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7629A -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7629A
CN1657629A CN 200510037948 CN200510037948A CN1657629A CN 1657629 A CN1657629 A CN 1657629A CN 200510037948 CN200510037948 CN 200510037948 CN 200510037948 A CN200510037948 A CN 200510037948A CN 1657629 A CN1657629 A CN 1657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leaf dish
culture medium
agrobacterium
b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379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葛强
王婕琛
陈英
黄敏仁
王明庥
潘惠新
李火根
王光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5100379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57629A/zh
Publication of CN1657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7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新疆杨)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外植体选择、培养基筛选、激素调配、抗生素敏感性、培养条件等方面建立新疆杨高效遗传转化受体技术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高效的新疆杨遗传转化系统,在短时间内可选育出新疆杨抗逆新品种。

Description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疆杨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二、背景技术
杨树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以提高杨树产量为目标,忽视了对其抗逆性等性状的改良。同时,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杨树生产受到病虫害等自然逆境的严重制约。目前,杨树在全世界及我国人工林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培育抗病抗虫转基因杨树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是银白杨的变种,在我国西部各省区常有栽种,在新疆南部分布较多,抗大气干旱、较耐盐碱、生长较快,是西部地区造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新疆杨虽适合西北部地区种植,但大规模单一树种的造林易遭受病虫特别是白杨透翅蛾、杨毒蛾等食叶害虫危害。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虫害日益严重。由于林木世代周期长,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选育出抗逆新品种,自1987年Fillatti等首次获得抗除草剂杨树基因工程植株以来,杨树遗传转化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白杨派已有银白杨的一些派间杂交种、毛白杨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但目前尚未有新疆杨转基因系统建立的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新疆杨抗逆新品种,为林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疆杨试管苗置于基本培养基上继代繁殖;
(2)将继代的试管苗上选取幼嫩、平展的叶,剪去叶边缘,剪成预定面积的叶盘为外植体,接种于叶盘分化培养基T上预培养;
(3)挑取农杆菌LBA4404(pFZY1)的菌落接种到含有四环素和链霉素的YEB(农杆菌)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一段时间后,取预定体积转接至YEB液体培养基,待菌体进入指数生长期,通过离心得到菌体,取基本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悬浮菌体,获得侵染菌液;
(4)将步骤(2)的预培养后叶盘浸入步骤(3)的侵染菌液,振荡,浸泡一段时间后,除去多余菌液,放回叶盘分化培养基T上进行共培养;
(5)共培养后的叶盘洗涤以除去农杆菌,叶柄转移到叶柄分化筛选培养基T3上培养,叶盘转移到叶盘分化初次筛选培养基T1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换用叶盘分化二次筛选培养基T2,直至分化出可见Kmr(卡那霉素抗性)芽;
(6)将Kmr芽连同外植体一同移入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Y继代培养;
(7)待Kmr芽伸长至一定长度,将每个Kmr芽分离独立接入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Y筛选,2-3周继代一次,至Kmr芽长至一定长度后,移入生根筛选培养基G。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新疆杨试管苗以根部萌蘖芽方式继代繁殖,所述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蔗糖25-30g/L,pH5.6-5.8,琼脂6-7g/L,121±1℃,灭菌16-20min。
在步骤(2)中所述的试管苗继代时间为约1个月,外植体接种方式为以远轴面和培养基相接触。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2℃,光照3000-4000lux,光照时间16-18小时/天,预培养时间。所述叶盘分化培养基T为1/2MS中含有的新型细胞分裂素TDZ浓度为0.005-0.006mg/L,细胞分裂素BA浓度为0.15-0.25mg/L,细胞分裂素ZT浓度为0.15-0.25mg/L,生长素IAA浓度为0.4-0.5mg/L。其中最优配方为1/2MS中含有的新型细胞分裂素TDZ浓度为0.005mg/L,细胞分裂素BA浓度为0.25mg/L,生长素IAA浓度为0.5mg/L。
在步骤(3)中所述所述的YEB液体培养基中四环素的浓度为3-5mg/L、链霉素浓度为20-30mg/L,所述的振荡培养条件为27±1℃,220-230rpm,12小时;离心时5000rpm,5-8min。基本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悬浮菌体的OD600值为0.3-0.4。侵染菌液通过两次液体培养活化农杆菌来制备。
在步骤(4)中所述浸泡一段时间为10-15分钟,共培养时间为2-3天。所述的共培养培养基中的乙酰丁香酮含量为20-200μmol/L。
在步骤(5)中所述叶盘分化初次筛选培养基T1为叶盘分化培养基T中的Cef(头孢曲松)浓度为40-50mg/L,Km(卡那霉素)浓度为10-15mg/L;叶盘分化二次筛选培养基T2为叶盘分化培养基T中的Cef浓度为40-50mg/L,Km浓度为10-20mg/L;叶柄分化筛选培养基T3为叶盘分化培养基T中的Cef浓度为40-50mg/L,Km浓度为20-25mg/L。
在步骤(6)中所述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Y为1/2MS中的细胞分裂素BA的浓度为0.1-0.2mg/L,生长素IAA的浓度为0.1-0.2mg/L,Cef的浓度为40-50mg/L,Km的浓度为20-30mg/L。
在步骤(7)中所述生根筛选培养基G为1/2MS中的Cef浓度为50mg/L,Km的浓度为10mg/L。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通过建立高效的新疆杨遗传转化系统,在短时间内可选育出新疆杨抗逆新品种。
四、附图说明
图1是NAA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图2是IAA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图3是BA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新疆杨试管苗以根部萌蘖芽方式继代繁殖,基本培养基为1/2MS,蔗糖25-30g/L,pH5.6-5.8,琼脂6-7g/L,121+1℃,灭菌16-20min。附加的各种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抗生素均为过滤灭菌,加入高压灭菌后冷却到40℃左右的培养基中。在继代约1个月的试管苗上选取幼嫩、平展的第3-5片叶,叶的大小、形状和色泽基本一致。剪去叶边缘,剪成0.7-0.8cm2的叶盘为外植体,以远轴面和培养基接触的方式接种。培养温度为25±2℃,光照3000-4000lux,光照时间16-18h/d。置于T培养基预培养2-3d,叶盘远轴面与培养基接触。挑取农杆菌LBA4404(pFZY1)的单菌落接种到YE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四环素3-5mg/L、链霉素20-30mg/L,于27±1℃振荡培养(220-230rpm),过夜;次日取0.8-1ml转接25-30ml的YEB液体培养基。培养至一定浓度(进入指数生长期);5000rpm离心5-8min收集菌体,取适当MS液体培养基悬浮菌体至0D600值为0.3-0.4左右备用。将预培养后叶盘浸入侵染菌液,轻微振荡,充分浸泡10-15min左右,在无菌滤纸上吸去多余菌液,放回T培养基进行共培养。暗中共培养2-3d(天)后,叶盘洗涤3-4次以除去农杆菌,叶柄转移到T3筛选培养基培养,叶盘转移到T1筛选培养基培养,2-3周后换用T2筛选培养基,直至分化出可见Kmr芽。将Kmr芽连同原外植体一同移入Y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2-3周继代1次。待Kmr芽伸长至1cm左右,将每个Kmr芽分离独立接入Y培养基筛选2周以上,直至Kmr芽长至约1.5cm,移入G生根筛选培养基。上述具体参数是:基本培养基:1/2MS;新疆杨叶盘分化培养基(T):1/2MS+TDZ0.005-0.006mg/L+BA0.15-0.25mg/L+IAA0.4-0.5mg/L;新疆杨叶盘分化初次筛选培养基(T1):T+Cef40-50mg/L+Km10-15mg/L;新疆杨叶盘分化二次筛选培养基(T2):T+Cef40-50mg/L+Km15-20mg/L;新疆杨叶柄分化筛选培养基(T3):T+Cef40-50mg/L+Km20-25mg/L;新疆杨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Y):1/2MS+BA0.1-0.2mg/L+IAA0.1-0.2mg/L+Cef40-50mg/L+Km20-30mg/L;生根筛选培养基(G):1/2MS+Gef50mg/L+Km10mg/L。
实施例2:生长素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在基本培养基中附加BA0.5mg/L,并附加不同浓度的NAA及IAA两种生长素,从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BA均为0.5mg/L)可以看到,不同浓度的NAA与IAA对不定芽分化均有促进作用,最高分化频率分别为28.8%、15.2%,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不是影响叶盘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添加NAA,分化频率提高,但分化形成的芽呈半透明状,玻璃化现象较严重;而在含IAA的培养基中分化形成的芽较健壮。
实施例3:细胞分裂素BA、ZT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在基本培养基中附加IAA0.15mg/L的条件下,分析不同浓度的BA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BA共设置了6个浓度水平,从0.15mg/L至5.0mg/L。从实验结果(图3,IAA为0.15mg/L)可见,BA浓度为2.0mg/L时叶盘的不定芽分化频率最高,为45.0%,平均分化芽数为1.44个。在组培过程中还发现,叶盘的叶柄切口最易分化,叶主脉切口次之,叶边缘切口最差。当叶盘不定芽分化频率较低时(低于30%),一般为叶柄及叶主脉处分化,平均分化芽数可以达到较高水平(最高4.00)。当叶盘边缘伤口也分化时,不定芽分化频率会高于30%,但因叶盘边缘伤口分化能力较差,平均分化芽数反而减少。所以激素处理BA2.0mg/L+IAA0.15mg/L,不定芽分化频率最高为45%,平均分化芽数1.44。
玉米素ZT对不少杨树种叶盘不定芽分化有较好促进作用,故设计以下两类配方,一类是仅添加一种细胞分裂素ZT;另一类是使用两种细胞分裂素,BA与ZT合用,分析其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从结果(表1)可见,只附加ZT的培养基中未见芽的形成。叶盘在15天左右能形成类似于芽点的愈伤组织,呈红色半透明状,玻璃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能分化成芽,但不论ZT的添加浓度高低都有大量根的形成。ZT与BA两种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分化较好,不定芽分化频率可达37.7%,平均分化芽数也可达3.78个。
                    表1  ZT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成分(mg/L)1/2MS+IAA0.15 接种叶盘数  分化叶盘数  分化频率 不定芽分化的总数 平均分化芽数
    ZT0.5ZT0.8ZT1.0ZT0.25+BA0.25     66606061    00023    00037.7     00087     0003.78
实施例4:新型细胞分裂素TDZ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Thidiazuron(TDZ)是德国Schering公司在1976年推出的一种新的棉花脱叶剂,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本实验设计TDZ单独使用或和BA配合使用的4种配方。
                         表2  TDZ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成分(mg/L)1/2MS+IAA0.15 接种叶盘数 分化叶盘数  分化频率 不定芽分化的总数 平均分化芽数
    TDZ0.005TDZ0.001+BA0.25TDZ0.005+BA0.25TDZ0.01+BA0.25     61606060     26314960   42.651.781.7100.0     86142220306     3.314.584.495.10
表2结果显示,使用TDZ的4个处理分化频率均高于50%,高于使用其他细胞分裂素的处理。其中TDZ0.01mg/L+BA0.25mg/L+IAA0.15mg/L分化频率达到100%,但芽较细弱,玻璃化现象严重,在后续培养中不能正常生长。故选用1/2MS+TDZ0.005mg/L+BA0.25mg/L+IAA0.15mg/L为新疆杨叶盘分化基本培养基,再优化以下4个条件:去除较大面积的叶边缘区,以近轴面和培养基接触的方式接种,换用MS为基本培养基,提高IAA浓度。
                        表3  TDZ优化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成分(mg/L) 接种叶盘数  分化叶盘数   分化频率  不定芽分化的总数  平均分化芽数 备注
 TDZ0.005+BA0.25+IAA0.15TDZ0.005+BA0.25+IAA0.15TDZ0.005+BA0.25+IAA0.15TDZ0.005+BA0.25+IAA0.15 60606062 49475741 81.778.395.066.1 220127346123 4.492.706.073.00   基本培养基为1/2MS,远轴面接触培养基近轴面接触培养基去叶缘基本培养基为MS
从表3结果可见:远轴面接触培养基的接种方式优于近轴面接触培养基,分化频率和平均分化芽数都有降低;以MS为基本培养基不如1/2MS,前者分化频率大幅下降;去除较大面积的叶边缘区的操作可大幅提高分化频率。从表4结果得出,提高IAA的使用浓度可提高分化频率和平均分化芽数,芽生长较健壮,玻璃化较少。最后确定配方1/2MS+TDZ0.005mg/L+BA0.25mg/L+IAA0.5mg/L为最佳分化培养基,分化频率可达100%,平均分化芽数可达6.18。
               表4  不同IAA浓度对叶盘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成分(mg/L)1/2MS+TDZ0.005+BA0.25   接种叶盘数  分化叶盘数   分化频率 不定芽分化的总数 平均分化芽数
    IAA0.15IAA0.25IAA0.5     606160     496160     81.7100.0100.0     220368371     4.496.036.18
实施例5:预培养时间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在植物遗传转化中预培养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分裂状态的细胞更易整合外源DNA,提高转化率。本实验结果表明(表5),随着预培养时间的延长,转化频率降低,预培养8h转化频率最高为17.4%。
                   表5  预培养时间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预培养时间(h) 供试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频率(%)
    8244872     929787108     16545     17.45.24.43.6
实施例6:农杆菌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菌液侵染时间4种处理。结果显示(表6)叶盘侵染15min稍优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据报道在杨属植物的遗传转化实验中,采用的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有很大差异。本实验中因新疆杨叶片相对不太敏感,故使用中等浓度的菌液进行侵染(OD600=0.4),由于杨树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故采用较短的侵染时间。另一方面,农杆菌菌液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倾向于采取较低的菌液浓度和较短的侵染时间。
                表6  农杆菌侵染时间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侵染时间(min)    供试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频率(%)
    5153045     939585119     1423     1.14.32.52.5
农杆菌和植物共培养是整个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农杆菌的附着,T-DNA的转移及整合都在共培养时期内完成。本实验结果表明(表7),随共培养时间延长,获Kmr芽的频率显著增加,共培养5d叶盘分化Kmr芽的频率达到28%,比共培养2d提高了6倍多。杨属植物的共培养时间一般较短一般认为杨属植物分化较快,又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属于易转化种类,无需长时间共培养。但本实验结果表明,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并不会引起假阳性增加。本实验中观察发现:共培养2d内,不会出现肉眼可见农杆菌微小菌落;共培养3-5d,一般都能出现微菌落。
                     表7  不同共培养时间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共培养时间(d) 供试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频率(%)   对照的分化频率(%)
    2345     46444750     22714     4.44.614.928.0     6.7000
实施例7:添加乙酰丁香酮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根癌农杆菌T-DNA的转移和整合,需Ti质粒中相关vir基因的表达调控,vir基因属诱导型操纵子,植物细胞受伤后所分泌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酚类物质(乙酰丁香酮、羟基乙酰丁香酮),酸性多糖,中性糖(葡萄糖、甘露糖等)是vir基因的诱导物,其中诱导效果最佳的为乙酰丁香酮。本实验在菌液培养和共培养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结果表明(表8)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转化频率比CK提高了近4倍;侵染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转化频率稍高于CK;两种培养基中都加入乙酰丁香酮,转化频率反而低于CK。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200μmol/L,Kmr芽的产生频率有明显提高。本实验所用菌株是章鱼碱型根癌农杆菌LBA4404,属于宿主范围较小、毒力中等的菌株,在杨属内表现一般,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对其转化有促进作用。
              表8  不同添加乙酰丁香酮方式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添加AS的不同处理1)   供试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叶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频率(%)
    CKAS1AS2AS3     934872102     3291     3.24.212.21.1
其中:CK:指未添加乙酰丁香酮的处理;AS1:指在侵染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200μmol/L;AS2:指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200μmol/L;AS3:指代在侵染菌液利共培养培养基均添加乙酰丁香酮200μmol/L。
杨属内常用的乙酰丁香酮浓度是200μmol/L,使用更高浓度的报道极少。本实验结果表明(见表9),叶盘添加乙酰丁香酮所有处理的转化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最适浓度为80μmol/L。可能原因为:(1)乙酰丁香酮是一种植物受伤后分泌的酚类物质,浓度过大对植物细胞本身有毒害作用;(2)杨树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细胞受伤后本身就有酚类物质的分泌,但可能数量较少;(3)乙酰丁香酮对农杆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伤害。
表9  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不同乙酰丁香酮浓度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AS浓度(μmol/L) 供试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频率(%)
    04080120200     4350515647     619201413     14.038.039.225.027.7
实施例8:侵染菌液的制备方法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在转化操作中,制备侵染菌液的方法多种多样。本实验设计4种制备侵染菌液处理,结果(见表10)表明,按b方法制备的菌液转化率最高为14.3%,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方式。虽这种制备菌液的方法比较复杂,但有两方面优点:①和单菌落一次接种大体积液体培养基方法比较,两次液体活化法生长至一定浓度所需时间更少,农杆菌的状态更一致、活力也更强。②农杆菌液体培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物质,这些代谢物质对植物细胞有伤害;为纯化农杆菌菌株,通常要在农杆菌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抗生素对植物细胞也有伤害,所以菌液离心重悬比直接用菌液侵染好。有研究认为二次液体活化时,直接用植物培养基更好,本实验处理d采用了离心重悬后再用植物培养基培养2h的操作,结果发现在pH5.2的植物培养基中农杆菌长势很差,培养2h OD600没有任何增加,可能是由于pH5.2适于诱导vir基因表达,并不适于农杆菌生长。
        表10  侵染菌液的不同制备方法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侵染菌液的制备方法1) 供试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频率(%)
    abcd     45504945     1372     2.26.014.34.4
其中:a:液体培养活化农杆菌一次;b:液体培养活化农杆菌两次;c:液体培养活化农杆菌两次加离心收集菌体重悬;d:液体培养活化农杆菌两次加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再培养2h。
实施例9:外植体状态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植物材料的外植体状态对转化频率影响较大,设计了用不同继代方式的植物材料,结果(表11)表明,B方式继代的外植体转化频率更高。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和扦插取材时,均认为多年生树木的根部萌条比树梢枝条再生能力强。本实验,根部萌蘖芽方式继代的植株,比顶芽植株转化率高,可能是由于前一种外植体分化能力保持更好。
      表11  外植体状态对新疆杨产生Kmr芽的影响
外植体处理1) 供试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叶盘数 产生Kmr芽的频率(%)
    AB     141117     910     6.48.6
其中:A:离体继代16个月的外植体(每1个月继代一次,每次取顶芽继代);B:离体继代16个月的外植体,每1.5月继代一次,每次取根部萌蘖芽继代。

Claims (9)

1、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疆杨试管苗置于基本培养基上继代繁殖;
(2)在继代的试管苗上选取幼嫩、平展的叶,剪去叶边缘,剪成预定面积的叶盘为外植体,接种于叶盘分化培养基T上预培养;
(3)挑取农杆菌的菌落接种到含有四环素和链霉素的YE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时间后,取预定体积转接至YEB液体培养基,待菌体进入指数生长期,通过离心得到菌体,取基本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悬浮菌体,获得侵染菌液;
(4)将步骤(2)的预培养后的叶盘浸入步骤(3)的侵染菌液,振荡,浸泡后,除去多余菌液,放回叶盘分化培养基T上进行共培养;
(5)对共培养后的叶盘洗涤除去农杆菌,叶柄转移到叶柄分化筛选培养基T3上培养,叶盘转移到叶盘分化初次筛选培养基T1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换用叶盘分化二次筛选培养基T2,直至分化出可见Kmr芽;
(6)将Kmr芽连同外植体一同移入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Y继代培养;
(7)待Kmr芽伸长至一定长度,将每个Kmr芽分离独立接入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Y筛选,2-3周继代一次,至Kmr芽长至一定长度后,移入生根筛选培养基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新疆杨试管苗以根部萌蘖芽方式继代繁殖,所述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蔗糖25-30g/L,pH5.6-5.8,琼脂6-7g/L,121±1℃,灭菌16-2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2℃,光照3000-4000lux,光照时间16-18小时/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叶盘分化培养基T为1/2MS中的细胞分裂素TDZ浓度为0.005-0.006mg/L,细胞分裂素BA浓度为0.15-0.25mg/L,细胞分裂素ZT浓度为0.15-0.25mg/L,生长素IAA浓度为0.4-0.5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的YEB液体培养基中四环素的浓度为3-5mg/L、链霉素浓度为20-30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基本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悬浮菌体的OD600值为0.3-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叶盘分化初次筛选培养基T1为叶盘分化培养基T中的Cef浓度为40-50mg/L,Km浓度为10-15mg/L;叶盘分化二次筛选培养基T2为叶盘分化培养基T中的Cef浓度为40-50mg/L,Km浓度为10-20mg/L;叶柄分化筛选培养基T3为叶盘分化培养基T中的Cef浓度为40-50mg/L,Km浓度为20-25m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所述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Y为1/2MS中的细胞分裂素BA的浓度为0.1-0.2mg/L,生长素IAA的浓度为0.1-0.2mg/L,Cef的浓度为40-50mg/L,Km的浓度为20-30mg/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所述生根筛选培养基G为1/2MS中的Cef浓度为50mg/L,Km的浓度为10mg/L。
CN 200510037948 2005-03-03 2005-03-03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Pending CN16576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37948 CN1657629A (zh) 2005-03-03 2005-03-03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37948 CN1657629A (zh) 2005-03-03 2005-03-03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7629A true CN1657629A (zh) 2005-08-24

Family

ID=35007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37948 Pending CN1657629A (zh) 2005-03-03 2005-03-03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5762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9818A (zh) * 2011-07-22 2012-01-25 大连民族学院 一种将抗逆基因导入转基因741杨的方法
CN102329817A (zh) * 2011-07-22 2012-01-25 大连民族学院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培育转基因吴屯杨植株的方法
CN103088059A (zh) * 2013-01-31 2013-05-0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杂交鹅掌楸高效遗传转化方法
CN107041312A (zh) * 2017-06-14 2017-08-15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一种五莲杨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CN111676240A (zh) * 2020-07-02 2020-09-18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新疆杨遗传转化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9818A (zh) * 2011-07-22 2012-01-25 大连民族学院 一种将抗逆基因导入转基因741杨的方法
CN102329817A (zh) * 2011-07-22 2012-01-25 大连民族学院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培育转基因吴屯杨植株的方法
CN103088059A (zh) * 2013-01-31 2013-05-0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杂交鹅掌楸高效遗传转化方法
CN103088059B (zh) * 2013-01-31 2015-02-25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杂交鹅掌楸高效遗传转化方法
CN107041312A (zh) * 2017-06-14 2017-08-15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一种五莲杨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CN107041312B (zh) * 2017-06-14 2018-10-02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一种五莲杨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CN111676240A (zh) * 2020-07-02 2020-09-18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新疆杨遗传转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0277B (zh) 一种水稻中花11高效再生及转化体系建立的方法
CN1657629A (zh) 一种杨树的农杆菌基因转化方法
CN104195171A (zh) 草莓高效快速稳定基因转化方法
CN102090342A (zh) 一种紫花野菊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
CN101063149A (zh) 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方法
CN111705033B (zh) 一种油茶愈伤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CN113584072A (zh) 草莓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方法
CN112772413A (zh) 一种黄花蒿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组合
CN114752621A (zh) 一种巴戟天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2304545A (zh) 一种农杆菌转化大豆的方法
CN102978235A (zh) 一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光皮桦转基因方法
CN105087637B (zh) 一种蓝莓的高效快速稳定基因转化方法
CN110923264B (zh) 一种适于多种禾本科植物高效组织培养的方法
US6821782B2 (en) Sustained totipotent culture of selected monocot genera
CN109479712B (zh) 一种以杉木未木质化侧枝新梢为外植体的诱导生根方法
CN110616182A (zh) 浮萍细胞的快速悬浮培养和高效遗传转化方法
Poonawala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bud break and rooting and mass-scale micropropagation of three Phragmites species: P. karka, P. communis and P. australis
CN1398511A (zh) 杨树转抗虫基因技术
CN1401765A (zh) 甘薯胚性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方法
CN111662856B (zh) 一种包含木醋液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755521A (zh) 一种由农杆菌介导的草莓‘甜查理’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方法
CN1206922C (zh) 一种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生防制剂
CN1086420C (zh) 一种培育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甜椒的方法
CN1724654A (zh) 农杆菌介导的相思树高效转化系统的建立
CN105039179B (zh) 一种戴氏绿僵菌mtyj141025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