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3680A - N和p沟道晶体管的利用正主体偏压的自适应阈电压控制 - Google Patents

N和p沟道晶体管的利用正主体偏压的自适应阈电压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3680A
CN1643680A CN03805945.2A CN03805945A CN1643680A CN 1643680 A CN1643680 A CN 1643680A CN 03805945 A CN03805945 A CN 03805945A CN 1643680 A CN1643680 A CN 1643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voltage
circuit
outpu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059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0765C (zh
Inventor
D·E·福尔克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643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3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07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07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05Substrate bias-voltage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用于CMOS晶体管的阈值控制电路,其中利用反馈电路来控制n沟道参考晶体管主体上的电压,以便在主体上产生正电压并将参考晶体管的阈值降低到所需数值,并且利用反馈电路来控制p沟道参考晶体管主体上的电压,以便在主体上产生负电压并将参考晶体管的阈值降低到所需数值。

Description

N和P沟道晶体管的利用正主 体偏压的自适应阈电压控制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阈电压控制领域,更详细地说,涉及利用反馈控制系统来控制晶体管的阈电压,以便以这样的方式偏置晶体管的体电压,即,将所述阈电压降低到所需数值。
先有技术说明
近几年来,在维持高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加到集成电路(IC)上的电源电压以降低功耗的需要已导致IC的速度显著下降。在先有技术中曾试图通过控制晶体管的阈电压来缓和这个问题。在1976年的IEEE国际固体电路会议上,Masaharu Kuba,Ryoachi Hori,Osamu Minata,和Kikuji Sato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A Threshold VoltageControlling Circuit for Short Channel MOS Integrated Circuits”,其中阈值控制电路,通过利用负反馈调节MOSIC芯片的衬底电压,可以在器件制造过程中自动设置无波动的电路阈电压。而且,在1994年的IEEE专用集成电路会议上,Tsuguo Kobayashi和TakayasuSakurai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Self-adjusting Threshold-VoltageScheme(SATS)for Low-Voltage High-Speed Operation”,其中采用自衬底偏压技术来减小阈电压的波动。在这些文章中提出的这些技术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对于n沟道晶体管来说,相对于地以错误的方向(例如负方向)偏置晶体管主体,因此需要额外的电源和更复杂的控制器。
发明概述
本发明特别是在低电源电压从而保持低功耗的情况下提高了集成电路的速度,同时又维持了高可靠性。本发明仅仅以相对于地的正方向偏置n沟道晶体管的晶体管主体,并且仅仅以相对于地的负方向偏置p沟道晶体管的晶体管主体,从而简化了先有技术并省去了额外电源的成本。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示出n沟道FET在各种体电压下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特性曲线图;
图2示出p沟道FET在各种体电压下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特性曲线图;
图3示出在有和没有本发明的自适应阈电压控制时,相对栅极延迟与电源电压的关系曲线图;以及
图4示出本发明的示意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对n沟道晶体管和p沟道晶体管同样有效,用于p沟道晶体管的电路和用于n沟道晶体管的电路基本上相同,只是n沟道晶体管和p沟道晶体管以相反的方向工作。
图1示出体电压对n沟道FET的栅极电压/漏极电流特性的实际影响。曲线10N表示+0.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1N表示0.0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2N表示-0.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3N表示-1.0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4N表示-1.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5N表示-2.0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而曲线16N表示-2.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所有体电压都相对于源极)。应当指出,在额定的0.0体电压下,阈电压(即晶体管导通时的栅极电压)为0.7伏左右,见箭头20。
对于p沟道FET,体电压对栅极电压/漏极电流特性的影响和对n沟道FET的影响大致相同,只是适合p沟道FET的符号惯例不同,见图2。在图2中,所有体电压都相对于源极,曲线10P表示-0.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1P表示0.0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2P表示+0.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3P表示+1.0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4P表示+1.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曲线15P表示+2.0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而曲线16P表示+2.5体电压下的特性曲线。还应当指出,在额定0.0体电压下,阈电压(即晶体管导通时的栅极电压)为0.7伏左右,见箭头20。(在此文中,把增强型p沟道晶体管的阈值看作正值。)
在本发明中,我仅将正电压加到n沟道晶体管主体上,例如在0.0到+0.5伏之间(即图1的曲线11N和10N之间),于是将阈电压控制在0.7伏以下(箭头20)。同理,我仅将负电压加到p沟道晶体管主体上,例如在0.0到-0.5伏之间(即图2的曲线11P和10P之间),于是将阈电压控制在0.7伏以下(箭头20)。
图3(既适用于n沟道晶体管也适用于p沟道晶体管)示出在用和不用本发明时在最坏的情况下CMOS逻辑门的归一化栅极相对延迟与电源电压VDD的关系曲线。使用Honeywell绝缘体基外延硅(SOI)晶体管的最坏情况的阈电压变化来获得图示数值。使用的温度范围为-55℃到+125℃。曲线22示出不用本发明时的测试,应当指出,当所加电压VDD接近于1.0时,延迟从大约1.0单位改变到30到40单位(偏离刻度)。曲线24示出利用本发明时的测试,应当指出,现在延迟从大约0.7单位改变到8.0单位。利用本发明时,发现在+125℃时的最大阈电压大约为0.68伏。在-55℃时的最小阈电压大约为0.75伏。还应当指出,利用本发明时,在VDD为1.8伏时,延迟减少了约30%,VDD为1.5伏时,延迟减少了约40%,VDD为1.2伏时,延迟减少到原来的七分之一。所以,本发明允许使用低达1.0伏的电源电压,图中以虚线26表示,而不用本发明时,在电源电压为1.0伏时速度太慢,实际利用已不可能。
图4示出利用p沟道和n沟道CMOS晶体管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控制器的上部是n沟道控制器30N,产生输出端BN,控制器的下部是p沟道控制器30P,产生输出端BP。上下部分都利用四个子电路:1)恒流源,分别用虚线框36N和36P表示,2)参考电压电路,分别用虚线框40N和40P表示,3)箝位电路,分别用虚线框44N和44P表示,以及4)输出电路,分别用虚线框48N和48P表示。
恒流源36N和36P是先有技术中已知的常用电路,不再作详细说明。源36N所产生的恒定电流标为Icn,源36P所产生的恒定电流标为Icp。应当指出,由于对p沟道晶体管和n沟道晶体管的符号约定,Icn示为流出恒流源36N,而Icp示为流入恒流源36P。除了在n沟道控制器中使用n沟道晶体管和在p沟道控制器中使用p沟道晶体管外,控制器30的其余部分都相同,即,参考电路40P和参考电路40N相同,箝位电路44P和箝位电路44N相同,输出电路48P和输出电路48N相同。所以,p沟道控制器30P和n沟道控制器30N以相同的方式工作,只是方向相反。
如上所述,n沟道控制器利用的是加在晶体管主体端子子的正电压而不是负电压所控制的偏压(即在图1的曲线11N和10N之间)。在先有技术中,n沟道晶体管开始的阈值太低,所以必需对晶体管主体加负电压,以将其阈值提高到所需数值。这就要求有一个附加电源。在本发明中,n沟道晶体管以从正好到太高的阈值开始,因而增加而不是降低加到晶体管主体的电压就可以得到所需阈值,而不需附加电源。
在图4中,n沟道控制器30N的恒流源36N示为接收电源电压VDD并产生到达连接点50N的恒定电流Icn。连接点50N又连接到:a)参考电路40N中晶体管T1的漏极端子;b)输出电路48N中晶体管T3的栅极端子;以及c)箝位电路44N中晶体管T6的栅极和漏极端子。箝位电路44N还有晶体管T7,其主体端子子连接到晶体管T6的主体端子和源极端子,而其源极端子、栅极端子和漏极端子全都接地。参考电压VRN通过连线51N加到参考电路40N中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和输出电路48N中晶体管T2的栅极端子。T1主体上的电压通过连线52N连接到:a)晶体管T2的漏极端子;b)晶体管T3的源极端子;c)输出电路48N中连接点54N处的晶体管T2和T3的主体端子;以及d)输出端BN。连接点54N处的电压是来自输出电路48N的反馈电压,并提供给晶体管T1的主体端子和控制器30N的输出端BN。假定,集成电路中其余部分的n沟道晶体管以与n沟道晶体管T1基本上相同的方式工作,n沟道晶体管T1(如下所示)提供为获得晶体管T1以及集成电路中其它n沟道晶体管的所需阈值所必要的幅度的体电压。所以,输出端BN用来连接印刷电路中的n沟道晶体管(用晶体管T20代表),以提供用虚线56N表示的阈值控制电压。
如上所述,在p沟道控制器中,偏压由加到晶体管主体端子的负电压控制(即图2中曲线11P和10P之间)。在本发明中,相对于电源电压而言,p沟道晶体管开始的阈值就从正好到太低,降低而不是增加加到晶体管主体的电压就可以得到所需阈值,而不需附加电源。
p沟道控制器30P的恒流源36P与恒流源36N稍有不同,即,晶体管T13和T14位于恒流源36N中设置电阻器R的位置。这种电路在业界已众所周知,不再详述。
p沟道控制器30P的恒流源36P示为接收电源电压VDD并产生到达连接点50P的恒定电流Icp。连接点50P又连接到:a)参考电路40P中晶体管T8的漏极端子;b)输出电路48P中晶体管T10的栅极端子;以及c)箝位电路44P中晶体管T11的栅极和漏极端子。箝位电路44P还有晶体管T12,其主体端子连接到晶体管T11的主体端子和源极端子,而其源极端子、栅极端子和漏极端子全都连接到电源VDD。参考电压VRP通过连线51P加到参考电路40P中晶体管T8的栅极端子和输出电路48P中晶体管T9的栅极端子。晶体管T8主体端子上的电压通过连线52P连接到:a)晶体管T9的漏极端子;b)晶体管T10的源极端子;c)输出电路48P中连接点54P处的晶体管T9和T10的主体端子;以及d)输出端BP。连接点54P处的电压是来自输出电路48P的反馈电压,并提供给晶体管T8的主体端子和控制器30N的输出端BP。假定,集成电路中其余部分的p沟道晶体管以与p沟道晶体管T8基本上相同的方式工作,p沟道晶体管T8(如下所示)提供为获得晶体管T8以及集成电路中其它p沟道晶体管的所需阈值所必要的幅度的体电压。所以,输出端BP用来连接印刷电路中的p沟道晶体管(用晶体管T22代表),以提供用虚线56P表示的阈值控制电压。
在n沟道控制器30N工作时,如果假定T1的阈电压为例如0.6伏,参考电压VRN为0.5伏,则T1会“断开”,且由于电流ICN流入连接点54N,晶体管T3栅极上的电压开始增加。连接点54N处的反馈,即晶体管T1的体电压,开始正向增加,且如图1所示,随体电压增加,阈电压下降。
当反馈电压达到参考电压VRN,即0.5伏时,晶体管T1“导通”,且恒定电流Icn开始流过晶体管T1。这就降低了加到晶体管T3栅极的电压,连接点54N的输出开始下降。当晶体管T1的体电压正好足够高,可使加到晶体管T3栅极上的电压维持在能使电流流过晶体管T1并以恒定电平流到晶体管T3栅极的数值时,就达到平衡状态。这时。晶体管T1(以及所有的n沟道晶体管,例如集成电路中的T20)的阈值都将为所需阈值。应当指出,改变VRN的值,可以改变所需阈电压。因此,在同一个芯片上可以获得多个不同数值的阈电压,且不用改变工艺过程就可改变给定零件类型的阈电压。
箝位电路44N不一定需要,但在某些情况下,晶体管T1的体电压的增加可能总不够高,总达不到平衡。在此情况下,箝位电路44N可使增加停止。可以看出晶体管T6和T7接收和晶体管T3栅极相同的电压,其工作很像两个串联的二极管。于是,当连接点50N的电压达到预定数值时,电流将流经箝位电路44N到地并防止晶体管T1的体电压继续增加。虽然在所述点所达到的阈电压对于n沟道晶体管并不理想,但比起不用本发明的情况,这仍是一个相当低的阈值。
在p沟道控制器30P工作时,如果假定T8的阈电压为例如0.6伏,参考电压VRP为低于VDD的0.5伏,则T8会“断开”,且由于电流Icn流出连接点50P,晶体管T10栅极上的电压开始下降。连接点54P处的反馈,即晶体管T8的体电压,开始负向下降,且如图2所示,随体电压下降,阈电压下降。
当反馈电压达到参考电压VRP,即0.5伏时,晶体管T8“导通”,且恒定电流Icp开始流过晶体管T8。这就增加了加到晶体管T10栅极的电压,连接点54P的输出开始下降。当晶体管T8的体电压正好足够高,可使加到晶体管T10栅极上的电压维持在能使电流流过晶体管T8并以恒定电平流到晶体管T10栅极的数值时,就达到平衡状态。这时。晶体管T8(以及所有的p沟道晶体管,例如集成电路中的T22)的阈值都将为所需阈值。应当指出,改变VRP的值,可以改变所需阈电压。因此,在同一个芯片上可以获得多个不同数值的阈电压,且不用改变工艺过程就可改变给定零件类型的阈电压。
和箝位电路44N一样,箝位电路44P不一定需要,但在某些情况下,晶体管T8的体电压的下降可能总不够低,总达不到平衡。在此情况下,箝位电路44P可使下降停止。可以看出,晶体管T11和T12接收和晶体管T10栅极相同的电压,其工作很像两个串联的二极管。于是,当连接点50P的电压达到预定数值时,电流将流经箝位电路44P到地并防止晶体管T8的体电压继续下降。虽然在所述点所达到的阈电压对于p沟道晶体管并不理想,但比起不用本发明的情况,这仍是一个相当低的阈值。
可见,p沟道控制器和n沟道控制器的工作一样,只是输出电路40P所产生的电压相对于电源电压为负,且参考电路40P对负反馈电压作出响应,产生负偏压加到p沟道晶体管主体上,并产生阈电压的降低的绝对值,在p沟道晶体管的情况下,这仍会提高工作速度。
以上可见我已提供一种有负反馈的改进的阈电压源,向n沟道晶体管主体提供正偏压,向p沟道晶体管主体提供负偏压,从而提高速度而不需附加的电源。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作许多变化。例如,可以使用除36P和36N之外的恒流源,除箝位电路44P和44N外的箝位电路可以代用,除电路48P和48N外的输出电路也可使用,只要加到参考晶体管T1主体的反馈电压是如本文所述的方式加以控制。所以我不希望本发明被限制在结合优选实施例所作的具体说明上。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32)

1.一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阈值控制器,它包括:
具有主体的参考晶体管,其上的电压可以按照第一方向改变,以降低所述参考晶体管的阈电压;
反馈电路,可以用来产生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增加的反馈电压;以及
一种装置,它连接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所述主体以接收所述反馈电压,以便将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所述阈值降低到所需数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到所述参考晶体管的反馈电压的增加用来降低所述反馈电压的幅度,直到达到所述阈值由所述反馈电压维持在所需数值的平衡状态为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是n沟道晶体管阈值控制器,所述参考晶体管是具有主体的n沟道晶体管,所述方向为正向,且所述反馈电路可以产生正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参考电压源,且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参考电压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流源,且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恒流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到所述恒流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二输出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到所述参考电压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电压源,且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电源电压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包括源极,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包括漏极,所述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源极,且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主体连接到所述参考晶体管的主体,以便向其提供所述正电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参考晶体管主体的输出端,用于向下游n沟道晶体管提供所述正电压。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反馈电路的箝位电路,用于防止所述正电压超过预定数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栅极的箝位电路,以防止加到所述参考晶体管主体的所述正电压超过预定数值。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是p沟道晶体管阈值控制器,所述参考晶体管是具有主体的p沟道晶体管,所述方向为负向,且所述反馈电路可以产生负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参考电压源,且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参考电压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流源,且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恒流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到所述恒流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二输出晶体管,其栅极连接到所述参考电压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漏极接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电压源,且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电源电压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包括源极,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包括漏极,所述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源极,且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主体连接到所述参考晶体管的主体,以便向其提供所述负电压。
22.一种控制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阈值以提高速度同时持功耗的方法,包括参考晶体管和反馈电路,所述参考晶体管具有源极、栅极、漏极和主体,其中所述主体上的电压按照第一方向增加时可产生降低的阈值,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连接反馈电路,以便产生按照第一方向增加的反馈电压;
B.连接所述参考晶体管主体以从所述反馈电路接收所述反馈电压,以便将所述参考晶体管的阈值降低到所需数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C.向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所述栅极提供参考电压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D.向所述参考晶体管的所述漏极提供恒流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具有源极、栅极、漏极和主体的第一输出晶体管,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E.把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连接到所述恒流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具有源极、栅极、漏极和主体的第二输出晶体管,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F.把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连接到所述参考电压源。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压源,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G.对于n沟道晶体管,将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源极接地,而对于p沟道晶体管,将将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源极连接到所述电源电压源。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H.把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漏极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晶体管的主体连接到所述参考晶体管主体,以便向其提供所述反馈电压。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I.把所述参考晶体管的主体连接到输出端,以便向下游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提供所述反馈电压。
30.如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箝位电路,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J.把所述反馈电路连接到所述箝位电路,以便防止所述电压超过预定数值。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箝位电路,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连接到所述箝位电路,以便防止加到所述参考晶体管主体上的所述电压超过预定数值。
32.一种阈值控制器,它包括:
电源电压源;
第一参考电压源;
第一恒流源;
第一参考电路,所述第一参考电路包括n沟道晶体管,后者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源的栅极,并且具有源极、漏极和主体;
第一输出电路,它包括第一和第二n沟道输出晶体管,每个n沟道输出晶体管都有源极、栅极、漏极和主体;
一种装置,它将所述第一输出电路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主体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源极和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漏极;
一种装置,它将所述第一参考电路的所述晶体管主体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电路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主体;
第二参考电路,它包括p沟道晶体管,所述p沟道晶体管具有源极、栅极、漏极和主体;
第二参考电压源;
第二恒流源;
第二参考电路,所述第二参考电路包括p沟道晶体管,所述p沟道晶体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源的栅极,并且具有源极、漏极和主体;
第二输出电路,它包括第一和第二p沟道输出晶体管,每个所述p沟道输出晶体管具有源极、栅极、漏极和主体;
一种装置,它将所述第二输出电路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主体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电路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源极和所述第二输出电路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漏极;
一种装置,它将所述第二参考电路的所述晶体管主体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电路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主体;
一种装置,它将所述参考电路中所述p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输出电路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恒流源;
一种装置,它将所述参考电路中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输出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参考电压源;
输出装置,它分别连接到所述参考电路中所述晶体管主体,以便向下游的n沟道晶体管和p沟道晶体管提供信号。
CNB038059452A 2002-01-15 2003-01-15 N和p沟道晶体管的利用正主体偏压的自适应阈电压控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07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050,469 US6731157B2 (en) 2002-01-15 2002-01-15 Adaptive threshold voltage control with positive body bias for N and P-channel transistors
US10/050,469 2002-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3680A true CN1643680A (zh) 2005-07-20
CN100470765C CN100470765C (zh) 2009-03-18

Family

ID=21965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594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0765C (zh) 2002-01-15 2003-01-15 N和p沟道晶体管的利用正主体偏压的自适应阈电压控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731157B2 (zh)
EP (1) EP1468447B1 (zh)
JP (1) JP4555572B2 (zh)
CN (1) CN100470765C (zh)
AU (1) AU2003235599B2 (zh)
CA (1) CA2473734A1 (zh)
DE (1) DE60336207D1 (zh)
WO (1) WO2003060996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250A (zh) * 2009-08-07 2012-05-23 西门子公司 触发电路和整流器、尤其是用于具有压电微型发电机的能量自给的微系统的触发电路和整流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0322B1 (en) 2002-04-16 2007-02-20 Transmeta Corporation Closed loop feedback control of integrated circuits
US7205758B1 (en) * 2004-02-02 2007-04-17 Transmet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threshold voltage
US7949864B1 (en) 2002-12-31 2011-05-24 Vjekoslav Svilan Balanced adaptive body bias control
US7649402B1 (en) 2003-12-23 2010-01-19 Tien-Min Chen Feedback-controlled body-bias voltage source
US7859062B1 (en) 2004-02-02 2010-12-28 Koniaris Kleanthes 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comprising multiple body biasing domains
US7816742B1 (en) 2004-09-30 2010-10-19 Koniaris Kleanthes 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comprising multiple body biasing domains
US7509504B1 (en) 2004-09-30 2009-03-24 Transmet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of integrated circuits comprising body biasing systems
US7994846B2 (en) * 2009-05-14 2011-08-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mechanism to reduce current variation in a current reference branch circuit
US7825693B1 (en) 2009-08-31 2010-1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ed duty cycle distortion using controlled body device
US10833582B1 (en) 2020-03-02 2020-11-10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power management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28360A (ja) * 1990-02-02 1991-10-09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5216385A (en) * 1991-12-31 1993-06-01 Intel Corporation Resistorless trim amplifier using MOS devices for feedback elements
US5329184A (en) * 1992-11-05 1994-07-12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control of I/O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interface circuits
US5397934A (en) * 1993-04-05 1995-03-14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threshold voltage of MOS transistors
US5394934A (en) 1994-04-15 1995-03-07 American Standard Inc. Indoor air quality sensor and method
US5539351A (en) * 1994-11-03 1996-07-23 Gilsdorf; B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 gate volage of a transmission gate within a charge pump circuit
DE69906725D1 (de) 1999-08-31 2003-05-15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Hochgenaue Vorspannungsschaltung für eine CMOS Kaskodenstufe, insbesondere für rauscharme Verstärker
TW501278B (en) * 2000-06-12 2002-09-01 Intel Corp Apparatus and circuit having reduced leakage current and method therefor
JP3475237B2 (ja) * 2000-07-24 2003-12-08 東京大学長 電力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3537431B2 (ja) * 2003-03-10 2004-06-14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250A (zh) * 2009-08-07 2012-05-23 西门子公司 触发电路和整流器、尤其是用于具有压电微型发电机的能量自给的微系统的触发电路和整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68447B1 (en) 2011-03-02
WO2003060996A3 (en) 2003-10-16
CN100470765C (zh) 2009-03-18
JP4555572B2 (ja) 2010-10-06
JP2005515636A (ja) 2005-05-26
EP1468447A2 (en) 2004-10-20
AU2003235599A1 (en) 2003-07-30
US20030132735A1 (en) 2003-07-17
US6731157B2 (en) 2004-05-04
CA2473734A1 (en) 2003-07-24
DE60336207D1 (de) 2011-04-14
AU2003235599B2 (en) 2005-10-27
WO2003060996A2 (en) 200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0765C (zh) N和p沟道晶体管的利用正主体偏压的自适应阈电压控制
CN103051161B (zh) 用于驱动具有高阈值电压的晶体管的系统和方法
EP0800212A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EP3103196B1 (en) Buffer circuits and methods
JP7455604B2 (ja) ノーマリオン型トランジスタの駆動回路及び駆動方法
US2006015228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high-breakdown-voltage regulator
TW201443602A (zh) 驅動電路
CN116865730A (zh) 一种带有负反馈的高压宽输入范围电压比较器
CN111596719B (zh) 一种带防反接功能的高压ldo电路
CN113851075A (zh) 一种led显示屏恒流源驱动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KR900000068B1 (ko) 반도체 장치
JP2007534244A (ja) 出力段システム
US6518799B2 (en) Comparator and a control circuit for a power MOSFET
JPH0752837B2 (ja) 論理回路
CN116088620A (zh) 参考电压产生系统及其启动电路
CN108809295A (zh) 电平移位电路
JP3802412B2 (ja) Mosトランジスタ出力回路
Kumar et al. Bulk Driven Circuits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CN117353723B (zh) 高压电源开关
TW202242590A (zh) 具有自適應機制的電壓轉換電路
TWI778854B (zh) 電子系統及晶片
US6850116B1 (en) Accurate, high drive, zero offset voltage buffer
KR920005360B1 (ko) 레벨이동회로
JP2578143B2 (ja) 定電圧発生回路
KR920005242Y1 (ko) 레벨 이동 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