a到编织的端部的织针的部分,因而喂纱口13a被滑架29带动,如果以V的速度远离缓冲杆17的前端侧19,则必须以2V的纱速度供给编纱14。
在图6(b)中,用点划线表示因滑架29的移动所需的纱速度。伺服电动机22的旋转速度如实线所示,升高滞后于滑架29。因此,如图6(a)所示,缓冲杆17的杆角度减小,补充不足的编纱14。
从时刻t1开始在针织物12的1横列的编织中使用纱14的α区间。在α区间中作为整体控制伺服电动机22的电动机速度,送出使用下面公式(1)算出的送出量的编纱14。而脱离编织端部时表示编织到针织物的端部后从编织的端部脱离的时刻。
送出量=每1根针的纱量之和-反转时的杆位置对位部分
-2V区间纱输送量+脱离编织端部时的减速部分…(1)
其中,关于每1根针的纱量在后面说明。反转时的杆位置对位部分为在时刻ta送出的纱14的长度。2V区间纱输送量为从时刻t0到时刻t1送出的编纱14长度。在α区间中,也提供在2V区间开始时从缓冲杆17供给的编纱14,由于电动机速度升高滞后于纱速度,所以使电动机的最高速度比纱速度高。在针织物12编织结束时,先使伺服电动机22减速。α区间在伺服电动机22减速开始的时刻t2结束。在α区间的脱离编织端部时的减速部分相当于画有向右下方的斜线表示部分的面积。
从时刻t2开始到电动机速度和纱速度相等的时刻t3为β区间。在β区间作为整体控制伺服电动机22的电动机速度,送出使用下面公式(2)算出的送出量的编纱14。
送出量=每1根针的纱量之和-反转时的杆位置对位部分
-2V区间纱输送量+最初的平均未完的部分
+脱离编织端部时的减速部分                       …(2)
其中,关于最初的平均未完的部分在后面说明。在β区间的脱离编织端部时的减速部分也相当于接着α区间画有向右下方的斜线表示部分的面积。
从时刻t3开始到喂纱口13a到达针织物12的编织端部位置的时刻t5为γ区间。在γ区间作为整体控制伺服电动机22的电动机速度,送出使用下面公式(3)算出的送出量的编纱14。
送出量=每1根针的纱量之和-反转时的杆位置对位部分
-2V区间纱输送量+最初的平均未完的部分
+脱离编织端部时的减速部分                     …(3)
在γ区间中由于电动机速度比纱速度低,编纱14不足。把此不足的部分作为脱离编织端部时的减速部分,一部分摇动位移而使缓冲杆17的杆角度减小。也就是对应于不足的编纱14长度的部分中,画有向右下方的斜线表示部分相当于在α区间和β区间画有向右下方的斜线表示电动机速度比纱速度高的部分。作为脱离编织端部的减速部分还留有画有网格的部分。
在脱离编织端部时的减速部分中画有网格的部分从滑架29在时刻5停止后到在时刻t6伺服电动机22停止之前,用送出的编纱14补充。也就是由于从编织端部到减速结束位置供给相当于画有网状表示部分的编纱14,所以补充了脱离编织端部的减速部分的剩余。
而在实际滑架29的移动中,达到速度V之前的加速和从速度V到停止的减速是必要的。伺服电动机22的控制追随滑架29的控制进行,对脱离编织端部时减速部分的补充必须在减速开始前进行的情况与在滑架29的移动中进行加减速控制的情况相同。此外在左行的控制中,除了没有2V区间以外基本与右行相同。
与喂纱部件13的移动同步,每1根针送出的纱量Y必须根据滑架29的移动方向而改变。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把喂纱部件13从靠近供纱装置16一侧向远离一侧移动称为“右行”,把喂纱部件13向相反方向移动称为“左行”。各种情况下在编织开始之前的区间都不输送编纱14。用“间隔”表示针的配置间隔,用“L”表示线圈圈距,则与在右行中必须送出线圈圈距“L”与间隔之和相反,在左行中必须送出从线圈圈距L减去间隔的差。
图7表示用于正确对位线圈圈距的弯纱三角对位的程序。即使算出编织所需的纱量进行供纱,若不正确调整影响线圈圈距的横机11侧的设定,也不能把所供的编纱14编织进去。在滑架29中装有用于机械控制织针编织动作的三角机构,特别是在线圈形成后用织针引入编纱的弯纱三角改变位置,可以进行编织的线圈圈距的调整。在图1的横机11中,在滑架29上装有1个或多个把位置变化作为密度值监控而可以数字式控制的弯纱三角,对于各弯纱三角实施弯纱三角对位的程序,可以确定编织指定的线圈圈距的密度值。而线圈圈距的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加在编纱14上的张力来进行。
从s0步骤开始弯纱三角对位的程序,在s1步骤中把密度值设定为默认值,用上述张力恒定输送模式试验编织针织物。在s2步骤中,把编织使用的编纱14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判断误差是否在规定值以内,例如在1%以内。误差较大时,补正密度值的默认值,更新补正图表,返回到s1步骤。在s2步骤中,若误差在规定值以内,则在张力恒定下的弯纱三角对位结束。这种张力恒定下的弯纱三角对位在实际生产对象的针织物编织之前进行。而关于补正图表在后面说明。
在实际编织针织物中,在s4步骤中切换到所需纱输送模式,进行1横列的编织。在s5步骤中,由在1横列的前后的缓冲杆17倾斜角度之差求出补正值。判断补正值是否进入规定值之内,例如1步骤以内,若没有进入时前进到s6步骤,更新补正图表,返回到s4步骤。在s5步骤中,判断为补正值在规定值以内,则在s7步骤中判断是否编织结束,若判断为没有结束,便返回到s5步骤。在s7步骤中判断为编织结束时,在s8步骤中使程序结束。
也就是输送编纱14的量用编织数据规定的线圈圈距和针织组织决定,所以可以用加减密度值进行补正。缓冲杆17的杆角度的变化由于与编纱14过分不足量对应,所以把此对应关系作为补正用的图表数据。在各编织横列中,若比较编织开始的杆角度和编织结束的杆角度,便可以比较送出的编纱14的量和编织到针织物12中的编纱14的量。
若编织开始的杆角度>编织结束的杆角度,由于编入比送出量多,所以使密度值变小。
若编织开始的杆角度<编织结束的杆角度,由于编入比送出量少,所以使密度值变大。
此外,也可以进行利用比较对应于缓冲杆17的原点位置的角度和对应于编织结束位置的杆角度的密度值的补正。
若原点位置的杆角度>编织结束的杆角度,由于缓冲杆17靠近下限位置,所以使密度值变小。
若原点位置的杆角度<编织结束的杆角度,由于缓冲杆17靠近上限位置,所以使密度值变大。
关于如以上所示的缓冲杆17的原点补正的主要思想并不是正确调整每1横列的编织,是没有过分不足地、正确地在全部横列上编织计算后送出的编纱14的量。杆角度的位置例如定为右行为43度、左行为60度。杆位置对位在右行60度、左行60度进行。但是,也可以对缓冲杆17的角度强行进行补正。例如在右行中在上限60度使密度值+1,在下限30度使密度值-1。在左行中,在上限70度使密度值+1,在下限40度使密度值-1。
再有缓冲杆17由于对倾斜角度的范围有限制,所以可以预先进行救助处理。也就是用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中,若缓冲杆17为上限和下限位置,会有纱被切断而不编织的危险。为了避免此状况而进行救助处理。因此,控制成使编纱14的送出停止或进行送出为例如上限在95度、例如下限在10度开始救助处理,到上限为75度、下限围5度救助结束。若缓冲杆17为救助结束角度,切换到张力恒定输送模式,控制成缓冲杆17的前端侧19保持在原点位置。
补正用的图表数据分为第1补正图表数据和第2补正图表数据,在默认值加上2个补正图表的值补正密度值。第1补正图表作为(i)上次的杆原点补正和(ii)杆变化的补正之和加到上次的值中。第2补正图表作为(iii)杆原点补正在下次反映到第1补正图表中后,使值复位。纱长“mm”至密度值“步骤”的变换,则根据经验值等设定变换公式。若(i)~(iii)的各补正值全部在1步骤以下,看作“收敛”,完成密度的补正。第1补正图表用于编织编纱必须的部分。第2补正图表用于使缓冲杆17返回到原点位置。
图8表示对右行的补正用图表数据的示例。表示把设定回路长度的默认值设为“密度值42”,把达到设定圈距的密度值设为“密度值40”的情况下修正用图表数据的变化过程。
图9和图10表示花纹分析的示例。图9表示前后的针床不进行振摆的情况,图10表示进行0.5间距振摆的情况。首先每个织针分析编结、集圈、漏圈和跨度的数。其中,所谓“跨度”是连接前针床侧的线圈和后针床侧的线圈的连接纱的部分。由编织组织的1个单位长度可以算出作为每1根织针所需的编纱14的量的线圈圈距L。使此线圈圈距L与编结对应。集圈和漏圈分别利用公式。跨度要根据振摆间距灵活使用公式。
此外,编结和集圈的数根据在椭圆内包括的织针数定为0个、1个、2个中的某1个。漏圈定为0个或1个。跨度在选针前织针对面的针床的织针进行选针定为0.5个。此外,选针后织针对面的针床的织针进行选针便定为0.5个。
再有,上述的(1)式、(2)式和(3)式所示的每1根针的纱量把每个织针中的织针、后续编织中使用的次数、例如11根的织针所需的编纱14的量进行平均后使用。这样采用使用12根的平均使每个织针的需要的变动平滑,可以用伺服电动机22的控制而不发生振动。再有,变成针织物12的编织结束侧后,不能确保后续的织针为11根。这种情况下,作为在图6的β区间和γ区间中所示的“最初的平均未完的部分”,采用编织开始侧的数据。由此,可以同等利用对于各织针的数据,可以同等地反映在1横列中。此外,在实施花纹分析时也可以根据组织花纹把织针分组,每组算出平均值后供给编纱。可以避免在组内每织针供纱量急剧的变化。
本发明不脱离其精神和主要特征,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在所有的点中简化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是表示在权利要求范围中,不受说明书任何约束。再有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形式变化和改进全部为本发明的范围内。
若采用上述的本发明,用控制设备控制编纱送出机构,以编织数据为基础进行花纹分析,按织针的编织动作预先算出编织针织物中所需的纱长度,所以可以正确地预测编纱的需要量,提供编织所需的编纱进行编织。
此外,若采用本发明,在编织1横列针织物的前后,由于对作为线圈编织用三角的设定值的密度或编纱的张力中至少其一进行补正,使缓冲杆的摇动位移的角度变化变小,所以作为针织物的整体也可以正确地调整供纱量。
若采用本发明,供给每个织针的编纱的长度由于采用对包括此织针的织针组算出的线圈圈距的平均值,所以避免在花纹边界从编纱送出机构送出的编纱长度急剧变化的控制,可以防止控制系统过度响应产生振动而造成的编纱供给长度变化。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用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也在编织1横列的前后使用编织中送出的部分编纱进行缓冲杆的位置对位,使缓冲杆前端侧的位置停留在预先确定的上述原点位置附近的范围内,所以即使在编织针织物中产生没有预料的纱需要的变化,也可以用缓冲杆摇动位移来对应。
此外,若采用本发明,在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中,缓冲杆的摇动位移状态超出了预定的界限范围后,停止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用使缓冲杆前端侧返回原点位置的救助模式控制编纱送出机构,所以不能吸收因缓冲杆摇动位移造成编纱供给长度的变化,可以避免编纱因过大的张力而断纱和张力消失而不能卷取。
此外,若采用本发明,由于用张力恒定输送模式送纱中也可以切换,所以可以使作用于编纱上的张力稳定而进行编织针织物。
此外,若采用本发明,用张力恒定输送模式可以进行线圈编织三角的调整。
此外,若采用本发明,按编织数据,分成:从针织物一端开始编织之前的送出编纱的区间、从针织物一端开始编织而从编纱送出机构的送出纱的开始减速的区间、从编纱送出机构的送出纱开始减速而针织物另一端的编织区间和编织针织物结束而使编纱送出机构停止的区间,算出编纱送出的长度,所以考虑相对于编织针织物时的加速和减速的编纱送出机构的惯性,可以进行适宜的供纱。

Claims (8)

1.一种横机的喂纱装置,对于根据编织数据进行编织动作的织针,沿针织物宽度方向移动喂纱部件而供给编纱,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纱送出机构,配置在编纱的供给路径上,向喂纱部件送出编纱;
缓冲杆,配置在从编纱送出机构向喂纱部件供给编纱的路径上,能以底端侧为中心摇动位移,前端侧向一侧摇动位移时,从该路径拉出部分编纱,该前端侧向另一侧摇动位移时,使编纱返回到该路径;
弹簧,回复为使缓冲杆的该前端侧向该一侧摇动位移,以便在预先设定的纱张力下从该路径仅拉出预先设定长度的编纱;
传感器,以编纱从该路径仅拉出该预先设定长度时的前端侧的位置的原点为基准,检测缓冲杆的摇动位移状态,导出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和
控制设备,根据编织数据进行花纹分析,算出每个织针编织的线圈圈距的理论值,以与喂纱部件的动作同步送出编纱的所需纱输送模式对编纱送出机构进行控制,同时在编织1横列针织物的前后,补正对预先设定的线圈圈距有影响的因素,以消除传感器根据缓冲杆的摇动位移的角度变化实测的供给的1横列编纱长度和1横列的线圈圈距的理论值之间的误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把作为线圈编织用三角的设定量的密度或编纱的张力中至少1方作为对所述线圈圈距有影响的因素进行补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用所述所需纱输送模式进行控制,在每个所述织针上算出的线圈圈距作为在编织针织物同一横列的线圈中对属于包括该织针的组的织针的平均值,从所述编纱送出机构送出。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用所述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根据从所述传感器得到的检测结果,在编织针织物的1横列的前后,使用在编织中输送的编纱的一部分,进行该缓冲杆的对位,使所述缓冲杆的前端侧的位置停留在所述原点位置的预先设定的附近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在用所述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中,用所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缓冲杆的摇动位移状态超过了预先设定的界限范围时,停止用该所需纱输送模式的控制,以使该缓冲杆的前端侧返回到所述原点位置的救助模式控制所述编纱送出机构。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可以把所述编纱送出机构的控制切换到所述所需纱输送模式和张力恒定模式,而该张力恒定模式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成所述编纱的张力保持恒定,以使所述缓冲杆的前端侧保持在所述原点位置附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在针织物编织之前,用所述张力恒定模式调整作为线圈编织用三角的设定量的密度,以使可以编织预先指定的圈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设备,按所述编织数据,分成:从针织物一端开始编织之前送出编纱的区间、从该针织物一端开始编织而从所述编纱送出机构送出的编纱开始减速的区间、从该编纱送出机构送出的编纱开始减速而编织到该针织物的另一端的区间、和该针织物编织结束后使该编纱送出机构停止的区间,算出编纱的送出长度。
CNB038177226A 2002-07-24 2003-07-22 横机的喂纱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03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15589 2002-07-24
JP215589/2002 2002-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1902A true CN1671902A (zh) 2005-09-21
CN100390343C CN100390343C (zh) 2008-05-28

Family

ID=3076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7722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0343C (zh) 2002-07-24 2003-07-22 横机的喂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55349B2 (zh)
EP (1) EP1548163B1 (zh)
JP (1) JP4016030B2 (zh)
KR (1) KR100955809B1 (zh)
CN (1) CN100390343C (zh)
AU (1) AU2003248087A1 (zh)
WO (1) WO200400989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7661C (zh) * 2006-09-22 2008-10-22 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送纱器
CN103741358A (zh) * 2013-12-24 2014-04-23 吴江市恒艺丝绸整理厂 横机的张力调节装置
CN104164743A (zh) * 2014-06-23 2014-11-26 泉州精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送纱器及其纱线检测控制系统
CN106350930A (zh) * 2016-11-30 2017-01-25 广西大学 一种针织机恒张力输纱装置
CN108866785A (zh) * 2017-05-08 2018-11-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中的弹性纱的送纱装置
CN111350022A (zh) * 2020-03-12 2020-06-30 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恒张力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4712A1 (ja) * 2003-04-18 2004-11-04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弾性糸使用の編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GB0318271D0 (en) * 2003-08-05 2003-09-10 Univ Manchester Improved knitt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of knitting
JP4015984B2 (ja) * 2003-10-17 2007-1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糸供給装置
JP4366288B2 (ja) * 2004-10-19 2009-11-1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機と編機での糸加工方法、並びに編機での糸加工制御装置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336303B2 (ja) * 2004-12-16 2009-09-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給糸装置
JP4943803B2 (ja) * 2006-10-12 2012-05-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機での張力設定方法および編機
CN102131971B (zh) * 2008-08-22 2012-11-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
WO2010143499A1 (ja) * 2009-06-09 2010-12-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機
WO2010143498A1 (ja) * 2009-06-09 2010-12-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機用の糸送り装置と糸送り方法
JP6108882B2 (ja) 2013-03-05 2017-04-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と横編機での編成方法
JP6109105B2 (ja) * 2014-03-18 2017-04-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
JP7048407B2 (ja) * 2018-05-11 2022-04-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機の張力測定装置及びその張力測定方法
US11828009B2 (en) * 2018-05-16 2023-11-28 Fabdesig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unspooling a material into a textile machine
KR102115261B1 (ko) * 2019-07-24 2020-05-26 우정후 편직물 제조를 위한 원사 급사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8416A (en) * 1973-07-23 1975-01-07 Eugene F White Knitting machine yarn feeding apparatus
JPS52121557A (en) * 1976-04-01 1977-10-13 Toyo Boseki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itch length
JPS62162054A (ja) 1986-01-13 1987-07-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メリヤス編成時における編糸のテンシヨン調整方法
DE3617991A1 (de) * 1986-05-28 1987-12-03 Stoll & Co H Fadenspannungs-reguliereinrichtung fuer strickmaschinen
DE3627731C1 (de) 1986-08-16 1988-03-31 Gustav Memminger Fadenliefervorrichtung mit elektronischer Fadenspannungsregelung
DE3734433A1 (de) * 1987-10-12 1989-04-20 Sucker & Franz Mueller Gmbh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wickelspannung einer fadenschar beim bilden eines wickels
JPH01250439A (ja) * 1988-03-29 1989-10-05 Nissan Motor Co Ltd 織機の巻き取り送り出し方法
DE4032402A1 (de) * 1990-10-12 1992-04-16 Menninger Iro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fadensteuerung bei maschenbildenden textilmaschinen
JPH0577165A (ja) 1991-09-20 1993-03-30 Sony Corp 微粉体噴射装置
JPH0577165U (ja) 1992-03-26 1993-10-19 株式会社八光電装 線材の繰り出し装置
DE59302791D1 (de) * 1992-03-30 1996-07-11 Meteor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pannungsregulierung eines fadenförmigen Gutes, vorzugsweise eines Wickeldrahtes für elektrische Spulen
DE4235082C2 (de) * 1992-10-17 1994-07-14 Mayer Textil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r Fadenzufuhr bei einer Kettenwirkmaschine
DE19537325C1 (de) 1995-10-06 1996-11-28 Memminger Iro Gmbh Fadenliefergerät mit elektronischer Ansteuerung
JP3603031B2 (ja) * 2001-01-31 2004-12-1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給糸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7661C (zh) * 2006-09-22 2008-10-22 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送纱器
CN103741358A (zh) * 2013-12-24 2014-04-23 吴江市恒艺丝绸整理厂 横机的张力调节装置
CN103741358B (zh) * 2013-12-24 2016-01-27 青岛金智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横机的张力调节装置
CN104164743A (zh) * 2014-06-23 2014-11-26 泉州精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送纱器及其纱线检测控制系统
CN106350930A (zh) * 2016-11-30 2017-01-25 广西大学 一种针织机恒张力输纱装置
CN108866785A (zh) * 2017-05-08 2018-11-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中的弹性纱的送纱装置
CN111350022A (zh) * 2020-03-12 2020-06-30 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恒张力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09894A1 (ja) 2004-01-29
US20060090520A1 (en) 2006-05-04
EP1548163A1 (en) 2005-06-29
KR100955809B1 (ko) 2010-05-06
CN100390343C (zh) 2008-05-28
JPWO2004009894A1 (ja) 2005-11-17
EP1548163A4 (en) 2010-04-07
EP1548163B1 (en) 2012-12-05
AU2003248087A1 (en) 2004-02-09
US7055349B2 (en) 2006-06-06
JP4016030B2 (ja) 2007-12-05
KR20050024505A (ko) 2005-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1902A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
CN1234589C (zh) 导纱装置
US1076729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a tufting machine for forming tufted carpet
CN102605541B (zh) 织品导向件的控制方法和采用它的摆落卷取装置
EP2444534A1 (en) Movement setting device for detaching roller of comber
GB2157725A (en) Yarn winding methods
JP3756966B2 (ja) アパレル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リヤン編機
CN102131971B (zh) 横机
CN104032472A (zh) 横机和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JP2006169675A (ja) 横編機の給糸装置
CN1609309B (zh) 纺织机械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64743A (zh) 一种电脑横机送纱器及其纱线检测控制系统
CN101265628B (zh) 自动张力调节装置
CN110760989B (zh) 一种横机氨纶纱线控制器
CN1127589C (zh) 电子锯齿形锁缝缝纫机
CN114197108A (zh) 一种电脑横机送纱装置及织造密度控制方法
KR20100037004A (ko) 패턴 바느질 재봉기
KR101796099B1 (ko) 기모가 가능한 환편기
CN201024280Y (zh) 电脑针织横机移纱调节机构
US4791877A (en) Feed control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zigzag sewing machine
CN113512809B (zh) 一种具有纱线张力调控的横机纱嘴装置及张力调控方法
CN2905842Y (zh) 织机纱线的张力控制机构
CN101063253B (zh) 具张力稳定调整的变色送纱装置
CN101063252A (zh) 具自动瞬间张力调整的变色送纱装置
CN101148808A (zh) 形状缝制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