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5504A - 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5504A
CN1615504A CNA038021285A CN03802128A CN1615504A CN 1615504 A CN1615504 A CN 1615504A CN A038021285 A CNA038021285 A CN A038021285A CN 03802128 A CN03802128 A CN 03802128A CN 1615504 A CN1615504 A CN 1615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rimary coil
voltage
current
resonant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2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普衡
李东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 Foundation
Original Assignee
曹普衡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曹普衡 filed Critical 曹普衡
Publication of CN1615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550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09G3/2965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using inductors for energy recove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6Waveforms comprising a gent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portion, e.g. ram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lighting or sustain dischar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包括谐振电感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至少一个次级线圈以及能量恢复单元。谐振电感器与负载相连,使施加到负载上的充电和/或放电电流能够流经谐振电感器。初级线圈与谐振电感器相连,并且与谐振电感器和负载相连,从而当充电和/或放电电流流经负载时,使充电和/或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相耦合。能量恢复单元根据次级线圈的预定匝数来产生电流,以便将流经次级线圈的电流恢复到电压源。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其中采用了使用再生变压器的新结构,由此简化了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保持周期期间所使用的能量恢复电路、提高了能量恢复效率并且能够执行零电压切换。
背景技术
在表面放电类型交流(AC)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情况下,周期性地将高电压施加到板电容上。通常,在这种PDP的驱动电路中使用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是一种通过恢复充电/放电板电容的能量来提高系统效率、减少电磁干扰(EMI)噪声并稳定/有效地在保持周期中驱动PDP的电路。
图1到图4示出了多种传统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三到第六开关SW3到SW6是具有后向体二极管(backwardbody diode)并且能够高速切换的开关(也称为箝位开关)。在图1到3所示的传统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优选地,第一和第三开关SW1和SW3也是具有后向体二极管的开关。此外,谐振电感器L是在板驱动操作电流的范围内线性操作的非饱和电感器。
在图中,通过建模为由指示了放电电流的电流源和具有一定值的电容C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来表示PDP。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二极管D1、D2、D5和D6表示高速开关二极管。
在图1所示的第一传统电路中,接通第一开关SW1,以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谐振电压,由此通过谐振电感器L对板电容C进行充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与板电容C串联的谐振电感器L的谐振,板电容C的电压升高到输入电压(因为谐振电感器L处的电压v=L(di/dt)),之后,立刻接通第三开关SW3,以向板提供能量。当板电容C放电时,接通第二开关SW2以引起谐振,由此将存储在板电容C中的电压能量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由于当板电容C的电压变为输入电压(是保持周期期间输入板的电压,即,保持电压)的1/2时,必须强制断开第一开关SW1,使控制操作复杂化,并且由于当最大电流流经开关时,必须执行断开硬切换,因此使操作效率恶化。此外,即使在能量恢复时,由于当板电容C的两端之间的电压变为输入电压的1/2时,必须强制断开第二开关SW2,因此,使控制操作复杂化,并使操作效率恶化。此外,当板放电时,必须准确地执行第三开关SW3的接通控制,以平滑地向板提供能量。
在图2所示的第二传统电路中,在电路外部设置了具有板输入电压的1/2的电压的非常大的电容器电压源或电容器DC,并且使用了与板电容C串联的谐振电感器L的谐振。接通第一开关SW1,以将板电容的电压增加到输入电压,之后,立刻接通第二开关SW3,以向板提供能量。之后,接通第二开关SW2以引起谐振,由此将存储在板电容C中的电压能量恢复到电容器电压电源DC。由于分别通过与第一个第二开关SW1和SW2串联二极管D1和D2自然地完成半波谐振,因此能够执行零电压切换,并且简化了控制操作,但是元件的数目增加并且使电路复杂化。此外,由于电路的损耗导致电容器电压源DC的电压实际上被保持在低于输入电压的1/2的电平处,因此板电容器C两端之间的电压不能升高到输入电压。即,由于系统的损耗,在其谐振能量始终不足的情况下操作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为了克服此缺点,需要将电容器电压源DC保持在高于或等于特定值(小于或等于板电容C放电时的特定电压)的控制操作。此外,由于高频率脉冲电流流经电容器电压源DC,因此还产生了等效串联电阻(ESR)。将与第一和第二传统电路中的每一个等同的电路对称地设置在板的相对侧,并在一个周期期间用作反相器电路,由此执行重复操作。
图3所示的第三传统电路使用与板电容C并联的谐振电感器L来执行谐振。接通第一和第四开关SW1和SW4,以便将能量提供给板,并在能量提供结束之后将其同时断开。此时,如果接通第五开关SW5,则板电容C两端之间的电压从正输入电压半波谐振到负输入电压,第五二极管D5自发地停止谐振。
此时,接通第三和第二开关SW3和SW2,以便将能量从相反方向提供给板。按照与以上过程相同的方式,接通第二开关SW6以执行下一操作。第三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板电容两端之间的电压突然从正输入电压变为负输入电压,与第二传统电路的情况相同,由于系统损耗,其不能升高到输入电压。
在图4的第四传统电路中,对第三传统电路进行修改,将板分割为PDP1和PDP2,并且板电容分别以与板电容串联的谐振电感器L1和L2进行谐振。由于在电压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使用了不同的电感器,因此能够控制控制上升和下降定时,且电压不会突然变化。但是,第四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电路及其控制操作过于复杂,并且由于系统损耗,每个板电容两端之间的电压不能升高到输入电压。
第一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由于硬切换产生了损耗,并且需要开关的准确断开控制。第二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必须在电路的外部设置用作另一个电压源的大电容,并且元件的数目增大。此外,第一到第四传统电路需要开关SW3的准确接通控制,从而平滑地将能量提供给板。此外,第三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难以控制板电容两端之间的电压的突然变化,并且难以通过第一到第四开关SW1到SW4平稳地将能量提供给板。第四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电路及其控制过于复杂,并且必须将板分割为两部分并进行驱动。第二到第四传统电路的缺点在于由于系统损耗,板电容两端之间的电压不能升高到输入电压。因此,第二到第四传统电路的问题在于其不能保证将放电能量提供给板的反相箝位开关SW3和SW4的100%的零电压切换,并且会产生切换损耗和EMI噪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恢复电路,其使用再生变压器直接将板电容的充电/放电能量恢复到电压源,由此相对于传统电路,显著地减少了必要元件的数量,并简化了控制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中能够设置谐振条件,以使板电容两端之间的电压升高到输入电压,而与系统损耗无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恢复驱动电路,能够有效而稳定地驱动PDP的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用于驱动具有一定电容的负载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来实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所述电路包括:与负载相连的谐振电感器,用于使施加到负载上的充电和/或放电电流能够流经谐振电感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谐振电感器相连,所述初级线圈与谐振电感器和负载相连,从而当充电和/或放电电流通过谐振电感器流经负载时,使充电和/或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变压器的至少一个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以及能量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次级线圈中次级线圈的预定匝数来产生电流,以便将流经次级线圈的电流恢复到电压源。
优选地,能量恢复单元包括与电源电压相连的第一开关装置,用于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用于对负载进行充电的谐振电流从电源电压流经谐振电感器;以及接地的第二开关装置,用于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用于对负载进行放电的谐振电流从负载流经谐振电感器。
优选地,所述能量恢复驱动电路还包括保持驱动单元,用于将保持电压提供给负载,其中保持驱动单元包括: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负载之间的第三开关装置,在用于对负载进行充电的谐振电流对负载进行了充电之后,通过接收第三开关信号向负载提供保持电压;连接在地和负载之间的第四开关装置,在用于对负载进行放电的谐振电流对负载进行了放电之后,通过接收第四开关信号向负载提供地电压;与第三开关装置并联的第三体二极管,用于在对负载进行充电时,防止负载的充电电压升高到大于电源电压;以及与第四开关装置并联的第四体二极管,用于在对负载进行放电时,防止负载的放电电压减小到小于地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在对负载进行充电,从而其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源电压之后,通过第三体二极管将谐振电流恢复到电压源,而在对负载进行放电,从而其电压小于或等于地电压之后,通过第四体二极管将谐振电流恢复到地。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另一传统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另一传统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另一传统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三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四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第五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第六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第七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操作示例的波形图;
图13a到13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14a到14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15a到15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16a到16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17a到17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18a到18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19a到19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20a到20d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第八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模式和等效电路的操作的电路图;
图21a和21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第九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模式的电路图及其等效电路;
图22是将根据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应用于多级驱动电路的概念图;
图23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应用于多级驱动电路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24a到24d是示出了用于描述根据图23中电路模式的操作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25a到25f是示出了当按照电流注入模式驱动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时根据其模式和等效电路的操作的电路图;以及
图26a和26b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应用于多种驱动电路的示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将初级线圈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负载之间,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谐振电感器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地之间;以及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用于传导沿电压源的方向传导电流。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流经电压源;以及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从地电压沿地电压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以及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初级线圈和地电压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次级线圈具有与初级线圈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的公共端相连的第二端,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并且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初级线圈和谐振电感器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以及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与初级线圈和谐振电感器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在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将次级线圈连接在初级线圈和谐振电感器的公共端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并且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在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负载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谐振电感器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地之间;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初级线圈和负载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以及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与初级线圈和负载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在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负载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谐振电感器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地之间;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将次级线圈连接在初级线圈和负载的公共端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并且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
附图只是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利用执行与各元件相似功能的装置来代替图中所示的元件。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三和第四开关SW3和SW4分别是具有后向体二极管(backward body diode)B3和B4的开关,并且能够高速切换。但是,考虑到本发明的操作,第一和第二开关不总是需要体二极管。此外,优选地,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和D2是高速开关二极管。优选地,谐振电感器L是非饱和电感器,在板驱动操作电流的范围内线性操作。可以利用变压器的漏电感来代替谐振电感器L。优选地,变压器(N1∶N2)是高频变压器,其中初级侧的匝数是N1,而次级侧的匝数是N2。通过建模为由指示放电电流的电流源和具有特定值的电容C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来表示PDP。在图5的实施例中,只示出了一侧的电路。在板的相对侧设置了与图5的电路相同的电路,并且能够使用与图5的电路相同的原理和驱动方式进行操作。图5的电路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从随后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其它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元件的位置和电路的结构,但在操作原理和驱动方式方面遵循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技术精神。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原理能够容易地理解其它实施例。
假设第一实施例表示没有考虑系统损耗的理想电路,并且变压器的匝数比是1∶2,当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从“0”经过最大点又在谐振时变为“0”时,板电容C两端之间的电压变为等于输入电压。但是,在实际的系统中,损耗出现,并且所有元件都不是理想的,因此必须优化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便将板电容C两端之间的电压提高到输入电压。考虑到系统损耗,可以优化地计算变压器的匝数比。本实施例所提出的电路实现了反相箝位开关SW3和SW4的100%零电压切换,并解决了EMI噪声问题,这是因为优化设计了变压器的匝数比,因此板电容C两端之间的电压能够升高到输入电压。此外,当电容C充电/放电时,将一些能量通过再生变压器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因此能够实现能量恢复,而无需额外的元件(例如,第二传统实施例中的非常大的电容器组DC)。
在图13a到13e中,示出了图5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操作。根据图5表示了参考数字。
第一操作模式:第一开关SW1的接通操作
如图13a所示,如果板电容C的电压是“0”,则接通第一开关SW1,以使输入电压、谐振电感器L、在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和板电容C彼此串联,由此产生串联谐振。通过流经变压器初级侧F的电流,根据变压器的匝数,在初级侧F反映出输入电压,并且将与次级侧S1的匝数相对应的电流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在理想系统的情况下,如果输入电压和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的总和是输入电压的1/2,则当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变为“0”时,板电容的电压升高到输入电压,并必须接通第三开关SW3,该开关是反相器箝位开关。但是,实际上存在系统损耗,因此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使输入电压和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的总和大于输入电压的1/2。即,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使次级侧的匝数N2大于或等于初级侧的匝数N1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谐振电压源大于输入电压源的1/2,因此,板电容的电压必须谐振大于输入电压,但通过反相器箝位开关(第三开关SW3)的体二极管将其箝位在输入电压。此时,如果第三开关SW3接通,则可以实现100%零电压切换。
第二操作模式:第三开关SW3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操作
如图13b所示,如果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产生足够的谐振能量,则在板电容C的电压变为输入电压之后,在第三开关SW3的体二极管B3导通之后,立即接通第三开关SW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简单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在预先将驱动脉冲电压施加到第三开关SW3的同时,在第三开关SW3两端之间的电压变为“0”之后,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三开关SW3,能够简单而准确地控制对第三开关SW3的驱动。已经提出了有关这种开关控制方法的多种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线性地减小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在电流变为“0”之后,由于变压器的次级侧S1的第一二极管D1,电流不会反向流动。此后,如果断开第一开关SW1,则零电压切换是可能的。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通过变压器的次级侧S2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同时流经第一和第三开关SW1和SW3。
第三操作模式:通过第三开关SW3的板放电电流的提供
之后,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不进行操作,并且当通过施加到板上的输入电压对板进行放电时,将放电电流通过第三开关SW3和相对侧的另一个反相器开关提供给板(图13c)。
第四操作模式:第二开关SW2的接通操作
如图13d所示,当断开第三开关SW3时,在板电容C的电压是输入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开关SW2接通,谐振电感器L、在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和板电容C彼此串联,由此产生串联谐振。通过流经变压器的初级侧F的电流,根据变压器的匝数,在初级侧F反映出输入电压,并且将与次级侧S2的匝数相对应的电流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在理想系统的情况下,如果在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是输入电压的1/2,则当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变为“0”时,板电容C的电压下降到“0”,并且必须接通第四开关SW4,该开关是反相器箝位开关。但是,由于实际上存在系统损耗,因此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使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1/2。即,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使次级侧S2的匝数N2大于或等于初级侧F的匝数N1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谐振电压源小于输入电压源的1/2,因此,板电容的电压必须谐振到小于零电压。但是,通过作为反相器箝位开关的第四开关SW4的体二极管B4将板电压箝位在零电压。此时,如果接通第四开关SW4,则100%零电压切换是可能的。
第五操作模式:第四开关SW4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操作
如图13e所示,如果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便产生足够的谐振能量,则在板电容C的电压变为“0”之后,在第四开关SW4的体二极管B4导通之后,立即接通第四开关SW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简单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在预先将驱动脉冲电压施加到第四开关SW4的同时,在第四开关SW4两端之间的电压变为“0”之后,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四开关SW4,能够简单而准确地控制第四开关SW4的驱动。已经提出了有关这种开关控制方法的多种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线性地减小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在电流变为“0”之后,由于变压器的次级侧S2的第二二极管D2,电流不会反向流动。此后,如果第二开关SW2断开,则零电压切换是可能的。
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通过变压器的次级侧S2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同时流经第二和第四开关SW2和SW4。
第六操作模式:通过第四开关SW4的地电压保持
之后,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不进行操作,并且第四开关SW4将板电压保持在地电压。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相对侧的另一电路同样地重复上述操作。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使用了其中再生变压器将谐振电感器和输入电压源相分隔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和D2上的电压应力增大,并且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上的电流应力增大。如果如图6所示地移动变压器的位置,从而解决了应力问题,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和D2上的电压应力减少到以前应力的1/2,并且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上的电流应力减少到以前应力的1/2。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次级侧S的完全桥式绕组代替了第二实施例中次级侧S1和S2的中心抽头半桥式绕组。在这种情况下,简化了变压器结构,并且便于制造。但是,电流双向流经变压器的次级绕组S两次。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中改变了变压器的位置,以便将变压器初级侧的电流应力减小到1/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必须将谐振电感器插入到变压器的外部,因此不能将变压器的漏电感用作谐振电感器,而将变压器次级侧的匝数减少到1/2。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图7的情况相同,其中次级侧S的完全桥式绕组代替了图8所示电路中次级侧S1和S2的中心抽头半桥式绕组。在这种情况下,简化了变压器结构,并且便于制造。但是,电流双向流经变压器的次级绕组S两次。
图14a到14e是示出了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的电路图。图14a到14e分别对应于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到第五操作模式,根据对图5所示操作的描述能够容易地理解。
图15a到15e是示出了图7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的电路图。图15a到15e分别对应于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到第五操作模式,根据对图5所示操作的描述能够容易地理解。
图16a到16e是示出了图8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的电路图。图16a到16e分别对应于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到第五操作模式,根据对图5所示操作的描述能够容易地理解。
图17a到17e是示出了图9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的电路图。图17a到17e分别对应于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到第五操作模式,根据对图5所示操作的描述能够容易地理解。
如上所述,根据参考图13a到13e,对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能够容易地理解图14a到14e、图15a到15e、图16a到16e和图17a到17e分别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到第五实施例,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是输入电压反馈类型,而第六实施例则是电容电压反馈类型,其中在变压器中反映出板电容C的电压。该实施例的附加优点在于减小了加到谐振电感器L上的电流应力。当设计谐振电路时,必须考虑的是,在变压器中反映出板电容的阻抗。下面对操作模式进行描述。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与图7的情况相同,其中次级侧S的完全桥式绕组代替了图10中电路次级侧S1和S2的中心抽头半桥式绕组。在这种情况下,简化了变压器结构,并且便于制造。但是,电流双向流经变压器的次级绕组S两次。
下面,将参考图18a到18e,对图10所示的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操作模式:第一开关SW1的接通操作
如图18a到18e所示,如果板电容C的电压是“0”,则接通第一开关SW1,以使输入电压、谐振电感器L、在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和板电容C彼此串联,由此产生串联谐振。通过流经变压器初级侧F的电流,根据变压器的匝数,在初级侧F反映出板电容C的电压和阻抗。次级侧S1以与其匝数相对应的电流对板电容C进行充电。在理想系统的情况下,如果板电容C的电压和变压器中感应电压的总和是板电容C的电压的两倍,则当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从“0”到最大值又再次变为“0”时,板电容的电压升高到输入电压,并且必须接通第三开关SW3,该开关是反相器箝位开关。但是,实际上存在系统损耗,因此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使板电容的电压和变压器中感应电压的总和小于板电容C的电压的两倍。即,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使次级侧的匝数N2大于或等于初级侧的匝数N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板电容C的电压和变压器中感应电压的总和小于输入电压源的电压,因此,板电容的电压必须谐振到大于输入电压,但是通过作为反相器箝位开关的第三开关SW3的体二极管B3将板电压箝位在输入电压。此时,如果第三开关SW3接通,则100%零电压切换是可能的。
第二操作模式:第三开关SW3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操作
如图18b所示,如果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便产生足够的谐振能量,则在板电容C的电压变为输入电压之后,在第三开关SW3的体二极管B3导通之后,立即接通第三开关SW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简单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在预先将驱动脉冲电压施加到第三开关SW3的同时,在第三开关SW3两端之间的电压变为“0”之后,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三开关SW3,能够简单而准确地控制第三开关SW3的驱动。已经提出了有关这种开关控制方法的多种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线性地减小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在电流变为“0”之后,由于变压器次级侧S1的第一二极管D1,电流不会反向流动。此后,如果第一开关SW1断开,则零电压切换是可能的。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通过变压器的次级侧S2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同时流经第一和第三开关SW1和SW3。
第三操作模式:通过第三开关SW3的板放电电流的提供
之后,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不进行操作,并且当通过施加到板上的输入电压对板进行放电时,将放电电流通过第三开关SW3和相对侧的另一反相器开关提供给板(图18c)。
第四操作模式:第二开关SW2的接通操作
如图18d所示,当第三开关SW3断开时,在板电容C的电压是输入电压的情况下,则第二开关SW2接通,谐振电感器L、在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和板电容C彼此串联,由此产生串联谐振。通过流经变压器初级侧F的电流,根据变压器的匝数,在初级侧F反映出通过从输入电压中减去板电容的电压而得到的电压。将与次级侧S2的匝数相对应的电流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在理想系统的情况下,如果板电容的电压与变压器中感应电压的总和是通过从输入电压中减去两倍板电容电压而获得的电压,则当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变为“0”时,板电容C的电压下降到“0”,并且必须接通第四开关SW4,该开关是反相器箝位开关。但是,由于实际上存在系统损耗,因此设计变压器次级侧的匝数N2,使其大于或等于初级侧的匝数N1。在这种情况下,板电容的电压必须谐振到小于零电压。但是,通过作为反相器箝位开关的第四开关SW4的体二极管B4将板电压箝位在零电压。此时,如果第四开关SW4接通,则100%零电压切换是可能的。
第五操作模式:第四开关SW4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操作
如图18e所示,如果设计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便产生足够的谐振能量,则在板电容C的电压变为“0”之后,在第四开关SW4的体二极管B4导通之后,立即接通第四开关SW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简单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在预先将驱动脉冲电压施加到第四开关SW4的同时,在第四开关SW4两端之间的电压变为“0”之后,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四开关SW4,因此能够简单而准确地控制第四开关SW4的驱动。已经提出了有关这种开关控制方法的多种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变压器中感应的电压,线性地减小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在电流变为“0”之后,由于第二二极管D2,电流并不反向流动。
此后,如果第二开关SW2断开,则零电压切换是可能的。
将流经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通过变压器的次级侧S2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同时流经第二和第四开关SW2和SW4。
第六操作模式:通过第四开关SW4的地电压保持
之后,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不进行操作,并且第四开关SW4将板电压保持在地电压。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相对侧的另一电路等同地重复上述操作。
图19a到19e是示出了图11所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操作的电路图。图19a到19e分别对应于上述图10所示第六实施例的第一到第五操作模式,根据对图10所示操作的描述能够容易地理解,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图12示出了用于操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开关的控制定时。在图12中,示出了施加到第一到第四开关的栅极上的控制脉冲的示例,并且还示出了流经各个开关和第一、第二二极管的电流。此外,示出了板电压,并且通过将时间轴划分为六个区域来表示的第一到第六模式分别对应于上述第一到第六操作模式。
可以将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和操作应用于具有容性负载的交流(AC)驱动电路。本发明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以上主要描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电路。
此外,可以不同地修改图5到1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各个开关设备可以是执行类似操作的不同开关,例如场效应晶体管(FET)或双极结晶体管(BJT),并且电压源可以是典型的直流(DC)电压源、电容器电压源、具有大电容的电容器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实施例的应用而导致的细节设计之间的差别只是简单的设计修改,并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使用再生变压器的两级能量恢复驱动电路
图20a到20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两级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电路图。如图20a所示,该两级能量恢复驱动电路表示了以下实施例:根据负载电容C,将能量恢复电路对称地设置在相对侧之后,当对负载电容进行充电/放电时,操作这两个能量恢复电路,由此引起充电/放电。图20a所示的实施例示出了其中在负载电容C的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均使用图7所示的能量恢复电路100的示例。
通过在断开所有AC电压驱动主开关(图20a的SW1到SW4)之后,同时操作两个能量恢复电路来执行充电和放电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上述所有能量恢复驱动电路能够执行与传统的两级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相同的功能(图20a示出了使用两个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充电过程,而图20c示出了放电过程)。
图20a到20d是示出了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操作模式(图左侧)和执行这些两级驱动操作时处于各个操作模式的等效电路(图右侧)的电路图。
同时,如图20a所示,在两级驱动方式的情况下,负载左侧和右侧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分别使用了独立的变压器,因此需要两个变压器。为了克服电路的这种复杂性,图21a示出了更简单的电路。
图21a的实施例示出了以下示例:将单个变压器用于图20a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中具有初级线圈F1和次级线圈S1的左侧第一变压器和具有初级线圈F2和次级线圈S2的右侧第二变压器,因此简化了电路的结构,同时执行与图20a相同的功能。图21b示出了图21a所示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附加的外部小型电压源,而不使用输入电压源,能够减小变压器和谐振辅助二极管上的电压应力。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实现电路,由于实际上在复杂系统中存在多个外部电压源,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实现能量驱动电路。下面描述了所提出电路的两级驱动方式的优点。
(1)可以将变压器的数目从两个减少到一个。
(2)当使用外部电压源时,可以减小变压器和谐振辅助二极管上的电压应力并实现优化设计。
多级驱动电路的应用:
图22是其中将本发明的使用再生变压器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应用于多级驱动电路的概念图。如图22所示,可以将本发明所提出的能量恢复电路(ERC)应用于多级驱动电路。如图22所示,多级驱动电路包括使用多电压的电容器MC1和MC2;以及箝位二极管CD1和CD2,用于保持多电压,以便在驱动负载C时,能够使用低耐压元件,如图22所示,将能量恢复电路100插入到多级电压端子和驱动开关S1-1、S1-2、S2-1和S2-2之间。
图23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应用于多级驱动电路的示例的电路图。用于实现多级驱动电路的每个能量恢复电路100是与图7所示的电路相似的类型。
图24a到24d示出了根据操作模式的充电/放电操作期间,图23所示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左侧)及其各个模式的等效电路(图右侧)。在图24a的操作模式中,示出了其中负载电容C的充电电压从0变为V/2的充电过程,而在图24b的操作模式中,示出了充电电压从V/2变为V的充电过程。此外,在图24c的操作模式中,示出了其中放电电压从V变为V/2的放电过程,而在图24d的操作模式中,示出了放电电压从V/2变为0的放电过程。
电流注入驱动方式:
图25a到25f示出了其中按照电流注入模式来驱动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示例。通常,能够按照电流注入方式来驱动使用电压源的所有能量恢复电路。因此,也能够按照电流注入方式来驱动本发明所提出的使用再生变压器的所有能量恢复电路。图25a到25f示出了其中按照电流注入模式来驱动图7所示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示例。
如图25a所示,电流注入驱动的特征在于,在谐振电感器L和负载电容C的谐振开始对负载电容C进行充电之前,首先接通驱动开关SW4,以增大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与此类似,在图25d中,在谐振开始对负载电容器C进行放电之前,接通驱动开关SW3,以增大谐振电感器L的电流。
多种驱动电路的应用性:
图26a和26b示出了将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应用于多个驱动电路的示例。能够将所提出的使用再生变压器的能量恢复电路(ERC)应用于多种容性负载驱动电路。图26a和26b示出了这些示例。
如图26a所示,能够实现具有包括输入电压的1/2(V/2)和输入电压的-1/2(-V/2)的两个电压源(图26a的A和B)的驱动电路,以及实现具有输入电压V和地电压0的电压源的驱动电路,以执行用于容性负载的相同操作。
此外,如图26b所示,通过使用电荷泵电容器E和F,只使用输入电压的1/2(V/2)就能够实现输入电压的-1/2(-V/2)。因此,能够将本发明中所提出的使用再生变压器的能量恢复电路ERC应用于这些不同驱动电路。
尽管出于示例的目的,在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多种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必须由所附权利要求等来限定。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量恢复驱动电路,该电路能够提供一种新驱动电路,用于有效地驱动板电容的充电/放电能量恢复和板电容的放电。此外,本发明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优点在于其稳定,减小了引起电磁干扰(EMI)的噪声,并简单地控制了开关驱动电路。本发明的驱动电路的优点在于,由于将板电容的充电和/或放电能量直接恢复到输入电压源,因此能够省略用于执行串联谐振的外部电压源的电容器组,由此减少了板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并简化了板驱动电路。可以构造本发明的驱动电流,从而减小某些元件的额定电流,由此减小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生产成本。根据本发明,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开关的零电压切换能够进一步增大能量恢复驱动电路的驱动效率。此外,本发明能够执行提供了板放电能量的反相器箝位开关的100%零电压切换,由此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效率。在本发明中,可以实现优化的谐振设计,其中考虑系统损耗,从而控制变压器的匝数比,以便将板电容两端之间的电压提高到输入电压。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容性负载的所有AC驱动电路,可以获得本发明的这些优点。本发明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以上主要描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电路。

Claims (18)

1.一种用于驱动具有一定电容的负载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包括:
与负载相连的谐振电感器,用于使施加到负载上的充电和/或放电电流能够流经谐振电感器;
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谐振电感器相连,所述初级线圈与谐振电感器和负载相连,从而当充电和/或放电电流通过谐振电感器流经负载时,使充电和/或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
变压器的至少一个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以及
能量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次级线圈中次级线圈的预定匝数来产生电流,以便将流经次级线圈的电流恢复到电压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恢复单元包括:
与电源电压相连的第一开关装置,用于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用于对负载进行充电的谐振电流从电源电压流经谐振电感器;以及
接地的第二开关装置,用于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用于对负载进行放电的谐振电流从负载流经谐振电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驱动单元,用于将保持电压提供给负载;
其中所述保持驱动单元包括:
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负载之间的第三开关装置,在用于对负载进行充电的谐振电流对负载进行了充电之后,通过接收第三开关信号向负载提供保持电压;
连接在地和负载之间的第四开关装置,在用于对负载进行放电的谐振电流对负载进行了放电之后,通过接收第四开关信号向负载提供地电压;
与第三开关装置并联的第三体二极管,用于在对负载进行充电时,防止负载的充电电压升高到大于电源电压;以及
与第四开关装置并联的第四体二极管,用于在对负载进行放电时,防止负载的放电电压减小到小于地电压,
其中在对负载进行充电,从而其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源电压之后,通过第三体二极管将谐振电流恢复到电压源,以及
在对负载进行放电,从而其电压小于或等于地电压之后,通过第四体二极管将谐振电流恢复到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将初级线圈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负载之间,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谐振电感器之间,以及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地之间;
所述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压源的方向传导电流;
所述次级线圈包括:
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流经电压源;以及
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
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从地电压沿地电压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
次级线圈包括:
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以及
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初级线圈和地电压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
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
次级线圈具有与初级线圈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的公共端相连的第二端,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并且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
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
次级线圈包括:
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初级线圈和谐振电感器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以及
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与初级线圈和谐振电感器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均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初级线圈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初级线圈和地之间;
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
将次级线圈连接在初级线圈和谐振电感器的公共端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并且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负载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谐振电感器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地之间;
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以及
次级线圈包括:
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在初级线圈和负载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以及
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串联在电源电压与初级线圈和负载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初级线圈具有与谐振电感器相连的第一端和与负载相连的第二端,将第一开关装置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谐振电感器之间,并且将第二开关装置连接在谐振电感器和地之间;
能量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用于沿地的相反方向传导电流,以及第二二极管,用于沿电源电压的方向传导电流;
将次级线圈连接在初级线圈和负载的公共端与第一和第二二极管的公共端之间,并与初级线圈相耦合,从而当充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充电电流从地流出,并且当放电电流流经初级线圈时,使放电电流流入电压源。
11.根据权利要求4、5、6、9和10之一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感器是变压器的漏电感。
12.根据权利要求4、5和6之一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初级线圈的匝数的两倍。
13.根据权利要求7、8、9和10之一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初级线圈的匝数。
14.一种用于驱动具有一定电容的负载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包括:
与负载相连的第一谐振电感器,用于使施加到负载上的充电和/或放电电流能够流经第一谐振电感器;
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第一谐振电感器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初级线圈与第一谐振电感器和负载相连,从而当充电和/或放电电流通过第一谐振电感器流经负载时,使充电和/或放电电流流经第一变压器初级线圈;
第一变压器的至少一个次级线圈,与第一变压器初级线圈相耦合;
第一能量恢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中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的预定匝数来产生电流,以便将流经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流恢复到电压源;
与负载相连的第二谐振电感器,用于使施加到负载上的充电和/或放电电流能够流经第二谐振电感器;
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第二谐振电感器相连,所述第二变压器初级线圈与第一谐振电感器和负载相连,从而当充电和/或放电电流通过第二谐振电感器流入负载时,使充电和/或放电电流流经第二变压器初级线圈;
第二变压器的至少一个次级线圈,与第二变压器初级线圈相耦合;以及
第二能量恢复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变压器次级线圈中第二变压器次级线圈的预定匝数来产生电流,以便将流经第二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流恢复到电压源,
其中将第一和第二能量恢复单元对称地设置在负载的两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和第二能量恢复单元包括:
与电源电压相连的第一开关装置,用于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用于对负载进行充电的谐振电流从电源电压流经谐振电感器;以及
接地的第二开关装置,用于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用于对负载进行放电的谐振电流从负载流经谐振电感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保持驱动单元,用于将保持电压提供给负载;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驱动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连接在电源电压和负载之间的第三开关装置,在用于对负载进行充电的谐振电流对负载进行了充电之后,通过接收第三开关信号向负载提供保持电压;
连接在地和负载之间的第四开关装置,在用于对负载进行放电的谐振电流对负载进行了放电之后,通过接收第四开关信号向负载提供地电压;
与第三开关装置并联的第三体二极管,用于在对负载进行充电时,防止负载的充电电压升高到大于电源电压;以及
与第四开关装置并联的第四体二极管,用于在对负载进行放电时,防止负载的放电电压减小到小于地电压,
其中在对负载进行充电,从而其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源电压之后,通过第三体二极管将谐振电流恢复到电压源,
在对负载进行放电,从而其电压小于或等于地电压之后,通过第四体二极管将谐振电流恢复到地,
在其中接通第一保持驱动单元的第三开关装置的操作模式期间,接通第二保持驱动单元的第四开关装置,以及
在其中接通第一保持驱动单元的第四开关装置的操作模式期间,接通第二保持驱动单元的第三开关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6之一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将具有第一变压器初级线圈和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第一变压器以及具有第二变压器初级线圈和第二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第二变压器集成为单一的变压器。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恢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对负载进行充电的谐振电流流经第四开关装置之前,通过接收充电增大信号,接通第四开关装置,以增大谐振电感器的电流,以及在用于对负载进行放电的谐振电流流经第三开关装置之前,通过接收放电增大信号,接通第三开关装置,以增大谐振电感器的电流,由此按照电流注入方式来驱动所述能量恢复驱动电路。
CNA038021285A 2002-01-11 2003-01-10 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 Withdrawn CN1615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01593A KR100456680B1 (ko) 2002-01-11 2002-01-11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력 회수 구동 회로
KR10-2002-0001593 2002-0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5504A true CN1615504A (zh) 2005-05-11

Family

ID=19718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21285A Withdrawn CN1615504A (zh) 2002-01-11 2003-01-10 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48940B2 (zh)
EP (1) EP1464042A1 (zh)
JP (1) JP2005514894A (zh)
KR (1) KR100456680B1 (zh)
CN (1) CN1615504A (zh)
AU (1) AU2003206141A1 (zh)
WO (1) WO200305859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9383C (zh) * 2003-04-25 2008-07-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恢复电路及等离子显示板驱动装置
CN101950527A (zh) * 2009-07-10 2011-01-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器
CN101685601B (zh) * 2008-09-28 2011-06-08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电平发生电路
CN107810597A (zh) * 2015-04-30 2018-03-16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用于在输出节点处生成电压波形的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7815A (ja) * 2002-11-28 2004-06-24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容量性負荷駆動回収回路、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502349B1 (ko) * 2003-04-25 2005-07-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자기 에너지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에너지회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구동장치
KR100563461B1 (ko) * 2003-08-23 2006-03-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너지 회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너지 회수방법
KR100574364B1 (ko) * 2003-09-18 2006-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에너지 회수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050067A1 (en) * 2004-09-07 2006-03-09 Jong Woon Kwak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0405428C (zh) * 2004-11-03 2008-07-23 南京Lg同创彩色显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等离子显示器的维持脉冲提供装置
KR100573165B1 (ko) * 2004-11-12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장치
JP4532244B2 (ja) * 2004-11-19 2010-08-25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740089B1 (ko) * 2005-10-18 2007-07-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KR100749489B1 (ko) * 2006-06-02 2007-08-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장치
US20080165175A1 (en) * 2007-01-09 2008-07-10 Yoo-Jin Song Plasma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169811A1 (en) * 2008-04-22 2011-07-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US9455702B2 (en) * 2013-11-19 2016-09-27 Apple Inc. Resonant-recovery power 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pulse gene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6691A (ja) * 1987-11-11 1989-05-18 Nec Kansai Ltd Elの駆動回路
US5126727A (en) * 1989-09-25 1992-06-3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ower saving drive circuit for tfel devices
US5227696A (en) * 1992-04-28 1993-07-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ower saver circuit for TFEL edge emitter device
US5642018A (en) 1995-11-29 1997-06-24 Plasmaco, Inc. Display panel sustain circuit enabling precise control of energy recovery
JP2976923B2 (ja) 1997-04-25 1999-11-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容量性負荷の駆動装置
JP3221423B2 (ja) * 1999-01-07 2001-10-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駆動回路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2215087A (ja) * 2001-01-19 2002-07-31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421869B1 (ko) * 2001-07-06 2004-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류 구동형 표시소자의 절전 회로
KR100421014B1 (ko) * 2001-08-28 200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동 시스템의 자기 결합인덕터를 이용한 전력 회수 장치 및 설계 방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9383C (zh) * 2003-04-25 2008-07-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恢复电路及等离子显示板驱动装置
CN101685601B (zh) * 2008-09-28 2011-06-08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电平发生电路
CN101950527A (zh) * 2009-07-10 2011-01-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器
CN101950527B (zh) * 2009-07-10 2013-06-1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器
CN107810597A (zh) * 2015-04-30 2018-03-16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用于在输出节点处生成电压波形的电路
CN107810597B (zh) * 2015-04-30 2020-05-1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用于在输出节点处生成电压波形的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48940B2 (en) 2008-03-25
KR20030060673A (ko) 2003-07-16
AU2003206141A1 (en) 2003-07-24
US20060043908A1 (en) 2006-03-02
EP1464042A1 (en) 2004-10-06
WO2003058592A1 (en) 2003-07-17
JP2005514894A (ja) 2005-05-19
KR100456680B1 (ko) 2004-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15504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能量恢复的驱动电路
CN1324546C (zh) 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装置和方法
CN1234202C (zh) Dc-dc转换器
CN1232021C (zh)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227952C (zh) 驱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294547C (zh) 等离子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677815A (zh) 可逆反极性升压斩波电路以及具有它的逆变器电路
CN1773825A (zh) 开关电源
CN1797917A (zh) 开关模式电源的有源阻尼控制
CN1040599C (zh) 电源装置
CN1055355C (zh) 电源装置
CN1918782A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510824A (zh) 直流-交流变换装置及其控制器ic
CN1797922A (zh) 开关电源及控制该开关设备的方法
CN1222099C (zh) 用于闸流晶体管的栅极驱动器
CN1778149A (zh) 放电灯照明控制装置
CN1078065C (zh) 电吸尘器
CN1171509C (zh) 并联存储串联驱动的电子镇流器
CN1271206A (zh) Arcp三点或多点变流器
CN1234199C (zh) 供电设备和方法
KR100497393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동 시스템의 고효율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그 설계 방법
CN1041675C (zh) 电源装置
CN1969446A (zh) Dc-dc转换器以及电源装置
CN1035972C (zh) 缓冲器
CN1799182A (zh) 电源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OUL INDUSTRY-UNIVERSITY CONSORTIUM SCHOO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O PUHENG

Effective date: 200701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105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 Foundation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Cao Puheng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