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0359A -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0359A
CN1630359A CNA200410100121XA CN200410100121A CN1630359A CN 1630359 A CN1630359 A CN 1630359A CN A200410100121X A CNA200410100121X A CN A200410100121XA CN 200410100121 A CN200410100121 A CN 200410100121A CN 1630359 A CN1630359 A CN 1630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recorded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0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4324C (zh
Inventor
奥村洋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086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535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087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7557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30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0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43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432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04N9/804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包括:多个记录介质;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记录数据;记录装置,用于每当从所述数据生成装置生成记录数据时,将所述记录数据分配并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以及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当所述数据生成装置和所述记录装置不在工作时,将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多个记录数据集中到一个记录介质中。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地将数据传输到多个记录介质的技术,并涉及一种其中应用了该技术的数字摄像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个人计算机中使用了这样一种技术:其中,当要存储数据时,将数据分割并存储于多个硬盘驱动器(HDD)中以减少数据的写入时间,以便提高系统性能。
数字摄像机中也非常需要这种旨在提高数据传输时间效率的技术。例如,提出了这样一种数字摄像机:其允许两个存储卡与其相连接,并且其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管理所连接的存储卡而不使用户意识到哪个存储卡被插入到哪个插槽中(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169225)。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从数字摄像机卸下该多个记录介质时,这些多个记录介质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而处于分散状态。如果从把多个记录介质作为一个整体的记录介质进行处理的技术构思来考虑,则不仅要求提高摄影时的图像数据传送时间的效率,而且要求作为多个记录介质的整体能够容易地实施摄影后的图像数据管理。另外,关于提高摄影时的图像数据传送时间的效率,要求开发进一步实现提高传送时间的效率的种种传送方式。
但是,专利文献1中没有解决这些课题的记载或启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短向记录介质传送数据的时间、能够容易地进行数据管理的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数据记录装置包括:多个记录介质;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记录数据;记录装置,用于每当由所述数据生成装置生成记录数据时,将所述记录数据分配并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以及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当所述数据生成装置和所述记录装置不在工作时,将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多个记录数据集中到一个记录介质中。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数据记录装置包括:多个可拆卸的记录装置;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记录数据;判断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多个记录装置的组合是否合适;以及记录装置,用于当所述多个记录装置的组合被判断为合适时,以分布方式将由所述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记录数据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数字摄像机包括:多个记录介质;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记录数据;记录装置,用于每当由所述数据生成装置生成记录数据时,将所述记录数据分配并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以及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当所述数据生成装置和所述记录装置不在工作时,将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多个记录数据集中到一个记录介质中。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数字摄像机包括:多个可拆卸的记录装置;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记录数据;判断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多个记录装置的组合是否合适;以及记录装置,用于当所述多个记录装置的组合被判断为合适时,以分布方式将由所述数据生成装置所生成的记录数据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中。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阐述本发明的优点,其部分地根据所述说明即可显见,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来获知。通过下面具体指出的装置和组合,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可以缩短向记录介质传送数据的时间,能够容易地进行数据管理。
附图说明
被并入本说明书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上述总体说明和下述对多个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数字摄像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握持部(grip portion)的打开的卡盖(card cover)处后面斜视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数字摄像机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如何为适配器装配存储卡的图;
图5是示出装配有存储卡的适配器的背面的图;
图6是示出记录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数据的图;
图7是示出存储卡读取器的图;
图8是示出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
图9是示出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
图12是示出记录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数据的图;
图13是示出记录介质与图像处理控制器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图;
图14是示出图像处理控制器中的与记录介质交换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图像处理控制器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数据交换信号的时序图的图;
图16是示出记录介质与图像处理控制器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图;
图17A是说明锁存电路的操作的图;
图17B是说明锁存电路的操作的图;
图18是表示图像处理控制器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数据交换信号的时序图的图;
图19是示出图像处理控制器与作为数据锁存电路的一部分的锁电路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图;
图20是示出数据输出操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当图像处理控制器只与记录介质交换数据时的信号的时序图的图;
图22是示出记录介质与图像处理控制器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图;
图23是表示图像处理控制器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数据交换信号的时序图的图;
图24是示出与组合标识信息相关联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25是示出专用标识文件的图;
图26是示出与组合标识信息相关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27是示出与组合标识信息相关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28是示出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
图29是示出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以及
图30是示出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数字摄像机的立体图。
该数字摄像机包括主体单元100、镜头单元12以及闪光单元(未示出)80。
另外,主体单元100包括摄像机操作切换器52、操作显示LCD 57、闪光灯安装座(attaching shoe)87以及握持部110。
摄像机操作切换器52配备有释放按钮52a、设置盘52b、模式盘52c以及电源开关52d。
释放按钮52a启动聚焦和拍摄操作。设置盘52b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模式盘52c设置曝光模式,例如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以及手动模式。电源开关52d是用于打开/关闭电源的开关。
在用于拍摄者握持主体单元100的握持部110中,设置有用于存放后面将描述的存储卡120的机构、电源电池54等。
图2是从握持部110的打开的卡盖111的后面斜视的立体图。在握持部110中设置有:插入部115a、115b;弹出杆(eject lever)116a、116b;以及压入状态检测开关(packed state detection switch)118。
插入部115a、115b使得存储卡120可以被插入记录介质的插槽(后述)中。弹出杆116a、116b使存储卡120从插入部115a、115b中弹出。压入状态检测开关118检测存储卡120是否处于插入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数字摄像机的系统结构进行描述。
本数字摄像机的系统包括:作为摄像机主体的主体单元100;可互换镜头单元12,其是附属器件(以下简称为“附件”);记录介质39,用于记录所摄取的图像数据;外部闪光单元80等。
用户所希望的镜头单元12通过设置在主体单元100前面的镜头座(未示出)被可拆卸地设置。
记录介质39是一外部记录介质,如各种存储卡或外部HDD,并且准备有多个记录介质39a、39b,它们以可通信且可互换的方式经由通信连接器35a、35b接合到摄像机主体。
闪光单元80包括闪光灯81、DC/DC转换器82、闪光控制微计算机83以及电池84,并可经由闪光通信连接器85以可通信的方式接合到摄像机主体。
镜头单元12由镜头控制微计算机(以下称为“Lucom”)5来控制。主体单元100由主体控制微计算机(以下称为“Bucom”)50来控制。应当注意,当组合Lucom 5和Bucom 50时,它们经由通信连接器6以可通信的方式电连接。由此,Lucom 5与Bucom 50相关地协作以作为摄像机系统进行操作。
在镜头单元12中设置有拍摄镜头12a和光圈(diaphragm)3。拍摄镜头12a由镜头驱动机构2中未示出的DC电机来驱动。光圈3由光圈驱动机构4中未示出的步进电机来驱动。Lucom 5根据Bucom 50的指令来控制这些电机中的每一个。
如图中所示,在主体单元100中设置有以下部件。例如,设置有:作为光学系统的多个单镜头反射系统部件;快门14;以及AF传感器单元30a,用于接收从副镜(sub mirror)13d反射的光通量以进行测距。对于作为光学系统的单镜头反射系统部件,设置有:五棱镜13a;快速回退镜(quick-return mirror)13b;目镜13c;以及副镜13d。在焦平面型快门14之后,通过防尘过滤器21设置有CCD 27,其用于对已透过所述光学系统的被摄物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
另外,防尘过滤器21设置有压电元件22,并且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48使压电元件22振动,以去除粘附到防尘过滤器21的灰尘。应当注意,由于压电元件22随着温度而改变其特性,所以Bucom 50根据由温度测量电路33所测量的温度来向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48提供合适的驱动信号。
在主体单元100中还设置有AF传感器驱动电路30b、镜驱动机构18、快门充电机构19、快门控制电路31以及测光电路32。
AF传感器驱动电路30b驱动和控制所述AF传感器单元30a。镜驱动机构18驱动和控制快速回退镜13b。快门充电机构19驱动快门14的前幕(curtain)和后幕。快门控制电路31控制所述第一幕帘和第二幕帘的运动。测光电路32基于来自五棱镜13a的光通量来执行测光处理。
另外,快门充电机构19和快门控制电路31与Bucom 50交换信号,以控制快门的打开/关闭操作。
该摄像机系统还配备有:图像处理控制器40,其通过利用连接到CCD 27的CCD接口电路34来执行图像处理;液晶监视器36;以及设置为存储区的SDRAM 38a、闪速存储器38b、记录介质39a、39b等。另外,该摄像机系统被配置为可以提供电子记录显示功能以及电子图像拾取功能。
记录介质39a、39b分别经由通信连接器35a、35b连接到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交换图像拾取数据。用于检测作为记录介质39a、39b的存储卡120是否已作为一组插入的压入状态检测开关118连接到Bucom 50。
Bucom 50配备有:操作显示LCD 57,其通过显示输出向用户通知摄像机的操作状态;以及摄像机操作切换器52。摄像机操作切换器52是一切换器组,其包括操作摄像机所必需的多个操作按钮,如释放按钮52a、模式盘52c以及电源开关52d。还配备有:作为电源的电池54;电源电路53a,用于在将电源电压转换为摄像机系统的各电路单元所需要的电压之后提供该电源电压;以及电源检测电路53b。
如上所述地配置的摄像机系统的各部分操作如下。
镜驱动机构18是用于将快速回退镜13b驱动到上位置(up position)和下位置(down position)的机构。当该快速回退镜13b处于下位置时,来自拍摄镜头12a的光通量被分光并引导到AF传感器单元30a侧和五棱镜13a侧。
来自AF传感器单元30a中的AF传感器的输出经由AF传感器驱动电路30b被馈送给Bucom 50,以进行公知的测距处理。
此外,用户可从与五棱镜13a邻近的目镜13c来观看被摄物体。另一方面,已透过五棱镜13a的光通量的一部分导向测光电路32内的光传感器(未示出),并且,基于其中所检测到的光量(light volume),执行公知的测距处理。
快门控制电路31从Bucom 50接收信号以驱动和控制快门,并根据所述信号控制快门14的操作。另外,快门控制电路31按预定时间向Bucom 50输出闪光定时信号,以使得闪光灯发光。Bucom 50根据这个闪光定时信号通过通信来向闪光单元80输出发光命令信号。
图像处理控制器40根据Bucom 50的命令来控制CCD接口电路34,以从CCD 27载入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控制器40转换为视频信号,并输出和显示在液晶监视器36上。用户可以根据显示在液晶监视器36上的图像检查所摄取的图像。
SDRAM 38a是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并且用作转换所述图像数据时的工作区等。另外,所述图像数据在被转换为JPEG数据之后,被设置为存储于记录介质39a、39b中。当存储以连拍模式所摄取的图像数据时,图像处理控制器40对数据传输操作进行控制,以使得可以高效地存储所述图像数据。
图4是示出如何为适配器125配置存储卡120a、120b的图。
存储卡120a、120b分别插入到设置在适配器125(其为连接部件)中的插入部126a、126b中,并被通过利用固定螺钉127a、127b来固定。由此,将装入适配器125中的多个存储卡120整体地安装到上述主体单元100插入部115a、115b中。
同时,设置在适配器125中的凸起部128按压图2中所示的压入状态检测开关118,从而检测到已安装适配器125。
应当注意,适配器125可配备多个存储卡,而不限于两个存储卡。另外,所述固定螺钉可适于接合到适配器125的侧面。
此外,存储卡120a、120b可通过摩擦而非固定螺钉固定到适配器125,还可通过利用夹持机构(pinch mechanism)固定到适配器125。也考虑到了整体模制。
图5是示出配备有存储卡120a、120b的适配器125的背侧的图。适配器125的背上设有一标签,其上可写下关于存储在存储卡120a、120b中的图像数据的信息(例如,标题、主题、拍摄日期)。这使得容易组织数据和检查内容。当然,也可以不利用这种适配器来安装所述两个存储卡。
图6是示出记录在存储卡120a、120b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如此图中所示,图像数据通常以分布方式记录在多个存储卡中,而非按顺序进行记录。结果,往往难以在各个存储卡120a、120b中独立地管理数据。具体来说,当存储卡120a、120b被独立地与其他多个存储卡保持在一起时,难以提取出属于同一组的多个存储卡。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存储卡120a、120b与适配器125一起整体地保持和处理,所以可容易地管理数据。另外,由于提供了标签,所以容易知道内容并组织数据。
图7是示出通过其它诸如PC的设备来读取记录在存储卡120a、120b中的数据的存储卡读取器135的图。
存储卡读取器135配备有:插入部136a、136b,用于插入存储卡120a、120b;以及压入状态检测开关138,用于检测存储卡120a、120b是否与适配器125插在一起。
另外,存储卡120a、120b中的数据经由连接插头137传输到PC(未示出)。相反,PC中的数据经由连接插头137传输到存储卡120a、120b。
图8、图9、图10以及图11是示出数字摄像机中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这些操作一般由图3中所示的Bucom 50来控制。
当在步骤S01中装入数字摄像机的电池时,在步骤S02中初始化内部数据区。更具体来说,初始化SDRAM 38a和闪速存储器38b的工作区、以及通信端口。
检查电源开关52d的状态,若在步骤S03中为“是”,即,当电源开关52d接通并向数字摄像机的各部分供电从而进入可操作状态时,则在步骤S04和S06中,检查作为记录介质39a、39b的存储卡120a(卡1)、120b(卡2),以查看它们是否被连接。
若在步骤S04和S06中为“是”,即,若连接了存储卡120a、120b,则在步骤S05和S07中,读取所连接的存储卡120a、120b中的文件分配表(FAT)信息,并获取和存储关于空闲空间等的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08中,检查压入状态检测开关118的状态。即,检查是否已连接装在适配器125中的存储卡120a、120b。当压入状态检测开关118打开时,认为应当将存储卡120a、120b成对进行处理,并在步骤S09中将压入状态标记(其为内部数据)设为“1”。当压入状态检测开关118关闭时,认为应当将存储卡120a、120b分开处理,并在步骤S10中将所述压入状态标记(其为内部数据)设为“0”。
随后,在步骤S11和S12中,基于所述FAT信息等,检查连接的存储卡120a、120b中的每一个以查看其是否具有空闲空间。这里,当可以按当前使用的图像质量模式来摄取一张或更多图像时,则判断存在空闲空间。当存储卡120a、120b没有任何空闲空间时,则在步骤S13中将其告警通知显示在操作显示LCD 57上。
接下来,在步骤S21中进行检查以查看摄像机操作切换器52的模式盘52c和设置盘52b是否被操作过以重新设置曝光模式等,并且当重新设置了曝光模式等时,在步骤S22执行用于按设置值进行图像拾取的预处理。
另外,若在步骤S23中为“否”,则开始等待,直到操作释放按钮52a。若在步骤S24中为“是”,即,若检测到释放按钮52a被半按下,则在步骤S25中为曝光计算执行测光,并且在步骤S26和S27中,基于来自AF传感器单元30a的输出来控制镜头单元12的拍摄镜头12a的驱动,以执行聚焦操作。
随后,若在步骤S28中为“是”,即,若检测到释放按钮52a被完全按下,则在步骤S29中执行曝光操作。即,将快速回退镜13b和副镜13d移出光路,并对快门14的第一幕帘和第二二幕帘进行控制,然后仅持续预定时间在CCD 27上形成光学图像。
另外,在步骤S30中,将从CCD 27摄取的并由图像处理控制器40处理过的图像传输到并记录在记录介质39a、39b中。
图11是示出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39a、39b中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若在步骤T01和T02中为“是”,即,若检查所述压入状态标记并发现所述压入状态标记为“1”同时存储卡120a具有空闲空间,则将图像交替传输到存储卡120a、120b。例如,若在步骤T03中为“是”,即,若所摄取的图像的帧号为奇数,则在步骤T04中将所述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20a中。若在步骤T03中为“否”,即,若所摄取的图像的帧号为偶数,则在步骤T05中将所述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20b中。
如此地交替记录图像,以使得可以同时在存储卡120a、120b中记录图像,由此可减少数据传输时间。
然而,若在步骤T02中为“否”,即,若存储卡120a没有任何空闲空间,则不能交替传输图像。从而,接着执行下述步骤T12之后的步骤,以将图像传输到存储卡120b中。
若在步骤T01中为“否”,即,若检查所述压入状态标记并发现所述压入状态标记为“0”,则将图像记录在所述多个存储卡中的一个中。
这样,若在步骤T10中为“是”,即,如果存储卡120a具有空闲空间,则在步骤T11中将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20a中。然而,若存储卡120a没有任何空闲空间,则在步骤T12中检查存储卡120b以查看其是否具有空闲空间。
若在步骤T12中为“是”,即,存储卡120b具有空闲空间,则在步骤T13中将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20b中。然而,若存储卡120b没有任何空闲空间,则在步骤S14中在操作显示LCD 57上显示通知无法记录图像的告警。应当注意,对于是否具有空闲空间的判断是基于实际摄取的图像的大小来执行的。
另外,在图11中所示的处理中,步骤T01到步骤T05中所示的处理(其中将图像分配并记录到存储卡120a、120b中)可以在所述数字摄像机以连拍模式来拍摄图像时执行。在所述连拍模式中,将在短时间段内生成许多图像,使得必须高效地将所述图像写入存储卡120a、120b中。然而,若不在所述连拍模式中,则将以长时间间隔来生成图像,使得向记录介质中的写入操作不那么重要。
如上所述地执行了图9中的步骤S39中的处理后,在不执行拍摄操作时的空闲时间将图像数据移到特定的记录介质。
即,在图10中,若在步骤S35和S36中为“否”,即,若既未操作也未半按下释放按钮52a,则在步骤S37中进行检查以查看所述图像数据是否还保留在缓冲区中。
若在步骤S37为“是”,即,若所述图像数据还保留在缓冲区中,则仍正向所述记录介质传输所述数据,从而不执行转移数据的处理。若在步骤S37为“否”,即,若所述图像数据不再保留在缓冲区中,则在步骤S38中进行检查以查看待转移的图像数据是否保留在存储卡120b中。
若在步骤S38为“否”,即,若待转移的图像数据不再保留在存储卡120b中,则转移已经完成,从而不再执行进一步的转移操作。
另外,若在步骤S38和S39为“是”,即,若待转移的图像数据保留在存储卡120b中且存储卡120a具有空闲空间,则在步骤S40中将存储卡120b中的图像的一帧转移到存储卡120a中。
在转移所述图像数据的一帧之后,返回到图8中的步骤S03重复上述处理。
图12是示出记录在所述存储卡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存储卡120b中的图像数据已被全部转移到存储卡120a中。根据该实施例,在数据记录期间中使用了多个存储卡以减少传输时间,然后利用空闲空间以将数据集中到一个存储卡中。由此,用户可以容易地管理数据。
接下来,对记录介质39a、39b与图像处理控制器40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进行描述。
图13是示出记录介质39a、39b与图像处理控制器40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图。
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与记录介质39a的通信连接器35a是通过以下信号来连接的:地址信号(A000到A009)、数据信号(D000到D015)、写入信号(WR0)、等待信号(WAIT0)以及芯片使能信号(CE0)。
地址信号(A000到A009)是图像处理控制器40用来指定地址的信号,其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利用所述地址将图像数据写入到记录介质39a中。数据信号(D000到D015)是图像处理控制器40用来表示待转移到记录介质39a的数据的信号。
写入信号(WR0)是图像处理控制器40用来指定定时的信号,其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利用所述定时从记录介质39a读取数据。等待信号(WAIT0)是记录介质39a用来请求图像处理控制器40暂时停止数据传输的信号。芯片使能信号(CE0)是指示图像处理控制器40选择记录介质39a作为目的地的信号。
按同样的方式,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与记录介质39b的通信连接器35b通过以下信号连接:地址信号(A100到A109)、数据信号(D100到D115)、写入信号(WR1)、等待信号(WAIT1)以及芯片使能信号(CE1)。这些信号的内容与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与通信连接器35a之间的信号的内容相同,对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图14是示出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中的与记录介质39a交换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与记录介质39a之间的数据交换信号的时序图的图。参照图14、图15来描述数据交换操作。
在步骤R01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芯片使能信号(CE0)置为“H(高)”电平,以通知将向记录介质39a传输数据。记录介质39a准备接收数据。
接下来,在步骤R02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地址端口输出地址(A000到A009)以写入图像数据。这里,图像处理控制器40已通过在该数据交换操作开始前执行的通信(未示出)获得了用于写入图像数据的地址信息。
随后,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待传输图像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然后,以每个所分割数据块作为每次传输的单元,重复传输以将所述图像数据传输到记录介质39a。
在步骤R03、R04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数据端口输出初始数据(D000到D015)。然后,当所述输出稳定时,以脉冲方式输出写入信号(WR0)。这里,作为脉冲宽度的时间t1和作为脉冲周期的时间t2是随记录介质39a的种类而不同的最优值。记录介质39a读取在输入写入信号(WR0)时所设置的数据(D000到D015)。
在步骤R05中,该处理重复预定次数,执行第一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从而,若预定次数为32,则16位×32=512位,即,一次传输中所传输的数据量为64字节。
接收到一个传输单元的数据的记录介质39a开始写入从存储卡120a的指定地址(A000到A009)接收到的数据。在此期间,将等待信号(WAIT0)置为“H”电平。
在步骤R06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暂时停止数据传输,直到等待信号(WAIT0)达到“L(低)”电平。当等待信号(WAIT0)达到“L”电平时,在步骤R02到R05中,计算出下一次待写入的地址(A000到A009)并将其输出到地址端口,由此开始下一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
重复执行以上传输过程,并且若在步骤R07中为“是”,即,若已输出全部图像数据,则在步骤R08中将芯片使能信号(CE0)置为“L”电平,以通知已完成向记录介质39a的数据传输。图像处理控制器40还根据相似的过程向记录介质39b传输所述图像数据。
根据该实施例,图像处理控制器40可以独立地向记录介质39a和记录介质39b传输数据,由此使得可以减少数据传输时间。
图16是示出记录介质39a、39b与图像处理控制器40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另一示例的图。
在该示例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的输出中只提供地址信号(A00到A09)和数据信号(D00到D15)中的一个系统。另外,共享数据信号(D00到D15)和地址信号(A00到A09)中的一部分,以减少输出端口数。
另外,新设置了地址信号锁存电路141a、141b和数据信号锁存电路142a、142b,以使得地址信号(A00到A09)和数据信号(D00到D15)与记录介质39a、39b相连接。此外,图像处理控制器40的输出中提供地址锁存信号(LATCH_A0、LATCH_A1)和数据锁存信号(LATCH_D0、LATCH_D1)。
图17A和17B是说明锁存电路的操作的图。图17A示出了锁存电路的内部结构。图17B示出了用于所述锁存电路的锁存电路144的一部分的输入/输出操作的真值表。
在图17A中,D0、D1、……表示输入数据,而Q0、Q1、……表示输出数据。另外,CK是锁存信号,而 OE为输出使能信号。应当注意,图中所述输出使能信号在OE的顶上加有横杠。
根据图17B的真值表,当输出使能信号( OE)处于“H”电平时,输出数据(Q0)固定在高阻抗状态。即,锁存电路144的输出值总是处于复位状态。
另一方面,当输出使能信号( OE)处于“L”电平且锁存信号(CK)已从“L”改变到“H”时,输出数据(D0)的状态被设置在输出数据(Q0)。
另外,当输出使能信号( OE)处于“L”电平且锁存信号(CK)已从“H”改变到“L”时,输出数据(D0)的保持其状态。即,所述输出数据处于锁存状态。
图18是表示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与记录介质39a、39b之间的数据交换信号的时序图的图。
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芯片使能信号(CE0、CE1)置为“H”电平,以通知将向记录介质39a、39b传输数据。记录介质39a、39b准备接收数据。
接下来,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所述地址端口输出地址(A00到A09),以将所述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39a中。这里,图像处理控制器40已通过在该数据交换操作开始前执行的通信(未示出)获得了用于写入图像数据的地址信息。
另外,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地址锁存信号(LATCH_A0)。如上所述,当地址锁存信号(LATCH_A0)从“H”改变到“L”时,保持锁存电路141a的输出,并在记录介质39a中设置一地址。
因而,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地址端口输出地址(A00到A09),以将所述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39b中。另外,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地址锁存信号(LATCH_A1)。如上所述,当地址锁存信号(LATCH_A1)从“H”改变到“L”时,保持锁存电路141b的输出,并在记录介质39b中设置一地址。
随后,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待传输的图像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并且,以每个分割数据作为每次传输的单元,重复传输以将所述图像数据传输到记录介质39a和记录介质39b。
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数据端口输出待传输到记录介质39a的初始数据(D00到D15),并以脉冲方式输出数据锁存信号(LATCH_D0)。如上所述,当数据锁存信号(LATCH_D0)从“H”改变到“L”时,保持锁存电路142a的输出,并将数据设置在记录介质39a中。当所述输出稳定时,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写入信号(WR0)。记录介质39a读取当输入写入信号(WR0)时设置的数据(D000到D015)。
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数据端口(D00到D15)输出待传输到记录介质39b的初始数据,并以脉冲方式输出数据锁存信号(LATCH_D1)。如上所述,当数据锁存信号(LATCH_D1)从“H”改变到“L”时,保持锁存电路142b的输出,并将数据设置在记录介质39b中。当所述输出稳定时,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写入信号(WR1)。记录介质39b读取当输入写入信号(WR1)时设置的数据(D000到D015)。
该处理重复预定次数,执行第一传输单元到记录介质39a、39b的数据传输。已接收到一个传输单元的数据的记录介质39a、39b开始写入从数据存储器120a、120b的指定地址(A000到A009、A100到A109)接收到的数据。在此期间,将等待信号(WAIT0、WAIT1)置为“H”电平。
图像处理控制器40暂时停止所述数据传输,直到等待信号(WAIT0、WAIT1)达到“L”电平。当等待信号(WAIT0、WAIT1)达到“L”电平时,计算出下一步待写入的地址(A000到A009)并将其输出到地址端口。由此开始下一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
重复执行以上传输过程,并且当已输出全部图像数据时,将芯片使能信号(CE0、CE1)置为“L”电平,以通知已完成向记录介质39a、39b的数据传输。
除了上述电路结构的效果以外,这种电路结构还使得可以减少图像处理控制器40的输出端口数。
图19是示出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与作为数据锁存电路142a的一部分的锁存电路145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另一示例的图。在该示例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控制输出使能信号( OE)的电平“H”、“L”,以使得可以进行切换;在锁存数据之后或者不经锁存地输出数据。
即,当输出使能信号( OE)处于“L”电平时,如针对图17A中所示的电路所述,由锁存信号(LATCH)保持的信号被作为锁存电路145的所述部分的输出数据输出。
另一方面,当输出使能信号( OE)处于“H”电平时,如针对图17中所示的电路所述,锁存电路145的所述部分的输出数据被复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输出使能信号( OE)输出来自除锁存电路145的所述部分以外的电路的数据信号。
利用该锁存电路,当存在多个记录介质时,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中那样传输数据;或者,当存在一个记录介质时,单独使用写入信号(WR0)而不使用所述锁存信号,就可传输数据,这是因为不需要锁存数据。
即,如图20中所示,在一个介质的情况下将输出使能信号( OE)置为“H”电平,而在多个介质的情况下将输出使能信号( OE)置为“L”电平,由此可以进行上述操作。
图21是表示当图像处理控制器40只与记录介质39a交换数据时的信号的时序图的图。即,其表示与一个记录介质进行数据交换的操作。
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芯片使能信号(CE0)置为“H”电平,以通知将向记录介质39a传输数据。记录介质39a准备接收数据。
接下来,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地址端口输出地址(A00到A09),以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39a中。这里,图像处理控制器40已通过在该数据交换操作开始前执行的通信(未示出)获得了用于写入图像数据的地址信息。
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地址锁存信号(LATCH_A0)。如上所述,当地址锁存信号(LATCH_A0)从“H”改变到“L”时,保持锁存电路141a的输出,并在记录介质39a中设置一地址。
随后,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待传输的图像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并且,以每个分割数据作为每次传输的单元,重复传输以将所述图像数据传输到记录介质39a。
从而,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输出使能信号( OE)置为“H”电平。由此,如针对图19中的电路所述,数据经过所述锁存电路并被输出到记录介质39a。
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数据端口(D00到D15)输出待传输到记录介质39a的初始数据。然后,当所述输出稳定时,以脉冲方式输出写入信号(WR0)。记录介质39a读取在输入写入信号(WR0)时设置的数据(D000到D015)。
该处理重复预定次数,执行第一传输单元到记录介质39a的数据传输。已接收到一个传输单元的数据的记录介质39a开始写入从数据存储器120a的指定地址(A000到A009)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在此期间,将等待信号(WAIT0)置为“H”电平。
随后,执行与上述电路示例中的操作相似的操作。即,图像处理控制器40暂时停止所述数据传输,直到等待信号(WAIT0)达到“L”电平。当等待信号(WAIT0)已达到“L”电平时,计算出下一步待写入的地址(A000到A009)并将其输出到地址端口,由此开始下一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重复执行以上传输过程,并且当已输出全部图像数据时,将芯片使能信号(CE0、CE1)置为“L”电平,以通知已完成向记录介质39a的数据传输。
根据该电路示例,可容易地切换和使用适合于记录介质的数目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22是示出记录介质39a、39b与图像处理控制器40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另一示例的图。
在该示例中,图像处理控制器40的输出端口中只提供了地址信号(A00到A09)和数据信号(D00到D15)中的一个系统。另外,共享数据信号(D00到D15)和地址信号(A00到A09)中的一部分,以减少输出端口的数量。
另外,为使地址信号(A00到A09)与记录介质39a、39b相连接,提供了地址信号锁存电路141a、141b,并且在图像处理控制器40的输出中设有地址锁存信号(LATCH_0、LATCH_1)。
另一方面,数据信号(D00到D15)通过公共信号线直接连接到记录介质39a、39b,其间没有锁存电路。
图23是表示图像处理控制器40与记录介质39a、39b之间的数据交换信号的时序图的图。
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芯片使能信号(CE0、CE1)置为“H”电平,以通知将向记录介质39a、39b传输数据。记录介质39a、39b准备接收数据。
接下来,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地址端口输出地址(A00到A09),以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39a中。这里,图像处理控制器40已通过在该数据交换操作开始前执行的通信(未示出)获得了用于写入图像数据的地址信息。
另外,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地址锁存信号(LATCH0)。如上所述,当地址锁存信号(LATCH0)从“H”改变到“L”时,保持锁存电路141a的输出,并在记录介质39a中设置一地址。
随后,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所述地址端口输出地址(A00到A09),以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39b中。另外,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地址锁存信号(LATCH1)。如上所述,当地址锁存信号(LATCH1)从“H”改变到“L”时,保持锁存电路141b的输出,并在记录介质39b中设置一地址。
随后,图像处理控制器40将待传输的图像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并且,以每个分割数据作为每次传输的单元,重复传输以将所述图像数据传输到记录介质。
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数据端口(D00到D15)输出待传输到记录介质39a的初始数据。然后,当所述输出稳定时,图像处理控制器40以脉冲方式输出写入信号(WR0)。记录介质39a读取当输入写入信号(WR0)时设置的数据(D000到D015)。
随后,图像处理控制器40向数据端口(D00到D15)输出待传输到记录介质39b的初始数据,并且,当所述输出稳定时以脉冲方式输出写入信号(WR1)。记录介质39b读取当输入写入信号(WR1)时设置的数据(D100到D115)。
以上处理重复预定次数,执行第一传输单元到记录介质39a、39b的数据传输。已接收到一个传输单元的数据的记录介质39a、39b开始写入从数据存储器120a、120b的指定地址(A000到A009、A100到A109)接收到的数据。在此期间,将等待信号(WAIT0、WAIT1)置为“H”电平。
图像处理控制器40暂时停止所述数据传输,直到等待信号(WAIT0、WAIT1)达到“L”电平。当等待信号(WAIT0、WAIT1)达到“L”电平时,计算出下一步待写入的地址(A00到A09)并将其输出到地址端口,由此开始下一传输单元的数据传输。
重复以上传输过程,并且当已输出全部图像数据时,将芯片使能信号(CE0、CE1)置为“L”电平,以通知已完成向记录介质39a、39b的数据传输。
这使得可以进一步简化所述电路结构。
另外,当组合使用多个记录介质时,优选地,可以将它们标识为一对。因此,将对用于检验待插入到记录介质39a、39b中的存储卡120是否基于一特定组合的方法进行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存储卡120中设有用于标识预定组合的组合标识信息。
图24是示出与组合标识信息相关联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在存储卡120a、120b中,专用标识文件122a、122b与由图像处理控制器40分配的图像数据121a、121b存储在一起。这些专用标识文件122a、122b具有指示存储卡120a和存储卡120b是基于一预定组合的组合标识信息。
图25中所示的专用标识文件122a、122b采用“日期+段码(segmentcode)”作为所述组合标识信息。即,图25中所示的专用标识文件122a含有与创建所述文件时的日期和时间对应的“2003jan251030”和与段码对应的“a”,作为所述组合标识信息。图25中所示的专用标识文件122b含有与所述日期和时间对应的“2003jan251030”和与段码对应的“b”,作为所述组合标识信息。由此,在该示例中,可以识别出存储有其中只有最后字符不同的组合标识信息的多个存储卡是基于所述预定组合的。
图26是示出与所述组合标识信息相关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在存储卡120a、120b中,专用标识文件123a、123b与由图像处理控制器40分配的图像数据121a、121b存储在一起。对于这些专用标识文件123a、123b的文件名,使用了指示存储卡120a和存储卡120b是基于一预定组合的组合标识信息。
在图26中所示的专用标识文件123a、123b中,“日期+段码”被定义为基于所述组合标识信息的文件名。即,专用标识文件123a的文件名是作为对应于日期的“YYMMDD”与对应于段码的“a”的组合的“YYMMDDa”。专用标识文件123b的文件名是作为对应于日期的“YYMMDD”与对应于段码的“b”的组合的“YYMMDDb”。由此,在该示例中,可以识别出存储有其中唯独最后字符不同的组合标识信息的多个存储卡是基于所述预定组合的。
图27是示出与所述组合标识信息相关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在存储卡120a、120b中,存储有由图像处理控制器40分配的图像数据121a、121b。另外,它们的卷标124a、124b带有指示存储卡120a和存储卡120b是基于一预定组合的组合标识信息。
在图27中所示的卷标124a、124b中,“日期+段码”被定义为基于组合标识信息的卷标名。即,卷标124a的文件名是如上述实施例中的“YYMMDDa”。卷标124b的文件名是如上述实施例中的“YYMMDDb”。由此,在该示例中,可以识别出其中卷标名中唯独最后字符不同的多个存储卡是基于所述预定组合的。
应当注意,所述组合标识信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日期信息,可采用任何组合标识信息,只要其使用了统一的符号。例如,可使用随机生成的代码。另外,也可将以其他方法生成的代码用作所述组合标识信息,只要它们是相互统一的并且在实际使用中是唯一的。
图28、图29以及图30是示出所述数字摄像机中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和记录操作的示意流程图。这些操作一般由图3中所示的Bucom 50来控制。
当在步骤S101装入数字摄像机的电池时,在步骤S102初始化内部数据区。更具体来说,初始化SDRAM 38a和闪速ROM 38b的工作区以及通信端口。
检查电源开关52d的状态,若在步骤S103中为“是”,即,当电源开关52d接通且向数字摄像机的各部分供电从而使其进入工作状态时,则在步骤S104和S106中,检查存储卡120a(卡1)、120b(卡2)是否连接到记录介质39a、39b。
若在步骤S104和S106中为“是”,即,若连接了存储卡120a、120b,则读取连接的存储卡120a、120b中的文件分配表(FAT)信息,并在步骤S105和S107中获取和存储关于空闲空间等的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108中,检查存储卡120a、120b是否具有组合标识信息。
如果在步骤S108中为“否”且在步骤S109中为“是”,即,若存储卡120a、120b不具有组合标识信息且所述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卡120a、120b中,则在步骤S110和S111中发出可能使用了不正确的存储卡120a、120b的告警,并在操作显示LCD上附加地显示一指令以要求指示是否应继续操作的输入,由此进入待机状态。
若拍摄者中断操作,则他切断电源开关52d,更换存储卡,并从头开始再次启动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11中为“是”,即,若拍摄者进行输入以继续操作,或者若在步骤S109中为“否”,即,若所述图像数据未存储在存储卡120a、120b中,则在步骤S112重新生成组合标识信息。
随后,在步骤S113和S114中,对存储卡120a、120b中的组合标识信息进行比较,以检查它们是否基于一预定组合。
若在步骤S114中为“是”,即,若它们基于预定组合,则将一成对标记设为“1”。若在步骤S114中为“否”,即,若它们不基于预定组合,则在步骤S116和117显示使用了存储卡120a、120b的不正确组合的告警,并将所述成对标记设为“0”。
随后,在步骤S118和S119中,基于所述FAT信息等来检查所连接的存储卡120a、120b中的每一个,以查看其是否具有空闲空间。在此,当可以按当前使用的图像质量模式来摄取一张或更多图像时,则判断存在空闲空间。若存储卡120a、120b没有任何空闲空间时,则在步骤S120中将通知其的告警显示在操作显示LCD 57上。
接下来,在步骤S121中进行检查以查看摄像机操作切换器52的模式盘52c和设置盘52b是否被操作过以重新设置曝光模式等。当已重新设置了曝光模式等时,则在步骤S122执行用于按设置值来进行图像拾取的预处理。
另外,若在步骤S123中为“否”,则开始等待,直到释放按钮52a被操作。若在步骤S124中为“是”,即,若检测到释放按钮52a被半按下,则在步骤S125中为曝光计算执行测光。然后,在步骤S126和S127中,基于来自AF传感器单元30a的输出控制镜头单元12的拍摄镜头12a的驱动,以执行聚焦操作。
随后,若在步骤S128中为“是”,即,若检测到释放按钮52a被完全按下,则在步骤S129中执行曝光操作。即,将快速回退镜13b和副镜13d移出光路,对快门14的第一幕帘和第二幕帘进行控制,然后仅持续预定时间在CCD 27上形成光学图像。
另外,在步骤S130中,将从CCD 27摄取并由图像处理控制器40处理过的图像传输到并记录在记录介质39a、39b中。
图30是示出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39a、39b中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若在步骤T101中为“是”,即,若检查了所述成对标记并发现该成对标记为“1”,则将图像交替传输到记录介质39a、39b。例如,若在步骤T102中为“是”,即,若所摄取的图像的帧号为奇数,则在步骤T103中将所述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20a中。若在步骤T102中为“否”,即,若所摄取的图像的帧号为偶数,则在步骤T104中将所述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20b中。
如此交替记录图像,以使得可以在存储卡120a、120b中同时记录图像。由此,可减少数据传输时间。
若在步骤T101中为“否”,即,若检查了所述成对标记并发现该成对标记为“0”,则将图像记录在所述多个存储卡中的一个中。
这样,若在步骤T110中为“是”,即,如果存储卡120a具有空闲空间,则在步骤T111中将图像传输到记录介质39a并将其记录在存储卡120a中。然而,若在步骤T110中为“否”,即,若存储卡120a没有任何空闲空间,则在步骤T112中检查存储卡120b以查看其是否具有空闲空间。
若在步骤T112中为“是”,即,如果存储卡120b具有空闲空间,则在步骤T113中将图像传输到记录介质39b并将其记录在存储卡120b中。然而,若在步骤T112中为“否”,即,若存储卡120b没有任何空闲空间,则在步骤S114中将通知无法记录图像的告警显示在操作显示LCD 57上。应当注意,对于是否存在空闲空间的判断是基于实际摄取的图像的大小来执行的。
另外,在图30中所示的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39a、39b中的处理中,步骤T101到步骤T104中所示的处理(其中将图像分配并记录到存储卡120a、120b中)可以在所述数字摄像机以连拍模式来拍摄图像时执行。在所述连拍模式中,在短时间段内生成许多图像,使得有必要将它们高效地写入记录介质39a、39b中。然而,若不在所述连拍模式中,则以长时间间隔生成图像,从而向记录介质中的写入操作不那么重要。
如上所述地执行了图29中的步骤S129中的处理后,上述处理返回到图28中的步骤S103开始重复。
应当注意,所述组合标识信息可以是文件夹名,而不是文件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发现其他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就其更广泛的方面而言,不限于本文所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总的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27)

1、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包括:
记录介质加载部,其可以加载有多个记录介质;
数据生成部,用于生成记录数据;以及
数据记录部,用于在将所述多个记录介质加载在所述记录介质加载部中时,每当从所述数据生成部生成记录数据时,将该记录数据分配并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
其中,所述数据记录部包括数据传输部,该数据传输部用于将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多个记录数据移动到一个记录介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包括手动操作部件,
其中,当所述手动操作部件被操作时,所述数据生成部生成记录数据;
当记录数据被生成时,所述数据记录部以按顺序将所述记录数据分配到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方式将所述记录数据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以及
在所述手动操作部件未被操作时,所述数据传输部移动所述记录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为数字摄像机,
其中,从所述数据生成部生成的记录数据是由图像拾取装置所摄取的被摄物体图像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还包括判断部,该判断部用于判断所述记录介质加载部中是否加载了所述多个记录介质。
5、一种数字摄像机,其包括:
图像拾取部,用于通过拍摄镜头、利用图像拾取装置来拾取被摄物体光通量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号;
图像处理控制器,用于将从所述图像拾取部输出的所述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以及
能够记录所述数字图像数据的多个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控制器具有以下功能:以分布方式将所述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以及将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多个图像数据集中到一个记录介质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摄像机,其中,所述图像处理控制器在将所述数字图像数据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之后的预定时间,将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所述多个图像数据集中到一个记录介质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摄像机,还包括微计算机,该微计算机控制所述图像处理控制器的操作。
8、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包括:
多个记录介质;
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记录数据;
记录装置,用于每当从所述数据生成装置生成记录数据时,将所述记录数据分配并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以及
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在所述数据生成装置和所述记录装置不工作时,将以分布方式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多个记录数据集中到一个记录介质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为数字摄像机。
10、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包括:
记录介质加载部,其可以加载有多个记录介质;
数据生成部,用于生成记录数据;
判断部,用于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被加载在所述记录介质加载部中时,判断所述多个记录介质的组合是否合适;以及
数据记录部,用于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被加载在所述记录介质加载部中且其组合被所述判断部判断为合适的情况下,每当从所述数据生成部生成记录数据时,将所述记录数据分配并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判断部基于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中的组合标识信息来作出判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组合标识信息是存储在每个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文件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组合标识信息是存储在每个所述记录介质中的特定文件的文本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组合标识信息是所述记录介质的卷标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组合标识信息是目录名或文件夹名。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还包括告警部,其用于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的组合被所述判断部判断为不合适时显示告警。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多个记录介质的组合被所述判断部判断为不合适时,所述数据记录部将待记录的数据记录在一个记录介质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一个记录介质的空闲空间已用完时,所述数据记录部将待记录的数据记录在另一记录介质中。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为数字摄像机,其中,从所述数据生成部生成的所述记录数据是由图像拾取装置所摄取的被摄物体图像数据。
20、一种数字摄像机,其包括:
多个记录介质;
微计算机,用于判断所述多个记录介质的组合是否合适;
图像拾取部,用于通过拍摄镜头、利用图像拾取装置来拾取被摄物体光通量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号;以及
图像处理控制器,用于将从所述图像拾取部输出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
其中,当所述多个记录介质的组合被所述微计算机判断为合适时,所述图像处理控制器以分布方式将所述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字摄像机,其中,所述微计算机基于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中的组合标识信息来作出判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字摄像机,其中,所述微计算机基于以下信息来作出判断:存储在每个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文件名、存储在每个所述记录介质中的特定文件的文本信息、所述记录介质的卷标信息、所述记录介质中的目录名或文件夹名。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字摄像机,其中,当所述多个记录介质的组合被所述微计算机判断为不合适时,显示告警。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字摄像机,其中,当所述多个记录介质的组合被判断为不合适时,将所述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一个记录介质中。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数字摄像机,其中,当所述一个记录介质的空闲空间已用完时,将所述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另一记录介质中。
26、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包括:
多个可拆卸的记录装置;
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记录数据;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多个记录装置的组合是否合适;以及
记录装置,用于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的组合被判断为合适时,以分布方式将由所述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记录数据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为数字摄像机。
CNB200410100121XA 2003-12-08 2004-12-08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3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8699A JP4253571B2 (ja) 2003-12-08 2003-12-08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3408700 2003-12-08
JP2003408700A JP2005175576A (ja) 2003-12-08 2003-12-08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3408699 2003-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0359A true CN1630359A (zh) 2005-06-22
CN100364324C CN100364324C (zh) 2008-01-23

Family

ID=34635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012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324C (zh) 2003-12-08 2004-12-08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477296B2 (zh)
CN (1) CN100364324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979C (zh) * 2006-02-10 2009-01-2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图像记录介质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4203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Viewfinder for shared image device
US20060190968A1 (en) * 2005-01-31 2006-08-24 Searete Llc, A Limited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Sharing between shared audio devices
US7920169B2 (en) * 2005-01-31 2011-04-05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Proximity of shared image devices
US9082456B2 (en) * 2005-01-31 2015-07-1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designation
US8902320B2 (en) * 2005-01-31 2014-12-02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or designation
US20060187227A1 (en) * 2005-01-31 2006-08-24 Jung Edward K Storage aspects for imaging device
US20060187228A1 (en) * 2005-01-31 2006-08-24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Sharing including peripheral shared image device
US20060171603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Resampling of transformed shared image techniques
US9910341B2 (en) * 2005-01-31 2018-03-06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designation
US20060187230A1 (en) * 2005-01-31 2006-08-24 Searete Llc Peripheral shared image device sharing
US20060285150A1 (en) * 2005-01-31 2006-12-21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Regional proximity for shared image device(s)
US9489717B2 (en) 2005-01-31 2016-11-08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US7876357B2 (en) 2005-01-31 2011-01-25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stimating shared image devic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r resources
US20060170956A1 (en) 2005-01-31 2006-08-03 Jung Edward K Shared image devices
US8606383B2 (en) * 2005-01-31 2013-12-10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Audio sharing
US9124729B2 (en) * 2005-01-31 2015-09-01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or designation
US20060173972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Audio sharing
US9001215B2 (en) * 2005-06-02 2015-04-07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stimating shared image devic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r resources
US9819490B2 (en) 2005-05-04 2017-11-14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Regional proximity for shared image device(s)
US10003762B2 (en) 2005-04-26 2018-06-19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s
JP4659567B2 (ja) * 2005-09-09 2011-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KR100677623B1 (ko) * 2005-12-13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데이터 통신을 이용하여 화상 형성 장치를 원격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282851A (ja) * 2008-05-23 2009-12-03 Toshiba Corp デジタル情報管理方法、デ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US20100245626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David Brian Woycechowsky Digital Camera
US20100253809A1 (en) * 2009-04-02 2010-10-07 Gary Horace Jensen Round Robin Digital Image Storage Using Parallel Storage Paths in Digital Cameras
TWI449414B (zh) * 2010-12-29 2014-08-11 Altek Corp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開機方法
JP5824888B2 (ja) * 2011-06-09 2015-12-0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3141064A (ja) * 2011-12-28 2013-07-18 Jvc Kenwood Corp 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6271B2 (ja) * 1989-07-27 2001-11-0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H07307077A (ja) 1994-05-13 1995-11-21 Sony Corp 記録媒体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KR0127029B1 (ko) * 1994-10-27 1998-04-01 김광호 메모리카드와 그 기록, 재생 및 소거방법
US5999697A (en) * 1995-07-21 1999-12-07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still images
JPH114401A (ja) * 1997-06-13 1999-01-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的撮像装置
JPH11282855A (ja) * 1998-03-26 1999-10-15 Sony Corp 画像検索方法及び画像検索装置
JP3383587B2 (ja) * 1998-07-07 2003-03-04 株式会社東芝 静止画像連続情報記録方法と光ディスクと光ディスクの情報再生装置と情報再生方法
JP2000050194A (ja) * 1998-07-27 2000-02-18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3414666B2 (ja) * 1999-03-15 2003-06-09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2000333066A (ja) 1999-05-21 2000-11-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US6873367B1 (en) * 1999-06-03 2005-03-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system
JP2001086462A (ja) 1999-09-17 2001-03-30 Sharp Corp 動画像記録装置及び動画像再生装置
JP2001111939A (ja) 1999-10-08 2001-04-20 Canon Inc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撮像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1169224A (ja) * 1999-12-09 2001-06-22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1169225A (ja) 1999-12-10 2001-06-22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743238B2 (ja) 1999-12-15 2006-0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1177793A (ja) * 1999-12-17 2001-06-29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JP2001185874A (ja) * 1999-12-24 2001-07-06 Minolta Co Ltd 電子機器
JP2003046758A (ja) * 2001-07-31 2003-02-14 Canon Inc 撮像装置、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3143456A (ja) 2001-11-05 2003-05-16 Konica Corp カメ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979C (zh) * 2006-02-10 2009-01-2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图像记录介质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64324C (zh) 2008-01-23
US20050123270A1 (en) 2005-06-09
US7477296B2 (en) 2009-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0359A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字摄像机
CN1306442C (zh) 文件管理方法及其装置、摄像装置
CN1167257C (zh) 具有寻象器图象显示功能的电子照相机
CN1324397C (zh) 摄影装置以及动作处理方法
CN1929535A (zh) 成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834773A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光学装置
CN1193116A (zh) 记录全球定位系统装置的测位信息的摄像机
CN1968391A (zh) 摄影装置、显示控制方法、程序
CN1914908A (zh) 摄像装置
CN1525742A (zh) 图像再生装置和图像再生方法
CN1731269A (zh) 摄像装置
CN1578410A (zh) 电子静像相机、电子静像相机系统及程序
CN1231045C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976401A (zh) 远程摄像系统和摄像机系统
CN1655044A (zh) 照相机
CN1777864A (zh) 图像输出系统及其方法
CN1303813C (zh) 数据记录装置及数据记录方法
CN1885145A (zh) 具有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CN1940640A (zh) 具有手震补正功能的摄像装置
CN1531334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和具有该装置的照相机
CN1292583C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123842C (zh) 扫描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806437A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媒体管理方法
CN1713705A (zh) 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安装装置
CN1262876C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