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1375A - 制备纯烷氧基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纯烷氧基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1375A
CN1651375A CNA2004101021162A CN200410102116A CN1651375A CN 1651375 A CN1651375 A CN 1651375A CN A2004101021162 A CNA2004101021162 A CN A2004101021162A CN 200410102116 A CN200410102116 A CN 200410102116A CN 1651375 A CN1651375 A CN 1651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alkaline earth
alkoxide
magnesium
ltore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21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布克哈德·施坦德克
哈特维希·劳勒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onik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egussa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gussa GmbH filed Critical Degussa GmbH
Publication of CN1651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1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68Preparation of metal alcoholates
    • C07C29/70Preparation of metal alcoholates by converting hydroxy groups to O-metal groups
    • C07C29/705Preparation of metal alcoholates by converting hydroxy groups to O-metal groups by transalcoh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无金属的、纯醇盐的通式I的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M(OR1)2(I);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R1表示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烷基基团;该方法包括通式II化合物的溶液与过量使用的通式III的醇来醇解,M(OR2)x(OR3)y(OR4)z(II);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基团R2、R3和R4可以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且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基团,条件为0≤x≤2、0≤y≤2、0≤z≤2并且(x+y+z)=2;HOR1(III);其中R1具有与通式I中相同的意义,不同于通式II的基团R2、R3、和R4,其在烷基链上比R2、R3和R4系列中最长的烷基基团多出至少一个C原子,通式II的化合物在转换过程中保持至少部分溶解。

Description

制备纯烷氧基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醇解制备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该方法以在除了对应原始醇盐的醇的其他醇的存在下金属醇盐的醇盐基团的交换为基础,也就是以金属醇盐与不同的醇的醇解为基础。
背景技术
碱土金属二醇盐,以下也可简称为碱土金属醇盐,以多种方式用于有机合成化学中。
制备这些醇盐的最通常的方法是将碱土金属与醇直接反应进行脱氢[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444,236(1925)]。当在使用长链醇的情况下,由于共反应物之间低的吸引力使得这个反应变得非常困难。
US 2 965 663讲授了属于元素周期表(PTE)的第一主族、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的金属与醇通过特殊的回流方法得到相应醇盐的反应。非常长的反应时间是不利的,尤其当使用属于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的金属的时候。
DE-OS 22 61 386公开了在高温下能够更快速完成的碱土金属与醇的反应,但是不利的是反应必须在高压釜中高压下完成。
由碱土金属和醇制备碱土金属醇盐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给产物进一步使用带来麻烦的未反应金属的残余含量,例如在镁醇盐用作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催化剂的情况下。
制备金属醇盐、特别是那些高级醇的醇盐的另一条路线是醇解(Kirk-Othmer化学工艺百科全书,第3版,第2卷,第8和9页)。这个方法的不利方面是在制备属于PTE第二主族的醇盐的过程中,发现具有低级醇的醇或醇盐的污染物残留在产物中的事实。例如,在乙醇镁与异丙醇的醇解而得到异丙醇镁的过程中,按乙醇计算,大约15重量%的乙醇盐仍然残留在产物中。产物中这种含量的外来醇盐也可能具有阻碍效应,例如在有机化学的合成过程中二异丙醇镁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本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另外尽可能经济的方法用于制备具有足够产物纯度的高级的碱土金属醇盐。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依照权利要求的特而达成的。
令人惊讶地发现,如果通式II的以溶液形式存在的化合物使用过量的通式III的醇进行转换,那么无金属的和纯醇盐的通式I的碱土金属醇盐就可以以简单的同时经济的方式制备。
                     M(OR1)2(I)
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R1表示具有2~20个碳原子、优选为2~1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烷基基团;
              M(OR2)x(OR3)y(OR4)z  (II)
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优选为Mg、Ca,基团R2、R3和R4可以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基团,限制条件0≤x≤2、0≤y≤2、0≤z≤2并且(x+y+z)=2;
                      HOR1    (III)
其中R1具有与通式I相同的意义,并且不同于依照通式II的基团R2、R3和R4,其在烷基链上具有比R2、R3和R4系列中最长的烷基基团多出至少一个C原子,通式I和/或通式II的化合物在醇解过程中保持至少部分溶解。
依照本发明,在本方法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的是保证使用这种起始醇盐(与通式II的化合物比较)以便完成醇解和/或在本转换的过程中存在反应介质,例如混合的醇盐,和/或存在目标醇盐-也就是说通式I的产物-其在用于转换的通式III的醇中是可溶的,至少一部分是可溶的。
此外,用于完成醇解的反应混合物是可以方便进行加热的。通常,本转换通过使用蒸馏除去醇解过程中产生的醇来完成:
溶解在甲醇中的二甲醇镁与正己醇的醇解可以作为典型的模式而引用:
正辛醇中粉状的二乙醇钙的转换可以作为另外的例子给出:
此外,Mg(O-正丙基)2、Ca(O-正丙基)2、Mg(O-异丙基)2、Ca(O-异丙基)2、Mg(O-正丁基)2、Mg(O-正丁基)2、Mg(O-异丁基)2、Mg(O-异丁基)2可以特别地通过依照本发明的方法得到。
关于本发明,措辞“无金属的碱土金属醇盐”可以理解为那些包含相对于碱土金属醇盐来说低于0.04重量%的碱土金属的碱土金属醇盐。当使用本发明时,可以优先得到具有≤0.03重量%的碱土金属的通式I结构的无金属的碱土金属醇盐,特别是那些具有≤0.02重量%的碱土金属、向下直至碱土金属有问题的探测极限的碱土金属醇盐。每个案例陈述的数字都是相对于碱土金属醇盐的。
关于本发明,措辞“纯醇盐的碱土金属醇盐”可以理解为那些包含以乙醇计相对于想要得到的碱土金属醇盐来说低于10重量%外来醇盐的碱土金属醇盐。当使用本发明时,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优先得到具有≤5.0重量%外来醇盐的通式I结构的纯醇盐的碱土金属醇盐,特别优选得到那些具有≤1.0重量%的外来醇盐、向下直至外来醇盐或乙醇有问题的探测极限的碱土金属醇盐。每个案例陈述的数字都是相对于碱土金属醇盐的。
本发明因此提供一种制备无金属的、纯醇盐的通式I的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M(OR1)2  (I)
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R1表示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烷基基团;
该方法包括通式II化合物的溶液与过量使用的通式III的醇来醇解,
             M(OR2)x(OR3)y(OR4)z  (II)
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基团R2、R3和R4可以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且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基团,条件为0≤x≤2、0≤y≤2、0≤z≤2并且(x+y+z)=2;
                    HOR1      (III)
其中R1具有与通式I中相同的意义,不同于通式II的基团R2、R3、和R4,其在烷基链上比R2、R3和R4系列中最长的烷基基团多出至少一个C原子,通式II的化合物在转换过程中保持至少部分溶解。
依照本发明,在方法中优选使用二甲醇镁或二乙醇镁或二甲醇钙作为通式II的化合物。
而且,依照本发明在方法中优先使用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戊醇、正己醇、正辛醇、异辛醇或者正癸醇作为通式III的化合物。
考虑到实施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优选装入通式III的醇,并且加入通式II的碱土金属醇盐,一起进行均匀的混合。碱土金属醇盐可以方便地以粉末的形式或分散的形式或溶解的形式加入。特别优选的是碱土金属醇盐以溶解在甲醇和/或乙醇或者分散在甲醇和/或乙醇的形式加入。优先使用均匀的碱土金属醇盐溶液。
为了能够特别迅速地进行依照本发明的醇解,反应可以在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下进行。依照本发明的转换优选在温度从20℃到常压下特定案例中存在的醇的沸点的范围内进行。特别地,反应在从90℃~140℃范围内的温度下进行。在实施依照本发明的醇解的过程中,转换过程产生的醇HOR2、HOR3和/或HOR4通过蒸馏方便地从反应混合物中去除;真空也可以用于这种用途。此外在实施本方法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确保所使用的蒸馏系统具有足够的分离效率。考虑到通过蒸馏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所述的醇,反应优选在少于0.1巴~1.1巴的绝对压力下进行。
依照本发明的转换优先在常压下进行,或者选择在稍微减压下进行,直到相应的具有最高沸点的醇的沸腾温度可以在塔的顶端检测至少一小时这么长的时间。
通过将镁溶解在甲醇中而方便制备的甲醇镁,通常在甲醇中是可溶的,浓度高达10重量%,与依照本发明的方法有关,并且因此优选作为离析物即作为通式II的起始醇化物。同样,对于依照本发明的转换的有利改进来说,例如,乙醇钙是优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制备可通过在乙醇中溶解钙来完成。
特别地,通式II的醇盐可以依照本发明使用高级醇,例如正己醇或正辛醇发生转换。
通常,依照本发明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首先,通过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制备通式II的碱土金属醇盐M(OR2)x(OR3)y(OR4)z。为此目的,碱土金属M可以在醇或由HOR2、HOR3和/或HOR4组成的醇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相应得到各自的醇盐,优选为甲醇或者乙醇。为了反应能获得更好的开端,所使用金属的表面可以是另外预清洁的。而且,可以加入催化剂,例如碘。如果反应后将过量的醇分离,就可以得到粉状的金属醇盐。通常以这种方法制备的碱土金属醇盐包含残留的一部分相对于碱土金属醇盐来说总计≥0.04重量%的碱土金属,尤其在使用具有超过2个C原子的醇的时候。通常,碱土金属醇盐在排除湿气和在保护气体的气氛下进行处理。碱土金属醇盐-也就是说离析物-现在可以以醇溶液的形式或以粉末的形式或以分散的形式使用,例如对于依照本发明的醇解,作为醇的分散体来使用。用作醇解的能够方便进行干燥并且为通式III(HOR1)的醇,以过量的形式在保护气例如干燥的氮气或氩气下方便地装入到干燥的、可以冷却或可以加热的、具有搅拌设备的反应容器中,并且加入依照通式II的离析物M(OR2)x(OR3)y(OR4)z-分散于、部分溶解于或溶解于HOR1、HOR2,HOR3和/或HOR4中,并且离析物依照本发明与醇HOR1反应,优选以HOR2、HOR3以及HOR4和M(OR1)2的形成为条件,由此反应混合物方便地充分的混合,温度优选保持在20℃~140℃的范围内,优先为90~140℃,并且在依照本发明的醇解过程中,HOR2、HOR3、HOR4或HOR1,或者其适宜的混合物,同时通过气相也就是说通过蒸馏从体系中去除。通常,以这种方法得到预期的产物M(OR1)2,溶解、部分溶解或分散在醇(HOR1)中相应得到目标的醇盐。目前,残留的醇或残留的醇的混合物可以通过蒸馏或者通过过滤与得到的碱土金属醇盐M(OR1)2分离。
通常,依照本发明,用有利方式实施一批产物要求少于10小时。
通过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以简单并且经济的方式,同样在工业规模上也可以得到高级醇的无金属的和纯烷氧基的碱土金属醇盐。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列实施例更详细地阐明本发明,其对本发明的范围没有限制。
在下列的实施例1~7中,离析物醇盐以均匀的溶液存在。依照本发明,醇解后可以得到外来醇盐含量以醇计≤1重量%的产物。
在实施例8和9中,产物醇盐和离析物醇盐都以均匀的溶液存在。醇解后可以得到外来醇盐含量以醇计≤0.1重量%的产物。
如果起始的碱土金属醇盐微溶于所使用的溶剂-也就是说,在各自的醇或醇的混合物-见比较例A,那么得到目标醇盐的醇解只是不完全的进行,因此产物中残留外来醇盐的含量>10重量%。
实施例1
由二甲醇镁制备二异丙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1.2千克异丙醇并加热至沸腾。以大约15毫升/分钟的进料速度,计量供给二甲醇镁的甲醇溶液(9.5重量%的甲醇镁)。在计量的开始阶段,回流比为1并且塔顶馏出温度从82℃下降到65℃,首先蒸馏出异丙醇/甲醇的混合物,并且在65℃蒸馏出纯甲醇。随后,随着塔顶馏出温度的升高(从65℃~82℃),影响蒸馏使得回流比从5上升到20。一旦塔顶馏出温度恒定在82℃相当长的时间(大约1小时)、蒸馏物由异丙醇组成时结束反应。总的转换时间总计约7小时。二异丙醇镁微溶于丙醇中。在反应的终点它以分散在丙醇中存在。分散体通过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发浓缩,并且在约120℃以及低于1毫巴的压力下干燥3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白色的、具有细密纹理的粉末(原始粒子直径约1μm,团聚成测量值为5μm~50μm的颗粒)。分离的异丙醇镁中的甲醇含量总计小于1重量%。在小于0.02重量%时,游离镁的含量位于所选择分析方法的检测极限之下。
实施例2
由二甲醇镁制备二正丁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1.2千克正丁醇(丁烷-1-醇)并加热至95℃。以大约15毫升/分钟的进料速度,计量供给0.8千克二甲醇镁的甲醇溶液(7.5重量%的甲醇镁)。在起泡温度从90℃升至117℃时,首先在塔顶馏出温度为65℃下蒸馏出纯甲醇。随后,随着升高塔顶馏出温度(从65℃~117℃)以及20的回流比,蒸出甲醇/正丁醇的混合物。一旦塔顶馏出温度恒定在117℃相当长的时间(大约1小时)、蒸馏物由正丁醇组成时,结束反应。反应时间总计约7小时。二正丁醇镁微溶于正丁醇中。在反应的终点它以分散在正丁醇中存在。分散体通过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发浓缩,并且在约120℃以及低于1毫巴的压力下干燥3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白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粉末,类似于碾碎的具有不规则粒子结构的凝胶体。分离的二正丁醇镁中的甲醇含量总计小于0.11重量%。在小于0.02重量%时,游离镁的含量位于所选择分析方法的检测极限之下。
实施例3
由二甲醇镁制备二仲丁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0.8千克仲丁醇(丁烷-2-醇)并加热至95℃。以大约15毫升/分钟的进料速度,计量供给0.2千克二甲醇镁的甲醇溶液(7.5重量%的甲醇镁)。在起泡温度从90℃升至99℃时,首先在塔顶馏出温度为65℃下蒸馏出纯甲醇。随后,随着升高塔顶馏出温度(从65℃~99℃)以及20的回流比,蒸出甲醇/丁醇的混合物。一旦塔顶馏出温度恒定在99℃相当长的时间(大约1小时)、蒸馏物由仲丁醇组成时,结束反应。反应时间总计约7小时。二仲丁醇镁微溶于仲丁醇中。在反应的终点它以分散在仲丁醇中存在。分散体通过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发浓缩,并且在约120℃以及低于1毫巴的压力下干燥3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白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粉末,类似于碾碎的具有不规则粒子结构的凝胶体。分离的二仲丁醇镁中的甲醇含量总计小于1.0重量%。在小于0.02重量%时,游离镁的含量位于所选择分析方法的检测极限之下。
实施例4
由二甲醇镁制备二正戊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LEYBOLD(D2A)真空泵以及冷阱(-78℃)的真空设备中,装入1.2千克正戊醇并且在600毫巴下加热至90℃。以大约15毫升/分钟的进料速度,计量供给0.8千克二甲醇镁的甲醇溶液(7.5重量%的甲醇镁)。在起泡温度从90℃升至120℃时,首先在塔顶馏出温度为54℃下蒸馏出纯甲醇。随后,在400毫巴和塔顶馏出温度升高直到104℃下以及10的回流比,蒸出甲醇/正戊醇的混合物。一旦塔顶馏出温度恒定在104℃相当长的时间(大约1小时)、蒸馏物由正戊醇组成时,结束反应。反应时间总计约5小时。二正戊醇镁微溶于正戊醇中。在反应的终点它以分散在正戊醇中存在。分散体通过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发浓缩,并且在约120℃以及低于1毫巴的压力下干燥3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白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粉末,类似于碾碎的具有不规则粒子结构的凝胶体。分离的二正戊醇镁中的甲醇含量总计小于1.0重量%。在小于0.02重量%时,游离镁的含量位于所选择分析方法的检测极限之下。
实施例5
由二甲醇镁制备二正己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LEYBOLD(D2A)真空泵以及冷阱(-78℃)的真空设备中,装入0.8千克正己醇(己烷-1-醇)并且在500毫巴下加热至100℃。以大约15毫升/分钟的进料速度,计量供给0.6千克二甲醇镁的甲醇溶液(7.5重量%的甲醇镁)。在起泡温度从100℃升至120℃时,首先在塔顶馏出温度为46℃下蒸馏出纯甲醇。随后,在350毫巴以及塔顶馏出温度降低到室温下进行进一步蒸馏。一旦塔顶馏出温度已经降至室温时,结束反应。反应时间总计约4小时。二正己醇镁微溶于正己醇中。在反应的终点它以分散在正己醇中存在。分散体通过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发浓缩,并且在约120℃以及低于1毫巴的压力下干燥3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白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粉末,类似于碾碎的具有不规则粒子结构的凝胶体。分离的二正己醇镁中的甲醇含量总计小于0.1重量%。在小于0.02重量%时,游离镁的含量位于所选择分析方法的检测极限之下。
实施例6
由二甲醇镁制备二正癸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1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0.25千克正癸醇(癸烷-1-醇)并且加热至120℃。以大约25毫升/分钟的进料速度,计量供给0.25千克二甲醇镁的甲醇溶液(7.5重量%的甲醇镁)。甲醇在塔顶馏出温度为65℃下馏出,降到室温。一旦塔顶馏出温度已经降至室温时,结束反应。反应时间总计约3小时。二正癸醇镁微溶于正癸醇中。在反应的终点它以分散在正癸醇中存在。分散体通过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发浓缩,并且在约130℃以及低于1毫巴的压力下干燥3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白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粉末,类似于碾碎的具有不规则粒子结构的凝胶体。分离的二正癸醇镁中的甲醇含量总计小于0.1重量%。在小于0.02重量%时,游离镁的含量位于所选择分析方法的检测极限之下。
实施例7
由二甲醇镁制备二乙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0.711千克乙醇并加热至沸腾。以大约1.75毫升/分钟的进料速度,计量供给二甲醇镁的甲醇溶液700ml(8.5重量%的甲醇镁)。在计量的开始阶段,回流比从30降到10,并且塔顶馏出温度从78℃下降到65℃,首先蒸馏出乙醇/甲醇的混合物,并且在65℃蒸馏出纯甲醇。随后,随着塔顶馏出温度的升高(从65℃~78℃),回流比为10,蒸出乙醇/甲醇的混合物。一旦塔顶馏出温度恒定在78℃相当长的时间(大约1小时)、蒸馏物由乙醇组成时,结束反应。反应时间总计约20小时。二乙醇镁微溶于乙醇中。在反应的终点它以分散在乙醇中存在。分散体通过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发浓缩,并且在约120℃以及低于1毫巴的压力下干燥3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白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粉末(原始粒子直径约1μm,聚集成测量值为5μm~20μm的团聚体)。分离的镁乙醇盐中的甲醇含量总计小于0.7重量%。在小于0.02重量%时,游离镁的含量位于所选择分析方法的检测极限之下。
实施例8
由二乙醇钙制备正己醇钙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84.7克二乙醇钙和1.3升正己烷-1-醇,在底部温度为135℃时钙甲基化物完全溶解。在底部温度从78℃升至148℃并且塔顶馏出温度从78℃增加到98℃条件下,除去主要数量的乙醇。随后底部温度增加到158℃,塔顶馏出温度上升至157℃。一旦塔顶馏出温度已经恒定相当长的时间(大约0.5小时)时,结束反应,这时塔顶馏出物由正己醇组成。反应时间总计约3小时。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完全去除正己醇后(3小时,180℃,压力<1毫巴),分离得到黄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正己醇钙,类似于碾碎的凝胶体。乙醇含量总计少于0.1%。
实施例9
由二乙醇钙制备二正辛醇钙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1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34克二乙醇钙和650毫升辛烷-1-醇,在底部温度为141℃时二乙醇钙完全溶解。在底部温度从78℃升至165℃并且塔顶馏出温度从78℃增加到120℃条件下,首先蒸出乙醇,随后蒸出乙醇/正辛醇的混合物。一旦塔顶馏出温度降至室温,并且底部温度为175℃时,结束反应。反应时间总计约3小时。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完全去除正辛醇后(3小时,180℃,压力<1毫巴),分离得到黄色的、具有粗糙纹理的二正辛醇钙,类似于碾碎的凝胶体。乙醇含量总计少于0.1%。
比较例A
由二乙醇镁制备异丙醇镁
在一个由内部带用温度计的21#多颈烧瓶、KPG校验精度的玻璃搅拌器、滴液漏斗、蒸馏柱(填充柱,内径25毫米,填充水平1.2米,线网环4×4毫米V4A)组成,具有塔头(自动控制的液体分配装置,接触温度计)、加热罩和N2保护的设备中,装入229克甲醇镁和1.5升异丙醇(丙烷-2-醇)。在底部温度为82℃、塔顶馏出温度为78℃~80℃下,蒸出乙醇(蒸馏持续时间为24小时),随后在Rotavapor旋转蒸发器上蒸除异丙醇,残余的粉末在真空下干燥2小时(p<1毫巴,T=80℃),尽管长时间的转换反应(24小时),分离的产物水解后仍包含15重量%的乙醇。
比较例B
高压釜中二正丙醇镁的制备
在10升钢质高压釜中,装入112克镁屑和3000克丙烷-1-醇。在188℃及38巴的压力下转换反应进行共5小时。随后在温度80℃及压力约50毫巴下通过蒸馏除去正丙醇。醇盐随后在80℃、压力<1毫巴下干燥。产物包含金属镁的量相对于二正丙醇镁为0.04重量%。

Claims (8)

1.一种制备无金属的、纯醇盐的通式I的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M(OR1)2    (I)
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R1表示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烷基基团;
该方法包括通式II化合物的溶液用过量使用的通式III的醇进行醇解,
      M(OR2)x(OR3)y(OR4)z    (II)
其中M代表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主族的元素,基团R2、R3和R4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且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基团,条件为0≤x≤2、0≤y≤2、0≤z≤2并且(x+y+z)=2;
      HOR1    (III)
其中R1具有与通式I中相同的意义,不同于通式II的基团R2、R3、和R4,其在烷基链上比R2、R3和R4系列中最长的烷基基团多出至少一个C原子,通式II的化合物在转换过程中保持至少部分溶解。
2.依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中生成的醇HOR2、HOR3和/或HOR4通过蒸馏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
3.依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二甲醇镁或二乙醇钙作为通式II的化合物。
4.依照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戊醇、正己醇、正辛醇、异辛醇或者正癸醇作为通式III的化合物。
5.依照权利要求1~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在常压下进行,直到具有最高沸点的醇的沸点可以在塔的顶端检测至少一小时。
6.依照权利要求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装入通式III的醇并且加入通式II的碱土金属醇盐,进行均匀混合。
7.依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土金属醇盐以粉末的形式或分散的形式或溶解的形式加入。
8.依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土金属醇盐以溶解在甲醇和/或乙醇或者分散在甲醇和/或乙醇中的形式加入。
CNA2004101021162A 2003-12-13 2004-12-13 制备纯烷氧基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Pending CN16513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58412.9 2003-12-13
DE10358412A DE10358412A1 (de) 2003-12-13 2003-12-13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alkoxyreiner Erdalkalialkoxi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1375A true CN1651375A (zh) 2005-08-10

Family

ID=3448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1021162A Pending CN1651375A (zh) 2003-12-13 2004-12-13 制备纯烷氧基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20050159630A1 (zh)
EP (1) EP1541540B1 (zh)
JP (1) JP2005170947A (zh)
CN (1) CN1651375A (zh)
AT (1) ATE391114T1 (zh)
DE (2) DE10358412A1 (zh)
ES (1) ES2303012T3 (zh)
PL (1) PL1541540T3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1650A (zh) * 2011-09-14 2012-02-15 上海逸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叔丁醇镁的制备方法
CN102603476A (zh) * 2012-02-06 2012-07-25 扬州三友合成化工有限公司 高纯度高级醇镁的一种合成方法
CN103232323A (zh) * 2013-04-24 2013-08-07 荆门市帅邦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高纯度异丙醇镁的制备方法
CN106748191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滁州市施集赵洼茶厂 一种高钙富磷抗逆性山地茶树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3803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上海奥锐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高纯度叔丁醇镁的制备方法
JP5854615B2 (ja) * 2011-02-18 2016-02-09 コルコート株式会社 混合マグネシウムジアルコキシド粒状物の合成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方法
CN102633600A (zh) * 2011-11-22 2012-08-15 荆门市帅邦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高纯度叔丁醇镁的制备方法
CZ2013610A3 (cs) * 2013-08-06 2015-03-11 Fyzikální ústav AV ČR, v.v.i. Způsob výroby methoxidu hořečnatého reakcí hořčíku a methanolu za použití zinku jako katalyzátoru
US20240018078A1 (en) * 2020-12-04 2024-01-18 Basf S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active distillation colum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7708A (en) * 1949-03-15 1952-03-05 Standard Oil Dev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reparation of catalytic and adsorbent magnesia-containing materials
GB767601A (en) * 1953-04-29 1957-02-06 Hardman & Holden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etal alcoholates
US2965663A (en) * 1957-11-25 1960-12-20 Anderson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metal alkyls and alkoxides
US3971833A (en) * 1973-07-02 1976-07-27 Dynamit Nobel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cohol-free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alcoholates
DE2726491C3 (de) * 1977-06-11 1981-02-12 Dynamit Nobel Ag, 5210 Troisdorf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Alkalialkoholaten
NL7711923A (nl) * 1977-10-31 1979-05-02 Stamicarbon Oplossingen van organische zuurstof bevattende magnesiumverbindingen in koolwaterstoffen.
CA1187105A (en) * 1979-09-27 1985-05-14 James H. Mccain, Jr.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catalysts for oxyalkylation of reactive hydrogen compounds
JPS61500438A (ja) * 1983-11-15 1986-03-13 リチウム・コ−ポレ−ション・オブ・アメリカ アルカリ土類金属有機金属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H062772B2 (ja) * 1984-02-28 1994-01-12 東燃株式会社 オレフイ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の製造方法
GB8521431D0 (en) * 1985-08-28 1985-10-02 Shell Int Research Spherical magnesium alkoxide particles
US4876230A (en) * 1988-09-06 1989-10-24 Shell Oil Company Magnesium alkoxid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by boiling in organic solvent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1650A (zh) * 2011-09-14 2012-02-15 上海逸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叔丁醇镁的制备方法
CN102603476A (zh) * 2012-02-06 2012-07-25 扬州三友合成化工有限公司 高纯度高级醇镁的一种合成方法
CN102603476B (zh) * 2012-02-06 2013-11-27 扬州三友合成化工有限公司 高纯度高级醇镁的一种合成方法
CN103232323A (zh) * 2013-04-24 2013-08-07 荆门市帅邦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高纯度异丙醇镁的制备方法
CN106748191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滁州市施集赵洼茶厂 一种高钙富磷抗逆性山地茶树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70947A (ja) 2005-06-30
DE10358412A1 (de) 2005-07-07
PL1541540T3 (pl) 2008-09-30
US20050159630A1 (en) 2005-07-21
EP1541540B1 (de) 2008-04-02
EP1541540A1 (de) 2005-06-15
DE502004006713D1 (de) 2008-05-15
ES2303012T3 (es) 2008-08-01
ATE391114T1 (de) 2008-04-15
US20080071119A1 (en) 200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93208B2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および共重合用触媒
US20080071119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lkoxy-pure alkaline-earth alkoxides
CN1344280A (zh) 含有芳香族硅烷化合物的α-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体系
CN1880221A (zh) 一种制备十二氢十二硼酸盐的方法
CN1095827C (zh) (甲基)丙烯酸与链烷醇的酯化方法
CN1171847C (zh) 制备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和其作为溶剂的应用
CN1882531A (zh) 制备三氟甲磺酸金属盐的方法及其作为酯化催化剂的用途
CN1065523C (zh) 碳酸芳基酯的连续制备方法
CN101039949A (zh) 甲硅烷基烷氧基甲基卤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95826C (zh) (甲基)丙烯酸与链烷醇的酯化方法
CN1244189A (zh) (甲基)丙烯酸与链烷醇的酯化方法
CN1071414A (zh) 羟基苯羧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223581C (zh) 一种合成苄氧胺盐酸盐的方法
CN1704395A (zh) 制备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的方法
CN1651374A (zh) 制备纯烷氧基碱土金属醇盐的方法
CN1218792A (zh) 一种通过Carroll反应制备γ,δ-不饱和酮的方法以及用于此方法中新的催化剂及其制备
JP4656351B2 (ja) エステル交換反応による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184096A (zh) 用环碳酸酯或γ-内酯作溶剂由Carro ll反应制备γ,δ-不饱和酮
CN1254434C (zh) 制备水合肼的工艺
CN1125808C (zh) 生产二羧酸单酯的方法
JPH0212469B2 (zh)
CN1243715C (zh) 碳酸二芳基酯产物和聚碳酸酯的制备
CN1352628A (zh) 制备烷氧基肉桂酸酯的方法
CN108976100B (zh) 二苯基环己基甲醇的合成方法
WO2012100555A1 (en)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ower aluminum alkoxide by gas-solid phase rea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