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6777A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6777A
CN1616777A CNA2004100903743A CN200410090374A CN1616777A CN 1616777 A CN1616777 A CN 1616777A CN A2004100903743 A CNA2004100903743 A CN A2004100903743A CN 200410090374 A CN200410090374 A CN 200410090374A CN 1616777 A CN1616777 A CN 1616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driver
engineering machinery
operator
prot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03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敬弘
田村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6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6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驾驶室的液压挖掘机等自行式工程机械。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即使万一翻倒,可保护驾驶室,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它具有旋转构架(1)和设置在旋转构架(1)上的驾驶室(2),将用于工程机械翻倒时防止驾驶室(2)受到直接冲击的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设置在驾驶室(2)上部(2a)之上,利用设置在旋转构架(1)上的立柱(4a)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后端部的同时,在驾驶室(2)的上部(2a)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之间的前支柱(2b)的上端部上方设置支承件(5),该支承件(5)在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因工程机械翻倒受到冲击时可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前端部。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旋转构架和在旋转构架上设有驾驶室的液压挖掘机等自行式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液压挖掘机等自行式工程机械由下部行走体和上部旋转体构成,下部行走体使用可使自行式工程机械行走的履带等,上部旋转体可旋转地设置于下部行走体上。上部旋转体在作为其底盘的旋转构架上,设置有驾驶室、机械室、配重等装置。在旋转构架的前端通常设置有作业装置(前端),该作业装置具有相对于旋转构架可倾动的梁和相对于梁可摇动的前臂,相对于前臂可摇动实行各种作业的铲斗等附加装置。例如:液压挖掘机上,将这样的作业装置设置于旋转构架行走方向的右侧,因此将驾驶室设置于尽可能靠近旋转构架的左侧边界处。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对这样的工程机械在倾倒时,为保护驾驶室、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而提出的。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驾驶室是指划分出操作人员的操作空间的隔壁,也称司机室。制造这种工程机械的驾驶室时,例如,是将一对钢板连接形成左右各侧面,再用一块钢板形成上面和后面。而且,将构成驾驶室上面的钢板和后面的钢板,通过焊接分别安装在构成左右侧面部分的连接钢板的上端部分及后端部分。将一对钢板连接形成左右各侧面部分时,在一对钢板之间形成多根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空柱状的柱状件,在该柱状件的中空部内装填适当的钢管钢筋等加强材料或填充材料而形成支柱,这些支柱可提高驾驶室的刚性,起着驾驶室上下方向的骨架的作用。
通常,这些柱状的支柱包括,构成驾驶室前端骨架的前支柱,构成驾驶室中央骨架的中央支柱,构成驾驶室后端骨架的后支柱,这一组支柱分别形成于左右两侧面部分。并且,在左右侧面部分的前支柱之间安装有前玻璃,在左或右一方的侧面部分的前支柱与中央支柱之间安装有可开关的门。还有,在左右侧面板及后面板的一定位置开有适当窗口并安装玻璃等,同时,在左右侧面板及后面板的底部,通过由矩形框架构成的托架安装有地板。工程机械的驾驶室采用以上所述的结构形成以极力提高驾驶室的刚性,并通过防振体设置在旋转构架上。具有这种驾驶室的工程机械记载在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5491号公报(第3-6页、图1-7)中。
可是,液压挖掘机等具有履带的工程机械具有即使在坡度相当大的地方也能行驶的性能。因此,在坡地上作业或在坡地上移动时,有向旋转构架的左面或左方向翻倒的危险性。另外,这样的工程机械,也有通过安装附加装置进行吊装并移送起吊件的作业等,或进行举起重物使其旋转的作业。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进行这样的作业时也有倾倒的危险性。
当工程机械因此而万一(特别是向有驾驶室的左侧一方)翻倒时,如上所述由于驾驶室靠近直到接近旋转构架的一侧的边界设置,因而驾驶室的侧面的顶部与地面相撞,直接受到激烈的冲击。于是,驾驶室以高的刚性形成,有可能因这种冲击而产生大的变形。驾驶室因这样的翻倒所产生的变形,与重量越大的车辆变形越严重。当这样的驾驶室因受到直接冲击而变形时,对在驾驶室内进行操作的操作人员当然带来很大的危险。另外,由于这样的驾驶室的变形,其门无法打开,操作人员还有无法逃出车外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即使其万一翻倒时,可以保护驾驶室,从而保证驾驶室内操作人员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的工程机械是,具有旋转构架和设置在旋转构架上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在驾驶室的顶部上设置用于防止工程机械翻倒时驾驶室受到直接冲击的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利用设置在旋转构架上的支持结构件支持该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的后部的同时,还在驾驶室的顶部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之间设置支持装置,该支持装在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因工程机械翻倒受到冲击时,还可利用支持结构件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的前侧部位。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工程机械的特征是,支持装置的结构允许驾驶室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之间相对位移。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工程机械的特征是,支持装置以橡胶、弹簧、液压阻尼器等弹性体构成。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工程机械的特征是,在驾驶室的顶部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之间设置支持装置时,将支持装置设置在上下方向的骨架的上端部的上方,使其与用于提高驾驶室的刚性的上下方向的骨架的上端部相重合。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由于采用了这样的装置,因而,在万一翻倒时,先是驾驶室顶部的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与地面冲撞,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直接承受该冲撞时的冲击,可防止如过去一样驾驶室直接承受该冲击。这时,由于其结构为,将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所受的这样的冲击负荷适当地分散并传递到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后部的支持结构件和利用支持结构件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前侧部位的支持装置,同时可利用两者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因而,即使支持结构件的强度不大幅度增加,也能可靠地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
前述的冲击负荷虽通过支持装置也加给了驾驶室,但该负荷除该支持装置外也传递给支持结构件,由于被分散传递,因而不会对驾驶室施加特大的负荷,可防止驾驶室像过去一样发生很大的变形。因此,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可保护驾驶室,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另外,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由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前侧部位的支持与其后部不同,不是用占据驾驶室的高度方向的空间的支持结构件,而是用设置在驾驶室顶部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之间的支持装置,因而,不会像也用支持结构件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的前部时那样妨碍视野。
从以下的说明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由于采用了上述的“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装置”,因而,即使万一发生翻倒时,也可保护驾驶室,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还有,它既发挥了优良的效果,同时,尤其是通过以在驾驶室的顶部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之间设置的支持装置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的前部,因而操作时不会有支持结构件那样的东西妨碍前方的视线。
在实施本发明的工程机械时,特别是实施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时,由于工程机械翻倒时的冲击主要由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后部的支持结构件承受,而由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前侧部位的支持装置辅助地承受其冲击,因而,可进一步减少对驾驶室施加的冲击负荷。工程机械翻倒时,可更加可靠地获得保护驾驶室,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的效果。在这样实施的工程机械的基础上,若进一步实施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时,除发挥这样的效果外,工程机械翻倒时,可利用弹性体缓冲驾驶室所受的冲击,可进一步增加其效果。
在实施本发明的工程机械时,特别是实施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时,工程机械翻倒时,由于可由用于提高驾驶室的刚性的上下方向的骨架的上端部承受通过支持装置加到驾驶室的负荷,因而不必为强化承受来自支持装置的负荷的施驾驶室的部位而采取格外的增强措施。因此,既降低了工程机械的制造费用,还能保护驾驶室,从而保证驾驶室内操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基本的实施的工程机械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工程机械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支持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支持装置的垂直剖面图。
图5是放大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支持装置的第2例的垂直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用图1-图5说明本发明实际上如何实施,从而明确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基本的实施的工程机械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基本的实施的工程机械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工程机械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支持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支持装置的垂直剖面图。图5是放大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支持装置的第2例的垂直剖面图。
实施本发明的以下所示例子的工程机械,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工程机械同样,是具有旋转构架及设置在旋转构架上的驾驶室的液压挖掘机等以履带行走的自行式工程机械。
首先,参考图1和图2说明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一般构造及其相关事项。
这些图中,1是可旋转地设置在下部行走体上、作为上部旋转体的底盘的旋转构架、2是设置在该旋转构架上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2a是成为驾驶室2的顶棚的驾驶室2的上部、2b是作为驾驶室2的前端部骨架的前支柱、2c是作为驾驶室2的中央部骨架的中央支柱、2d是作为驾驶室2的后部骨架的后支柱、2e是由一对钢板结合而成的驾驶室2的侧面部、2f是以一块钢板形成的驾驶室2的后面部、2g是作为驾驶室2的前部的前玻璃窗、2h是驾驶室2的门、6是自行式工程机械在行走或作业时,用于对旋转构架1产生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室2进行缓冲的防振体。
旋转构架1可旋转地设置在以履带行走的下部行走体(未图示)上,并可利用未图示的液压马达使其旋转。虽未图示,但在旋转构架1前端的行走方向的右侧设置有作业装置,该作业装置具有相对于旋转构架1可倾动的梁和相对于该梁可摇动的前臂,及相对于该前臂可摇动的进行各种作业的铲斗等附属装置。因此,通常,驾驶室2设置在尽可能靠近旋转构架1的左侧边界。为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驾驶室2通过采用下述结构形成尽可能使其难于变形。
前支柱2b、中央支柱2c和后支柱2d的制作如下,在将一对钢板连接,形成驾驶室2的侧面部2e时,在一对钢板间形成从上端延伸到下端的中空柱状的支柱部分,通过在该支柱部分的中空部分内填充适当的钢管钢筋等加强材料或填充材料,从而提高其刚性。这时,用于形成前支柱2b和后支柱2d的各中空的支柱部分分别沿着驾驶室2的侧面前端和后端的形状形成若干曲线状,用于形成中央支柱2c的中空的支柱部分做成直线状。
在构成这样形成的驾驶室2的左右两侧面部2e的钢板的上端部和后端部上,通过焊接分别安装构成驾驶室2的上面部2a和后面部2f。在构成这左右两个侧面部2e及后面部2f的钢板的一定位置上,预先形成用于安装门2h的开口及窗口,在窗口上安装玻璃等透明板。另外,在左右侧面部2e的前支柱2b之间安装前玻璃2g,在左或右一方的侧面部2e的前支柱2b与中央支柱2c之间,通过将门2h以枢轴连接在中央支柱2c上,可开关地安装门2h。这样做成箱状的驾驶室2构成组装结构物,在该组装结构物的左右侧面部2e和后面部2f等的底部,通过由矩形框体构成的托架(未图示)安装地板。工程机械的驾驶室2采用以上的结构,可极大地提高驾驶室2的刚性,并通过防振体6安装到旋转构架1上。
下面,参考图1-图5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特征事项。
图1和图2所示的工程机械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基本实施例。3是在工程机械翻倒(对液压挖掘机而言,翻倒方向是驾驶室受到冲击的方向,既向左的方向)时,用于防止驾驶室受到直接冲击的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4a,4b是作为支持该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后端部的支持结构件的的立柱;5是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由于工程机械翻倒而受到冲击时,与立柱4a,4b相比作为可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前侧部位的支持装置的支撑体。
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配置于驾驶室2的上部2a上,只在后部以左右立柱4a,4b支持,而在前部则敢于不设置这种支持结构件。左右立柱4a,4b配置于驾驶室2的背后,利用焊接安装在旋转构架1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上,或通过托架用螺栓相连接。这里所示的例子,虽是用一对立柱4a,4b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但也可以用更多的立柱进行支持,在这一对立柱4a,4b之间设置另外的立柱。也可以用上下延伸的板件进行支持以代替立柱4a,4b。
在工程机械翻倒时,为了使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比驾驶室2能先与地面接触且承受冲击,至少将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做成使其侧部与接近旋转构架1侧部的驾驶室2的左侧面部2e相比向外方伸出一些。此外,由于该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设置于驾驶室2的上部2a之上,在楼房解体的现场或碎石场用工程机械进行作业时,还可获得避免下落物(从上方来的冲击)砸到驾驶室2内的操作人员的效果。若适当选定立柱4a,4b的强度(例如粗细),虽仅用两根立柱4a,4b即可支持该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但在图1和图2的例子中,根据工程机械的翻倒状态通过采用支承件5可对冲击负荷予以分担支持,这样也不必图徒劳地增强立柱4a,4b的强度。
该支承件5的结构最好允许驾驶室2对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有某种程度的相对位移,在图1和图2的例子中,支承件5是由橡胶、弹簧、液压阻尼器等弹性体制成。通过以这样的弹性体构成支承件5,驾驶室2实质上不受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约束,而允许在上下左右方向位移一定距离。此处,将这样的支承件5设置于驾驶室2前端部附近的左右,图2中,虽只表示了设置在行走方向的左侧,但实际上在行走方向的右侧也设置了同样的支承件5。
在图1和图2的例子中,在驾驶室2的顶部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之间设置支承件5时,将支承件5设置在前支柱2b上端部的上方(前支柱2b与驾驶室2上部2a的相交区域x的上方),从而使其与作为驾驶室2前端位置的骨架部的前支柱2b的上端部重合。也可以将这样的支承件5设置在中央支柱2c的上端部的上方(中央支柱2c与驾驶室2上部2a相交的区域y的上方),或设置在后支柱2d的上端部的上方(后支柱2d与驾驶室2上部2a相交的区域z的上方),以代替将支承件5设置在前支柱2b的上端部的上方。除了将支承件5设置在前支柱2b的上端部的上方外,也可以将同样的支承件5设置在在中央支柱2c和后支柱2d的一方或双方的上端部的上方,无论设置在何处,最好将支承件5设置在支柱2b、2c、2d的上端部的上方,从而使支承件5与它们相重合,。
以下,对具有以上结构大图1和图2所示的工程机械说明其作用效果。
本工程机械由于做成使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侧部比驾驶室2的左侧面部2e伸出外方一些,因而,万一发生左侧翻倒时,驾驶室2上部2a之上的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先与地面发生冲撞,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直接承受冲撞的冲击,这样可以避免驾驶室2像过去那样遭受直接冲击。此外,在向右侧翻倒时,驾驶室2的右侧面部2e与旋转构架1的右侧部有相当距离,而且如前所述,由于在驾驶室2的右侧设置有作业装置(前端),因此几乎完全不会发生驾驶室2与地面的冲撞。
由于将其结构做成,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与地面冲撞承受冲击时,主要由其后部的左右立柱4a,4b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根据该负荷的状态,将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因冲击承受的负荷适当地分散并传递给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后部侧的左右立柱4a,4b和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前端的支承件5,同时由于立柱4a,4b和支承件5的公同作用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因而,即使立柱4a,4b的强度没有太大的增强,也能可靠地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
前述因冲击产生的负荷,虽按翻倒状态传递给支承件5也施加到驾驶室2上,但该负荷除了传递给支承件5外,由于还分散传递到旋转构架1上的立柱4a,4b上,因而,对驾驶室2不会施加很大的负荷,可防止驾驶室2像原来那样产生很大的变形,能最低限度地确保护作业人员的活动空间。因此,瑞采用本工程机械,可保护驾驶室2,从而保证驾驶室2内操作人员的安全。
然而,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方式,除了用立柱4a,4b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外,还可考虑采用如下方法:通过用立柱沿着前玻璃2g的前面连接旋转构架1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各自的左右前端部,从而以立柱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前部。但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时,由于前玻璃2g的左右两端部被较长的立柱挡住,因而驾驶室2前方的左右视野变窄。与之相反,本工程机械中,由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前侧部位的支持与后部侧不同,不是用挡住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的空间的立柱4a,4b进行的,而是用在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与驾驶室2的顶部之间设置的支承件5进行的,因而,不会像用立柱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前部那样妨碍前方的视野。
本工程机械中,特别是由于支承件5的构允许驾驶室2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之间相对位移,因而主要由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后侧部的立柱4a,4b承受工程机械翻倒时的冲击,由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前部的支承件5辅助地承受该冲击。因此,可进一步减轻因工程机械翻倒时的冲击施加在驾驶室2上的负荷,可进一步发挥工程机械翻倒时对驾驶室2的保护,从而保证驾驶室2内操作人员的安全的效果。另外,由于支承件5的结构允许驾驶室2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之间相对位移,因而不会损害用于缓和从旋转构架1传递到驾驶室2的振动的防振体6的原有的功能。特别是由于该支承件5由橡胶、弹簧、液压阻尼器等弹性体构成,因而除了发挥其减振效果外,还可利用这样的弹性体对工程机械翻倒时驾驶室2所受的冲击进行缓冲,可进一步增加了保护效果。
在将支承件5设置在驾驶室2的顶部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之间的情况下,由于将支承件5设置在前支柱2b的上端部的上方,从而使其与前支柱2b的上端部重合,因而,工程机械翻倒时通过支承件5施加到驾驶室2上的负荷可由作为用于提高驾驶室2的刚性的上下方向的骨架的前支柱2b的上端部承受。因此,由于没有必要为了强化承受来自支承件5的负荷的驾驶室2某个位置而采取格外的增强措施,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工程机械的制造费用,又能可靠地保护驾驶室2,从而保证驾驶室内操作人员的安全。
最后,参考图3-图5,说明与所述工程机械的支承件5功能相同的其他支持装置的例子。
图3和图4所示的这种支持装置的例子是构成作为支持装置的支承件5’的例子,该支承件5’由被插入部件7和插入部件8构成,该被插入部件7有可插入凸状体8a的插入孔7a;该插入部件8有用于插入该被插入部件7的插入孔7a中的凸状体8a。被插入部件7做成内部有圆孔状的插入孔7a的环状,插入部件8的基部具有圆板状安装部8b,在该安装部8b上设置有突出的杆状凸状体8a。被插入部件7的插入孔7a的直径做成与凸状体8a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插入部件8的凸状体8a插入其中时,凸状体8a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可有一定的位移。
在此所示的例子中,虽然将这样构成的支承件5’的被插入部件7固定于驾驶室2的上部2a,将插入部件8固定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一侧,但也可以将两个部件7、8与之相反地予以固定。此时,支承件5’应参照上述的支承件5,最好将支承件5’的被插入部件7及插入部件8设置在支柱2b,2c,2d的上端部的上方位置,从而使其与支柱2b,2c,2d的上端部重合。
由于该支承件5’具有这样的结构,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因工程机械翻倒受到冲击时,通过使被插入部件7与插入部件8的安装部8b的下面接触,与立柱4a,4b相比可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的前侧部位。因此,即使在设置这样的支承件5’取代前述支承件5的,也可保护驾驶室,从而保证驾驶室内操作人员的安全,能与前述实施例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由于采用允许驾驶室2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之间相对位移的结构,因而与前述实施例同样,可进一步减轻因工程机械翻倒时施加在驾驶室2上的负荷,可进一步可靠地发挥在工程机械翻倒时对驾驶室2的保护及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的效果。在采用支承件5使用橡胶、弹簧、液压阻尼器等弹性体构成支持装置时,由于必须提高弹性体的强度才能使其耐受传递给它的较大的负荷,这样,虽增加支持装置的制造费用,然而在以支承件5’构成支持装置时,可以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金属零部件制作支持装置,从而可以廉价的制作支持装置。
图5中所示支持装置的例子是构成作为支持装置的支承件5”的例子,它是在图3和图4所示的支承件5’的基础上,通过在被插入部件7的插入孔7a的内周部装配橡胶类材料9制成。即,该支承件5”在将插入部件8的凸状体8a插入被插入部件7的插入孔7a时,因将环状橡胶类材料9固定在插入孔7a的孔壁,从而使插入孔7a与凸状体8a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即使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将凸状体8a插入插入孔7a时,可使环状橡胶类材料9变形、从而可使凸状体8a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有某种程度的位移,因而这种结构也允许驾驶室2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之间相对位移。
图5的实施例中的支承件5”可利用橡胶类材料9的作用以防止令人不快的撞击声,该撞击声是自行式工程机械在行走或作业时,由于旋转构架1产生的振动使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相对驾驶室2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从而使被插入部件7的插入孔7a和凸状体8a产生撞击发生的。若将这样的橡胶类材料9固定在被插入部件7的上面及插入部件8的安装部8b的下面上,设置成在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对驾驶室2产生垂直方向的位移时,使被插入部件7和插入部件8之间无直接接触,则可防止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3在垂直方向位移时产生撞击声。以上,作为履带自行式的工程机械,以具有液压挖掘机那样的作业装置的工程机械为例,对实施本发明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履带式运载车(在履带式的下部走行体上设置具有翻斗型货槽的上部回转体的自行式工程机械)那样的工程机械。

Claims (4)

1.一种工程机械,具有旋转构架和设置在旋转构架上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在驾驶室的顶部上设置用于防止工程机械翻倒时驾驶室受到直接冲击的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利用设置在旋转构架上的支持结构件支持该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的后部的同时,还在驾驶室的顶部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之间设置支持装置,该支持装在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因工程机械翻倒受到冲击时,还可利用支持结构件支持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的前侧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支持装置的结构允许驾驶室与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之间相对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支持装置以橡胶、弹簧、液压阻尼器等弹性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在驾驶室的顶部和驾驶室用保护结构体之间设置支持装置时,将支持装置设置在上下方向的骨架的上端部的上方,使其与用于提高驾驶室的刚性的上下方向的骨架的上端部相重合。
CNA2004100903743A 2003-11-13 2004-11-12 工程机械 Pending CN1616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3751 2003-11-13
JP2003383751A JP2005145182A (ja) 2003-11-13 2003-11-13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6777A true CN1616777A (zh) 2005-05-18

Family

ID=34692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903743A Pending CN1616777A (zh) 2003-11-13 2004-11-12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145182A (zh)
KR (1) KR20050046582A (zh)
CN (1) CN161677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592A (zh) * 2015-04-15 2015-07-22 苏州市力神起重运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斗轮机驾驶室用缓冲托架
CN110077475A (zh) * 2018-01-25 2019-08-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驾驶室保护结构和拖拉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4437A1 (de) * 2013-04-30 2014-10-30 Linde Material Handling Gmbh Flurförderzeug mit Fahrerschutzdach
CN109263736A (zh) * 2018-11-19 2019-01-25 三江瓦力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修井机驾驶室的安装支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592A (zh) * 2015-04-15 2015-07-22 苏州市力神起重运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斗轮机驾驶室用缓冲托架
CN110077475A (zh) * 2018-01-25 2019-08-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驾驶室保护结构和拖拉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46582A (ko) 2005-05-18
JP2005145182A (ja) 2005-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5801B2 (en) Structure of upper frame for supporting cabi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JP2004306893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JP3747733B2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
CN101223076B (zh)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KR100753991B1 (ko) 건설기계의 운전실 캡을 지지하는 상부 프레임 구조
CN1898447B (zh) 工程机械
CN1912261A (zh) 建筑机械
WO2006008985A1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CN1246830A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JP4504283B2 (ja) 建設機械
CN1616777A (zh) 工程机械
JP2007063839A (ja) 建設機械用保護構造物及び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H09109922A (ja) 運転室を有する作業機
CN206902805U (zh) 一种便于操控的土方车辆驾驶室
CN202519732U (zh) 安全驾驶室
CN211519656U (zh) 一种底盘车架
JP2010065436A (ja) ローダ作業機のキャビン装置
CN113728140A (zh) 作业车辆
CN108791164A (zh) 一种震源车驾驶室加强顶罩式侧翻防冲击保护架
JP4824996B2 (ja) キャブ構造
CN113044115A (zh) 一种底盘车架
CN216232624U (zh)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
CN217500375U (zh) 一种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司机操作安全保护结构
JP3269804B2 (ja) 旋回式クローラキャリア
CN210942010U (zh) 驾驶室以及工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