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9378A - 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49378A CN1649378A CNA2005100063478A CN200510006347A CN1649378A CN 1649378 A CN1649378 A CN 1649378A CN A2005100063478 A CNA2005100063478 A CN A2005100063478A CN 200510006347 A CN200510006347 A CN 200510006347A CN 1649378 A CN1649378 A CN 16493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
- file
- feeding
- lever
- pinch ro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65H2403/512—Cam mechanisms involving radial plate ca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3—Roller pairs driving roller and idler roller arrang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1—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involving controlled actua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4—Multiple articles, e.g. double f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20—Avoiding or preventing undesirable effects
- B65H2601/26—Damages to handling machi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等)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包括:确定是否文件堆叠的文件探测传感器;送入文件的送纸辊;一第一夹送辊,其在将文件压在送纸辊上的第一施压位置和释放该第一夹送辊的压力的第一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排纸辊,其设置在送纸辊的向下文件送入方向上并排出文件;第二夹送辊,其在将文件压在排纸辊上的第二施压位置和释放该第二夹送辊的压力的第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其当文件的拖尾部分移出形成在送纸辊和第一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时,变化第一和第二夹送辊的施压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涉及一种办公设备(例如复合机和传真机),更特别的,涉及一种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roller-load changingapparatus),可阻止当文件由送纸辊送入并随后从该送纸辊和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nip)排出时所发生的文件跳进现象(jumping phenomenon),其中该夹送辊由一弹性弹簧支撑将该文件压在送纸辊上。
背景技术
通常,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convergence machine)等)包括用于扫描记录在文件上的数据的扫描单元,以及用于将该被扫描的数据或者其它通过连接网络或者计算机输入而接收到的数据打印到复印纸上的打印单元。
扫描单元是将记录在文件上的数据传输或在复印纸上输出数据的主要部件。
图1显示应用于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等)的常规扫描单元10。参考图1,扫描单元10包括:自动文件供给器(ADF)13,其位于该扫描单元的内部的上部上,用于自动送入文件D;扫描器18,其用于从由ADF 13送入的文件D读取数据;白杆件(white bar)18′,其用于使得文件D与扫描器18相接触;以及排纸单元19,其用于将通过扫描器18和白杆件18′的文件排出该扫描单元10。
将文件D送入扫描单元10的ADF 13包括:框架15,其提供一文件盘,文件D堆叠其上;第一文件探测传感器1,其具有第一传感杠杆5和第一光学传感器3,用于确定是否文件D堆叠;取纸辊14,其用于根据文件探测传感器1的操作指令来拾取文件D;摩擦垫16,其与取纸辊14接触以利用摩擦力将文件D分为单页;第二文件探测传感器17,其具有第二传感杠杆23和第二光学传感器21,用于感测何时文件已可送入;以及送纸辊14a,其用于与第一夹送辊14b协作将文件D送向扫描单元18,其中该第一夹送辊14b具有由第一弹性弹簧14c所弹性支撑的第一轴14d。
根据具体情况,ADF 13的部件(例如框架15、取纸辊14和送纸辊14a)可配置为独立于打印和输出数据到复印纸上的打印单元(未显示),如图1所示,或者可配置为与该打印单元共同使用。
排纸单元19包括一排纸辊19a,其用于与第二夹送辊19b协作排出文件D,其中该第二夹送辊19b具有由第二弹性弹簧19c支撑的第二轴19d。
根据常规扫描单元10,ADF 13的送纸辊14a与第一夹送辊14b啮合,其中该第一夹送辊14b具有由第一弹性弹簧14c支撑的第一轴14d。当文件D由送纸辊14a送入并且随后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第一弹性弹簧14c的弹力突然从文件D移开,并且只有送纸辊14a的驱动力施加到文件D。因此,发生跳进现象(jumping phenomenon)的问题,其中瞬时间文件D在前行方向跳进超过送纸辊14a的正常送纸节距(feedpitch)(例如50到60μm的节距量)。
这样的跳进现象恶化了扫描器18的扫描精度,如图2所示。其原因在于,由于扫描器18的扫描速度设定为与文件的送入速度一致地扫描文件D,扫描器以跳进的节距量JP跳过扫描文件D。因此,存在图像缺陷,其中由打印单元输出的文件D的图像以与该跳进的节距量JP相等的间距打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是提供一种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其中当纸张或者文件由送纸辊送入并随后从送纸辊和由一弹性弹簧支撑而将该文件压在送纸辊上的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作用在送纸辊上的弹性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并且作用在排纸辊上的弹性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加,使得阻止发生文件的跳进现象。
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也是提供一种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其中当纸张或者文件由送纸辊送入并随后从送纸辊和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作用在送纸辊上的弹性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而作用在排纸辊上的弹性弹簧的弹力不变,使得阻止发生文件的跳进现象。
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将部分从下面的说明中阐述,部分将从说明中显见,或者可通过对总体发明构思的实践而习得。
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提供一种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等)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包括:确定是否文件堆叠的文件探测传感器;送入文件的送纸辊;一第一夹送辊,其在将文件压在送纸辊上的第一施压位置和释放该第一夹送辊的压力的第一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排纸辊,其设置在送纸辊的向下文件送入方向上,以排出文件;一第二夹送辊,其在将文件压在排纸辊上的第二施压位置和释放该第二夹送辊的压力的第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当文件的拖尾部分移出形成在送纸辊和第一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时,其变化第一和第二夹送辊的施压位置。
从文件的拖尾部分通过文件探测传感器到刚好该文件的拖尾部分从送纸辊和第一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之前的时段内,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将第一夹送辊从第一施压位置移动到第一释放位置,并将第二夹送辊从第二释放位置移动到第二施压位置。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可包括:弹性推动第一夹送辊的第一轴的第一弹性弹簧;弹性推动第二夹送辊的第二轴的第二弹性弹簧;弹性支撑第一和第二弹性弹簧压在第一和第二夹送辊的第一和第二轴的弹性弹簧支撑件,并且可在第一弹性弹簧受压且第二弹性弹簧减压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一弹性弹簧减压且第二弹性弹簧受压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操作单元,其操作弹性弹簧支撑件,以使得从文件的拖尾部分通过文件探测传感器到刚好该文件的拖尾部分从送纸辊和第一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之前的时段内,该弹性弹簧支撑件缓慢地从该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弹性弹簧支撑件可包括:固定到支撑框架的铰轴,以及负荷变化杠杆,其具有弹性支撑第一弹性弹簧压在第一夹送辊的第一轴的第一端,弹性支撑第二弹性弹簧压在第二夹送辊的第二轴的第二端,以及枢转地支撑在该铰轴上的中心部分。
操作单元可包括:安装到支撑框架以产生驱动力的负荷控制马达;设置与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一和第二端的任何一端接触,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缓慢移动负荷变化杠杆的凸轮;当凸轮移动该负荷变化杠杆到第二位置时,使得该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一和第二端的任何一端与凸轮接触的凸轮辅助件;以及将负荷控制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的齿轮传动机构。
凸轮的形状可为椭圆形。
可替代的,凸轮可设置具有操作半径,使得当凸轮位于一位置使得负荷变化杠杆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在负荷变化杠杆和第一夹送辊的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长于第一弹性弹簧的自由长度,以在负荷变化杠杆和第一弹性弹簧之间或者在第一夹送辊的第一轴和第一弹性弹簧之间形成间隙,并由此第一夹送辊不会施加力到送纸辊上。
凸轮辅助件可包括:弹性支撑该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一和第二端的另一端压在相应的一个第一和第二弹性弹簧的第三弹性弹簧,以及支撑该第三弹性弹簧在支撑框架上的弹簧支撑件。第三弹性弹簧的弹力可设定为大于相应的一个第一和第二弹性弹簧的弹力。
可替代的,操作单元可还包括:位置探测传感器,其设置在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一端和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二端以及凸轮的任意一个上,以控制负荷控制马达。位置探测传感器可包括:形成在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一端和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二端和凸轮的任意一个上的传感凸台,以及相应于该传感凸台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光学传感器,其具有发光部分和受光部分。
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提供一种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等)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包括:确定是否文件堆叠的文件探测传感器;送纸辊,其设置在文件探测传感器的向下文件送入方向上,以送入文件;夹送辊,其在以恒定压力将文件压在送纸辊上的施压位置和释放施压位置的压力的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其从文件的拖尾部分通过文件探测传感器到刚好该文件的拖尾部分从形成送纸辊和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之前的时段内,移动夹送辊从施压位置到释放位置。
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可包括:弹性支撑夹送辊的轴的弹性弹簧;弹性支撑弹性弹簧压在夹送辊的轴的弹性弹簧支撑件,并且可在弹性弹簧受压以将夹送辊压在送纸辊的第一位置、以及弹性弹簧减压以释放夹送辊与送纸辊的压力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操作单元,其操作弹性弹簧支撑件,以使得当文件的拖尾部分通过文件探测传感器到刚好该文件的拖尾部分从送纸辊和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之前时,该弹性弹簧支撑件缓慢地从该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弹性弹簧支撑件可包括:固定到支撑框架的铰轴,以及负荷变化杠杆,其具有弹性支撑弹性弹簧压在夹送辊的轴的第一端,以及枢转地设置在该铰轴上的第二端。
操作单元可包括:安装到支撑框架以产生驱动力的负荷控制马达;设置与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一端接触,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缓慢移动负荷变化杠杆的凸轮;以及将负荷控制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的齿轮传动机构。
凸轮的形状可为椭圆形。
可替代的,凸轮可设置具有操作半径,使得当凸轮与负荷变化杠杆的第一端接触,以使得负荷变化杠杆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在负荷变化杠杆和第一夹送辊的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长于弹性弹簧的自由长度,以形成所需间隙,并由此夹送辊不会施加力到送纸辊上。
同样,操作单元可还包括:位置探测传感器,其设置在负荷变化杠杆和凸轮的任意一个上,以控制负荷控制马达。位置探测传感器可包括:形成在负荷变化杠杆和凸轮的任意一个上的传感凸台,以及相应于该传感凸台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光学传感器,其具有发光部分和受光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通过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而更显见。
图1是应用于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的常规扫描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文件的顶视图,说明在常规扫描单元中发生的文件的跳进现象。
图3和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一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应用于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的扫描单元。
图5是说明图3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的凸轮的操作范围和第一弹性弹簧的自由长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应用于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的扫描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描述,其中全文中相似的参考标号代表相似的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说明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
图3-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一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应用于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的扫描单元100。
扫描单元100包括自动文件供给器(ADF)13,其位于该扫描单元100的内部的上部以自动送入文件D;扫描器18,其从由ADF 13送入的文件D读取数据;白杆件18′,其使得文件D与扫描器18相接触;排纸单元19,其将通过扫描器18和白杆件18′的文件排出该扫描单元100;以及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其阻止文件D的跳进现象。
扫描单元100的部件与在图1中说明并显示的扫描单元10的部件相似,所以省略除了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以外的对其的详细说明。
根据图3-5的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包括:第一和第二弹性弹簧14c和19c;弹性支撑第一和第二弹性弹簧14c和19c压在第一和第二夹送辊14b和19b的第一和第二轴14d和19d的弹性弹簧支撑件210;以及操作单元220,其有选择的操作弹性弹簧支撑件210,以使得第一弹性弹簧14c对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弹性施压,或者使得第二弹性弹簧19c对第二夹送辊19b的第二轴19d弹性施压。
弹性弹簧支撑件210可包括:固定到支撑框架(未示出)的铰轴215,以及负荷变化杠杆211,其具有弹性支撑第一弹性弹簧14c压在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的第一端213,弹性支撑第二弹性弹簧19c压在第二夹送辊19b的第二轴19d的第二端214,以及枢转地支撑在该铰轴215上的中心部分216。
当负荷变化杠杆211绕着铰轴215枢转,负荷变化杠杆211可移动到第一负荷位置(图3)以及第二负荷位置(图4),其中该第一负荷位置为弹性支撑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的第一弹性弹簧14c受压以将第一夹送辊14b压在送纸辊14a,同时,弹性支撑第二夹送辊19b的第二轴19d的第二弹性弹簧19c减压以释放第二夹送辊19b与送纸辊19a的压力,而该第二负荷位置为第一弹性弹簧14c减压以释放第一夹送辊14b与送纸辊14a的压力,同时,第二弹性弹簧19c受压以将第二夹送辊19b压在排纸辊19a。
在初始操作时,凸轮221将负荷变化杠杆211保持在第一负荷位置,如图3所示。
在从当文件D的拖尾部分(trailing portion)通过第二文件探测传感器17,第二文件探测传感器17的第二光学传感器21被第二传感杠杆23关闭,到刚好文件D的拖尾部分从形成在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之前时的时间段内,操作单元220操作以使得负荷变化杠杆211从第一负荷位置缓慢移动到第二负荷位置。
操作单元220可包括:安装到支撑框架以产生驱动力的负荷控制马达240;设置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接触,以在第一负荷位置和第二负荷位置之间缓慢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凸轮221;当凸轮221移动该负荷变化杠杆211到图4所示的第二负荷位置时,使得该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与凸轮221接触的凸轮辅助件250;以及将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221的齿轮传动机构230。
凸轮221的形状可为椭圆形,其第一和第二半圆突起凸轮面222和223在径向方向突出。
凸轮221可在垂直位置(图3)和水平位置(图4)之间移动,其中在该垂直位置处第一和第二半圆突起凸轮面222和223由传递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的齿轮传动机构230垂直定位,以抬升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并由此移动该负荷变化杠杆211到第一负荷位置,而在该水平位置处第一和第二半圆突起凸轮面222和223由齿轮传动机构230水平定位,以降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并由此移动该负荷变化杠杆211到第二负荷位置。
可替代的,凸轮221可设置具有操作半径R(见图5),使得当第一和第二半圆突起凸轮面222和223位于水平位置,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和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之间的距离长于第一弹簧14c的自由长度。因而,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和第一弹性弹簧14c之间(或者在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和第一弹性弹簧14c之间)形成间隙d1(见图5),使得当凸轮221位于水平位置时第一夹送辊14d不会施加力到送纸辊14a上。因而,当文件D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凸轮221适于不施加任何负载到文件D上。
凸轮辅助件250可包括:弹性支撑该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4压在第二弹性弹簧19c的第三弹性弹簧251,以及支撑该第三弹性弹簧251在支撑框架上的弹簧支撑件253。
第三弹性弹簧251的弹力设定为大于第二弹性弹簧19c的弹力,使得当凸轮221处于水平位置时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到第二负荷位置,如图4所示,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与凸轮221接触而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二端214以预定的弹力弹性施压于第二弹性弹簧19c。
将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221的齿轮传动机构230可包括:与负荷控制马达240的轴244同轴设置的马达齿轮235;与马达齿轮235啮合的传动齿轮233;以及与凸轮221的轴227同轴设置以与传动齿轮233啮合的凸轮齿轮231。
参考图3,当在初始操作时凸轮位于垂直位置的状态下送入文件D,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被凸轮221抬升以压缩第一弹性弹簧14c,而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二端214相对于铰轴215降低以减压第二弹性弹簧19c。第一弹簧14c施压于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压在送纸辊14a上,以使得送纸辊14a移动文件D,而弹性弹簧19c使得第二夹送辊19b的第二轴19d与排纸辊19a的压力释放,使得送纸辊14a易于移动文件D,而不会受到排纸辊19a和第二夹送辊19b的阻挡。
相反,当根据第二文件探测传感器17的第二光学传感器21的OFF信号操作负荷控制马达240,由此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30的马达齿轮235、传动齿轮233以及凸轮齿轮231传递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到凸轮221时,如图4所示,凸轮221旋转到水平位置。凸轮辅助件250的第三弹性弹簧251和凸轮221缓慢向下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以逐渐减压第一弹性弹簧14c,并且相对于铰轴215缓慢向上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二端214,以逐渐压缩第二弹性弹簧19c。因此,第一弹性弹簧14c使得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缓慢从送纸辊14a释放。因此,当文件D的拖尾部分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文件D可移动而不受到来自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的负载。第二弹性弹簧19c逐渐施加力到第二夹送辊19b的第二轴19d以将第二夹送辊19b压在排纸辊19c上,使得排纸辊19a和第二夹送辊19b移动文件D。
没有产生当文件D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的文件跳进现象产生的跳进量。如果发生跳进,跳进减小到可忽略的量而不能视觉辨认,例如,20μm。
操作单元220的负荷控制马达240、凸轮221和齿轮传动机构230适于相对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操作,并且操作单元220的凸轮辅助件250适于操作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二端214,如图3和图4所示。然而,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不限于上述设置,替代的设置也可安装。
为了控制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停止时间以移动凸轮221到垂直位置或者水平位置,操作单元220还可包括设置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的位置探测传感器260。
位置探测传感器260可包括:形成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上的传感凸台261,以及相应于该传感凸台261设置在支撑框架上以由传感凸台261操作的第三光学传感器263,其具有发光部分和受光部分。
参考图3,在当凸轮221处于水平位置的状态下驱动负荷控制马达240后,如图4所示,当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30将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221,凸轮221相对于负荷变化杠杆211处于垂直位置时,负荷变化杠杆211从第二负荷位置移动到第一负荷位置。形成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上的传感凸台261从第三光学传感器263分离。因此,第三光学传感器263输出ON信号到控制单元(未示出),使得该控制单元中断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动力以停止负荷控制马达240。
相反,参考图4,当凸轮221处于图3所示的相对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垂直的位置的状态下驱动负荷控制马达240后,当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30将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221,而凸轮221相对于负荷变化杠杆211处于水平位置时,负荷变化杠杆211从第一负荷位置移动到第二负荷位置。传感凸台261插入第三光学传感器263的发光部分和受光部分之间。因此,第三光学传感器263输出OFF信号到控制单元(未示出),使得该控制单元中断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动力以停止负荷控制马达240。
虽然在图3-5中,说明并显示了安装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的位置探测传感器260的传感凸台261和第三光学传感器263,它们可安装到另一位置以确定在凸轮221的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处的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停止时间,例如,安装到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二端214或者凸轮221。
虽然在图3-5中,说明并显示了通过安装到框架和负荷变化杠杆211的位置探测传感器260来探测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停止时间,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停止时间可通过探测变化凸轮221的垂直位置或水平位置所需的负荷控制马达240的旋转角度或者旋转数来确定。
如上所述,根据图3-5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当文件D被ADF 13的送纸辊14a送入并且随后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作用在送纸辊14a上的第一弹性弹簧14c的弹力逐渐减小,并且作用在排纸辊19a上的第二弹性弹簧19c的弹力逐渐增加,由此阻止由于突然移去第一弹性弹簧14c的弹力而只施加送纸辊14a的驱动力给文件D时所发生的跳进现象。
虽然,根据图3-5的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应用于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等)的扫描单元,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可以同样的设置和原理应用于打印单元的送纸辊和排纸辊以改进打印质量。
现在参考图3和4,说明办公设备的扫描单元100,根据图3-5的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应用其上。
首先,为了送入或者打印文件D,当文件D堆叠在具有文件盘的框架15上,文件D由于自重向下滑动而与文件探测传感器1的第一传感杠杆5相碰,并由此沿着该第一传感杠杆5移动,因此打开文件探测传感器1的第一光学传感器3。
当第一光学传感器3打开,控制单元在一个方向驱动取纸辊驱动马达(未示出)旋转取纸辊14。因此,取纸辊14利用压在摩擦垫16的摩擦力将文件D分成单页,文件D通过第二文件探测传感器17,并被送入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
此时,文件探测传感器17的第二传感杠杆23被文件D的前导部分抬升以打开第二光学传感器21。控制单元计算第二光学传感器21的打开时间。在经过预定时间当文件D达到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时后,取纸辊驱动马达被在另一个方向驱动以通过传动变化装置(未示出)中断取纸辊14的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给送纸辊14a。可替换的,控制单元停止取纸驱动马达并驱动单独的送纸辊驱动马达(未示出),使得送纸辊14a送入文件D至扫描器18。
然后,当文件D在与送纸辊14a相邻的扫描器18和白杆件18′之间通过时,扫描器18从文件上读取数据。
此时,由于转入变化杠杆211处于第一负荷位置处,在该第一负荷位置处第一弹性弹簧14c被位于相对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垂直的位置的凸轮221压缩,如图3所示,并且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压向送纸辊14a,文件D仅由送纸辊14a以及第一夹送辊14b送入。
然后,当文件D的拖尾部分通过文件探测传感器17的第二传感杠杆23,第二传感杠杆23插入到第二光学传感器21的发光部分和受光部分之间以关闭第二光学传感器21。
当第二光学传感器21关闭,控制单元在一个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以所需速度驱动排纸辊19a的驱动马达并驱动负荷控制马达240。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通过马达齿轮235、动力传动齿轮233和凸轮齿轮231传递到凸轮221,使得凸轮221开始从图3所示的垂直位置移动到图4所示的水平位置。
因此,凸轮辅助件250的第三弹性弹簧251缓慢向下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以逐渐减压第一弹性弹簧14c。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二端214相对于铰轴215逐渐向上移动以逐渐压缩第二弹性弹簧19c。
因而,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被第一弹性弹簧14c逐渐减压,而第二夹送辊19b的第二轴19d由第二弹性弹簧19c逐渐压向排纸辊19a。因此,送入文件D的送入力逐渐移向排纸辊19a。
当文件D的拖尾部分关闭第二光学传感器21并通过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时,施加到文件D的拖尾部分的送纸辊14a的送入力和第一弹性弹簧14c的弹力逐渐减小,随后当文件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几乎移去。因此,文件D的拖尾部分可通过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而不会受到来自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的负载。
因而,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可阻止在常规显影单元10中由于突然移去第一弹性弹簧14c的弹力而只施加送纸辊14a的驱动力给文件D时所发生的跳进现象。
然后,如图4所示,如果凸轮221完全移动到相对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水平的位置,形成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上的传感凸台261完全插入第三光学传感器263的发光部分和受光部分之间。因此,第三光学传感器263输出OFF信号给控制单元,使得控制单元中断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动力以停止负荷控制马达240。
因此,负荷变化杠杆211完全位于第二负荷位置,并且由驱动马达驱动的排纸辊19a和第二夹送辊19b将文件D排出扫描器18,而扫描器18从文件D读取数据。
当打印完成时,控制单元在另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以所需速度驱动负荷控制马达240,以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至初始操作中的第一负荷位置。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30,凸轮221从图4所示的垂直位置移动到图3所示的水平位置。虽然负荷控制马达240说明为在逆时针方向旋转,凸轮221可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凸轮221移动到水平位置,因为凸轮221可包括彼此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半圆凸轮面222和223。
因此,凸轮221缓慢向上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以逐渐压缩第一弹性弹簧14c。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二端214相对于铰轴215逐渐向下移动以逐渐减压第二弹性弹簧19c。
当凸轮221完全移动到相对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垂直的位置并且负荷变化杠杆211位于第一负荷位置,形成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上的传感凸台261从第三光学传感器263完全分离。
因此,第三光学传感器263输出ON信号到控制单元(未示出),使得该控制单元中断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动力以停止负荷控制马达240,并由此设置等待下一文件D的扫描操作。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另一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的操作的示意图,其应用于办公设备(例如传真机、复合机等)的扫描单元100′。
扫描单元100′的部件与图3到5所说明和显示的扫描单元100相似,除了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以外其详细说明在此省略。
根据图6的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包括:第一弹性弹簧14c;支撑第一弹性弹簧14c压在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并移动第一弹性弹簧14c在第一负荷位置和第二负荷位置之间移动的弹性弹簧支撑件210′,其中在该第一负荷位置处第一弹性弹簧14c受压以将第一夹送辊14b压在送纸辊14a,而该第二负荷位置处第一弹性弹簧14b减压以释放第一夹送辊14b与送纸辊14a的压力;以及操作单元220′,其操作弹性弹簧支撑件210′,使得从当文件D的拖尾部分通过第二文件探测传感器17到当文件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弹性弹簧支撑件210′缓慢地从第一负荷位置移动到第二负荷位置。
弹性弹簧支撑件210′包括:固定到支撑框架(未示出)的铰轴215,以及负荷变化杠杆211′,其具有弹性支撑第一弹性弹簧14c压在第一夹送辊14b的第一轴14d的第一端213′,以及枢转地支撑在该铰轴215上的第二端214′。
操作单元220′包括:安装到支撑框架以产生驱动力的负荷控制马达240;设置与负荷变化杠杆211′的第一端213′接触,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缓慢移动负荷变化杠杆211的凸轮221;将负荷控制马达240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221的齿轮传动机构230;以及设置在负荷变化杠杆211′(或者可替换的,在凸轮221上)上控制负荷控制马达240的停止时间的位置探测传感器260。
操作单元220′的负荷控制马达240、凸轮221、齿轮传动机构230和位置探测传感器260与图3-5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根据图6的实施例的辊子负荷变化装置200′所应用的办公设备的扫描单元100的操作与图3到5的实施例的扫描单元100的操作相同,除了一点:当文件D从送纸辊14a和第一夹送辊14b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负荷变化杠杆211′只减压第一弹性弹簧14c以逐渐减小作用在送纸辊14a上的第一弹性弹簧14c的压缩力,以阻止发生文件D的跳进现象。
如上所述,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当送纸辊送入纸张或者文件并随后从送纸辊和夹送辊之间的压滚部分排出时,作用在送纸辊上的第一弹性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并且作用在排纸辊上的第二弹性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加,或者作用在排纸辊上的第二弹性弹簧的弹力不变而作用在送纸辊上的第一弹性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以阻止发生文件的跳进现象。
虽然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几个实施例已经显示并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修改,其范围在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物中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送纸装置,包括:
送入文件的一送纸辊;
在该送纸辊上施加力以使该送纸辊送入文件的一夹送辊;以及
当文件送入时调整通过该夹送辊施加在该送纸辊上的力的一力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力控制单元包括:
弹性连接到该夹送辊以通过该夹送辊调整施加在该送纸辊上的力的一杠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力控制单元还包括:
连接到该杠杆以升高或者降低该杠杆的一凸轮;以及
驱动该凸轮的一马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还包括:
探测文件的位置的一文件探测器,其中该力控制单元根据该文件探测器探测的文件的位置来控制通过该夹送辊施加在该送纸辊上的力。
5.一种成像装置用送纸装置,包括:
将文件送入到成像装置中的一送纸辊;
一第一夹送辊,其施加一第一力到该送纸辊上以使文件在该送纸辊和该第一夹送辊之间通过;
将文件从成像装置排出的一排纸辊;
一第二夹送辊,其施加一第二力到该排纸辊上以使文件在该排纸辊和该第二夹送辊之间通过;
弹性连接到该第一和第二夹送辊以控制该第一和第二力的一杠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杠杆包括:
弹性连接到该第一夹送辊的一第一端部;
弹性连接到该第二夹送辊的一第二端部;
一中心部分,该第一和第二端部绕着该中心部分枢转,其中当该第一端部被升高时该第二端部被降低,并且当该第二端部被升高时该第一端部被降低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操作单元,其升高和降低该杠杆的该第一和第二端部以控制该第一和第二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操作单元包括:
设置在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以抬升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的一凸轮;以及
驱动该凸轮以抬升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的一马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操作单元还包括:
一弹性件,其设置在该杠杆的该第二端部,以当该凸轮没有抬升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时升高该杠杆的该第二端部并且降低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杠杆使得当该第一力减小的时候增加该第二力,并且当该第二力减小的时候增加该第一力。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当该送纸辊送入纸张时,该第一力逐渐减小并且该第二力逐渐增加。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当该送纸辊结束送入文件时该第一力消失。
13.一种成像装置用送纸装置,包括:
将文件送入成像装置中的一送纸辊单元;
将文件排出成像装置的一排纸辊;
一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其相应于文件通过成像装置前行的距离成比例地调整该送纸辊单元和该排纸辊单元的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送纸辊单元包括一送纸辊和一第一夹送辊,该第一夹送辊在将文件压在该送纸辊上的一第一施压位置和释放该第一夹送辊的压力的一第一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并且该排纸辊单元包括一排纸辊和一第二夹送辊,该第二夹送辊在将文件压在该排纸辊上的一第二施压位置和释放该第二夹送辊的压力的一第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纸装置,其中该辊子负荷变化单元包括:一负荷变化杠杆,其增加该第一夹送辊和该送纸辊组合以及该第二夹送辊和该排纸辊组合的一组之间的压力,而减小该第一夹送辊和该送纸辊组合以及该第二夹送辊和该排纸辊组合的另一组之间的压力。
16.一种将文件送入通过办公设备的方法,包括:
通过在一第一组辊之间施加压力,将文件通过该第一组辊送入办公设备中;
通过在一第二组辊之间施加压力,将文件通过该第二组辊排出该办公设备;
根据该办公设备中的前行位置,控制该第一组辊之间的压力调整并控制该第二组辊之间的压力调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5733/2004 | 2004-01-29 | ||
KR1020040005733A KR100815582B1 (ko) | 2004-01-29 | 2004-01-29 | 용지 이송 장치 |
KR5733/04 | 2004-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9378A true CN1649378A (zh) | 2005-08-03 |
CN100379240C CN100379240C (zh) | 2008-04-02 |
Family
ID=34858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0634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240C (zh) | 2004-01-29 | 2005-01-26 | 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184455A1 (zh) |
KR (1) | KR100815582B1 (zh) |
CN (1) | CN100379240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91631A1 (zh) * | 2009-02-10 | 2010-08-19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
CN101112949B (zh) * | 2006-07-28 | 2010-09-29 | 夏普株式会社 | 送纸器和图象形成装置 |
CN101783847B (zh) * | 2009-01-20 | 2012-07-18 |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文件处理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63741B2 (ja) * | 2005-08-10 | 2010-05-19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紙送り機構 |
US20070102873A1 (en) * | 2005-11-08 | 2007-05-10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Apparatus for varying pressure roll nip force |
JP4623663B2 (ja) * | 2006-07-10 | 2011-02-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523933B2 (en) * | 2006-08-17 | 2009-04-28 | Xerox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force driving nip assemblies for sheet handling systems |
US7651083B2 (en) * | 2006-09-21 | 2010-01-26 | Digital Check Corporation |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7946581B2 (en) * | 2008-07-21 | 2011-05-24 | Burroughs Payment Systems, Inc. | Adjustable force pinch roller |
US20110187041A1 (en) * | 2010-01-29 | 2011-08-04 |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5546288B2 (ja) * | 2010-02-26 | 2014-07-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厚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給送装置 |
JP5553647B2 (ja) * | 2010-02-26 | 2014-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厚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72042B2 (ja) * | 2011-02-14 | 2013-12-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TW201242783A (en) * | 2011-04-18 | 2012-1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Paper inputting apparatus |
JP5769492B2 (ja) * | 2011-05-11 | 2015-08-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825050B2 (ja) * | 2011-10-31 | 2015-12-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JP6561521B2 (ja) * | 2015-03-20 | 2019-08-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
JP2018095404A (ja) * | 2016-12-13 | 2018-06-21 |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 紙葉類繰出装置 |
JP2023012944A (ja) * | 2021-07-14 | 2023-01-26 | 株式会社Pfu | 媒体搬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03169A (ja) * | 1985-10-30 | 1987-05-13 | Seikosha Co Ltd | プリンタの紙送り機構 |
JPH0389674A (ja) * | 1989-08-31 | 1991-04-15 | Fuji Xerox Co Ltd |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
JP2649026B2 (ja) * | 1991-11-30 | 1997-09-03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用紙搬送装置 |
JPH05257401A (ja) * | 1992-03-10 | 1993-10-08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203217A (en) * | 1992-05-18 | 1993-04-20 | Pitney Bowes Inc. | Pivoting cover to separate pair of rollers |
JPH0940191A (ja) * | 1995-07-31 | 1997-02-10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297719B2 (ja) * | 1997-06-20 | 2002-07-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JPH11208923A (ja) * | 1998-01-20 | 1999-08-03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US6343787B1 (en) * | 1998-11-12 | 2002-02-0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Sheeting transport apparatus having anti-positional offset mechanism |
JP2001048374A (ja) * | 1999-08-13 | 2001-02-20 | Ricoh Co Ltd | 原稿読取装置 |
JP2002003000A (ja) * | 2000-06-23 | 2002-01-0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シート状記録材料の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
US6494451B2 (en) * | 2001-03-19 | 2002-12-1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Anti-skew idler roller system |
JP2002287262A (ja) * | 2001-03-28 | 2002-10-0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
CN1172831C (zh) * | 2001-04-16 | 2004-10-27 |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自动送纸机构 |
JP3745285B2 (ja) * | 2002-02-06 | 2006-02-15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3766039B2 (ja) * | 2002-04-12 | 2006-04-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
US7123341B2 (en) * | 2003-05-26 | 2006-10-1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2004
- 2004-01-29 KR KR1020040005733A patent/KR10081558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1-13 US US11/033,711 patent/US200501844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1-26 CN CNB2005100063478A patent/CN10037924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2949B (zh) * | 2006-07-28 | 2010-09-29 | 夏普株式会社 | 送纸器和图象形成装置 |
CN101783847B (zh) * | 2009-01-20 | 2012-07-18 |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文件处理装置 |
WO2010091631A1 (zh) * | 2009-02-10 | 2010-08-19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79240C (zh) | 2008-04-02 |
KR20050078333A (ko) | 2005-08-05 |
US20050184455A1 (en) | 2005-08-25 |
KR100815582B1 (ko) | 2008-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49378A (zh) | 办公设备用辊子负荷变化装置 | |
CN1265972C (zh) | 片材供给装置以及配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 |
CN101077745A (zh) | 片材传送装置、成像装置以及图像阅读装置 | |
CN1915776A (zh) | 具有供纸盒自动安装装置的成像设备 | |
CN101018275A (zh) | 图像扫描装置 | |
KR20080035899A (ko) | 급지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CN1577132A (zh) | 纸张馈送器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527242A (zh) | 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使用这种装置的商业设备 | |
CN1893521A (zh) | 包括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 |
CN1896880A (zh) | 排纸装置 | |
CN1497489A (zh) |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03444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26626A (zh) | 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41823A (zh) | 自动输稿器、原稿供给方法和计算机可使用的介质 | |
CN1083774C (zh) | 打印机 | |
US7503560B2 (en) |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274513C (zh) | 图象读取记录装置 | |
CN1272182C (zh) | 取纸传动系统 | |
US8511669B2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497370A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72831C (zh) | 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自动送纸机构 | |
CN1816098A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CN1517806A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88910A (zh) | 图像转送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WO2023166734A1 (ja) | 媒体搬送装置、媒体給送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