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5053A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5053A
CN1615053A CNA2004101005579A CN200410100557A CN1615053A CN 1615053 A CN1615053 A CN 1615053A CN A2004101005579 A CNA2004101005579 A CN A2004101005579A CN 200410100557 A CN200410100557 A CN 200410100557A CN 1615053 A CN1615053 A CN 1615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wire
metal
dummy pattern
wire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05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2946C (zh
Inventor
徐美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5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5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29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294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具有虚设图案,该虚设图案可以诱发互连线之间的电荷差并且因此能防止由电荷差导致的互连线之间的短路。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包含基板和在该基板上垂直和横向排列的多条金属线,以及形成在相邻金属线之间的虚设图案。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3年11月5日递交的2003-7812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在此将其说明书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设有虚设图案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虚设图案能够在互连线之间诱导出电荷差。这能事先防止因电荷差导致的互连线之间的短路。
背景技术
图1是说明传统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中,附图标记100表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附图标记110表示上部供给电压线,附图标记120表示下部供给电压线,附图标记130表示阴极电压线,附图标记140表示扫描驱动器,附图标记150表示数据驱动器,而附图标记160表示像素区域。
如图1所示,该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可以在一中央部分显示某图像的像素区域160,可以将供给电压从像素区域160周围传输到像素区域160的上部供给电压线110,以及可以将供给电压从像素区域160下部传输到像素区域160的下部供给电压线120。可以将输出选择信号的扫描驱动器140放置在像素区域160的某一侧。类似地,可以将输出阴极电压的阴极供给电压线130放置在像素区域160的另一端。可以将输出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器150放置在下部供给电压线120的下面。
如果通过每根互连线的一个输入级施加一个控制信号,那么扫描驱动器140和数据驱动器150就可以分别将选择信号和数据信号施加到像素区域160。结果就可以开启排列在像素区域160上的单元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FT)。
可以从供给电压线110和阴极电压线130将供给电压和阴极电压分别施加到像素区域160上。这样,排列在像素区域160上的单元像素就可以显示出各种颜色。从而可以在像素区域160上显示一幅图像。
如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100可以通过供给电压和控制信号驱动,供给电压和控制信号是通过排列在基板上的多条电源线和信号线传送的。如图2和3所示,电源线和信号线可以由栅极金属和源极-漏极金属组成。图2和3示出了扫描驱动器的布置图。
图2是说明传统的互连线构造的平面图。
图2中,附图标记141表示栅极金属线,而附图标记142表示源极-漏极金属线。
如图2所示,扫描驱动器140可以包括多条栅极金属线141和源极-漏极金属线142。栅极金属线141可以通过接触孔连接到另一金属线,可以从源极-漏极金属线142下面延伸和穿过,或者可以通过接触孔连接到源极-漏极金属线142(见图3中147)。即,可以象图2的A部分那样连接栅极金属线141和源极-漏极金属线142,下面将会参照图3对这种连接方式进行描述。
图3是说明图2的部分A的放大平面图。
如上所述,栅极金属线141可以从源极-漏极金属线142的下面横向穿过或可以通过接触孔147连接到源极-漏极金属线142上。为便于解释,可以将栅极金属线和源极金属线简称为第一到第四金属线。
图3中,附图标记143到146分别表示第一到第四金属线。
如图3所示,可以将第一和第二金属线143和144在垂直方向上平行布置,可以将第三金属线145横向布置,通过接触孔147与第一金属线143相连,而可以将第四金属线146横向布置,从第一金属线的下面穿过并通过接触孔147与第二金属线144相连。
在包含上述布线配置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不仅扫描驱动器140的信号线而且数据驱动器150的信号线都可能有图3所示的相同布线配置。供给电压和阴极电压线也可以拥有如图3所示的相同布线配置。
但是,由于图案边缘可能会累积电荷,所以在上述相邻线之间可能产生电荷差。事实上,第三金属线通过接触孔147连接到第一金属线143上,电荷可能会聚集在第三金属线145图案的周围。因此,这些电荷可能无法与第四金属线146上的电荷平衡,该第四金属线未连接到第一金属线143上,而是从第一金属线143下面穿过。这样就可能导致电荷差。因此,在邻近第三金属线145图案周边的区域(例如B区域)就可能会发生介质击穿现象(结果会造成电荷损伤)。结果,第一金属线143可能会不正确地连接到第四金属线146上,从而导致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装置中可以在邻近聚集电荷的互连线图案边缘的位置设置一个虚设图案,因此,本发明可能会有助于解决上述传统装置遇到的问题。这种设置可以诱发因与邻近虚设图案的金属线之间的电荷差导致的电荷损伤,从而防止发生不希望的短路。
在本发明的示范装置中,包含基板和在基板上垂直和横向排列的多条金属线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包含在相邻金属线之间形成的虚设图案。
多条金属线包括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金属线,端部与第一金属线相连的第二金属线,以及与第二金属线平行排列并且穿过第一金属线的第三金属线,而虚设图案可以在第一金属线上形成,应使其距离第二金属线比第三金属线更近。
虚设图案可以在邻近与第一金属线相连的第二金属线端部一侧的位置形成。
虚设图案可以在邻近与第一金属线相连的第二金属线端部另一侧的位置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示范装置可以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和在基板上垂直和横向设置的多条金属线。它也可以包括: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金属线,与第一金属线平行排列的第二金属线,一端连接到第一金属线的第三金属线,该第三金属线排列在第一金属线的垂直方向上,以及一个端部与第二金属线连接的第四金属线,该第四金属线与第三金属线平行排列穿过第一金属线,其中虚设图案可以分别在第一和第二金属线上形成。
虚设图案可以在第一金属线上形成,应使其距离第三金属线比第四金属线更近。虚设图案可以在邻近于与第一金属线相连第三金属线的端部一侧的位置形成。虚设图案可以在邻近于与第一金属线相连的第三金属线的端部的另一侧的位置形成。虚设图案可以在邻近于与第二金属线相连第四金属线的端部一侧相邻的位置形成。
本发明的又一个示范装置可以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它具有基板和在基板上垂直和横向排列的多条金属线。该装置也可以包括:在一方向上平行排列的多条源极-漏极金属线,连接到源极和漏极金属线的多条栅极金属线,以及形成在与栅极金属线相连的源极和漏极金属线上的虚设图案。
可以在源极和漏极金属线上与累积大量电荷的栅极金属线图案周边相邻的位置上形成虚设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传统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说明传统互连线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说明图2的A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示范装置说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互连线构造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示范装置说明扫描驱动器的互连线构造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对本发明作更详尽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实施成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该将本发明解释成仅限于在此提出的这些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为明了起见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整个说明书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部件。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说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互连线构造的平面图。
图4中,附图标记211到214表示第一到第四金属线,附图标记215到217表示第一到第三虚设图案,而附图标记218表示接触孔。
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金属线211和212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平行,而第三金属线213可以横向排列,连接到第一金属线211。第四金属线214可以排列成与第三金属线213平行并且从第一金属线211下面穿过而连接到第二金属线212。在此,第三和第四金属线213和214可以通过接触孔218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金属线211和212。
此外,可以将第一和第二虚设图案215和216排列在第一金属线211上邻近第一和第三金属线211和213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的位置上。
另外,可以将第三虚设图案217排列在邻近第二和第四金属线212和214之间的连接部分一侧的位置上。
如上描述,可以将第一和第二虚设图案215和216排列在第一金属线211上位于第三和第四金属线213和214之间的地方。因此,这可能会在第三金属线213和第二虚设图案216之间引起电荷差而不是在第三和第四金属线213和214之间引起电荷差。
更详细地,一般情况下电荷累积会集中在第一和第三金属线211和21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周边,这导致了与第四金属线214之间的电荷差。然而,可以将第二虚设图案216形成在距第三金属线213比第四金属线214更近的位置上,这样,电荷差就发生在第三金属线213和第二虚设图案216之间而不是第三和第四金属线213和214之间。结果,第三金属线213或第二虚设图案216可能会因电荷差导致的电荷损伤经受介质击穿,从而与第一金属线211形成短路。
但是,第一金属线211已经连接到了第三金属线213。因此可以认为第一和第三金属线211和213之间的短路不是一种故障。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与第四金属线214之间的电荷差所导致的真正故障。
第四金属线214可以通过接触孔218连接到第二金属线212,而第三虚设图案217可以在与连接部分相邻的位置上形成。
在此,可以形成第三虚设图案217以防止与另一金属线(未示出)的电荷差所引起的故障,该另一金属线没有连接到第二金属线212且邻近并穿过第四金属线214。即,第三虚设图案217可以形成在与第四金属线214图案一侧相邻的位置上以便聚集在第四金属线214图案周边的电荷,诱发与第四金属线214的电荷差。这可以防止与第四金属线214相邻的另一金属线的电荷损伤。在此,因为第四金属线214和第二金属线212将要连接或者已经连接,所以可以认为第四金属线214和第三虚设图案217之间的电荷差导致的第四金属线214的短路不是一种故障。
图5是说明扫描驱动器的互连线构造的平面图。
图5中,附图标记241到247分别表示第一到第七金属线,而附图标记248到254分别表示第一到第七虚设图案。第一和第二金属线241和242可以表示源极-漏极金属,而第三到第七金属线243到247可以是栅极金属。为易于描述,可以将源极-漏极金属线和栅极金属线分别称为第一和第二金属线241和242以及第三金属线到第七金属线243到247。
第一和第二金属线241和242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平行排列,而第三到第七金属线243到247可以排列成横向从下面穿过或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金属线241和242。
即,第三金属线243从第一金属线241下面穿过以便通过接触孔连接到第二金属线242。第五虚设图案252可以形成在与第三金属线243与第二金属线242之间的连接部分一侧相邻的位置上。第四金属线244可以连接到第一金属线241,而第一和第二虚设图案248和249可以形成在与第四金属线244与第一金属线241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相邻的位置上。
第五金属线245可以从下面穿过第一金属线241以便通过接触孔连接到第二金属线242。第六虚设图案253可以形成在与第五金属线245与第二金属线242之间的连接部分一侧相邻的位置上。第六金属线246可以连接到第一金属线241,而第三和第四虚设图案250和251可以形成在与第六金属线246与第一金属线241之间的连接部分两侧相邻的位置上。第七金属线247可以从第一和第二金属线241和242下面穿过以便通过接触孔连接到另一金属线。
在此,第一虚设图案248可以引起与第四金属线244的电荷差以便防止因第三金属线243和第四金属线244之间的电荷差导致的电荷损伤。第二虚设图案249可以引起与第四金属线244的电荷差以便防止第四金属线244和第五金属线245之间的电荷损伤。第三虚设图案250可以引起与第六金属线246的电荷差以便防止由第五金属线245和第六金属线246之间的电荷差导致的第一金属线241和第五金属线245之间的短路。第四虚设图案251可以引起与第六金属线246的电荷差以便防止由第六金属线246和第七金属线247之间的电荷差导致的第一金属线241和第七金属线247之间的短路。
在此,由于第一到第四虚设图案248到251之间会诱发电荷差,可能会在第四金属线244和第六金属线246之间发生介质击穿(电荷损伤)。但是,第四金属线244和第六金属线246将可能被连接到第一金属线241上,因此可以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故障。
可以将第五虚设图案252形成在与第三和第二金属线243和242之间的连接部分一侧相邻的位置上以便防止第三金属线243和另一金属线(未示出)之间的电荷损伤。
可以将第六虚设图案253形成在与第五和第二金属线245和242之间的连接部分一侧相邻的位置上以便诱发与第五金属线245的电荷损伤。在此,第六虚设图案253不仅防止了上述的与另一金属线的电荷损伤而且防止了在同一互连线内的电荷损伤。
典型地,由于累积电荷的量可能随位置而不同,所以即使在同一互连线内也可能发生电荷分布的变化。尤其是,电荷可能会集中在边缘或多个互连线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分。因而,会由于电荷的不平衡产生电荷损伤。例如,互连线可能会被截断,或者构成互连线横截面的每一层会破碎。因而,第六虚设图案253可以引发与第五金属线245的电荷差并且因此可以使由第五金属线245的电荷导致的电荷损伤发生在第六虚设图案253上。
第七虚设图案254可以诱发与第五金属线245的电荷差以便防止第五金属线245和第七金属线247之间的电荷差,从而防止第二金属线242和第七金属线247之间的电荷损伤。
如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可能连接到源极-漏极金属线的栅极金属线和从源极-漏极金属线下面穿过的栅极金属线之间可以具有虚设图案以便诱发电荷差。这可以防止由栅极金属线和源极-漏极金属线之间的短路导致的故障。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某些示范装置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对所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多种改变仍然是在实现本发明。

Claims (11)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在一基板上沿垂直和横向排列的多条金属线;以及:
在所述多条金属线中相邻金属线之间形成的虚设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条金属线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金属线,
有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线连接的第二金属线,以及
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平行排列并且穿过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三金属线,
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形成在第一金属线上,距所述第二金属线比所述第三金属线更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形成在邻近于与所述第一金属线相连的所述第二金属线的所述端部的一侧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形成在邻近于与所述第一金属线相连的所述第二金属线的所述端部的另一侧的位置上。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一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垂直和横向排列的多条金属线,该装置包括:
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金属线;
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平行排列的第二金属线;
垂直于所述第一金属线方向排列,有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三金属线;以及
平行于所述第三金属线排列,穿过所述第一金属线且有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第二金属线的第四金属线,
其中虚设图案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金属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线上的所述虚设图案距所述第三金属线比所述第四金属线更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形成在邻近于与所述第一金属线相连的所述第三金属线的所述端部的一侧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形成在邻近于与所述第一金属线相连的所述第三金属线的所述端部的另一侧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形成在邻近于与所述第二金属线相连的所述第四金属线的所述端部的位置上。
10.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一基板和在基板上垂直和横向排列的多条金属线,该装置包括:
在一个方向上平行排列的多条源极和漏极金属线;
连接到所述源极和漏极金属线的多条栅极金属线;以及
在连接到所述栅极金属线的源极和漏极金属线的至少一条上的虚设图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形成在所述源极-漏极金属线上与累积大量电荷的所述栅极金属线图案周边相邻的位置上。
CNB2004101005579A 2003-11-05 2004-11-05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04429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78120/2003 2003-11-05
KR1020030078120A KR100560787B1 (ko) 2003-11-05 2003-11-05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78120/03 2003-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5053A true CN1615053A (zh) 2005-05-11
CN100442946C CN100442946C (zh) 2008-12-10

Family

ID=3454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05579A Active CN100442946C (zh) 2003-11-05 2004-11-05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88888B2 (zh)
JP (1) JP4010554B2 (zh)
KR (1) KR100560787B1 (zh)
CN (1) CN10044294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144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0653B1 (ko) * 2005-02-03 2007-03-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0745346B1 (ko) * 2005-09-20 2007-08-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박막 증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막 증착방법
KR20070082685A (ko) 2006-02-17 2007-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736576B1 (ko) * 2006-04-10 2007-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1432126B1 (ko) * 2008-07-23 2014-08-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393796B1 (ko) 2018-02-12 2022-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2990A (ja) 1992-07-28 1994-02-25 Nippondenso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246150B2 (ja) 1993-12-27 2002-01-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パネル
JP3520396B2 (ja) 1997-07-02 2004-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と表示装置
TW543145B (en) * 2001-10-11 2003-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a method of the same
JP3818261B2 (ja) * 2002-01-24 2006-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197233B2 (ja) * 2002-03-20 2008-12-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
US6885028B2 (en) * 2002-03-25 2005-04-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istor array and active-matrix substrate
JP3901127B2 (ja) * 2002-06-07 2007-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144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731144B (zh) * 2016-08-12 2023-05-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60787B1 (ko) 2006-03-13
US20050093467A1 (en) 2005-05-05
KR20050043285A (ko) 2005-05-11
JP2005141214A (ja) 2005-06-02
CN100442946C (zh) 2008-12-10
US7288888B2 (en) 2007-10-30
JP4010554B2 (ja) 200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359C (zh)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和方法
CN1498045A (zh) 供电区与控制电路层叠的显示设备
EP1473690A3 (en) Drive circuitry for four-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63854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16532A (zh) 有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93743A (zh) 有机发光器件
CN1885552A (zh) 发光显示器和薄膜晶体管
CN1592518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2436790A (zh) 主动式矩阵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4220834B (zh) 显示面板
CN11143043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72291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29704A (zh) 用于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
CN1615053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941370A (zh) 静电防护系统
CN1638564A (zh) 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38540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607665A (zh) 半导体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599524A (zh) 有源式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498040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257557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31205A (zh) 平面显示装置的测试线路
CN1625314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板
CN1622166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99233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09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SDI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S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109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7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